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垂直空间设计理念

垂直空间设计理念

垂直空间设计理念

垂直空间设计理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垂直城市;新进展;城市建设;应用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vertical city construction and the idea of an introduction about vertical city construction idea the latest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analysis, and combined with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high-rise residential development course, draw in the current urban development as the population, land, traffic problems, such as the severe situation, vertical urbanization will be the future urban construction senior residential the main development direction.

Keywords: vertical city; The new progress; Urban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垂直城市建设理念的产生

伴随着大工业对劳动力资源集中要求的提高,以及高科技技术对智力资源集中要求的增加,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一方面促进了城市的发展,而另一方面无节制的发展也导致城市用地紧张、地价飞涨,城市的居住压力、就业压力、交通压力等越来越大,如何在同样多的用地上尽可能解决更多人的居住问题,已成为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尽管城市存在集中发展还是分散发展的争论,但土地的有限和理论上人口发展的无限,注定住宅的集约化是未来住宅发展的必然方向,而高层住宅就是住宅集约化发展的必然性产物,住宅高层化无疑是解决人多地少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住宅的高层化不可避免。

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化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目前中国43.9%的城市化率已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与改革初相比,提高了20个百分点。相应的城镇人口则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亿增加到目前的6亿,人口的大量聚集加速了城市居民对住宅需求量的扩大。然而,我国实际可利用的土地资源稀少,人均耕地不足世界水平的1/3,这一国情决定了中国的住宅建筑只能走“节能省地型”道路,因此节约土地、高容积率的高层住宅必将是未来中国城镇居住模式的主流。

计算了世界人口的增长率(按每年增长1.4%或者每年增加9100万人口)之后,我们的结论是,未来世界将不会有充足数量的土地来供养不断增长的人类人口的需求。唯一的解决途径便是将人类的居住区深入海洋或者是高耸入云。

在这种全球的城市化运动背景下, 随着大中型城市人口日益膨胀,土地资源越来越金贵,“垂直向上”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垂直城市建设理念应运而生。

二 垂直城市的综合介绍及最新研究进展

垂直城市一词出自美国女作家范妮·赫斯特(Fannie Hurst)于1922年出版的故事集《垂直城市》(The Vertical City)。范妮用这个词来概括发生在大都会各个阶层的生活故事和所谓的城市化解决办法无关。但这个词最后被建筑界借用来作为一系列相似但不同的解决城市高密度开发的理论集合。

垂直城市,根据当前众多研究者对垂直城市理念的表述,可归纳为两种不同理念。

一种理念是基于建筑的垂直城市,也就是相对现在普遍的水平城市来讲的。垂直城市最通俗的定义就是在同一栋高密度的建筑里建有完备齐全的银行、邮局、餐饮、购物、办公等一般城市生活和工作的功能。按照建筑界的通俗解释,“垂直城市”指一种能将城市要素包括居住工作、生活、休闲、医疗、教育等一起装进一个建筑体里的巨型建筑类型。在“垂直城市”里,可以提供所有的城市功能。这种结构一般拥有庞大的体量,超高的容积率,惊人的高度,少量的占地,爆炸性的居住人群等特征,是一套通过巨型建筑结构来解决超高人口密度的建筑设计法则;这些超乎想象的结构将居住、商业和农业设施容纳在内同时又力求将这种设计对环境的影响减至最低。

一种理念是基于城市的垂直城市,也就是相对于传统城市布局的新的城市类型。垂直城市指由摩天楼为城市主要建筑类型的大都会,它是城市高强度、高容量土地开发政策的必然结果,是城市集中主义和聚集效应的产物。大都会们利用摩天楼这种新的建筑形式更新和扩展传统城市。摩天楼可以提高用地的容量和密度也等于提高了土地的价值和利用率。在摩天楼的基础上纽约人还发现了垂直分区这种将不同功能沿高度分布的功能配置办法这样摩天楼加上垂直分区,城市意义的垂直城市的雏形便诞生了。

三垂直城市在世界各地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垂直城市是一个城中城,在其结构内部有着住宅单元、商业单元、花园以及小型有轨交通等诸多功能。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已经领先一步开始着手规划建造垂直城市。现如今,天际线被混凝土、玻璃幕墙和钢结构所统治,他们的功能大多是商业,或者住宅。但是一个垂直城市在一个巨大的屋顶下提供了数以百万计的居民生活所的各种设施。青年建筑师们,城市规划师们和设计师们都在寻找新的方法,把科幻小说建造成一个革命性的未来愿景。下面是垂直城市理念在世界各地城市建设中应用的几个案例。1 迪拜哈利法塔:

世界第一高楼、总高828米的迪拜“哈利法塔”集七星级酒店、大型购物中心、餐馆、健身房、俱乐部、豪华公寓、办公区域等于一身,楼内有第158层还设有清真寺。该塔设计者、美国人艾夫斯塔修承认,该塔的设计体现了完美的“垂直城市”概念,一个“自给自足”的社区,住户足不出塔可解决一切生活需要。

2 新加坡Scotts大厦

由荷兰著名建筑师事务所UNsudio设计的新加坡Scotts大厦就是基于垂直城市理念所设计的“垂直城市现实版本,是一个最大限度利用空间,垂直集成了多种居住功能的城市模式。这座大楼坐落于新加坡的黄金地段,建筑面积18500平方米,共有31层,231个单元,有公寓和办公间,同时拥有广阔的花园,空中露台,复式天台花园和各种休闲设施。就设计理念而言,Scotts大厦包含了“城市”、“邻里”、“家”三个概念,并用“天空框架”和“垂直框架”把他们组合到一起。垂直框架是搭建核心,汇聚了4个不同的街区主题。天空框架则是大楼内的休憩空间和绿化地带。退台式屋顶花园及版块式绿化都是重要的设计元素。设计师Ben van Berkel说:“我们创造出一个在天空之中的街区,一个每个区域都有着其独特功效的垂直城市。”

3 中国上海仿生塔

基于建筑与工程、仿生的综合科学,仿生塔的方案在香港湾被首先提出。塔楼占地1.33万平方米,基座尺直径1km,塔高1228m,300层,2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可容纳10万居民,该塔楼有368座电梯。为了缓冲由于地震引起的震荡波浪,这座塔位于一个直径1000m的人工湖中央(一个巨大的水上综合公园)。初步估计,这个综合体需要15年建成。塔楼的设计允许在下部的竖向“邻居塔”完成后来供居住,与此同时,施工可以继续建造上部的楼层。塔楼有12段竖向的“邻居塔”组成,每个“邻居塔”平均80米高,椭圆形平面尺寸在266m x 166m 之间。垂直的花园城市被组织为垂直的邻里空间,并且相互独立。在这种邻里空间里,绿地空间和城市空间和传统意义上的水平方向的城市相类似。塔楼的“基础岛”包含酒店、办公、住宅、商业、运动健身、文化设施、休闲中心和密集的花园、湖泊以及交流系统等诸多功能。“基础岛”将会有卡脖单轨作为辅助交通手段。

4日本东京天空之城1000

1989年,日本竹中向世界宣布了“天空之城1000”设计概念,它提倡城市空间的多级化应用。日本竹中设计的“天空之城1000”是一座超高层建筑,多级化城市,高1000米,基座直径400m ,8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可容纳13.5万居民。“天空之城”将会有富士山(约3800m)的四分之一高,室内空间是埃及金字塔(6600平方米)的120倍,有120个东京街区的空间大小。它将会有一个全新的交通系统围绕每个10层高的盘状平台来运载居民和访客。它将会有公寓、酒店、商店、餐馆、办公、娱乐和健身设施以及所有为城市生活服务的功能。

5 类似“垂直城市”还有目前在建的伦敦夏德大厦,其中包含了两座冬季花园。1952年在法国建成的“马赛公寓” ,在这里,“一栋楼就是一个社区,一个城市”。

四 结束语

垂直城市是不可避免的一种城市形态。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高层建筑和垂直城市中但垂直城市不是未来城市的全部。垂直城市的出现也不是为了摧毁传统的城市和更广阔的乡村。相反是在面对人炸的现实前为了保护传统城市和乡村乃至自然的现实的解决策略。垂直城市和传统城市、乡村和自然可以和谐并存于我们的地球为地球提供更多的多样化人类社会和人文环境。垂直城市是我们未来生活的一个选择,代表着人类不断挑战技术和极限的雄心创建了一种新的城市文化类型,但它不是我们未来生活的全部。垂直城市在多大程度上会改变传统观念上的城市空间,进而改变城市的社会结构,这是一个现实的也是庞杂的问题。人、时间和空间是构成城市的三个要素,城市的发展要同时解决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又要满足人对时间、空间的需求——既有娱乐的、交往的,还有就业的需要。城市的三要素之间又互为影响,而建筑客观地影响着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人们在规划时,应该意识到垂直城市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又会带来怎样的问题。

参考文献 :

1 Rem Koolhaas. delirious new York. New York丁he Monacelll Press 1994

2 Rem Koolhaas and Bruce Mau. S.M,L,XL. New York- The Monacelli Press, 1995

3Gavin Ambrose Paul Hants&Sally Stone. The Visual Dictionary of Architecture. SWit7erlard AVA,2008

4 Fannie Hurst.the Vertical City. New York, Public Domain Books, 2004

5 William Hope Hodgson.the Night Land. New York: Borgo Press. 2001

垂直空间设计理念范文第2篇

一、巧提问,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1.提问利于准确掌握数学运算基础知识

学生学好数学基础知识是提高学生基本能力的前提,因此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首先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运算所需要的概念、性质、公式和法则等。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能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概念、性质、公式和法则的内涵。

普通高中数学教材,一开始就引入了集合的概念。这部分内容一直是数学教学的重、难点,是继续学习后面内容的基础之一,也是数学中的通用语言,必须要讲清、讲透。

例如,在讲解完交、并集的定义时,可设计问题:交集和并集的定义有什么区别?学生一般仅简单回答是"且"和"或"一字之差,而对他们的内涵还是难以弄清。这时可结合文氏图提问:交集或并集中的一个元素有什么特点?集合A、B和A∩B、A∪B有什么联系?学生讨论后,可归纳为,A∩B中的任一元素都是A、B的公共元素,A∩B是A、B的公共子集。AUB的一个元素x, 则有三种可能:x仅属于A;x仅属于B;x是A、B的公共元素,A、B都是AUB 的子集。

2.提问利于提高学生运算中的推理能力

数学运算的实质是根据运算定义、公式及其性质从已知数据及算式推导出结果的过程,也是一种推理过程。要提高学生运算能力就要提高学生运算中的推理能力。使学生运算时,做到步步有根据、有充足理由。

3.提问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培养学生运算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讲究记忆方法,牢固掌握一些常用的数据、公式和法则。

如在记忆k·1800士α的诱导公式时,可问:能否编-句口诀可记牢这六组诱导公式?使学生总结出"符号看象限,函数名不变"的口诀。如果进一步启问k·900士α的诱导公式记法?还可总结出口诀"奇余偶同,象限定号"。学生既记牢了公式,也学会了"口诀记忆法"。

二、巧提问,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中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根据正确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证明的能力。

高中数学内容是通过逻辑论证来叙述的。数学中的运算、证明、作图都蕴含着逻辑推理的过程。教学中的提问要严格遵守逻辑规律,作出示范,潜移默化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宽广途径。

1.提问利于清楚论证的逻辑系统

数学论证是在一定的逻辑系统中进行的。教学中进行论证时,必须使学生首先搞清楚此问题是在哪个范围(即条件)下考虑的。然后再用正确思维规律和形式去进行推理论证。

如讲反正弦函数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y=sinx有无反函数?若把定义域缩小后有反函数吗?定义域缩小为什么时才有反函数?下定义后再问:反正弦函数就是正弦函数的反函数吗?为什么?可使学生正确理解反正弦函数概念的实质。

2.提问利于学生在运用逻辑知识进行推理论证过程中提高抽象概括、分析综合、推理证明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证明时,引导学生画图写出已知求证后,可问:此定理能用直接证法证明吗?思考讨论后问:用反证法行否?使用反证法的条件是什么?(命题只有两种或三种对立的可能)直线和平面有几种位置关系?反证法的步骤是什么?这里用反证法时证什么?怎么证?在问答中,完成了证明,也使学生加深了对反证法的理解(反证法有两种,归谬法和穷举法)。

总之,若能引导学生运用逻辑知识来指导推理证明,就容易做到思路畅通、正确无误。

三、巧提问,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即在头脑里表象出某种未曾感知过的东西,或者创造某种未曾感知过的物体和现象的形象,或者专门产生某些新事物的概念。数学中的空间想象力是指对物体的形状、结构、大小、位置关系的想象能力。

1.提问利于学生对物体或模型的直观分析

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对物体或模型的直观分析,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三垂线定理"是立体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定理,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学习时,首先要备好模型先提问平面的垂线、斜线及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概念,为学习三垂线定理铺平道路。紧接着提出平面的垂线的性质和斜线与垂线的区别。垂线:平面内的所有直线都与平面的垂线垂直;而斜线则不具备上述性质。这种区别正是我们发现矛盾的"契机"。再提问:是不是平面内的所有直线与平面的斜线都不垂直呢?学生思考观察实物模型后一般可得出结论。平面内有些直线与其斜线垂直,有些直线与其斜线不垂直。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继续提问:平面内与其斜线垂直的直线有什么性质?如何判断平面内一条直线与其斜线垂直呢?这样,提高了学生的直观分析能力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感到了本课内容研究的迫切性。显然比一般地直接写出"三垂线定理"然后去证明要自然的多,更利于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2.提问利于学生学好有关空间的基础知识

一个建筑师能够想象设计出未曾建造过的建筑物,主要是由于建筑师不仅具有丰富的建筑物感性识,而且还具有建筑物的理性知识。学生学好有关空间形式的数学知识是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的根本。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提问,使学生学好有关空间形式的数学知识。

垂直空间设计理念范文第3篇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的第2课时,它是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基础上,介绍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面面垂直的定义及判定定理,因此本节课既是前面知识的巩固升华,又是后面研究线面、面面垂直性质的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几何直观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是高中立体几何课程一直以来的目标;同时本节课体现了转化化归、类比归纳等数学思想,在整个立体几何里,特别是一些综合题目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高考中久考不衰的热点。

(二)课程标准。

(1)立体几何初步以直观感知和操作确认等过程为重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几何直观能力。(2)能运用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及“直二面角”、“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其简单应用。(3)使学生体会“转化化归”等思想在数学问题解决中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

(1)借助对图片、实例、实物的观察、类比、抽象、概括二面角的概念、面面垂直的定义、二面角平面角的定义;并能正确理解定义。(2)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并能运用判定定理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研究的全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形成过程。(2)判定定理的应用。

2.难点

(1)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形成过程及寻找方法。(2)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运用。

二、教法分析

(1)设计上遵循“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等认识过程的教学理念,注重对图片、实例等的观察、分析。(2)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以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空间,由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概括活动。(3)借助多媒体、模型的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4)通过范例、练习和教师的点拨引导,讲练结合,师生互动。

三、学情学法

(1)由学生自主建构二面角和面面垂直的概念。(2)高一学生已学过空间线面、面面的平行和线面的垂直关系,对空间线线、线面、面面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有一定的了解。(3)我班学生活跃,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水坝、发射卫星这两个生活中的例子。问题:两平面组成的是什么空间几何图形?举例:如教室的门在打开时与墙面成的一定角度;翻开课本时,两张纸面成一定的角度;实物如文件夹、钱包、笔记本电脑等。目的:通过图片、实物直观感知二面角,形成二面角的轮廓。

(二)新课。

1.二面角的构建

多媒体展示初中所学角的概念。问题:你能类比归纳出二面角的概念吗?并画出图形。

目的:(1)通过实例的直观感知和复习角的有关知识,让学生类比自己归纳出二面角的定义,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比较,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联想、归纳的能力。(2)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这是高中立体几何课程的目标,也是高中数学的主线之一。

动手操作活动:用长方形硬纸片制作二面角模型找出它们的棱、半平面并命名,完成下列表格。

设计意图:(1)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二面角的形成过程、命名方法,熟悉它的图形语言和数学符号表述,理解二面角的本质属性。(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数学的兴趣,这也是本节课的其中一个教学目标。(3)体现学生主体参与和老师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2.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构建

问题:“把门开的大些,让我进来”,是指哪个角大些?目的:直观感知二面角的平面角。

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刻画二面角的大小呢?能否用平面角度量二面角呢?

小组活动:拿出制作的二面角模型,观察底部边沿的所成的平面角随着打开幅度的改变而改变的情况。

问题:底部边沿所成的平面角有何特点?目的:不仅能创设适宜于学生的问题情境,而且能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角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动手操作:请在二面角模型上做出满足条件的角,这样的平面角有几个?观察平面角的大小与顶点在棱上的位置有无关系,这些角是否都相等?

目的:(1)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生动形象的形成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再现本节的教学目标。(2)使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断深化。(3)突出重点、难点,即二面角平面角的形成过程及它的寻找。

目的:(1)巩固二面角的概念,突破二面角平面角的寻找的难点。(2)引出面面垂直。

3.面面垂直的构建

多媒体展示的线线垂直的定义。问题:面面垂直的定义是什么?

目的:由线线垂直归纳类比得出面面垂直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能力。

4.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实例:教室的门打开的时候,门轴与地面的关系如何?无论门如何转动,门面地面是否保持互相垂直?

目的:直观感知判定定理;问题:建筑工人是如何测量所砌的墙是否与水平面垂直,这条铅锤线有什么意义?目的:(1)加强学生对判定定理的直观感知。(2)通过生活实例探究,让学生由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得出定理,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使他们深刻理解定理。(4)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到:原来知识来源于生活,并能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问题:请归纳判定定理的内容并画出图形,利用定理证明面面垂直时,关键是在一个平面内找什么?目的:理解定理,抓住定理的实质。

课本69页例3,我首先提出问题:(1)证明两个平面垂直的方法有哪些?哪个方法更容易证明?(2)利用定理的关键是在一个平面内找什么?都需要哪些条件?(3)已知条件有哪些?目的是:启发学生,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板书证明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推理论证能力,帮助学生构建解题模式,并提出问题:利用定理证明面面垂直时,关键是在一个平面内找什么,是怎么转化的呢?这体现的是什么数学思想?目的是抓住定理的关键,进一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接着做课本69页的练习。

垂直空间设计理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垂直绿化;经济性分析效益;建筑防热

中图分类号: S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城市的现代化的建设进程在逐渐地加快,人们对城市建筑环境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也在日益地增强,因而在不断增长的城市建筑群众园林绿化的作用也越来越突显出来了。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一个举足轻重的部分,城市绿化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一大重要途径。2012年我国的城市规划建成区的绿地覆盖率达到了55%。因此,建筑垂直绿化成为了解决城市绿化和城市建设之间用地矛盾的有效方式。城市建筑数量的增多使得居民对城市建筑的周围环境和建筑本身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垂直绿化也成为了建筑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1、建筑垂直绿化概念

建筑垂直绿化主要指的是在建筑的建设中充分地利用现有的植物材料顺着建筑物的立体表面进行固定或者攀扶等各种新颖的形式形成一种垂直绿化的格局[1]。作为垂直绿化的一种,建筑垂直绿化主要是通过对建筑立体空间的合理布局从而尽可能地增加建筑的绿化面积,提高建筑绿化的覆盖率。建筑垂直绿化要做到确保不增加建筑用地的基础上扩大城市建筑的绿化范围,形成一种良好的景观效果。近年来,我国开始大力地推广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建筑垂直设计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的环境和外观,而且还可以提高城市建筑资源的利用效率以促进绿色建筑理念的发展。相对于地面绿化而言,建筑垂直绿化主要是对建筑物的表面层和建筑物室内的垂直方向上的绿化,不仅包括前提绿化和屋顶的绿化而且还包括阳台绿化和室内绿化等多种形式。

建筑垂直绿化的设计的类型

2 . 1 阳台绿化

建筑垂直绿化中对阳台的绿化主要是根据其布局位置从而考虑其日照情况和通风状态。阳台绿化的形式主要有三种:凸状、凹状、半凹半凸状[2]。由于大多数的阳台设计只能占用较小的面积并且阳台上的空气流通较大从而加快了水分的蒸发。因此,可以在对阳台进行绿化设计的时候考虑搭建一个小型别致的盆景架,在对盆景植物的选择上尽量选用那些叶片茂盛和鲜艳的植物才能够与整个建筑之间形成一种鲜明的质感。

2 . 2 攀缘绿化

建筑垂直绿化的攀缘植物在我国的类型较多而且具有各种的优势。所以在进行攀缘绿化的过程中要充分根据建筑物的地理位置来选择一种合适的垂吊植物或者藤本植物。尤其是在我国南方的大部分地区都属于湿润地带,因此在选择绿化植物的时候可以多选择一些喜阴植物。由于受到“坐北朝南”的方位影响,可以在建筑房屋的北面选择耐旱的植物以减少日光对房屋的散热作用。

2 . 3 屋顶花园

在建筑垂直绿化中,屋顶花园的设计是最有个性的。无论是盆景还是盆栽,都可以成为屋顶花园的成员之一。因此在实际的建筑垂直绿化当中应该根据建筑屋顶的性质选用较为固定的景观,比如假山的布局和亭台的设置以及种植坛的构景模式。屋顶花园相比于其他两种垂直绿化类型来说,对施工人员在绿化景观的选择和设计上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建筑垂直绿化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3.1净化城市空气,降低城市噪声

建筑垂直绿化能够将大量地废气进行吸收和过滤而且可以吸走大量的烟尘杂质,同时对于各种噪声具有反射的效果。建筑垂直绿化不仅可以弥补地面绿化的不足而且还可以丰富建筑绿化的内容和层次,既可以改善城市建筑之间的艺术效果又有助于恢复生态平衡。

3.2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

建筑垂直绿化通过不同的布局形式和景观的选择可以提高城市建筑的用地效率。在不额外增加用地面积的情况下,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的空间环境而且还可以给城市到来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筑垂直绿化可以为地面的绿化节省更多的空间而且还可以充分地挖掘其他空间的使用潜能。建筑垂直绿化通过对太阳辐射进行一定的吸收和反射过程从而减少了建筑物墙体上的热量给整个室内造成一种降温的效果。

3.3减少城市中的土地占用面积

由于我国的人口数量在不断地增加对城市的占地面积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建筑垂直绿化可以节约更多的土地占用面积。既可以高效地利用城市建筑空间又可以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同时,建筑垂直的设计还可以改变城市的环境面貌,尤其是蔓性攀缘植物的布局可以使得建筑物的整体效果更突显出一种立体感,丰富城市建筑的美化效果。

3.4改善建筑微环境, 优化建筑热环境

城市建筑在夏季的时候由于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温度上升较快,通过建筑垂直绿化的效果可以有效地减少太阳辐射对建筑墙体的温度以及减少空调对室内的制冷作用。同理,在冬季的时候由于建筑垂直植物大部分已经枯萎,附和在墙体表明的根茎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从而有效地调节了室内的气温。

4、建筑垂直绿化设计策略

4.1实施多元化的垂直绿化

各大城市之间要密切地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在园林绿化部门的科学指导下制定一个长期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建筑垂直绿化方案并分层次地进行。与此同时,建筑公司还应该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的建议以及向居民普及建筑垂直绿化的好处。

4.2合理地使用建筑垂直绿化的配置材料

施工人员在对建筑进行垂直绿化的时候应该先考察建筑周围的环境特点选择一种适合该地区的景观植物来进行合理地布局和搭配。只有这样,建筑垂直绿化设计的效果才能够与整个建筑本身达到一种理想的融合效果。尤其是对材料选择的时候既要因地制宜又要考虑到其经济性,提高建筑垂直绿化材料的使用效率。

4.3构建一个科学的建筑垂直绿化系统

建筑垂直绿化系统中的各个要素都必须与整个城市的规划相适应。无论是在景观的选取上还是对绿化景观的布局上都要与建筑周围的环境做到相协调。

5、结束语

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人们开始对其自身的生存环境质量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建筑垂直绿化作为现代城市绿化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和措施,其不仅可以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而且还可以打造一个优美的城市景观从而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效率和城市绿化覆盖面积。近年来,我国在对建筑垂直绿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学习国际先进的垂直绿化技术的同时结合我国城市建筑的特点探索出一个符合我国特色的建筑垂直绿化工程,更好地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国内的许多城市都开始重视建筑垂直绿化景观的发展,未来的建筑垂直绿化也将朝着产业化和预制化方向发展[3]。只有从我国的客观实际出发,积极地做好建筑垂直工作才能够给整个城市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何健聪,张太平,李跃林,叶代启.我国城市垂直绿化现状与垂直绿化新技术[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9(06)

垂直空间设计理念范文第5篇

北京市数学特级教师,现任教于北京市十一学校。承担“数学模型解题法”等6项部级课题,出版个人专著《高考数学压轴题破题36计》等8部,在《数学通报》《数学教学》等省级以上刊物中发表教研论文100余篇,其中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资料中心收录。

“学科核心素养”是时下谈论较多的一个词,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一个具有一定造诣的教师,已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其课堂教学具有自然的“艺术性”,能让听过其课的师生无一不被其人格魅力和教学艺术所震撼与熏染。细加剖析,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仅就“核心素养”的角度考虑,是其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得到位。具体而言,其含义有二:一是帮助学生把陈述性知识变成程序性知识,即让学生掌握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培养了学生可以迁移的自主学习能力;二是在师生共同的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开拓进取、知难而进的意志品质。

其实,关键是“如何教”的问题。这是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也是讨论太多的问题,似乎没有定型的答案,没有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供遵循。还是魏书生先生说的好,若你善于讲,就发挥讲的优势,若你善于启发学生自学,就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总之,寻求你所擅长的高效做法。这篇文章里,我从常规的生态课堂教学入手,主要从分层设计、课堂操作、过程评价三个方面作一点说明,供大家参考。

一、分层设计

《礼记・学记》提出“学不躐等”,其含义有二:一是不同学生已有的知识层次和水平有差异;二是处于同一层次(水平)的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需要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我们需要充分了解不同学生和同一学生在不同阶段所处的层次,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设计。

十一学校的做法是:第一,以入校前测的结果指导分层,印发《选课指导手册》,提出选课建议,实施“小班化”教学;第二,在起始年级配备导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发现那棵树,即关注个体、张扬其个性。导师的三个基本功能是:学业指导、心理疏导、人生引导。

二、课堂操作

每一节课都要给学生自学方法的示范;各学科都要设计能让师生有共同收获、共同成长的活动。例如,在数学课堂上,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研究数学对象的基本套路,即通过设计系列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事实―概念―性质(关系)―结构(联系)―应用”的完整过程(以此为教学内容的明线),使学生完成“事实―方法―方法论―数学学科本质观”的超越(以此为暗线)。从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角度看,若要从事实到概念皆融“数学抽象”于其中,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尽快进入状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睦斫飧拍畹矫髁诵灾剩这一过程应使学生得到“数学推理”的基本训练,包括通过归纳推理发现性质,通过(逻辑)演绎推理证明性质;从明了性质到形成结构主要也是“数学推理”,因为这是建立相关知识的联系、形成结构功能良好、迁移能力强大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从理解概念、明了性质、形成结构到实践应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随时注重指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内外的问题,使学生得到“数学建模”的有效

训练。

在上述几个步骤的关键处,应注意适时引导,加强“一般观念”的指导作用,如“如何思考”“如何发现”“从什么角度观察”;观察结构特征可从“数”“形”两个角度(静态)入手,若从动态角度入手,可改变目前问题的形式,进行等价转化后再让学生观察,进行必要的模式识别,学生往往会有新的发现,这时学生又可得到“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的训练。

我以课题《空间角的计算》的同课异构课型为例来具体说明。

【教师甲】

直接给出异面直线所成角、线面角、二面角的定义,稍加解释后引入空间向量方法,然后教师用课堂三分之二的时间进行例题讲解、题组练习,重点训练学生对于用向量方法求解三种空间角的能力。学生不感到难,接受情况好,听课老师也普遍反映课堂效果好。

【教师乙】

1.创设情境(事实)

首先投影,给出四个画面让学生观察: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两条电线短路放电的瞬间(异面直线的距离)、比萨斜塔倾斜度的测量(线面角)、蝴蝶展翅(飞翔)来回扇动翅膀的过程(二面角的大小)。

2.引入概念(数学抽象)

演示从平面到空间的变化过程,从而抽象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如异面直线可看成两条相交直线(就地取材,权且用两根粉笔取代),其中一条不动,另一条在空间向上(或向下)平行移动而成;还可看成两条平行直线,其中一条不动,另一条绕其上一点在空间转动而成。这种演示,可以有效地启发学生发现表征异面直线的两个要素: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与距离,同时也能为学生进一步抽象出异面直线的定义提供直观的形象载体。

3.求法研究(即性质、结构的探究)

图形均为空间图形,难以直接测量,其求法应当考虑转化与化归到平面上,用平面角来表示,即寻找一个典型的截面。如上述演示,回归即可引出作表征异面直线所成角用平面角的想法。这既分析了空间线面关系,又给出了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基本方法,即在具体图形中过某定点(最好选在这两条线上某个固定的点)作其中一条的平行线,将题设相关条件有效转化到一个三角形中,解此三角形即可。

同理,线面角转化为斜线与其在平面上射影的夹角,二面角则用垂直于棱的平面所截的两条射线夹角来表示,但在具体解题中不实用,可这样引导:仿照线面角的寻找方法来找二面角,即先过其中一个半平面上一点P(不在棱上)向另一个半平面引垂线,过垂足H向棱引垂线,垂足为A,连结PA(易得AP垂直于棱),则角PAH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或过点P分别向棱和另一半平面引垂线,垂足分别为A、H,连结AH(易得AH垂直于棱),则角PAH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解三角形PAH即可。

再启发:还有什么比较好的方法可以求这些角吗?引入空间向量,介绍向量方法。引导学生:对于直角结构明显的空间图形,可建立坐标系,用向量坐标法解决,而直角结构不太明显者,可酌情考虑选一组基底,用向量几何法解决,或化斜为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用向量坐标法解决。

4.应用(例题讲解、题组练习)

到此,课堂时间过去近四分之三,当然,用向量法求空间角的训练不够充分。

教师甲(苏步青奖获得者)将本节课定位于用向量坐标法求空间角,主要时间用于训练空间角的求法及其各种变式,学生当堂就能较为熟练地掌握空间角的向量求法,符合最新课改理念: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来解决,弱化对于空间线面关系的抽象分析;同时也符合学校教学实际情况:课时紧,任务重,只能拣“干”的来。

教师乙则定位于核心概念教学,重点放在引导空间角(三种)概念的抽象、性质结构(即核心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以及这三种角的内在联系)的探究,求法也不局限于只用向量法,而且,即使用向量法,教师也还有向量几何法的引导。本节课易被诟病的地方是:在传统几何法方面用时过多,向量法也训练不充分,教学环节不完整,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从教师乙的课堂教学设计来看,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核心概念本身即蕴涵着思维训练价值,蕴含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教学中不宜轻轻滑过。

2.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三种角之间的有机联系,尤其是在新授课之初,否t在其他课上更没有时间分析。

3.数学思想、数学观念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具有居高临下的指导作用,如本例中用类比与化归思想分析问题,容易探究到角的本质,实在而直接,不能因误认为其虚泛而掠过。

4.新课标对数学内容侧重点的转型研究:新课标在此处的着力点已经由空间想象力转移到量化处理(几何问题代数化)能力,教师甲的处理符合新课改理念,因此得到许多教师和专家的肯定,但我认为还有值得商榷之处。

开设立体几何课的主要目的不是用空间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的问题(即几何问题代数化),因为几何问题代数化的思维方法在解析几何中体现得更为充分,没有必要再在立体几何课中重复这一理念。开设立体几何课的主要目的是发展空间想象力,宏观上将视角由平面(二维)拓展到空间(三维),力求还原三维空间事物的本来面目,微观上则需要将视角集中于一个固定的空间图形,剖析还原,细致地分析空间图形的线面关系,这样才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空间的联想和想象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而向量坐标法训练得再熟练,也无法达到通过分析空间线面关系来发展空间想象力的效果。事实上,现实的教学已经证明:理科学生在立体几何方面的推理能力甚至弱于文科生,主要原因是大多数省份的文科生不学空间向量,只能用传统的几何法分析解决问题,而理科学生自从学了空间向量法以后,甚至于连空间内一个关键点的三维坐标都难以准确写出。这是将在2017年实行的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因为我们已经不止一次地研讨过新出台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其对于立体几何问题主要是用空间向量法处理,对于用传统几何法是弱化的,而且也不再有《几何证明选讲》之类的选修课程。

三、建立科学高效的过程评价体系

评价起着导向和激励作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对不同的课型,其评价指标和权重都有所不同。研发评价系统是任何一所学校都极为重视的工作,这需要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注重导向性、激励性、有效性(时效与长效有机结合)、针对性等原则。过程评价主要为学生提供日常学习的参考数据,为其调整日常学习的效率提供决策依据。

十一学校对于学生日常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的基本做法是:每位教师都及时将所教学生的常规表现纳入过程评价系统,设立考勤、课堂表现(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互动、发言、创意等)、作业、前测与章节过关测验等几项,每项以分数多少作为参与度或质量指标,每次过评的满分为40分。学生每天登录平台,就能看见自己前一天(或前几天)的过评数据,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和方式方法。

教师还可以借助过程性评价管理系统的平台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指导,如通过留言或鼓励其进步,或激发其创意,或提醒、指出其待改进处,或共拟未来一段时间的读书、自学具体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