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教育

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教育

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教育

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教育范文第1篇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类的精神文化需求。音乐能以真挚、生动、深刻的感情拨动人的心弦,比其它艺术更能“使人的心灵迸发出火花”。音乐被誉为“最具情感的艺术”,因此,通过音乐进行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和健全人格的直接途径。《义勇军进行曲》号召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与侵略者抗争,《国际歌》号召全世界受苦的人团结起来将旧世界打得解构解体,从而翻身做主人。音乐就具有这种神奇的力量。高中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力远比小学生强得多,他们对音乐的欣赏不仅是感性的,更多地融入了一定的理性。音乐教师要抓住这一点通过音乐、音乐课教学使学生具备一种高尚的审美情趣,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一、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很多高中生是在掌声、表扬、呵护中成长的,一点的不如意、一时的委屈、严厉的批评、生活中的打击往往都让他们无法承受。不少高中生面对挫折所持的往往是一种消极、抱怨、偏激的态度。那么我们在上音乐课的同时就要适当地、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勇敢地面对挫折、正视挫折的能力。

比如在欣赏《长征组歌》时,我们可以节选一些影像资料,再现长征时的艰难与困苦,结合歌词、配上音乐,使学生时而从音乐中体会到凄苦,时而从音乐中品味出迎难而上的恒心与毅力,时而从音乐中感受到胜利的喜悦与幸福,从而体味红军面对困难时的乐观主义精神,学习红军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乐与心的碰撞对学生会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如果能适时开展一些讨论,发表一些感受和观点则会有更多的收获。又如在欣赏《命运》交响曲时,我跟学生说:“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一千名听众会有一千种“命运”。每个人的命运都会有所不同,但贝多芬是怎样“扼住命运的喉咙”,面对生活中的坎坷与挫折的呢?从乐曲的四个乐章就不难看出。第一乐章是惨痛的绝望;第二乐章是用慢板表示挽悼悲痛与悲哀的申诉;第三四乐章是自由的号角、青春的不屈和坚强的欢呼。通过欣赏,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使学生从《命运》中感受到一种向上的力量,并通过了解贝多芬其人,在心中产生强烈的震撼,促使学生不畏艰难,勇敢地面对各种困难与挫折。

二、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具备感恩的情怀

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文明越来越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现在的高中生基本上都在一种无忧无虑中长大,父母、长辈都围着他们转。很多孩子都很自我,想的最多的是自己的感受,考虑更多的是自己的利益,对社会、长辈,更多的是索取,很少能用一颗感恩的心去体谅父母,回报社会。我觉得可以通过音乐课教学来促使学生具有一种感恩的情怀。比如用欣赏或演唱歌曲等内容来影响他们,像《祖国,慈祥的母亲》、《祖国颂》、《人间第一情》、《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白发亲娘》、《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感恩的心》,等等,通过歌词拨动学生的心弦,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同时怀着一颗感激的心生活,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懂得珍惜,学会感恩。

三、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具备宽容的美德

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别人也是宽容自己。通过与一些高中生的接触,我发现很多学生对别人要求很高、很严格,但对自己很宽容。有的学生因为一句话与别人争论不休,有的学生会为一件小事而大动干戈。校园里偶发的打架斗殴的事件往往都是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发的,在了解事情经过的过程中,可经常听到“因为他如何如何”,而很少听到“因为我才怎样”,很多事件的起因也许仅仅是因为一句话或一个动作。人与人之间需要宽容,宽容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前提,社会需要宽容,宽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人离不开音乐。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心胸开阔;音乐能让人忘记烦恼,豁达开朗。比如在欣赏《蓝色多瑙河》时,让学生心随乐动,时而悠然恬静,时而翩翩起舞,能让人忘记世事的纷争、生活的烦恼,而感到心情舒畅。如在欣赏《黄河大河唱》时,让学生体会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魄,像母亲河一样以博大的胸怀哺育各族儿女。又如在欣赏第十八十九世纪欧洲音乐时结合歌剧、舞剧音乐来分析人物时,透视出“宽容”这种美德对于人物命运的影响。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的奥杰塔的宽容,让她最终获得了幸福;歌剧《卡门》中的主人公正是缺乏宽容以悲剧结束。

四、通过音乐课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妙与幸福,充满自信地憧憬未来

音乐欣赏教学以音响为载体,将经典的音乐作品呈现给学生,引导他们在心旷神怡的自然美和艺术美中陶冶情操,培养纯洁的情感、崇高的精神,并激励他们不断奋进。

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华传统美德 高师学生 思想道德素质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3-0150-02

现代素质教育体系发展中早已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建设的核心目标即为“国富、民主、和谐”;在这一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施过程中不仅仅单纯依靠物质技术的发展,同时也需要人民自身具备全面的精神文明形态;尤其在现代化市场经济占据主导发展的环境体系下,更应该强化精神、思想方面的发展建设。[1]只有将我国上下五千多年的精神文明及传统美德进行弘扬,才能够确保中国未来社会发展的持续向前。因此怎样进一步提升人民精神文明健康水平,成为当前教育体系较为关注的问题。而师范院校作为文明传承的起点,在校师范学生不仅仅需要接受科学全面的素质文化教育,也需要注重学生自身思想道德及行为规范的教育指导。[2]而我国传统美德教育则是高师学生教育中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不仅可直接影响学生今后思想意识发展,同样也与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及弘扬有着明显相关。

一、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对高师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意义

中华传统美德的本质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明精神,是我国人民对自身价值观念、精神意识、心理及文化修养的概括性体现,同时也是民族道德发展的实践精华所在。可形成我国民族思想的核心部分。不过因中华历史因素及传统阶级发展的限制因素,造成中华传统道德之中也涵盖了部分与当前社会理念相冲突甚至落后的道德标准[3][4];而这类传统道德文化之中的糟粕也对我国精神文明的发展建设带来不小的阻碍。但是在传统道德教育之中,作为文明教育者也需要充分认识道德文化中正性、精华之物。深度发掘“爱”“善”等思想理念,将自身克制之心、容人之心发展成为自身品行。例如传统道德教育中修身(诚实守信、重德贵义、律己宽人、勤劳俭朴)、齐家(尊老慈幼、团结友爱)、治国(热爱祖国、廉洁奉公、见义勇为、谦恭礼让、惩恶扬善、尊师重教)等美德兼具个人、家庭及处世之道,均属于中华美德文化之精髓,这一精神文化诸说也对中华儿女进行哺育,为中华文明传承的发展奋发推行。同样在现代化社会主义发展战略之中,建设具有我国传统文化意识的特色社会同样需要传统美德的弘扬发展,只有充分将中华儿女道德精神激发,才能够为今后的社会深化改革发展带来强有力的动力源泉。[5]在现代化社会道德精神的发展中不可凭空臆想,需充分将中华传统美德作为道德文明建设的基石,顺应时代潮流及文明理念进行融合。以此来作为现代人民自身道德意识发展的标准,将现代行为价值观念与道德观念融合,促进自身人格意识的成长。

校园作为整体传统美德弘扬发展的核心阵地,其道德文明的传承教育显得意义非凡。尤其在当前现代素质教育体系中,师范院校作为道德文明发扬的轴心,其师范学院自身学生的传统美德修养将直接影响今后思想道德素质水平的高低。现代素质教育体系中极为重视集体意识、爱国及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并逐步发展成为整体教育的根本,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忠于祖国、热爱党和人民,对党的发展政策极为拥护;对自我生命的岚、社会活动的支持带来正面影响;使学生在今后人生观、价值观有着自身行为意识,对未来社会发展有着美好的憧憬与创造。[6]不过简单的素质教育在学生自我思想、行为道德方面的引导力相对薄弱,如个别学生重视切身利益得与失,而对于整体集群意识不高,在纪律、行为公德方面的遵守意识较差,对物质、安逸方面的追求过度等现象。虽说上述行为意识的偏差影响因素复杂,不过在学生道德教育方面仍旧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重视传统美德教育的力量,将其完善应用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规范教育之中才能保证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

在2014年年初国家主席在北大英杰交流中心考察之后,曾寄语:“不同的时展有着不同的价值体系、观念,而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则重点体现在传统文化道德建设方面,中华文明绵延千载,其自身优良美德中所蕴含的道德力量无比强大,这样的力量不仅仅体现在国民的素质方面,更符合当下时代思想精神方面;只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才能够将国家、社会发展至更加民主、和谐、美丽,提升民族自豪感,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主席在讲话中强调:只有道德的力量才能有效应对未来文明建设过程中的社会危机。而弘扬传统美德思想教育非一日之功,不过建立正确的道德思想第一步则在校园的思想教育方面。只有全面开展师范院校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革命传统道德及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才能够确保青年道德价值取向的正确,让中华传统美德精神得到传承[7][8];同时具备传统美德思想观念的人民教师也为今后民族精神发展提供动力。

二、高师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与中华传统美德统筹兼顾措施

现代教育体系工作繁重,受到发展目标及战略任务等多方面影响,造成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足,仅仅作为当前科技知识学习的辅助课程。这一现象与当前国家经济的发展需求密不可分,因此日常的高师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工作是否有能力进一步扩大尚不可知,不过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需在现有的思想道德教育环境中有效地将中华传统美德价值体系进行融合共同开展。

(一)强化法律与思想道德修养的联合教学,提高学生对中华美德的认识

在学院教育中,课堂讲解当属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场所,而现代师范学院在各类知识教学中均建立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类教学课程,这类教学内容多集中在现代核心价值观下学生自我道德教育的讲解及对现代法律的相关影响方面,而对于中华传统美德方面的教育相对薄弱。对此可结合众多《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等兼具传统美德教育意义的教材进行联合讲解[9][10],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深度的现代法律与传统道德思想观念的综合性剖析。如开展中华传统美德专题讲座,使学生对我国几千年文明道德思想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增强自我修养。

(二)将家庭道德教育与学校思想教育有机结合

高职师范院校作为典型的“象牙塔”式教学管理模式,院内学生也以校园内居住生活为主体,这一现象虽能够有效降低外环境社会因素对学生学习知识的干扰,不过反之社会联系不够密切,也造成学生在课堂之上所接受的思想教育知识理论难以与实际社会生活进行转化。因此在实际的思想道德教育中也需要借助家庭环境作为辅助,将学校与家庭密切联系,形成群策教育之力。学生在真正步入社会之前,家庭仍旧属于其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地点,同时学生业余时间多,家庭环境的放松状态,可真实体现出学生在思想认知方面的优点与不足。而中华传统美德中“修身、齐家”当属相辅相成[11],若结合传统美德教育精神进行家庭、学校相互配合,可帮助学生充分发扬自身道德闪光点,及时纠正道德思想方面的不足之处,由此来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精神的传承价值。

(三)将思想道德修养学习与自身品行实践充分转化结合

战国末期思想教育学者荀子曾言:“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其意义在于道德品行高尚之人不仅仅只是在通过言语表达合乎道义的理论观点,同时也需要通过切身力行来完成高尚道德行为,这样即为国家文明发展中最为宝贵的人才。而这一儒学理念在现代思想素质教育中也同样有着相符的理想价值。若高师学生在思想道德与行为上发生偏差,可引发严重的后果。当言行举止分崩离析,道德思想理论与实际品行相差甚远,可让学生在今后人生价值观的价值尺度逐步降低,在成长中失去正确的行为指导标准。[12][13]例如部分学生自身虽完全知晓谦让、勤劳、俭朴等属于中华传统美德,但是在实际的行动方式上却易发生傲慢、浪费、懒惰等现象,造成思想认知、道德行为无法转化、言行不一。通过分析总结发现,这类现象可能受“非知之艰,行之唯艰”影响,即真正将自身接受的道德思想付诸实际,需要艰苦磨炼;同时该现象可能与高职师范院校在思想教育方面的工作仍旧有着不足相关。对此在实际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可依据自身院校环境、师生特点进行特色化美德思想教学,重视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学习与自身品行实践能力的发展,对校园内道德教育环境进行引导,突出言行举止的一致性,适当开展类型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道德品行成长;促进中华传统美德的发展与传承,将道德文化建设与现代核心价值相互融合,实现自我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形成言传身教,以身垂范,成为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称号的人民教师。

参考文献:

[1]隆卫华.论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化[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0(12):143-144.

[2]陈海林,王全权.高校学生诚信教育对其成才的必要性[J].经济研究导刊,2011(31):313-314.

[3]汪四红,李晓星.中国传统美德教育在高校思修课程中的教学思考[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4(2):45-48.

[4]柳海萍.高校学生诚信问题探析[J].河南农业,2014(12):35-36.

[5]李雁冰.如何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25(1):27-28.

[6]孙在福.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方法创新研究[D].山东大学,2010.

[7]苗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分析[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4):84.

[8]刘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D].东北农业大学,2015.

[9]张俊杰,王钟坤,宋红军等.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高师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8(7):138-140.

[10]梁凯. 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3):364-366.

[11]张荣云. 加强高师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性思考[J].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2):30-33.

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大学生;价值

作者简介蒋莉亚(1974―),女,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胡静丽(1983―),女,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江西南昌 330063)

中国,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辉煌灿烂,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一方面,这些传统文化内化和沉淀为人们稳定的心理素质和民族性格,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制约人们的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力量。而另一方面,不容忽视的是大学生问题表现的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突出。

“人才与国相始终,千古兴亡鉴青史”,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他们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和重任。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其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认真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为新形势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寻找启示和借鉴,具有重大的价值意蕴。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问题

(一)大学生群体道德行为令人担忧

虽然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就大学生群体来看,其道德行为与社会赋予的目标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具体表现为道德观念还不够牢固,精神文明素质较差。日常生活中,在公交上,有老、弱、病、残、孕及抱小孩的旅客上车,很多大学生都视若罔闻,要么低头玩手机,要么就装瞌睡;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饮料瓶乱扔;在校园里常能听到一些不堪入耳的脏话,内容庸俗不健康的涂鸦文化更是随处可见。

(二)自我意识膨胀,人生观、价值观趋向多元化、利益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各种社会思潮一起向大学生涌来。是信奉集体主义还是信奉个人主义?是注重奉献还是注重索取?是利人还是利己?部分的大学生人生价值选择出现了可怕的溃散倾向,在他们中流行着“过把瘾就死”,“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者无畏”,“我是流氓我怕谁”,等等。

(三)大学生诚信意识缺乏,丧失道德底线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之道,安身立命之本,对当代大学生更是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因为它代表中国素质教育的程度,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发展。然而在中国很多高校却普遍存在着下列现象:许多大学生对诚实、守信、践约等诚信道德的基本范畴说起来振振有词,滔滔不绝。对社会上的各种信用流失的现象,义愤填膺,深恶痛绝,但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却经常不守诚信。比如:考试作弊,恶意拖欠学费,助学贷款贷而不还,求职简历掺水造假等等屡见不鲜。

(四)部分学生上大学后,感到茫然,学习生活没有目标,没有理想追求

如果你走到大学校园里,问一个大学生?熏你的信仰是什么?熏你的追求是什么。想必有很多人是两眼茫然,张口结舌。很多大学生把“教室当寝室,寝室当网吧”。很多大学生不求上进,生活奢侈,谈情说爱,虚度光阴,荒废学业,沉迷在网络的虚拟情感世界里。据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2010年调查报告显示,“大学阶段,感觉不孤单的大学生仅为16.4%,其余的大学生都有孤独感,还有高达29%的大学生对大学生活感到困惑和迷茫,觉得无聊、没意思”。

二、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分析探究

(一)时代的变迁影响

当今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面临巨大历史转型的时代,一个多元价值观碰撞和冲突的时代,社会欲望的张扬和释放形成了社会转型期的精神燥动,困惑和迷茫。当代大学生大都出生在上世纪的八十、九十年代,他们亲眼目睹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也享受着改革带来的丰硕成果。然而,在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下,大学生们陷入了困惑与迷茫之中。他们没有明确的精神信仰,找不到心灵的皈依所在。

(二)家庭教育因素

家庭教育对人的成长过程起着极为重要的奠基作用,对于人的一生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高校的大学生主体基本上是独生子女群体。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主要诱因,是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教育不当而引发的,家庭教育往往重视孩子的智力培养,忽视了心灵和人格的塑造。独生子女的任性自私、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谦让,不顾别人的感受,已成为家长、老师及社会不可回避的棘手问题。

(三)高校教育出现的问题

高等院校是培养大学生的摇篮,很多高校忽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处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边缘化地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落伍、教育内容陈旧、教育力度不够,缺乏针对性,缺少实效性,这些都不利于促进大学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学校重“智育”?熏轻“德育”?鸦重“成果”,轻“过程”的倾向导致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重金钱实惠,轻理想抱负;重知识学习?熏轻品格培养,把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放在首位,而把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抛在脑后。

三、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角度去解决以上种种问题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使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借助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开发、挖掘传统文化精华教育培养大学生,如爱国、诚信、自强、礼仪等。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创新高校德育工作的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一)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资源宝库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总而言之,就是教导人们如何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的文化瑰宝。每个中国人无时无刻都在受到这种文化氛围的影响、熏陶。

(二)传统文化是培养爱国主义情操的思想基础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极为丰富,真可谓光辉夺目,异彩纷呈,其中爱国主义是最重要的支撑部分。比如:《礼记,儒行》里的“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屈原的“长太息以淹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国忧民思想,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不胜枚举。这些都体现着中华儿女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因此,通过对高校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熏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使他们形成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三)传统文化对于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里除了爱国主义,还有一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自强不息的坚强意志,这些都深深地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石和内核。《论语・述而》中的“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荀子》中的“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都是其深动写照和集中的概括,新时期的80、90后是吃着麦当劳、肯德基,玩PC长大的一代,传统文化对培养他们的刚健自强的人生观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四)为构建大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探讨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和谐”的思想是先秦儒家重要的思想,儒家追求和谐的核心价值观,孔子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熏小大由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思说“中也者,天地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庸,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总而言之,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和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滋养和熏陶大学生的心灵世界。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已经构成中国社会的文化背景。生长在这种背景下的大学生既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也是传统文化的弘扬者。“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传统文化就是这个源头活水,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向中国传统文化寻求思想资源,增强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从很大程度上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否真正发挥自己的优势,其关键环节在于能否从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当中吸收营养,使其在自身内容的建构上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品位和文化精神,以保持与整个社会文化发展的目标相一致。当代大学生只有植根于这一深厚的沃土,从中汲取精华和精髓,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才能真正发挥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意蕴。

参考文献

1我国青少年人际交往问题突出,八成大学生有孤独感EB/OL.http//.cn/gb/14180038.

html.2011-03-18.

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化趋势

中共中央国务院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并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在《意见》中明确指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关乎全党全社会的重要工作,是当前最紧迫的战略任务之一,只有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才能够保证大学生培养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事业的发展。所以在新时期背景下,应该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发展趋势,对教育方法和教育路径进行拓展延伸,希望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与新时期的新历史任务相吻合。

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基本内涵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发展是时展和当前社会建设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即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拓展延伸,转变过去局限于高校中的发展现状,向着全社会范围进行有效拓展,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保证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实现对社会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效能的全面提高,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逐步构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和全过程育人的思想格局,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践行,从社会化发展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新的认识,进而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当前我国社会发展逐渐形成相互融合、渗透、促进的关系,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1]。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从当前我国社会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角度进行研究和分析,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发展,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必然,具体分析,其客观必然性在以下方面有所体现。

1.我国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表现出对有较高政治素养人才的需求

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下,在中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过程中亟需大量政治立场坚定并且具有扎实专业知识的人才,只有具备一定的人才保障,担负起国家建设的重要任务和责任,才能够有效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效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2.有效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

在学生进入到高校开始接受思想教育后,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自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形成,并且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也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国家建设活动的发展日渐加强[2]。而对高校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希望能够引导大学生对社会建设政治责任形成正_的认识,进而逐步完成价值理性和意义世界的构建,对大学生价值目标和政治理想的塑造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当前高等教育实践中,要想有效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就应该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并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措施,希望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为大学生未来全面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

3.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际联系的要求

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的偏差,仍然存在理论和实际脱节的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创新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所以要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联系,就应该尝试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进程,结合社会要求的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增强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以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有效推进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也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背景下取得新的发展成果[3]。

三.践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主要路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不是一个简单的理论问题,还涉及到实践教育方面的内容,要想真正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发展,就应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拓展延伸,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从高校范围内向社会进行有效的拓展,力求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打造成为社会工程,成为社会共同任务和追求,这样在社会多方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够逐步取得理想的发展成效。

1.充分发挥党和政府部门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发展并不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无限的拓展延伸,也不是政府部门真正的放松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限制,让思想政治教育失去应有的束缚,而是要在党和政府部门的领导下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科学延伸,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学生的影响力和约束力[4]。具体来说,在高校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想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发展水平,政府部门就应该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参与其中,发挥自身主导和指导作用,从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战略高度,真正明确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大学生个人成长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而始终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放置到重要的战略位置上,让全社会都积极参与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为学生的成长构筑良好的社会环境。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分析,在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也需要社会资源和政府保证作为支撑,高校要想真正构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化体系,就应该将党和政府部门的领导作为核心内容,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优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2.全面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促进学校主渠道作用的发挥

在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中,高校发挥着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在高校内部构建德育教育体系,能够借助德育教育的作用,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指导,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正确的指引。在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中,高校教师应该秉持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通过对学生实施言传身教,对高校学生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形成创造良好的条件[5]。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教育工作者应该结合社会化的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真正贴近学生的生活,加强与学生思想问题的联系,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此外,在全面践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高校教师应该对不同类型的教育资源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处理,将学校教育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进行统筹规划,进而突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用,切实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唯有如此,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够真正呈现出社会化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也能够得到全面凸显,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3.全面构建高校和社会双向联动机制,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成长存在紧密的联系,要想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就应该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性,进而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尝试构建高校和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双向联动机制,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全面发挥。

首先,应该积极构建学校和学生家庭进行有效沟通和联动的机制,将学生家庭作为学校和社会双向联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中的重要构成元素,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进程,让学生从学习家庭美德,接受家庭德育教育入手,逐步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其次,积极组织高校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验,进而逐步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为社会责任的履行奠定坚实的基础[6]。唯有如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够真正发挥其重要作用,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也会有所增强,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如此,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积极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就能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相应的教育和指导,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步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加快学生的成长进程。

最后,充分挖掘社会公共教育资源,形成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让全社会都参与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相应的辅助。在具体操作方面,应该将大W生思想政治宣传工作和理论指导工作等与社会新闻事业、文艺事业、出版事业等进行有机结合,加快信息传播,并构建特殊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真正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思想合力,助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7]。

四.结语

大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学生成就事业的准备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对大学生个人成长和未来事业成败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十分有必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发展进行分析,进而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希望能够有效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蔡暄,蔡桂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探析――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背景[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2):44-46.

[2]高天.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

[3]胡澜,陈耀辉,焦义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路径探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1):36-38.

[4]孙丽丽.自媒体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对策探析[J].理论观察, 2016(12):175-176.

[5]贾静.社会化网络背景下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江苏高教, 2015,184(6):130-131.

[6]冯磊.社会化视域下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策略[J].智富时代,2015(5X):44.

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结合

高校作为继续教育,所教育的学生,是我国未来各行各业中的领军人物。在高校教育中,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中的重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培养合格人才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高校的管理中,学生管理作为重要的管理内容,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具有指导作用,通过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有机的结合,是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和办法。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的关系辩证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政治思想的主要途径,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大作用,使学生能够跟随时代的步伐,提升自己的政治觉悟,使之成为具有高思想觉悟的人才。学生管理,则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上与生活上的有机管理,使学生的思想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教育。二者缺一不可,密不可分,如果仅有教育而缺乏管理,则会使教育变得空泛无力,教育过程与结果都无法掌握,学生的教育效果也就无法保证。而如果仅谈管理而忽视教育,则会使学生的管理出现僵化,学生对管理出现抵触和妨碍,使学生的思想管理出现问题。对学生的思想管理产生阻碍。可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是辩证的关系,相辅相成,不可忽视。任何取其一而忽视另一方面的工作态度与工作方法,都是不可取的。

二、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

2.1管理体制不健全

从整体上看,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体制尚未完善,许多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仅仅将思想政治教育局限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在许多方面无法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进行教育,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途经单一,方法简单。而在学生管理方面,则对学生的管理水平与意识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校各阶层院系的党委角色不能够满足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使学生管理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工作方法以及工作效果都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形式;其次,学校的职能部门的设置不合理,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职能部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现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阻碍,也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程度不高;最后,在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学生管理相辅相成的情况下,许多高校未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进行有机的结合,虽然有较为严格的规章制度,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学生的教育仅停留在表面上。

2.2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不完善。

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但是大部分高校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并不重视,使得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并不完善。我国现阶段的高校辅导员建设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第一,辅导员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出现缺失严重现象。辅导员自身出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缺失,其主要原因是在对辅导员进行聘用过程中,领导对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重视度不够,认为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对学生进行管理。对辅导员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不做要求,以至于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缺失。第二,则是高校辅导员队伍不稳定,许多高校的辅导员奖励机制不健全,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对学生的管理和教学缺乏认同感和责任感,使大部分的辅导员在工作中刻意的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工作敷衍了事。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相结合路径分析

3.1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上提升

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要从内容上提升,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求进行具有目标性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品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养成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以及学风校风教育等多项内容。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则是使学生能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成为拥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为此,高效应对学生进行内容更为充实、思想更为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且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进行结合,强化管理育人的效果与目的性,在日常管理中,从正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对学生积极的引导,使学生在日常管理中,能够得到正面积极的引导,对不良倾向以及违纪事件,都能得到及时的批评以及处理。

3.2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的主要实施者,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管理相结合当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高校的辅导员,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主要载体,能够有效的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作为指导与管理学生的导师,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巨大。可见,加强对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认知、端正态度、规范学生行为的主要目标与基本途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应从基本做起,使辅导员都能够具有高标准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学生管理的日常工作中,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相结合。使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以实施,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以及责任感增强。

参考文献:

[1]林武滔.浅议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相结合[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11:114.

[2]杨石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行政管理[J].邵阳师专学报,1995,01:95-97.

[3]李书安.浅谈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02: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