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论会计的监督职能

论会计的监督职能

论会计的监督职能

论会计的监督职能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会计 监督职能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中的会计工作也迎来了相应的机遇与挑战。尽管当前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工作获取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以下针对事业单位如何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相关内容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一、事业单位中的会计监督职能定义

通常情形下,在事业单位中,会计的监督职能可以被划分成对外会计监督职能及对内会计监督职能两部分。这种分类标准时依照事业单位中会计的监督权利及范围进行划分的。具体来说,对内会计监督职能指的是事业单位的相关部门从业人员对自身单位的经营行为及会计情况进行监督,从而确保能够在发现问题后及时制定相应策略,确保单位内部的工作良好开展。通常情况下,事业单位的对内会计监督职能都交由自身单位的会计从业人员或机构落实;对外会计监督职能指的是自身单位的会计监督实行人变成税收审计部门或政府机构。其实,不管是事业单位的对外会计监督职能,还是对内会计监督职能,行使过程中,两者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唯有将二者进行紧密联系,才可以确保事业单位中各个部门的工作顺利展开。更关键的是,事业单位使我国以公益为任务创立的从事文化、科技、卫生、教育等活动的社会组织,同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极为紧密的关联。所以,增强事业单位中的会计监督职能是十分关键的事情。

二、事业单位中的会计监督职能现状

对于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工作来讲,会计的监督职能主要体现在对会计的行为进行监督、规范,从而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为事业单位的财务情况做好防护,尽可能预防或防止会计出现错误,甚至发生问题。另外,事业单位中推行会计监督职能也能够高效的保证我国的法律标准及单位自身的规定得以落实、贯彻,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进而逐渐增强工作的质量及效率。

自改革开放至今,市场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事业单位中的会计监督工作也获取了较大的成功。然而,针对当前的局面来看,事业单位的会计部门在工作过程中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会计的监督职能没有全面发挥,相反,领导及员工都对会计的监督职能定义模糊,并不连接,所以,导致该职能落实更加困难。对于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来讲,会计的监督职能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需要单位内部组织与领导投入高度的关注,仔细对会计监督职能无法落实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与完善,确保单位各部门的工作质量及效率。

三、事业单位中的会计监督职能存在的不足

(一)从业人员缺少对财务纪律的关注

现今,在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经常出现部门自收自支、私自开设的情况。他们除了依照正规的顺序处理规定的会计账务外,将一些公共的项目经济收益通过跳过规定流程的方法中饱私囊。因为单位内部管理人员的许可、默认,导致此类行为越来越严重。由此,私自收费、滥收费的情况频繁出现,甚至肆无忌惮。此类现象的发生更加剧了会计监督职能落实的困难。再加上许多事业单位中内部从业人员自身观点存在偏差,以为人民群众来此办事就是有求于己,就完全忽视了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的意识,时常趁工作之便收取贿赂。严重的甚至一些工作人员私自挪用公款。从业人员对会计监督职能的无视,趁工作之便收受贿赂等行为扰乱了财务管理的秩序,为日常会计工作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二)定期的监管工作无法落实

在事业单位中,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应依照相应的标准定期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对一些不符合规定的事业单位进行惩处。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时常存在部分事业单位因为一些主观或者客观的因素而无法参加国家组织的部门审查行动他,而且,在会计的掌握处理中,事业单位支付罚款的行为也没有全面落实。很多事业单位为了追求片面的高成绩,虚报、假报情况经常发生,会计记录的信息同真实情况存在极大差距,造成会计数据质量降低,严重的失真。此类问题可以说是绝大多数事业单位的通病,对会计的监督职能造成极为不利的危害。

(三)松弛的制度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其经济发展的程度与会计信息的准确、流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会计检查时发生的很多不良条件导致的会计信息错误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速率及综合实力。针对现今的情况看,很多事业单位中的领导人员没有清晰的认识检查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在确定国有资产的限定数额过程中经常不依照相应的标准操作,跳过国有资产机构管理报告的流程,直接在单位自身进行审批。长此以往,会形成不良风气,引发恶性循环。此类单位的行为严重危害了我国对国有资产的控制,进而也为会计的监督职能增添了困难。

四、增强事业单位中会计的监督职能措施

通过对以上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分析,为了增强单位工作的质量及工作效率,顺利、全面实施工作,就应综合各个方面的条件,尽可能落实会计的监督职能。

(一)增强事业单位中对内的监督力度

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来讲,首先应增强单位内部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养,利用各种渠道、媒介大力推广、宣传会计监督职能的相关规定及国家政策方针。另外,在真实社会中出现的有关事情进行教育、处理。同时,事业单位也应定期开设职业道德培训的相关课程,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技能及品等。为单位中一些表现突出的员工提供深造的机会,使其不断掌握相关专业技能,紧跟时代步伐,提升创新精神及判断意识,防止违法乱纪情况发生。并且,事业单位中会计从业人员相关的奖惩、升迁、任免等都应交与和事业单位同等级别的财政部门进行管理,从而确保会计从业人员工作的相对独立性,为会计的监督职能创建良好的氛围。

(二)增强事业单位中对外的监督力度

对于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时出现检查不到位的情况,相关管理人员应予以重视。对相应的制度进行改进与完善。另外,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从业人员和所属部门应将单位的经济收益与单位的管理人员关系进行区分,同时事业单位的有关部门在施行会计的监督职能过程中也应把单位对内的会计监督行为与其他的项目活动相区分。唯有如此,才可以使工作更加透明,增强工作的效率。增强事业单位中对外的监督力度一般依靠政府及社会的力量。例如:对收费进行备案、纪律检查部门对项目收费的标号、部门、许可证、范围、标准、对象、时间等都应仔细核对,从而在源头遏制私自滥收费用的情况。同时,纪律检查部门还应该对入账款数及项目进行细致核查,例如:事业单位收取的罚金、行政收费、编制的分类明细等。特别对事业单位获取的去除本级财务预算金额以外的来往款项及其他收入进行重点检查,从而确保来源收入准确、合理,预防出现账外金库的情况。并且,还需要对事业单位的资金支出进行检查,特别是资金支出的理由、内容、报销程序、时间等,另外,细致关注交通费用、差旅费用、会务费用等支出,将支出明细在单位公示栏中展示一周,待没有任何异议,纪律检查部门才可以签字,没有经过纪律检查机关的审核,负责人不能进行批复,财务人员不可以处理账务。

(三)利用国库集中支付的制度发挥会计监督职能

针对国有资产的流失情况,应先对相关制度进行改进与完善。国库作为我国集中支付的部门,在资金的支出与收入方面应确保信息真实、准确。而在现实操作中,事业单位中的“零余额”账户使用款项额度会造成会计失效,所以,应利用国库集中支付的制度确保财政资金的良好应用,为会计的监督职能发挥提供制度基础。

五、总结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中会计的监督职能是否得以高效落实,决定的因素有很多。唯有不断增强单位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养,提高对内监督水平,同时应用国库集中支付的方法,才可以保证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工作高效、顺利开展。因此,对事业单位如何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进行讨论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值得相关工作人员深入思考。

参考文献:

[1]王丽凤.试论事业单位如何发挥会计监督职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04)

[2]田保国.河南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河南科技,2007(08)

论会计的监督职能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目前,“会计监督”概念的含义较为混乱,有时指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经济活动的监督,有时指法定组织对会计工作的监督。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会计监督”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为了加强会计理论与会计法规建设,应将“会计监督职能”与“会计监督”区别使用:“会计监督职能”指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单位经济活动的监督;而“会计监督”则指法定组织对会计工作进行的监督。  

   

在我国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中,“会计监督”这一概念被广泛使用,而且频率极高。但是,在使用这一概念时。其含义却不尽相同,较为混乱。这种现象造成了人们对会计监督概念理解的歧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会计法规的制定与会计理论的探讨。为此,本文针对这一现象,对会计监督的涵义进行一些分析,并结合我国目前会计监督机制现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对读者有所裨益。  

   

一、会计监督涵义的演变  

   

对于什么是会计监督,直到目前,我国会计理论界仍没有统一的认识和完整的界定。有的认为,会计监督是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经济活动的监督;有的认为,会计监督,就是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有的认为,二者兼而有之。这种认识上的不同,其实是由我国经济体制现实造成的。  

传统观念认为,会计有两大职能。一是核算,二是监督。会计监督就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工作人员依据《会计法》赋予的权力,对本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的监察和督促。从1985年颁布实施的《会计法》中就规定,“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实行会计监督”,“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违反国家统一的财政制度、财务制度规定的收支,不予办理。”在1999年重新修订的《会计法》中还是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   

这种会计监督,在计划经济时期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都是国有或集体所有,单位负责人是企业的职工,会计人员也是企业的职工。企业是公有制,每个人都可以认为自己是企业的主人,每个人都应该为企业的利益负责。“会计法”赋予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监视和督促会计主体经济活动行为的崇高权势,来达到保护国家资产不受侵害的目的。会计人员自然有权力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会计人员的监督行为是受法律保护的,单位领导人也无权辞退或开除会计人员。  

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这种监督职能却是行不通的。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都是私有制,单位负责人就是企业所有者,企业一切事务的决定权都在负责人手里。会计人员是企业招聘的员工,听话就用,不听话就辞退。会计人员根本没有权力监督企业负责人。一些国有企业,虽然体制没变,但现在普遍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一把手说了算。在对职工的管理上与私有企业一样,都实行合同制,所以,现在国有企业的职工也很少有人还认为自己是企业的主人,去对厂长、经理进行监督。现实中,有些会计人员对单位领导人的违法行为进行了抵制,但往往招致严重的报复。在这样情况下,让会计人员代表国家实施监督职能,实际上是不现实的一种空谈。另外,会计信息失真,都是与会计人员的直接操作有关。如果强调会计的监督职能,让他们自己监督自己,那么,这种监督也等于形同虚设。由于会计人员并不具备监督者应有的独立地位,其人事关系、切身利益从属于所在单位,因此无法很好地行使对所在单位,尤其是对其上级——单位负责人的监督。会计监督的作用难以真正发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有增无减,会计监督有名无实,已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难点和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可以看出,会计代表国家对本单位实行会计监督的职能逐渐弱化。会计监督的涵义也不断改变。1999年新修订的《会计法》中,对会计监督的规定就完全反映了这种变化。新《会计法》提出了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规定了注册会计师要对有关单位实施社会审计;强调了财政、税务等政府部门应当依照规定,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新《会计法》的这些规定是完全符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现实的。将过去传统观念中会计是监督的主体转变为被监督的对象,使会计监督的涵义能够真实地反映我国的经济实践。同时,根据我国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客观实际,构建一个由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三者相互联系,又各有特定职能范围的全方位的会计监督体系,对有效遏制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找到了准确的切入点。  

四、分别使用“会计监督职能”与“会计监督”两个概念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如果运用“会计监督”一个概念对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表达,在讨论问题时很容易产生混淆。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根据我国会计界的实际情况及人们的一般思维习惯,笔者建议,应分别使用“会计监督职能”和“会计监督”两个概念。“会计监督职能”代表传统的含义,指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单位经济活动的监督;而“会计监督”则专指对会计工作进行的监督。这两个概念虽然有一定的联系,同属于经济监督范畴,但其监督的主体、客体、目标及内容均不相同,完全是两回事。“会计监督职能”是一种微观经济管理活动,而“会计监督”则是一种宏观经济管理活动。所以,分别使用“会计监督职能”和“会计监督”两个概念,对不同的事物进行表述,各有所指,互不相混,内容明确,便于理解。  

1、会计监督职能  

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职能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功能。因而,监督是会计本身的功能,而非会计身外之物,所以,这种监督应该叫会计监督职能。  

这种监督的主体是经授权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经授权”概念,因为监督是一种权力约束机制,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只有经授权才能进行体现授权者意志的会计监督。比如,在企业,企业领导作为授权者,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为了本单位的利益,授予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一定的监督权力后,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其会计管理过程中,必须贯彻领导的意图,实行会计监督。发挥会计监督职能的授权,只能是会计主体领导人的授权,不可能是国家的授权。  

监督对象是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过程及其引起的资金运动。这里的“特定主体”,就是会计主体,即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这个特定单位可以是企业、事业单位,也可以是政府机构。这里的“经济活动过程”既包括着经济活动引起的经济现象,也包括着同这些经济现象相联系的经济关系。  

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其特点就是寓监督于核算之中,在执行核算职能的同时进行监督。监督目的是确保特定主体的各项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理性,最终能够提高特定主体的工作效益。  

所以,会计监督职能是特定主体利用会计对本单位的资金运动过程进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是代表单位领导人进行的监督,而不是代表国家进行的监督。  

2、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是指由法定组织对会计主体会计行为的合法性、合规性与合理性所进行的监督。监督的本义是外力对某一事物的制约或约束。按照我国的传统文字使用与思维习惯,平常使用的“卫生检查”、“旧城改造”等等概念,人们一听就知道是指对卫生进行检查,对旧城进行改造。“会计监督”也是一样,大家都知道是对会计进行的监督。  

会计监督的主体是法定组织,由国家监督机关与社会监督组织构成。对会计进行监督的国家机关包括政府的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相关部门;社会监督组织指依法设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如果会计监督体系还包括内部会计监督,那么,内部会计监督机构则是指单位的内部审计与稽核部门,而不是会计机构本身。  

会计监督对象是各单位的会计行为,监督的内容是会计资料。会计本身具有监督职能,那只是按照本单位领导人的授权,为了加强经营管理,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的监督。会计监督职能的范围仅限于本单位。那么,很多单位为了自身的利益,领导人指示或授意会计人员进行造假,会计人员是没有能力阻止的。况且,会计人员的利益与单位的利益关系具有很大的“趋同性”,许多会计造假事件都是会计人员主动参与。那么,对会计行为的监督只能由外部来实现。  

会计监督的目的是通过对单位会计行为的监督,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保证单位的经济活动合规合法,保证社会经济健康发展。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步发展、全面开放和中小企业的陆续上市及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会计信息质量问题显得愈加重要。失去会计监督,会计信息质量是无法保证的。  

  

【参考文献】  

[1] 王利丽:论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及对策[j].时代经贸,2007(7).  

论会计的监督职能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会计监督;内部控制;对策分析。

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也是我国会计界长期讨论而又一直未能解决好的问题。市场经济是法制化的经济,要求各单位的经济活动必须在法律制度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会计监督作为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贯彻执行中发挥重要作用。会计人员作为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执行者,在参与单位经营管理维护本单位经济利益的同时,承担着保证单位经济活动认真执行法律法规的重要责任。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监督,不仅是对法律负责,也是对单位的经济效益负责,对单位负责人负责。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但不能削弱会计监督,而且要加强包括单位内部监督、社会外部监督等多种形式的会计监督。

一、会计监督内容及监督不力的主要原因。

1.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会计监督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据各项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通过记录、计算、分析、检查等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使之能够按既定的目标和要求进行。

会计监督的主体是经过授权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监督是一种权力约束机制, 会计人员要在单位负责人的授权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会计监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会计法规条例制度的规定,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监督的对象和内容是本单位的经济活动。具体内容包括: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进行监督,以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合法;对各种财产和资金进行监督,以保证财产、资金的安全完整与合理使用;对财务收支进行监督,以保证财务收支符合财务制度的规定;对经济合同、经济计划及其他重要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以保证经济管理活动的科学、合理;对成本费用进行监督,以保证用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对利润的实现与分配进行监督,以保证按时上交税金和进行利润分配等。

2.会计监督不力的原因。

目前一些部门和单位受局部利益或个人利益的驱动,会计工作违法乱纪、弄虚作假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了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同时也阻碍了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正常进行。会计监督在理论认识上存在问题,致使会计监督工作开展不力。

我国会计监督有其特殊性。一方面,会计人员是国家财经法规的维护者,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坚持原则,认真执行会计法规制度,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又是本单位的管理人员,要维护本单位的经济利益,会计人员往往要无条件的服从管理者的意志,会计工作根本无法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体现在会计监督职能的弱化。会计人员的这种双重身份决定了会计监督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从目前实际情况分析,会计监督职能发挥不尽人意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会计不具有监督职能,而是我国会计监督体系不够完善,混淆了司法监督、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等界限,会计代表着多种利益主体,显得无所适从,同时也是企业管理当局以及企业主管当局对会计职能作用认识不够清楚,使得企业会计忙于应付管理当局的要求,失去相对独立性。

二、会计监督的理论依据与必要性。

1.会计监督的理论依据。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监督的依据是财经法律、法规、规章;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和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制定的具体实施办法或者补充规定;各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制定的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各单位内部的预算、财务计划、经济计划、业务计划等。

财政经济法律、法规是进行经济工作的规范,是经济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会计监督涉及到各种利益关系,会计人员在实行会计监督过程中,有责任也有义务以财政经济法律、法规为依据,维护国家、社会公众和本单位等各方面的利益。广泛宣传《会计法》、《审计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等法律法规,在进行会计监督同时,对不认真履行会计监督职责,干扰、阻挠会计人员履行监督职责的行为,要依法予以追究,扭转会计监督弱化的不正常现象,切实强化会计监督职能。

2.强化会计监督的必要性。

现代企业制度是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监督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无论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公司,还是国有独资公司、合伙企业,都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要求进行经济活动,规范经营行为,并且依法实施会计监督。由于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所以没有有效的会计监督,会计核算的质量就难以保证, 会计监督如果脱离了会计核算过程,也就难以取得好的效果。会计监督寓于会计核算之中,只有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实行有效、及时、连续的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会计核算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由此而形成的会计信息才能真实、准确、可靠。国家有关部门、社会公众、企业管理当局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才能有效利用并做出合理预测和决策。

三、加强会计监督职能的对策分析。

1.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制。

制定内部控制制度要针对企业经营特点和管理需要配置权力和职责,注意责权利之间的平衡,明确决策者的权利和责任,成立辅助决策的专门机构,建立配套的决策制约和责任追究制度。对于企业法定代表人,既

要保证其经营决策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又要监督其经济行为的效益性和廉洁性。建立一系列主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的决策制约和责任追究制度,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权限内,充分发挥经营者的才智,做到责权利相结合。

2.加强素质教育、强化监督职能。

高素质的会计队伍能充分发挥其会计监督职能。一是要会计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会计行为、会计程序及会计方法规范;二是要建立和完善电子计算机系统,实现会计监督科学化,有效监督经济活动及其资金运转的全过程,提高管理效益和监管水平。三是拥有公共权利的部门应当发挥监督的主导作用, 真正做到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违法、犯罪行为、损失、浪费行为的监督制止,以满足越来越复杂、重要的内控和外控的需要。

3.完善会计监督理论及立法建设。

现行会计法关于会计监督的规定比较笼统, 且不能适应变化的经济情况。这与会计理论研究的滞后也有一定的联系。目前理论界从宏观体制改革角度考虑问题较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得到了快速发展。而作为只涉及微观经济一个方面的会计监督理论, 如何与变革中的微观经济体制相配合,以指导会计实践,是一个至今都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理论的止步, 必将导致法律规定滞于现实, 不能规范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会计监督的法律规定也应该进一步细化。如明确从事不同会计事务的会计人员的分工,从事监督应遵守的程序,违反会计规定应承担的责任等问题。

4.企业会计监督要适应ERP 环境的新情况。

以江西省农村信用社为例, 各业务条线不断推出信息系统的建设,突出以业务流程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财务、业务不断融合。信息化时代又必然导致各单位出现了一系列全新的业务操作流程, 原有的会计控制机制面临着重新设定和优化的迫切需要。ERP 系统各模块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对会计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ERP 系统环境下,各部门的业务划分为不同的模块, 甚至同一部门的不同业务也可能划分成不同模块。我们主要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转变:一是要实现职能管理向流程管理的转换,拓宽监督责任链条。要建立完善业务流程信息管理责任体系。对分散在各业务流程上的会计信息相关岗位, 要进一步明细各流程步骤、具体业务处理、监督复核的职责划分,强化不相容岗位对会计信息的有效牵制和事前控制。二是打破部门负责的管理体制,构建适应流程管理需要的运行机制。业务流程上的会计信息相关的岗位, 都应纳入财务部门业务考核,并通过完善会计信息责任追究机制、部门沟通机制、日常协调机制, 突出财务部门对会计信息质量管理与监督的总管职能。

参考文献

[1]陈毓圭。对会计监督的几点看法[J].会计研究,2005-06-15.

[2]罗平。浅谈会计监督中的问题及对策[M].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8-15.

[3]段瑞芬,郑美枝,王科唯。论会计监督的挑战及对策[M].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30.

论会计的监督职能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有效发挥

事业单位是我国政治经济中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一般隶属于国家机关,发挥公共管理职能,正因如此,事业单位以财政预算拨款为主要资金来源,进行日常经济管理活动。众所周知,会计的基本职能为反应与监督,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会计反应职能的发挥一般通过会计核算实现。会计监督职能往往被弱化,需要不断通过建章立制、提高意识、培养能力等方面工作的加强,使得会计监督职能在事业单位有效发挥。

一、有效发挥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的必要性

(一)保障国有资产安全的必然选择

一般来说,事业单位的资本来源于国有资本投资,其经营管理活动的支出来源于财政拨款。有效发挥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有助于保障国有资产完整安全。一是事业单位会计部门内部控制的建立,可以有效加强会计人员之间的牵制作用,防止会计舞弊事项发生;二是事业单位支出事项审批流程的建立,可以监督事业单位各项支出的合规合理性,防止单位舞弊事项的发生;三是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可以促进单位经济活动数据完整,帮助事业单位进行考核追责。

(二)提高预算管理效率的必然选择

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于财政预算拨款,预算编制与执行的效率效果是评价事业单位运行的主要标准之一,会计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将不断促进预算管理效率的提升。一是会计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可以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运转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二是会计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可以促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真实反应实际情况,从而为预算编制提供可靠依据,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二、制约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有效发挥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监督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会计监督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是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有效发挥的基础。由于事业单位从事的业务较为广泛,各有不同的特点,会计监督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事业单位业务比较单一,会计核算简单,管理以预算为唯一标准,缺乏会计监督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往往造成资金浪费现象。有的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会计监督机制,但长期一成不变,缺乏对监督机制的完善,使得会计监督难以满足事业单位的发展管理需要,造成与实际情况的脱节,无法发挥会计监督职能的作用。

(二)相关人员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

会计监督是事业单位全员需遵守的控制制度与规范体系,需要事业单位相关人员对会计监督有正确的认识,并不断提升会计监督意识,共同促进会计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现实中,有的事业单位一把手缺乏会计监督意识,认为会计监督是会计部门的事,而缺乏对会计监督的统一领导与协调推进,使得会计监督推进举步维艰;有的事业单位相关人员对会计监督的意识淡漠,认为事业单位建立会计监督机制根本没有必要,乱发牢骚,使得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受到阻力,推进渠道难以打通。

(三)会计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会计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中,会计人员是“排头兵”和“主力军”。然而,由于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水平能力相差较大,使得会计监督职能难以有效发挥。一是会计人员安于现状,满足于会计核算,缺乏会计监督理念,没有认识到会计监督的重要性。二是会计人员缺乏会计监督体系建立的理论知识,难以建立有效的会计监督机制。三是会计人员对事业单位的业务不了解,缺乏对会计监督与单位业务的结合,使得会计监督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实效。

三、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有效发挥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与完善会计监督机制

会计监督机制的建立是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发挥的基础。一是事业单位应建立专门部门,负责会计监督工作,并明确会计监督部门的主要职责;二是事业单位应建立会计监督相关制度,明确单位资产、收入、支出管理流程,建立相互独立、相互牵制的制度体系,使得会计监督有规可依;三是加强会计监督机制的修订完善,定期组织专人对会计监督机制与单位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评估,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完善会计监督机制,促进会计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

(二)统一与提高会计监督意识

会计监督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事业单位从上至下建立全员监督意识,保障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一是要加强会计监督体系的全员宣贯,使得全员认识到会计监督职能发挥的重要作用,提高对会计监督职能发挥的认识。二是要鼓励与实施全员会计监督,将会计监督贯穿于事业单位的每一项经济管理活动中去,形成监督无死角的良好氛围。三是提高领导对会计监督的认识,增强领导对于会计监督工作的支持力度,促进会计监督工作的有效进行与提升。

(三)培训与增强会计监督能力

论会计的监督职能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 会计监督; 内部控制; 必要性

【论文摘要】 近年来,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件的连续曝光,使人们更加关注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强化会计监督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阐述了强化会计监督职能的必要性,通过对会计监督施行的现状及其弱化原因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和完善会计监督职能的途径和对策。

一、加强会计监督职能的必要性

会计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监督职能,对于改善单位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监督职能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

第一,有效实现单位经营方针和目标的需要。会计监督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资金、成本、利润等价值指标,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控制与指导调节,以此促进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目标。

第二,保护单位各项资产安全和完整的需要。会计监督职能通过对资产的控制,严格限制无关人员对资产的接触,防止贪污、盗窃现象的发生;通过定期的财产清查,确定各项资产的实存数和账面数,查明账实不符的原因和责任,从而加强对资产的保护,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

第三,保证单位财务活动合法性的需要。会计工作是一切财务收支的“关口”,一切财务收支活动只有通过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程序后,才能得以认可和实现,并在会计上进行真实、完整的反映。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便是真正起到“把关守口”的作用,财务收支中的任何违法违纪问题都会得到有效的制止和纠正,从而保证单位各项财务活动的合法性。

第四,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需要。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越来越严重,2006年审计署组织力量对1290家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审计,发现会计报表严重失真的企业占68%,各类违纪问题金额达1000多亿元,上市公司中也出现了严重的会计造假事件。会计信息失真已严重影响到我国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经济建设。因此,加强会计监督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途径。

第五,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活而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各单位的经济活动必须在法律、法规、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只有实行有效的会计监督,规范会计行为,打击违法犯罪,才能促进有序竞争和有效配置资源,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既然会计监督职能在改善经营管理、保护资产完整、控制财务收支、维护经济秩序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那近年来会计监督职能又是怎样一种状况呢?

二、我国会计监督施行的现状

会计监督职能伴随着会计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我国经过了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生活逐步与国际接轨,会计监督体系逐渐建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现阶段也还存在着不足。

三、会计监督弱化原因的分析

(一)我国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健全,导致企业会计监督不力

新的《会计法》虽已颁布,但是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却没有跟上。前几年发生的“琼民源”事件,对我国证券市场产生了巨大冲击,严重损害了公众股东的利益,但是却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款对其直接责任人进行制裁,使得会计监督形同虚设。再者,在会计监督过程中有些概念很模糊,比如说会计监督、审计监督概念模糊,执法机构职责、权限有待明确。很多企业将审计监督等同于会计监督,而事实上审计监督是对会计监督的再监督,它侧重于事后监督,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对同一经济事项的监督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因此随着我国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如果会计监督体系还不健全,也就难以适应复杂多样的经济活动。

(二)企业管理体制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失调

我国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在有的单位是根本就没有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有的单位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但这些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以致会计秩序混乱,徇私舞弊现象经常发生。内部控制的缺失和缺陷难逃其咎。

(三)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有待加强

一般来说,企业虚假的会计信息也是出自于会计之手,因此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观念在会计监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改革开放加快了会计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因此前些年我国会计人员奇缺,而现阶段,虽解决了量方面的问题,但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弱,自我管理能力差,惟命是从,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有意造假,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

四、加强和完善会计监督的对策

会计监督的功能是指会计监督对社会经济以及企业经营的作用。从宏观上来讲,合理地利用会计监督,可以促进社会经济运行的规范化和合理化,排除社会经济运行中不必要的阻力,也能推进廉政建设,节约使用资金,使社会经济运行更加秩序化,并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从微观上讲,通过有效地履行会计监督,至少可以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有利于企业经济活动更加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有利于企业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有利于约束财产所有者、企业经营者的经济行为;有利于企业节约开支,提高经营效益。由此可见,会计监督权利的履行对国家和企业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健全会计监督法律保障体系,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必须加强我国法律体系的建设。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准则,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以实施清晰明了的监督职能,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强化相关配套法律及相关法规的实施,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二)强化完善内部监督

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可以看作是内部控制制度在会计工作方面的具体规定,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存在企业经营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相应的内部控制。

三、会计监督弱化原因的分析

(一)我国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健全,导致企业会计监督不力

新的《会计法》虽已颁布,但是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却没有跟上。前几年发生的“琼民源”事件,对我国证券市场产生了巨大冲击,严重损害了公众股东的利益,但是却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款对其直接责任人进行制裁,使得会计监督形同虚设。再者,在会计监督过程中有些概念很模糊,比如说会计监督、审计监督概念模糊,执法机构职责、权限有待明确。很多企业将审计监督等同于会计监督,而事实上审计监督是对会计监督的再监督,它侧重于事后监督,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对同一经济事项的监督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因此随着我国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如果会计监督体系还不健全,也就难以适应复杂多样的经济活动。

(二)企业管理体制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失调

我国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在有的单位是根本就没有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有的单位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但这些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以致会计秩序混乱,徇私舞弊现象经常发生。内部控制的缺失和缺陷难逃其咎。

(三)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有待加强

一般来说,企业虚假的会计信息也是出自于会计之手,因此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观念在会计监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改革开放加快了会计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因此前些年我国会计人员奇缺,而现阶段,虽解决了量方面的问题,但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弱,自我管理能力差,惟命是从,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有意造假,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

四、加强和完善会计监督的对策

会计监督的功能是指会计监督对社会经济以及企业经营的作用。从宏观上来讲,合理地利用会计监督,可以促进社会经济运行的规范化和合理化,排除社会经济运行中不必要的阻力,也能推进廉政建设,节约使用资金,使社会经济运行更加秩序化,并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从微观上讲,通过有效地履行会计监督,至少可以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有利于企业经济活动更加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有利于企业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有利于约束财产所有者、企业经营者的经济行为;有利于企业节约开支,提高经营效益。由此可见,会计监督权利的履行对国家和企业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健全会计监督法律保障体系,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必须加强我国法律体系的建设。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准则,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以实施清晰明了的监督职能,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强化相关配套法律及相关法规的实施,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二)强化完善内部监督

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可以看作是内部控制制度在会计工作方面的具体规定,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存在企业经营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相应的内部控制。

这就要求各单位依法建立严格的会计核算程序,提出可操作性强的防错纠弊的内部控制办法。此外,企业还应当对参与购货、销售、生产等经营活动的各部门制定互相控制、互相监督措施,建立违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追究制度,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切实执行。

(三)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强化会计监督的根本要求。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财务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一大批人员加入到会计队伍中来,使会计队伍迅速发展壮大,但就其个人素质,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另外,新的经济现象不断涌现,会计方面所涉及的学科和内容不断增加,需要进行研究,很有必要进行培训,以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水平。

(四)加大职能部门监督力度

国家财政、审计、税务、银行、证券监管等职能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会计监督检查,进行宏观调控。在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础上,规定单位外部监督层次,将内部监督配合协调一致,为会计人员创造了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为确保会计监督的有效性奠定了科学的基础。税务监督是政府部门对各企业会计工作监督的主要手段,财务会计资料是其监督的基本内容之一。因此,如果税务监督的职能到位,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财务会计工作中的违法违纪问题;财政监督应当以会计信息质量为主要对象。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秩序,财政部门作为管理会计工作的职能部门,应当承担起管理和监督的职责。

(五)加强和规范社会监督,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

社会监督应该以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为主。由于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是一种外部监督,使得会计监督不再仅是依靠企业会计人员自身道德约束进行,而是成为一种有社会独立审计中介机构和政府官员参加的有保障的制度,也使得这种监督得以长期卓有成效地维持下去。通过注册会计师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审计,可以规范会计秩序,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纠正会计信息差错,提高会计信息信誉,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

新闻媒体监督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监督形式。由于新闻媒体是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具有导向作用,所以能够对企业形成强有力的约束。在我国,新闻媒体监督日渐成熟,许多会计造假事件就是由新闻媒体揭露出来的,体现了媒体监督的威力。因此政府监管部门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给信息传递所带来的便利优势,提高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从而更好地发挥媒体监督的作用,全方位地实施会计监督。

综上所述,会计监督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不仅是企业对过去经营状态的终结,也是企业对现阶段经营发展的一种促进力量,是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在各项投资中取得最大效益的保证。企业只有扎扎实实地做好会计监督工作,才能在市场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中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2] 邵洁.会计师事务所监管太松还是太紧[J].中国青年报,2006,4:33.

[4] 赵玉民.加强会计监督的措施[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2,10:36.

[5] 吕一兵.关于现行会计监督体系的思考[J].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6] 岳本晓.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

[7] 徐远征.浅谈会计监督体系的建立方法[J].审计月刊,2005,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