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孩子的思想教育的建议

对孩子的思想教育的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孩子的思想教育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孩子的思想教育的建议

对孩子的思想教育的建议范文第1篇

启迪智慧,净化心灵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爱读书,读书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智慧的启迪,畅游在书海里,心灵可以得到净化。在几次的学习培训中,培训的老师都推荐着这本《给教师的建议》,于是我在网上购买了这本书,看后感慨颇多,让我受益匪浅。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教育教学工作成了我工作的主旋律,这一旋律因学生而悦耳,因忙碌而充实,因进步而欣喜。初读《给教师的建议》看到的是浅显的建议和劝告,一个个平常的事例,点点滴滴的道理皆来源于生活,这是年轻教师最快进入教师角色的必备书,有了它,才能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夜深人静之时,静坐灯下,手捧着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心中不免掀起几许的波动。我静静地品味着作者精彩的理论分析,也细细地聆听着那些生动事例,随着书本的页码越来越大,我的思绪也随之加快了脚步。

一、要做一名专业知识扎实而有博学多才的老师。

教师要读书。古人说:“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就是指书籍。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苏霍姆林斯基也只有说:“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这24 小时意味着你要上课、备课,你要批改作业,甚至还要处理幼儿园里的事务,哪里有时间读书呢?我想起了鲁迅的那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睡前十分钟或二十分钟并不影响睡眠的效果。该怎样进行呢?我每天都坚持写教学日志,把自己的所感,所想写出来,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我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大海,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二、做一名宽容的老师。

“宽容”是作为教师的基本要求之一。作为孩子难免犯错,记得谁说过这样一句话:“不犯错的孩子那就不是正常的孩子”,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作为教师一定要善待学生的失误,善待犯错的学生,给他们改正的机会。不断犯错,不断改错才是一个儿童的成长。针对犯错的学生,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如果色厉内荏的批评,孩子可能会吓哭也可能会采取抵抗不说,不如我们先平心静气之后再与之交谈。其次,是让孩子改正错误。找准原因,了解想法之后,就要让他明白犯错就要改错,这是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只有这样才能重新获得别人的认可和肯定。一颗宽容的心就能减少学生否定自己、胆小自卑、信心不足等教育遗憾。正如文章中所讲的:“宽容不仅是一种方法和手段,更是一中精神”,只有把这种精神贯穿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才能培养良好品的人。

三、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

对孩子的思想教育的建议范文第2篇

最近,我又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书中的建议和劝告看似浅显,实际上是苏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

,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每一条建议都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它可以作为一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能放弃,绝不能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从书中我也深深地领悟到,我们教师要重视自身角色的转变,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当有些知识在学生中有人了解,有人不懂时,教师的最佳角色就是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让“知道的人讲给不知道人的听”。爱因斯坦也指出:“教师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因此,我们应通过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让学生在心与心的交流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尽管他们的语言很幼稚、很可笑、甚至不完整,但他们传达的思想却是一致的,只要教师不时地矫正、提升,教学的效果应是十分明显的。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孩子最佳的学习方式”,才能更加正视“教师的身份”。

对孩子的思想教育的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家庭教育;原因;后果;建议

我校是广西西部山区的一所农村初中,学生当中,有的父母平时不注意对子女的言传身教,尽量满足子女在物质方面的各种要求,很少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也有的父母为了生计而进城务工,把对孩子的教育任务交给自己的父母或者亲戚朋友,忽略了对子女的教育。这样的农村家庭教育问题,在我们学校已经是一种普遍的问题了,严重影响了我们学校学生的健康成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发展。而现在的家长们都忙于工作赚钱,却忽略了他们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事———教育孩子。

一、我校学生家庭教育问题现状

1.大多数家长由于生计而忽略对孩子的教育。以我校2016年春季学期家长会情况统计为例:全校650名学生当中,家长亲自到会211人,家长到会109人,参会率49.24%。经了解,大部分家长外出务工无法参加家长会,一部分由家中爷爷、奶奶或亲戚,少部分家长生意忙或家庭事务无法参加,甚至个别家长因孩子成绩不好干脆不参加家长会。2.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学校,“孩子进了学校学习,教育就完全是老师的责任了”已经是大部分家长的共识。与学生家长交流,话语中表达最多都是“靠老师多多费心,多多教育”这样的观念。3.家长教育手法简单、粗暴,甚至出现暴力行为。一些家长平时不懂得如何对子女进行鼓励和惩罚。子女听话学习好,就过度宠爱,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样样顺从和包庇,帮孩子推脱责任。一旦学习不好,就只会责骂子女,而不懂得鼓励他们,帮他们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方法和建议;如果出现违纪行为,就觉得孩子给自己丢脸,而对他们大打出手,不懂得教育他们反思自己的过错,如何改正。4.日常生活中不注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给孩子起反面榜样作用。农村生活比较随意,日常生活中不拘小节,家长的一些不良习惯对学生的影响深远,比如我校学生讲粗话、不讲究卫生、乱扔垃圾等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是和学生从小到大受到家长的影响分不开的。5.留守儿童比例大,隔代教育现象普遍。我们这里地处边远山区,与务工城市来往路途遥远,很多家长为了节约车费,一般只在10天左右的春节假期在家与子女相聚。一年当中,这些留守学生绝大部分时间寄宿学校,双休日假期的教育责任就落在留守的老人身上,在家独立生活的学生更是无人看管教育。2016年春季学期开学统计,全校508名学生当中,留守儿童381名(其中双亲留守214名,单亲留守167名);2016秋季学期全校708名学生当中,留守儿童有464名(其中双亲留守320名,单亲留守144名)。6.家长普遍存在金钱至上的观念和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每次跟学生家长交流,无论是当面交流或者是电话交流,教师听得最多的都是含有“我小孩读书不行,学得好不好无所谓。让他到学校读书,是由于年纪还小,在家管教辛苦,外出打工年龄还不够,只能送到学校让老师管教,还可以享受国家寄宿生生活补助和营养餐补助,孩子长大了,初中不读完也可以,只要他们能够外出打工挣钱……”等之类意思的话题。在一些家长的观念当中,子女进学校读书可以长身体,领取国家补助,学校帮助看管、教育,何乐而不为,读书没有用,长大能够打工挣钱就是真理。

二、我校出现学生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及后果

1.大多家长重视满足子女的物质欲望,而忽略子女的思想教育。有的家长进城务工工作任劳任怨,收入也比较可观。“自己吃苦不要紧,不能苦了孩子”的思想,使他们对孩子有求必应,小的是购买好的吃穿,大的可以购买贵重的手机。他们认为满足子女的物质欲望,一味纵容才能让子女们认真学习,而忽略勤劳朴素的思想教育。导致我校的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物质攀比的现象,炫富的心理,养成了贪图享乐、花钱大手大脚的不良习惯,产生了欺凌弱小等现象。家庭困难的学生,在同学当中觉得自己不如人,经常受到同学的欺负,自然而然产生自卑的心理,最终厌学而失学。2.家庭经济负担,让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感到力不从心。我校所在的敬德镇属于石山地区,耕地面积少,每年家庭农业收入不多,并且大多家长是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和80年代初期出生的人,正是肩负赡养父母和抚养孩子的双重任务的一代人。他们为了维持家庭生活,有的在家起早贪黑辛勤劳作或做生意赚钱,一天下来根本就没有时间关心子女的学习生活;大多家长只能加入进城务工的队伍,一年来与子女的相处就是春节那几天时间,应酬、走亲戚已经累坏身体,哪有时间过问子女的在校各种情况。因此,与子女交流就越来越少,相处就形同陌路,子女也就不会愿意跟他们谈及自己的生活和学习。3.读书花费太大,大学毕业不一定能马上找到工作,家长认为打工赚钱比读书更合算。上个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读书致贫现象,在我们农村经常出现,家里砸锅卖铁供子女读完大学后,自主就业使一些大学生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窘境,收入比不上当时辍学后外出打工的同龄人,甚至有些大学生也走上外出打工的老路。大多学生家长正好跟这些大学生同龄,这些使他们感受到读书并不一定是致富的路子,而打工却是农村子弟致富的捷径,在他们的观念中读书对农村子弟是无用的,早早挣钱糊口才是硬道理。所以,子女读不读书对他们来说已经无所谓,长身体有力气就是好事。虽然现在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已经加大,读大学也不至于让一个家庭贫困,但让家长们改变思想观念确实很难。现在我校的学生当中,这种思想影响特别大。672位学生当中,有150人愿意学习就不错了,近几年来,每年春节过后的春季学期,20人左右的学生外出打工已经是平常现象。4.子女跟随父母到打工城市上学,教育收费高,家长只能无奈交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在家监管,或者亲戚朋友帮助监管。(1)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在家监管,这种隔代的家庭教育,问题较多:首先是他们中间隔着一代人,祖辈的少年生活时代与孙辈们不同,看问题角度也就不同,所以孙辈们有些想说的心里话就不愿和他们交流,甚至看不起他们,认为他们思想守旧,跟不上时代。孙辈们面对着自己看不起的人教育自己,哪有什么效果,结果可能会更加叛逆。其次是祖辈们经历过生活的艰辛,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儿孙们再次受苦,物质上尽量满足孙辈们的要求,他们认为只要给孙辈们吃得好、穿得好、没生病就是最好的监管。其实这种方法只能宠坏孙辈们,使他们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变得越来越贪婪、任性、霸道。孙辈们一旦到学校与同学相处,往往斤斤计较,会因为一些蝇头小利而产生矛盾,甚至是校园暴力。再次是祖辈们的溺爱,当今家庭子女不比以前多,有一个男孩是大多家庭的普遍现象。一般祖辈们都有重男轻女的思想,男孩意味着家族之后,所以他们对男孩的孙辈十分溺爱,生怕在日常生活中受委屈,一味地纵容包庇,即使自己孙子有错,不是对他批评教育指出错误,督促改正,而是指责对方,帮助孙子打架。这些受到过分溺爱的孩子,一般都会蛮横无理、无法无天,在学校里简直就是“混世魔王”,不光自己一事无成,还会捣乱课堂,谩骂威胁同学老师,有时还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2)外出务工家长之所以请求亲戚朋友帮助监管,是因为家里无长辈监管孩子。一般这些家长会要求在家的兄弟姐妹、邻居或朋友在孩子周末回家时,帮助孩子安排日常起居,照顾孩子的生活。其实亲戚朋友也都是成家立业的人,他们教育自己的孩子已经花费了太多的精力,对于这些留守的学生的监管只是在于生活方面,而思想教育就很少谈得上了。有时候在亲戚朋友中有一些思想不正的人,趁着家长不在家,做出伤害孩子的事,影响孩子的一生,比如殴打、、盗窃财物……5.由于自己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成绩跟不上,家长觉得在老师和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所以很少主动和别的家长交流,极少跟孩子的老师交流,甚至看到老师的电话就拒绝接听,更不用说能够亲自到学校跟老师谈心了。其实,问题出来了,家长应该勇敢面对自己孩子的缺点,跟老师诚恳交换教育意见,才能使孩子转变。虽然有些老师讲话过于刻薄,但家长如果一味逃避,一味自卑,最终孩子也会像家长一样只会逃避、自卑,永远没有进步。孩子可能会引发出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孤僻、自卑、抑郁、敏感、情绪消极等。6.一些学生父母由于长时间不能一起共同生活,抵挡不住外面世界的种种诱惑,移情别恋而导致家庭破裂。孩子亲眼目睹父母之间的各种纠纷,会留下心理阴影,对父母产生怨恨。不管是跟随哪方,很难消除其心中的怨气,家庭教育就很难谈得上有效果了。以上我校出现学生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及后果,其实可能在一些农村中也存在,也可能是普遍的社会现象。作为一名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引起重视,思考对策。

三、对家长和同行的几点建议

1.对家长们的建议:(1)在孩子面前要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事要讲诚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明确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孩子怎样生活、怎样做人。(2)做一名积极上进、勇于担当、勤劳勇敢、艰苦朴素的家长,日趋完善自己,成为孩子的楷模。(3)多找时间陪孩子,放下架子做孩子的朋友,主动联系学校,交流对子女的教育方法。(4)摒弃“读书无用”的思想,要多了解知识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5)对家庭负责,对家人忠贞。2.对从事教育工作的同行们的建议:(1)结合目前下乡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时机,向家长们宣传国家教育政策法规,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扶助政策,消除家长对子女学习经费的后顾之忧。(2)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关注留守儿童,主动靠近他们,以父母般的情怀关爱他们。(3)热情主动联系家长,要以平等的态度与家长交流,少指责多赞扬,争取家长主动担当教育孩子的责任,主动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出谋划策。

四、结语

农村家庭教育问题多、效果差。这就要求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只有把家庭教育搞好,并且和学校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到教育本身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成才.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调查研究—以崇左市天等县为例.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杨梅菊.农村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其人格的相关研究.教育学术月刊,2007,(1).

[3]赵宝社.农村初中生的家庭教育.新课程•教师,2014年第03期.

对孩子的思想教育的建议范文第4篇

挖空心思择校有意义吗?

【专家建议】眼光应该放长远点

在已经播出的几集《虎妈猫爸》中,赵薇出演的虎妈可谓是一上来就希望用“虎劲”抓住观众:女儿兔妞在幼儿园升小学的面试中表现不佳,彻底激发了“虎妈”对“第一小学”的向往。

然而当所有努力都徒劳时,虎妈只能花巨资购买“天价学区房”,在她眼中,这是女儿兔妞通往重点小学的唯一途径。而为了凑齐学区房的钱,狐狸奶奶潘虹交出了家里的财政大权,羊姑姑李佳投了自己的教育股份,虎妈和猫爸也放弃了原本的大房子和好生活,举家搬进了面积很小、房子又老的学区房中。然而一年后,虎妈突然得知,兔妞仍然没有资格上第一小学。

可以说,这一桥段是目前《虎妈猫爸》中被观众们点赞最多的。不少网友都表示,“太接地气了”“深有同感”。

对此,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副院长王纬虹表示,这其实是一个老问题。“家长对优秀教育资源的渴求可以理解,房产商利用家长这种望子成龙的心态做推销也可以说是经营之道。”王纬虹说,但家长也应该想到,即便通过学区房让孩子上了好学校,能否有预期效果还很难说。

“娃娃学得如何,成长效果是多元因素决定的。再说现在学区房最多能解决孩子的基础教育阶段,甚至只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问题。”王纬虹说,家长们应该看长远些,经过多年发展,基础尤其是义务教育,基本已经均衡。“我个人认为,家长不一定非要选择名校。”

“兴趣班”到底是谁的兴趣?

【专家建议】孩子越大越应少上兴趣班

在剧中,“虎妈”赵薇为兔妞制订了一个文化、体育、艺术全面发展的学习计划,“猫爸”佟大为则秉承快乐教育的法则不停为兔妞争取童年的自由。为此,“猫爸”就带着女儿借上兴趣班之名,偷偷跑出去玩……在当今所谓“赢在起跑线上”的理论支持下,兴趣班绝对是当下中国孩子成长中的关键词之一。

但在王纬虹看来,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更应先弄清“兴趣班到底是看谁的兴趣”。王纬虹说,所有的兴趣班都只有孩子有兴趣、愿意上,才能学得好,有效果。“而现实中往往是家长的兴趣替代了孩子的兴趣。”

王纬虹说,即便孩子有兴趣,也要适度适量。“度和量应由孩子的年龄、时间、精力、能力来决定。比如幼儿园、学前阶段,我建议学一两样就行了,到了小学、中学更应该逐步减少。”

“虎妈猫爸”利于孩子教育?

【专家建议】关键是思想必须统一

对孩子的思想教育的建议范文第5篇

一、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

1、教育观念落后。

(1)家庭教育观念并未真正形成。认为“教育责任在学校,在老师”,提供“吃穿”才是家长本份, “重养轻教、重智轻德、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情况比较严重。

(2)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分数代表一切”思想仍然十分严重。这与当前课程改革要求是非常不相称的,也为学校新课改继续深入推进带来了不小的阻力。

(3)家庭成员之间曾接受不同的教育,造成在教育观念上的差异,让孩子无所适从或盲从一方,使孩子不能正确地分析和判断事物,自我意识形态不断磨灭。

(4)不尊重、不真正了解孩子的家长不在少数,错误地将对孩子的态度理解为“上对下”的权威与服从关系,不断把家长认为正确的东西强塞给孩子,其实家长并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么。

2、教育方式上的不科学性。

(1)平等、民主和对话的家庭氛围并未大面积形成,孩子的个性难以得到张扬,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与孩子沟通意识不强,沟通能力不够,互信程度低。有相当数量家长仍沿袭“棍棒下出孝子”的教育方法,以伤其自尊作为惩诫手段,缺乏正面教育。

(3)对孩子的教育缺乏全面系统性,没什么计划,惯于孩子出现问题时才来解决问题。一旦出了问题,教育孩子的难度就明显增大,而且不容易彻底解决。

(4)在奖励与惩罚方面,占一定数量的家长缺乏理智。奖励与惩罚是父母必要的教育手段,运用正确,非常凑效,否则适得其反。

3、教育水平低下。(1)家长文化素质不高,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完全的能力,也缺乏家庭教育中的心理规律知识,致使教育水平不高,也造成孩子不信任。调查发现:家庭物质条件好的家庭教育水平并不一定比差的高,但是家长文化素质高的家庭教育水平总比文化素质低的家庭高。

(2)家庭文化环境氛围的营造力度不够,投资少,可利用的家庭教育资源十分匮乏。“如果说孩子是种子,那么家庭就是土壤,家庭心理氛围就是空气和水分。”多数家长重视对孩子特长、兴趣的培养,却缺乏有效的引导,也没有意识和孩子共同参与活动,学习型家庭组织程度低。

(3)家庭教育缺乏有效的指导,教育能力差。隔代教育、单亲家庭教育、贫困家庭的教育问题突出,家长基本束手无策。

4、成才观上的误区。

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值,固然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绝大多数家长认为只有考上大学,才算对孩子的教育成功了、成才了。这对孩子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化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在目前现实条件下,个个上大学也是绝对不可能的,一旦没实现,将会是孩子“一生的痛”。

二、思考与建议

1、建立家长培训学校。通过专业的学校社会工作者向家长传授正确的家庭教育信息。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家庭教育咨询等形式开展工作,主要工作包括帮助家长树立“为国教子”的家庭教育观念;通过定期培训提高父母在子女成长方面所需的基本知识;提出关于家庭教育的建议,组织学生和班主任对家长的家庭教育进行评价;加强家长与子女之间的交流等。

2、建立学校与家庭互相沟通制度 。适时召开家长会或让教师家访,向家长通报学校的工作和班级情况,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能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加深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理解。

3、重视家访制度,发挥家访的多向性作用 。随着现代化通信技术的普及,登门家访已渐渐淡漠,但家访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的闪光点,让家长分享孩子成长的快乐;能及时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家长配合帮助学生清除身上的消极因素,扬长避短,促进学生积极向上;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针对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给家长提出建议,将学校和家庭紧密地联系起来,教师与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尤其对解决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有着独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