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当前人口老龄化现状

当前人口老龄化现状

当前人口老龄化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人口结构:妇女生活

一、相关概念简述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的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二、我国老龄化现状

第六次人口普查,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2015年2月26日,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数据显示,2014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l 24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755万人,占比10.1%,首次突破10%。

而且女性老龄人口在总老龄人口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以北京市2013年做的一次老龄人口普查为例:在百岁老人中,性别比例相差非常悬殊,其中男性仅190人,女性399人,男性不到女性的一半。而在60岁以上人口中,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92.7:100。事实上,80岁以上老人中,男性就已经只有大约女性的一半。除了复杂的性别基因等原因,有健康专家分析,男性压力普遍大于女性,男性更加不注重健康养生,也导致高龄男性大幅少于女性。

三、老龄化趋势下妇女生存发展状况

妇女作为老龄化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生理和文化传统等原因,在家庭生活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城市老年妇女的弱势现状备受关注。同时,年轻的妇女其生存发展状况在老龄化的趋势下也讲遭受严峻挑战。

(一)老年妇女的生存发展现状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老龄妇女的数量也不断上升。因为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这些年老的妇女习惯了之前的忙碌与操劳,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们已经无法像之前那样为家庭和儿女忙碌。妇女区别于男性的心理敏感性,使得他们更易产生自卑心理,怕给儿女添负担。所以,这些老年妇女的心理压力相对于男性老年人口而言会更大。

老年妇女对亲情和情感的要求更高。所以,她们更多的关注子女的生活和工作,有更强烈的意愿想融入到子女的生活中。但是,因为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对待事物的态度和生活方式不同,尤其是在婆媳相处过程中,更易产生冲突和家庭矛盾。之前曾经有关很多案例,甚至因为家庭矛盾和婆媳关系最终导致命案。

(二)已婚青年妇女的生存发展状况

妇女在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模式中的地位,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发生根本变化,那就是:这些已婚妇女既要工作,还要承担绝大部分的家务,同时要担起照顾老人和孩子的责任。

而老龄化趋势的加强,加之目前很多青年人都是独生子女,往往一个家庭就形成了“一、二、四”的结构:上面有双方的4名老人需要赡养,下面有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顾。家庭中的男人一般只负责在外打拼,而赡养老人和扶养子女的重任便落在这些青年妇女身上。

来自家庭养老扶幼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会使得这些妇女在身体和精神上遭受巨大折磨,而又得不到及时的心理指导和宣泄。所以,这些青年妇女患心理疾病的概率不断上升,女性癌症患者的比率也不断攀升,生存现状堪忧。

(三)老龄化给妇女就业带来的机遇

人口老龄化使得需要照顾的老龄人口不断增多,为老社会服务需求不断攀升。而女性细腻的情感和内心,以及天生容易取得老年人信任的特点,使得妇女在老龄人口服务工作中十分受欢迎。

当今,对老年人的家政服务逐步兴起,而且市场需求逐渐火爆,工资收入也很可观。但是很多老年人的家政服务岗位主要招聘的是妇女。如针对老年人生活的护工岗位、老年社区服务人员、老年大学工作人员等都比较偏向于女性工作者。所以,人口老龄化能够为妇女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和工资收入,有助于实现女性的人生价值。

当前人口老龄化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人口高龄化;高龄化系数;高龄人口;高龄人口性别比

中图分类号:C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3-0030-04

全球人口老龄化愈演愈烈,不仅只是表现在作为整体的老年人口总量的不断膨胀,更表现在老年人口自身内部结构的变化,尤其是老年人中那些活过80岁的高龄老人,他们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增长潜力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人口群组

之一。

而近几年,中国的高龄化形势严峻,杭州市的高龄化趋势更不容小觑。2008年杭州市老龄化系数达到16.06%,高龄化系数达到15.07%。根据国际通用看法,杭州市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存在比较严重的高龄化。

一、高龄化背景及解意

(一)高龄化解意

本文所阐述的高龄化概念是从老龄化概念中剥离出来的,将高龄人口定位为年龄在80岁及以上人口。而高龄化概念,则以60岁为老年人口起点年龄,80岁为高龄人口起点年龄,用高龄人口在老年人口中所占比例反映老年人口高龄化程度,这也正是目前学界的共识。

高龄化是老龄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高龄化的显现,一方面表明老龄化现象仍在不断加剧,另一方面又预示着老龄化的性质与状态已经或正在发生改变。由于高龄化把研究的视点直接聚焦于老年人群本身,因此反应了老年人口的“增龄”过程。

据预测,在未来的几十年中,高龄人口将是增长最快的人群,且由高龄老人本身的特点决定,高龄老年人口问题将是21世纪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在对高龄老年人口的增长趋势和人群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预测模型和建议。

(二)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高龄化属于新兴的概念之一,国外只有少数国家如日本对高龄化有较成熟的研究,如牧野笃《日本少子高龄化的变迁和现状》,而国内除台湾对高龄化有深入调查外,如钟俊文《台湾高龄少子化的影响及对策》,其他大多数调查对象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老龄群体,对高龄化的研究相对较少,如杨娜娜《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对策》。

在杭州市内,关于高龄化的研究并不深入,对于老龄化的研究也大多属于定性分析结合少量的定量分析,并且有相当比例的研究文献将目光放在社会养老问题上,如童宁辅《杭州市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分析与对策》、张苏华《杭州市人口结构变化与老龄化趋势分析》等,结合统计学的定量分析较少。

因此本次研究对人口高龄化的几种典型指标进行计算,是对老年人口学的有益完善;将统计学与社会人口学相结合,有助于对高龄问题进行深入的定量分析以及预测。同时,本论文更能够为政府进行人口发展战略与社会养老保障提供参考,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二、杭州市高龄化现状

(一)老龄人口结构变动较大,高龄人口比例快速攀升

杭州市在20世纪80年代末便开始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90年代人口老龄化逐步加速,进入21世纪,老年人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

根据历年人口普查数据,杭州市2004年人口普查时,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仅为92.62万人,而到了2008年,该数字增至108.11万人,增长了15.49万人,增幅高于同期总人口增幅6.49个百分点。而高龄趋势则更为明显。2004年,80岁及以上高龄人口为11.95万人,高龄化系数为12.90%,而2008年高龄人口增至16.29万人,短短四年时间,高龄化系数达到15.07%,增长率为24.48%。年平均增长率为5.66%,增幅高于同期总人口增幅4.87个百分点。

图1 2003~2008年各年龄层人口增长速度

(数据经归一化处理)

从2003~2008年各年龄层人口增长速度的比较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相对于老龄人口增长速度,高龄人口增长速度呈迅猛增长之势,是各年龄层人口中增长最快的群体。

这个现象正验证了1998年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在“99国际老年人年”启动仪式上的讲话:“世界人口在老龄化的同时,老年人口本身也在老龄化。”人口高龄化是妇女生育水平下降和人均寿命提高的必然现象,是社会进步和人口转变的必然结果。

(二)高龄人口性别比有所升高,但高龄人口女性化仍然严重

为了解读高龄人口的性别构成,我们引进高龄性别比,以每100名女性人口相对应的男性人口数来表示。

近几年高龄性别比均小于100。例如2007年,杭州市高龄人口性别比为73.6,即每100名女性高龄老人相对应于约74位男性高龄老人。

从动态的角度考虑,杭州高龄人口性别比在2003~2007年持续上升,从2003年的66.79上升至2007年的73.60,增加了10.19%了。这说明虽然老龄人口存在较为严重的女性化,但是这种人口性别结构内部的不合理正在逐步改善。

受到自然生理规律和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现代社会中男性死亡率一般高于女性,这种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扩大,因此高龄人口性别比低是一个必然结果。然而不均衡的高龄老年人口性别比对于整个社会有消极影响,最明显的方面涉及婚姻状况和居住方式。与高龄男性相比,高龄女性的寿命更长,在制定应对老龄或高龄化的政策和项目时,高龄女性在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劣势地位更应该得到关注。

(三)“高龄少子化”现象日益突出

所谓“少子化”,指的是由于出生率下降造成的儿童数量减少的现象,“少子数”即社会中年龄为0~14岁人群的数量。用来表示“少子化”的一个常用指标就是14岁及以下少年儿童数量占人口总数的比例。而高龄化衡量的是高龄人口数量增加导致的高龄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若将高龄数与少子数相除的结果描述为“高龄少子化”系数,那么这个系数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了社会两个极端年龄组的数量相对变化,描述了“高龄少子化”的程度。

根据2003~2007年高龄人口数与少子数,我们可以看到,在高龄化日趋严重的现今,“少子化”现象也突显出来,“高龄少子化”系数由2003年的12.66%急剧上升到2007年的18.9%(如表1)。

“高龄化”与“少子化”同时作用的结果就是人口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人口“金字塔”也会转变为衰退型,一系列社会问题也会随之产生。赡养老人的费用在中国一般是由国家、企业、个人共同承担的,高龄化的日益严重会增加社会的负担,甚至使经济发展放缓,同时“少子化”使得使我国劳动力缺乏,社会也缺少活力,加重了“高龄化”带来的压力。

图2 2003~2007年“高龄少子化”系数变化

(四)高龄化程度远远高于同期中国平均水平

杭州市在老龄化进程中高于中国均匀水平。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杭州市65岁以上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为8.8%,在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二。到2007年,杭州市65岁及以上的人口达到84.99万人,占常住人口10.8%,超过该年龄段人口比重在7%以上即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国际通行标准,杭州市高出3.8个百分点,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提前11年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

在杭州市高龄化现状的描述中,为了能够客观描述杭州市的高龄化水平,我们计算出2006~2008年高龄化系数、高龄人口增长速度、“高龄少子化”系数等指标从高龄化的现状、未来发展速度、高龄人口结构等几方面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如表2所示)。

从表2我们可以看到杭州市无论是在高龄化系数还是在高龄人口增长速度上都要远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杭州市面临着更为严峻的高龄化形势。其中2006、2007年杭州市的“高龄少子化”指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约10个百分点,这说明杭州市人口结构中高龄人口所占比重相当大,老龄人口本身的“老龄化”将日益显著,这为杭州市的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敲响了警钟,在未来,“两口人养七口人”的社会现象将更为突出。杭州市较为严重的高龄化也决定了杭州市更加需要加强高龄人口社会保障,重新审视高龄化问题,并在全国的高龄化工作中做出先驱作用。

三、基于灰色预测、Logistic模型的高龄化指标分析

(一)杭州市人口预测方法的选择

本文运用Logistic模型结合灰色预测模型――对杭州市几个年龄层的人口进行预测研究。Logistic模型是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连续增长的一种简单模型,又称阻滞增长模

型,其数学模型为,其中,为种群数量,为种群自然增长率,为环境最大容纳量,代表时间。可以解得:

(1)

由于Logistic模型综合考虑了环境等因素对人口增长产生的影响,因此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比较好的模型。 本文也将采用Logistic模型对我国人口进行分析。

另外,模型适用于对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不确定的灰色系统进行预测,尤其适合小样本数据建模。因此这种模型并不要求大量的历史数据,甚至允许有4个数据即可建模预测。模型的一般形式为:设时间序列有个观察值:

(2)

通过累加生产新序列:

(3)

则模型相应的微分方程为:

(4)

式中,称为发展灰数;称为内生控制灰数。

设为待估计参数向量,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可得:

(5)

其中,

(6)

(7)

求解微分方程,即可得预测模型:

(8)

(二)杭州市人口及高龄化相关指标的预测

首先基于Logistic模型建立杭州市总人口增长模型。根据杭州市1978~2011年人口数据(如表3前34个数据所示),设定(万人),即假设极限人口数为5000万人,预测出至2017年的数据(如表3中最后6个数据所示)。

资料来源:杭州市统计年鉴

采用模型对2008,2009,2012~2017年的60岁及以上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80岁及以上人口数据进行预测,结果如表4所示。

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即得到图3,该图显示了2003~2017年三个年龄层人口的预测结果与变化趋势,从中也可以看出3个年龄层各自的增长速度存在着显著差异。

图3 2003~2017年杭州市三个年龄层人口变动趋势图

至此,已预测得到2003~2017年人口总数、60岁及以上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80岁及以上人口数,因此可以得到60岁及以上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80岁及以上人口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数分别占总人口数的比例即为老龄化系数,80岁及以上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及为高龄化系数。

四、高龄化指标预测结果分析

(一)老龄、高龄人群增长速度逐渐稳定且大幅高于总人口增长速度

从结果我们可以看到,老龄人口数年均增长速度将约为3.98%左右,高龄人口增长速度大致为7.89%,而总人口的增长速度则稳定在0.79%左右。可见高龄人口的增长速度无论相对于老龄人口还是总人口都呈现迅猛之势。这种趋势必然会导致老龄人口结构的巨大改变。

图4 2003~2017年老龄人口结构变动的条形图

图4显示了2003~2017年预测的老龄人口结构变动情况。从下至上年份从2003年逐渐至2017年,可以看到高龄人口在老龄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推移变大,显现了老龄人口本身的“老龄化”。

(二)高龄化系数增长速度明显高于老龄化系数

2003年老龄化系数和高龄化系数分别别是14.08%和12.48%,而发展至2017年,老龄化系数达到了21.26%,也就是说约5个人中就有一位60岁以上的老人,而此时,高龄化系数已经发展到20.92%。

高龄化系数的增长快于老龄化系数,这说明老龄人口本身的“老龄化”程度将逐渐比社会人群总体的“老龄化”更为严重,而这种现象却是目前仍未显现的。在将来的社会发展中,由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引起的高龄化系数迅速攀升也将进一步凸显出来。

五、结语

本文根据现有文献及杭州市统计年鉴数据对杭州市高龄化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杭州市高龄人群增长速度明显快于老年人群增长速度而引起的老年人口结构变动的现状。通过对近几年高龄人口性别比的分析,得出结论,杭州市高龄人群男女性别比偏低,高龄女性现状较严重,但通过历年数据比较,发现这种现象在逐渐改善。在对高龄少子化指标进行分析时,发现杭州市高龄少子化现状正逐年严重,可见未来养老负担将进一步加重。为了对杭州市高龄化现状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笔者选取杭州市的部分高龄化指标与全国的情况进行比较,发现杭州市高龄化的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在未来几年,杭州市老龄化及高龄化情况将更严重。

参考文献

[1] 杭州市统计年鉴资料及杭州市老龄办公室资料.

[2] 待涛,徐学军,黄显.离散Logistic人口增长预测模型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2010,(5):102-105.

[3] 童宁辅.杭州市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分析与对策[J].杭州统计,2007,(2):37.

[4] 张苏华,姚凤珍.杭州市人口结构变化与老龄化趋势浅析[J].浙江经济,2008,(2):35-36.

[5] 徐国祥.统计预测与决策[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202-223.

[6] 央吉,韦宇红.广西高龄人口特征、问题与对策研究[J].人口研究,2003,(3):39-46.

[7] 罗淳.高龄化:老龄化的延续与演变[J].中国人口学,2002,(3):

33-40.

[8] 桂世勋.中国高龄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研究[J].南方人口,2001,(4):

1-8.

[9] 王琳.中国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及原因的国际比较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4,(1):6-11.

[10] 谭克俭.中国高龄老年人口问题初探[J].经济问题,2001,(12):

54-56.

当前人口老龄化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保障制度;养老金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4.155

[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4-0-01

0 引 言

21世纪之后,包含中国在内的多数国家已经出现人口老龄化的现象。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现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世界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寻求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措施。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十分严重,且比预期提前到来,这也意味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是更为严峻的。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受人口老龄化影响较大,开始出现经济增长缓慢现象。另一方面,如果社会保障制度和措施的制定不能跟上人口老龄化发展的步伐,将会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影响社会安定。因此,面临人口老龄化这一现象,要如何有效化解人口老龄化危机?如何有效应对这这一问题?本文在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问题。

1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和原因的分析

1.1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990年的6 299万人增加到2000年的8 81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由5.57%上升为6.96%,目前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性别间的死亡差异使女性老年人成为老年人口中的绝大多数。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同时,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将增加到7 400多万人。上述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呈现总量扩张、增量提速的发展态势,人口抚养负担正逐步增加。

1.2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成原因分析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已开始制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原因表现在多方面。然而,人口老龄化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该政策导致我国人口生育率较低。计划生育的政策是与我国20世纪80年代的国情相适应的,当时国家人口增长过快。但是,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已经出现改变,人口增长速度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科学医疗水平的改善,人类的寿命相比以前已经大大延长。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多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我国社会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相对提高,但是年轻人的比重却呈现出下降趋势,最终表现为我国社会中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我国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

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2.1 建立系统完善的老年医疗保障体系

健康是老年人晚年生活中最关心的一部分,其关系到老年人能否享受到较高质量的晚年生活。老年人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但是,我国当前社会出现看病难及看病贵的问题,而老年人身体免疫力较差,更容易患病,且容易患心脑血管疾病和一些慢性病。这些问题都显示出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完善老年人医疗保健体系,首先要提高其医疗保险报销的比例,完善对老年人的医疗救助,还可以通过商业保险为老年人就医创造额外保障。

2.2 建立完善合理的养老保险,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纵观养老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发现养老保险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养老保险是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老年人日常生活中较为重要的经济来源。因此,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国家要通过完善养老保险措施,保证老人年基本生活有稳定的养老金,这也是其积极生活和参与社会的基本物质保障。政府在完善养老保险措施中,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并且能够承担转制成本,政府要在完善养老保险中发挥积极作用。

2.3 鼓励老年人积极与社会接触互动,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老年人虽然已经脱离了工作岗位,但其自身能力却是不可忽视的,对社会发展仍有积极促进的作用。因此,老年人可以在自身健康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主动与社会接触,努力实现在社会和谐发展中的自我价值,即要“老有所用”。在推动老年人主动参与社会中,需明确政府的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政府要在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利于老年人参与社会的措施,并加大宣传力度。例如,政府可以建立老年人相关的数据库,对那些技术精湛及受过高等教育的老人建立系统的档案,为老年人就业建立合适的渠道。

3 结 语

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是对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一种挑战。在人口老龄化现象高峰出现之前,要抓住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建立更为合理且能够持续性发展的社会养老金机制,引导个人储蓄养老,积极解决并且完善城乡养老制度的衔接问题,完善我国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

主要参考文献

[1]郭庆旺,贾俊雪,赵志耕.中国传统文化信念、人力资本积累与家庭养老保障机制[J].经济研究,2007(8).

[2]孙雅娜,边恕,穆怀中.中国养老保险最优缴费率的实证分析――基于贴现因子和劳动增长率差异的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09(7).

当前人口老龄化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背景 中国城镇 养老金支付能力 社会和谐发展

社会的经济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升虽然有效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伴随而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严峻性也不容忽视。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的日益加剧,在降低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的同时,加大了政府的养老保险资金支付压力,如果这一问题处理不当,就会引起严重的政府财务亏损现象。开展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的分析,提升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问题的处理方式的完善性和科学性。可以在有效确保我国公民的基本权益和基本利益的同时,为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和提供强大的市场推动力。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发展现状

开展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的分析探究,首先应当明确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发展现状。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可以将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发展现状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我国老龄人口数目十分巨大,并且随着实践的推移其增长速度也越来越快

众所周知,我国的人口正逐步的呈现出“快速老龄化”趋势。根据我国人口调查局的第五次人口调查数据报告显示,我国六十岁以上的人口的数目在大幅度的增长,并且其增长速度也在逐年递增。根据我国现阶段的老龄人口增长趋势进行预测,截止到2051年,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将呈现出最为严重的形式――每平均十个人就会有三个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1]。

(二)我国的老龄人口呈现出城乡二次元化的特点

我国城市和乡镇的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差距相对较大。我国的经济发展较为快速的城市地区,相比较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城乡地区,其所存在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更为严峻[2]。

(三)人口老龄化的速度高于城镇建设现代化的速度,出现了“未富先老”问题

很多发达国家也存在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但是这些国家的经济水平相对较高,工业发展水平也十分的完善,因而能够良好的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生产力降低的问题。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因此人口老龄化的速度高于城镇建设现代化的速度,因此“未富先老”问题也就分外具有严峻性。

开展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发展现状探究,主要可以将当下我国所存在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总结为以下几点:我国老龄人口数目十分巨大,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增长速度也越来越快;我国的老龄人口呈现出城乡二次元化的特点;人口老龄化的速度高于城镇建设现代化的速度,出现了“未富先老”问题。通过探究可知,我国当下所呈现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十分严峻,其问题的解决的重要性不容忽视[3]。

二、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问题探究

在明确了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发展现状后,开展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问题探究,主要可以将当下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问题总结归纳为以下两点:

(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的加剧,使得社会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迎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的加剧,使得我国的政府财政支出中的养老保险金额在逐年的递增,为政府财政部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经济压力的同时,也使得我国的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的难度也在逐步的加剧[4]。

(二)人口老龄化的速度的提升,使得我国的养老资金缺口问题也逐步的显现出来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剧,我国的养老资金缺口也开始呈现出猛烈的扩张趋势,如果不能够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社会统筹养老金赤字”问题将严重的阻碍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开展当下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问题探究可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的加剧,使得社会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迎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的速度的提升,使得我国的养老资金缺口问题也逐步的显现出来。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问题,在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逐步的凸显,为我国的经济的高速的、持久性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是我国开展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工作所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5]。

三、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的提升方式分析

针对于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问题,开展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的提升方式分析。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主要可以将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的提升方式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完善公共财政治理模式,加强对于公共财政投入工作的开展的重视程度。提升对于“民生状况”的关注程度,开展公共财政建设工作,可以有效的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发展问题。

第二,创建全面的、多元化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逐步的建立和完善,也可以有效的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第三,提升养老保险金所具备的保值性和增值性。降低养老保险金所存在的风险性,有效的实现公民利益的稳定性的保障。

第四,逐步提高退休年龄,严把提前退休关。

第五,提升《养老保险法》这一法律规章的建设工作的开展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养老保险法》的颁布和有效实施,可以为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的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加明确的方向。

实施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的提升方式,主要的方式实施环节可分为:加强对于公共财政投入工作的开展的重视程度;创建全面的、多元化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升养老保险金所具备的保值性和增值性和逐步提高退休年龄,严把提前退休关以及提升《养老保险法》这一法律规章的建设工作的开展的时效性和实效性五点。通过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的提升方式的有效实施,可以真正的实现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问题的全面的、有效的解决,促使我国的经济和社会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优良的发展前景。

开展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的分析探究,首先应当明确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发展现状,进而开展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问题探究。最后针对于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问题,开展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的提升方式分析。开展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的分析,完善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机制,提升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问题的处理方式的完善性和科学性,是我国进行长期的、可持续性的、高效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发展理念。

参考文献

[1]宋凤轩,赵艳秋.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缺口浅析[J].山东纺织经济,2010,10:29-30+78.

[2]胡宏伟,肖伊雪,郭牧琦.中国养老财政支出与负担研究述评[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4:7-14.

[3]蔡晓珊,陈和.基于人口老龄化视角的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及应对措施[J].探求,2016,04:74-83.

当前人口老龄化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2.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4-0090-03

党的十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写入报告,为未来有效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出了紧迫的课题。黑龙江省人口老龄化现状及趋势怎样,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结合省情深入贯彻党的十精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应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态势及显著特征

人口老龄化是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现象。按照联合国的衡量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0%或65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目前,黑龙江省人口老龄化发展的显著特征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黑龙江省人口老龄化态势加剧。21世纪初我国开始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00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为9.9%,2010年上升到13.26%,预计2015年将达到15%,届时老年人数将增加到2.2亿左右。我省的人口历史变迁与发展有一定特殊性,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省属于人口净迁入地区,人口平均年龄较轻,属于“年轻型”人口结构类型。改革开放之后,我省人口迁移流动趋势发生变化,逐渐演变成为人口净迁出省份,虽然我省人口老龄化步伐稍晚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迈入“老年型”社会步伐较快。2000年我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6%,2005年时达到7.6%,超过了7%的人口老龄化衡量指标,标志着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2010年“六普”时老年人口比重已达8.3%,虽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9%),但十年间老年人口比重提高了2.7个百分点,比全国同期比重提高幅度高出0.83个百分点。据预测,到2040年左右我省65岁以上人口将达到900余万,将占总人口比重约30%,全省人口的平均年龄也将达到50岁左右,届时汹涌的“银色浪潮”将呈现在全社会面前。

2.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长速度快。据“六普”数据显示,我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317.3万人,比“五普”增加了105.6万人,增长了49.9%,同期全国增长了34.5%,而全省总人口仅增长了0.6%。与发达国家相比,我省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7%提升到14%,发达国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的时间,其中法国130年,澳大利亚和美国是79年左右。中国只用了27年就将完成这个历程,并且在今后一个很长的时间内都保持很高的增长速度,我省将同全国一样呈现较快的老龄化增速。

3.高龄老人比重快速上升。从2010年老年人口分年龄段看,65~69岁的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的38.5%,70~79岁的老年人口占50.9%,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10.6%。与2000年相比,65~69岁老年人口比重下降8个百分点,而7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了8个百分点,高龄老人的比重持续、快速提高,其主要原因是经济社会发展,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人均预期寿命在延长。这就对今后的社会养老服务,福利设施规模、结构及分布等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4.老龄化程度城乡、区域差异显著。2010年,全省城镇总人口达2 132.4万人,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195.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9.2%,与2000年相比提高了3.0个百分点。乡村总人口为1 699.0万人,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为122.2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2%,与2000年相比提高了2.2个百分点。由于经济条件、生育水平等方面的差别,城乡间老龄化进程呈现显著差别。我省老年人口规模、还是老龄化程度城镇均要高于乡村,而且从老龄化速度看城镇也要快于乡村。这与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历程相同,也是城镇人口老龄化水平高于农村,但与中国目前农村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三个百分点来看,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正好相反。这是我省老龄化不同于全国的重要特征之一。另外,人口老龄化在地区间发展也不平衡。据2010年“六普”数据显示,我省老龄化程度伊春市最高达12.1%,第二位是鹤岗市10.49%,第三位是鸡西市10.26%,第四到第十二依次为牡丹江9.86%、大兴安岭9.49%、双鸭山9.21%、哈尔滨8.52%、齐齐哈尔8.46%、黑河8.29%、佳木斯7.93%、绥化7.59%、大庆7.14%,只有七台河接近人口老龄化边缘为6.91%。我省林城、煤城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主要受资源枯竭影响劳动力转移规模较大,老龄化发展趋势与全国呈现不同的特征。

5.老年抚养比逐渐提高,赡养老年人口流出量大。由于受近十年间我省15~64岁年龄段劳动人口数量增长、少儿人口比重持续下降及老年人口总量增加的影响,我省人口总抚养比呈现略有下降的态势,但老年抚养比逐步提升。

当前我省每10个劳动力负担的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2000年相比基本持平,表明我省目前仍处于劳动力资源丰富,负担相对较轻的“人口红利期”。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尽管十年来人口总抚养比在不断下降,但其中的趋势是少儿人口抚养比下降了10.1个百分点;而老年人口抚养比则上升了2.7百分点,即0~14岁少年儿童数量在大幅降低,而老年人口在快速上升。可以预期的是未来人口总抚养比将不断攀升,支撑经济发展的一个优势条件“人口红利期”将逐渐消失,全社会养老压力将加剧。

2010年“六普”资料显示,我省人户分离人口为505.14万人,已占户籍人口的13.21%。这部分流动人口与十年前相比增加166.96万人,增长49.37%,其中61%是青壮年劳动力人口,他们正是承担赡养老人义务的主要力量。由于户籍制度严格限制、基本公共服务与福利制度身份隔离等多种原因,大量劳动力流入城市化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同时,家庭中需要赡养的老年人口只能留在原住地。赡养老年人口与劳动力人口异地居住,是我省人口老龄化又一重要特征。

6.老年人的婚姻状况较为稳定。2010年60岁及以上人口中有配偶的占72.3%,与2000年相比提高了10.1%。丧偶的老人占25.9%,与2000年相比减少了10.7%。2010年我省老年人口中离婚比例为0.9%,与2000年时0.7%和2005年时的0.6%相比,分别上升了0.2和0.3个百分点,尽管有一定幅度的上升,但总体上仍保持着较低的水平。2010年我省老年人口未婚率为0.9%,与2000年相比基本保持一致。以上数据表明,我省老年人口婚姻整体状况较为稳定,呈现出有偶率高、丧偶率低、离婚率低、未婚率低的特点,反映了我省老年人口家庭稳定和睦,健康程度较高。

二、应对人口老龄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人口发展态势表明,人口老龄化进程不可逆转,我省也不例外。从欧洲与日本、俄罗斯等国的实践表明,老龄化社会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制度,公共服务、社会组织体系等带来全方位的影响。分析黑龙江省实际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是:

1.老龄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不同步。从世界范围来看,首先进入到老龄化社会的都是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都在5 000~10 000美元以上,而我省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2010年全省人均GDP仅为2.7万元,整体经济实力还比较弱,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们是“未富先老”。应对日益加深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我们的经济基础不够雄厚。

2.社会保障水平较低,人口老龄化对医疗等保障制度提出了挑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对养老、医疗保险的需求将会急剧增加。据调查,2010年我省仍有37.3%的老年人口依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乡村的水平就更低。这一现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享受离退休养老金及社会化保障的老年人口主要集中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单位离退休职工,城乡间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差距较大。另外,由于离退休人员医疗费用实行国家、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因此,在离退休人员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对整个医疗费用的承受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

3.城乡社会养老机构不足,老龄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伴随独生子女政策的进一步推进和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形成“421”的家庭结构模式,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难以为继。家庭规模进一步小型化,年轻人难以抽出大量的时间来照料老人,使得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养老机构少使大量老年人的社会养老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据统计,2010年全省拥有社会福利院、光荣院,优抚安置单位等731个,共有床位95 594张,但是面对老龄人口需求,缺口依然很大。另外我省农村地区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数量庞大,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需要更多的日常护理、生活照料和社会服务,仅靠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难以完全实现养老目标,老龄产业和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

三、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和建议

党的十报告中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各级政府要将人口老龄化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老龄事业,大力发展老龄产业,开创老龄工作的新局面。

1.树立爱老敬老的社会风尚。老年人是社会的巨大财富,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全社会都要关心重视老年事业发展,要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各级政府、机构、宣传部门要加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宣传教育工作。深入搞好尊老、爱老、养老、敬老的传统道德教育和宣传引导,在全社会树立起尊老、敬老的良好道德风尚。

2.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第一位的仍然是如何“做大做强蛋糕”,只有经济长期稳定的增长,才能提高养老支付能力。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和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告诉我们,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既要充分挖掘当前“人口红利”,更要提高人口素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抓住我省人力资源丰富的大好时机,扎实推进“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全面提高劳动生产率,逐步实现依靠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科技进步来支撑经济长期平稳增长。

3.积极推进老龄产业和事业的发展。由于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其带来的市场需求也不断增长,从而形成新的产业,它包括所有与老年人口物质和精神以及其他特殊需求的商品生产和服务。老年产业是一个前瞻性产业,有着广阔的市场,潜力巨大。从政府职能看,要通过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把老龄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使其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从社会上看,要逐步培养形成全社会参与、全民关怀老龄事业发展的格局。要加快建设普惠全民的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城乡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营造让老年人放心消费的服务环境,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便捷的上门服务,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对老年设施、产品、服务、娱乐、文化、生活等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这样即能解决养老机构不足、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问题,也有利于老年人接触社会、融入社会。也能有效解决农村赡养人口人户分离的后顾之忧;另外,要积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从金融、税收、土地使用等政策法规上对民间资本参与老年社会服务事业给予大力扶持,解决资金短缺的状况,为民众办实事。这样有助于提升整体服务水平,推动养老保障事业和产业的快速发展。

4.适当调整生育等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由于人口结构老化造成社会负担沉重和养老问题突出,计划生育政策使新生儿数量减少,人口老化趋势加快。建议适当放宽“一胎”的生育限制,以缓解越来越严峻的人口高龄化趋势,积极主动地引导人口结构向平衡、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此外,应努力建立起全覆盖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建立全省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尽快推进从目前保障体系制度全覆盖最终达到保障体系的实际全覆盖。加快改革户籍管理制度,解决农民工城镇身份问题,为老有所养提供制度保障,真正实现社会公平等等。为统筹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创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努力。

参考文献:

[1]王侠.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

[2]董凯等.黑龙江省老年人口状况及对策研究[Z].黑龙江统计要报,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