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脑血管意外的急救护理措施

脑血管意外的急救护理措施

脑血管意外的急救护理措施

脑血管意外的急救护理措施范文第1篇

选择我院急诊收治的8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从发病到治疗时间均在1.5~6h。该组男52例,女32例,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48±10.4)岁。所有的患者均为经CT证实的确认为脑出血,其中基底节区出血40例,脑叶出血14例,丘脑出血16例,脑干出血4例,小脑出血5例,原发性脑室出血5例。经抢救车送至急诊。

2急救护理方法

2.1协作和分工

急救护理小组其中1名为责任护士,负责患者病情的监控和状况的评估,配合抢救医师的抢救工作,指导其他护士护理工作。另外,在急诊抢救的过程中,注意安抚患者紧张及恐惧的心理状态,建立求生欲望,避免精神刺激。

2.2急救措施

①患者送至急诊后,应保持绝对的休息且卧床,去枕,将床头抬高,与水平面保持在15~30°,取头高足低位。另外取头高位能够使得颈静脉压力降低以及加快脑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的症状,进而达到降低颅内高压的效果。②保持呼吸道通畅脑出血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自主呼吸也受到影响,保持上述,并且将头偏向任意一侧,便于将呕吐物或口腔异物排出,防止阻塞气道以致窒息。如果患者出现舌后缀倾向,可向前托起下颌骨。及时给予吸氧措施,及时给予持续吸氧措施,氧流量为2~5L/min,以改善脑细胞缺氧状态,保护脑组织,必要时实施器官插管[2]。③静脉输液通路的建立在脑出血急性期抢救的重要的一个措施是建立静脉输液通路,通常情况是建立两条大静脉通路,而且最好使用留置针穿刺,一方面方便固定,在搬动患者时不会滑落或是穿破患者皮肤,另外能提高用药效率。尽快使用20%甘露醇500mL静脉滴注,同时给予速尿20mg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20mL静脉推注,以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④生命体征监护第一时间连接心电血压监护仪,对患者呼吸、心率、脉搏、血压、体温、血氧饱和度等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控,密切注意病情的变化。如果出现血压逐渐升高且高居不下,呼吸变为慢而深,则提示颅内压增高;由于脑出血后的水肿带压迫影响温度调节中枢而产生了中枢性高热现象,加重脑缺血性的损伤,可采用在患者头部放置冰帽或是腋下冰敷等物理性降温的方法。注意观察患者神志、意识、瞳孔的变化情况,尤其是对瞳孔各种变化的观察要细致。因脑出血患者主要死亡病因是脑疝,而这种并发症可从瞳孔大小、是否对称及对光反应等变化中得到早期征象的提示,当脑出血加重或形成脑疝时,动眼神经受压可导致瞳孔出现忽大忽小,两侧不对称,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的现象[3]。

2.3预防并发症

患者呕吐物、口腔异物以及排泄物不能自主的排除体外,预后很容易引起肺部感染或是泌尿系统的感染,尤其是高龄患者,这也是制约患者预后良好的因素。因依据生命体征对患者进行吸痰、口腔护理清洗口腔异物,注意病房的空气流通、新鲜,温度适宜,降低肺部感染的机率;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应定期清洁会和尿道口,出现尿储留并发症时,在消毒后无菌环境下留置导尿管导尿,避免出现尿路感染。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行气管切开的患者,注意切口定期的消毒,辅以行之有效的抗生素的治疗。

3结果

本组84例患者抢救成功73例,致残7例,死亡4例,抢救成功率86.9%。

4讨论

脑血管意外的急救护理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颅脑外伤;院前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17-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私家车辆的急剧增加,各种意外所致的颅脑外伤也在逐年增加。颅脑外伤在意外伤害中属于高发疾病 ,颅脑外伤患者的死亡和伤残大多发生在损伤的早期,同时与创伤后出现的继发性脑损害也关系密切。如果患者在早期能得到及时的救治处理 ,颅脑外伤的死亡和伤残可明显降低。院前急救护理工作所承担的职责是配合医生对病人的伤情进行迅速准确的评估、做出初步的诊断、处理致命的伤情或症状,并将伤员迅速安全地转运、快速而有效的治疗[1]。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为院内综合抢救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能明显降低伤病员的死亡率。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救治并转运颅脑外伤患者22例,其中男性16

例,女性6例;年龄12―58岁,平均38岁;合并其他损伤18例;交通事故20例,高空坠落1例,砍伤1例。

2 做好社区居民急救知识的普及:作为社区卫生院,应该在社区中推广普及应急救护知识,使居民增强自保意识掌握自救及互救技能,为院前医疗救护赢得时间,才能真正降低院前急症病人的死亡率。

3 院前急救与护理措施:一级卫生院由于医疗条件与技术的限制,只能尽力做好现场救治和转运,为病人入上级医院后的抢救护理提供有利条件。

3.1迅速出诊:时间就是生命,时间也是衡量能否有效救治的重要指标。接到求救电话后,护士应迅速通知有关人员,作好记录,与上级医院联系做好抢救准备,在最短时间内出诊。我院近年来逐步完善了急救车辆和设备的配备,对医护人员严格培训,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3.2准确评估病情:到达现场后简单了解患者受伤原因、时间及伤后表现,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呼吸、心跳及体表、四肢,进行间洁全面的体格检查,避免漏诊、误诊,准确评估病情。迅速而果断地处理直接威胁病人生命的因素或症状, 如有心搏骤停立即就地抢救。

3.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血块、呕吐物及泥沙等,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充分给氧是颅脑外伤患者最重要的急救措施之一,因此一定要做好呼吸道管理,必要时气管插管。

3.4建立静脉通道:尽量用留置针穿刺,便于固定,越早越好,必要时建立多条静脉通路,以保证抢救药物及时输入,及时补充血容量,维持有效循环,纠正休克,防止或降低继发性损伤。

3.5降温:颅脑外伤患者脑细胞代谢增强,氧耗增加,可加重脑细胞的破坏,冰帽或冰袋降温,降低脑细胞代谢和氧耗,降低脑细胞破坏。

3.6防治脑水肿:由于创伤、缺氧等原因,颅脑外伤患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早期应用甘露醇、速尿利尿脱水,可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3.7合适:神志清醒无其他复合伤的病人,可取半坐卧位;昏迷着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舌后坠。

3.8包扎止血:根据病情包扎止血,裂伤或挫伤伤口盖消毒敷料加压包扎;有活动型出血者,止血钳钳扎止血;有脑组织膨出者,用无菌碗覆盖保护包扎。

3.9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瞳孔变化及头痛的部位、性质和持续时间,是否有呕吐,脑脊液漏的量、性质,及时做好记录。

4 转运

4.1搬运技巧:搬运时,先固定头颈部,使病人头与躯干四肢保持在同一直线,由3-4人缓慢平稳地一起搬动;上救护车时头部先进,保持担架平稳。将患者头部抬高15~30°,头部与车行方向一致;休克患者下肢抬高30°,以利于静脉回流。

4.2途中监护: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维持血压,持续吸氧,保持呼吸道及静脉通路通畅。

5 心理护理:对清醒患者态度和蔼,尽量缓解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及时提供抢救信息给家属,取得家属的谅解与支持,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6 作好记录:及时准确、客观工整的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抢救措施、抢救用药等,为进一步抢救提供依据,并避免医疗纠纷。

7 结果:22例颅脑外伤患者,成功院前救治与转运20例,院前死亡2例,转上级医院经救治后死亡2例,恢复良好15例,残疾2例,植物人1例。

8 讨论:颅脑外伤病人多在伤后30分钟―1小时死亡,若能实施迅速有效的院前急救,准确评估伤情,采取有效救治措施,能有效降低颅脑损伤导致的生命危险,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创造有利的条件,降低颅脑外伤病人的伤残率和死亡率[3]。

参考文献:

[1] 李艳.颅脑外伤院前急救与护理[J] .医学信息2011,12(24)

脑血管意外的急救护理措施范文第3篇

当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处于发作期时,患者通常需及时展开急救护理措施,有助于挽救患者生命。为总结适合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能促使其疾病转归的最佳急救护理措施,笔者以63例于2014年12月-2016年05月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而进入我院进行急救的患者为对象,分组后施予不同干预手段,期待有效提升患者急救质量及护理效果。

1.对象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2014年12月-2016年05月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而进入我院进行急救的63例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n=33例,本组性别比17(男):16(女);年龄介于31岁至80岁,其平均值(50.3±8.8)岁,本组内行综合性的急救护理措施。常规组:n=30例,本组性别比16(男):14(女);年龄介于30岁至79岁,其平均值(51.1±8.0)岁,本组内行基础性救护措施,对照两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病例信息,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本组内行基础性救护措施:予以影像学诊断,判断患者是否出现脑出血现象,并连接专业监测设备,并对患者血压值、血糖值等指标进行测定。

1.2.2 观察组

本组内行综合性的急救护理措施:(1)接诊护理。接诊后,接诊护士要及时联系急救科医师,并准备各种抢救设备与药品,对患者发作时间、临床表现、院前处理措施以及生命体征等进行询问和观察。(2)准确评估病情。查看患者临床表现,重点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下肢无力、意识障碍、肢体麻木、血压异常、恶心呕吐以及呼吸急促等问题,如果患者出现窒息现象,需观察其颅内压是否出现增高迹象,避免疾病再次发作。(3)急救护理。对患者意识状态进行判断,若其意识清醒,需对患者临床表现及发作时间等信息进行详细询问;若患者认知障碍,需对其气道组织通常情况进行观察,并查看口腔、鼻腔中是否出现呕吐物或者分泌物,酌情对异物进行抽吸,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具体流程如下:首先,连接专业监测设备后,给予患者创建呼吸通道,并适当抬升患者床头高度,使其头部侧偏,再予以加压给氧。其次,创建静脉通路,对患者颅内压指数进行有效控制,并予以输注胰岛素等相关药品,并对其给药速率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患者血压值低于140/90mmHg,空腹血糖值介于6.1mmol/l至11.1mmol/l之间。再次,当患者生命体征基本恢复后,需嘱咐患者坚持卧床休息,鼓励患者进食清淡、低盐以及低脂类流食,加大温水、新鲜瓜果摄入量,确保进食营养的均衡性,防止便秘症状出现。与此同时,嘱咐患者严格戒烟、禁酒,除了要对体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外,还要适当加大运动力度,避免出现三高症状[1]。最后,患者发病后,其语言功能以及吞咽功能都会受损,因此需要指导患者加强语言功能以及吞咽功能锻炼,包括闭合唇以及舌运动等项目,以改善其急救后恢复质量。

1.3 效果评估

选择WHO生活质量表[2]对两组入选对象生活质量进行准确评估。

1.4 临床数据统计

本次所选软件的版本是SPSS20.0,对文中涉及到的各项计量数据,选“(x±s)”代表;在分析文中相关计数资料时,予以“χ2”检验。此外,在检验文中计量资料时,以“t”进行。通过客观对照两组入选对象相关数据信息,若结果有差距,表明(P

2.结果

施行两种干预措施后,常规组治愈率76.67%(23/30),观察组93.94%(31/33)(P

3.讨论

短暂性脑缺血有“反复发作”特征,被临床称作“TIA”,该病症发作期病情严重,诱发因素以局灶性的脑缺血现象为主,发作时间通常为1d内,但是会有反复发作行为出现,若不加以救护,极易诱发脑卒中,甚至死亡,所以加强综合性急救护理是挽救其生命、改善患者转归条件的基础性前提与重要手段[3]。一般而言,患者疾病发作后,其智力水平、语言能力、运动能力以及认知能力都会受损,因此在急救护理工作中,需加强综合性的干预,做好接诊护理、病情评估以及急救护理等措施,再根据医嘱准确用药,有助于提升患者急救效

果,改善其生活质量[4]。此次研究施行两种干预措施后,观察组内治愈率93.94%(31/33)优于常规组76.67%(23/30)(P

综上所述,当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处于发作期时,其病情十分严重,为改善其预后,建议落实综合性的急救护理措施,通过提升患者急救效果,从而进一步改善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宋林,魏衡,许康,等.应用ABCD2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短期卒中事件发生风险[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4,9(02):122-125.

[2]刘芳,杨倩倩,杨莘,等.重症脑缺血患者行血管内热交换低温治疗护理实践与依据[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9):974-978.

脑血管意外的急救护理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院前急救;护理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疾病,会造成患者残疾甚至死亡,它病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两个类别。能发成功救治脑卒中患者主要取决于发病后救治的及时程度,所以说,对患者进行完善的院前急救,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成功抢救意义重大。笔者研究2008年2月~2O10年9月收治的12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2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均为我院2008年2月~2O10年9月收治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头颅CT检查确诊,症状和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相符合。其中男82例,女39例,年龄29~77岁,平均59.1岁。统计显示,所有患者中脑出血58例,蛛网膜下隙出血4例,脑出血并发脑疝4例,桥脑出血3例,其他部位出血44例。研究还发现,所有患者从发病到进行急救的间隔时间5~60 min,平均21 min。

1.2  研究结果:121例患者中,1例患者由于病情过重,抢救无效当场死亡,而其他120例患者都得到了有效的救治,并安全转送到医院进一步治疗。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抢救,患者入院时病情症状基本都很稳定,并都有所好转。

2 院前救护措施探讨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气道阻塞是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重要问题[1-2]。因此,解开患者衣扣,达到开放气道的效果是很重要的。此外,还要用鼻导管给患者高流量吸氧,如果患者出现舌后坠,应到立刻插入口咽通气管;如果患者呼吸道有异物阻塞,则应该立刻进行清除。从临床来看,如果患者每分钟呼吸<6次或>35次,这都是呼吸功能障碍的表现,应该采用简易呼吸器或进行辅助插管,保持患者呼吸通畅。

2.2  体位:如果患者症状较轻,建议采取平卧位,如果症状较重,则应该去枕,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当抢救过程中患者出现脑出血症状,需要把头部抬高,以防止窒息。护理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应该对患者进行专门保护,固定患者头部,尽量减少晃动,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2.3  密切观察病情:在抢救过程中,应当及时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把握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对患者的脉搏、血压、瞳孔大小、意识、呼吸进行关注[3-4]。如果患者出现呕吐、头痛等症状,是颅内升高的表现,要及时处理,如果患者呼吸减少,瞳孔忽大忽小,这是呼吸中枢受压迫的表现,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脑疝形成。

2.4  安全快速转运:从理论上说,脑卒中患者应当尽量可能少搬动,对危重的脑卒中患者应当就地实施护理和抢救。但是及时、患者发病地方的环境和医疗条件往往无法满足抢救患者的要求,所以说,如果不是非常紧急的情况,一般需要尽早把患者送到医院,使患者获得更多的抢救机会。转送过程中,专业医护人员的配合非常重要,医护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家属解释病情,取得家属配合,并及时向医院报告病情,使医院尽早做好抢救的准备。

3 讨论

急性脑卒中是一种急性病,危害患者生命健康,如果患者没法得到及时的救治,很容易出现病情恶化,患者会发生偏瘫、致残甚至死亡[5]。因此,进行院前急救非常有必要。在院前急救过程中,护士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意识变化及时关注,并使用正确的急救措施及运送方法,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当患者发生急性脑卒后,大部分处于昏迷状态,其中很大一部分还会因为舌根肌肉松弛,从而导致堵塞咽喉影响呼吸。因此,患者住院前救护的主要目的就是确保患者的呼吸正常,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通过使用口咽通气管防止患者窒息。但如果患者出现频繁呕吐现象,口咽通气管的采用会导致误吸风险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气管插管方法。

总而言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危重,而且变化很快,而高效的院前护理和急救,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并对入院后的救治起着显著的影响,因此,其合理实施非常必要。

4 参考文献

[1] 王红军.急性脑卒中院前救治措施相关问题讨论[J].中国急救医学,2008,28(2):176.

[2] 王俊梅,王  哲,袁钰贵.急性脑卒中规范治疗模式的探讨[J].实用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1 5(2):90.

[3] 臧显华,李素梅.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舒适护理[J].家庭护士,2008,6(6A):1460.

脑血管意外的急救护理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院前急救;护理

急性脑血管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导致急性或亚急性脑损害症状,即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脑血管病是院前常见急危重症,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快速而有效的院前急救对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现将6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急救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急性脑血管患者,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32~90岁,60岁以上48例,40~60岁10例,32~40岁2例;并发高血压史48例,糖尿病27例,冠心病30例;呼叫出诊原因:昏迷35例,一侧肢体活动障碍28例,头晕、头痛、呕吐、抽搐、失语等12例;情绪激动后发病28例,劳累或用力后发病17例,一般活动或休息状态下发病15例。现场死亡3例,其余患者经采取正确及时的院前急救和护理措施后安全转运到医院作进一步抢救,行急诊脑CT等检查,重症患者收入ICU、专科病区治疗,病情较轻者转入观察室治疗。

2 护理

2.1 急救护理 快速而有效的院前急救工作,对保全患者生命,减少医院前期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的伤残率和病死率至关重要。迅速判定病情严重程度,即刻测量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瞳孔、眼球位置及有无呕吐、肢体偏瘫、颈项强直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对清醒患者询问有无剧烈头痛、视物不清以及原有病史等。密切观察患者的心脏功能,注意有无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情况。观察瞳孔变化可及时判断病情,一般观察瞳孔大小、是否等大等圆及对光反射是否在。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射迟钝或有眼球分离多有脑干病变及脑疝存在;双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多为蛛网膜下隙出血或脑桥病变所致。

2.2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以保证急救药物的早期使用。尽量选用静脉留置针,它既可防止因改变或患者躁动针头刺破血管又可保证脱水药物的快速输入。静脉选择上要选择较粗、较直的血管,避开关节以利固定。静脉留置针头因不易受改变而刺破血管,可优先选用。注意院前无菌技术操作。糖尿病患者使用液体时不应选择葡萄糖溶液,尤其是高渗糖溶液。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神志清醒的患者嘱其静卧,头部稍抬高,绝对卧床休息。昏迷患者立即将头偏向一侧平卧,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和呕吐物,并制动,鼻导管或面罩氧气吸入,舌后坠者用舌钳拉出并放置口咽通气管。严重呼吸道阻塞者应现场气管插管,连接简易呼吸辅助呼吸。由于路途颠簸有助振动排痰,使大量痰液涌入大气道,因此,应间断气管内吸痰。有烦躁抽搐者,要松开衣领,适当给予镇静剂,可用安定10 mg缓慢静脉注射或鲁米那钠100 mg肌注。

2.4 控制高血压及颅内高压,改善循环 卒中发生后因颅内压增高等原因可使血压进一步升高。中等程度的高血压勿需立即治疗,当大脑已适应于高血压提供的足够血流灌注后再降低血压,大脑灌注压会随血压的下降而降低。控制颅内压常用的措施是过度通气,限制液体入量,头抬高,应用甘露醇、地塞米松等。脑卒中急性期的血压调控,大多主张遵循慎重、适度的原则。急性期血压骤降表示病情严重,应给升压药以保证足够的脑供血量。

2.5 稳定血压 脑出血患者一般血压都高,甚至比平时更高,这是因为颅内压增高是为保证脑组织供血的代偿反应。经过降颅压治疗后血压亦随之下降,因此不应用降压药物,但如血压超过平时过多,收缩压>26.6 kPa时,可适当选用作用温和的降压药,如呋塞米等。急性期血压骤降表示病情严重,应给予升压药以保证足够的脑供血。

2.6 转运途中监护 应尽量减少搬动,早期搬动可使出血加重诱发脑疝形成,危重患者应就地抢救。因院前急救受现场环境及医疗条件的限制,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争取将患者早期转送至医院进行救治。转运途中持续心电监护、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静脉通道给药,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情况;重视患者及家属的主诉以及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注意头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呕吐及呕吐物的性质;通知有关科室或CT室做好抢救准备工作;保证输氧管、静脉输液管等管道通畅,防止扭曲、受压、移位和脱出;少搬动患者,尤其是头部要制动。应尽早送到医院救治,使病残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3 小结

院前急救是指患者从现场到医院之前就地抢救和转运到医院过程的救治,其目的是抢救生命及减少伤残,为后续的治疗创造条件。护士应运用非语言交流手段,以熟练精湛的技术给患者以安全感,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现场救护中妥善的处理,可提高患者救治的成功率。

参 考 文 献

[1] 赵丽君.48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的院前急救及护理体会.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7):967.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脑血管病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华脑血管病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际脑血管病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