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概念教学培训反思

大概念教学培训反思

大概念教学培训反思

大概念教学培训反思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创建 理念 模型 培训 思维 方法 高效

在物理教学中,针对目前物理学科的特点、教学需求,结合物理中的探究式课堂导学模式,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的重要之举。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先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学习,才能又快又好地搞好高中物理的教学。本文谈一点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或体会,与同行一起共同前进。

一、对物理模型的抽象、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的建立、物理问题的解决的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和基本方法

第一、从概念、特点、类型、作用、结构等方面,对物理中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类比、等效、臻美等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结合实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第二、研究建立物理模型、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思维方法。建立物理模型的思维方法主要有抽象、假说、类比、臻美四种;建立物理概念的思维方法主要有抽象概括、理论推导、类比、等效四种;建立物理规律的思维方法主要有实验归纳、理论分析、提出假说三种。

第三、研究中学生学习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中的思维障碍。我们通过调查研究、统计分析,结合教学经验及测试,分析出中学生学习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主要思维障碍,并对其进行概括和总结,把这些障碍归结为感性认识不足、思维方法不当、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和相关知识的干扰四类。

第四、提出指导学生学习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具体措施。在物理概念教学中,运用实验和列举生活中的典型事例等方法,使学生明确物理概念的内涵、外延,运用物理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在物理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五、对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过程、思维方法、思维策略进行总结和概括,并结合具体问题进行指导和训练。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时一般遵循明确问题、探求解法、实施计划、检验结论、进行小结的思维过程;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归纳法、演绎法、反证法、穷举法、类比法、等效法、近似处理法、叠加法(侧向思维);常用的思维策略有动静转化、内外转化、曲直转化、常量与变量转化、无限与有限转化、顺思逆推、以美启真、数形结合等。

二、 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品质的障碍及其训练

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针对每一种思维品质进行训练,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物理能力的目的。

深刻性思维品质的训练方法:(1)加强物理模型、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理论的理解和教学;(2)结合具体内容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思维方法;(3)注意让学生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结构;(4)加强抽象与概括能力的训练和培养;(5)注意挖掘物理问题中的隐蔽条件,排除多余因素的干扰;(6)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全面性和推理的严密性。

灵活性思维品质的训练方法:⑴抓住知识、方法间的“渗透”与“迁移”;⑵引导学生发散式思维、立体思考,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的能力;⑶教给学生灵活选择研究对象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加以训练;⑷帮助学生形成物理事物的正确的动态图景;⑸使学生掌握物理中的辩证关系。

敏捷性思维品质的训练方法:⑴使学生掌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之间的关系,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结构,结合物理问题的解决,在大脑中形成合理的“知识组块”;⑵教给学生一定的提高速度的方法和技巧;⑶通过做作业和测验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速度训练。

批判性思维品质的训练方法: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问题和解决。在习题教学中,主要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思路;⑵鼓励学生对课本和教师对物理世界的描述和解决提出质疑,发表不同的见解,反复检查解决物理学问题时所拟定的假设和方案,客观地分析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养成不人云亦云、盲目服从的习惯;⑶通过教学与训练,有效地排除在复杂物理情景中的各种干扰。

三、 通过对中学生学习物理思维能力培养,总结出四条体会

第一、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水平的提高,使教师具有承担前瞻意识的工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狠抓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艺术的培训,同时提供各种辅导材料,经常进行问题讨论,大力开展教育科研,将收到良好的效果。第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物理教育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我们要以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同时加大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第三、教育必须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指导我们培养学生学习物理思维能力的理论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物理思维理论;二是中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结构模型。第四、只有在了解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依据科学的理论,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培养措施。因此,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必须与思维能力发展相结合。

我们要以前瞻意识的教学理念、全新的思路和方法、独特的角度、科学的教学模式、先进的教学手段、破译高考,达到现代教育的需求。打造教育新理念,点燃教育新希望,引领物理教学走向深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尊重并设法满足学生的要求以致于最终建立一个适合本校学生状况的新型物理教学模式。教会学生学习,紧锁的眉头会更加舒展;黯然的神情会灿烂绽放;闭塞的心灵会轰然打开;狭仄的人生会豁然开朗……

总之,在教学中“多”一点“实效”意识,不要让教学“理所当然、蜻蜓点水、滥竽充数”。避免“瞎眼”教学,错估学生的真实基础,束缚学生的真实思维,掩盖学生的真实水平。了解学生,理解教材,把握学生学习的真实起点是教学的前提;突出主体,扩大时空,让学生充分的体验和理解是教学的关键;面向全体,注重反馈,特别是关注弱势群体是教学的保障。让我们一起努力,走出物理课堂教学“低效”的迷途吧。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怎样教》(四川教育出版社)

[2]《上课备课说课评课》(刘旭)(四川教育出版社)

大概念教学培训反思范文第2篇

反向思维可以说成是辩证思维方式,它能够让我们从逆方向去思考问题,打破顺势思维、突破思维定式。拥有反向思维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基础,从小学就要培养学生们的反向思维,让学生养成善于从多个方向看待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是新课程标准下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

二、反向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反向思维解决数学问题

人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无论是数学课程的设计还是课后习题的安排都有意识地加上了反向思维学习和训练模块。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课后题目中有一个训练题,问“五分之一表示1被分成了几份”。教师们在正常教学中,讲述分数的概念时,一般内容是将1分成几段,就可得到几分之一。这是小学生最先接受的分数概念,而题目从反向的角度提问就引导训练了学生从逆向理解分数,更好地掌握分数的知识。

(二)反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1.充分利用小学数学教材,培养学生的反向思维

(1)小学教材中的概念、定义、定理只是对数学内容的概括,反向理解则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数学知识。准确和深刻地掌握定义、概念、法则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教师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反向概括教材的定义锻炼小学生的逆向思维。

(2)对公式、方程的反向理解和记忆同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反向思维,例如对乘法口诀的背诵,在要求学生顺势记忆的同时可以要求学生能够逆向背诵,这样能够让学生记忆深刻、加深理解。

(3)精选能用逆向方法解决的数学题目,加强反向思维题目训练。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选取能够利用正向和反向思考方式解决的题目,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加深小学生对逆向思维方法的理解。

2.积极引导,根据学生心理突破思维束缚

人的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培养一点点形成的,一个人的思维能力与知识量的多少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大量学习知识是开拓思维、打破思维定势的有效途径。给予小学生必要的心理辅导,鼓励小学生走出心理的负面影响并加以适当的反向思维题目训练,才能克服学生在数学学习和解决数学题目的心理障碍,提高了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加主动和自信地学习数学知识。

3.加强师生间交流,培养学生反向思维的能力

作为教师,应该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教学时严肃认真,课后平易近人对学生无微不至关怀的亦师亦友的形象。通过课上或课下的交流活动给小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环境,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加强团队合作精神,不仅有利于小学生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启迪心智,更重要是优化了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反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大概念教学培训反思范文第3篇

一、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数学概念是现实世界形式或数量关系在人的头脑里的反映。所以多数教师在讲解概念时,总是喜欢把内容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去理解、记忆,这种形式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果从逆向的角度去认识概念,去挖掘概念所包含的性质及内涵,就更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如,学习完“等比数列”的概念之后,我们要反过来想想,如果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那么它的首项和末项都不能为零。再如,在“互为余角”的教学中,我们可采用以下形式:因为∠A+∠B=90°,所以∠A、∠B互为余角;反过来思考:若∠A、∠B互为余角,则∠A+∠B=90°。长期坚持逆向思维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定会有极大的提高。

二、在公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公式和法则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逆向思维不仅有利于学生加强对数学公式、法则的理解,还能激发对公式、法则精髓的深入理解。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熟练掌握公式并能灵活地运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其中灵活地逆用公式是必不可少的。公式不但要正记,而且要熟练地逆记和逆写。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公式的双向性。尤其是在讲完一个公式及其运用后,紧接着出示一些公式的逆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给学生一个完整、充实的思维空间。如,平方差公式:(a+b)(a-b)=a2-b2。从左到右属于整式的乘法,从右到左属于因式分解。在有些题中,逆向运用平方差公式不仅可以提高运算速度,还能使问题更简便。如,计算20122-20112,20122-20112=(2012+2011)(2012-2011)=4023。采用逆向思维可以显著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和效率,也会明显增强学生的解题兴趣。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逆向思维,以便更好地完成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

三、在训练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1.在运算中加强逆向思维训练

一组逆向思维题的训练,常常能使人茅塞顿开,使思维进入新的境界。数学教学中的各种运算总是正逆交替、成对出现的,而且可以相互转化。如,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乘方与开方,等等。加强正逆运算的转化训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简化思维过程,准确理解各种运算的实质,还可以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2.用逆向变式训练强化逆向思维

有些问题,如果用正向思维思考,会显得十分复杂,很难解决,若巧用逆向思维,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大概念教学培训反思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逆向思维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见到的事物、听到的言语、嗅到的气味一……都要通过各自的感官,输送到大脑,然后由大脑分析、思考发出指令性行动。这一过程,并非是杂乱无章的,总是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即人们在生活中会自然形成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这种习惯性的思维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常常表现为“正向”思维方式。如8×6=48这样一个算式,人们大都考虑的是8×6的结果,而对48这一结果的形成都需要哪两个数的积,考虑的并不积极,后一种活动就是思维的“逆向”。

一个人的思维可分为正向思维(常规思维)和逆向思维两种形式,它们相辅相成,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然而,在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运用逆向思维来处理的内容很少。因此,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的机会不多,受教材内容的影响,思维活动长期处于正向思维活动之中,给出一个数学问题之后,总想力图通过正向思维来思考去获得问题的解决。事实上,有很多数学问题利用正向思维很难获得解决。如果改变一下思维方式,采用逆向思维去思考,就可以使问题得到很方便的解决,甚至可以得出~些创新的解法,获得一些创新的成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

一、新授课增添逆向思维的学习程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思维迟缓、呆板、僵化,在互逆关系、互逆命题、互逆运算、公式的正逆向运用等有关知识学习中,从正向思维转向逆向思维,重建思维方向有着较大的困难。这就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数学所必须的思维转换能力的训练。这种思维训练不仅体现于解题教学中,而且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其中包括概念、原理的教学,公式、法则的推导,命题、定理的证明,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灌输。只有这样,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才不会落空。新授课是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的重要环节,而学生的学习方法恰恰也是在新授课时,随着教师的教学程序开始形成。如果教者在传授知识时只注重了学生正向思维的培养,而忽视了(往往容易忽视)逆向思维的培养,势必造成学生思维活动的单向型,也就禁锢了思维的发展。下面举一个教学实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例如:在讲三角形中位线性质时,一般都是要求学生证明一系列的顺次连结各种四边形各边中心组成一个什么样的特殊四边形,这样讲授未尝不可,这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这节课的含金量能不能再大些;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多的训练呢?教者可以这样变化一下,把题目变成一道探索题:顺次连接个什么样的四边形的各边中点能得到一个矩形?一个菱形?一个正方形?这个问题提出来,学生的思维方向与以前不同了,不仅需要正向思考,也需要逆向思考,所得到的四边形的性质也与以前不同了。例如:顺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得到一个矩形,菱形并不是本质的东西,本质的东西是对角线互相垂直。

当问到顺次连结什么样的四边形?学生就会从思想方法上抓住事物的本质,循此思路,在同一节课上,还可以设计一两个例题,同样是没有给足条件而给出结论,让学生去观察,去分析,去发现。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而且也学会了分析归纳、完善的思维方法。对于每一个数学题不只是满足于会做,而要勇于探索,多思多变多解,:以此来提高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

不难看出,上述教学程序不仅注重了从已知到未知的正向思维引导,当然这也是一般的教学模式。并且在一般的教学模式中增添了由结果再返回到已知的可逆程序,这一程序的补充是值得赞赏的,它完善了学生在学习性质时的思维过程,形成了双向型思维。

就此题而言,该教学程序不仅仅是局限在“顺次连结各种四边形各边中心组成一个什么样的特殊四边形“的正向思维教学上,而且沟通了与“顺次连接一个什么样的四边形的各边中点能得到一个矩形?一个菱形?一个正方形?”的逆向思维的联系,使学生在全面了接受知识结构的情况下,进行具体的学习。总的看来,学生的逆向思路,在教学中的最初阶段就该形成,否则学生的思维活动就是不健全的,不完整的。

二、注重概念学习中的互逆关系

数学中的许多概念具有可逆性。例如,互为相反数的数,互补、互余的角,函数与反函数等等。对于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可逆概念,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例如,在《几何》的学习中,对于原命题、逆命题这一个概念,学生往往只注意到逆命题是原命题的逆命题,『而忽视了原命题也是其逆命题的逆命题,也就是说,如果命题(2)是命题(1)的逆命题,反过来命题(1)也是命题(2)的逆命题,这一点只须在讲解教材例题的过程中加以强调即可。对于充要条件这一概念也是如此,我们只需要给出一些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充要条件是互为充要条件,也就可以了。

然而,对于较难理解的可逆概念,必须在学生已经牢固掌握正概念的基础上,辅以适当的正、逆向问题,因势利导地引入逆概念,例如:反函数的教学。首先复习函数知识,深刻领会函数的意义,明确它的表示符号,然后才能进行反函数的引入。请学生思考①函数y=2x(x∈R)中,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函数?②能否从y=2x中解出x?③解出x后得到的式子是不是一个函数?④如果是一个函数,它和y=2x(x∈R)有什么不同?接着换另外一个函数武,问同样的四个问题。通过对这问题的思考、回答,学生会发现两点:

(1)解出x后得到的式子不一定是函数;

(2)如果解出x后得到的式子是一个函数的话,它的定义域恰好是原函数的值域,而它的值域恰好是原函数的定义域。在此基础上,给出反函数的概念,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但仅到此为止,还不能让学生巩固对反函数的认识,要通过一些比较直观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如果函数A是函数B的反函数,那么B也是A的反函数。为此,可布置如下练习,①求y=5+x,R压+1的反函数;②求y=x--5,y=(x—1)2(x≥1)的反函数。

三、挖掘练习题功效,强化逆向思维的训练

练习是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消化吸收,也是学生用自我意识去调节自己的思维活动的手段。所以说充分发挥练习题的作用,强化逆向思维的训练,对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摘 要: 本文就在小学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提出了在新授课中增添逆向思维的教学程序、概念的教学中注重互逆关系、在练习中,强化逆向思维的训练等方法。

关键词: 逆向思维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见到的事物、听到的言语、嗅到的气味一……都要通过各自的感官,输送到大脑,然后由大脑分析、思考发出指令性行动。这一过程,并非是杂乱无章的,总是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即人们在生活中会自然形成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这种习惯性的思维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常常表现为“正向”思维方式。如8×6=48这样一个算式,人们大都考虑的是8×6的结果,而对48这一结果的形成都需要哪两个数的积,考虑的并不积极,后一种活动就是思维的“逆向”。

一个人的思维可分为正向思维(常规思维)和逆向思维两种形式,它们相辅相成,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然而,在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运用逆向思维来处理的内容很少。因此,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的机会不多,受教材内容的影响,思维活动长期处于正向思维活动之中,给出一个数学问题之后,总想力图通过正向思维来思考去获得问题的解决。事实上,有很多数学问题利用正向思维很难获得解决。如果改变一下思维方式,采用逆向思维去思考,就可以使问题得到很方便的解决,甚至可以得出~些创新的解法,获得一些创新的成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

一、新授课增添逆向思维的学习程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思维迟缓、呆板、僵化,在互逆关系、互逆命题、互逆运算、公式的正逆向运用等有关知识学习中,从正向思维转向逆向思维,重建思维方向有着较大的困难。这就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数学所必须的思维转换能力的训练。这种思维训练不仅体现于解题教学中,而且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其中包括概念、原理的教学,公式、法则的推导,命题、定理的证明,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灌输。只有这样,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才不会落空。新授课是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的重要环节,而学生的学习方法恰恰也是在新授课时,随着教师的教学程序开始形成。如果教者在传授知识时只注重了学生正向思维的培养,而忽视了(往往容易忽视)逆向思维的培养,势必造成学生思维活动的单向型,也就禁锢了思维的发展。下面举一个教学实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例如:在讲三角形中位线性质时,一般都是要求学生证明一系列的顺次连结各种四边形各边中心组成一个什么样的特殊四边形,这样讲授未尝不可,这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这节课的含金量能不能再大些;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多的训练呢?教者可以这样变化一下,把题目变成一道探索题:顺次连接个什么样的四边形的各边中点能得到一个矩形?一个菱形?一个正方形?这个问题提出来,学生的思维方向与以前不同了,不仅需要正向思考,也需要逆向思考,所得到的四边形的性质也与以前不同了。例如:顺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得到一个矩形,菱形并不是本质的东西,本质的东西是对角线互相垂直。

当问到顺次连结什么样的四边形?学生就会从思想方法上抓住事物的本质,循此思路,在同一节课上,还可以设计一两个例题,同样是没有给足条件而给出结论,让学生去观察,去分析,去发现。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而且也学会了分析归纳、完善的思维方法。对于每一个数学题不只是满足于会做,而要勇于探索,多思多变多解,:以此来提高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

不难看出,上述教学程序不仅注重了从已知到未知的正向思维引导,当然这也是一般的教学模式。并且在一般的教学模式中增添了由结果再返回到已知的可逆程序,这一程序的补充是值得赞赏的,它完善了学生在学习性质时的思维过程,形成了双向型思维。

就此题而言,该教学程序不仅仅是局限在“顺次连结各种四边形各边中心组成一个什么样的特殊四边形“的正向思维教学上,而且沟通了与“顺次连接一个什么样的四边形的各边中点能得到一个矩形?一个菱形?一个正方形?”的逆向思维的联系,使学生在全面了接受知识结构的情况下,进行具体的学习。总的看来,学生的逆向思路,在教学中的最初阶段就该形成,否则学生的思维活动就是不健全的,不完整的。

二、注重概念学习中的互逆关系

数学中的许多概念具有可逆性。例如,互为相反数的数,互补、互余的角,函数与反函数等等。对于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可逆概念,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例如,在《几何》的学习中,对于原命题、逆命题这一个概念,学生往往只注意到逆命题是原命题的逆命题,『而忽视了原命题也是其逆命题的逆命题,也就是说,如果命题(2)是命题(1)的逆命题,反过来命题(1)也是命题(2)的逆命题,这一点只须在讲解教材例题的过程中加以强调即可。对于充要条件这一概念也是如此,我们只需要给出一些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充要条件是互为充要条件,也就可以了。

然而,对于较难理解的可逆概念,必须在学生已经牢固掌握正概念的基础上,辅以适当的正、逆向问题,因势利导地引入逆概念,例如:反函数的教学。首先复习函数知识,深刻领会函数的意义,明确它的表示符号,然后才能进行反函数的引入。请学生思考①函数y=2x(x∈R)中,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函数?②能否从y=2x中解出x?③解出x后得到的式子是不是一个函数?④如果是一个函数,它和y=2x(x∈R)有什么不同?接着换另外一个函数武,问同样的四个问题。通过对这问题的思考、回答,学生会发现两点:

(1)解出x后得到的式子不一定是函数;

(2)如果解出x后得到的式子是一个函数的话,它的定义域恰好是原函数的值域,而它的值域恰好是原函数的定义域。在此基础上,给出反函数的概念,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但仅到此为止,还不能让学生巩固对反函数的认识,要通过一些比较直观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如果函数A是函数B的反函数,那么B也是A的反函数。为此,可布置如下练习,①求y=5+x,R压+1的反函数;②求y=x--5,y=(x—1)2(x≥1)的反函数。

三、挖掘练习题功效,强化逆向思维的训练

大概念教学培训反思范文第5篇

关 键 词:图形创意 思维模式

在今天的信息化社会里,图形已成为信息传递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越来越能体会到视觉转达设计所特有的艺术魅力。好的图形创意,是一种国际化语言,它可以排除人类语言及文字的障碍,可以超越地域和时空,为不同种类的人提供更为简明的交流方式。

中国的设计教育在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虽说有较大的变化,但仍处于漂浮不确定阶段,各院校仍旧只注重学生的课堂成绩,缺乏实际创新能力,从而制约了图形创意的发展,导致市场出现低劣的设计和平平的设计,甚至有平面设计的图形直接从图库中调出来运用,没有任何创意可言,制造了视觉垃圾。

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才算有创意的图形呢?这也是在课堂教学中,是学生提出最多的疑问。首先思维方法是图形创意的关键,思维方法的多样性可以通过训练来完成。思维的训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不断地改善思维品质,从思维的想象力和独创性、灵活性和敏捷性等诸方面进行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在图形创意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笔者在图形创意教学中主要是通过这几种思维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图形创意中,想象和联想思维是极其重要的,往往是决定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图形创意的训练首先要从想象和联想入手。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将一事物的某一点与另一事物的相似点或相反点的形象、意义并联起来,进行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的一种思维过程。而想象是在感性形象的基础上,用新的方法提炼组合,使这些记忆和印象重生,创造出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以下是想象与联想思维的几种具体的方法:

一、循环联想思维模式

这种图形的联想方式强调过程而不注重结果。就是由一个物体所产生的连续的一系列联想。有外形产生的联想,也有内涵连带产生的联想。训练主要是激发思维灵感,提高表现力和造型概括能力,使联想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训练时要求学生运用抽象或具象的元素进行连带性或相似性形象联想,产生循环往复、从起点回到起点的形象联想。如图1:圆的循环联想。通过循环联想的训练可以增强创意图形设计的创造性思维基础培养。

二、转移联想思维模式

转移思维模式就是把验证过的事物形象移置、变换到与之相似的形象中,这种相似可以是形象与形象之间的相似,也可以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相似,或形象与概念之间的相似。其中的每一组联想思维绝不是孤立的、截然分开的,而是在灵活、多变、相互交叉中进行的。

1.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转移联想:在创意图形设计过程中,经常用各种各样的形态来表现所要传递的信息。因此,应尽可能地寻找发现并利用具有相似性的形象来组合结构。虽然,形象之间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属性,但是由于外形的相似,也会使新的组合形象显得得体、自然。(如图2)

2.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转移联想:概念是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形象的认识经验,并加以理性概括和总结,所以概念源于形象,反映形象和概括形象。亦可以用形象去比喻、会意和象征概念。概念有抽象概念和具象概念之分。在图形创意的设计过程中,利用概念联想概念,然后再把概念转化为形象,借概念之间的相似规律,进而使思维变得更清晰,条理而有序地充分表达出所要传达的意念。这种利用概念相似性直接作用于视觉形象的联想途径对创造性视觉艺术的推进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如图3)

3.形象与概念之间的转移联想:人们的联想思维,有时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有时是有计划、有意识地展开。尤其是人们想要打破旧的思维习惯,开辟新的联想空间时。仅仅对形象进行联想,往往使思维远离对象,不着边际。无形象的概念联想又是难以表达的。所以只有在具体的形象思维和抽象线性的概念想象空间中寻找嫁接的相似类别,从而创造出新的结构形态。在图形创意的设计过程中,这种以意生形、以形达意的奇妙组合结构关系能够有效地、准确地完成信息传递功能。(如图4)

三、发散想象思维模式

发散想象思维模式,是由一个形象到概念或由概念到形象之间的一个破坏与重建的联系思维过程。通过发散联想的训练可以使潜藏于内心深处的概念、想象空间和创造性的形象思维表达,立体全面地呈现出来。发散联想思维模式的建立,推动了创造性思维走向更宽阔的思维领域。

1.一义多形:一义多形是指由诉求的含义可以引发出多种图形形式,因为概念意义产生于对形象的概括,具有模糊性。(图5)

2.一形多义:一形多义指同一对象可以被赋予多种象征意义。多数概念意义源于形象,反映形象和概括形象,反过来,用形象亦可以去比喻、会意和象征某种概念意义。(如图6)

四、逆向想象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