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外账会计实操

外账会计实操

外账会计实操

外账会计实操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不仅是会计发展的需要,更是经济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实现会计电算化是我国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进一步向深层次延伸,在给企业带来了巨大效益的同时,也给企业内部控制和会计监督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理论界和实务界关于“反记账、反结账”功能的可行性争论比较激烈,笔者认为“反记账、反结账”做法有利有弊,不可片面妄下定论。? 

 

当前,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已得到基本普及,在应用过程中与以往的手工记账相比优势明显。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提供信息全面,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质量,改变了会计工作的面貌。 

会计电算化以功能模块组合工作方式代替人工自动完成日常账务处理工作。包括可以自动记账、自动结转、自动对账、自动结账等,甚至能够“反记账”、“反结账”。会计电算化以其高效、自动、方便、准确等优点正日益受到广大会计人员的欢迎。但是,计算机毕竟依靠的是人为设计的程序化工作流程,在日常工作中相应地会产生许多新问题。其中,关于“反记账、反结账”功能的可行性争论就比较激烈,笔者认为“反记账、反结账”做法有利有弊,不可片面妄下定论。 

“反记账”是指将已经记账的凭证通过记账的反向处理,恢复到记账前的状态。“反结账”则是在已经结账的期间,通过取消结账的做法,解除封账,恢复到结账前的状态。在计算机特定的工作环境中,笔者认为这些做法有一定的可行性。 

第一,实际工作中如果存在错误的记账凭证,不施行“反记账”的话则将导致账簿中存在大量无用的冗余信息,影响对会计信息的使用。从复核的角度来看,虽然错账也许在后续的凭证中进行了更正,但当复核人员浏览到一笔又一笔的错账时,并不能忽略跳过,还是会影响工作效率。如果有“反记账”功能就可以先取消记账,把错误凭证全部更正后再重新记账,账簿中的冗余信息就可以大大减少,账簿信息就会简洁明了,便于利用。 

那么,要做到这一点在结账前后要分情况处理。结账前如果发现错误凭证需要“反记账”时,直接进行即可。结账后此会计期间已经封账,就必须先进行“反结账”激活本期间账簿处理功能,接着才能顺利进行“反记账”。也就是说从清除数据库中冗余信息,保证账簿数据准确、明了的层面上来看,“反记账、反结账”功能的作用不可忽视。 

第二,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当存放会计账簿数据的计算机硬盘扇区遭受物理损害,或者账簿数据库在没有启动计算机会计软件的情况下被人为非法篡改时,就完全可能导致账证数据信息混乱、不符。无论是账簿错误还是凭证错误,或者账簿、凭证都有错误,都无法像手工会计那样采用划线更正法、补充登记法或红字冲销法来更正,因为此时的错误属于由非正常情况导致,最好的办法就是施行“反记账”。因为,对于不甚精通计算机的会计工作人员来说,意外情况下为了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和准确,最好的方法就是干脆恢复到最初状态。如果凭证数据正确,仅仅是账簿记录有误,取消错误的账簿记录后将正确的凭证数据转入即可;如果是凭证有误,则不管账簿记录是否正确,均应先取消账簿记录数据,再对错误凭证一一进行更正,审核无误后重新登记入账。 

另外,当计算机意外断电、病毒侵袭等非常事件导致记账或结账过程意外中断时,会计人员更是无从下手。操作者无法确定在出现意外的刹那间计算机后台数据处理的进度,为防止数据丢失,最保守的做法就是进行“反记账”或者“反结账”,恢复到可控制阶段。 

以上的这些做法在相关法规中也得到认可。《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中规定,会计软件“应当具有在计算机发生故障或者由于强行关机及其他原因引起内部和外部会计数据被破坏的情况下,利用现有数据恢复到最近状态的功能”。显然,要恢复到“最近状态”就需对不确定的数据处理进行“反记账”或是“反结账”。 

第三,现今阶段为满足会计电算化的岗位需求,在职人员必须进行电算化培训,在校生必须进行专业学习。在培训和教学中,“反记账、反结账”功能从实验练习的角度上讲必不可少。学员在教学练习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大量的错误操作,导致形成大量的错误数据信息,而在电算化信息系统中一旦进行了记账或者结账,所有的数据都会转为后台存储,前台只能浏览不可修改,这给教学辅导带来很大障碍。要想准确找到操作过程中的错误所在,让教师“对症下药”,进行指导和更正,就必须利用“反记账”或“反结账”功能再现学员的错误操作。

同时,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教学软件为企业财务软件的演示版,也就是说学员在课堂上学习和练习的软件还是具有相对的真实性的,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细节演示,提高考核标准,这样学员在学习完毕后才能做到以最短的时间符合岗位要求。那么,在课堂上需要重复演示或练习相关操作步骤,这其中凭证、账簿是重点,因此,“反记账”和“反结账”功能给教学带来很大便利,它们的施行让操作过程可以逆转,便于学员进行提高熟练程度的练习。 

因此,综上所述,无论是从电算化实务工作的角度,还是从教学实验的角度来说,“反记账、反结账”功能都有一定的可取性。 

但是,我们在此也不能就肯定地说“反记账、反结账”功能有百利而无一害,事实上它们还是存在很多不客观和不完善的地方。 

第一,“反记账、反结账”功能与现行法规相违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规定:“账簿记录发生错误,不准涂改、挖补、刮擦或者用药水消除字迹,不准重新抄写”。“反结账”功能可以解除封账,“反记账”功能可以进行反向记账处理,这些做法相当于在数据库中完全擦去原来结账或记账的痕迹,恢复到结账前或记账前状态。这实际上是对账簿进行了典型的“刮擦、涂改或重新抄写”。同时, “反记账”、“反结账”给做假账提供了技术支持,便于某些会计人员要进行舞弊。结账之后可以轻松取消结账,进行相关的处理;记账之后利用“反记账”功能可以在以后的任意时间简单、方便、无痕迹地直接修改凭证的相关数据,这无疑都使财务会计系统的安全性大打折扣,给作弊人员提供了可乘之机,增加了内部控制和会计监督的风险。 

另外,《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中虽然要求会计软件具有数据恢复的功能,但是也同时进行了限制规定:“发现已经输入并审核通过或者登账的记账凭证有错误的,可以采用红字凭证冲销法或者补充登记法进行更正;记账凭证输入时,红字可用‘-’号或者其他标记表示”。而“反记账”功能的存在使这一制度在实务操作中很难得到落实,很少有人如此更改错误,而大都倾向于直接“反记账”进行彻底无痕迹修改。 

第二,“反记账”和“反结账”功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是绝对安全的。目前大多数核算型的财务软件产品,记账时都要涉及许多辅助核算数据,如往来核算数据、数量核算数据、外币核算数据等,记账后这些数据在相关的功能模块中将被进一步处理,当需要数据恢复时,纵然能够顺利“反结账”,这些数据在记账的反向处理中也难以全面、准确恢复。同时,由于会计电算化人员业务水平及对软件功能理解的偏差,如果操作有误,很可能产生系统数据错误、财务混乱,甚至导致整个账务系统的瘫痪,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因此,滥用“反记账、反结账”功能,不但影响会计处理的严肃性,也会大大增加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 

至此,我们不难看出,“反记账”及“反结账”功能具有很强的两面性,我们既不能完全否定其作用,但是也需要正视其弊端。因此,笔者认为对“反记账”及“反结账”功能的使用如果进行严格、合理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就既可以发挥其长处,又能够限制其危害。 

实务中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使用者如果确定需要“反记账”、“反结账”功能,则在购买和选取软件时应由专业软件人员对此功能反复进行可行性和易操作性测试,确保反向记账时各方面数据能够完整、准确地恢复到记账前状态,并且尽可能少地给会计人员带来技术障碍,确保数据恢复和存储的方便、安全。 

2.“反记账”功能的操作者必须是得到系统管理员授权的原记账人。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记账人员应对账簿的正确性负完全责任。设置“反记账”功能的目的,就是取消部分甚至全部的错误账簿记录后重新按正确数据记账,从本质上讲,这是对错账的一种更正行为,但是从形式上说存在管理漏洞。因此,为了保证记账操作的谨慎性,避免滥用“反记账”功能,操作者必须得到系统管理员授权后才能进行“反记账”。 

3.尽量避免“反结账”。结账的意义在于把本期经济业务全部处理完毕并确认无误后予以封账。进行结账操作就意味着不允许输入本期的记账凭证,也不允许对本期经济业务进行记账和反记账。虽然, “反记账”和“反结账”功能经常需要伴随发生,但我们仍然要强化结账的意义,不能滥用“反结账”功能,不能随意逆转账务处理程序。 

 

主要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S].2006.? 

外账会计实操范文第2篇

1电算化会计的反记账作用分析

反记账在下述三种情况下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1.1大量的错误凭证被登记入账这种情况在计算机会计系统投入使用初期(尤其在试运行期间)非常容易发生。如果没有反记账功能,则只能编制大量的错账更正凭证予以更正,从而导致账簿中存在大量的冗余信息,影响会计信息的使用。从审计的角度来看,当审计人员查到一笔又一笔的错账时,这些错账也许在后续的凭证中进行了更,但仍会使审计人员对错误产生麻痹思想,影响审计工作效率。如果有反记账功能就可以先取消记账,把错误凭证全部更正后再重新记账,账簿中的冗余信息就可以大大减少,账簿信息就会简洁明了,便于利用。

1.2账证不符在电脑会计信息系统中,记账实质上是将记账凭证库的有关数据转入账簿数据库中,而且正式过账前要先对记账凭证进行平衡校验,以保证其正确性,所以账证一般是相符的。但是当计算机会计系统遭受电脑病毒的侵袭,或者存放会计账簿数据的电脑硬盘扇区遭受物理损害,或者账簿数据库在没有启动电脑会计软件的情况下被人为非法篡改时,就完全可能导致账证不符。如果是凭证有误,则不管账簿记录是否正确,均应先取消账簿记录数据,再对错误凭证———进行更正,审核无误后重新登记入账。

1.3记账过程意外中断在手工会计中,记账人员只需接下去登记就可以了。但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记账是由电脑自动进行的,当意外断电、病毒侵袭等非常事件导致记账过程意外中断时,财会人员无法了解电脑到底已经登记了多少张凭证,因而也就无法在系统恢复正常后继续登账。也许从理论上说,精通电脑和会计软件的人能通过查询账簿数据库记录等方法获知记账过程中断时已登记的凭证数,但对普通的会计人员来说,这是不现实的。况且即使获知记账过程意外中断时已登记的凭证数,会计软件也不允许接着记账,唯一的办法就是设置反记账功能。对此,《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也规定,会计软件“应当具有在电脑发生故障或者由于强行关机及其他原因引起内部和外部会计数据被破坏的情况下,利用现有数据恢复到最近状态的功能”。显然,要恢复到“最近状态”就需对最后一次记账进行反记账。

2电算会计的反记账功能操作

反记账功能显然不是一个常用的功能,它只有在前述三种特殊情况下才能使用。如果滥用反记账功能,则不但影响会计处理的严肃性,也会大大增加工作量。许多人就是以此为由反对在会计软件中设计反记账功能。因此,对反记账功能的使用必须严格限制。其限制条件至少必须包括:

2.1操作者必须是得到系统管理员授权的原记账人。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记账人员应对账簿的正确性负完全责任,谁记账有误就只能由谁负责更正。设置反记账功能的目的,就是取消部分甚至全部的错误账簿记录后重新按正确数据记账,从本质上讲,这是对错账的一种更正行为。为了保证记账操作的严肃性,避免滥用反记账功能,操作者必须得到系统管理员授权后才能进行反记账。

2.2只能在结账前进行。结账就是在本期经济业务全部处理完毕并确认无误后予以封账。进行结账操作就意味着本期已经没有经济业务需要处理,因而不但不允许输入本期的记账凭证,也不允许对本期经济业务进行记账和反记账。

2.3只能按凭证号或日期逆序连续进行操作。记账是按日期和凭证号顺序进行的,只有逆序地连续取消账簿数据库的记录,才能保证重新记账的正常进行。这就意味着,反记账时应该以账簿数据库的最后一条记录(或者说是最后一张已记账的凭证)为起点,依逆序前溯定位,确定出反记账的记录数,而不能从账簿数据库中任意抽取几条记录(不管是否连续)作为反记账的范围。

3电算会计的反记账实现方式研究

反记账是记账的逆操作,即将账簿数据文件中的最后一条或多条记录转回到未记账凭证文件中去,应该转回的记录就是反记账的范围。一般来说,这个范围应该由反记账执行人员根据需要确定。但是在记账过程意外中断而需恢复到记账前状态的情况下,会计软件应该提供自动定位的功能。现有会计软件的解决方案是在每次正式记账前先将账簿数据内容备份到硬盘的某一固定文件中去,如记账过程意外中断,则以备份文件恢复账簿数据文件。由于每次备份到硬盘的文件名是固定、唯一的,所以只能针对最后一次记账数据进行恢复,且只能进行一次。而且这种备份和恢复是对月内账簿数据的完全备份和完全恢复,如果一个单位的经济业务量较大,在月末进行记账和反记账就会耗费较长的时间。为了提高效率,设想采用如下两种方法加以解决:

外账会计实操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会计教学 银行 发展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经济各领域无论是经济业务内容还是生产的手段和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银行业来说,这种变化不仅是业务内容上的增减,而且操作方法、操作手段、制度规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使职员原有的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不再适应当前实务操作的要求;原有的会计教学不能满足银行第一线各工作岗位的人才需求。这种冲突和矛盾直接体现为银行会计教育的滞后和现行实际从业实务内容、方法的不断改变之间的矛盾。纵观这些年来银行会计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指导远远跟不上现行银行会计人才的培养要求,从而使得从学校毕业出去的学生要走上银行的工作岗位还需要最少三个月的业务知识、操作技能的培训,这不仅加大了用人单位的培训成本,而且使得银行会计教学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双倍浪费社会的资源。要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银行会计教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从而提高银行会计的教育质量,满足社会对银行会计人才的需求。

一、深化教材改革,满足银行会计电算化、网络化的核算要求

银行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和各项业务的处理方法随着银行办公的电算化、网络化的发展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按照信息化要求改造银行账务组织体系。

针对会计电子化系统运算速度快、数据集中处理能力强、网络传输速度快的特点,简化原有的综合核算体系,即取消总账、科目日结单等综合账务,细化、深化明细核算内容,将原来为统计、管理等方面所需的登记簿、台账纳入银行电子化明细账务核算体系。在银行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下,账簿的登记是通过电子计算机系统集中自动化处理来完成的,总账和分户账之间不存在相互核对的问题,总分核对已无实质性意义;银行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打印账簿,也只是多一种可查的会计档案资料而已,目前实现了银行会计电算化的银行,平时并不打印账簿,只在会计期末或检查时才予以打印,因此,银行会计电算化的所谓账簿只不过是根据记账凭证按会计科目进行归类、统计的中间结果,而在计算机内部不存在手工意义上的各种账薄,因此,将会计账簿分为日记簿、总账及明细账的价值和必要性已经不大;会计电算化以后,只要给出一个会计科目,计算机就将涉及到该科目的所有业务全部筛选出来形成所谓的账簿,而不管这个科目是存款科目还是贷款科目,是总账科目还是明细科目,而且所有的账都可表现为一种统一的形式;在银行会计电算化操作的条件下,输入数据都要经过严格的逻辑性校验,如会计科目逻辑性校验、借贷发生额平衡校验等,因此,不需要用划线更正法来更改账簿记录,即使账簿记录有问题,也一定是合法性问题,往往采用输入“更正凭证”的方法加以更正。

(二)实行综合柜员制的银行外部业务由单人临柜,一人操作。

在银行会计电算化的账务处理流程中,记账工作完全由电子计算机系统自动进行,其内部的账务处理流程根据数据流程来设计,从而调整和取消了银行会计中因手工操作或内部控制的需要而人为增加的诸多重复性环节的内容。银行会计电算化的整个数据处理过程可分为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基本环节,其控制的重点是在输入环节。从输入会计凭证到输出会计报表,一切中间过程都在电子计算机系统内部自动完成,而需要的任何信息资料,都可以通过“查询”等得到满足。另一方面,由于电子计算机系统的处理不会发生遗漏、重复记录和计算差错等手工操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故某些手工操作方式下的账务核对环节将不复存在。

(三)按照电算化、网络化的要求处理具体业务。

银行电算化的会计处理流程由于与电算化的帐务组织与手工操作不同,所以其操作方法、操作程序及相关规定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比如凭证的处理要求、传递方法、传递要求等与手工操作有明显的不一样。另外,会计凭证也将由以实物凭证的传递为主转变为主要传递“电子凭证”的方式(实行“票据载留”制度)。

(四)改按科目顺序为按业务流水顺序整理会计凭证的档案管理办法。

实现银行会计电算化后,记账凭证主要有:手工编制的零星业务的手工凭证、其他业务子系统在对业务处理后自动生成的机制凭证、账务处理系统自身产生的固定凭证三个来源。记账凭证也相应分为手工凭证、机制凭证和固定凭证三类。其中,手工凭证是人工编制、手工录入的,后两者都是机器自动编制、自动转录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所关心的已不再是该凭证是哪个科目的凭证问题,而是凭证的来源。因此,银行会计电算化以后银行对记账凭证按其业务流水顺序来整理而不是按会计科目进行分类整理。

(五)在会计报表、档案管理、会计职能等方面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对于银行会计的这种变革,作为银行会计教育的导向――教材,也应该有相应的变化才对,这几年出现许多银行会计的新教材,但大多都还沿用传统的理论和手工操作的方法。比如银行会计的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的双线核算内容还是沿用手工操作的内容;其操作程序也按手工操作的程序来进行处理;具体业务处理方法也还沿用手工操作的做法等等。除此以外,目前银行会计教材的滞后还表现在业务内容的陈旧上,对近几年来由于金融创新而产生的新型的业务内容的处理方法则没有提及。所以必须对目前的教材进行改革,教材的编写要与银行的账务组织、账务处理以及具体业务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手段相适应,同时要注意吸收国内外银行会计处理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拓宽专业适应面,增强职业的适应性。

二、建立与现行银行相适应的银行会计电算化仿真模拟实验室

理论结合实践操作,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走出校门,走上岗位,是目前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在教学中能够进行理论结合实践教学,然而如何避免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却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最突出的表现是我们仿真的模拟实验总是很快就滞后于银行现行实务实践。为了顺应现行银行的操作要求,应该尽快改建、扩建银行会计模拟实验室,安装与银行目前操作方法、操作手段相似的仿真教学软件。

三、改进教学方法

(一)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特别是近年来通信、网络、多媒体等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辅助教学获得突破性进展。会计专业课的教学一直沿袭着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其特点是:一是以教师为中心。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其结果是“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并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采用网络多媒体技术的新的教学方式,则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能够处理图、文、声、像的能力,营造一个“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汇、视听并用”的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环境。在这种环境下,不仅可以充分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愉快学习、情景学习、交际学习等,更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在教的方面,优秀的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等教育资源可以实现共享,校内甚至校外可得到广泛使用。可见这种新的教学方式的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并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二)增加学生模拟操作训练的课时。

会计教育是培养一线人才,在这些岗位上可以不要求有高深的理论知识,但熟练的操作技能却是必须具备的。所以银行会计教育必须在学生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其操作技能的训练。这就需要增加学生模拟操作训练的课时。在非职业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课时与实训课时比例一般在 2∶1,甚至更小,而在职业专业的课程没置中,理论课时与实训课时比例一般应在1∶1,甚至更大。当然增加实训课时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理论的教学,因为没有理论作为基础,学生所学的知识就像无源之水,从而导致学生只会依葫芦画瓢,而不可能真正掌握银行各项业务的处理方法,这样当走上工作岗位后如果银行的有关规定稍微变化,学生就会无所适从。

四、加强教师队伍的继续教育

在职业教育中,教师处于主导性地位,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技能的培养,要求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要把正确的理论知识和现行的实务操作技能传授给学生,自身必须对这个专业的理论有深入的研究,并有熟练的操作能力。目前会计专业的教师群体却大部分都是从学校走入学校没有实践经验的一个群体,加上以往所学理论知识严重滞后,使教师在教学中无法跟得上银行现行的操作要求。

教师的继续教育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进行:首先,与银行联系,构建教学与实践沟通的平台,让专业教师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到银行业务内容以及银行相关规定、制度、操作方法、要求的变化。其次,提高教师的职业实践能力。应当创造条件,让会计专业教师能够定期到一线顶岗实习,保证每个教师都能深入第一线提高职业实践能力。这样为教师在教学中的理论教授以及实践指导将提供丰富的案例,同时还能匡正教材中滞后于实践的理论和实务操作内容,避免出现教学与现行操作实务之间出现冲突的矛盾。最后,积极培养教师一专多能。鼓励教师参加经济师、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的考试,成为“双师型”甚至是“多师型”的教师。

参考文献:

[1]孟焰,李玲.市场定位下的会计本科课程体系改革――基于我国高校的实践调查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

[2]许汉友,汪先娣.高校会计案例教学中的困惑及校正[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07).

外账会计实操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管理;授权控制

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应用,将广大财会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论文有时间和精力参与企业的管理与决策,为企业管理当局、投资者与债权人提供较为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财政部制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指出:“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健全包括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硬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然而,在现实的会计电算化管理中,还存在着制度不完善,管理不严格,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如何加强其管理,结合我国企、事业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会计管理工作。

一、完善计算机操作与维护管理制度,严格授权控制

随着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管理部门对由计算机处理的各种数据、报表等会计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这些会计信息的产生只有在严格的控制下,才能预防或减少使用计算机犯罪的可能性,保证其可靠性和准确性。会计部门必须针对计算机系统的特点,制定用于会计工作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有关的操作管理制度和系统维护管理制度。

1.规范操作程序,合理运用和维护

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人员必须操作计算机才能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毕业论文如果操作不正确会造成系统内数据的破坏或丢失,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完成预定任务,保证系统内各种资源信息的安全与完整,应制定严密的计算机操作管理制度,包括会计软件的操作工作内容和权限,操作密码的严格管理,预防会计数据未经审核而登入机内账簿,保存上机操作记录,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等制度。与此同时,加强日常使用管理,防止各种非法人员上机操作,为计算机设备创造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保护机内程序和数据的安全。

系统维护管理包括硬件维护与软件维护两部分。硬件维护主要是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硬件故障时,及时进行故障分析,并作检查记录,在设备更新、扩充、修复后,由系统维护人员安装和调试。建议在硬件维护工作中,一般故障由本单位电算化维护人员负责,较大的故障应及时与硬件生产或销售商联系解决。系统软件维护主要是检查系统文件的完整性以及系统文件是否被非法删除和修改,以保证系统软件的正常运行。软件维护主要包括正确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三种。正确性维护是指诊断和改正错误的过程;适应性维护是指单位的会计工作发生变化时,为适应新情况而进行的修改活动;完善性维护是为了改善已有功能的需要而进行的软件修改活动。同时要充分发挥财务软件的防错、纠错、提示、预警等功能,预先设置非法对应科目、凭证必有必无科目、计划定额指标等,使企业会计处理的所有步骤都必须经过相应程序的检验,如出现错误不进行纠正,则系统会拒绝进行下一步骤的操作,对偏离计划定额的情况,应予以警示,从而防止错误和舞弊的产生,保证数据处理、预算制度的可靠性。

2.严格授权控制,保证资料真实合法

为了防止系统非法介入、篡改或发生舞弊行为,必须实行严格的授权控制。利用财务软件权限控制功能,通过对不同人员权限的分配、设置密码等手段对上机操作和动用系统资源加以控制。由于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对软件的结构和设计相当熟悉,他们有能力也有机会进行非正常的数据修改,因此,必须对其操作权限进行严格的限制,不允许软件开发人员有会计记账、修改、出纳等权限。为此,主管会计应熟悉财务软件,严格掌握操作人员的权限确定权,从而达到保证操作权限控制的有效性,进而保证会计信息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

二、建立数据管理制度,严格修改与限制

首先,应加强会计数据的安全维护管理,确保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的安全保密,防止对数据和软件的非法修改和删除。主要工作包括:必须经常进行备份工作,以避免意外和人为错误造成数据的丢失,每日必须对计算机内的会计资料在计算机硬盘中进行备份。对磁性介质存放的数据要保存双备份。其次,应制定会计电算化系统发生意外事故时会计数据的维护制度,以解决因发生意外事故而使数据混乱或丢失的问题。最后,应制定数据录入管理规定。随着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会计核算中许多原始凭证资料除手工输入外,还可能来源于供应链系统等其他系统,对需要处理的原始凭证的正确性和完整性的审核,使用具有智能化校验功能的设备,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原始凭证的错误,确保会计凭证的质量,减少审核工作量。

按照财政部制定的《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要求,在财务软件中,硕士论文会计资料输入计算机并经审核记账后,不能修改,如需修改,则需要重新输入一张红字冲销凭证和一张正确凭证,再按据记账。这种处理方式对修正内容、修正理由及相关责任人都留下了记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信度。但有些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常常采用反记账与反结账办法修改会计数据。

反记账与反结账就是将已经记账或已经结账的会计数据恢复到记账或结账前的状态,然后对已输入且已保存的记账凭证再作修改、插入和删除操作,并使已输入凭证的凭证号顺序重新排列,这样做,其会计账簿的真实性难以保证,也无法给审计留下任何线索,故应要求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企业或单位严格按照《会计法》与《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填制、登记、更正。财政部门应严格要求软件开发企业按照《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规定,开发高质量的会计软件,严格修改并限制操作权限,严禁反记账与反结账。

三、建立财务人员的内部牵制制度,严格会计档案管理

财务软件的应用,要求企业对内部职能进行分工,按内部牵制原则合理分工,从而可以在工作中互相制约、互相监督,防止工作差错或故意舞弊等现象的发生。实行电算化后,一些传统的核对、计算、存储等内部会计控制方式均被计算机内部控制方式轻而易举地替代,如总账和明细账都由计算机根据审核后的会计凭证自动登记和归集,取消了手工条件下两者的核对工作,但同时记账凭证的审核工作变得更加重要。一些企业对记账凭证的审核实行除在计算机系统内签字确认外还要求在打印的会计凭证上盖章确认,这就增强了审核的安全程度。

另外,还应注意任何先进手段都是被人掌握和操纵的,一些传统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如职务分离控制、业务程序控制等仍将有效地发挥积极作用。在采用新的内部控制手段时,不能完全放弃传统的内部控制方式,而应根据计算机系统的特点对传统的人员内部牵制制度等作相应调整,防止因人员分工不当而发生利用高新技术和电脑舞弊犯罪之类的情况。

计算机会计系统有关的资料应及时存档,企业应建立起完善的档案制度,加强档案管理。医学论文合理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一般有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完善的资料借用和归还手续、完善的标签和索引方法、安全可靠的档案保管设备等。除此之外,还应有定期对所有档案进行备份的措施,并保管好这些备份。为防止档案被破坏,企业应制订出一旦档案被破坏的事件发生时的应急措施和恢复手段。企业使用的会计软件也应具有强制备份的功能和一旦系统崩溃等及时恢复到最近状态的功能。

电算化会计的档案管理主要是指打印出的各种凭证、账簿、报表、存储会计数据和程序的软盘及其他存储介质,系统开发运行中编制的各种文档以及其他会计资料。会计档案管理是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工作连续进行的保障,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维护的保证,是保证系统内数据安全与完整的关键环节,也是会计信息得以充分利用的保证。

会计档案管理的具体做法是:(1)对由原始凭证直接录入或手工录入计算机的会计凭证,均应由计算机打印输出,记账凭证上应有录入人员的签名或盖章,稽核人员签名或盖章,会计主管人员的签名或盖章,收付款记账凭证还应由出纳人员签名或盖章。打印输出生成的记账凭证视同手工填制的记账凭证,按《会计人员工作规则》、《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立卷归档保管;(2)应保留现金、银行存款订本式日记账,手工登记账簿与计算机生成账簿并行;(3)对一般账簿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按月、按季或按年打印,发生业务少的账簿可满页打印;(4)总分类账可用“总分类账本期发生额及余额对照表”替代;(5)对存有会计信息的磁性介质改其他介质,在未打印成书面形式输出之前,应妥善保管并留有副本,以便在电算化系统出现故障时进行恢复,这些介质都应视同会计资料或档案进行保存;(6)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的全套文档资料,视同会计档案保管。wWw.gWyoO

总而言之,电算化会计虽然以计算机为计算工具,但其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仍表现为计算机与人工的结合。计算机对数据(信息)的处理是通过程序来进行的,系统内部控制方式均要求程序化。比如,对操作权限的限制有密码程序,验证借贷金额是否平衡有校验程序等。同时,由于数据处理的人机结合和系统内部控制方式程序化,使得系统控制复杂化。这样,必须进一步优化会计电算化管理,同时还应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遵纪守法,克勤尽责,充分发挥计算机软、硬件的功能,构建合理的运行机制,真正为企、事业的财务管理、经营管理和决策提供良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PHBassert”ComputerisedAccounts”(thirdedition)NCCBlackwell1994England.

外账会计实操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账户 问题 建议

一、账户数量查询统计困难

人民银行的账户管理系统经过二级改造以后,操作员的查询统计功能被取消,不能查询统计当前的账户总量和账户分类情况,

管理员进入系统后也只能统计开户企业数,无法统计账户个数;综合业务系统的相关统计功能更是缺失,查询某一时间段的开销户情况只能通过“开销户登记簿”查询交易,对我行的当前开户个数没法准确统计。

二、外汇账户管理缺少完整的操作规程

人民银行的《人民币账户管理办法》只是针对人民币账户的管理,里面的各项规定比较详细具体。而对外汇账户管理则一直没有很明确的要求,也没有一个完整的操作规程,操作员平时的业务操作只是参照人民币账户管理办法来执行。而且在实际操作中,一个企业往往根据不同的币种和账户性质开立多个外汇账户,这些账户资料除开户申请书以外都是相同的,如果按照每个账户都保管一套开户资料的话,就造成了人力物力很大的浪费。

三、账户管理的问题也给对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题

(1)随着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深化,大多数粮食企业重组或合并,但是粮食企业原来的银行贷款并没有全部还清,一些粮食企业原来的银行结算账户有的长达几年长期不动,又不做销户处理,致使账户管理流于形式,这些账户由于企业关停,财务人员离岗,因此对账工作难于做到位。

(2)由于《人民币银行结算管理办法》除对基本账户的唯一性进行了限制外,对其他账户并没有数量控制,部分存款人虽在我行开立了账户,但主要的资金支付还是集中在别的金融机构的账户上,因此对在我行闲置不用的账户的对账等日常管理工作不积极配合,导致我行的对账工作进展缓慢。

(3)目前由于国际结算业务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县支行的国际业务办理一般由市分行,这样县支行有国际结算业务的企业都在市分行开立相应的账户,这样由于企业到分行对账路途遥远,而由县支行代为对账,这样企业的开户行对对账单的收回就相应失去了主动控制的能力。

(4)综合业务系统对账单的打印不能区分已销户和正常两种状态,只要有客户代码的就会在月底一起打印出对账单,如果选择按客户代码打印,因选择按客户代码的操作界面不能显示相应的客户名称,这样在月底打印对账单时,会计人员还需要对打印出的对账单加以区分,这样既浪费了纸张,又增加了一线会计人员的工作压力。

四、开户资料的合规性审查和规范难

《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要求开户企业出具的营业执照、批文、证书等必须为正本,但是,由于报送人民银行的审批资料和银行留存资料均为加盖公章和银行业务章的复印件,在正本原件的审核上就具有了相当的弹性,就容易出现不查看开户企业正本原件而直接以复印件代替正本的现象,在开户资料的审查上就不够严格和仔细。目前我行的系统只能对个人身份证进行联网核查,因此银行的一些工作人员很难对假营业执照、假税务登记证等证件进行有效识别,无法保证开户资料的绝对真实。

五、账户撤销存在问题

根据《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银行对一年未发生收付活动且未欠开户银行债务的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应通知单位自发出通知之日起30日内办理销户手续,逾期视同自愿销户,未划转款项列入久悬未取专户管理。”根据农发行综合业务操作系统说明,存款户或汇出汇款已做睡眠户处理并转入营业外收入的,客户支付资金时,要做撤销处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有些长期不动户联系不上;有些单位虽然联系上,但却以还有可能发生业务、业务繁忙等理由进行拖延;也有一些是我们客户部门认为可能发展贷款等原因要求保留账户。诸于以上原因,我行保留了大量的长期不动户,占用了大量的系统资源,也给账户管理人员带来了工作压力。

六、对加强农发行账户管理的建议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系统功能。面对开户主体多元化、组织机构多样化、资金性质复杂化、服务需求个性化的经济社会环境,银行账户管理既要遵循其自在的职能要求,又要兼顾服务对象的广泛性,注重整合相关制度,保持协调一致。同时要适应市场化体制要求,在制度设计上分门别类,深入细化,使各项制度具有相对特定的效能作用。健全内控制度,强化账户资金监控,加大反洗钱力度。

(2)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会计人员要认真学习《人民币银行结算管理办法》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按照办法要求,严格执行规定,确保结算账户的合法合规。严格账户开设,从源头防控风险。各个营业机构要确定专人负责银行账户开户资料的审查、审核,以保证所有相关资料的真实、完整、合规。

(3)加强沟通联系,强化协调度,共同防范风险。一是要加强与当地人民银行的联系。人民银行是账户管理的主管部门,加强与人民银行的沟通有利于更好地做好账户管理工作。遇见账户管理中的问题要多请示、多交流,对账户自身存在的问题要多反映、多探讨。建议人民银行加大对人民币结算账户管理系统的维护和升级,开放操作员的查询统计功能,及时维护网络,尽量减少系统阻塞现象。二是要加强与当地公安、工商、税务等机关的沟通和联系。增加采集外部、内部信息的接口功能,充分实现内外部数据和信息的共享利用。与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门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对接和整合,确保开户资料的真实有效,同时使账户管理系统能够涵盖多方位的信息,能够及时监测资金往来,防范反洗钱和偷逃税款、逃废债务的发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