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核安全文化的基本理念

核安全文化的基本理念

核安全文化的基本理念

核安全文化的基本理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核专业院校 安全文化 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0-0039-02

核专业院校作为国家培养核专业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核行业人才队伍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以高校教育为起点,突出核安全文化特色,推进核专业院校安全文化建设,全面提高核专业学生的安全素养及安全责任意识,夯实核行业安全发展基石,是现代核事业安全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 安全文化内涵的解读

安全文化概念的最初提出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国际核工业领域。国际原子能机构在1991年编写的“75-IN-SAG-4”评审报告即《安全文化》中,首次定义了“安全文化”的概念:“核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的各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站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而校园安全文化就是在一所学校内部所形成,被全体成员所认可并自觉遵守有关安全问题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思想作风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成员关于安全问题的价值观认识、行为准则、规章制度、教育活动、管理活动以及外在物质设施等有形或无形的东西,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安全文化氛围。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保证师生安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二 核专业院校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1.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报告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独辟专章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作出了系统论述和部署;要求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确保国家安全……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树立了旗帜、指明了道路,也为核专业院校的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方针和强大的思想武器。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谐校园的实现需要建设“安全保障校园”,需要“人人共创安全、人人共享安全”。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力推进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已成为核专业院校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战略选择。

2.核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其他行业相比,核行业有其鲜明的特点,即技术的复杂性、事故的突发性、处理的艰难性、后果的严重性、影响的深远性和高度的社会敏感性。核安全文化是从事任何与核安全相关活动的全体工作人员的献身精神和责任心。安全稳定的决定因素是人,只有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提高了,

安全发展才有保障。作为国家核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高等学府,核专业院校为核科学技术的繁荣和持续发展提供着重要的人才支持,核专业院校安全文化建设是核行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承担着重要的引领者角色,必须积极发挥校园安全文化的导向、凝聚、激励、约束和规范功能,使广大学生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树立安全理念、养成安全习惯、提高综合素质,成为核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安全文化的传播者。

3.提升院校安全管理水平、实现校园本质安全的重要途径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为师生安全地学习工作生活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人文氛围和物态环境,通过在校园内营造一种安全意识和氛围,保障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促进校园正常教学秩序的稳定运行,从而实现校园的本质安全。同时,安全文化还能从更深的文化层面去激发组织成员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意识,通过有力的组织领导、有序的安全工作机制、长效的推动措施来促进院校安全工作的持续改进和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 核专业院校安全文化建设的路径

安全文化的范畴,从形态上分为精神层、制度层和物质层,即安全观念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物态文化,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三方面因素和作用,开展安全文化建设路径探索与实践。

1.树立安全理念,推进安全观念文化建设

安全观念文化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全员一致高度认同的安全方针、安全理念、安全价值观以及安全态度等精神文化形态的总和。安全理念,即安全的指导思想、安全的宗旨。具体来说,高校安全文化构建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安全理念渗透到高校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各要素之中,以培养和提高队伍素质,实现本质安全为目标,规范程序,创新载体,丰富内涵,引导和教育师生树立科学的安全观,以全面提高全员安全素质。

在安全观念文化建设中,首先,应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引入核安全文化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结合核专业知识的学习,开展核安全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的教育,重点做好安全政策、法规、制度的教育,强化安全文化理念。其次,大力开展全员安全知识教育,使师生了解掌握用电、消防、交通、紧急避险、自救逃生等基本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培养安全素质。安全教育可以采用专题授课、安全主题活动、知识竞赛、座谈、专题讨论、安全演习等多种载体,充分利用报刊、局域网、宣传栏等宣传媒介,发挥党、政、工、团多方位的宣传阵地作用,全面营造浓厚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再次,强化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能意识,以安全文化为底蕴,加强校园安全管理落实,使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都能自觉将确保校园本质安全作为自觉的行动,营造人人共建安全文化,建设成果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2.加强校园硬件建设,营造安全校园环境

校园安全文化和一般文化一样,其孕育、产生和成长都要依赖一定的物质基础。在校园安全文化构成要素中,最直观、最外显的因素就是高校校园的硬环境和硬设施,物质条件是安全文化形成的保障。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物质建设:(1)重视校园内建筑物的建设和修缮维护,对存在危险因素的建筑物进行修缮改造,必要时建立新场所来满足学习生活的需要,保证人员活动范围密度合理,设施设备配备符合法规要求,杜绝建筑、线缆设施老化,超负荷运行形成重大危险源;(2)室外活动空间设施建设,坚决贯彻“安全第一”的原则,如室外活动器械、运动场、环境绿化美化设施等,必须满足安全技术要求,同时完善落实配套安全管理措施;(3)加强校园安全人防技防建设,包括防盗门窗、电子监控系统、消防设施、安全生产工具、应急抢险物资,落实重点安全部位值班等等;(4)安全文化经费的保障,全员安全理念的提升,安全工作的落实,以及安全环境的营造都需要必要的经费作为支撑。

3.健全安全制度体系,完善安全管理运行机制

安全工作的推动,任务的完成需要好的制度作保障,既需要组织成员积极落实,更需要制度的力量拉动。校园安全制度体系是高校安全文化的重要载体,广大师生通过学习校园安全制度,不断深化对校园安全文化的理解,并按照制度要求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实现共同的安全目标。安全制度体系建设应包括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评价制度、安全激励制度、应急处置预案等,应结合各个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如《学生日常安全制度》、《校园治安秩序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细则》、《食堂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以及电教室、计算机室等教学工作场所的相应安全管理制度,使安全制度管控网络覆盖到校园每一个最基础工作单元和工作环节,建立高效的安全管理机制和约束机制,实现学校安全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实行院校一把手总负责,分管校领导和安全管理员具体抓,层层落实安全责任的工作机制,加大问责的范围和力度。

随着时代的进步,安全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问题和挑战,在实际工作中,还应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健全安全制度文化,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努力构建一个完善的具有强大运行活力的安全制度体系。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核事业的发展,国家对核专业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在逐年增加。核安全是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发展的生命线,核专业院校作为核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摇篮,必须高度重视校园安全文化对提高大学生安全素质所具有的积极而长远的作用。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既要着眼于校园安全管理本身,同时也要与国家的决策部署、行业发展要求及企业安全文化紧密结合,突出重点,运用校园安全文化的导向、塑造与渗透作用,培养更符合国家需要、更适合核事业发展的合格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核安全文化的基本理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选煤厂 安全 体系 危险源 本质安全 安全文化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b)-0059-02

本质安全管理是以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为根本目标,以预控为核心,以危险源辨识和本质安全管理标准、管理措施为基础的一种安全管理体系,是一种更加科学、系统、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能使我国的煤矿安全状况得到根本改善,达到国际安全管理水平。

本质安全管理以预控为核心,持续、全面、全过程、全员参与的闭环式安全管理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做到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最终实现人员、机器设备、环境、管理的本质安全。

1 强化危险源辨识,形成体系文件

开展实施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目标是管控现场存在的危险源,以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研究制定有效防范措施,实现对全部危险源的跟踪管控,保障人员安全和企业的安全生产。开展全面梳理和发掘存在的危险源并制定有效管控措施,是完善本安体系建设系统文件的关键,是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实现本质安全体系运行、管控的基础。

从生产现场做起,采用工作任务分析法、事故机理分析法,全面、具体地辨识各项工作任务、各道工序存在的与人、机、环、管相关的不安全因素。通过进一步分析、评估,利用“矩阵法”估算,确定不安全因素的危险分值,划分等级排序,划分为特别重大风险、重大风险、中等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五种级别并制定不同类型的预警方法和监控措施予以管控。

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基于管理对象和工作任务,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企业规章制度,结合生产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便于现场人员掌握,将安全管理措施按工作任务整理,制作了任务工作单数据库,员工从事某项具体任务时,针对性调取任务单,提前学习相关安全措施,强化防范意识,有效防范各类事故发生。

为确保现场人员有能力掌握安全措施,规范行为,加强预控、管控,有效制止员工安全作业行为,降低员工不安全行为发生,提高管控效率,先后编制了其他七个部分的管理体系文件。详实明确了本质安全管理方针、目标、管理体系总体框架,规范了过程控制内容、防范及具体步骤,完善了考核评分机制,实现危险源检查、预警、控制、升降级和重大危险源动态管控,规范了员工安全作业行为。在观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态文化四方面明确了本质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结构、目标等,建立了一套以风险预控为核心,涵盖选煤厂管理全过程的管理体系,体现了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特点。

2 加大考核力度,扩大考核范围,实现本质安全管理全覆盖

为了加强风险预控管理,有效推进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深入开展,提高选煤厂本质安全管理水平,努力实现企业本质安全。结合选煤厂实际,制定了有效考核办法,推行三级考核,自上而下逐级延伸,一级考核厂部考核车间、二级考核车间考核班组、三级考核班组考核个人,考核坚持平时掌握与综合考核相结合、静态考核与动态考核相结合、现场考核与内业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坚持责、权、利相统一,考核结果兑现与员工工资收入相挂钩,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激励作用,考核实行全员考核,从管理人员到普通工人、从职能部门到生产车间、班组以至外委施工单位都纳入本质安考核的范畴。

本质安全考核工作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加大对考核办法的探讨改进,改变过去只针对个人实行的考核落实机制,把考核的工作面进行扩大推广,把车间和班组设置为一个整体,对个人进行考核处罚时,其他人员也受到相应的连带处罚,阻止只处罚当事人时给其他人员造成的“于己无关”态度。加强员工、管理者间的互相监督,提高作业时的互保联保意识,明显降低了不安全行为发生。

近几年来,由于扩能改造、安技措改造、设备老化改造、工艺改造等项目开展,造成进入厂区内交叉施工的外委单位的逐渐增多。外委施工作业人员存在知识水平差、安全意识弱切又不属于直属管理,所以给我们的安全管理带来很大难度,一直没有很好的办法解决。通过对本安管理体系的分析研究,发现运用本质安全管理办法能够对其人员进行有效管控,所以制定了新的管理办法,把外委施工单位作为一个车间,纳入本安考核管理中,开展“属地”管理,责任划分到相关部门和车间,执行与选煤厂一样的严格本质安全考核管理机制,实现了对外委施工单位的管控,完善了本质安全管理的全范围、全过程管控内容。

3 落实责任、闭环管理,下大力气加强隐患排查整治

坚持把隐患排查整治作为日常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常态化开展。对各级各类检查中排查出的隐患,严格按照“五定”原则逐项整改,做到人员、责任、措施、时限、预案五落实,实行挂牌督办,闭环管理。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的生产情况,采取有针对患排查整治,如对防火重点部位、特种作业、重大危险源管控场所,工作票执行情况,日常和定期进行本安检查工作,从内业管理、现场情况、文明生产等方面加强检查和考核。

隐患排查整治严格执行四落实。

3.1 加强领导,切实落实责任

各责任单位及相关人员要高度重视,迅速作工作部署,及时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真正形成全面负责的责任体系。要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资金和技术装备保障。把隐患排查做深、做细、不留盲区,不留死角。凡因排查工作不认真而疏漏重大安全隐患的,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3.2 突出重点,狠抓工作落实

各单位及相关人员要按照排查治理范围内容要求,结合实际和重点时段特点,突出工作重点,建立重大隐患跟踪治理和逐项整改制度,由安全保卫部负责跟踪整改情况。

3.3 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对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各单位要密切配合、工作联动,形成隐患排查治理的合力。

3.4 强化宣传,广泛发动

要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宣传栏、局域网等媒体,加大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宣传跟踪力度。要通过各种途径教育引导全体职工,深刻认识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治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做好隐患治理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落实主体责任。要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职工参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监督和激励机制,加大员工监督力度。

4 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促进企业本质安全管理

选煤厂本质安全文化建设是以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珍惜生命,提高全员安全文化素质为核心,以安全宣传、安全教育、安全管理为手段,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要将“无人则安”、“只有感悟不到的隐患,没有避免不了的事故”等安全理念和安全价值观融于选煤厂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的具体工作中,落实在选煤厂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实践中,形成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本质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有着很强的逻辑关系,其层次结构可以分为四层,即观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态文化。观念文化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和提高安全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态文化的基础和原因。教育员工树立的安全观念主要是安全第一的观点、预防为主的观点、安全也是生产力的观点、安全就是效益的观点、安全超前的观点、风险最小化的观点、安全管理科学化的观点,以及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患于未然意识。

加强本安知识培训和安全文化教育力度。致力于职工的本职工作岗位、提高风险知识和风险预控能力,立足于岗位对职工开展针对性的本安知识培训,重点内容以危险源辨识、学习危险源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通过“以人为本”的本质安全文化理念为引领,逐步提高全体员工对本质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树立良好本质安全文化氛围,影响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生产自觉性,以文化的力量保障选煤厂安全生产和经济发展,实现员工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根本性转变。

为了增强和提高职工对风险的预控及防范能力,提高职工业务技能,各车间增设“实操”室,模拟演练作业过程,从“实操”演练中发掘可能存在的风险,制定改进措施,消除隐患。

总之,采取多种措施,多方位教育,不断的激励员工,把企业文化培养成自身素质文化的一部分,让员工真正融入安全文化中,时刻理解、运用和创造本质安全管理文化,发挥个体元素的作用,凝练安全意识,为本质安全文化体系的推进和提高不断清除思想阻碍,培养本质安全型职工,建设本质安全管理企业。

5 不断改进,优化体系运行,强化本质安全管理

在本质安全管理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和未知风险存在、产生,需要展开本质安全体系的科学运作机制,强化多方位管控,不断强化各项工作的现场化管控、风险预控管控、作业行为管控及内审评价。

强化本质安全管理现场化,把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要素、治理工作重点以现场为基础和出发点进行细化分解,让制定的各种管理办法、措施都符合现场需要,去除管理体系中多余的或虚假成分,让管理体系的现场管控更加简化、直接、有效。

强化风险预控这个核心,每项工作都必须有明确、完善的管理标准,每项作业都必须有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每名员工都必须对现场的危险源有全面、清晰的认识,从每名员工、每项作业、每个环节、每台设备、每个现场抓起,抓住重点,全面出击,想方设法消除各类事故隐患,千方百计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

强化员工作业行为管控,牢牢抓住员工不安全行为是诱发事故的直接原因这个重点,教育员工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本安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严格按员工安全行为规范要求规范日常行为,杜绝违章作业,严格管控不安全行为,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开展安全自保、互保、联保,切实保障作业过程安全。

强化体系工作的内审及合理性评价,通过不断的总结、查找不足、提出改进和完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是一项全员参与,全员管控的安全管理体系,需要不断吸收消化全体参与员工的优秀经验,剔除杂质,充实本质安全管理元素内容。

6 结语

随着生产任务指标的逐年攀升、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员工队伍的不断壮大,安全工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需要不断深化本质安全管理、加强源头治理、狠抓重点管控、理顺人本管理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思路,把安全与生产任务同分解,安全生产责任共落实,细化安全措施,强化过程管控,发动全员积极参与,使员工能够在工作中充分地调动和发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本质安全管理水平,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落实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实现企业安全发展。

参考文献

核安全文化的基本理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现代工业 洗煤厂 安全管理 思路及方法

一、前言

对于洗煤厂这类企业而言,安全生产是重中之重。如何增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实施力度,切实将安全生产意识植根于企业干部职工心中,让生产过程中的操作规程符合安全生产的实际要求,成为了洗煤厂安全管理的关键。近年来,很多洗煤厂开始实践应用的本质安全管理也是安全管理系列规范制度执行的典型例子。笔者认为,在明确不同主体责任的前提下,洗煤厂安全管理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与责任管理,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形成人人执行且不断完善的一套体系,才能真正提高洗煤厂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效。

二、加大安全生产考核力度,扩大考核范围

不难发现,对现代的洗煤厂而言,要想促进风险预控管理的加强,必须要对安全管理执行理念的开展进行有效的推进,从而将自身安全管理水平提升上去,真正实现生产的安全可靠。

在制定安全生产的考核依据方面,笔者认为,洗煤厂要与自身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将有效的考核办法制定出来,促进三级考核的实施。例如,可以考虑采用由上到下的延伸模式:三级考核是班组考核个人;二级考核是车间考核班组;一级考核是厂部考核车间。特别要强调的是,这个过程中要结合内部考核与现场考核、动态考核与静态考核、综合考核与平时考核,统一各部门、班组的利、权、责,实施干部职工薪酬与考核结果相挂钩的制度,从而将经济杠杆的激励作用全面地发挥出来。与此同时,要真正贯彻落实全员考核的制度,必须要将企业每个干部职工都纳入到考核范围之内。

三、明确责任,加强隐患排查整治

笔者认为,洗煤厂必须要在日常的安全管理中对隐患排查整治给予充分的重视,真正做到开展隐患排查的常态化。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待在检查工作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必须要严格遵照相关的规章制度一一地进行整改,真正落实到预案、时限、措施、责任以及人员上,采取挂牌督办的方式,实施闭环管理的办法。

俗话说的好“隐患险于明火,防患胜于救灾”。在此理念的指引下,笔者认为,洗煤厂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对生产情况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将可能发生的各类安全生产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例如,重大危险源管控场所、特种作业、防火重点部位等,应当定期开展安全管理检查工作,从文明生产、现场状况以及内部管理等各方面对考核和检查力度进行不断地加强。

四、长期开展安全文化建设

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指挥棒下,往往强调构建优良的企业文化氛围。安全文化也是如此,该文化理念在洗煤厂中开展推行是以提高全体干部职工安全文化素质、珍惜生命、尊重人、爱护人以及关心人为核心,将安全管理、安全教育以及安全宣传作为手段和方法,切实让企业干部职工牢记于心,形成固定的思考和行为模式,进而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都要严格贯彻落实。

洗煤厂安全管理中的各项工作都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从其实质来看,可以将其基本结构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舞台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以及观念文化等。作为洗煤厂安全文化的的灵魂和核心,观念文化是舞台文化、制度文化以及行为文化得以形成和提高的原因和基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点必须要让企业干部职工通过实际操作和执行真正落实到生产工作当中。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地对安全文化意识进行强化,扎实有效地促进企业干部职工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进而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推行本质安全管理

本质安全管理作为一套符合我国洗煤厂实际需要的安全管理体系,目前已经得到了众多洗煤厂的广泛应用。但是,必须要清醒意识到的一点是,由于洗煤厂在进行本质安全管理过程中,会有新的未知的风险不断地存在和产生。鉴于上述原因,笔者认为,洗煤厂及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必须要促进本质安全体系科学运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对多方位管控进行强化,对内审评价、作业行为管控、风险预控管控,以及各项工作的现场管控进行强化。

除了上述这些,笔者认为,洗煤厂还要加强对本质安全文化管理现场化的强化,真正以现场作为出发点和基础将治理工作重点、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要素及进行分解和细化。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各种管理措施和办法都要与现场的需求相符合,将存在于管理当中的虚假和多余的成分去掉,才能使管理体系的现场管控变得更为有效、直接和简化。

六、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随着洗煤厂干部职工队伍的不断壮大、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生产任务指标的逐年攀升,导致了越来越大的安全工作压力。因此,必须要将人本管理的工作思路和管理理念理顺、狠抓重点管控、加强源头治理、深化安全管理,在这个过程中,洗煤厂要分解生产任务与安全管理,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对安全措施进行细化、对过程管控进行强化,真正让所有的干部职工参与到本质安全体系中来,在工作当中将干部职工的创造性、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从而促进洗煤厂安全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将发生事故的因果链彻底切断,落实好各项安全生产方针,进而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和科学发展。

⒖嘉南祝

[1]王显政.煤矿安全新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

[2]张少华.浅谈选煤厂装运车间班组安全管理[J].商场现代化,2010,(13).

核安全文化的基本理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革命纪念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地位和作用

中图分类号:G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7-0169-02

党的十对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了全面部署。十报告吹响了“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①的号角,并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等方面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做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博物馆、纪念馆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全面学习贯彻十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示和要求,用繁荣和发展博物馆、纪念馆文化的实际行动,不断提升博物馆、纪念馆的社会影响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到来。本文结合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实践,对革命类纪念馆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革命纪念馆为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教材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②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中形成的、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重要人物相关、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旧址、遗址、建筑物、实物、文献资料等革命文物为物化载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实物见证。

延安革命纪念馆是一座主要介绍党中央和同志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领导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光辉历史的纪念馆。在纪念馆内所展出的每一件文物和每一张图片资料,都无不隐含着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都无不折射出一种伟大的革命精神,都无一不说明了革命先辈们当时在延安特别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和信念。

1937年,党中央和到达延安后,延安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热望之中心”、实现理想信念的地方、1939年,当诗人柯仲平看到衣衫褴褛、成群结队的男女青年浩浩荡荡地奔赴延安时,他写下了著名的诗篇《延安与青年》:“青年,中国青年,延安吃的小米饭,延安穿的麻草鞋,为什么你要爱延安?青年回答:我们不怕走烂脚底板,也不怕遇上九妖十八怪,怕只怕吃不上延安的小米饭,不能到前方抗战,只怕取不上延安的经典,不能变成最革命的青年……”[1]79从1937年到1939年奔赴延安的爱国青年达4万余人。当年,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的猖狂进攻和残酷扫荡,面对反动派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面对延安和解放区土地贫瘠、物产匮乏、给养奇缺的现实,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做出惊人的牺牲,克服困难、坚持斗争,直到最后的胜利,并且培育出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为核心的伟大的延安精神,靠的就是神圣的不可动摇的共产主义信念。否则,我们就永远无法理解,成百上千的爱国青年知识分子为什么放弃大城市的优越生活,毅然奔赴艰难困苦的延安、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就永远无法理解白求恩为什么放弃加拿大政府的优厚待遇,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并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事业;就永远无法理解,张思德经过长征多次负伤,自愿由军官降为士兵去烧炭,并最终献出不到三十岁年轻生命的无怨无悔。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在延安革命纪念馆所展示的陈列内容中不胜枚举。

当前形势下,必须突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才能保证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永不变质,在行动上做到执政为民。延安革命纪念馆陈列展览中所展示的革命先辈们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事例,是对党员干部群众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最鲜活、最有说服力的教材。

二、革命纪念馆是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课堂

十报告提出了“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明确要求。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代,中华民族又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弘扬者和培育者,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形成了自己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孕育的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是革命精神的传承,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延安精神既植根于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之中,又深深熔铸在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熔铸在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成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和力量源泉。

延安革命纪念馆建馆60多年来,在延安精神阵地展览方面,经过十数次的陈列内容大调整,每次不管以几个单元形成体系,均把延安精神的内融融于党中央和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时期的历史主体之中。在最新的一次陈列内容调整中,为了把延安精神作为一个专题凸现在陈列体系之中,我们打破了过去基本陈列内容只是展现重大历史事件的理念,跳出搞巡回“延安精神展览”的体系框子,采用了学术界研究延安精神原生态的内容进行展示的方法,经过反复研究、总结和提升,选用了抗大精神、精神、南泥湾精神、张思德精神、白求恩精神、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和劳模精神等七种原生态精神。陈展内容所体现的每个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的精神内涵,既有各自特有的科学含义,又是互相包容、相互渗透的统一体,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

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需要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必须进一步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革命类纪念馆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遗址、文物、史料,把战争的硝烟、革命与建设的艰辛形象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这是最有说服力和最直观的教育形式。实践证明,革命类纪念馆是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阵地,革命类纪念馆已成为中小学生、大专院校、人民、党政干部的第二课堂,他们在革命纪念馆接受到的教育,是其他任何一个地方都无法比拟的。

三、革命纪念馆是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重要窗口

十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有着共同的价值基础、价值内容和价值目标任务。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革命类纪念馆有其独特的陈列展出形式和活生生的历史,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有着重要的教育作用和窗口作用。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一号工程”,延安纪念馆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积极进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创建人民群众满意窗口单位为着力点,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全馆各项主要目标任务之中。

首先,我馆深入开展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开展全馆范围的道德礼仪大讨论,并将文明礼仪落实于工作实践。在展厅设立“学雷锋志愿者”岗位和“小红帽志愿者”窗口,并在窗口岗位推行普通话、文明用语。在全馆职工中开展尊老爱幼、扶危济困、献爱心等活动。通过文明礼仪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全馆干部职工的文明礼仪素质,促进了文明礼仪知识的传播,提升了我馆文明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深受观众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其次,在“七一”建党和“五二三”讲话周年纪念之际,我馆组织人员在省内和全国各地举办多次宣讲活动。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精神宣讲团先后到广东、湖北、浙江、重庆、四川、天津、北京巡回宣讲演出50多场,观众数十万人,深入延安市的机关、学校、厂矿部队宣讲演出200多场,观众200多万人次。先后举办了《陕西省反腐倡廉成果展》、《纪念“5・23”中国书协书法展》、《纪念“5・23”中国美协绘画展》等十多个展览。在福建、浙江、江苏、重庆、天津举办了“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大型展览,受到了当地广大干部观众的欢迎,50多万人参观了展览。这些活动,追寻红色记忆、弘扬时代精神,让延安精神和革命优良传统成为了推动纪念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强大动力。

再次,开展文明共建和困难帮扶活动。延安革命纪念馆和西安政治学院、西安陆军学院、延安军分区、延安干部学院、延安大学等单位开展了精神文明共建活动,成为共建单位的“廉政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理想信念教育基地”。进一步发挥了延安革命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作用,使延安革命纪念馆不断成为陶冶道德情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场所。

总之,博物馆、纪念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的一个主要环节和重要阵地,我们博物馆、纪念馆人要认真学习党的十精神,努力践行党的十报告关于文化建设的要求。勇于肩负历史使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阵地上发挥独特的作用,把传承发展博物馆、纪念馆文化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巨大的精神支持!

核安全文化的基本理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 企业安全生产 / 安全管理

党和国家把保障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的政治任务,作为对职工最大的红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根本体现。能否实现安全生产,事关企业能否长治久安、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也能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在国内外企业越来越重视安全生产的今天,安全文化建设也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但不少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上,没有掌握安全文化的内在涵义,而是热衷于宣传口号、贴贴标语、看看片子等表象上。因此,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必须抓住根本,牵住"牛鼻子",才能使企业安全文化形成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管理与目标的统一,使虚功得以实做。笔者就在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浅谈对安全文化建设的理解。

一、熟悉安全文化的概念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前提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安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并为全体员工所接受、所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思想、安全意识、安全作风、安全管理机制、安全行为规范、安全生产目标、安全价值、安全文化素质和安全风貌等各种企业安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企业安全文化分为安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四个层次。安全精神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最高层次,在整个企业安全文化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安全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之源。它是在安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它包括安全价值观、安全精神、安全追求、安全作风和安全理念等,是企业安全生产意识形态的总和。安全制度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制度层面,它体现在企业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中,是安全精神文化的具体化。企业的安全价值观、安全理念等精神文化必须转化为具有操作性的正式制度和规范,才能为广大员工接受。所以,安全制度文化是实现安全精神文化的载体。安全行为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的行为层面,是员工在安全生产实践、人际关系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是以人的行为为形态的企业安全文化形式。安全物质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的物质层面,它由安全作业环境、施工地点及周边环境、安全视觉识别等构成,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形式的表层文化。

因此,只有熟悉安全文化的概念,才能把握安全文化建设的精髓和方向。

二、掌握安全文化的特点和功能发挥好安全文化的功效

安全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发挥安全文化在安全管理中的功效,就必须掌握安全文化建设的特点和功能。

(一)企业安全文化的特点

1、实践性。

2、系统性。

3、人本性。

4、全面性。

5、目标性。

(二)企业安全文化的功能

1、导向功能。企业安全文化集中反映了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安全理念和安全追求。它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并引导企业和员工按照既定的目标开展工作。

2、凝聚功能。企业安全文化因其对生命的参悟和价值的感知,能使企业全体员工在安全上的观念、目标及行为准则等方面保持一致,形成心理认同的整体力量,从而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培育功能。推行企业安全文化的过程,就是培育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过程。通过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能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安全综合素质。

4、激励功能。企业安全文化把以人为本作为主要价值观念,以人的安全行为为准则作为自我激励标尺,激发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规范和约束不安全行为,使安全生产成为员工自觉、自愿的行动。

5、规范功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通过规范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制和管理手段,使企业员工形成安全价值共识和安全目标认同并实现自我控制,形成有形的、无形的、强制的、非强制的规范作用。

6、辐射功能。企业根据各阶段安全生产需要,结合企业员工的需求和特点,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工具和活动,开展宣传教育,使企业安全价值、安全追求等传播到每个企业员工心中。

三、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就要构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链条

企业要实现长治久安就必须建立管理长效机制,作为安全管理的高端的安全文化建设,就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建设链条。

(一)不断提升企业安全理念

企业安全理念包括核心理念、管理理念、作风理念、投入理念等,要求企业在安全管理上怎样去做,是安全价值观的具体化。只有确立正确的安全理念,才能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

必须在总结以往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提炼有自身特色的安全理念。从而提高员工对安全理念的认同感,增强员工安全生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二)不断整合、规范、创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制度和内容

制度的建立就是将企业先进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转变为具有操作性的管理制度的过程。文化形成制度,制度强化文化。只有制定出为广大员工所认同和接受的安全管理制度,并通过严格执行,变为职工的自觉行动,形成制度文化化,才能整体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安全文化建设必须从四个方面进行制度和内容的整合和规范。主要有:安全行为建设、安全意识培育和素质建设、安全环境建设、安全制度建设。它规定了具体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工作要求,每项工作要求做到有制度、有标准、有考核、有效果,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创新、基本形成了一套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三)建立行之有效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运行机制

无论什么样的制度,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做支撑,去考核监督,制度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安全文化建设必须从两个方面进行机制的健全和完善,来保证安全文化的实质性运转。一方面建立逐级安全文化检查、考核及奖惩制度;另一方面制定从干部到职工个人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考核奖惩制度。通过严格执行、调动全员的安全生产积极性,确保安全文化的有效运行和发展。

(四)建成有自己特色的安全文化体系

企业安全文化体系的建立与形成,必须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以企业安全生产为重点,使广大员工参与进来,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通过总结、归纳、提炼、发展、创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采用各种方式辐射到企业员工中去,渗透到企业安全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逐步形成有自身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体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更多

安全健康和环境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核安全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