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类风湿的医疗方法

类风湿的医疗方法

类风湿的医疗方法

类风湿的医疗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医中药;类风湿性关节炎;综述

【中图分类号】R59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432-02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组织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病理变化为关节滑膜细胞浸润,滑膜翳形成,软骨及骨组织的侵蚀。滑膜反复炎症,最终导致关节结构的破坏、畸形和功能丧失[1]。临床的主要表现为慢性、多发性、对称性关节肿痛。本病病程长,致残率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最后出现关节畸形、强直、功能丧失, 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生活,对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2],现代医学对其尚无特效疗法。根据其临床表现特征本病属中医“痹证”、“历节风”、“顽痹”等范畴,由于中医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治疗在缓解疼痛、减轻关节病理损害,延缓关节畸形,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也取得了较快发展,显示了良好的前景。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中医药的治疗越来越显示出重要地位。

1病因病机

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上以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僵硬、变形为特点,以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病程较长、致畸和致残率高为致病特点。根据其临床特征属中医“痹证”范畴。早在内经当中就出现了关于痹证病因病机的论述,《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指出了一般痹证的基本病机,认为痹证的形成是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邪,邪气乘虚而入,侵及血脉,逐渐形成痹证。在病因病机方面,除具有一般痹证的特征之外,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自身的特点。

1.1痰瘀互结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基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本病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热之邪乘虚外袭,影响正常气血循行和津液输布,气血津液运行障碍,或不通,或不荣,筋脉筋骨逐渐失去气血所养,日久逐渐表现为关节疼痛明显,发红肿胀、扪之灼热、明显晨僵、屈伸不利等症状,随着疾病的发展,在病邪的反复作用下正气更虚,并且由于气血津液运行障碍逐渐形成痰瘀互结,日久积聚于筋骨之间,逐渐出现了关节的肿大,最终形成虚实、寒热错杂的复杂病机特点[3-4]。总之,病邪入侵,影响气血津液代谢,形成痰瘀互结的病理基础,痰瘀互结痹阻血脉逐渐形成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因此,气血不足、邪气入侵、痰瘀痹阻血脉是类风湿性关节炎证候形成的三个主要要素,其中痰瘀互结是病理基础。

1.2瘀血是贯穿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发展的病理因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尽管病程不同,在不同的发病阶段,其病机也不尽相同,表现出来的证候也有不同,但正虚、邪痹及瘀滞夹杂互为因果始终贯穿于各个证候之中,正气亏虚为疾病之本,邪痹及瘀滞为疾病之标。瘀血是贯穿始终的病理因素,因此活血通络祛瘀应贯穿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始终。也有学者通过临床研究对此进行了肯定[5-6],方路等应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昆明地区15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规律的初步研究显示RA疾病过程中常见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肾气虚寒证及肝肾阴虚证四个证型,各证型的发展过程中均有瘀血阻滞的表现。

2治疗方法

根据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目前多数医家认为大致可分为活动期、稳定期、缓解期三个不同阶段,不同阶段其临床表现有所不同,病因病机及证候特点也都各具特点,因此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必须注意临床分期与辨证论治相结合。

2.1辩证分型:目前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症分型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分型少者仅以寒热辨别,分为寒热两型,多者则根据不同发病阶段的病机特点、临床表现特征等进行分型可多达10余种。

有学者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从中医四诊和中医证候分类结合进行研究,结果提示,寒湿痹阻是最为常见的证候,其次为湿热痹阻,肾气虚寒,接下为痰瘀痹阻、肝肾阴虚证型[7]。邹伯琦[8]在总结治疗RA的经验基础上认为可以将本病分为4型,初期因风寒湿邪侵入关节经络,气血不通,多表现为风寒湿痹型,治疗以风散寒、利湿宣痹为主;急性发作期湿热痰瘀痹阻经络、关节,表现为湿热痰瘀型,治疗以祛湿清热化痰为主;痹病日久,肝肾亏损,辩证为肝肾不足证,治以补益肝肾、通经活络;本病晚期多表现为气血两虚,辩证属气血两虚型,治以补气养血、活血通络。也有学者[9]结合现代统计学方法采用动态聚类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分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常见的有5种证型分别是肝肾两虚型、寒热错杂型、气阴两虚型、湿热阻络型及痰湿阻络型。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程长,一旦发病进展迅速,并且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表现的临床症状有所不同,因此也有部分学者根据不同发病阶段的临床特征将本病分为活动期、稳定期、缓解期三个不同阶段进行辨证论治,认为活动期的疾病特征表现为“邪气盛、病势急”,关节症状比较明显,往往表现为关节疼痛剧烈,根据寒热偏盛不同具体可以分为风湿热证和风寒湿证,并分别以温通和清热凉血为治疗原则,根据轻重、病程长短进行加减治疗;稳定期多见肝肾亏虚证及气血不足证,以虚实夹杂为主要特征,常见的证型可分为气血亏虚型、阳虚型以及痰瘀阻络型,治疗以补气养血、益肾的基础上配合活血祛瘀通络为治疗原则;缓解期患者一般无典型的症状,病机特点以正虚为主,治疗以扶正固本为主[10-12]。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分型虽不统一,但仍具有一定规律性,其临床分型与疾病分期的关系,临床分型是否与临床生化检查之间存在某种联系仍需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2.2内治法:桂枝芍药知母汤是《金匮要略》中治疗风湿历节的一个著名方剂,而根据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与历节病的主证极为相似,有学者运用桂枝芍药之母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在临床应用中也观察到经过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等均有明显下降,提示服用此方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5]。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寒热错综之证尤为多,而桂枝芍药知母汤是兼顾寒热错杂的典型处方,在临床应用中以此为基础方,通过辩证进行药物加减可提高治疗的效果。

气血不足是痹证形成的内在因素,气血不足,血脉空虚,邪气乘虚而入,风寒湿热之邪痹阻筋脉关节,邪气留滞,又会进一步耗气伤血,导致筋骨失养,风、湿、瘀血相互胶结,形成虚实夹杂,这个过程中瘀血作为其病理产物,又是影响其发生发展的重要致病因子。因此在治疗上首先要祛瘀,有学者采用加减补阳还五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属气血亏虚、风湿痹阻筋脉之证,取得了比较好的临床疗效[13]。

痹证后期常表现为气血亏虚,肝肾不足,而是独活寄生汤具有补益肝肾气血,活血通络的作用,也是治疗痹证的著名方剂,有学者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获得满意疗效[14]。

许多学者采用自拟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也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有学者根据临床实践总结认为风寒湿痹,寒湿火瘀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最多见最基本证候,在此基础上自拟寒湿方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15]。有学者认为治疗本病的原则是补肝肾,强筋骨,健脾除湿,祛风寒,化瘀血。并在此治疗原则指导下自拟处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收到良好效果[16]。

2.3中医外治法:中医外治法也是以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治思想为指导,通过肌肤吸收药物,促进血液循环,血管扩张,改善局部或全身神经、肌肉、器官的功能,发挥药物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平衡阴阳等作用,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达到治病的目的[17-18]。有学者通过临床实践认为采用中药熏蒸治疗配合功能训练,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使患者主动参与关节的功能动训练,有助于改善关节功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9]。穴位注射疗法也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等作用,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环管,减轻局部疼痛,改善关节的功能,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伴随着关节功能的损伤,证候表现最大的特点是关节及肢体变形,根据病因病机的分析也显示瘀血是贯穿类风湿性关节炎个阶段的病理因素,有学者根据RA的证候及病机特点选用当归注射液采用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认为讲当归注射液注射到相应穴位可起到降低炎性介质和致痛物质水平的作用,而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可靠[20]。

2.4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学特有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疏通经络的作用,并且具有副作用小,可长期治疗的优势。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上以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为特点,采用针刺治疗多选用四肢腧穴为主穴,通过针刺手法刺激相应的穴位,疏通经络,改善气血运行,达到通利关节的作用。临床采用药物和针灸配合治疗RA,在改善RA患者关节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任永霞[21]应用针刺结合梅花针治疗RA120例,以四肢穴位为主穴,并根据疾病不同阶段进行辩证论治,随症加减,如:行痹加膈俞、血海;痛痹加关元;着痹加足三里、商丘;热痹加大椎、曲池。结果显示总有效率97.5%。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往往表现为缠绵难愈的特点,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更多的学者采用针灸与药物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进行RA的治疗,也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张锋利[22]等采用针刺与中药配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其中针刺选用大椎、至阳、命门、风池、合谷、足三里为主穴,结合辨证取穴,并根据疼痛部位循经选穴,针刺手法采用平补平泻法;中药选用自拟治痹经验方,主要的药物组成包括独活、桑寄生、青风藤、海风藤、制川乌、炙黄芪、丹参、炙甘草,两者配合治疗RA总有效率可达92.41%。

3结语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严重危害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疾病,具有病程长,缠绵难愈的特点。临床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策略在于:(1).控制关节及其它组织的炎症,缓解症状;(2)保持关节功能和防止畸形;(3)修复受损关节以减轻疼痛和恢复功能。然而,目前西医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并无明显的优势,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也仅对初发或轻症病例有一定的疗效,却不能阻止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变的自然过程,长期服用此类药物还会导致诸如胃肠道反应、出血、过敏及肝肾毒性等不良反应[23]。传统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着数千年的经验与优势,中医中药以其辨证论治的个体治疗特点,针对RA的病理病机的特点,对症下药,以活血,化瘀,通络为总的治疗原则,通过内服外敷,针灸等综合治疗手段,在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近年来随着各种临床经验的不断总结和各种相关研究的开展,中医中药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越来越确切,优势也越加明显,其也将为临床一线医生治疗该病提供重要的手段和新的思路。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中医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临床的分期以及分型不统一,多是医家凭借经验进行治疗,可重复性较差,其次对于中医中药治疗有效的内在机制研究也亟待深化。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318

[2]刘健,程华威,郭雯,等.类风湿性关节炎生活质量调查[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6,9(2):107

[3]龙渊,文继红,张瑞荔.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药防治思路[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1):7-9

[4]刘晓艳, 吕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病机特点之探析[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1,45(3):19-21

[5]方路,许东云,阎 霞,等.昆明地区15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规律初探[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6,27(1):31-32

[6]刘学义,李红波.中医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82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1,3:8-9

[7]鲁丽,李兆福,狄朋桃.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型分析[J].新中医,2011,43(1):66-67

[8]邹伯琦.辨治类风湿性关节炎33 例的体会[J].江西中医药,1995.26 (2):26

[9]邓兆智,何羿婷,余煜棉.计算机模式识别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判断与常规临床判断的比较[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12):727-729

[10]刘孟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证治体会[J].中医杂志,2001,42(8):465-466

[11]杜彩凤,赵勇,邹小娟.基于现代文献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证候、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2):161-163

[12]雷裕后.分期辨治类风湿性关节炎32 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20(3):127

[13]郭凤莲.加减补阳还五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02,20(4):33-35

[14]梁晶,马丽.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0例[J].吉林中医药,2005,25(10):24

[15]许东云,许云香,邹雁宁.寒湿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0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11):14-15

[16]张映聪.自拟活络蠲痹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 50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2):34

[17]牟增兴.中医中药治疗痹证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09,12(1):156

[18]汪元,沈鹰.中药薰蒸疗法治疗关节炎30例疗效观察及其抗炎机理研究[J].中医正骨,2005,17(10):636~637

[19]姜宏芳,龙启顺,业华仙,等.中药薰蒸配合功能训练辅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8):18-20

[20]池守海.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9,17(3):9

[21]任永霞.应用针刺结合梅花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20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5,26(11):38

类风湿的医疗方法范文第2篇

读者情报1

我在网上看到某医院风湿科采用“三位一体增免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介绍上说,这种方法结合中医辨证论治,重在增强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可以从根本上治疗类风关,复发率只为2%……我看后半信半疑,真有这样的好方法吗?(河北 付先生)

读者情报2

我看到电视上介绍免疫介入疗法治疗类风关的,说效果非常好,而且起效速度也很快,能及时消肿止痛。请教专家:真有这种疗法吗?效果如何?(湖南 顾先生)

患类风关,的确需要调节免疫力

“类风关”指类风湿关节炎,是以关节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两手或足的小关节有明显肿胀疼痛。

这两位读者了解到的“三位一体增免疗法”、免疫介入疗法治疗类风关等,都提到了“通过免疫调节”治疗类风关。的确,免疫失调是导致类风关的主要因素之一。类风关患者的免疫功能(包括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都处于失调状态,表现为血清中可出现类风湿因子(RF)及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等多种自身抗体,以及补体水平降低等。这可导致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血管翳形成等,并由此出现关节的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目前,中西医都有有效的方法调整类风关患者失调的免疫功能。西医常用的治疗类风关药物有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羟氯喹、柳氮磺胺吡啶以及生物制剂等,中医则采用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类风关。

未经严格临床验证的疗法

读者提到的“三位一体增免疗法”及“免疫介入疗法”,虽然也涉及免疫调节治疗,但是,目前尚未有临床循征医学证据证实其确有疗效。一种疗法是否有实际疗效,首先必须经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验证,这是评价任何疗法是否有效的标准。而所谓“三位一体增免疗法”“免疫介入疗法”等,目前并没有经过临床验证。仅仅根据个别人或少数人的“临床经验”和“证据”是远远不够的,容易造成偏差。

可以佐证的是,由中华医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及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我国最新“类风湿关节炎中西医诊疗指南”,列出了本病常用的诊疗方法和手术,而其中并未包括“三位一体增免疗法”“免疫介入疗法”等。

类风关并不能根治

类风湿的医疗方法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R593.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1(a)-016-03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以对称性、进行性及侵蚀性的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多侵犯手、足、腕等小关节,如不给予适当治疗,病情逐渐加重,最后可引起关节畸形、强直和功能丧失,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类风湿性关节炎在祖国医学属痹症范畴。《素问・痹论篇》对痹证的病因、病机及分类作了精辟的论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目前西医治疗RA 尚无特效方法,且长期服药毒性和不良反应较大。而中医药在防治RA 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与优势。穴位注射是针刺与药物注射相结合的一种外治疗法。现就近些年来有关穴位注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报道综述如下:

1 穴位注射蜂毒注射液

张少云[1]用蜂毒穴位注射治疗RA42例与肌肉注射30例对照,治疗组先做蜂毒变态试验,如无变态反应开始穴位注射。从小剂量开始,每穴0.25~0.50 mg ,根据病情和病人体质逐渐增量,最多可增至4 mg。15 d为1疗程,每日1 次,每次4~5穴。取穴根据辨证分型,采取循经取穴,局部配穴的原则。对照组蜂毒试验方法、剂量、疗程同治疗组,采用臀肌肌肉注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9%,对照组有效率66.7%,有统计学意义(P

2 穴位注射正清风痛宁注射液

2.1 单纯穴位注射正清风痛宁

高树良等[5]采用正清风痛宁穴位注射类风湿性关节炎50例与肌肉注射30例对照,穴注组取穴:对于病情较轻者,选用病变部位较明显处附近的穴位,对于肢体痿废瘫痪于床等重症患者可选上下肢关节处主要大穴及华佗夹脊、阿是穴。对照组肌肉注射剂量、疗程和穴注组相同。治疗组痊愈20例(40%),显效19例(38%),好转9例(18%),无效2例(4%);对照组痊愈5例(17%),显效10例(33%),好转10(33%),无效5例(17%),两组比较P

2.2穴位注射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结合针灸

戴忠良等[8]采用针灸结合穴位注射正清风痛宁治疗RA,针灸取穴:主穴为足三里、膝阳关、外关、气海、血海、颔厌。配穴根据病情取穴。针刺后用艾灸治疗仪温和灸30 min。采用同针灸取穴一样的穴位用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穴位内注射,结果显效8例,占34.78%;有效13例,占56.52%,总有效率91.30%。

2.3穴位注射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结合电针

刘芳等[9]采用电针配合正清风痛宁穴位注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7例,与醋酸泼尼松龙和普鲁卡因混合液穴位注射治疗痹证39例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治愈30例,(81.1%),好转5例(13.5%);对照组治愈20例(51.2%),好转(20.5%)。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P

2.4穴位注射正清风痛宁注射液配合热针

管尊惠等[10]采用正清风痛宁针剂穴位注射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69 例,同时选择30例患者为对照。治疗组穴位注射正清风痛宁采取循经取穴, 局部配穴,部分患者配合热针。对照组采用复方当归加VitB12穴位注射, 穴注方法及辅助治疗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 , 对照组总有效率80%,P

2.5正清风痛宁穴位离子导入

董建萍等[11]用正清风痛宁关节局部穴位离子导入,治愈率6.7% ,显效率50.0%。

3 穴位注射蛇毒注射液

韦嵩等[12]在中药基础治疗的同时以蛇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RA 顽固性肿32例疗效满意,根据关节肿痛程度和个数,随症选穴,一般选1~3 个穴位,关节肿痛数目较多者可多至5 个穴位。主要选穴如下,手部:外劳宫;腕部:中泉、外关;肘部:曲池、天井;肩部:肩、肩;膝部:内膝眼、外膝眼、委中;踝部:昆仑、照海、解溪;足部:陷谷、侠溪。

4 穴位注射胸腺肽注射液

余菲菲等[13]在辨证应用攻补兼施, 以具备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药治疗的同时,又以胸腺肽穴位注射来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共治疗62例。以胸腺肽20 mg取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内关4 组穴位交替,总有效率为92%。

5穴位注射聚肌胞注射液

毛亚利[14]用干扰素诱导剂聚肌胞穴位注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0例,方法,取穴:主穴为肾俞、足三里,均取双侧,配穴则按“以痛为输”和局部循经取穴原则,常配四肢穴位有阳池、曲池、外关、肩、阳陵泉、昆仑等,轮流交替取穴,每次取主穴2个,配穴2~4个。临床控制7例,占23%;显效10例,占33%;好转8例,占27%;无效5例,占17%,总有效率84%。

6穴位注射追风速注射液

肖君等[15]以追风速注射液选取四肢穴位注射,总有效率100%。刘心莲等[16]用同法治疗,近期控制率30% ,总有效率95%。

7穴位注射穴位注射热痹灵

杨承智等[17]病因辨证及循经取穴配合局部选穴,注射热痹灵,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毫针针刺组。

8穴位注射野木瓜注射液

黄智莉[18]采用野木瓜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20例与口服西药消炎痛片对照组20例对比。穴位注射选取穴位以曲池、足三里为主穴,并配合病变关节局部取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80.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

9穴位注射复方制剂

房晓宇等[19]采用穴位注射治疗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380 例。药液配制:黄瑞香注射液2 ml、天麻注射液2 ml、祖师麻注射液2 ml、骨肽注射液2 ml、2%利多卡因2 ml。取穴主穴为肩、曲池、足三里,配穴为外关、昆仑。结果治愈98 例(25.8%),显效226例(59.5%),有效48例(12.6%),无效8例(2.1%)。郑氏等[20]采用正清风痛灵、骨灵、VitB12混合液注射病变局部穴位,总有效率92.8 %。张俊莉[21]等选用督脉经穴,选择注射丹参、当归、祖师麻等,108 例临床治愈56例,显效40例。

10 穴位注射玻璃酸钠

白宝华等[22]采用蒙药珍宝丸加穴位注射施沛特一(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33例。取穴主要以膝关节-膝眼穴位配阳陵泉。肘关节-曲池加内关。肩关节-肩贞加三角肌。取施沛特-玻璃酸钠注射液20 mg/支,分4~6处穴位注射,结果痊愈20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2例。治愈率81.8%。总有效率93.9%。

11 穴位注射醋酸确炎舒松A

杜建华[23]选阿是穴为主,用醋酸确炎舒松A注射液,近期控制率40%,显效率30%。

12 穴位注射配合针灸

唐高红[24]选全息穴位,用针刺与黄瑞香注射液注射穴位交替进行,总有效率86.8 %。林忆平[25]根据经络循行及病变部位选取压痛点针刺,隔姜灸关元或气海,急性期用正清风痛灵注射液,缓解期用丹参注射液注射足三里,总有效率91.6%。孙氏等[26]采用针刺局部和腰部腧穴加穴位注射追风速注射液治疗126 例,总有效率95.2 %,RF 转阴率85.7 %。范兆金[27]以局部取穴为主,配合辨证取穴,寒湿证用烧山火手法加温针并穴注当归注射液,湿热证用透天凉手法加电针并穴注野木瓜注射液,症状改善注黄芪注射液,治愈率11.8%,显效率50.0% ,总有效率92.6%

13 小结

穴位注射疗法是按照穴位主治功能和药物的药理作用,采用小剂量中西药注入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是针刺与药物注射相结合的一种外治疗法。它是在中医基本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针刺腧穴以疏通经气,调节人体脏腑气血功能,同时又与药物相结合以发挥药效,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及组织器官的异常,从而起到腧穴,针刺、药物三者相结合的作用。许多研究表明,选择适当的穴位注射,药效被放大,不仅高于肌肉皮下注射,甚至相当于静脉注射,并有减毒减副作用。穴位注射结合了药物固有的生物效应与针刺效应,与其他针刺方法相比,亦有其优越性。

应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使治疗药物停留在腧穴的时间延长,从而使刺激腧穴的时间延长,达到增强腧穴及经络的治疗作用。由于药物注射于腧穴上,激发了腧穴的良性调整作用,使机体的病理状态向着正常方向转化,这样就可以减少药物的用量,提高疗效。另外,由于药量的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也就随之降低。穴位注射疗法确有增效减副的作用,这种特殊的效应是针刺、穴位与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三者间究竟是通过哪种机制进行整合的?目前尚不知晓,有关专家正努力从多方面来探索,提出了一些假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都只是从某一侧面解释穴位注射的现象。离揭开真相还有一定距离,还需要更多个实验室共同参与、多学科交叉应用,坚持不懈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少云.蜂毒穴位注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2例[J].云南中医中药志,1998,19(5):31-32.

[2]鲍庆祥.穴位注射蜂毒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172例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1999,15(6):38-39.

[3]丁丽玲,郭翠萍.蜂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痹的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1,24(4):43-44.

[4]吴小敏,潘述尧.蜂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150 例临床分析[J].天津中医,1994,11(6):30.

[5]高树良,崔红梅,高淑清.穴位注射正清风痛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0例疗效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1996,2 (19):44-45.

[6]葛富培.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痹证30例[J].河北中医,2000,22(6):427.

[7]姜鸣炜.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痹证25例[J].中医药导报,2007,13(7):69.

[8]戴忠良,沈乐.针灸结合正清风痛宁穴位注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23例[J].中国医药学报,2002,17(增刊):408-409.

[9]刘芳,徐洁,管遵惠.电针配合正清风痛宁穴位注射治疗风寒湿痹证37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8,19(3):30-31.

[10]管遵惠,陈莉莉,段晓蓉.正清风痛宁穴位注射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69例[J].上海针灸杂志,1997,16(5):6-7.

[11]董建萍,张庆玉,贺鑫,等. 正清风痛宁穴位离子导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0 例[J].中医药学报,1996 ,20(4):35.

[12]韦嵩,沈鹰,黄振文,等.蛇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顽固性肿痛32例[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4(4):276 -277.

[13]余菲菲,陈秉中.穴位注射胸腺肽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2例[J].辽宁中医杂志,1997,24(8):378.

[14]毛亚利,虞成英.穴位注射聚肌胞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0例[J].江西中医药,1995,26(6):38.

[15]肖君,刘心莲,孙丽琴,等.针灸治疗4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分析及对白细胞介素2 的影响[J].中国针灸,1992,12(6):26.

[16]刘心莲,刘成贵,肖君,等. 温针、穴位注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针灸,1994,14(2):1.

[17]杨承智,颜虹,吴旭初.穴位注射热痹灵治疗热痹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1997,17(4) :217.

[18]黄智莉.野木瓜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6,28(1):50.

[19]房晓宇,方晓.穴位注射治疗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380例[J].人民军医,2008,51(5):310.

[20]郑顺山,苗莹,郑双民.经络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1997,12(1):41.

[21]张俊莉,刘英纯,商风楼.药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08例[J].陕西中医,2004,25(1):62.

[22]白宝华,李季珍.蒙药珍宝丸加穴位注射施沛特一(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8,17(3):65.

[23]杜建华.类风湿关节炎的穴位注射疗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9,20(4):38.

[24]唐高红.全息穴位药物注射与针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中医外治杂志,1998,7(1):14.

[25]林忆平.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4 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0,16(10):32.

[26]孙景胜,陈先风,马永军.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26 例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1993,9(4):21.

[27]范兆金.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8例[J].新中医,1996 ,28(9):30.

类风湿的医疗方法范文第4篇

中医学是建立在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基础上的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核心的医学体系,它有着敬千年的历史,是一门典型的经验医学。尽管如此,中医学中依然包含着部分循证医学的理论和观点。中医学重视文献的收集与整理,重视运用前人的经验,重视个人经验的总结,强词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强调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强调治疗疾病与改善生活质量的统一性。由此可见,中医学与循证医学研究的本质同样是注重证据,同样注重治疗的安全性与整体疗效。

然而,由于时代的局限,传统的中医学缺乏前瞻性的研究,更多的是疗效总结,疗效缺乏量化,可重复性差,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以致许多临床有效的方法得不到承认和推广,一些疗效不确切的方法却被反复用于临床,产生不良后果,严重束缚了中医学的发展。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关文献最早可以追溯到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然而近二千年过去了,中医药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地位依然没有得到普遍承认,究其原因虽然是多方丽的,但缺乏科学的试验方法和客观的评价方法是最主要的。笔者浏览了近2年来的相关文献,体会是有喜有忧,忧多于喜。可喜的是有部分研究者已经自觉地在研究过程中运用循证医学的观点和方法,试验中有足够的样本量,有对照组,有客观、量化的评价指标,注重患者的自我评价,更有部分研究将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既重视四诊所得,也重视证型与生化、病理、免疫等指标问的联系,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令人担忧的则是大部分文献的内容仍然停留在个案报告、病例总结、不可比的对照试验以及缺乏大样本、多中心和严格随机对照的试验,所用的评价指标单一或局限,缺乏系统的评价方法。目前的情况是,在国内杂志中,有关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章很多,但能够在权威杂志上刊登和能够在有影响的学术会议上宣读的文章却极为罕见。因此,要提高中医药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研究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除了需要做很多大量的工作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自觉地尽可能遵循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的原则,使研究工作真正具有价值。

在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研究中如何应用循证医学?

首先,应尽快出版立足于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的风湿病杂志。循证医学的根本目的是将证据用于临床实践,绝大部分证据来源于权威杂志,而目前国内仅有西医方面的风湿病杂志,没有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的风湿病杂志,与中医风湿病研究有关的文章只能在综合的中医杂志上发表,这种状况制约了中医风湿病研究论文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也不能真实反映中医药在风湿病研究中的地位。因此,出版立足于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的风湿病杂志,培养具备专科基本知识和循证医学基本理论的编辑人员,是提高中医风湿病研究人员的科研素质,保证研究论文质量和水平的前提条件。

其次,开展对证型规范化、客观化的研究。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辨证又是其中的关键。传统的中医是通过医生埘患者的“望闻问切”,经过综合分析与归纳,确定疾病的最后属性,判断的结果既受患者陈述的干扰,也受医生临床经验的影响,因而缺乏重复性。如果没有统一、规范的证型,就不可能进一步开展疗效的研究。阅读近年相关文献,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分型可渭五花八门,虽然国家中医药局曾颁布过6种证型作为研究规范,但由于缺乏大样本的流行病学研究,且疾病本身存在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的特点,因此常出现6种证型以外的其它证型,如寒热错杂型、虚实夹杂型等。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开展以地区为单位,多机构参与的大样本的证型研究,经过评价分析,确定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证型与次要证型。要使证型客观化,就必须制定类似西医诊断标准的辨证标准,在辨证时严格参照辨证标准进行辨证,这样才能提高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第三,提倡多个单位的协作,协定卡¨统一的对照组。循证医学认为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所得出的结果可靠性最高。这样的试验是目前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研究中比较缺乏的。因此,对于一些临床报道较多,有一定疗效的方剂或成药,如桂枝芍药知母汤、雷公藤制剂等,采取多个单位参与,收集尽可能多的病例,设计出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临床研究,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对照组的设置是评价研究结果的重要指标之一。笔者认为,在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中,不必回避与西医疗法的直接对照,原因之一是中医药治疗的疗效是肯定的,其次是为了与世界医学接轨,使中医疗法得到国际公认。所以在需要设置对照组的研究中,国内可以协定将国际上普遍承认的治疗方案作为对照组的治疗方法,如NSAIDS+MTX或NSAJDS+MTX+ SASP等。

类风湿的医疗方法范文第5篇

顾名思义,类风湿和风湿有某些相似之处,如都有风、寒、湿、热外因及关节疼痛,用常规中西药治疗部分患者能改善症状。但两者有本质的不同。

一、病因不同:风湿病多数应称风寒湿性关节痛,寒冷地区绝大部分是这类风湿病,中医所说的“风寒湿三气杂王合而为痹”。不破坏骨质、绝大多数可治愈(断根),属中医的寒痹症。而类风湿和强直性脊柱炎属中医热痹症,即使病人有畏寒症状也是真热假寒或里热外寒。有少数风湿热病人系链球菌感染所致,而类风湿属自身免疫病。

二、病理和症状不同:风湿病是脉道内血液循环不畅阻塞而痛,类风湿是脉道外有异物压迫脉道不通而痛。从外观看风湿病初期不肿,后期关节也不变形。类风湿初期手指、足趾小关节呈对称性肿胀,后期关节变形。风湿病脉象常见沉迟,类风湿脉象常见细数。

三、治疗法则不同:风湿病用一般抗风湿西药或中医祛风散寒、活血化瘀药常能速愈,而类风湿用一般抗风湿西药或按西医传统的“金字塔型”方法,中医祛风散寒的热药不但不能治愈反而越治越重。清代名医喻嘉言在《医门法律,中风门》说:“凡治痹症,不明其理,以风门诸套漫施为首,医之罪也”。还指出某些痹症“非必为风寒湿所致,多因先天禀赋肾气衰薄,阴寒凝聚于腰膝而不解”,明确指出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这类痹症,风寒湿是外因,而肾虚是内因,这和近代医学认为类风湿病、强直性脊柱炎与人体素质低下免疫功能失调有关不谋而合。为此对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要“审因论治”,切不可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框子而束缚。

我们治疗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采用良种野生蚂蚁作为首选药物。蚂蚁是天然药物化工厂和微型动物营养宝库,含有人体必需的70多种营养成分,尤其是微量元素锌最高,药理分析有抗炎、镇痛、免疫双向调节、抗衰老、寓补于治的特异功能,早期佐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中药;中晚期以活血化瘀、滋补肝肾、调理脾胃的中药,对绝大多数的类风湿和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可收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蚂蚁生擒类风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