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艺术教育的作用

艺术教育的作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艺术教育的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艺术教育的作用

艺术教育的作用范文第1篇

我国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过程实质上是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它既有社会经济发展的强烈现实需求,又有广泛的全球国与国之间高质量人才激烈竞争的背景。艺术教育与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关系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008年9月5日,教育部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强调“美育是国家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基本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意见》指出,“从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来看,艺术教育仍然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一些地方和学校没有把艺术教育摆上应有的位置,艺术课程开课率不足、活动形式单一、教师短缺、资源匮乏等情况不同程度存在着。艺术教育的滞后,制约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意见》不仅表明我国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且尖锐指出“滞后”的艺术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要求存在的诸多问题须尽快予以纠正。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培养和造就高质量人才的要求,以及国与国之间高质量人才竞争的战略高度来审视,艺术教育对于我国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西方国家以美、英、法、意等国为代表,均十分重视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1994年美国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中总结指出:“缺乏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绝不能称为真正的教育”,“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1994年3月,克林顿政府承袭了布什政府的教育战略,通过立法程序确立了《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该法对美国艺术教育(音乐、视觉艺术、戏剧、舞蹈)给予了史无前例的支持。艺术被法定为国家教育目标之一。

2O02年,美国“艺术教育伙伴”组织公布的研究表明,对学生进行艺术方面的教育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该组织通过一段时间里对62项有关舞蹈、戏剧、音乐、多媒体、视觉等方面教育的研究发现,艺术教育对于学生在语言能力发展、抽象概念理解、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社会举止诸方面都有极大的帮助。

艺术教育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塑造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灵,并将艺术学习与创作方法和精神迁移到其它领域的学习中,实现全面、综合、长远的发展,继而在今后参与社会生产、生活时,释放出难以估量的活力。因此,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绝不可轻视,也绝不可弃置。艺术活动是全身心活动,不仅动脑,而且动手、动足带动全身。就大脑活动而言,在艺术学习中主管逻辑思维和主管形象思维的左、右脑交替活动,故艺术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育健全。艺术文化素质的灵活与多变性特点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形成。

艺术教育以其潜移默化的的形式,对培养人思想意志的坚定、道德情操的高尚,以及智慧、灵感创造力的作用和影响极大,这也体现在古今中外政治、科技、文化、艺术伟人、名人的卓越事业成就中。真正全面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切实可行地全面加强艺术教育,是不断提高青少年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当务之急。

二、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⒈艺术教育对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1988年,美国公布了《走向文明:艺术教育报告》,其中强调艺术教育有四大目的:赋予青年人以文明感;培养创造力;传授有效的沟通能力;提供所读、所观和所闻对象的工具。该报告还对未来的艺术教育,提出了与之相应的四点建议:艺术教育理应引导所有学生培养一种文明世界的艺术感、一种艺术过程中的创造力、一种从事艺术交流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一种对鉴别艺术产品必不可少的证判能力。艺术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形式也多种多样。艺术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手段,它的活动过程也是传递文化、体验文化的一种审美过程,更是教育功能的多元化体现,因此对素质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学校的艺术教育,主要以三种艺术形式为内容,促进学生三方面艺术能力的发展。这三种艺术形式分别为:听觉艺术(演唱、演奏、作曲等)、视觉艺术(绘画、雕塑等)和富有想象力的文学艺术(诗歌、散文、小说等)。无论是哪种形式,都注重向学生提供并让学生感知、思考这些艺术形式的内容,了解有关艺术作品蕴涵的思想与感情,培养学生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感悟与兴趣进行艺术创作和艺术联想。由于学生的时间以及精力、能力所限,他们不可能同时深入学习所有的艺术形式,因此在“艺术推进”课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选择并深入接触一种艺术形式,从中学习、了解艺术领域特有的思维及创作方式,从而具备艺术的文化意识,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素养。

⒉艺术教育的特点,就是艺术快乐与艺术享受艺术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其教育过程本身就能给人以快乐和艺术享受。艺术教育应在确保教育过程愉悦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艺术兴趣、艺术欣赏力和艺术表达力。艺术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是通过美的教育激发人的情感,使受教育者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产生对客观事物的审美态度,作出审美评价,进而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精神上得到陶冶,在美的情景中获得身心愉悦,而这种精神上的愉悦感又会促使其更加自觉地接受后续教育。艺术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点,使其具有正确感受、理解、鉴赏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能力,进而提升创造美的能力。

⒊艺术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各方面全面发展

不少研究显示,人的成才大体依靠两类因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是指人在认识方面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这主要由认知教育来完成。非智力因素大致包括兴趣、情感、性格、意志、道德和态度几个方面,当然,幻想和想象的某种能力也可归在这个范畴。而非智力因素大都需要由审美教育、艺术教育、思想品德和行为教育来完成。

艺术教育对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创造力的提高,有着潜移默化的自主引导功能。学生的理性认知素质如何,与其本身的智力有很大关系。学生的艺术素质如何,与其情商有很大的关系。但后者更可以从后天学习、培养、熏陶中不断增强。许多教育学家认为艺术教育最直接的目的是创造种种机会,用种种方法训练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及道德情感等本能自由地成长。

通过艺术教育促进学生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个人修养。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首要内容。作为生命教育,旨在提高生命质量的艺术教育,则有益于培养学生健康完整的独立人格,修身养性,明辨是非,进而陶冶情操,提高个人的道德水平和思想素质。艺术教育是世上美好的职业,在教育过程中受授双方都可以从中体验到艺术的魅力,都能获得情感的升华,都能在体验和升华中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

必须强调的是,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仅在于艺术学习本身,而是通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能够积极灵活的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学会在未来社会中生存和创造,体现出个人在社会和人生中的价值。无论是大学院校,还是中小学校,在学校教育中不仅要抓好智育、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促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受教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三、现阶段学校利用艺术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不足

说艺术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指出:艺术教育并不能代替素质教育。因为,艺术教育只能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而素质教育要比艺术教育具有更加广泛的意义和内容,它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文化科学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和审美素质教育。用艺术教育来代替素质教育的想法,不仅是认识上的偏差,在实践中也会导致素质教育的失败,这一点是必须强调的。目前一些学校开设了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但学校不能以此来敷衍素质教育,更不应以随随便便开设的音乐、舞蹈、美术兴趣班来搪塞素质教育。

就我国艺术教育现状而言也存在许多令人难以满意的地方。其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没有一个可以成为指导思想的教育理论和严格的艺术素质考评制度,艺术教育的方向尚未清晰透彻,教学方法远不能适应教学实践的需要。进一步说,现在的艺术教育还拿不出一个业内满意、社会也满意的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

具体反映在艺术教育的实践中,就是艺术教学的无序,师资队伍的不整,教材取用的随意,教学方法的陈旧,考核制度及其方法的不健全、不严格甚至完全不考核等。高校的艺术教育是有条件的学校开设艺术欣赏课,作为选修,没有条件的就不开,有艺术系的学校,其它系就没有艺术类课程。小学和初中的艺术教育缺乏统一的教材,高中基本就没有艺术课。从小学到大学整个艺术教育不成体系、不规范、无考核标准。

四、加强艺术教育,开创素质教育新局面

针对存在的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开展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大胆探索,寻求好的模式,以真正达到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突破口的目的。在提高对艺术教育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开创我国艺术教育的新局面,我们认为应在以下五个方面做好扎实的工作:

一是艺术教育对象普及化。把艺术教育作为义务教育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纳入教育计划中规范实施,并用严格的考评制度予以促进。

二是艺术教育目标的整体化。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高度,实现艺术教育“真正重要的是要唤起创造的热忱,帮助人们提高到一个更高的生活水平”的目的。

三是艺术教育的多元化。实施艺术教育多渠道、多层次,将艺术学科教学与渗透性艺术教育相结合,在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中渗透艺术教育,积极开展课外艺术教育活动。

四是艺术教育的个性化。所谓个性化,就是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充分开发学生艺术创造的潜能。

五是艺术师资的专业化。从事艺术教育的师资都要经过专门培养,并取得高等教育资格。

艺术教育的作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素质教育;地位;作用

一、音乐素质影响道德教育质量

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除了要具有一定的教学水准及严谨的教学态度外,还要有良好的修养和政治觉悟。首先,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学以外,还应该增加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引导学生弘扬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其中,优秀的爱国主义音乐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教育效果。其次,音乐素质教育可以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启迪学生的智慧,间接促进科学文化素质的发展。音乐能够通过内心的传递,勾勒出生动的内容,用优美的旋律与鲜明的形象感染人心,起到教育的功效。音乐家冼星海曾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因此,音乐教育是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它能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对素质教育有着极好的指导意义。

二、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定位

素质教育是一个人全面提升与培养的教育。素质教育最关注的是知识、能力与完整人格的形成。但在我个人看来,音乐艺术教育在这样一个时代变化与教育思想转变的形势下,还存在着一些误区。首先,便是将素质教育等同于音乐艺术教育的论调。音乐艺术教育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但除音乐艺术教育以外,还有其他许多方面的素质需要培养,音乐艺术教育并不能代表素质教育。其次,便是认为音乐艺术教育在幼儿早期教育中就完全代表素质教育,事实上这也是片面的观点。幼儿在早期接受音乐艺术培育对其素质培养的作用是有限的,并不能完全称之为素质教育。再次,便是将音乐艺术教育视为精英教育的观点。如今,有些家长觉得音乐艺术教育对孩子提高素质、增强智力有良好的作用,还有的家长出于虚荣或者功利目的,不顾孩子的喜好,强迫孩子学习音乐。我们可以从知识积累、能力开发、人格培养这三个层次来思考这一问题。从知识积累层面上看,音乐艺术教育的基础包括演唱技能、音乐基础、乐理知识、中西音乐史基础常识等现代人需具备的音乐艺术基本素质。从能力开发上看,应试教育使学生由学习主体变为客体,这样的做法严重降低了我国教育的质量,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正是要恢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人格培养上看,懂得喜怒哀乐及情绪情感的正确抒发对人格的发展和健全是十分重要的,音乐艺术教育对于情绪的培养与控制有着十分突出的作用。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琴棋书画可以陶冶情操的说法,也印证了音乐艺术教育对于人性格的生成和培养的重要作用。

三、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艺术教育的作用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我国的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实施,在美术教育方面也要及时转变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将美术基础教育和传统艺术进行紧密结合就显得比较重要,这也是美术基础教育模式创新的重要形式。本文主要就美术基础教育的现状,和书法艺术在美术基础教育中的应用影响作用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对书法艺术教学的目标和在美术基础教育中的应用改革加以探究。

关键词:书法艺术;美术基础;作用

引言

美术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在传统的美术基础教育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学思想观念的影响,在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美术基础教育发展有中很大阻碍。面对新的教学发展环境,将书法艺术与美术基础教育进行结合,对优化美术基础教育有着促进作用。

1.美术基础教育的现状及书法艺术的作用

1.1美术基础教育的现状分析

美术基础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教学中学生和老师对这一课程没有充分重视,认为美术基础课程是副科,影响其他正科课程的学习。再有就是美术课程在学校的地位比较低,这就使得老师在美术教学的积极性方面比较低。美术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以及在具体的教学方法方面 没有科学化的呈现[1]。一些美术基础课的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不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存在着诸多教学问题,没有对美术教育理念深入研究等,这些问题对美术基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就有着很大影响。

1.2美术基础教育中书法艺术应用作用

美术基础教育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和当前教学发展需求有着不适应,这就需要及时转变美术基础教育的模式,将书法艺术融入在教育过程中,这就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书法艺术是美术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是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精粹,通过书法艺术知识的学习以及实践,以及对传统造型艺术知识的学习等,对提高人的修养就有着积极促进作用。《临池管见》上说:“作书能养气,亦能助气。静坐作楷书数十字或数百字,便觉矜躁俱平;若行草,任意挥洒,至痛快淋漓之候,又觉灵心焕发。”书法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一门艺术,更不仅仅是写字的技术,书法的意义更在于人文修养,而人文修养也是美术基础教育的重要意义之一,所以书法艺术对美术教育产生的影响是比较深远的。

美术基础教学过程中,加入书法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书法艺术的学习最为主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书法艺术史世界上少有的几门文字艺术,通过书法临习让学生感受到文字之美的存在,进而学会书法审美。而这一审美的标准在美术基础教学过程中也能得以鲜明的呈现。优秀的书法作品能够反映出生活,同时也能反映出写作者的审美情趣与人文修养。在将书法艺术和美术基础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之后,就能对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以及兴趣得以激发和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升。

美术基础教学中的书法艺术的应用,有助于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的锻炼。在当前教育发展阶段,充分重视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在美术基础教学中能融入书法艺术,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4]。通过书法艺术的应用,能对学生的审美意识以及审美的理念进行优化,对学生的整体美术水平的提高比较有利。

2.书法艺术教学目标和在美术基础教育中的应用改革

2.1书法艺术教学的目标

之所以将书法艺术在美术基础教学过程中加以应用,并非只是单纯的让学生进行写字,而是通过写字让学生能够沉淀下去,在精神上能得到升华,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在具体的书法艺术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重视对学生的引导,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让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美能够有所体会,这样在和美术基础教学相结合的时候,就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对书法艺术的学习就是学生体会美的过程,在通过书法艺术和美术基础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下,让学生将书法艺术和美术艺术有机的融合,从而保障教学的质量水平提高。处在当前的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就更要大力教育学生对美的观察与发现,对学生的美术基础教学,就要让学生对生活能产生感悟,将书法艺术的练习过程和生活内容相结合,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对生活之美的感悟,这对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和对美的充分认识有着促进作用。

2.2法艺术在美术基础教育中的应用改革

书画同源,我国最初的文字也是从绘画开始的,书法与绘画都是艺术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将书法艺术和美术艺术进行结合就有着其可行性,对促进美术基础教学也有着积极意义[5]。文字自身就是记录的符号,而美术教学中的诸多符号也是对事物的记录,或者是对想象的记录,在将两者进行结合下,对教学的模式创新就能起到促进作用。

要将书法艺术在美术基础教育中进行应用,就要充分重视改革措施的科学实施。首先,书法艺术的学习要从孩子抓起,学校要充分重视对书法艺术的教学,让学生对民族语言以及文字的学习重要性能有新的认识。其次,在对美术基础教育方面,书法教育应慎重选择摹本,在教育中着重书法基础教育,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应并重对书法艺术的赏析,让学生懂得欣赏书法艺术之美。书法艺术在美术基础教育中的应用要能多样化,让古老的书法艺术在美术基础教学中焕发新的魅力。

3.结语

综上所述,在美术基础教育中,书法艺术是密不可分的重要一环,要能充分重视书法艺术的科学运用,将书法艺术的核心思想以及审美观和美术基础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促进美术基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智.浅谈高职院校现代美术教育之美术创新[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15(08)

[2]徐晓君.美术发展的生命之源―论美术创新对现代美术教育的启示[J].东方艺术.2014(15)

[3]牟跃.中外现代美术教育理念与模式比较[J]. 美术向导. 2015(02)

艺术教育的作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智慧教室;艺术教育;影响;作用

1智慧教室与艺术教育

目前,英文中关于智慧教室的概念有许多,主要有“SmartClassroom”“ClassroomofFuture”“ClassroomofTomor-row”等。概括而言,多元化交互教学的物理环境与虚拟环境相融合的智慧教室。艺术教育中对于智力的开发和创造力培养是相当重要的。我们认为智慧教室(SmartClassroom)的特征从五个维度体现出来,就是所谓的“SMART"'概念模型,艺术教育与智慧教室的多元融合有利于艺术教学方式的转变,它使艺术教育课堂内容更为广泛、新颖。智慧教室的智慧应用于艺术教育大体可以分为六个方面:(1)课堂笔记的自动化,解放了学生的想象力,使艺术课堂的氛围更加活跃。(2)记录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实录是比笔记记录更广的一个概念,成为平台中的教学资源。(3)课堂互动协作学习。学生能够利用无线网络实现教室内的小组交流互动,也可以与远程的专家进行互动,突破空间限制,实现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4)远程教学的智能化。教师授课打破了现场的艺术课堂和远程教育的界限,突破传统艺术课堂的狭隘性,使艺术教学氛围、形式更加活跃而又丰富。(5)教育云平台的运用。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各种个人终端,经互联网连接到教育云平台,获取艺术知识信息[1]。(6)教室中电气设备控制的集成化、自动化。教师需要演示内容时,智慧教室自动准备好房间的环境并连接和配置好所需的设备。比如,放下电动屏幕和窗帘、调节灯光、打开投影机并切换到合适的视频源等等,[2]这样的设计可以让艺术课堂活动更加方便,对艺术作品的观赏效果更好。

2智慧教室与艺术教育结合对学生的积极作用

2.1智慧教室与艺术教育结合所具有的特点

艺术教育比普通的教育形式更侧重于创造力的培养,为此首先要强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基础。智慧教室所装备的视听、计算机、投影、交互自板等声、光、电设备,让教师更快捷方便地汇集教学信息,利用视听、白板等设备将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使课堂成为一个小小的浓缩世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想象力与认知能力。一个完整高效的艺术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与智慧教室新技术结合具有一定的特点:面向所有学生;包括了对艺术文化现象的解释和理解;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艺术技能、态度和价值观;来自于现实,并整合学校所有的研究学科;重视艺术教育时间的分配;使学习更愉快、更贴近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学生提供信息共享的机会;发展人与人的沟通能力;确保参与教育过程中的所有学生的平等机会。

2.2艺术教育与智慧教室结合对学生个体发展的作用

智慧教室与艺术教育结合,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改变了艺术教学方式。通过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和挑战,并将学习经验与实践活动联系起来。由于艺术教育的课程性质,它可以通过多种感官唤起学生的审美体验。智慧教室多种功能的使用让艺术课堂内容更广泛和新颖,使学生积极地投入艺术课程中,促进了学生的情感投入,享受艺术所带来的美感体验。例如,音乐的聆听、美术作品的欣赏等。艺术实践活动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学生和睦相处,养成团队精神并在彼此尊重的氛围中学会鉴赏。智慧教室新技术的灵活性、广泛性、快速性,可以丰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方式,使交流更加民主、更加具有针对性。人性化的教学条件会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并通过艺术教育与智慧教室的结合在公共环境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发展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2.3智慧教室在艺术课堂的使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艺术教育的目的包括对学生艺术能力的培养。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智慧教室新技术与音乐课堂结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影响:音乐课需要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每天的练习,读乐谱,音乐段落的背诵,学习音乐符号,如空拍、节奏、和弦等。乐器的练习更能发展精细动作技能和情感的表现力。此外,在所有的音乐课中听音乐是不可避免的,这可能涉及到要思考音乐的风格,结构和音乐表达情感等问题。在音乐课堂中,我们利用智慧教室新技术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平板电脑可作为分享内容、视频、图片和演示文件的理想工具,可以在多个维度上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电子书包支持学生观看视频(或其他多媒体内容)、使用各种资源和工具、与其他学生协作、远程交流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成为获取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我们利用智慧教室新技术唤起学生的情感投入,给学生以真挚的情境感染。交互式电子白板是课堂互动的重要设备,同时在另外的屏幕中让学生在音乐、画面、背景等素材的影响下欣赏优秀作品。以往的固定家具配置,固定空间划分和固定的技术应用情境显然难以满足艺术创新教学活动的要求。在音乐实践方面由于智慧教室内桌椅能够随时移动,可以实现教室内的小组互动,完全突破空间的限制,实现多方面的互动与协作学习。音乐课程还能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不同的学科问题,发展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反过来批判性思维将有助于他们学习音乐,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智慧教室影响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利用智慧教室新技术与音乐课堂的结合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智慧教室与艺术教育结合对教师的积极影响

研究认为智慧教室的技术设备、网络资源、空间布局等方面的丰富性显著影响艺术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具体分析如下。

3.1智慧教室空间设计的灵活性有助于教师获得良好的教学体验

智慧教室的空间设计为艺术实践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空间设计的灵活性便于开展小组讨论,便于师生突破空间限制,尽情发挥艺术想象力,保证了活跃积极的课堂气氛。这要求教师的教学更富有生动性和灵活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建构性学习和社会化学习,及时引入真实的资源以创设情境,随时根据学生水平及其知识建构进程调整课堂活动。

3.2智慧教室新技术促进了师生反馈和学生的学习机会均等

艺术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曾以鱼化龙文苑实施的“互联网+自媒体”模式智慧课堂教学为例,指出:线上线下混合型、一站式、交际化通识课程教学模式具有一定推广价值。实践证明智慧教室让教师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有利于师生间信息反馈。学习电子档案袋、学习分析技术等教学数据管理机制的应用,促进教师关注每个学生,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诊断。

3.3智慧教室技术设备的多样性使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更为新颖

由于智慧教室技术设备功能的多样性,教师在艺术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不管是音画同步、还是实践交流,智慧教室都可以使艺术课堂内容更加广泛、新颖。因其打破了现场课堂教育和远程教育的界限,教师可以同时对现场和远程的学生进行授课。利用智慧课堂变革学习方式来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

4结语

艺术教育与智慧教室的结合可以推动艺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使艺术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智慧教室为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在学生个体发展、创新思维的培养上以及教师的自身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利用智慧教室有助于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可以使艺术教育教学达到最优化,极大程度上发挥了艺术教育学科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吴丹,张洋,王岚,王延松.浅谈学校艺术教育中的多元化[J].长江丛刊,2016(2).

[2]林沛.智能教室构建智慧课堂[J].信息与安全技术,2015,7(1).

艺术教育的作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视觉;文化;摄影

一、摄影的发展

摄影的发明源于人们对“永久保存影像”的向往和坚持。早期透过针孔成像,人们能将眼前所见景象在暗箱中再现,但影像无法永久保存。之后,配合光学技术及化学材料的改良、尝试,终于在1839年确立达盖尔摄影术,该年被视为摄影术发明年。从此,摄影开启视觉文明的新页,不管是在生活或是艺术领域,都较为深远,直到现在,摄影已成为当代普遍且重要的艺术创作形式之一。

二、摄影特性

摄影兼具科学与艺术性质,其与绘画材质不同,可归为工具机械性、复制性、写真记录性这三种。(1)工具机械性摄影一词的英文翻译———Photography,是希腊文Pho(光)Grapho(描绘)的结合字,也就是利用光来描绘的意思。任何景物被看见都是因为光的反射,聪明的人类想到利用针孔或透镜来聚焦对象反射光,并利用感光材料将反映的影像留存下来。当人们发现化学材料———溴化银与暗箱中的投影产生化学反应,顺利地将影像保留下来,这样光学和化学的结合,促成了摄影的发明。罗兰巴特表示:就技术而言,摄影正位于两种完全不同程序的交汇口:一是化学程序,指光在特定物质上的作用;二是物理程序,指影像透过光学装置形成。摄影比起其他视觉艺术媒介,与科学有更紧密的关联。摄影不同于绘画的手工性质,没有一笔一划展现个人情感、思想的笔触传达画者的情感与个性,是独特、有机的线条,但摄影作品若非经过后期处理,其成像是单纯相机质地,是一个机械技术图形,因此,许多摄影师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除机械复制的性质,如在底片上进行刮、画,在照片上涂抹颜色,试图减低摄影机械性的冰冷感觉。然而摄影独特的机械性质也是有其独特的特色,像是瞬间捕捉、全域清晰等,是手工描绘作品所没有的特质。当摄影从光学走入数字化,不只是相机的影像载体从底片转化为感光元件等结构上的不同,其作品形式也由纸质相片,变成数位影像及动态的影像等丰富的样貌,而且随着工具和技术改良,其工具性格越来越显著,在操作上,数位相机更加人性化并且容易上手,能够立即浏览,自由选择套用不同的场景模式,甚至有自动搜索脸部对焦、美化肤色的美颜相机,摄影越来越简单、容易,但也更工具化。(2)复制性“摄影师艺术形式中,最适合机械复制的一种,因为连复制照片的印刷术都是摄影的应用。”(陈雪圣,1988)。摄影便于复制的特性,在过去可以透过照片和印刷术流通广大,其复制的方式很多,透过光学放大成相片,也可以使用影印将影像列印出来,甚至可以透过印刷机器大量复制,以广告传单、报纸、书籍的形式渊源流传,而当今数位摄影更可以透过网络媒介达到瞬间复制、分享、传播的境界。若以一项传播工具而言,摄影的复制性打破了艺术作品的单一性,卻也走出了艺术碍于时间、空间、经济能力因素,只有少数人能亲眼观赏的局限性。摄影作为一种艺术的创作媒材和技术,其复制性是便于操作“挪用”和“拼贴”手法的,可轻易把不同时空的影像复合成一体,古典和现代可以同时存在,理性和浪漫也可以共存,摄影的复制特性,促成了一个崭新的、更自由的后现代艺术创作形式。(3)写真记录摄影完成主要在按下快门的一个瞬间,与其他描绘工具比较,少了材料感,几乎所见即所得,对于事物写实的记录成为摄影的原始本质,也是被摄物“曾经存在”的证明。在摄影尚未发明前,人们请画家来描绘肖像,但摄影发明后,相片渐渐取代肖像画,成为人们更信任的方式,1840年画家paulDelaroche(1797-1856)第一次看见达盖尔式照片时说:从现在起绘画已经死了!摄影卓越的记录性对绘画界造成强大冲击。相对于绘画和文字叙述,摄影的写真影像提供给人类珍贵的一手资料。工具性、复制性、写真记录性三者是摄影有别于传统绘画的特殊性质,但摄影也跟传统绘画一样,作为一种艺术表现的“创作”空间。从画意摄影、现代摄影、超现实摄影、后现代摄影灯不同流派一路走来,摄影也表现了摄影家的创意,在当代艺术创作中占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三、视觉文化艺术教育

随着科技的发展,影像文化已渗透到日常生活,并影响我们的价值观。在视觉文化的氛围之下,后现代艺术教育不在强调技法的熟练或媒体材料的学习,转而重视生活周围事物与艺术教育的关联,以及对各式日常视觉影像的思考与解读,如何将视觉文化与艺术课程融合,是艺术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之一。视觉文化从字义上来看,应该包括视觉与文化二层面的含义,简明的说,应该是“文化”显现在“视觉”形式的层面,可以称为“视觉方面的文化”,其中概括各种视觉影像与意义,即视觉影像所客观存在有属性及其可能衍生的意义。当代的艺术教育主体是学生,教学内容是从环境发掘,课程因与生活环境相连结,兼用不同以往的视觉文化教学策略,开拓更符合学生需要的艺术教学课程,以激发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主体性与自觉,从表面粗浅的认识进入到深入体验生活状态,形成高次元的创造力与判断力。

结绳记事是文字尚未发明前记录历史的形式,后来文字取代结绳,开始以书写的方式记录下国家大事,皇宫和民间也以鱼雁往返的书信方式传递讯息,利用文字将事情的细节一一阐述说明。可以说,文字是早期人与人沟通的主要媒介,然而文字是需要经学习才能理解的,而观看却是张眼就能完成。小孩先学会辨识,才学会说话,文字的发展需要经过学习而来,但张眼既能识物,眼睛是灵魂的窗户,透过双眼接受讯息,虽然听觉、触觉也是我们经验外界的方式,但日益增加的视觉影像更对形塑我们的信念和价值观有决定性的影响。一张影像所能隐含或传递的讯息包括三个层面:(1)摄影现场的故事剧情、事物分类的标签。就是一般人观看影像时,在意识层面上,能够直接看见的内容。影像所携带讯息的内容,只有单纯的意向表面所代表的意义。(2)视觉元素及其结构对视觉感官单纯的刺激,是任何视觉艺术作品所共同具备的内容。(3)影像的符号性意义:是影像可以用最少的视觉刺激,提供最丰富、深刻的视觉讯息部分。第一层提到的是直接看见的内容,单纯表面的意义,而隐含意则是第三点影像的符号性意义,是隐藏在影像符号背后的深刻讯息,像是文化上的、社会上的、或是一般认知上的特殊涵义,必须依据影像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意识形态来解读。因此,解读影像必须对影像的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才不会忽略影像本身所隐含的意义,而且也要关注影像作品的形式美感,那也是影像作品值得欣赏的地方。视觉文化艺术教育是基于“眼见不一定为真”的基础上孕育而生的,所以教育者引领学生对影像进行深入探讨的时候,需要避免被影像的表层意义盲目牵引,在影像解读上,必须要对于影像创造者的意图与影像文本的意义做进一步的了解。影像的意义并非摄影者在按下快门的那一刻的感知,也跟被摄物在所属社会认知下发散的意义、观赏者自身背景等有关。正如邓正清提出:摄影影像的真实意义是由现实世界、摄影者和观赏者所综合而成。因此,培养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影像时,能反省自身、检视自身的意识形态,然后构建自身的主体性、产生自我认同,表现自主,乃视觉文化艺术教育融入摄影教学中的主要目的。而目前由于缺乏引导,学生常忽略视觉影像本身的意识形态,也无从理解为何需对寻常的视觉影像进行质疑,更加不知道如何解读影像背后的意义,可见视觉文化艺术教育对现在的学生而言,的确有实施的必要性,不仅只有学生会忽略影像对自身价值观的影响,对艺术教育工作者而言,如果对影像讯息没有批判思考、没有怀疑的态度来检视生活所见影像也不可能发展出适当的视觉文化课程。

作者:范玲 单位: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吴莉君(译)《.观看的方式》.JohnBerger著

[2]李文吉(译)《.记实摄影》.ArthurRothstein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