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类风湿治疗的方案

类风湿治疗的方案

类风湿治疗的方案

类风湿治疗的方案范文第1篇

[摘要] 目的 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推行硫酸羟氯喹治疗方案的临床有效性进行客观评定。方法 随机选择该院2013年10月―2015年11月接收的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共71例,分为2个组,其中治疗组有36例患者,于组内推行硫酸羟氯喹、胰岛素以及甲氨蝶呤方案联合治疗;对照组有患者35例,于组内推行胰岛素以及甲氨蝶呤方案联合治疗,观察2组入选患者临床效果及预后情况,并客观对比2组入选对象临床指标。结果 对所有入选对象进行系统性评估后,发现治疗组入选对象空腹血糖值(7.01±1.94)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值(10.86±3.65)mmol/L,类风湿DAS28评定分数(4.37±2.29)分,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2.05±0.69),对照组分别是(9.30±1.72)mmol/L、(14.02±3.99)mmol/L、(5.31±2.40)分及(2.28±0.90)(P

[关键词] 硫酸羟氯喹;胰岛素;甲氨蝶呤;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7(a)-0021-02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多以抗疟药品进行治疗,其中又以硫酸羟氯喹以及氯喹最为常见,尽管两种药品有相同的药理功效,但是硫酸羟氯喹在安全性方面占据优势,不仅能够改善患者关节炎症状,还能够抗氧化以及抗血脂,避免血小板大量聚集,通过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在加快其胰岛素分泌速率的基础上,提升胰岛素整体敏感性,从而达到治疗目标[1]。该文随机选择该院2013年10月―2015年11月接收的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共71例进行分析,将其分成对照、治疗两组,分别予以不同方案进行治疗,经探究治疗过程和有关情况,对比两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该院2013年10月―2015年11月接收的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共71例,分为2个组。治疗组中有患者36例,年龄25.3~67.8岁,中位数(46.3±4.57)岁;男性患者有11例、女性患者有25例;病程最长17.3年,最短3.8年,中位数(10.32±6.24)年。对照组共有患者35例,年龄26.1~68.5岁,中位数(47.2±5.07)岁;男性患者有10例、女性患者有25例;病程最长17.4年,最短3.9年,中位数(10.41±6.55)年。两组以上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对探究。

1.2 方法

对照组中所有入选对象均接受胰岛素以及甲氨蝶呤方案联合治疗,其中,胰岛素选择人胰岛素,甲氨蝶呤使用量为10 mg,频率为1次/周。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内加用硫酸羟氯喹(国药准字为:H19990263)进行治疗,使用量为200 mg/次,2次/d,治疗时长为3个月。此外,选择葡萄糖氧化酶法对入选对象血糖值进行测定;选择放射免疫分析法对入选对象胰岛素水平进行测定。

1.3 临床评定指标

对入选对象进行系统性随访,并观察其预后情况观察,重点包括:①空腹血糖值;②餐后2 h血糖值;③HOMA-β指数:HOMA-β指数=(空腹胰岛素水平×20)÷(空腹血糖值-3.5);④糖化血红蛋白值;⑤类风湿DAS28评定分数;⑥血脂水平;⑦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血糖值×空腹胰岛素水平)÷22.5。上述指标中,HOMA-β指数用于评定患者胰岛β细胞组织的基本功能;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用于评定患者胰岛的抵抗情况[2]。

1.4 统计方法

选用SPSS 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

2 结果

对所有入选对象进行系统性评估后,发现治疗组入选对象空腹血糖值、餐后2小时血糖值、胆固醇值、C反应蛋白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值等指标都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HOMA-β指数(58.05±22.77),对照组(55.17±22.53);治疗组类风湿DAS28评定分数(4.37±2.29)分,对照组(5.31±2.40)分;治疗组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2.05±0.69),对照组(2.28±0.90)(P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一种免疫性、炎症性病症,以机体关节组织受损为常见指征,且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以及白细胞介素-6均为该病症的影响因素。糖尿病属于一种代谢性病症,以血糖异常上升为常见指征,胰岛β细胞组织功能出现障碍、胰岛素抵抗等均为该病症的影响因素。丁从珠[3]等人经调查研究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体内存在着细胞因子,极易诱发特异性炎症,以至于机体组织细胞凋亡,不仅会使胰岛素的分泌量异常降低,而且还会使β细胞日常功能出现进行性降低现象,导致患者并发糖尿病。笔者调查后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发糖尿病的几率达到15%至19%左右。对于风湿关节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上多选择抗疟药品进行治疗,通过对单核细胞组织产生抑制作用,并释放出大量白细胞介素-1以及白细胞介素-6,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炎症,达到治疗目标[4]。

硫酸羟氯喹属于临床上十分多见的抗疟药品,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糖尿病患者时,可加快患者体内胰岛素成分的分泌速度,使其体内胰岛素的整体酶活性得到有效控制,不仅能减缓胰岛素成分的降解速度,而且还能提升机体对于胰岛素的整体敏感性,使患者血糖值、血脂水平得到有效改善[5]。除此以外,于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推行硫酸羟氯喹治疗方案,由于药品安全性较高,因此患者用药后,通常不会出现异常反应,有助于提升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与合理性。该研究,对所有入选对象进行系统性评估后,发现治疗组入选对象空腹血糖值、餐后2小时血糖值、类风湿DAS28评定分数、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β指数、胆固醇值、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甘油三酯等指标的改善条件均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于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推行硫酸羟氯喹治疗方案具有可行性,除了可改善其血糖值、胰岛功能外,还能降低患者类风湿DAS28评定分数,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水平。但是,由于该研究工作的耗时较短,入选患者人数有限,随访时长有限,因此各研究程序均存在着缺陷与不足。鉴于此,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建议更多专业人士参与至临床研究中,通过不断优化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案,同时有效改善其胰岛功能以及血糖水平,从而进一步改善患者长期疗效及预后水平,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吕晓虹,冯秀媛,蒲丹,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研究[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4,18(7):460-464.

[2] 郭洪涛,郑光,张弛,等.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索类风湿关节炎与糖尿病"同证"的科学基础[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0,12(5):818-820.

[3] 丁从珠,汪悦,王红,等.来氟米特和甲氨蝶呤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4):252-255.

[4] 石亚妹,陈意佳,武丽君.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后2型糖尿病缓解一例[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1, 3(6):503-504.

[5] 王友莲,皮慧,张志勇,等.IL-1β、IL-6及TNF-α与类风湿关节炎并发糖代谢异常的关系[J].广东医学,2014,35(13):2065-2067.

类风湿治疗的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9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4(c)-101-02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的非感染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在中医学的范畴里,属于“痹证”。RA一旦发病就常会反复发作、致残率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逐年增高,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病率约为1%[2],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本病的发病高峰年龄为20~40岁,以女性居多,通常可为男性患者的2~3倍[3],一般年龄在40~60岁。本研究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为主要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科2006~2009年3年间门诊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男29例,女36例,年龄21~72岁;病程5个月~30年。对照组65例,男23例,女42例,年龄19~69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根据美国RA诊断标准,具备以下各项中的4项者即可诊断:①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胀至少6周;②关节炎症呈对称性;③每日晨僵持续1 h以上,时间超过6周;④腕、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肿胀超过6周;⑤手X线检查符合类风湿关节炎改变;⑥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定度>1∶32;⑦皮下结节。

1.2.2中医诊断标准[4]:依据主编的《中药新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指导原则》中有关标准。

1.3 治疗方法

1.3.1治疗组:布洛芬片1.2 g/d,tid,甲氨蝶呤(MTX)7.5~10 mg,口服,每周1次,1 d内服完。同时加以中药内服。方案方剂为:乌梢蛇15 g、地龙15 g、莶草20 g、木瓜10 g、黄芪20 g、党参15 g、当归15 g、没药15 g、续断20 g、杜仲20 g、鸡血藤20 g、红花15 g、川芎10 g。风寒型加附子20 g、细辛5 g、湿热型加苍术20 g、黄柏15 g、防己20 g,肝肾亏虚型加全蝎2 g、蜈蚣3 g、熟地黄30 g、山茱萸15 g、赤芍15 g。服用方法:每日1剂,水煎后分早中晚3次口服,2个月为1个疗程。期间同时配合针灸治疗,主穴为阿是穴,配穴为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太溪。

1.3.2对照组:单纯以西药治疗,甲氨蝶呤(MTX)7.5~10 mg,口服,每周1次。两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4疗效评定标准

①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75%。血沉及C反应蛋白正常或明显改善或接近正常。②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30%。血沉及C反应蛋白有改善或无改善。③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30%。血沉及C反应蛋白无改善。附:主要症状、体征是指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min)、双手平均握力(mmHg)、疼痛水平视力对照表数值等5项。整体改善率是指以上5项指标的改善百分率即(治疗前值-治疗后值)/治疗前值×100%,相加后求其平均值。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1.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t检验进行组间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和关节周围非感染性炎症为主,能引起关节严重畸形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结合临床实践,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及辨治要点提出如下看法:中医学认为本病属“痹证”范畴,肝脾肾气血亏虚为病本,风寒湿热痰瘀为病标,滋补肝肾、调补脾胃气血为治本大法[5]。其病机为先天禀赋不足,气血不充,腠理空疏,致使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本治疗方案中甲氨喋呤,为慢作用抗风湿药,对类风湿有改善症状、减轻或延缓关节破坏的作用,为本病的首选药物[6]。本方案选用的中医药方从西医角度讲,还能防治甲氨喋呤等药的肝肾损伤、骨髓抑制、性腺抑制等不良反应,在一定程度上修复损伤关节面,减少骨质增生的程度,尽量降低关节畸形发病概率,对患者的预后很好。但同时还要嘱患者继续维持治疗,防止风湿活动而病情再次加重。中西医有机地结合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科学有效的方法,能有效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患者预后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参考文献]

[1]林金盈.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新进展[J].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医学,2005,14(2):128-130.

[2]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5-119.

[4]尚永军,王志强,郎卫红.BTLA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5(24):44-45.

[5]任彬,杨敏.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20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14):105-106.

类风湿治疗的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通痹颗粒;甲氨喋呤;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93.2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781-01

Clinical observation Tong -Bi-Granules (TBG) combined methotrexate(MTX) therapy in elderly RA

(Hunan University Hospital of TCM, Changsha Hunan 410007)

【Abstract】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ong-Bi-Granules(TBG) combined methotrexate(MTX)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is. Methods: 60 elderly patients with RA were randomiz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3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30 cases) , the treatment group to TBG and MTX,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MTX. Clinical efficacy,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dicators were observed after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1、2 months. Results: The treatment group in improving the patient's condition and reduce CRP, RF, ES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BG combined MTX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condition, reduce CRP, RF, ESR level, is a good old RA Integrative Medicine program.

【Key words】Tong-Bi-Granules, methotrexate, elderly rheumatoid arthritis, clinical efficacy

类风湿性关节炎(RA) 是一种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我国RA患病率为0.3%~0.4%,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老年约占40%[1]。单纯用西药治疗不良反应较多[2],中医药治疗在个体化方案及改善预后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导师在治疗RA方面做了长期探索,通痹颗粒为其治疗RA的验方,在临床已应用多年,临床疗效显著 [3]。本研究旨在观察通痹颗粒联合甲氨喋呤治疗老年RA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来自于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一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诊断标准,共收集有效病例60例。采用完全随机方案,将受试者按就诊顺序编号,前面80%按随机分配,后面20%按性别、年龄、病程均匀分配,使组间均衡,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10例,女20例;年龄60~73岁,对照组男9例,女21例;年龄57~72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甲氨喋呤 10mg/次 PO QW;叶酸 5mg/次 PO QD。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通痹颗粒(由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一院制剂科制备,规格:10g×6小袋/包,由桑寄生、菟丝子、独活、全蝎、白芍等11味药组成);10g/次 冲服 Bid。1个月为1疗程。

1.3 观察指标

理化指标: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疾病疗效比较

表1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6.2%)高于对照组(74.1%),经秩和检验,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老年RA以关节肿大畸形、僵直不能屈伸为临床特征。老年人本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复感风寒湿邪,痹阻关节日久,寒湿贼风,痰浊瘀血,互为交结,凝聚不散,致骨损筋挛。鉴于此病属本虚标实,确立了补益肝肾、祛风除湿、化痰逐瘀为法,以独活寄生汤为基础化裁而成通痹颗粒方。

本方以桑寄生为君,补养肝肾、祛风通络、强筋益脉。菟丝子、牛膝补肝肾、益精血、强腰膝辅君为臣。全蝎、乳香、独活、秦艽、桂枝共奏通络止痛、散结化痰、祛风胜湿、温经散寒为佐助。白芍与当归补气养血、调营实卫为佐助。甘草调和诸药为使。本方紧扣老年RA的病因病机立法,全方以补益肝肾气血为基础,兼祛风除湿、祛痰逐瘀、通络止痛。使气血充,肝肾补而正气得复,风湿去而痰瘀除,邪除正复,攻补兼施,诸药相须为用,能有效降低血CRP、RF、ESR水平,颇宜用于治疗老年RA。说明通痹颗粒联合甲氨喋呤是治疗老年RA的良好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但本次研究时间短,收集样本量偏少,结果仍需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 李玉琴,程芳等.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特点及治疗策略[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3,34(2):89-91

类风湿治疗的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重度;中西医结合疗法;强化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滑膜炎和侵袭性关节炎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反复活动,关节功能破坏损伤逐渐加重,笔者采用中西药联合强化治疗重度活性类风湿关节炎,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RA患者60例,男15例,女45例;年龄28~80岁,平均(63.2±24.5)岁;病程1~

30年,中位数19.8年。

1.2 纳入标准 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且病情活动度积分DAS28 > 5.1[1]。

1.3 排除标准 ①重叠有其他风湿病者;②合并有心、脑、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③有生育要求者。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醋酸泼尼松片每次5~15 mg,每日1~2次;非甾体类抗炎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雷公藤多苷片每次10~20 mg,每日2~3次;甲氨蝶呤片每次7.5~15 mg,每周1次;叶酸片每次5 mg,每日1次,每周服用5 d。以上药物均口服治疗。1个月左右炎症逐渐控制,先停激素,2个月后再停非甾体类抗炎药,3个月左右停雷公藤多苷片,6个月左右,甲氨蝶呤减量至7.5 mg,

长期维持。如果病情波动,DAS28积分上升,可重新运用上述强化方案,直至保持病情较低活动度。

2.2 观察指标 每个月分别记录患者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评定患者的疾病活动度(DAS28),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女性月经不调情况等。

2.3 疗效评定标准 DAS28下降大于1.2为有效[2]。

有效率=有效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治疗前后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7例因副作用(2例白细胞 < 3.0×109・L-1,5例ALT升高至正常2倍以上,对症处理后无效)退出治疗;8例胃肠道反应,9例女性月经不调对症处理后,坚持完成了疗程。6个月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显示,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红细胞沉降率(ESR)、DAS28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40例治疗有效,有效率占75.47%,见表1。

4 讨 论

RA患者疾病的活动性与关节破坏和关节功能损伤成正相关,长期病情缓解是维持关节结构完整和功能健全的基础,因此,强化治疗RA已达成共识[3]。

所谓强化治疗是指根据RA患者病情和是否存在愈后不良因素,采用DMARDs联合治疗或生物制剂与DMARDs联合治疗等,并密切随访,根据疗效及时调整用药,使患者的病情活动度在最短的时间内降到预设的水平之下或得到病情临床缓解,防止关节破坏损伤[3]。目前,我国重度活动的RA患者由于经济条件差,不能使用比较正规的DMARDs联合或生物制剂治疗,不少患者因此而放弃治疗,所以病情反复活动,关节功能严重损害。对这部分患者的治疗,要考虑其经济承受能力,尽量选用价格低廉的药物,降低疾病的活动性,对挽救其关节功能也是有益和必要的。

笔者采用价格低廉的醋酸泼尼松、非甾体类抗炎药、雷公藤、甲氨蝶呤有效组合,达到了较好的强化治疗效果。醋酸泼尼松具有明显缓解病情的作用,短期使用可有效控制关节炎症、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具有非甾体类抗炎药或DMARDs无法比拟的疗效,但也有较大的副作用。开始时可使用较大剂量(20~30 mg)快速诱导炎症缓解,待病情迅速控制后,逐步减量,低剂量(生理剂量范围内,每日小于7.5 mg)使用1个月左右,待炎症基本控制后,停激素。2个月左右,关节炎症进一步缓解,可以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雷公藤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双重作用[4],它通过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使血浆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水平明显增高[5]。1周左右即起效,早期配合使用,不仅明显提高抗炎效果,使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顺利撤除,也能较早发挥阻断病情发展的作用。用药3个月后,雷公藤药效即达到顶峰,此后疗效难以进一步提高,即进入平台期;若继续服用,疗效反而有减退趋势,但停药1~2个月后重新再服用,则又能恢复其治疗作用[6]。因此3个月左右先考虑停用,1个月后,如病情波动,雷公藤可重新应用而又能获得疗效。甲氨蝶呤主要起免疫调节作用,可以阻止或改变RA病情的进展,使ESR等各项活动性指标有规则的下降或好转,但需1个月左右才能起效,继续用药6个月或更长时间才能获得充分疗效。因此,本方案快作用药(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中作用药(雷公藤)、慢作用药(甲氨蝶呤),早期配合使用,小剂量慢作用药长期维持,不仅能迅速缓解RA的病情,而且能阻断或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止关节出现不可逆的损伤。

用药强化的同时,一定要严密随访,定期随诊。如果病情波动,DAS28积分上升,可重复本方案,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实现治疗个体化,直至保持病情较低活动度。本方案快慢药效结合,下阶梯停药,锯齿状调整用药,配伍合理,快作用药的使用为慢作用药的发挥作用争取到时间,慢作用药的长期应用使快作用药已取得的缓解病情疗效得以巩固。同时,副作用较小,价格低廉,能被大多数患者接受,而配合医生完成疗程,从而使RA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故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对疗效比较差的患者,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增加慢作用药DMARDs联合使用,或配合中药辨证论治,甚至使用生物制剂,进一步强化治疗。

5 参考文献

[1] 刘素苗,张莉芸,马丹. 临床疾病活动指数和简化疾病活动指数在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性评估中的比较研究[J] .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2,16(9):601-605.

[2] 赵征,黄烽,张江林,等. 利妥昔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重度类风湿关节炎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10,14(8):521-525.

[3] 王红,张文.从循证医学角度看如何实现类风湿关节炎规范化治疗[J] .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2,10(1):42-43.

[4] 郑家润.雷公藤应用研究的再研讨和再评价[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9,42(4):224.

类风湿治疗的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改善病情抗风湿药;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具有慢蚀的特征[1]。滑膜炎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变特点, 以及由于滑膜炎病变造成的关节软骨及骨质损害, 最终导致关节发生畸形变化。如果不及时采取正规治疗, 3年内会有将近3/4的患者出现残废。研究表明, 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联合用药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上较单一用药疗效显著。现选取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0年7月~2012年6月收治的13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其进行不同的药物组合治疗, 观察其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2010年7月~2012年6月收治的13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其中男56例, 女80例;年龄20~70岁, 平均年龄(45.5±8.5)岁;病程2个月~15年, 平均病程(5.3±1.8)年;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协会诊断RA的标准, 患者持续晨僵1 h, 出现关节炎的区域包括3个或3个以上, 患有手关节炎, 对称性关节炎, 类风湿因子呈阳性, 类风湿结节, 发现有X线改变。排除患有严重其他系统疾病、应用激素或生物制剂、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组与B组, A组68例, B组6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方面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的5~6周内均使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或者小剂量的泼尼松, 并给予使用激素治疗的患者补充叶酸和钙制剂, 保护胃肠道功能。A组患者应用甲氨蝶呤、来氟米特及白芍总甙胶囊进行治疗, B组应用甲氨蝶呤、柳氮磺胺吡啶及羟氯喹联合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联合药治疗, 甲氨蝶呤用药剂量为每周10 mg, 来氟米特20mg/d, 白芍总甙胶囊0.6 g, 3次/d, 柳氮磺胺吡啶1.0 g, 2次/d, 羟氯喹200 mg, 2次/d, 以上药物均口服。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记录。

1. 3 疗效评定 对患者的疼痛及肿胀关节数有20%的改善以及以下标准中至少3项得到了改善:①患者疼痛评估VAS评分;②患者疾病总体状况VAS评分;③健康状况调查问卷;④急性期反应物, 如血清C-反应蛋白(CRP)或红细胞血沉降率(ESR)[2]。

1. 4 安全性评估 随访记录患者血常规, 肝肾功能异常及血压异常, 胃肠道反应及皮疹等不良反应指标。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χ2检验, 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将检查前, 治疗前A组患者CRP为(40.31±8.64)mg/L, ESR为(59.53±15.03)kIU/L, 类风湿因子(RF)为(76.30±34.51)mm/h, B组患者CRP(39.57±7.37)mg/L, ESR(60.60±16.31)kIU/L, RF(77.00±33.65)mm/h;治疗1个月后A组患者CRP(31.45±8.36)mg/L, ESR(42.32±14.23)kIU/L, RF(56.75±20.42)mm/h, B组患者CRP(34.77±8.28)mg/L, ESR(51.241±1.54)kIU/L, RF(68.70±28.46)mm/h;3个月后A组患者CRP(25.45±6.79)mg/L, ESR(22.65±6.39)kIU/L, RF(37.57±14.47)mm/h, B组患者CRP(26.77±8.41)mg/L, ESR(28.45±7.54)kIU/L, RF (46.38±15.22)mm/h。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A组68例患者中有5例发生了不良反应, 发生率,7.4%, B组有4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 两组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生物制剂的应用, RA的近期疗效及预后均得到了较大的改善[3], 但在我国, 生物制剂由于其价格高昂、应用指征受限制等方面的原因, 在我国临床上使用率较低。大多数RA患者仍应用较传统的DMARDs联合用药治疗。

DMARDs联合用药治疗RA的理论基础是不同机制的DMARDs在不同环节上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以协调药效, 而不良反应不发生重叠, 既能对患者的关节症状起到改善作用, 又能起到防止及延缓关节结构破坏的抗风湿病药。甲氨蝶呤、来氟米特在应用时不良反应较非甾体抗炎药还轻, 安全有效, 且较经济, 二者联合能有效提高缓解率。白芍总甙胶囊是一种较新型免疫调节剂, 毒性较低, 经口服后能在肝脏及肠壁内迅速吸收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A771726从而对二氢乳清酸脱氢酶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对嘧啶的合成途径产生阻断作用,影响了嘧啶的合成, 抑制了增生较活跃的T细胞、B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因子, 对处于RA发病机制的中心环节产生抑制作用, 从而迅速缓解了病情。本研究中, 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3个月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 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两组联合用药方案均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 但应用甲氨蝶呤、来氟米特及白芍总甙胶囊物进行治疗起效较快, 临床上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联合方案。

参考文献

[1] 陈乐天,段婷,宋淑菊.改善病情抗风湿药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9, 4(45):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