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幼儿数学教育的认识

对幼儿数学教育的认识

对幼儿数学教育的认识

对幼儿数学教育的认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数字媒体技术;发展趋势

一、数字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体制中的应用现状

1.数字媒体技术使幼儿教育得到社会大众的更多关注

在我国,幼儿教育受到的关注及重视较少。但是,随着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到幼儿教育中,幼儿教育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咨询了解幼儿教育的人增多,对幼儿教育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性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数字媒体技术的辅助下,幼儿教育体制的科学性以及先进性得到了体现,幼儿教育的改革也被社会大众重视,不断优化幼儿教育体制成为社会大众共同关注的主题,也使数字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体制中占据愈发重要的地位,幼儿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完善需要数字媒体技术的支持,可以说,数字媒体技术成为未来幼儿教育体制发展的趋势。

2.幼儿教育通过数字媒体技术打开幼儿的思维

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引用数字媒体技术,丰富了幼儿的课堂学习形式。教师在应用数字媒体技术的时候,能够给幼儿全新的学习体验,使幼儿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且通过数字媒体技术的辅助,使幼儿对自己学到的知识进行全方位的认识,从感官的角度对所学的知识加深印象,为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二、完善数字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体制中的应用措施

1.用数字媒体技术改善幼儿教育体制的学习环境

在幼儿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给幼儿的成长教育创造更多的教育机会,幼儿教师可以使用数字媒体激发幼儿的课堂学习兴趣,使幼儿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并且,幼儿对于教师准备的学习内容也产生了更多的学习兴趣,幼儿教师使用新兴的数字媒体技术设计幼儿课堂的学习内容,利用数字网络资源丰富幼儿的学习内容,使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前沿性以及实用性。在网络媒体资源的支持下,幼儿的学习途径也变得非常丰富,幼儿不仅可以在幼儿园接受启蒙教育,在家休息的时候,家长也可以给孩子准备丰富的学习资源。可见,数字媒体的发展为幼儿教育创造了非常好的氛围,给幼儿教师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使幼儿教育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幼儿学习到的知识更多。

2.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给幼儿学习带来了更多发散思维的方式

在数字媒体技术的辅助下,幼儿接触到的知识更加丰富,教师能够从听觉、视觉、感觉等多个角度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幼儿能够从多个角度体验所学知识,从事物的形态、声音、色彩以及情感的角度认识社会,并且对于自己学习到的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这对于解放幼儿的学习天性有非常大的帮助,也使幼儿通过更多的途径与外界社会建立联系。

3.幼儿教师从数字媒体技术角度为幼儿选择教育内容

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对幼儿教育的环境应当有全新的认识,也应当从更科学的角度设计幼儿教学内容,提升自身的教学专业能力,对幼儿教育理论进行研究以及创新,从幼儿的实际个性特征以及学习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幼儿教育内容,创新幼儿教育活动形式,为幼儿教育体制的改革做出更大的贡献。为此,幼儿教师应当学习及研究新数字媒体技术,为幼儿搜集更多有意义的教育资料,并且从幼儿学习的角度出发,对幼儿的学习成果进行科学评价,适当地给予幼儿鼓励和肯定,使幼儿家长认识到数字媒体技术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时,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配合教师,从多个角度在幼儿的生活中渗透数字媒体技术,使幼儿在学习以及生活中时刻接触到媒体资源带给自己的优秀学习资源,这样有助于幼儿的认知水平以及思维水平的提高,也使家长认识到如何科学地开展幼儿教育,幼儿教师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掌握更多的教育和引导方法,从更科学的角度设计幼儿教学内容,从小培养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幼儿对知识学习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更复杂的知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总结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幼儿教育也面临着必要的改革,数字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有非常深的应用,在幼儿教育体制之中也应当得到重视,使幼儿教育体制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从更科学、更全面的角度探究幼儿教育体制的改革,为幼儿教育的完善作出贡献,使幼儿从小就接触网络技术,并且鼓励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在心理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幼儿的学习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培.浅谈多数字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5,13(6):176.

对幼儿数学教育的认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科学和数学教育 做中学 思考 

“做中学”的方法源于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旨在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尤其强调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培养。这一方法提出的口号是: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会。强调动手做的重要性,要求学生从自身操作和探索中获得对事物的认识、获得真知。学前儿童的科学和数学教育目的在于让儿童获得对科学和数学的初步和感性的经验和认知,掌握基本的简单操作技能,获得对数的集合、十以内的数概念、十以内的数的加减运算、有关空间时间等基本知识。而“做中学”正是使科学和数学教育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做中学”需遵循幼儿自身认识的特点 

由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有其特殊性,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有其自身特点。 

1.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新奇事物和现象感兴趣。他们好动、好问、喜欢探索,见到感兴趣的东西总要伸手去拿、去摸,甚至放在嘴里尝一尝,区分一下大小、多少。幼儿园科学教育和数学教育要把幼儿带入神奇的世界,幼儿天生的好奇心就是他们认识这个世界的动力。 

2.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从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性发展,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主要依靠具体的活动和具体形象进行思考,幼儿需要在科学和数学活动中参与各种活动,积累大量知识经验,扩大认识范围,逐渐发展对科学和数学的认识和理解。 

3.幼儿由对个别事物和现象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和现象关系的理解。随着幼儿思维的发展,知识经验的增多,幼儿逐渐能够认识事物与现象之间的关系,能够理解科学和数学活动中包含的简单科学道理和数学关系,能够初步形成人与环境关系的正确认识,也能学习简单的科学方法和数学方法,但由于概括水平有限,幼儿掌握的概念往往是初级的、简单的日常概念,内涵常常是不准确的,因此在科学和数学教育中不能要求幼儿掌握科学概念和复杂的逻辑运算。 

二、“做中学”教学方式是实现幼儿科学和数学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幼儿科学教育应包括科学和数学的知识和经验,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积极的科学情感和态度等方面,这也是幼儿园科学和数学教育目标包含的内容。做中学的教学方式有利于以上内容的培养。 

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是动态的、不断发展的,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依附顺从阶段。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了解非常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限,因此人类崇拜自然事物和现象,人类基本是自然的奴隶,而对于数学的认识也是停留在数觉阶段。第二阶段是利用和改造阶段。进入农业社会之后,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断发展,改造和利用自然活动逐渐展开,工业社会的到来标志着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能力达到新的境界,对于数学认识的进步成为科学技术进步发展的基石。第三阶段是协调发展阶段。人类认识到不能向大自然无限度地索取,其中包含事物之间大量的平衡,若平衡遭到破坏则必然危及人类自身生活,为了人类的生存,要保持人类和环境的生态平衡,追求人与自然协调地可持续发展。 

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现代社会,环境意识是现代人必备的观念,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国民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培养幼儿具有科学的意识,认识数学的重要性,使他们长大后在从事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活动中,采取科学的、有助于保护环境的、考虑长期效益的行动,因此,在幼儿科学素质培养中,我们把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应增加介绍空气污染、水污染及其危害,认识动物、植物和人类的关系,各种事物之间量的守衡,如何从我做起保护环境等内容,使幼儿从小开始关心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并为今后科学学习和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科学始于好奇,儿童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不断探索周围世界,“做中学”正是从幼儿好奇心入手,通过不断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不断激发儿童新的好奇,使幼儿天生好奇心逐渐发展成对科学和科学探索的兴趣,使每个儿童不论到哪里,都能从周围环境中获取科学和数学知识,如爱迪生,自己坐在鸡蛋上想弄清楚老母鸡是怎么孵小鸡的,正是他这种好奇心和动手做,奠定了伟大的科学发明之路。 

三、 实施做中学,相对于传统教学的改变 

(一)从教幼儿学会转变为帮幼儿会学。 

科学教育的目的不在于教会幼儿多少科学和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丰富幼儿自然与社会方面的粗浅知识,要求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意识和能力,重在帮助幼儿学会学习,从儿童发展水平角度提出目标,要求教师创造条件让幼儿亲自尝试、探究,使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主动探索、讨论、交流、与人合作,着眼点在于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 

(二)由重视活动结果转变为重视活动的过程。 

传统的科学教育十分重视活动短期的、显性的结果。人们评价科学活动时,往往是看幼儿是否掌握了教师所教的知识、概念,是否了解了某一科学现象,是否掌握了某一数学集合或某一数学运算,等等,总希望活动能立竿见影,活动结果显得尤为重要。而“做中学”突出强调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探究过程和方法,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展示探索过程和结果,做中学把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放到了重要地位,因为让幼儿亲自经历探究和发展的过程,比老师直接告诉他一个结论对幼儿更具有发展价值和意义,科学和数学教育不能靠空谈,必须亲自动手做,儿童在主动的需要动手的环境中更能兴趣盎然地学习,实践活动提高了儿童在对事物的感知、数理逻辑、语言学习、科学内容和数学等方面的应用能力。“做中学”过程中,幼儿通过自己探究和发现,也许不一定能得出绝对科学、十分正确的概念或结论,但是,他能得到实践的经验,获得真实而感性的体验,体验感知与探究的乐趣。 (三)由以教师口头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幼儿自主探索活动为主。 

传统科学教育由于偏重间接经验、书本知识和对结果的再现,其教学模式以教师口头讲授为主,接受学习是儿童学习科学知识和数学知识的主要方式。“做中学”重视儿童早期科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注重教育活动的过程,着眼幼儿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做中学必然以儿童自主探索活动为主要教育模式,以发现学习作为孩子们学习科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在活动中,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为幼儿创设和提供既适合幼儿现有水平又具有一定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的环境与材料,让幼儿充分自主地与人和物发生互动,与教师同伴合作、讨论、交流,在实践、探索中质疑、释疑,获得良好的发展。 

(四)科学教育空间和途径将由室内转向室外,由狭小、闭塞转变为广阔、开放。 

传统科学教育途径以幼儿园自然常识课为主,以完成旧纲要规定内容为主要任务,而“做中学”强调: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强调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要求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如家庭中的现代化技术。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认识一些生活用品,探索蕴涵其中的一些科学原理,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通过寻找“手的帮手”——钳子、锯子、锤子、取碗器等,知道各种工具的使用价值和种类。另一部分是认识各种家用电器,如电话、电脑洗衣机等,了解它们的用途及安全的使用方法;社会生活中的现代化技术,认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代化工具,如超音速、移动电话等,了解它们的先进功能;科学技术的进步,初步认识现代科技,知道科技是在不断发展的,会给人们带来更多方便,如灶具从柴灶、煤炉发展到液化气灶、电饭锅、微波炉;通讯从烽火、旗语发展到电话、电传、寻呼机、移动电话、可视电话;计算工具从计数算盘发展到计算器、电脑。帮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社会环境中、操作实践中、真实情景中、有趣的游戏中学习、探究和发现科学,科学教育途径、空间变得广阔、开放,资源丰富多彩。 

(五)科学教育内容由统一、割裂、封闭转变为多样、综合、开放。 

传统科学和数学教育,各年龄班教育的具体内容,数量和具体范围都是由纲要统一规定的,偌大的中国,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条件下,不论其民族、文化、经济、环境等各方面因素有多么不同,其教育内容都是基本一致的,不管社会发生多大变化,科学研究出现了什么新成果,科学教育内容很少改变,科学和数学教育与其他学科相互割裂的现象十分严重,而做中学立足于教育目的性与幼儿发展可能性之间谋求平衡的基础上,对科学教育内容与要求做了质和面的规定。在质的要求上,科学教育内容是启蒙性的,有利于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在面的要求上,科学教育内容是广泛的,从幼儿生活中、游戏中、周围环境中、媒体中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现象、科技成果、数、量、形、时间、空间、自然、环境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引导幼儿感知、探究,这样各地区、各类型、各层次的幼儿园充分利用本园的优势条件,为儿童提供自主选择和创造的机会,科学和数学教育具体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们根据当时、当地、当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条件决定,有利于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而且随着时间推移,社会与科学不断发展变化,幼儿园科学和数学教育的具体内容将及时发生变化,科学和数学教育内容呈现为一个开放、灵活、动态的系统,同时做中学强调科学和数学教育与其他领域教育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具有综合性,如上绘画课,要求儿童画一棵苹果树,儿童首先要观察苹果树的形状,树上的苹果数量及其他相关特点,然后才能画。看似简单,其中却包括科学的认识和概念的认知。 

总之,“做中学”的教学方式对于学龄前儿童是比较适合的一种教学方式,不仅适合于幼儿的科学教育,而且适合于幼儿的数学教育,是把数学教育和科学教育有机融合的一种有效途径,对于这种教学方式的利弊优缺,还需要在今后学习中继续研究和探索,以期对学前儿童科学和数学教育发挥更大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董玉华.幼儿园“做中学”科学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2,2. 

[2]许滢.幼儿园“做中学”科学教育中的生态性体现.浙江省杭州明珠幼教中心,http://cnsece.com/article/6274.html. 

对幼儿数学教育的认识范文第3篇

    一、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不够

    幼儿园数学普遍存在内容浅、容量少的问题,在广度和深度上远远不能满足幼儿智能发展的需要。由于现 代社会信息的增大,幼儿受多种信息的刺激,其智能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学习《纲要》所规定的内容是轻而 易举的事,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学习《纲要》以外的知识。例如:学前班数学课本上只有简单的5以内的组成分解 、加减法、 序数及简单的形体内容。原来半年学完的课本,现在幼儿园只用几个活动就学完了,而且全都能领 会。再就是各年龄班存在着重复教学。如中班讲了5 以内的组成分解,到了大班还要学习5以内的组成分解, 学前班也还得如此。这种无深度的反复教学,不但激发不了幼儿的求知欲,反而阻碍了幼儿的思维发展。

    二、教学目标单一

    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存在着教师只为传授知识而传授,幼儿只为学知识而学的现象,教学的目标只是数学知 识单方面的目标。如中班“排数卡”教学活动的目标是:①练习1—10的数数;②巩固10 以内的数的认识。大 班认数活动学习“5”的组成分解的活动目标是:①认识“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②书写数字 “5”。从中不难看出,教师对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缺乏全面的认识,活动中仅以学习数学知识为唯一目标,而 忽视了诸如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兴趣的培养等其它目标。

    三、操作材料乏味

    幼儿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极强,在学习中他们往往以兴趣为出发点,十分容易为新的刺激所吸引。这就要 求给幼儿提供的操作材料必须新颖、鲜艳、丰富多彩,材料的大小,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而定。然而,由于 有的教师对操作材料在教学中所起作用的认识不够,加上怕麻烦等原因,教学中老是几套操作材料反复使用, 当教师给幼儿发材料时,幼儿就会马上产生出“还是这个”的抱怨。陈旧单调的操作材料,极易使幼儿产生厌 倦情绪,影响操作活动的效果。

    四、教学方法单调

    教师在考虑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方法和组织形式时,习惯于仅以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为依 据,只强调数学教育的直观性,片面依靠演示,把答案强加给幼儿。如几支铅笔、几个苹果的演示就讲一节课 。再是,忽视幼儿的学习规律,甚至过高估计幼儿的接受能力,教学效果不理想。如教幼儿学习“6”的加减法 时, 教师直接出示分合式,让幼儿看着分合式列出算式,即1+5=6、2+4=6、3+3=6、4+2=6、5+1=6 ,然后逐一指着算式让幼儿创编应用题, 大量的时间花在编应用题上。三是采取“灌输式教学”。即老师讲, 幼儿听,老师问,幼儿答,老师演示,幼儿看。不管是否能消化,硬往幼儿的小脑子里灌死知识,死灌知识, 造成幼儿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而不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多采用一些幼儿喜爱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 ,如游戏法、实物教学法、比较法等等。而且整个活动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造成课堂气氛不活跃,激发不起 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鉴于以上问题,建议:

    一、改革数学教育内容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扩大各年龄班的知识面,加深数学知识的难度。各个年龄班要按统一部署,由浅入深 地完成教学任务,避免重复无效教育。(1)集合数:除《纲要》中规定的10以内的数字书写、认读、计数与取 物外,应延伸到20以内的书写、认读、计数与取物,增加数群计数、目测数群、数量层次认知等(2 )相邻数 :在相邻数的认知中应重视规律、方法的渗透教育,引伸到对相邻数本质的认知, 延伸到100以内的相邻数。 (3)单、双数:由10以内的单、双数顺数、 倒数认知扩大到100以内的顺数、倒数及单双数的认知, 并会判 断多位数的单双数,并应增设数列的认知(单序数列、双序数列)。(4 )组成分解:除学习10以内的加减运 算、分解组成、创编应用题外,还应注重多项思维能力的训练和迁移能力的培养。另外,从时空观念、逻辑观 念等方面也应扩大知识面,增加难度,注重幼儿分析、综合推理的技能、数学语言的运用、表达的技能及多项 思维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二、注重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

    《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数学教育的四个方面的目标:(1 )教幼儿掌握一些初浅的数学知识;(2)培养幼 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4 )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通 过数学教育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训练幼儿做事认真、细致, 具有主动性、条理性、坚持性和创造性,教育幼儿勇于克服困难,培养幼儿学习的毅力和自信心,为幼儿今后 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时,要把这些目标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多从培养幼儿的逻 辑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及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几方面考虑,既让幼儿学到知识,又促进其整体素质的全 面提高。

    三、增强操作材料的趣味性

    教师要掌握幼儿的心理特点,哪一年龄段的幼儿喜欢用什么样的操作材料,某一活动该采用什么样的操作 材料要做到心中有数。如幼儿智能学具、多功能插板、珠算器、插塑雪花片、沙盘教具、游戏卡、圆点卡等操 作材料颜色鲜艳,很受幼儿的喜爱。除此之外教师要多下功夫,巧选材料,为幼儿制作出适合其特点的操作材 料。还要充分调动家长及幼儿的积极性,亲子共同制作。由于幼儿亲自参与,他们对操作材料会倍感亲切、倍 加喜欢、倍加爱护,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对幼儿数学教育的认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趣味教学;幼儿园小班;数学游戏;教学方法

作为人们生活、工作中的一个基础性学科,数学对于人们来说非常重要。尤其是数学基础的建立,对于培养学生之后的数学兴趣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小班的学生由于年龄与心理特点,对数学的抽象与枯燥会失去耐性,因此,如何做好数学的寓教于乐至关重要。在幼儿数学教学中通过一些趣味教学,将数学知识融入于游戏与运动中,可以使幼儿在玩耍中完成数学教学目标。

一、在游戏中学数学

教育家曾说过:“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由于幼儿年龄的原因,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游戏、玩耍中一天天成长的。因此,在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中将知识融入到幼儿喜欢的游戏中对于幼儿的知识学习至关重要。游戏是趣味教学的重要方面,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游戏的形式,将幼儿的注意力千方百计地吸引过来,使幼儿全神贯注于游戏,这样就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有趣,将简单的重复学习用各种生动的游戏取代,小朋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到了知识。

(一)结合日常生活设计数学游戏

由于幼儿年龄小、缺乏长时间专注度,对于枯燥的数学知识兴趣不足,很难集中注意力。在幼儿园小班的每日活动中日常生活活动占了很大比重,因此就需要幼儿教师将数学知识融于日常的生活活动中,这是幼儿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通过长期的观察与了解可知,幼儿不是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而是会选择性地对一些事情兴趣较高,注意力也相对集中,这包括日常的游戏活动,因此,教师应充分做好日常生活活动的数学引入,如在给孩子们发零食时问幼儿有几个零食、数一下告诉老师、饼干是什么形状等,幼儿可以通过这些感兴趣的事情间接地对枯燥的数学产生记忆,然后教师再因势利导,巩固幼儿的知识记忆,将枯燥的数学教学生动化、趣味化。

(二)结合幼儿感兴趣的特例设计数学游戏

幼儿园小班的学生作为刚刚进入学习状态的幼儿,由于年纪小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但是幼儿会对平时幼师组织的小游戏非常感兴趣,通过这一现象,教师就可以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中加入一些数学知识使数学教学更生动有趣,让幼儿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受这一生活特例的启发,在帮助幼儿进行数学知识复习时,笔者采用了“变魔术”的方法,比如:将颜色和图形结合起来进行复习,故意用夸张的动作将各色图形藏到背后,嘴里说:“一、二、三,变、变、变!”小朋友都睁大眼睛静观到底变出什么来,注意力高度集中,练习效果也就更好。

二、在运动中学数学

幼儿通常是在平时的摸、爬、滚、打中来认识事物的,由于年龄较小的原因,幼儿会对很多新鲜事物与新奇运动具有超强的好奇心,小班幼儿更喜欢运动,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应充分将数学学习与体育运动相结合,让幼儿在运动中学习数学,这样教学效果会非常明显。

(一)改变现有体育游戏

现在大部分的体育游戏都简单、有趣,深受幼儿喜欢。但是数学不同,基本上属于抽象化的知识,幼儿阶段的读写数字、认识颜色、认识形状等,完全属于背记类的东西,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对此很难产生兴趣,这就是现在幼儿教师要考虑的问题,如果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体育游戏中,势必事半功倍。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进行体育游戏改变,添加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比如,小朋友们在玩跳脚的时候,教师可以增加比如跳两下、跳五下这些简单的数字要求,这就可以使幼儿很自然的就记住的数字;再比如,搬积木时,教师可以给小朋友提要求,要红色的三角形等,这些有利于幼儿掌握数学知识。

(二)根据需要创编体育游戏

除了可以在原有的体育游戏中加入简单数学知识外,还可以根据教学计划,自主编排一些体育游戏,这样,一些新鲜的体育游戏会保证幼儿的兴趣与注意力,同时也能保证数学教学成果。实践证明,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创编一些易组织的体育游戏是可行的。如:结合“按大小排序”的教学,可创编《我给球儿来排队》的室外游戏;结合图形的教学,可创编体育游戏《跳房子》等。

对幼儿数学教育的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幼儿园;新手教师;数学教育;学科教学知识(PCK)

一、问题提出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舒尔曼(Shulman)首次提出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这一重要概念,旨在打破教师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分离的状态,强化教师行业标准。〔1〕他认为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将具体学科内容转化和表征为适合于不同能力和背景学生的有教学意义的形式的能力,这是一个集教学知识、背景知识和学科知识为一体的综合知识体系。〔2〕这一知识体系还包括教师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学生易于理解的表征方法(比如:样例、图示、类比、解释和演示等),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比如:学生对某一学科主题感到容易或困难的原因,学生对某一学科主题产生偏见或误解的原因,帮助学生消除偏见或误解的策略,特定的话题、问题、论点以怎样的方式组织、表达和调适使之适合于不同能力、兴趣和背景的学生,帮助或引导学生以自己认为有意义的方式理解学科内容等)。〔3〕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知识体系的内核,是教师成为学科专家必备的知识,可以作为区分专家教师和新手教师的重要依据。一般而言,经验越丰富、对各种知识整合程度越高的教师,其专业化程度也越高,相应地具有更系统的学科教学知识。〔4〕

幼儿期是“数学的启蒙期”。幼儿园的数学教育能够使幼儿学会“数学地” 思维,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逐步形成抽象思维能力。〔5〕幼儿园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数学教学能力才能胜任数学教育工作。为了帮助幼儿理解数学概念,学习数学知识,幼儿园教师在组织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时一般需要借助直观的实物,并作具体形象的讲解。正如有的学者所言,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运用类比、样例、图示、解释和演示等表征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一种能力,〔6〕是教师多种知识的融合及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可见,幼儿园教师如果具备良好的学科教学知识,就会根据具体的数学活动,采用诸如类比、样例、图示、解释和演示等表征方法,甚至是更适合幼儿的其他表征方法来组织数学教育活动。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我国针对幼儿园教师群体的学科教学知识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尚不多,研究幼儿园教师数学学科教学知识的更稀少。因此,开展幼儿园教师的数学学科教学知识(PCK)研究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希望通过关注和研究新手教师数学学科教学知识及其特点,为提高新手教师的数学教学水平提供帮助和指导。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的选取

在重庆市主城区公办幼儿园中选取5位教龄均在3年以下的新手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基本信息见下表。因重庆市公办园中男教师较少,故本研究不做性别上的区分。

2.研究方法

采用访谈法,进行半结构式的深入访谈。

3.研究工具

采用自编半结构式访谈提纲进行访谈,访谈提纲涉及幼儿园教师数学教学知识的4个维度:数学内容知识、数学教学策略知识、关于幼儿的知识和数学教学情境知识。〔7-10〕

三、结果分析与讨论

1.数学内容知识

本研究中的幼儿园教师“数学内容知识”是指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具体内容和最基本的数学知识,是教师应该知道的“教什么”的知识及幼儿需要学习的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在访谈过程中,5位新手教师都提及数学内容知识应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A教师:数学教育的内容肯定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并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比如:数学中的序数,孩子们在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这类概念,慢慢地,他们就对序数第一、第二、第三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参与数学教学活动之后他们又会有更清晰的认识,以后就可以运用到生活中去了。

C教师:幼儿园的数学教育内容与幼儿的日常生活有联系,幼儿的日常生活里充满了数学教育的资源,比如乘坐电梯、孩子过生日、拨打电话等,都可进行数学教育。

D教师:数学教育肯定与生活有联系,如幼儿园班级人数、孩子的生日、电话号码等,都是数学教育的内容。

由上可知,新手教师一致认为,数学教育的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2.数学教学策略知识

这里的幼儿园教师“数学教学策略知识”是指为了达到数学教育目标,根据幼儿认知特点、水平及不同幼儿之间的差异,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的知识。比如:选择类比、样例、图示、解释和演示等幼儿易于理解的表征方法帮助他们理解数学知识。访谈发现,5位新手教师普遍认为应该运用演示和图示等教学策略进行幼儿数学教育。

B教师:在日常幼儿数学教学活动中我经常运用的教学策略是演示和图示,具体则根据教学内容而定。

E教师:演示和图示这类策略很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

可见,新手教师普遍认为,在进行幼儿园数学教学时运用演示和图示的教学策略,教学效果较好,策略的具体运用则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3.关于幼儿的知识

本文“关于幼儿的知识”是指幼儿园教师了解幼儿的认知特点、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情况、不同幼儿的认知基础与差异以及关于幼儿经验的知识。另外,幼儿园教师还应知道哪些数学知识幼儿容易理解,哪些数学问题是幼儿容易混淆或难以理解的,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幼儿常犯哪些错误,如何辨析和纠正这些错误,等等。〔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