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青少年心理科普教育

青少年心理科普教育

青少年心理科普教育

青少年心理科普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青少年; 性教育; 科普图书

目前,随着有关青少年性教育的政策不断颁布,如《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1)、《关于印发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生育关怀―青春健康”工作五年规划”的通知》(2009)、《教育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8),青少年性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是推行什么,如何推行,谁来承担,目前依旧处于摸索阶段。据2010年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的《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可及性调查报告》显示,当前青少年的青春期最广泛、最重要、最希望的知识来源首位均为书/杂志(分别是81.2%、58.4%、24.0%)。作为青少年性教育的重要载体[1],性教育科普图书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目前我国市面上青少年性教育的科普图书良莠不齐,同时鲜有对其的研究和分析。

畅销书,其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同类书的销量中居于领先地位的书。畅销书不仅是一种出版现象,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它是公众阅读趣味和评价的一种标志,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它的出现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反映,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2]。本文从青少年性教育科普畅销书切入,不仅可以探究目前针对青少年的性教育开展情况,还可以通过其反射性,探析目前公众对于性教育的态度如何。为此,本文根据全球最大的中文网上书店当当网和卓越网上以及来自开卷“全国图书零售观测系统”的畅销书排行榜数据,共收集18个榜单进行分类整理,筛选出49本目前在网上书店及实体书店最畅销的青少年性教育科普图书,对其进行特征和内容分析,以期对性教育科普图书的发展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本文根据全球最大的中文网上书店当当网[3]和卓越网[4]上以及来自开卷“全国图书零售观测系统”[5]的畅销书排行榜数据,共收集18个榜单进行分类整理,根据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颁布的《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8]及科普图书[6]的定义,从而得出青少年性教育科普图书的标准,共筛选出49本青少年性教育科普图书(中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对其进行总体特征及内容分析,并对青少年性教育科普图书进行讨论与建议[7]。

2结果与分析

2.1图书分类

青少年性教育科普图书在当当网[3]上,被归类于亲子/家教中的培养男孩/培养女孩类,在卓越网[4]上被放在了家庭教育中的青春期教育类,在开卷[5]中也放在了家庭教育类。本文将49本青少年性教育科普图书,分为三类,分别是培养男孩、培养女孩、男孩女孩均适用。因版面所限,表1、表2仅列出培养男孩、培养女孩排名前5的基本信息。

2.2书名分析

2.2.1特定字词的统计分析书名是书的“眼睛”,突出地反映了书籍内容、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对性教育的认知能力和态度。从49本青少年性教育科普图书书名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出,67.3%的图书书名中包含“青春期”或“青春”,只有18.4%的图书书名中包含“性”字(见表3)。作为性教育科普图书,却不敢把“性”字放在书名中,这反映了在中国大陆保守性教育文化束缚下,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甚至是作者本人,都更倾向于选择较为隐晦,指代含义的书名。这种疑似“挂羊头卖狗肉”的书名,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大陆“性”的污名化的存在。

2.2.2教育者的统计分析根据当当、卓越和开卷的分类,已经将青少年性教育科普图书归入了“家庭教育”,这意味着将性教育的责任交给了家庭。一个普通家庭一般是有父亲和母亲,那么究竟谁来承担这个“性教育的大任”呢?根据书名中的一些词语,可以反映作者对于性教育的教育者的态度,如《妈妈送给青春期女儿的礼物》暗示着女儿的性教育应该由母亲来承担,《爸爸给青春期儿子说的悄悄话》暗示着儿子的性教育应该交给父亲。如果没有任何指代如《那些关于身体的奇怪问题》,则归为青少年自学性教育。

从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母亲承担性教育以及青少年自学性教育是比例最高的,紧接着是父母(家庭)共同承担,而父亲承担性教育的比例相当小(见表4)。这反映了大众始终认为青少年的性教育应该由母亲来承担的观念。实际上,性教育不光应该由母亲、家庭承担,学校、社会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该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性教育模式。

2.2.3隐秘性字词的统计分析46.9%的书名中包含了“悄悄”、“秘密”、“信”等隐秘性字词,隐喻性教育是“不能公开”说的(见表5)。这说明包括青少年性教育科普图书作者本人都存在对“性”的偏见,认为“性”是不能公开的秘密,是难以在公众场合启齿的事情,是无法在课堂上正面教授的,只能“悄悄”告知青少年的事物。我们认为对性教育的这种“隐晦”的认知,事实上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青少年性教育的普及,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误导青少年:性是一种难以启齿的内容。

2.3作者分析

2.3.1作者专业背景分析根据分析发现,49本青少年性教育科普畅销书的作者共40位,真正有性教育专业背景的仅10%(见表6)。青少年中畅销的性教育科普图书,却不是由性教育专家来写的,这无疑导致中国大陆性教育科普图书在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正确性上一定会出现偏差。同时使得性教育科普图书难以反映性学的科学前沿,存在着严重的“炒冷饭”的现象。从事性教育工作的科普作家的缺失,系统、规范和科学的性知识无法及时传达给学生,是导致中国大陆青少年性教育无法有序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2.3.2作者所属国(地区)分析青少年性教育科普图书作者所属国(地区)呈现较大的差异,这主要是因为性教育需要根据各个地方的文化、政策、社会环境来实施,根据各国特点来实施。中国作者更加了解中国性教育的特点和需求,所以更能适合中国读者的胃口。同时美国和日本是开展性教育较全面和领先的国家,他们的性教育读本也更加全面和先进,能符合一部分读者的需求(见表7)。

2.4内容分析

2.4.1态度积极,喜迎青春期98.0%的青少年性教育科普图书如《妈妈最想送给青春期女孩的礼物》,呈现着一种欢迎青春期到来的姿态。虽然青春期让青少年有些烦恼、有些惶恐、有些焦虑,但是更多的是惊喜、敏感、兴奋,这是一个化茧成蝶的时期。书中呈现出一种对青春期的欢迎之情,以及对青春期的坦然之情,有助于青少年摆脱青春期所带来的逆反、恐慌的心情,树立良好的青春期认识观。但是,这49本畅销的图书中有一本名为《拯救女孩》的书籍,是先假定女孩子深深受到了时代不良文化的戕害,通过此书可以拯救女孩。笔者认为这样的视角可能会让青少年及父母以一种时刻“防止伤害和错误产生”的态度来应对美好的青春期,这样反而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2.4.2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在信息传递方面,书籍涉及了大量的生长发育、生殖健康、性心理、艾滋病、异往等信息,尤其是月经、遗精、发育、青春期性心理等内容尤为丰富。丰富的信息量是区别与以往遮遮掩掩的性教育一个很显著的特征。提供充足的信息量,有助于青少年更好地了解自己、减少性困惑。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所有的书籍中,仅国外作者的书籍中,是有包含男性女性生殖器官插图的,例如《嗨!青春期:9-16岁男孩女孩专属读本》(英国)、《身体的秘密:青春期女孩使用手册》(美国)。中国作者的书中均不含任何生殖器官插图,这样的设计并不利于青少年充分了解自身和异性的身体构造。

2.4.3迎合家长,态度保守青少年性教育科普畅销书虽然信息丰富,但整体的价值观却倾向于保守。最明显的特点是拒绝约会、拒绝早恋、拒绝婚前、尽量减少“过度”的等等。以为例,据统计,美国90%以上的在校男生和75%以上的在校女生有过的经历,在我国也有大量少男少女存在行为[9]。但是在这49本书籍中,90%以上的针对女孩的性教育科普图书,都没有涉及到这一重要的内容,原因当然不言而喻。在《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中,明确说明了不会对身体或情感造成伤害,也完全没有提到“过度”的情况。而针对男生的性教育科普图书中,却夸大“过度”的伤害,即会造成、阳痿、不等的伤害。并且谈到所谓的“过度”时,甚至一周一次也被归入了“过度”的范畴[10]。保守的价值倾向表明了大部分中国父母的性教育目的――防火+保护,防止出现一切父母不愿意看到的情况,如早恋、、等,保护孩子“纯洁健康”地成长。这也显示了中国的家长恐惧让孩子感受到性带来的愉悦和快乐,性教育成了“防性”教育。

2.4.4内容缺失或重叠内容的完整及正确是科普以及性教育的必要因素,但青少年性教育科普畅销书中却存在着内容缺失甚至错误的问题。在青春期阶段,青少年对异性有着强烈的好奇,所以青少年性教育的任务之一,是要满足青少年对异性的好奇,从性心理的角度,这也是避免一些心理问题如成年后的对异性的恐惧、窥阴癖等[11]。但是纵观这49本图书,在培养女孩的书中难以找到有关男性生理、心理的章节介绍。另一个问题是同性恋内容的缺失。科学研究表明,同性恋人群占总人口的2%~5%,他们觉察到自己性取向的平均年龄是10岁,确认自己是同性恋的平均年龄是14岁[12]。而95%的男同和女同青少年常常觉得孤立无援,由于遭到种种社会压力,有30%~40%的青少年有自杀的倾向。相比之下,异性恋青少年有自杀倾向的只有8%~13%。Ben-Ari和Gil(1998)认为,导致男同和女同青少年自杀倾向的因素有消极的自我认知,家庭关系紧张,负面的社会关系。但是90%的青少年性教育科普畅销书中却对同性恋这样一种现象闭口不谈,这可能会让本来求助无门的青少年更加绝望,以为自己是变态的、是唯一的[13],造成极其消极的自我认知,可能恶化家庭关系。

2.4.5国内国外有差别49本青少年性教育科普畅销书中,有约82%的图书是中国作者的作品,18%的书是国外作者的翻译作品。在内容上,国内和国外书籍有一定的差异。国外的书籍较少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的引导,以“早恋”内容为例,国内的作品全都在尽力规劝青少年避免“早恋”,警告青少年“早恋”后可能会产生种种可怕后果,这是一种站在家长的角度在教育孩子。但是国外的4部作品,如《从尿布到约会(约会卷)-美国家庭性教育“圣经”》(美国),却并没有旗帜鲜明地反对“早恋”,相反还告诉青少年如果约会可能产生什么情况,如果父母不同意应该怎么去说服父母,如何邀请女孩子约会,如何在约会中更好地保护双方,如果约会被拒绝该怎么办等等,以一种较为中立的态度,站在青少年的角度为他们建言献策。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了“同性恋”的内容上,出现了“同性恋”内容的全都是国外作者的作品,这也非常清楚的显示出了国内和国外作品的区别。

3讨论与建议

总体来说,目前性教育科普图书的大量出现和畅销蕴含了对性教育的兴起之趋势。书籍中的大量信息确实能帮助孩子更好成长。但是目前青少年性教育科普图书问题依然存在:内容缺失甚至错误,价值观的导向严重,性教育的教育者主要指向了母亲,以及“性教育是不是送给孩子一本书”就万事大吉等问题还值得讨论。

由于社会的发展,不管从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角度,还是解决社会棘手问题角度,如艾滋病的蔓延,亦或从提高大众生活质量的角度,普及青少年性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据“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0年中国大陆9~13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92.1%,课外书籍阅读量为6.32本。14~17周岁为83.0%,课外书籍的阅读量最大,为9.99本[14],青少年性教育科普图书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未来的青少年性教育科普图书发展,第一要注重图书编辑策划,开启青少年阅读兴趣,童话读本《袋鼠妈妈教我如何长大――童话中的性教育》,信件形式《给青春期女儿的十封信》,一问一答式《了解悄悄变化的自己》等图书的畅销都凸显了编辑策划的重要性。第二,要抓住家长对教育的重视,不断强调青少年性教育的重要性,如封面上的强调的“引领女孩健康成长的青春圣经”,同时凸显教育专家的推荐作用,如中国少年报“知心姐姐”卢勤,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主持人金龟子等名人作序推荐的《袋鼠妈妈教我如何成长――童话中的性教育》。第三,注重作者专业背景,鼓励性教育专业人员多进行科普图书的创作,将科学完整的信息进行传递,让青少年树立起科学健康的性价值观。第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要保证内容的系统性、规范性和科学性,体现出性教育的严谨性和有效性。此外,在性知识大量呈现的同时,需要减少过多的价值引导,给予青少年充分的思考空间,以青少年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应用才能更好地推行性教育在我国青少年中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郑晓瑛,陈功,等.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可及性调查基础数据报告.人口与发展,2010(3):2-16.

[2]方文婷.消费时代畅销书的出版现状与反思.安徽文学,2009(6):370.

[3]当当网[EB/OL].[2012-12-16].http:///.

[4]卓越网[EB/OL].[2012-12-16].http:///.

[5]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EB/OL].(2011-12-16)[2012-10-08] http://.cn/.

[6]任福君,翟杰全.科技传播与普及概论.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6-57.

[7]北京印刷学院畅销书研究组.2006-2011 年个人理财类畅销书分析.出版参考,2012(1):39-40.

[8]UNESCO.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on sexuality education an evidence informed approach to effective sex, Relationships and HIV/STI.UNESCO,2009.

[9]徐宁.爸爸写给青春期儿子的80封信.北京:化学工学出版社,2011:55.

[10]徐宁.了解悄悄变化的自己――给青春期男孩.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78.

[11]David R.Shaffer.发展心理学.邹泓,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66-179.

[12]方刚.性别多元:理论与实务研究.台湾:台湾万有出版社,2012:48-51.

[13]William L.Yarber, Barbara W.Sayad, et al.,爱白文化教育中心译.Human Sexuality.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10-21.

[14]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课题组.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十大结论.出版参考.2011(13):10-12.

青少年心理科普教育范文第2篇

广东省科学中心作为亚洲最大的公益性科普教育基地,一直没有停止科普惠民前进的步伐。特别是怎样提升现代青少年学生的整体科学素养,一直是科学中心研究的重点课题。现代科普教育强调科普是提升现代人整体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那么,什么是人的整体科学素养呢?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对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呢?当代科学教育的研究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科学素养包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对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把握,更体现在对科学精神的了解和掌握,尤其是科学的创新精神、求实精神、探索精神、团体精神、献身精神,以及辩证的、开放的、多维的思维方式。那么,我们又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对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呢?包括三大领域:一,科普场馆;二,中小学的科学教育,这主要包括青少年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学习的初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科学课程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虽然在地域上可能会存在一些差异,但是大同小异;三,各种媒体的科普教育,比如电视、网络、报纸等播出的科幻片、记录片等。在此,本文作者主要以广东省科学中心为例,介绍科技本文由收集整理馆对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做的探索。

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广东省科学中心对青少年的科普教育以体验科技为重点。体验的范畴包括经典的和前沿的科学知识、重要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各种社会课题中的科学和技术问题等。因此,科普场馆的科学教育研究有两个重点,一是给参观者哪些科学问题的体验;二是用怎样的方式方法来体验科技。

(1)广东省科学中心作为广东最主要的科普教育基地和休闲旅游基地之一,是围绕着“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目标来进行建设的,它是中外一流的科技文化设施,这一亚洲最大的公益性科普教育基地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位提升广东省青少年的整体科技文化素养贡献一份力量。广东省科学中心一流的文化设施主要通过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来展现。一是科学内容上,各个展馆、展区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数字技术的发展、感知与思维、信息、电子与机电一体化技术、人与健康等与广东现代化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在基础科学的知识上,既展示了经典,又展示了前沿科学发展的现状,同时又展望了未来。二是在科技素养提升上,不仅要关注青少年对知识的获取,更关注公众的心理需求、社会需求,注重与公众的有效互动,同时注重青少年对科学思想方法的认知,关注科学精神的熏陶,关注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在于观众的有效互动、有效沟通方面,主要通过现场咨询、调查问卷、科普知识有奖问答、科学趣味实验、机器人表演等等形式进行。这些形式受青少年的喜爱和欢迎,激发了他们探索科学的极大兴趣,获得了一致好评。

二、明确的价值定位

广东省科学中心的建设者们从建馆伊始,就为科技馆定好了价值定位,有明确的价值思考定位。把科学中心定位为广东省重要的科技发展成果展示的窗口,泛珠三角地区重要的科普教育平台和科技资源中心。目标明确,价值定位准确,这对于展示内容的选择、方法的选择都具有重要意义。明确的价值定位,使得科学中心迅速成为一个系统体验学科原理的场所,成为青少年了解当前科学发展所需要认识的前沿问题的场所,一个展示最新科技成果的场所。另外,它的价值定位本身具有发展的特点,对于实现科学中心的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而且,明确的价值定位对于广东省科学中心以后的发展具有价值导向作用、指导作用,科学中心以后就可以根据自身价值定位制定以后发展方向、发展计划。

三、科学的科普教育方法

广东省科学中心的科普教育方法主要以公众体验科技为主,采用sts方式的展示强调的是对课题的认识,同时也强调支持对课题的科学和技术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因此,不仅可以通过展品的体验,以及展品之间的相互联系的体验来认识课题,还做到了对支持每一个展项的科学和技术问题作出必要的解释。在方法上把握了两点,一是把展区作为整体的系统来认识,不仅有体验性的展项,有身临其境的环境氛围,还有表述清晰的图文系统来揭示基础知识和原理;二是把展示服务看成是教育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循循善诱引导公众理解展区的整体性,培养了一支智慧义工的队伍,他们不仅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还具有对不同参观者进行讲解服务的技能。

青少年心理科普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科普教育;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G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7-00-02

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的“第二课堂”,无疑已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它较传统课堂最大的优势就是“物”的直观感悟,通过大量具体形象的展品,真实有趣地体验环境,激起青少年的求知欲,向青少年形象地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美国科学家、科普作家卡尔・萨根曾提到,“每个孩子都是科学家”,他的观点肯定了每个人从小就具有探索未知和求知的本能。就教育模式来讲,博物馆的教育更加容易让青少年接受、更有亲和力和视觉冲击力。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博物馆的优势资源,帮助青少年在实践和体验中学习科技知识,是目前博物馆人需要研究和探讨的事情。笔者结合中国铁道博物馆近四年的科普工作,谈一谈博物馆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发与运用。

一、博物馆开展青少年科普教学活动的特点

(一)孩子是学与玩的主体

博物馆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中,孩子具有绝对的主体地位,科普教育活动都是为孩子服务,不仅绝对尊重孩子学习的意愿,而且以孩子活动的兴趣度和强度作为科普教育活动组织者进行方案调整的指挥棒。

(二)多向互动

青少年、博物馆之间按照活动方案内容进行积极的多向互动,在活动中,博物馆以提供尽可能完美的服务为宗旨;必须尊重孩子和爱护孩子,积极与孩子互动,让孩子在“学中玩,玩中学”。这样他们才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科普教育活动中去。

(三)寓教于乐

科普教育设计活动需以“爱”作为活动原则。活动环节和内容的设计必须让孩子的学习激情具有生命力――让教育和生命一起成长。在教、学与习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对科普知识的热爱,并且促进孩子间的合作与关怀,互动和交流,以及博物馆与青少年间的交流与提升。

(四)活动具有连贯性,知识具有系统性和延伸性

青少年通过博物馆举行的科普教育活动,不仅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还给了他们,而且能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扩展和延伸。在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中,博物馆要进行有效的讲解和引导,不仅能促进他们对感兴趣的知识进行有选择的吸收,而且在活动互动过程中还能促进青少年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

二、博物馆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发和运用

青少年科普活动的形式应是丰富多彩的,活动的形式是由内容决定的。只有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才能吸引不同兴趣、不同年龄结构的青少年踊跃参加。根据活动形式的内在相似性,可以把科普活动分成五大类:一是会议类(主题班会、队会、团会等);二是传授类(专题报告、讲座、游艺等);三是实践类(参观、考察、调查、访问、实验等);四是竞技类(竞赛、评比、操作等);五是宣传类(演讲、展示、辩论、传播等)。

下面,笔者以中国铁道博物馆为例,举例论述博物馆开展的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发和运用。针对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特点,中国铁道博物馆科普教育团队以“铁路、火车”为主线,成功开展了周边社区、学校等各类青少年参与互动式的系列科普教学活动。

(一)“今天我来当动车组司机”主题科教体验活动

“今天我来当火车司机”属于会议类科普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激发孩子的科学探究兴趣,通过他们亲自参与操作演示活动,亲身在一个模拟的场景中扮演一个角色,主动地了解现代化铁路的科技知识。

活动规则是:参加活动的孩子都可以充当一次“和谐号”动车组司机,体验模拟驾驶的乐趣,车速都可以通过模拟器来控制,这样的角色扮演让他们在游戏中真切了解司机作业流程、线路信号特点、司机操作设施等许多铁路科普的相关知识。从驾驶舱出来后,再给每个孩子一张“动车司机你来问我来答”问答卷,这张问答卷上包含了不少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动车组有多快?”、“动车司机操纵台上的电话是干什么用的?”、“动车组有几节车厢?”孩子可以根据填写好的问答卷交到“司机测评通过站”。如果“小司机”们通过测评,博物馆会为他们每个人制作一张贴有孩子自己照片的,属于他们独有的“动车组小司机”的胸章。孩子们通过充当“动车组司机”这种实在的全身感官体验接触,自己操作、探索,让青少年体会到现代化铁路科技的乐趣和魅力。

(二)“铁路藏宝图”主题科教体验活动

“铁路藏宝图”属于传授类科普教育活动。活动规则:参加活动的孩子会领取到一份专门为青少年设计的“铁路藏宝图”。目前绝大多数的博物馆都会设计印刷展览的手册、折页,引导、方便观众参观学习。而“铁路藏宝图”则与成人的不同,它是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设计的,文字浅显易懂、图文并茂,符合他们的语言习惯。这张“铁路藏宝图”是根据博物馆的陈展情况,选择重点文物和展品制作的寻宝游戏,通俗讲就是一张博物馆的“藏宝图”,参加活动的孩子们拿着这张“藏宝图”参观博物馆,每找到一件铁路藏品就在图中标注一次,了解每件藏品的相关知识,直到他们参观结束时,可以数一数在博物馆一共找到了多少“宝贝”。这样的寻宝游戏无疑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在找寻文物、破解问题的同时,通过讲解员专业的解说掌握每件“宝贝”所涵盖的科技知识。找到全部藏品后,孩子们还可以根据这张“铁路藏宝图”标注的文物数量,到博物馆设立的“鉴宝处”领取一份火车纪念品。通过这种科普体验活动,引导孩子们去看、去听、去摸、去想,让他们在边看边玩边学的轻松愉快环境下获得趣味盎然的铁路科普知识。

(三)“动手拼装小火车”主题科教体验活动

“动手拼装小火车”是属于竞技类科普教育活动,活动规则:参加活动的孩子领取一份专门为青少年设计的“火车的家庭聚会”纸板,在这张纸板上分布了有火车的各种零部件,比如车轮、连杆、气缸、轨道、座椅等,每一个零部件都可以单独拆下来,并和其它的零部件拼装在一起,这份“火车的家庭聚会”纸板,不仅有古老的蒸汽机车,还有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和最新型的动车组。孩子们可以剪下“火车的家庭聚会”上的部件,涂上喜欢的颜色图案,再将它们组合成火车的立体模型,并且可以在每列拼装好的火车上写下他们自己的名字,变成“某某号”机车,让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的小火车。孩子们通过组装、拆卸这些结构简单的东西可以了解很多火车相关知识,这样的“动手拼装小火车”动手体验活动富有趣味性,让青少年们既能收获知识,又能玩得开心。

(四)“铁路趣味乐园”主题科教体验活动

“铁路趣味乐园”属于实践类科普教育活动,重在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活动规则:参加活动的孩子来到博物馆的多媒体互动区,这里是孩子们的铁路趣味乐园。火车头拼图互动设备,可以让孩子们在竞技游戏中了解动车组和电力机车的外貌和特点;火车调车演示屏幕能让孩子们充当一回车站列车调度员,体验调车、编组列车的乐趣,这种游戏可以自己设立货车到达不同地方的车站、自己编组列车、自己调车到站场的不同股道,有趣之中了解了铁路运输基础知识。博物馆里的百事通、电子翻书、火车头拼图等寓教于乐的互动设施也深受孩子们欢迎,百事通让孩子们可以查阅铁路各行业相关的知识及图片,他们只需用手在书上轻轻晃动,电子翻书器像书一样翻开每一页。通过这样的科学互动展览、丰富的游戏体验装置,极大激发了孩子们的热情,充分调动他们的动手能力,收到了良好效果。

(五)“探索.火车”主题科教体验活动

“探索.火车”属于宣传类科普教育活动,针对年龄较大的青少年,中国铁道博物馆开展“我心中的蒸汽机车”、“我的火车情结”、“如果我是火车司机”等主题演讲科普活动。活动规则:根据有关“探索.火车”的主题,针对中国铁道博物馆的某件藏品或某项铁路科技创新内容进行5分钟的演讲比赛。活动包括事先的准备和现场的表达两个阶段。演讲有四种方式:即席发言、凭记忆讲、有准备的脱稿讲、照稿宣讲。如果有一定的准备时间,最好选择有准备的脱稿讲。在这个活动的准备过程中,他们需要收集资料、查找文献、确定标题等一系列内容才能更好的完成本次活动,这对青少年的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极好锻炼,同时,对铁路知识的推广和普及无疑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此外,博物馆还可以整合学校教育的有效资源,走出博物馆,举办校外儿童课堂、例如中国铁道博物馆在2011年举行的“科普进校园”的系列活动,以“弘扬铁路文化,践行北京精神”为主题,根据不同的需要将不同的展览内容制作成幻灯片,配合专业有趣的讲解,在中小学巡回讲解。同时,利用“国际博物馆日”、“北京科技周”和学生寒暑假期,有针对性地举办主题参观、知识讲座等不同形式的科普活动,做一些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小火车模型”,这些生动逼真的机车模型设备齐全,灯光设备完善,有的模型通电后随着道岔转动,还能前后不停的走到各条轨道线路上,使孩子们在博物馆中实现与火车进行零距离的接触,也让孩子感到非常新奇。在游戏的互动和欢笑中,孩子们逐渐熟悉和了解铁路,学到了许多书本上难以获得的科技知识。

三、博物馆青少年科普教学活动开展的重点

(一)活动设计要符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

要考虑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以及心理发展特点,让教育活动具有游戏特点,激发他们的发现、探索、创造的激情,最大限度的挖掘青少年的学习潜能。比如:针对低年级孩子需要激发他们参观博物馆的兴趣和愿望,在活动过程中要注重趣味性和可操作性;针对中年级的孩子要注重课堂知识与博物馆科普知识的结合和拓展,要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探究潜力,培养对科普活动持久的关注;针对高年级阶段的孩子需要创造更加丰富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在科普活动中要注重社会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加强博物馆科普团队的建设,促进活动参与者的共同成长

博物馆是科普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不仅要求科普教育团队成员对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系统梳理,而且要仔细研究和学习青少年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对活动的开展形式以及活动内容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策划和设计,让“寓教于乐”成为青少年喜欢参与活动的重要原因。

(三)加强对博物馆青少年科普教学活动开展过程的把握

在活动中,要把每个活动环节的要求、目的、规则等提前告知孩子们,让大家在一定的游戏规则指导下开展活动。每个活动环节时间的长短要把握好,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的生长点。活动过程中要充分调动所有参与者的激情,把青少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到最大,促进大家在活动中的互相了解、学习和交流,共同提高。

每次活动结束后,要开展调研。以回收的活动设计书的调研内容,并结合网络、面访等方式,认真进行研究和总结,不仅可以找到以后的活动主题,而且还可以为以后开展活动积累经验并升华。

总之,博物馆开展青少年科普教学活动在形式上要生动、活泼,在内容上要有效、实用,通过博物馆各类教育活动的体验,达到普及铁路知识的教育效果,充分利用博物馆这个学园阵地,让广大的青少年学有所长,同时把经实践证实行之有效的方法不断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体验活动项目库”,让更多的青少年得到获取科学知识的机会,并逐步建立青少年到博物馆参与教育活动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郑弈.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C].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12.02

[2]鲍荣龙,何滨海.青少年科普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2008.12

青少年心理科普教育范文第4篇

【摘 要】大力普及科学技术是提高全民科学技术文化素质的战略性任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科普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才能提高,人才资源才能优化,依靠科技进步,振兴经济才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后劲依托。以青少年为主要科普对象,是一条阻力最小、效果较好的路径。培养青少年科学素质,应充分利用中小学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科研机构和大学资源,有效发展青少年科普事业;只要充分利用和优化影响学生科技素养发展的各种因素和途径。

【关键词】科普资源科学素质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G633.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10-0003-02

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世界知识总量在成倍增长。6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上的新发明、新发现,比过去两千年的总和还多。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趋势愈来愈明显。现代高水平的科学研究离不开高技术的仪器设备,而开发技术更离不开科学研究做基础与先导。现代科学成果转化为新技术、新产业的周期大大缩短。人制造的多种工具延长了手的功能,研制的智能性器械,延长扩大了人的智慧。现在社会中科学无处不在,整个社会都科学化了。

大力普及科学技术是提高全民科学技术文化素质的战略性任务,是一个提高各阶段教育质量,尤其是高等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科学学科的发展,学生独立人格和思想能力的培养,要想实现可持续的文明、和谐发展,其背后的科普教育工作必不可少。只有这样,劳动者的素质才能提高,人才资源才能优化,依靠科技进步,振兴经济才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后劲依托。科普兴,经济活,市场大,实力强。这已成为社会公认的一大规律,引人瞩目。这就是党中央一再强调的“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的重要依据。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聚焦点也体现在这里,道理浅显而易见。

一、科普对象的择取

具有市场观念的人,首先要考虑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的用户是谁。采用市场化的思路,科普工作者也应首先考虑科普对象是谁。对象群体不同,科普方式就会大异其趣。多数国家把青少年作为最主要的科普对象。科普的目标不是造就出新的科学家。而是把我们每人内部原本具有的科学素质给唤醒。既然科普是“唤醒”的事业,那么,很显然,年龄越小,越容易唤醒。这正如我们所说的“从娃娃抓起”。换句话说,以青少年为主要科普对象,是一条阻力最小、效果较好的路径,应该从小贯穿至高等教育。

二、现代科技发展对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启示

1.现代科技知识总量激增,学科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面向综合并向整体发展为主导方向,而我们学校教育以学科教育为主,教师应在完成原有教学计划的同时,向学生介绍正在进行的先进科技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奠定基础。

2.科技一体化对人才的动手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而传统教育在课堂知识与科学实践相联系方面较为薄弱,比较重视科学知识,忽视科学知识发生过程和应用过程的教育,有些教师本身对知识应用规律方面的掌握也比较缺乏,从而导致科普引导工作的不足。

3.在重视青少年科学知识和技能教育的同时,应更注重他们心理品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结合课程知识传授的人文教育,更能强化青少年学生科技素质的全面开发和提高。

三、充分利用中小学教育资源,有效发展青少年科普事业。

目前在我国,属非正式教育范畴的科普活动与学校的正式教育分得很清楚。在国外,人们则越来越强调科普和正规教育的融合。新世纪的科技创新将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解决各方面问题的动力机制。教育则需要为科技的持续发展提供后备力量。因此,学校要积极创设浓厚的科技教育环境氛围,把科技教育与学科教学、青少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教育活动。

蛑械碌壤鲜χ傅剂盒劳学等在2008年度“4•23”世界读书日活动中获省一等奖,20多位同学获市奖,50多位同学获县奖;2005年廖国华等老师指导的学生获省一等奖5人,二等奖9人,三等奖21人;2006年蒋海龙等老师指导的学生获全国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人,省一等奖9人,二等奖20人,三等奖21人;2007年陶勇等老师指导的学生获得省二等奖10人,三等奖25人;2008年麦丽珍等老师指导的学生获得省一等奖2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52人。

4.撰写论文质量高

近年,江中教师撰写论文300多篇,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30多篇。谭祥中老师撰写的《法拉第在电磁理论中的学术成就》等五篇文章分别在2007年《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第三期、《化学试剂28卷》十一、十二期;陈炳轩老师撰写的《把握学生特点,培养创新思维》发表于2006年《新形势下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张斌锐老师撰写的《使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的教学设计,发表于2005年《中国教师报》、《发现杂志》;冼敏全老师撰写的《历年高考对平抛运动的考查》发表于2006年《高中》第一期……

2008年江中顺利通过了广东省部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复查评估验收,通过了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复查评估验收,江中被评为教学质量优秀学校。

青年教师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是学校的希望。只要做好关心培养、帮助指导、大胆使用,定能绽放出绚丽夺目的成果之花。我们在此仅以江中青年教师校本培训取得的成绩作为案例,说明中学师资校本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具体的做法以供参考,望请各位同仁指导。

1.抓环境建设,做到科技教育“环境化”。

学校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营造学校的科技教育环境,让学生耳濡目染,浸润在科普的怀抱,才能使科学精神润物无声地渗透于学生的心田。

因此,必须加大学校对科技教育的资金投入,兴建自然实验室、科技陈列室、劳技操作室等科技活动室,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和必要的物质材料,使他们能潜心进行科技活动。精心设计“古今中外科学界名人画廊”、“科技知识、科技作品宣传栏”、“科普信息廊”、“科学家寄语”等,让学生能够时时体会到科学的发展,受到科学思想的熏陶;要利用学校的广播开展科技教育专题活动,有闭路电视系统的学校,可制作一些科技辅导与展示的光盘,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观看;要开设生物园、地理园、小小天文气象站等,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和善于观察事物的习惯;要定期举办科技讲座,举行科学小实验,演示会、科技信息交流会、科技之谜讨论会,让学生了解自然、了解科学技术在现代经济建设中的巨大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此外,还要狠抓科技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科技素养,培养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技队伍,形成人人参与科技教育实践研究的良好氛围。

2.抓学科渗透,做到科技教育“学科化”。

科技教育内容知识面广、科学性强,与各学科具有紧密和显著的互补性,能活化学科科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现有各门学科不仅具有科技教育的丰富内容,而且各学科中渗透的科技教育内容既是渐进的、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它们构成了科技教育的启蒙基础体系。充分挖掘学科教育中的科技教育内涵,是学校开展科技教育的坚实基础。

因此,在学校、教师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进行有机渗透。对于人文学科来说,可从有关科学资料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感受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的科学态度,领悟、学习科学研究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达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整合。对于科学学科来说,除渗透以上教育内容外,更重要的是,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精确性和开放性,注意唤醒学生的创造灵感,培养他们善问、善思的良好习惯,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鼓励学生思维的创新求异,激发探究的兴趣的欲望。此外,在各学科的教学中,要针对各个学段学生的特点,利用丰富的电教手段,书籍报刊等为信息源,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为实践场所,适当利用课堂进行科学技术的再现,对学生进行科学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性主题活动,如“小发明家”、“小科学家”、“科技的明天”等。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科学和发展。

3.抓活动课程,做到科技教育“活动化”。

活动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科技教育内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以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为载体,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特点,人人喜爱的主题系列活动,如“漫游科学世界”、“雏鹰插上科学的翅膀”、“绿色植物知多少”、“地球、太阳、月亮”等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教育,受到启迪;结合与科技教育紧密相连的节日,如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电信日等开展相应的专题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广泛开展课外科技兴趣小组活动,如航模、飞模、车模、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小剪纸等,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发明创造的精神。

四、充分利用科研机构和大学资源,有效发展青少年科普事业。

为青少年科技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是推进科学普及和科技传播重要资源。大学利用科研设施、场所等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开展科普活动,让科技进步惠及广大青少年,是其重要社会责任和义务,有利于提升我国科普能力,增强青少年创新意识,营造创新的社会氛围,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科技后备人才,对于加快科技事业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十分重要。也绝对不能忽视对大学生的科普工作。

1.建立健全科研机构和大学面向社会开放、开展科普活动的有效制度

科研机构和大学面向社会开放的开放范围包括科研机构和大学中的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野外站(台)等研究实验基地;各类仪器中心、分析测试中心、自然科技资源库(馆)、科学数据中心(网)、科技文献中心(网)、科技信息服务中心(网)等科研基础设施;非的科研仪器设施、实验和观测场所;科技类博物馆、标本馆、陈列馆、天文台(馆、站)和植物园等。

2.向社会开放要坚持公益性原则,突出社会效益。

开放活动要充分体现实践性、体验性、参与性和实效性,采取喜闻乐见、深入浅出的方式,使青少年通过参观科研过程、参与科研实践和探讨科技问题等活动,增进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理解,提升其使用科技手段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整合优势资源,为开放提供资金支持和条件保障。充分利用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开展科普宣传。加强对从事开放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其科普作品的创作、讲解演示等沟通能力和技巧,使青少年及时了解国内外科技最新进展。

3.科研机构和大学每年向社会定期开放

科研机构和大学定期向社会开放,有条件的单位可增加开放时间或实行长期开放,开放单位应通过制作科普图册、张贴图片、摆设展板、制作科研成果的科普模型和示意展品,发放科普创作图书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强化展示手段。通过建立宣传网站、与新闻媒体联合制作宣传节目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工作。开放单位设立面向青少年的专门科普场所。加强与教育部门组织协调工作,结合自身科研工作特色,开展内容丰富的科普宣传活动。在进行新建、扩建和改建等工程项目时,要根据开展科普活动的实际需要,注重科普资源的开发,并将科技成果及知识的传播与扩散等相关科普活动作为科技计划的目标和任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中小学生到开放单位参加科普活动,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

新时期的科技教育应以青少年的发展为本。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创新意识与人的自主性程度成正比,自主性越高,人的创新欲望越强烈,自主性越强的人越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使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现代科技教育应提倡提高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利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渗透科普内容。抓住重大科技事件的时机,让青少年通过实际参与科研来学科学;家庭对高科技产品的使用意识以及及时利用家庭的高科技产品对小孩进行科技教育等等,都是培养孩子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的有效途径。且能够大力发挥这些活动对健全人格、素养的培养作用。

只要充分利用和优化影响学生科技素养发展的各种因素和途径,我国青少年科技素质、科技教育的质量一定能够提高。

参考文献

1 伍 培.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学科的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2009(7)

2 伍 培.关于生本位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09(4)

3 伍 培、郑 洁、彭宣伟.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09(6)

4 官 鸣.从科学认识系统的信息过程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6)

青少年心理科普教育范文第5篇

一、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

1、成立由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市长任组长,组织、教育、科技、科协、环保、团委、妇联等部门主要领导和各县(市)区分管教育工作的领导任成员的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规划制定和任务落实的督导、检查、考核。

二、实施“青少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推进新科学课程的改革,在全市中小学校推广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性教学、探究性学习,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中小学校要按规定开足开齐科学实验课和信息技术课,普通高中在通用技术课程中加强科技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加强创新方法的普及应用。

教育部门要会同科技、科协等部门,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TRIZ”理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为主的创新方法的普及应用,传播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提升青少年的创新能力、激发青少年的创新兴趣、增强青少年的创新技能,从而为培养造就更多富有创新激情、精通创新方法、勤于创新实践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3、深入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系列活动。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积极配合科技、科协、环保、团委、妇联等部门,深入开展“中小学生科技课走进科技馆”、“科普大蓬车和流动科技馆进校园”以及“中小学生走进大专院校、科研单位、重点实验室”、“青少年科学主题实践和体验”等特色科技活动;利用主题周(日)和纪念日开展专题性科普活动;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征文比赛、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画展、青少年科技创新书画展、青少年制作网页、程序设计、科技小发明等系列活动,组织中小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和区、市每年一届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大赛、中小学生机器人大赛、“未来杯”中小学创意设计竞赛活动和科技创新论坛等活动,鼓励青少年参与科技创新和发明创造。

4、加强面向青少年的科普能力建设。

地区各类科技馆、博物馆、展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普教育基地、高校、科研机构、重点实验室和高新技术园区等免费向青少年开放,并广泛开展经常性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鼓励支持各中小学校建设“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和“科普示范学校”,推动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广泛经常开展。

三、加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

1、建立专兼职的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

各学校每个年级至少要配备一名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专兼职科技辅导员,并将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纳入教师岗位培训计划进行培训,注重科技创新理论和技能培训,提高其科技创新综合水平,不断提高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科技实践活动的能力和水平。

2、充分发挥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作用。

完善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组织机构,充分发挥其在科技辅导员业务培训、继续教育、学术研讨、学术交流和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四、建立青少年科技创新保障激励机制

1、加大对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的投入。

各级政府对所属学校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每年进行考核,对考核获得优秀等次的学校,以以奖代补方式给予5—10万元奖励,专项用于“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科普示范学校”建设、运行和开展各项科技创新活动。同时,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支持和资助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

2、充分保障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的待遇。将

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统筹纳入教师绩效工资考核,依据《自治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水平评价标准条件》以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称评聘的有关规定,参加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