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高中语文课的建议和意见

对高中语文课的建议和意见

对高中语文课的建议和意见

对高中语文课的建议和意见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抽象绘画》 美术课程 学生意见

《抽象绘画》作为理解二十世纪的艺术的一把钥匙,对学生来说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通融性,并且由于其低技术性的特性,很容易上手,学生的兴致也很高。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我就利用高二年级美术选修课的机会,自主开发了《抽象绘画》课程。作为全国首家在基础教育阶段系统开设《抽象绘画》课程的学校,我们还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因此获取学生学习《抽象绘画》课程的反馈意见,对于反思教学、完善课程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了解方式

我采取这样的方式来获取学生的意见。2009年,在高二上学期期末布置抽象绘画课程文字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结方式,用300字以上的篇幅,从以下五个角度选取一个方向重点论述:

(一)对抽象绘画的理解;

(二)画抽象画的感受;

(三)对教师上课的意见和建议;

(四)关于《抽象绘画》课程的其他意见和建议;

(五)对下学期美术课程开设的意见和建议。

收到学生的《抽象绘画》学习小结共计860份。大部分的学生能够有重点的从其中一个角度谈自己的感受。统计数据如下:

“其他”有45人,即5.2%的学生按照顺序每个方面都用一两句话作了概述。令人意外的是,约有40名学生用1000字以上篇幅详细叙述了自己这一学期以来学习抽象绘画的心得体会,从学生认真的态度也能够看出他们对于此门课程的重视。

二、情况分析

以下将学生的学期总结用提纲的方式提取出来,以便更直接地反映他们对待《抽象绘画》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一)对抽象绘画的理解

在学生们交来的学结中,有30%左右的人谈了他们所理解的抽象绘画,有的用很理性的语言在叙说,有的用诗一般的语言抒情了一番,有的则用很直白的语言陈述……这些都无碍于表达他们理解的抽象绘画,其中约有50%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尝试给抽象绘画下定义,多数能够在自己的定义中将抽象绘画的基本特征讲清楚,并表示可以慢慢欣赏抽象绘画了。有10%左右的学生仍然觉得抽象绘画很难懂,过于含糊、缥缈,甚至觉得是自己缺乏艺术细胞所致。

(二)画抽象画的感受

在写抽象绘画创作感受的这些同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回忆了自己绘制某幅成功作品的过程,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并总结取得较好效果的原因。有的同学则觉得画抽象绘画和解理科题有点像,就是利用点、线、面、色、形等元素在不违背形式美法则前提下的游戏,再加上课堂气氛很自由,所以有点享受这个过程,抽象绘画课程是他们比较期待的一门课。还有一小部分同学则觉得抽象绘画很难,在画画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构图、色彩上的问题,要么对称了,要么出现画面平均了,画面中的元素大小、疏密关系不明显等“失败”也时有出现。我觉得对于自己画面有沮丧感的学生来说,如果真的清楚地知道其画面效果欠佳的原因,那么《抽象绘画》课程的目的也达到了,至少能够说明他们对绘画中一些不应该出现的问题和形式美法则有着一定的了解,以此眼光欣赏、观察周围的绘画和设计艺术,也会成为一个不错的鉴赏者。

(三)对教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对于教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学生大多谈得很真诚,觉得应该多欣赏一些抽象绘画大师的作品,以增加对于抽象绘画的理解并提高绘画的水平。另外一些同学则觉得,教师对作业的点评可以使自己思考平日绘画时不太注意的问题,心中的疑惑也可以得到部分的解决,收获很大,应该多一些。还可以增加一些学生间的互评,以及师生互动性强一些的点评活动,使之收获更大。有40%左右的学生觉得应该留有更多的绘画创作时间,以便使绘画能够更加充分,画面更加完善。也有同学提出,虽然教师在每一次新材料和新内容教学的第一课都有技法的讲解和演示活动,但是在绘画的过程中还是会遇到一些问题,应该增加技法的教授。

“加强对绘画材料的管理与监督”是学生们关注的热点,这也是平日上课中教师除了专业知识的教学之外讲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很多学生对于恶意破坏教室环境,浪费绘画材料等公共财产的问题感到愤慨并建议给予重罚,做到“罚一儆百”。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也许是在其他文化课学习中难以发觉的现象,这其实是学生真实素质的表现,体现了抽象绘画课程教学的德育功能。

(四)关于《抽象绘画》课程的其他意见和建议

学生在总结中谈到印象最深刻的教学内容时意见很集中,有三节课被学生提的次数最多:书法的文字联想、音乐的情感联想、打散重构。文字联想让学生发现了中国文字的无穷魅力;音乐联想将音乐的节奏、旋律与画面的结构、元素、色调联系起来,增强了对艺术共同性的理解与思考;打散重构则是在打散的过程中发现原来不曾发现的美感,需要用新的思维看待世界。也有一些学生提出、调整课程内容的前后顺序,原因是后期的水彩、水墨、油画在清洗的时候天气已经比较寒冷,冻手,不太方便。还有几个学生觉得应该先学习素描、色彩等基础课程再学画抽象画。针对这一部分而提出问题和建议的学生相对于其他部分人数比较少,约占总人数的10%,言语相对谨慎,可能由于涉及课程和抽象绘画的认知规律,比较专业的原因。

(五)对下学期美术课程开设的意见和建议

对于下一学期开设的课程学生也很有热情,其中呼声最高的就是我校的特色专业――陶艺课,由于他们都看过一些图文资料,所以对陶艺室的情况比较了解,也比较向往。素描课,也是他们提到次数较多的课程,可能受到“素描是一切绘画基础”这一类说法的影响吧,对此,美术界已多有反思与争论,不再赘述。

三、反思与小结

(一)学生的兴趣点与教学重点的转移

纵观学生《抽象绘画》的学习小结,有三个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三个部分人数相加有593人,占总数的69%,有着相当的代表性。最多的一部分有260人,占总数30.2%的学生选择了谈论“对抽象绘画的理解”,说明学生对于探究“抽象绘画”这一概念还是有着相当的兴趣,这与高中生经过多年的文化学习,心智发展已较为成熟,具备了“高度发展的概括化的观察力、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1]”是相一。的,他们对于理性思考具有较强烈的兴趣。选择谈“画抽象画感受”的同学有193人,占19.1%的比例,这部分同学在小结中回顾了绘画时的感受,客观、理性地分析了自己作品的优劣得失,充分运用了《抽象绘画》课程中的相关知识和术语,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对于课程的掌握程度。

《抽象绘画》是西方理性精神和现代科学发展的结果,特别重视分析、元素组合的逻辑关系,这与学生文化课学习有着内在的相似之处,也是他们愿意参与探讨形式美法则的原因之一。之前的教学由于担心理论枯燥,而减少了此方面的教学内容,看来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以《抽象绘画》的理论作为绘画实践的支撑点,可尝试以流派、风格代表画家的主要艺术观点为切入口,深入到作品的分析及绘画本体语言的研究中。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同学们参与到自评、互评及经典作品的解读之中,运用美术术语和形式美法则,更加理性地看待抽象绘画,深入绘画本体语言的解读之中。

(二)绘画时间与材料管理的问题

关于绘画时间不够是学生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一节课45分钟,需要完成课程导入、新课教授、绘画创作、作业点评交流、课堂总结、作业收集、清洗画具、收拾桌面,时间确实紧张,有时还会影响到学生的下一节的文化课。时间是下一轮教学中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可以联系教务处在可能的情况下,将每周一次课改为双周两节课连上,或是调整教学内容,简化一些新课讲授的内容,安排专题欣赏与作业点评课,以更灵活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由于采取“集资购买材料,共同使用”的方式,材料的浪费和教室环境的混乱是一些学生意见较为强烈的集中点。教室环境的问题,除了与教师的课堂管理不到位有关系,还与课堂时间紧张有关系,导致无法留有足够的时间整理桌面,清洗颜料。特别是在油画的教学时段更是如此,教室卫生环境恶劣,导致几乎每一个班的学生进教室都在埋怨上一个班素质差,以此往复,相互责怪。为此,下一轮教学的开始阶段,需大力加强绘画材料的爱护和教室环境的保护教育、宣传工作。至于部分学生提出“罚一儆百”的处罚措施,在当前教育环境下美术教师实在是无能为力,所以仅靠苍白的言语说教对于部分学生起不到任何作用。如何利用德育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三)努力满足学生的美术学习期望

有170人,即占总人数19.7%的同学选择了谈论“对下学期美术课程开设的意见和建议”,在此部分,从自身出发,他们提出希望开设的美术课程,从中看出这些同学对于美术有着自己的思考,显示其中一部分同学曾有过“美术梦”。由于现实的文化学习压力,这在以前的教学中从来没有意识到,需要研究在以后的实践中如何满足这部分同学的需求和愿望。另外,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的即时指导也要进一步加强,以便及时解决学生创作时遇到的问题。

总之,通过学生的学习小结,及时全面了解学生对于《抽象绘画》课程的想法态度,知晓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能够使教师更加全面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教师的教学情况,从而进一步反馈到教学中,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由于小结是实名的,在意见和建议的表达上学生可能采取了比较克制和保守的策略,但是总的来说和我在教学中感受到的基本一致,以后还应该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听取学生的意见,保持师生沟通的畅通。

对高中语文课的建议和意见范文第2篇

【摘 要】英语课堂教学是师生对问题的共同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主动表述,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由积累向表达运用转化。借助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教学策略方法,对丰富课堂教学过程与方法,增强学生学习认知体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探讨问题探究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然前提需要。

关键词 初中英语;问题;交流;探究

“哑巴英语”现象的出现与学生不能大胆表达和主动交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表达过程其实就是学生思考问题和主动探究的过程,体现了语言交际和工具的本质特征。围绕问题的破解,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多元化的表达形式进行互动交流,能在活跃课堂教学情境氛围的基础上,更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主动学习和使用英语。多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能使得学生享有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提高表达综合运用技能。

一、引导学生自读找问题质疑

找问题是学生学习英语应该具备的技能,通过问题查找来鼓励学生有针对性提出自己的观点,能在帮助他们更好质疑和深思的基础上调整学习运用方法。支持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大胆质疑,利于他们更好主动提出破解方法。

在指导学生查找问题中,多鼓励他们围绕课程知识难点和学习能力不同,主动质疑阅读,找出自己的理解薄弱环节,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和思维。建议学生运用笔记的形式找出学习难处,鼓励他们针对这些难处,尝试找出前后联系的语言素材,强化理解感知。建议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语言形式,结合自己的疑难予以主动表述,深化理解感知。

学生自读中发现的问题,是指导他们据此进行表达的基本素材。例如,八年级上册Unit 8Natural disasters的“Reading A An earthquake”的阅读教学中,建议学生根据文章表达主题内容,从“The character about earthquake”和“What did happen in the earthquake? ”思考中找出相应的表达素材,建议学生围绕“What do I know about earthquake?”进行主动陈述自己的质疑意见,深化感知和主动表达。

二、鼓励学生合作解问题释然

运用任务合作的形式来指导学生有针对性探究和破解问题,更利于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和集中力,提高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来指导学生探究问题,能使得学生将自我质疑过程转化为互动探究,更利于优化教学过程。

学生在彼此合作中发现的问题,定能够使得他们的认知感悟有单纯的被动性记忆转化为实践运用。在指导过程中,可根据课程教学难点,创设不同的思考探究题目,建议学生通过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等形式来进行合作。针对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求学生能够从文本教材中找出相应的依据,培养他们综合思考和整体概括运用能力。借助合作来引导学生交流,更能使得学生对问题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也是教学过程不断优化和丰富的体现。例如,在七年级下册Unit 4 Finding your way的“Reading A trip to the zoo”阅读教学指导中,可根据学生的整体阅读感知,鼓励他们以“What do you know about Sunshine Zoo?”进行同桌交流,深化整体理解感知。在此基础上,可建议学生围绕“What do you find in Sunshine Zoo?”和“How do you introduce Sunshine Zoo?”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帮助他们在全面深化理解感知的基础上更好调整表达思维方法。

三、帮助学生主动提问题探知

给学生主动发问的机会,引导学生在主动提出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更好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以问题导向为前提,多运用沟通对话的方式和学生对话,建议他们根据问题主动和教师合作交流,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能力水平。

教师在帮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综合性思考感知,围绕不同问题的提出角度和方向,强调多样化策略指导。在运用中,以平等协商的口吻引导学生大胆表述,针对自己的质疑思考提出相关方法措施。根据课程问题设计目标方向,建议学生针对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知识运用等方面的要求,表达自己的认知思维,更好主动暴露表达认知思维,强化感知。

帮助学生主动提问能使得教师发现更多有效的沟通方法。例如,在八年级上册Unit 5 Birdwatchers的“Reading Birds in Zhalong”教学提问中,不妨引导学生针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建议学生主动向教师提出“What do we should do for wild birds?”和“Do you think Zhalong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等问题,进一步激活学生的语言感知思维,更好丰富他们整体理解感知。

综上所述,英语课堂教学中以问题导向为切入口,帮助学生在主动深思和积极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和探究问题,利于他们开阔知识视野和丰富感知思维,增强认知感悟体验。学生在自我发现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中的交流,能帮助他们更好灵活运用课程知识,提高表达运用准确性和灵活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胡仁干.用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运用英语对话交流[J].考试周刊,2014(87)

对高中语文课的建议和意见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交际;情境;自由

“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做事”是英语课程的核心要义,体现着语言学习的交际性和开放性。多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切入点,能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能使得整体理解感知更加深刻。根据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表现,主动调整策略方法,引导他们在自由对话、主动沟通的过程中灵活自如运用英语,利于他们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形成丰富语言感知,提高表达运用敏锐性、灵活性。

一、和同伴说出疑问,畅言不同

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疑问,让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主动各抒己见,定能激活学生的表达激情。引导学生通过同伴交流来表达,能使得他们在不断交流中产生表达冲动。

创设预学思话题,让学生在主动表达中发现问题,利于他们理解识记。如,在译林版(下同)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5 Good manners的“Reading When in Rome”教学中,结合Daniel和Jenny的对话,我建议学生仿照其中的内容,鼓励他们就“How do you understand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 ?”深入交换意见,让他们在主动表达自己的异议中获得更多学习交流机会。借助同伴交流,让学生在彼此取长补短的过程中有了更多沟通,让他们在主动归纳中形成丰富的感思体验。

在指导学生同伴对话中,应关注学生对话交流的重点,主动帮助学生提炼相应的核心要点,让他们能够在主动紧扣要点进行对话中产生丰富的感思体验。多给学生肯定,让他们在主动说出自己不一样的基础上提出更多的策略方法,帮助他们能够灵活交流,自如运用课程中的相关知识,增强学习内生动力与潜能。

二、与组员自由讨论,直言差异

交际是学生内心深处的渴望,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主动和其他成员进行交际,让他们在不断自由探讨的过程中找到破解对策,更能激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引导学生与其他成员进行交际,更能够使得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更加主动融入交流中。

给学生创设相应的话题,引导他们主动交流则是必不可少的前提。如,在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4 A good read的“Reading Gulliver in Lilliput”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整体理解感知,建议他们就“The main ideal of Gulliver’s Travels”进行主动表达,让他们能够根据其中的内容进行主动沟通。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理解感知不同,建议他们就“If you meet the same thing, 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建议他们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沟通,引导学生通过和其他组员进行探讨的方式有针对性找出不同,让他们获得更多的感思体验。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交流,让他们在畅所欲言中找到学习的生成点。

给学生设置相应的导说话题,让他们在明确的任务话题中主动提出意见,更利于他们扩散理解感知,让他们的感悟在不断生成中产生旺盛的活力。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不同,让他们在不断调整策略方法的过程中主动讲出自己的观点,给他们更多的探究机会。找出学生的不同点,让他们在主动归纳和反思的过程中探讨更多的对策方法。

三、向老师主动发问,建言献策

发挥教学中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主体作用,让教学双方在更为宽松和谐的情境主动探知和使用英语,更能够使得课堂教学充满生气活力。鼓励学生向教师提问,让他们不再掩藏自己的问题,让他们在彻底放松心情的提问中能与教师形成更为有效的互动,产生更为亲密的合作。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和教师沟通,让他们在自觉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交际的要领,更能够活跃认知感悟思维。如,在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4 Finding your way的“Reading A trip to the zoo”交流探讨中,我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主动提问,有的同学说“Mrs Wang , if you were a guider , what would you like to introduce Sunshine Zoo? ”有的同学提出了“Which information did you read in the article?”等问题,我则结合自身的理解与文本中的内容意义做了回答。通过这样的师生交流,能使得学生有了更多的探学求知的方式。

鼓励学生主动向教师发问,能使得课堂教学氛围更加轻松、浓厚,更能够使得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大胆说出自己的意见。关注学生的不同,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引导他们在大胆发问中找出相应的切入点,更能使得课堂教学富有情境趣味,更能够使得学生有了更多的发言机会。

总之,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不受拘束,让他们在自觉参与的过程中发现学习的乐趣,更利于他们激活自身潜能动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灵活自如交际,更能够使得他们的感知体验丰富多彩,更能使得课堂的对话丰富多彩,创设情境、优化话题,能使得课堂互动交流更加生动有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对高中语文课的建议和意见范文第4篇

一、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这一目标提出了诗歌与散文阅读鉴赏的总体要求。从中可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被放在目标核心的位置。语文属于人文学科,它肩负着“德育”“美育”的目标,而对审美能力的锻炼和审美水平的提高都需要长时间的引导与熏陶。审美情趣是个体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偏爱。高中时期,正是学生走出少年、走向成年的过渡时期。他们的审美情趣也从儿童趣味向成人趣味发展,因此,此时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平时接触到的资源如偶像剧、网络小说、娱乐节目往往带有通俗、浅薄、娱乐性的特征。因此,通过对选修课本中优秀诗歌与散文的阅读和学习,学生可以在比较中自觉选择更有营养和美感的资源,在阅读中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的教学建议。这项建议将“诵读”作为核心概念,通过诵读感受古典诗词的音韵之美,体味蕴含在诗文中的深刻意蕴。

二、开阔阅读视野,理解作品内涵

“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这一目标表明“诗歌与散文”选修课程要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和阅读量,重点体会诗歌和散文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在必修课本中,由于课时的要求,收录的课文是很有限的,学生的阅读范围较小;而选修课正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选取古今中外大量名家名篇,学生通过阅读可以领略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学特色。在这一小段话中,两次提到了“思想”。可见,课标对理解诗文的思想还是有很高要求的。古人云:“诗言志”。诗歌、散文较小说、戏剧更为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而它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也具有教化的功能。因此,重视对诗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就是对学生的道德陶冶与教化。

在教学建议中这样写道:“应在一定的阅读量的基础上,精选重点,鉴赏研读”。这一建议突出了“点面结合”的策略。“一定的阅读量”对应了该课程目标的“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就是要有广阔的阅读视野,丰富的阅读内容。

三、精选重点诗文,研习传统文化

“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与附录一建议的古诗文程度相当),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这一目标提出了对古诗文阅读的相关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它对古诗文阅读有两个层级的要求,一是读懂,二是背诵。要“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课标将古代诗文单独提出来阐述,体现出课标对古代诗文学习的重视。“读懂”就是要在翻译时做到“文从字顺”;而“背诵”则是倡导“熟读成诵”。古代诗文是我国民族精神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感性的阅读理解其中的精髓,在西方文化符号泛滥的今天,保持一份精神的独立和身份的认同。

教学建议中的“精选重点,鉴赏研读”主要对应了该课程目标中的“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与附录一建议的古诗文程度相当),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就是指对于不同难易程度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在阅读上要有一定的区分,挑选出一部分富有价值、难度适中的作品进行重点学习,精读细读,而对其他作品可以进行泛读。

四、学习鉴赏方法,发现多维意蕴

“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这一目标主要从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出发,要求学生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学习诗歌与散文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感性认识上,还需要借助理论和方法对诗歌散文进行理性的认识。由于诗歌和散文属于两种不同的文体,因此,鉴赏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对于诗歌来说,可从格律和意境两方面赏析,而散文则可从语言、意境、艺术构思、表现技巧等方面赏析。

本课程目标给出的教学建议是:“应重视作品阅读鉴赏的实践活动,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努力提高审美能力。教学中不要一味追求统一答案,也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这一教学建议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作品的多维阐释。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侧重于鉴赏实践,边阅读边鉴赏,而不是一味讲授理论知识。

五、尝试诗文创作,鼓励学生实践

“尝试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这一目标是对创作实践活动的指导,是对诗歌、散文学习的一个更高的要求,即将所学的表达技巧和艺术手法运用到实践中去。值得注意的是课标要求的只是“尝试”,因此,更强调的是学写诗歌、散文的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

“对有兴趣尝试诗歌散文创作的学生应给予鼓励。”“提倡举办诗歌散文朗诵会,组织文学社团,创办文学刊物,积极向校外报刊投稿。”这两项建议主要对应上述课程目标,表明了教师应有的态度――鼓励与提倡。刚开始创作的学生,文笔难免会生涩稚嫩,要多鼓励多支持,发现学生习作的闪光点,激发学生不断创作的动力。举办诗歌朗诵会,组织文学社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校园里形成热爱文学的良好氛围,教师应大力提倡。

六、利用媒体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技术的时代,我们的语文课堂也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这项建议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师应通过ppt展示、朗诵视频播放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这项建议要求教师提供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作品,而资料的搜集也需要教师学会利用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体现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利用媒体资源,提高自学能力。

七、小结

对高中语文课的建议和意见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策略;实践应用

语文课程作为各个学制阶段中最为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一直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多元作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简称大纲)指出: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是具有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它既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从审美、应用、个性等多个维度分析中职语文课程的价值和意义,进而探究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对于改善实践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影响。当前,中职语文教学的情况并不是非常乐观,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比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脱离实践应用,考核方式不当等等。面对这些较为突出的问题,教师可以从语文教学计划制定、教育策略探究以及考核方式改革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路径,从而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

一、师生共同制定教学计划

中职学校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进行标准地评判和比较,这些前提和基础为师生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提供了可能。由于当前中职语文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因此,教师可以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广泛听取学生的声音,并采纳学生的合理意见。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有权利有必要提出自己的意愿和需求。具体的操作方法可以采用诸如“语文课程方案制定听证会”(以下简称听证会)的方式来进行。比如在中职一年级的下学期期末,教师和相关部门就可以组织召开听证会,听取学生对本学期语文课程的理解和建议,并将这些建议进行汇总和归纳,采取至少一条合理的建议,逐步地去改善当前的教学实践现状。如果学校条件允许,则可以同时采纳多种意见和建议,快速转变和提升教学效果。而且这种听证会模式可以每个学校循环开展。通过这种师生共同制定教学计划的方式,可以相对更好地兼顾多种需求和意见,尽可能地保证个性化的教学活动得以实现。同时也能够切实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善教学效果,发挥教学资源的更大价值。

二、坚持突出实践应用原则

实践应用是中职学校一项非常鲜明的教学原则,语文课程同样需要遵循这一原则。语文课程本身的工具性也同样决定了这一原则。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和相关部门需要有意识地将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结合起来,与学生未来的就业需要结合起来,发挥语文教学的实践应用价值与作用,转变学生对于语文课程“只谈文艺,不求实用”的认识偏差。具体操作则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来展开。比如在会计专业中开设语文课程时,教师和相关部门则可以着重的将规范的工作语言,专业术语,以及相关的商业合同,企业策划文案等内容加入到语文课程之中,通过应用文教学专项训练活动切实展开,从而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此外,包括求职自荐信、介绍信、演讲模板等多种实用的文字材料格式,撰写方法和规则等都可以渗透到语文课程之中。通过这样的专项训练活动,既发挥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价值,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切实地提升了教学效率。

三、积极探究多元考核方法

部分中职学校的教师和学生都抱有这样的想法——语文课程就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只是起着装点门面的作用。因此,对于课程的考核方式也比较随意,通常就是利用期末考试的一张试卷来进行考核,而且考核的要求也不甚严格,简单、随意的考核方式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无法真正发挥语文课程的实践应用价值。针对上述问题,教师需要有意识地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和变更。制定多元的考核方式,尽可能为每个学生做出客观、全面、有效的评价结果,其意义不容忽视。具体做法比如在制定考核方式时,可以参考学生的意见,然后采取多种考核方式,为学生提供“量身定做”的考核标准。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书法基本考核”“专业术语辨析考核”“应用文本规范化写作考核”“经典诗词名句比赛”“口语表达测验”等多种考核体系和标准。要求每个学生在每一项考核中必须达到基本分值,然后对于某些考核内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专项训练,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和砝码。如果学生有其他的建议和考核内容通过民主评议,认为比较合理的,也可以纳入考核范围。

中职语文课程真正发挥应有价值和作用的关键在于学生和教师形成积极的教育合力,而这一合力的形成,取决于师生双方对于语文课程的理解和认识,从某种程度上讲,更为偏重于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推动。尊重学生,坚持原则,积极创新,大胆改革,侧重应用,兼顾个性这些原则可以为今后中职语文课程的改革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陈俊江,黄厚江,《阅读教学内容确定的“四三”原则——由《落日》一文的教学谈起》[J].《中学语文教学》,2011年06期

2.陈雅风,《对语文教学内容随意性的思考——两堂《苏州园林》课例评析》[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年06期

3.朱正威,《要更多地关注教学内容的钻研和把握》[J],《生物学通报》,2011年04期

4.李娟果,《浅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情感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