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爱的教育教学案例

爱的教育教学案例

爱的教育教学案例

爱的教育教学案例范文第1篇

6、个案来源:

有一日下午,班内一同学因为前日进网吧、台球室,放学后被我留下来谈心,本想好好对其进行思想教育。但劝导时发现该生神色恍惚、焦虑、甚至慌张情绪溢于言表,所以不到20分钟时间我就让其回家。但他回到教室后却趴在桌上小声啜泣,上前询问原故。原以为他是被老师批评后感到忏悔,再三追问,才知是害怕回家,怕回家挨打。话音刚来,只见一中年男子把推着的自行车扔在地上,气冲冲地跑过来,“啪”的一巴掌落在孩子的头上,我赶紧拦住,他的爸爸便破口大骂,说这么不争气,回去好好揍他。我便让他的父亲消消气,做其思想工作,劝说其父打孩子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应该多关爱、聆听、交流、尊重,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可能孩子也有自己的苦衷,再三叮嘱其父回去千万不能再打孩子,并承诺我会好好劝导教育徐××的,请他放心,但也请他配合。二、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

他家里共四口人,奶奶、爸爸、妈妈和他。他爸爸小时候家里很穷,到了三十多岁后,经人介绍从四川买回来一女子,她妈妈在家中基本没有话语权,其父独揽家政,家庭经济较困难,妈妈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其父也是帮别人打短工来维持家用。其父从小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容易发火,而且也经常在外干活,很多时候只有徐和其奶奶在家,奶奶年岁已高,说的话徐根本不放在心上。

2、学校背景:

小学该生成绩不好,经常受老师批评,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意识,甚至出现逃学进游戏厅、网吧、台球室混日子,写的字潦草、马虎还不如小学三年级学生,而且逆反心理很强,几乎容不得别人半点批评,否则会撅起嘴巴,嘀咕不停,以示表示不满情绪。

3、该生本人情况:

进入中学后,刚入校时可能环境陌生还不能“有所作为”,但不到一个月,坏习惯随之而来。特别爱污言秽语,爱给别人起绰号,班级没有同学愿与之同桌,有一次他发现前排女同学书包里携带的卫生巾,故意把其露出来,让其它男生观看,弄得女同学尴尬,哭得死去活来。而且该生脾气暴躁,故全班同学都对他见之避之。

三、主要问题

1、厌世,缺乏安全感,对他人不信任。特别是对别人的批评“深恶痛绝”。

2、得不到别人的赞赏、尊重,没有知心朋友,同学都对他见之避之。

3、学习缺乏兴趣,厌学,成绩较差,写字乱涂,态度不端正。

4、脾气暴躁,很容易冲动发怒。

5、对一般老师不够礼貌,有敌对情绪。

6、爱污言秽语,爱占女孩子便宜,行为较庸俗。

7、自我认识不全面,没有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能正视自身的缺点。

四、原因分析与诊断

(一)原因分析

十五的孩子,正需要父母的呵护,极想得到疼爱,但是父亲对他的打骂和家庭的不和谐使他很少得到亲人的“爱”,花季年龄的他过早地看到了这世界的“悲哀”,产生焦虑、易怒、情绪不稳定等心理特点。根据人本主义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七个层次:基本需要、包括生理、安全、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成长需要包括求知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各种基本需要没有满足之前,成长需要就更不会产生,就该案主来说:

1、基本需要满足缺乏

①亲情的需要:父母常年在,!外干活,缺少爱护与关怀。

②归属感的需要:一直生活在关系紧张的家庭中,回到家中也缺少鼓励,在校因为与同学关系不好,没人理睬,游离与集体,缺少归属感

③自尊的需要:父亲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经常打骂,母亲又是贩卖过来,似乎身边的人有些歧视,他得不到周围人的认可,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这些基本需要没有满足,更不用说什么求知,其学习态度必然是消极的,自我价值迷茫也是必然的。

2、社会环境的影响,因他家庭经济较困难,心想再努力也没有什么好结果的,还不如过一天算一天,管它将来呢?对前途无信心,所以产生各种问题就不见为怪。

(二)诊断

家庭教育的不当,教师的忽视,同学的嫌弃,社会环境的压力使他心理严重失衡,产生了焦虑、脾气暴躁、情绪不稳定等心理偏差和爱污言秽语、厌学等不良行为。

五、辅导过程及方法

根据他的情况,应该对其实施多渠道、综合性辅导。首先,对其本人通过面谈交流直接辅导,主要是进行自尊心,上进心、理想的教育,培养他的自信心,通过行为指导、锻炼他的意志力。让其尽快融入班级大集体中来。

其次,对影响他的主要因素采取一定的措施,主要是加强与他的父母亲、身边同学的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老师同学的理解、关心与帮助。

再次,我对他进行全面认真的调查,掌握其更多的信息,发现优点,以便在面谈时能找到共同话题,营造融洽的氛围。

第一次面谈(20__年2月16日)

我告诉他我是学校里的心理辅导老师,并且是他的德育导师,很希望能帮助他摆脱目前的困境。他进我办公室的时候,我倒了杯水给他,主动向他说明找他的原因,并承诺所有的谈话都会保密,消除他的戒备心理,逐步建立起信任关系。但当他谈到家庭情况时,情绪还十分激动,我任其渲泄,没有 急于纠正其不合理的认知。

经过这一次谈话,他已感觉轻松多了,但仍不能排解抑郁的情绪,对生活还很悲观。我于是布置作业题“我的昨天、今天、明天”,要求写日记。对他的优点:爱好唱歌,橱艺不错,喜欢钓鱼,大加鼓励认可,并且约定周六去他家河边钓鱼。他显得十分诧异与高兴。

第二次面谈(20__年2月22日)

之前,我与其父进行多次的沟通,让他的父亲树立信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说话,在“山穷水复无疑路”之时,定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以理解、关爱、尊重能得孩子的“新生”。所以那次一进来,他就告诉我,他的父亲对态度好多了,每次回家都能帮他带些物品,让他感到受宠若惊。我建议他尝试多与同学沟通,争取尽快赢得同学们的信任与支持,并安排他担任班级音乐课代表。

第三次面谈(20__年2月30日)

这次地点选在河堤上,一边钓鱼一边谈心,此时他已对我基本没有戒心。他告诉我同学开始愿意与他交往,老师也开始留意他、关心他。(我之前与任课老师沟通过了)他知道了给别人一个微笑,别人也会给你一个微笑的道理,他和同学能融洽相处,似乎感觉到了朋友的关爱与集体的温暖。对其进行人生观、树立人生目标的教育,想要获得别人的尊重与认可,必需要自己造出一番价值来,一味地消极厌世,逃避只能使自己陷入意志消沉,而走上不归之路。

第四次面谈(20__年3月10日)

对其辅导学习上的问题,特别薄弱学科数学、英语,并有意识地找到班级中有关素质较好的班团干部,对他们提出要求,让他们能与他谈心,帮助他在学习上或生活中遇到了各种困难,或及时联系老师,同时与他们一起商量帮助她的方法、时间、内容等。

平时在上课的时候,各任科老师要有意识地去关心他、辅导他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努力提高其学习成绩,对其多鼓励表现、少批评、打击,增强其信心,让其在不断的进步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新点、集体的温暖。

第五次面谈(20__年6月10日)

期末考试临进,动员其做好复习迎考工作,以较好的成绩回报家长,给家长一份惊喜,他愿意接受挑战,并答应争取考得理想成绩。

六、结果与反思

(一)结果

一段时间的辅导,案主自觉性提高了,作业能按时并且有质量地完成,上课能坚持听讲,课后也能看到他与同学们在一起嬉戏的笑声,学习进步明显,期末还被评上了“学习进步分子”。

师生反映:徐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上课开始认真听讲,学习成绩有所提高;能主动参与集体活动,与同学相处融洽,交往能力增强,与一些同学成了知心朋友。而且为班级做贡献时,不遗余力。

其父反映,他在家里比以前也懂事多了,再也不抱怨爸妈、有时也能帮他们做点家务活,回家后发发脾气、耍性子几乎没有,作业也能及时完成。

他自己也觉得,上课再也不无聊了,与同学们相处是非常愉快的,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下学期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反思与思考

1、从结果看,这次辅导基本上是成功的,对其还需继续下去,直至他完全能自主学习生活为止。

2、学校、会环境对青少年成长方面影响非常大,因而提高家长与老师自身的素质尤为重要。实行家校联合,为教育增添新的活力,开创教育新天地。

3、平时要留意后进生和家庭特殊情况的学生,应给予他们更多帮助、关心,

转变一位后进生或问题学生比搞好一个优生价值更大,对他们教育首先要尊重他们,平等地和他们说话,多鼓励、表扬,少批评打击,多方面去引导他,把相互的心理沟通放在第一位,育人首先从育心开始。

爱的教育教学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基础”课四轮驱动教学做合一实效

[作者简介]曾骊(1975-),女,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浙江丽水323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新世纪教改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四轮驱动’教学做合一的改革实践”(项目编号:yb2010132)和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典型示范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创新”(项目编号:Y20090814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9-0150-03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研究成果甚众,但其实效性仍值得探究。本文亦解析“基础”课教学现存问题,以“‘四轮驱动’教学做合一”的改革实践做出应对。

一、“基础”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情:“三个垄断”导致“三个不强”

首先,话语权的“垄断”导致实效性不强。教学方式上,抽象性的“满堂灌”教学方式、远景性的概念描绘与逻辑阐释,一二百人大中课堂的限制,师生间互动交流少。这种“独白”式教学模式,忽视网络社会的开放性,忽视学生自主体验,忽视交往对人道德发展的重要性,忽视学生个体需求的多样性,成为学生对“基础”课厌倦甚至逆反、教学效果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内容权的“垄断”导致时空性不强。教学内容上,一些“基础”课教师依照教材按部就班教学,由于篇幅限制,教材内容具有系统性、原则性、高度概括性等特点。在社会发展变革快、价值趋向多元化、知识更新快的背景下,教材信息难免受时效性的限制。“基础”课教学内容有明显的局限性,它既受时空的制约,也受到课时的制约,不可避免地让学生感到单调、枯燥。

最后,考核权的“垄断”导致实践性不强。考核方式上,“基础”课以开卷为主,于是出现学生“上课无笔记,考前划课本,考中狠抄书”,教师“上课口讲干,考前圈范围,考后烦阅卷”的现象。分数考核让学生错误地认为:“基础”课的成绩是考出来的,可以不重德行实践。学生面临个人和社会公众利益冲突时,很可能变成“两面人”。课程内容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讲解、考核,不利于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讲授与实际行动不能实现对接,导致学生践行能力的培养雪上加霜。

(二)生情:认同与否定并存

2009年和2010年10月,我校社科部教师对“90后”大学生“基础”课学习状况进行调研。在浙江丽水、金华、台州等地高校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问卷1985份,回收率为99.25%;有效问卷1961份,有效率为98.79%。

1.开设“基础”课的必要性评价。思想认同与学习目的功利性并存。一方面,76.4%的大学生认为开设“基础”课有必要,认可度较高;另一方面,34.8%的高职生认为“基础”课对人生成长影响大。说明大学生学习功利性强,存在认识误区:认为思想道德修养是“虚”,专业技能才是“实”,对找工作有好处。所以,大学生上“基础”课完全是实用主义态度,对理论内涵及人生指导意义不求甚解。

2.学习“基础”课的态度分析。求知欲望强烈与学习行为懒惰并存。一方面,大学生成长的需求让他们关注国家问题、社会变革,对“基础”课是有期待的;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学习习惯、自控能力较差,学习惰性较强,主动参与意识不强。所以,出现18.8%的学生上课基本不听,14.3%的学生作业抄袭或索性不做的状况。

3.“基础”课教学方法的选择。理论分析与实践体验并存。一方面,15.4%的大学生认同讲授法是“基础”课的主要教学方法,14.8%的大学生喜欢“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另一方面,大学生愿意接受新事物,对兴趣话题参与讨论积极性高,希望通过不同角度认识问题。所以,选择案例分析、社会实践的分别达30.7%和39.1%,表明学生喜欢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

4.影响“基础”课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学习主体意识强烈和对教师期望值并存。34.1%的大学生认为自身学习态度是影响“基础”课最重要的因素,33.3%的大学生认为教师教学能力和方法也非常重要,其后分别是课堂纪律和气氛占15.4%、教材内容占17.2%。

5.获取“基础”课信息的媒介认识。认同教材内容与浅阅读并存。虽然47.8%的大学生选择了“基础”课教材是获得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知识的最重要来源,但一些学生认为教材内容枯燥,可读性不强;不少学生课程学完,教材一遍未看。排在第二的网络占25.9%,第三是电视和广播占17.6%,第四是报纸杂志占8.7%,大学生在学习上潜移默化地被网络“快餐化”。

二、“基础”课“‘四轮驱动’教学做合一”的内涵

现代汽车技术为提高汽车的行驶能力,采用“四轮驱动”的模式,让汽车前后轮都有动力,按行驶路面状态不同而将发动机输出扭矩按不同比例分布在前后所有的轮子上。笔者认为“基础”课教学,也可采用“四轮驱动”的方法。“‘四轮驱动’教学做合一”就是通过“实践教学、时政研讨、专题案例和网络平台”四个 轮子,同步推进、互相融合、逐步递进,师生共同在做上教,做上学,在做上讨论,在做上质疑问难,运用科学方法在做上追求做之所以然,提高“基础”课教学实效性(见图1)。

图1“‘四轮驱动’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

第一轮: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对接――言行合一的途径

坚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服务社会。“基础”课以教学课堂、校园课堂、社会课堂为切入点,实施“教学内容前置‘教学做合一’五步训练法”。做法:课堂实践矫正不良行为―学校“爱心园”基地―社会实践,深化理论认识。

第二轮:时政研讨与教学内容相对接――弘扬主流价值观

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基础”课的实际效果。在课堂安排10分钟时间进行时政要闻教学,联系教材内容安排时政专题,立足国际视野,拓展学生胸怀。做法:一周时政要闻热点介绍―学生提问―师生研讨―教师总结―告诉学生热点要闻相关链接。

第三轮:专题案例与团队研讨相对接――引导明辨是非

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用身边的典型教育身边人”。依据“典型发现、培育、示范―选择典型案例―编写教学案例―提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编撰案例教程―课堂运用―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库”路径,采取“大班上课,小班研讨”方式,进行耦合理论与专题案例结合分阶段教学。

第四轮:网络平台与教学改革相对接――参与平台互动

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探索思政课教学新途径。创设“社会―人生”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网络教学平台专题研讨拓展教学”,是学生实现灵活选择知识、评价人和事,关注社会新闻、社会热点、重点的重要渠道,也是自我评价、自我修正的途径。

三、“基础”课“‘四轮驱动’教学做合一”的实施

(一)一个中心:以“育人”为中心,在“人”的培养上强化“爱”的教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学理念直接影响“基础”课实效性。在“基础”课教学中,“‘四轮驱动’教学做合一”整体建设以教学理念创新为前提。教育不仅要培养人,更要培养充满“爱”的人。所以,这个理念强化就是“爱的教育”,内涵是“民情国情世界情情情关切,爱心信心报国心心心相传”。“基础”课教学中,教师要爱学生、爱这门课才能上好课。教师的爱体现在关注、关心和关爱学生,并且严格要求学生。引导大学生将小爱与大爱相结合,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相结合。

(二)两个丰富:以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和联系民情、国情和全球情况为着力点,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基础”课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直接影响教学成效。“基础”课教学内容要有国际性,紧密联系全球发展趋势和当代资本主义变化实际;要有时代性,紧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要有价值性,紧密联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有针对性,紧密联系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工作、生活实际。

1.“时政热点面对面”专题小论坛。大学生成才环境、身心特征、认知特点都在发展变化,在多元化的开放社会中,时政形势教育能依据教育者所传递的价值观进行自我选择和自我构建。在课上设立“新闻厅”,内容应是社会热点与焦点,是大学生关注的国家建设中遇到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学生充当“新闻发言人”,介绍民生、外交、体育、军事、科技、交通、三农、卫生、教育、经济、文化、人物、时尚等某一专题,接着请学生补充、提问、讨论。最后教师结合教学做有说服力的回答,并交流相关链接网址。

2.高职生典型专题案例导读。我院注重典型示范工作,学生先后获得中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①。笔者编印了教材《爱的教育――丽职院高职生典型案例教学导读》,分八个专题――爱的缘起、爱的承担、爱的力量、爱的信任、爱的奋进、爱的传递、爱的分享、爱的荣耀,用身边榜样引导学生的奋发态度和高尚精神。

教学过程需要内容与形式的吻合性,好的教学内容配合适合的教学形式更精彩。“基础”课的案例教学将专题案例与教材章节相对应,坚持情理交融,就能讲出热情、讲出眼泪、讲出感动。在“基础”课一年的授课周期内,可以采用“耦合理论讲授与专题案例教学法”。首先,对初涉专题案例的学生,采取“案例+理论”的综合教学模式:以理论讲授为主,以案例教学为辅,教学程式是“理论精讲―案例精讲―理论巩固”。其次,采取“标准化+本地化”案例来源和“多样化”的案例展现方式:让学生对专题案例产生兴趣,就及时从理论讲授为主转入“理论精讲与案例精讲并重”,教学程式是“理论精讲―案例精讲―理论深化”。最后,采用“角色扮演”“项目参与”和“小组化”等体验式案例教学方法:学生掌握了专题案例教学基本技能后,推行“案例讨论为主,精深理论为辅”,教学程式“学生课前自学理论―上课案例讨论―教师的内容提升”。

(三)三个融合: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突出道德、知识、能力之间的教学目标导引,创建“教学做五步训练法”

1.融合之一:网络教学平台与专题研讨相结合。部分学生对“基础”课认同感不强,处于强制性认同和功利性认同的状态。原因是传统课堂教学既受教材篇幅的限制,也受课时限制,更受传统教学角色限制,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网络平台可以突破时空、内容的限制,改变教师的功能定位,增强教学引导力。

创建“社会―人生”网络平台,分设“大国崛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校园文明、法律之窗、网络人生、创意创业、企业文化、微博互动”等板块,引导学生了解、分析社会现象,包括为人之道、成才之法、报国之路等。在此基础上,开展网络平台专题研讨拓展教学,即教师通过平台布置专题内容,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PPT演示解说、课堂讨论,每个小组形成论文后师生评议考核。现在“基础”课多为合班上课,每班派一组上台进行 擂台赛,既竞争又合作,很能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营造一个充满生机、活力,个性化较浓和开放性的网络学习环境(见图2)。

2.融合之二:三个课堂的融合。一是教学课堂实践教学,引导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对照教材内容,写出不道德、不文明行为,在课上评选“十大校园不道德、不文明行为”,让学生找出理论不支持依据,承诺改正时间,找出方法纠正,对效果学生互评反馈。自认为没有不道德或不文明的学生要接受同学评议,并结对帮扶“行为问题学生”。制定“矫正不良行为课堂实践考评表”,自我和帮助他人改正努力程度、效果计入期末总成绩。从重理论灌输的教学观念转变为重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观念,为学生学习思政课提供感性基础、理解契机和思想的内化机制,最终达到“进头脑”。

二是校园课堂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基础”课校园实践教学包括参加校园的文化环境、物质环境、制度环境和生活环境建设等。我们创建“爱心园”:爱心超市、晓丽爱心传递站、暖春行动、阳光爱心行动等,关爱社会弱势群体。通过特定的人文活动熏陶、渗透和升华,引导学生在建设校园文化活动中继承、培育和创新大学精神,形成科学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三是社会课堂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提前接触社会。在寒假采取分散实践的方式,在暑假采取团队立项集中实践方式,“基础”课教师组团带队,和学生一起参加社会实践。开学时,综合分析调研报告,围绕热点、难点引导学生思考,组织汇报会,优秀团队到班级开展面对面交流。志愿服务也是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包括校园志愿服务、社区志愿服务、赛事志愿服务等。

在实践教学中,方法设计为“课程内容前置‘教学做合一’五步训练法”。一是教师指引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我想学”;二是教师分配任务,学生“我明白”;三是教师了解学生的素质和运用的方法,学生为“我会做”;四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生“我在做”;五是师生评估学习成果,学生“我行了”(见图3)。

3.“教学做合一”与考评方式相融合。从考试到考评的转型是高校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问题,也是“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三维立体考核评价体系”不局限课程基本知识,注重问题解决和应用能力,以及实际学习、生活、发展能力。因此,“基础”课要注重理论考试与日常行为评价相结合,学生案例参与度与案例分析准确度相结合,社会实践效果与网络平台学习相结合(见图4)。

(四)四个保障,从制度、人员、经费、基地上加强保障

1.制度保障。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领导小组,学校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和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任副组长。将“教学做合一”安排纳入“基础”课教学计划,在内容、时间、成效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制定具体的考核制度、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2.人员保障。(1)“基础”课专任教师。(2)党团组织工作者、辅导员和班主任。(3)校外实践基地工作人员。“基础”课教师紧密配合形势需要调整教学内容,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教育支持;党团组织工作者、辅导员和班主任开展思政教育,主动邀请“基础”课教师的参与。

3.经费保障。将“基础”课教学与学生工作、课题研究、教改实验相结合,争取学生专项经费、课题经费、教改经费的支持,建立完善的经费管理使用制度,严格经费使用审批程序。

4.基地保障。建设以科研单位和企业为依托的创业、就业基地;以经济社会发展典型、文化遗址、博物馆、纪念馆、革命旧址为依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社区、农村、血站、捐赠站、福利院为依托的服务基地;以心理协会、音乐培训、琴棋书画中心为依托的素质教育基地。

爱的教育教学案例范文第3篇

作者:林海峰 单位:广东海洋大学

在问及在人生经历中,是否有与《述析》中某个案例相同或相似的经历时,有40.67%的同学持肯定的答案,在这部分同学中,主要是在刚上大学时,一时难以适应大学的环境,解决的办法主要是通过与同学多交流、多参加课外活动后慢慢适应和习惯。在问及今后遇到《述析》中与某个案例类似的问题怎么办时,同学们普遍认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智的对待问题,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加强自身修养,多与师生交流,也可以与家人商量。为了了解同学们对具体案例的看法,从这本书中选择部分的案例进行了调查。在问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案例中受到什么启发时,同学们都认为要加强防范意识,保护自身财产;同时要洁身自爱,加强道德修养;不要违法乱纪,知错就改;不能贪小便宜。在问到一位优秀同学因在超市偷东西被发现并送到派出所处理的《这一切到底为什么》案例中,受到的启发是做人不能贪小便宜,同时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大学生缘何今夜无眠》是说一位学习成绩优秀的大学生为同学代考受到处罚的案例,在阅读前后同学们对此案例的认识主要有:(1)阅读前认为代考是正常的,是可以理解的占8.12%,阅读后占2.90%。(2)阅读前认为不对的,不能作弊的占87.92%,阅读后占95.17%。(3)阅读前认为学校过于认真的占3.86%;阅读后占1.93%。在接受调查的同学中,有86.33%的同学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满意,原因是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有兴趣,并好找工作;而不满意的同学主要是因为工作难找,有的是对专业不感兴趣。

对于就业前景,担心找不到好工作的占46.31%,根本不用担心工作问题的占4.43%,顺其自然,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的占49.26%。在问及调查对象中的恋爱问题时,有38.40%的同学正在谈恋爱,有19.23%的同学曾经谈过恋爱,27.40%的同学准备或打算谈恋爱,14.90%同学还不打算。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这门课中,你认为老师在教学上最成功的地方是理论分析的占19.80%,案例教学的占56.93%,其它的占23.27%。同时认为在开展案例教学时提出要把课本和案例更好地结合起来,更好的联系实际,注重视频教学,创造更多的机会与学生交流,多了解同学们的心声。同学们认为通过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这门课程提高了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与人沟通能力,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学到了很多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增加了见识。从这次调查中可以发现,同学们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时对案例教学是比较感兴趣的,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典型实例述析》这本书的认同率也很高。同时还发现40.67%的同学有与某个案例相同或相似的经历,而且解决的办法一般是与同学多交流、多参加课外活动后慢慢适应和习惯。对代考问题的认知不清还有2.90%,在处罚方面上也有1.93%的同学认为学校过于认真。至于对专业满意度,有86.33%满意,而不满意的同学应该怎么办?对就业前景担心的有46.31%,持顺其自然态度的也高达49.26%。在学生中曾经谈、正在谈或打算谈恋爱的高达85.03%,说明大学生谈恋爱的现象在高校中并非凤毛麟角了。

同学们都认为要遵纪守法,不能贪小便宜,要洁身自爱,加强道德修养,加强防范意识,保护自身生命财产的安全。以上这些情况在当今大学生中较有代表性。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现在大学生们面对新环境感到有压力,具体表现在学习生活别是与人交往方面上。在大学里,一切都是从新开始,并非所有的同学都能较快适应,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得到老师或同学们的帮助,那也会较顺利的实现转型,或者遇到的问题会少些、遇到问题也能得到解决或能妥善处理。加强师生交流和沟通,营造和谐环境让广大同学们学会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同时懂得向老师求助,向同学征求意见,同学相互帮助,一起成长,共同进步。避免自我封闭,什么事情都自己扛,独自一人冥思苦想却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最后走入死胡同,钻进牛角尖而不能自拔。加强校园文化和实践育人因地制宜、因事或因人而异,策划系列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让广大同学们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积极参与,从中得到锻炼,拓宽视野,学到知识,又能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充分发挥寒暑假社会实践和“挑战杯”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作用,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科研或申请大学生创新科研课题,将同学们的主要精力引导到科技创新等方面上,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人生自我价值。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老师们既要完成教书的任务,更要做好育人工作。这不但体现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课堂教学上,其他课程如专业课的教学也不例外。老师不但要做到言传身教,更要以身作则。让同学们在课堂上不但学到先进的科学知识,同时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加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这不但要充分发挥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力量,同时也让广大的教职员工参与进来,在育人与就业指导方面都能做到全员育人、全程指导,全员育人也就要求全校教职工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和提供信息,帮助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职业规划大赛,通过网络测评和进行职业规划,确定职业目标,寻找差距,努力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职业兴趣,扬长避短,成功就业或为创业做准备。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价值观教育,加强挫折教育、感恩教育、恋爱观教育和珍惜生命的教育在调查中,很多同学都认为洁身自爱,不能贪小便宜;但是在《述析》一书中因恋爱发生问题时或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的处理方式上不够理智、甚至采取轻生等极端行为,这在高达85.03%的想或正谈恋爱的学生中有前车之鉴的警示作用,同时这部分同学也成为我们要给予积极关注的群体。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少时,谈情说爱,只要能正确的对待也是无可厚非。但如果处理不好,往往是出现突发事件或负面事件的主要因素。加强纪律和法制教育校纪校规是良好学风的保证,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诚信做人。

法纪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开个会或在课堂上说说而已,要通过各种活动和宣传,让它们深入人心,同时也要对哪些有意或无意违反的同学给予教育和处理,让他们知道违反就会付出代价,违法的成本的昂贵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人的一生都在学习,都在不断进步,如果放松了要求,就不能与时俱进了。因此,思想教育需要学校、社会、家庭、老师、家长、学生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培养合格的人才,构建和谐社会。

爱的教育教学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学案例;高职;高等数学;德育

一、引 言

为培养合格的现代高等职业人才,高职教学应该坚持“既教书、又育人”.德育的阵地不仅仅局限于思政课、班会课以及课外活动等,更应该把日常课堂教学这个“大本营”有效利用起来.那么作为公共基础课的高等数学,如何在高职课堂开展德育教育呢?下面本文就从一个教学案例谈谈对此的一些认识.

二、教学案例分析

无穷小的性质1:有限个无穷小的代数和为无穷小.

1.教学实施.我在讲解无穷小的概念之后,首先给出上述性质的内容,然后结合例题对概念进行辨析.

然后问学生哪一种方法对,这时学生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方法1.这个例题说明了无穷个无穷小的代数和不一定为无穷小.这样,已经从正反两个方面辨析清楚了无穷小的这个性质,照例这个内容的教学环节可以完成了.我第一次教这个内容的时候也确实只讲到这些,但通过课后反思,其实这里错失了一次难得渗透德育教学的机会.于是在后来的教学中,我进行了改进.

2.改进的教学实施.在讲完例1和例2之后,我增加了一个互动的环节,问:大家思考一下,例1中无穷小的个数如何从3个增加为4个、5个是不是还是无穷小?学生回答:是.再问:如果一直无限增加下去呢?学生回答:那就不一定了.然后我说你们不要小看这个无穷小,其实里面蕴涵着大道理呢,在我们生活中也会遇到,比如屋檐底下一块青石,年代久了可以明显看到中间凹的吧,这是下雨时雨水滴的,我们想象一下如果一直滴下去,直到有一天,中间就会滴出一洞来,这个就叫“水滴石穿”,一滴水的力量是很渺小的,但年长日久积累下来的力量却又是不容忽视的,这个无穷小的性质给我们的启示,它不正说明了量变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的哲学原理吗?对你的学习有启发吗?

这次讲完之后,仍旧感到意犹未尽,感到学生虽然听了觉得新奇,但触动不是很深,于是在后来的教学中又进行了改进.

3.再次改进的教学实施.在讲完水滴石穿之后,我问学生,学习了无穷小的性质,你们思考一下能不能找一些生活或学习中的现象来说明呢?于是学生很踊跃地发言,举出了许多例子,如“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王羲之练字”、“平时付出一滴水,难时拥有太平洋”,甚至有同学唱出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丽的人间”.最后我总结:学习和爱心,哪怕再小的努力也不嫌少,只要持之以恒,终将有美好的结果,有道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个就是我们今天从无穷小的性质中得到的启发.

这次课堂学生参与非常积极,不少原来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同学也觉得数学原来很有意思,不但学到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受到了心灵上的一种洗礼,而且不容易忘记.这就是高等数学课堂开展德育教育的魅力所在.

三、从教学案例中得到的启发

(一)高职高等数学开展德育教育的途径

高等数学是人类文明发展到高度成熟阶段的结晶,它蕴涵着我们这个世界的许多客观规律和丰富的哲学原理.作为高职数学教师不应该“入宝库而空返”,而要做一个有心人,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时机,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切入点开展德育教育,比如教学案例中的无穷小的性质1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要找到这样的切入点,关键是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积累教学案例,从高等数学的概念,定理,公式中结合实际应用发掘素材.下面是我在教学中采用的一些其他案例:

(1)利用数学史开展爱国主义及敬业精神的教育.

(2)利用极限的概念进行量变与质变规律的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和爱心等.

(3)利用微分的知识开展如何看待个性与共性以及实现中国梦的教育.

(4)用概率中的加法公式解释“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通过这个案例,可以开展一次很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的教育.

(二)高职高等数学课堂开展德育教育的策略

1.要注意选择适合的切入点,话题导向要自然并且契合情景,不能让人感觉突兀,本文案例的切入点就选择的比较合适,这样才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其学习兴趣.

2.要注意围绕教学重点展开,最好对教学内容起到锦上添花甚至画龙点睛之妙,激发正能量,使得在学生情感上得到激励和升华,如果脱离教学内容进行说教式的德育教育,可能效果会适得其反.

3.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好是教师搭台学生唱戏.在第二次教学反思的时候,我意识到了教师最好通过启发和引导搭建一个合适的平台,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把思考的内容自己讲出来,这样学生的感受才会更加真切而深刻.

【参考文献】

爱的教育教学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育;心理;案例描述;案例分析;效果说明

德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主要活动是在心理和心理——生理活动现象领域内进行的,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孙云晓在他的书著中也谈到:“锻炼和养成孩子的健康心理和人格,这是教育的神圣使命。”如何让我们的爱在教育的空间里洒下温润的雨珠,融化学生的心灵之冰,在这里笔者想通过自身的教育案例和分析,和同行一起交流、探讨。

案例一:

[案例描述]

宗同学很苦恼,她告诉我,在中学时代开始,不知是什么原因,同学就都疏远她。到了大学校园,她已经改变了很多,但身边有些同学还是认为她很虚伪,只有少数人理解她,心里非常难过。班里的男生更是没有任何人搭理他,她没有同性的认同,也没有异性的喜欢,她感受到了自卑和孤独。

[案例分析]

宗同学遇到的是典型的人际交往问题。“谁谓河广,一苇杭之”。人际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具体包括人际知觉、人际情感、人际行为三个支系统。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中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自我中心型 在与别人交往时,“我”字优先,只顾及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强调自己的感受,而不考虑别人。2、自我封闭型 这样的人一般性格内向孤僻,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3、社会功利型 任何人在交往过程中都有这样那样的目的、想法,都有使自己通过交往得到提高,进步的愿望,这些都是好的。但要避免带上太多的功利色彩。4、猜疑妒忌型 所谓嫉妒心,嫉的是贤,妒的是能,这就是所谓的“嫉贤妒能”。

[帮助措施]

1、说理教育

向她说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要从自身方面发生一些变化。有时候需要一颗宽容的心,需要真诚,适当的内敛,塑造好自身的形象,善用各种交际手段,克服社会知觉。努力做到:(1)克服社会知觉中的偏差;(2)建立健康的人际交往模式;(3)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增进个人魅力;(4)培养主动真诚交往的态度;(5)锻炼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技巧(善于结交、善于表达、善于倾听、善于处理各种矛盾)。一方面让她明白该以怎样的心态和改变作出调整;另一方面让她感受到班主任对她的爱和鼓励,她并不孤独,增强她人际交往的自信心。

2、改变环境

晕轮效应,也叫光环现象。“晕轮”原意指月亮周围的光环,比喻高尚的东西更高尚,丑陋的东西更丑陋。“晕轮”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的作用便被叫作“晕轮效应”。在人际交往中,某人身上所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特性掩盖了真相,从而给社会知觉和归因造成障碍。晕轮效应掩盖了人的本来面貌,容易产生对人的盲目崇拜或全盘否定。我相信并不是所有的男生都对她有反感,而她身上确实有很多突出的优点,她好学勤奋、乐于参加校园活动,很有责任感。我要做的是先深入了解相关的情况,之后,不失时机的让大家看到她身上的优点。

[效果说明]

一段时间后,她告诉我,在我的建议下,她研读了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的性格理论,懂得了最受欢迎的10种性格,并努力去发现和改正自身性格上的弱点或缺陷,培养完善健康的性格。她说现在的她成熟了许多,不是从前那个任性的孩子了,知道了说话要有分寸,做事要靠谱,明白了要别人接纳自己的缺点,首先自己也要宽容地接纳他人,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交往中赢得好感、友谊和信任。

案例二:

[案例描述]

杨同学是班长,非常优秀、好强,总渴望做得最好。就是这样一个女孩身上,却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潜在忧患。中学的时候她就是班干部,得过很多奖,如“全国中学生英语口语竞赛一等奖”等等,头顶着很多的光环。高考的失利,让她背上沉重的阴影。而今在她的观念里,不容许再有半点差错。但是在英语等级考试中,残酷的事实又再次摆在了她的面前,与她交流时,决堤的泪水肆意纵横,我问她如果下一次你再考不过怎么办?她回答我,她马上从这楼上跳下去。

[案例分析]

杨同学从小就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家长、老师的呵护和赞美声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普遍有着薄弱地耐挫能力。近年,青少年因心理危机造成的自杀、校园暴力、沉迷网络等事件不绝于耳,大学生心理健康早已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关注像杨同学一样的孩子的成长,在教育中化解危机?

[帮助措施]

1、共情理解,爱心感化。心理学有个术语叫做共情,就是说从双方的立场来考虑问题。在杨同学的事情处理上,我充分做到了这一点。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每一次她找到我,退缩时,我都能从她的角度来分析,化解她的心灵之冰。只有真心的爱学生,与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学生才能话愿意对你说,有困难才愿让你帮,有苦闷才会向你诉,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你讲的道理,他才愿意听,你指的缺点才愿意改正。

2、加强与家长沟通。像杨同学这样的学生本身对自我要求就很高,而家长绝对要减少施压,同时教给家长一些教育方法,让家长与孩子多交流、多沟通,倾听孩子的心声,主动配合我做好教育工作。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聆听心理学讲座,聘请心理学专家进行疏导等。我们的职责不是让学生坐到教室里、站在赛场上就已经结束了。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遭遇磨难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修炼过程。

4、寻找时机进行引导。QQ成了我和她交流的重要阵地。我时常会告诉她,人可以思考,更重要的,人还可以选择,人可以通过驾驭自己的情感和意志来征服命运。这是人性光辉的地方。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决不轻言放弃,决不会被挫折击倒。失败对他们而言,是学习和吸取教训的机会,是下一次努力的台阶。这样的人克服了内心的恐惧和障碍,从而具备了顽强的意志和高远的智慧。他们不是“屡战屡败”的愚人,而是“屡败屡战”的斗士。我希望你也能像个斗士一样,永不言败。

[效果说明]

杨同学明白了一个道理,之于一个优秀的大学生而言,任何挫折都是不可怕的。在毕业设计作品中,杨同学的作品并不出色,但她用自己的坚强完成了最重要的大学作品,拥有了坚忍不拔的意志和锐不可当的自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职业就是要研究人,长期不断地深入人的复杂的精神世界。”心理学家认为,师爱是由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我认为,在教育工作中,我们挥洒的不只是爱心,还有汗水与智慧。正是在爱与智慧共同编织的场景中,才使一个又一个的学生焕发出了生命的光彩,才能在教育的一方天地里,用我们智慧的爱融化学生的心灵之冰。(作者单位: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枬,王彦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