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恋爱心理学结课论文

恋爱心理学结课论文

恋爱心理学结课论文

恋爱心理学结课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爱情观 实践教学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030-02

、教育部在2015年7月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中,再次强调,各高校必须“努力强化实践教学,建设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体系”,由此,在教学中,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并取得一定的成绩。然而,一些教学专题,譬如“理想信念”、“爱国”、法律常识等比较容易涉及实践环节,而在大学生恋爱观教学中,我们无法让学生去进行一场恋爱体验,因此针对如何设计实践性教学,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教学内容,接受教学理念,笔者进行了以下几点探索。

一、传统课堂的“爱情观”教学模式及其弊端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结合书本,从爱情的定义、特征以及大学生恋爱中的行为规范进行讲解。虽然内容很重要,但纸上谈兵的空讲模式,很难让理论“内化于心”,更不要说“外化于行”。毕竟,每个人在恋爱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无法在理论中一一找到答案。关于爱情的懵懂和一知半解,使很多学生在处理情感问题上有很多随意性,导致一些错误的发生,影响学业甚至改变了人生。

二、“爱情观”创新实践教学的设计过程探索

正确恋爱观的灌输不能仅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也不能只为单纯的“走出课堂”而实践,必须要明确理论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原则,科学而周密地策划实践教学方案,使其既有可操作性又有实际效果。为此,本理论的实践教学分“课前准备”“课堂授课”及“课堂延续”三个环节。

1.课前实践准备

一方面,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恋爱心理,在正式授课前,布置学生分小组制作恋爱问卷,在校园里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出的数据,引导他们总结出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教师要向学生交代清楚“调查什么”“如何调查”,实践所关联的恋爱观理论内容等。教师要对课前的实践活动有足够的重视和关注,进行清晰指导,这样才能保证课前实践活动的实效。

另一方面,在课前开展“我父母的爱情”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回访自己的父母,回归自己成长的家庭,反观父母的恋爱与婚姻,总结通过成功恋爱走向成功婚姻的必备特质。

2.课堂实践授课

课堂内的实践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由一场“故事会”来引入新课,在故事中引发他们理解恋爱的含义。由调查问卷,引发学生自己总结当代大学生恋爱的动机,以及这些动机的好坏。由学生课前的实践结果来总结新课理论,无疑对学生有更直接的吸引力。第二,抓住学生的情感点。根据大学生情感丰富而波动的心理,设计诸如“大学里谈恋爱会得到什么?”“大学里谈恋爱会失去什么?”这样的实践讨论主题,唤起学生参与实践讨论的激情,满足学生的正当感情需要,形成正确的选择。比起教师直接告知大学里该不该谈恋爱,这样的实践性讨论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实践教学更是学生理性情感体验的场域,情感深化和发展的载体。第三,抓住学生的困惑点。 从什么是爱情,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大学到底要不要谈恋爱,怎么谈恋爱,以及区分异性友谊与爱情这五方面展开课堂大讨论,通过各种情景假设,让学生去实践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爱的能力。譬如,在讲授“选择对象要冷静”的知识点时,设置“网恋可以尝试吗?”“该如何拒绝他人的追求?”等场景;在讲授“表达爱情要含蓄”的知识点时,设置“如何表白最能打动她?”“在校园里搂搂抱抱合适吗?”等场景;在讲授“爱情要忠贞、理智与和谐”的知识点时,设置“男友约我周末出去开房怎么办?”“女友老是耍小脾气怎么办”等场景;在讲授“失恋不失志不失德”的知识点时,设置“表白被无情的拒绝了怎么办?”“我们的爱情不被家人认可怎么办”等场景,以上场景通过文字描述或学生角色扮演的方式情景再现,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内体验到恋爱中的种种困惑,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3.课后实践延续

为了防止学生课后没多久就抛之脑后,专T设置课堂延伸的实践环节。该环节分两步,一是在听课后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把当天听课的感想和决心对未来的自己做个提醒。这封信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对课堂的体验感受进行总结,要求主题明确、独立思考、感悟深刻。写好交给老师,由老师一年后统一寄出;二是在每年思品课的教学学期结束时,要求学生写一封信给新生,把自己在爱情上的经验教训或感悟寄语师弟师妹。这样,在给下一届学生讲授该知识点时,又多了一份来自同龄人情真意切的嘱托,这样的现身说法往往比教师的言语更有影响力,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与反思。

三、“爱情观”教学师生互动贯穿实践主题

思政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对任课教师提出了高要求,更加考验任课教师的责任和智慧。爱情是伴随每一个人一生的主题,教师在课后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答疑和互动,帮助学生明辨是非。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微信、微博、QQ等方式与学生进行实时交流,需要教师付出大量时间与心血。譬如可以要求学生关注其微博或微信公众号,针对社会上出现的诸如“宁在宝马里哭,不在自行车后笑”“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等言论,教师要在公众平台上摆明观点,展开讨论并密切关注学生的留言,发现不恰当的言论,及时沟通。这样的实践教学需要教师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才能长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四、“爱情观”创新实践教学的评价

“爱情观”创新实践教学的评价应该注意全方位、综合性并贯穿全过程。既要综合考核学生对待课前实践、课内实践以及课后实践活动的态度与参与热情,又要考察他们能否把所学道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不但要关注调查问卷等实践成果的质量,还要关注他们在参与过程中的投入与表现,尤其是检查他们在解决实际恋爱问题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以及所获得的体验和感悟。评价者可以是任课教师,也可以班级小组成员。比如那些在课堂上信誓旦旦远离不文明恋爱举止,课后却抛之脑后,恋爱行为不雅,恋爱观念扭曲的学生,是要在学期末的小组成员互评中降低分数的。

笔者在“爱情观”创新实践教学探索上的感受是,课堂教学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生动,同学们热情高涨,不会将教师作为普通的“说教者”而加以排斥。学生们积极参与到各项实践活动中,授课效果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好。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各项实践活动的开展,突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凸显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正确恋爱观的感受和体验。这样的专题创新实践教学,可以经一步推广运用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其他专题上,这需要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实践模式,不断提高课程的时效性,使实践教学不再是简单的走出教室进行参观访问,而是贯穿每一个专题的课前、课中与课后。

参考文献:

[1] 白海燕.“我从何处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探索[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12卷123-127.

[2] 张慧敏,杨帆 .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情景化教学模式的实践[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4.10 56-59.

恋爱心理学结课论文范文第2篇

爱情婚姻类课程是高校为在校大学生提供的,帮助他们正确处理两性关系的情感类课程。事实上在处理两性关系中,越来越多的学生需要来自教师或者情感专家的帮助。选修课根据性别差异从爱情观、婚姻观对青年男女分别进行引导,教会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探讨如何处理爱情相关的相貌、个性、经济收入、家庭背景等因素和爱情之间的关系。课程还会涉及到婚前以及同,教学生保持健康的性观念以及安全的。这类课程教育学生了解自身以及对方的性格和情感需要,理性地看待情感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处理双方的意见和分歧,避免造成情感悲剧,给双方心理和生理上带来伤害,让他们对待爱情上变得更成熟。

高校举例

2010年,广东金融学院教师梁燕君开设了《爱情心理学》课,梁燕君担任学生辅导员多年,她认为,爱情是热门话题,常常有学生向她倾诉感情方面的烦恼,但学校选修课大多是与金融、经济相关的课程,因此便产生开设这门课的想法。“如果有同学告诉我他‘牵手成功’了,期末就得最高分。”梁燕君在开学第一课时就给学生列出拿高分的标准。梁燕君开设这门课程没几年,但学生的反应火爆程度却超她所预料,讲台都挤得黑压压的,不少没选上课的学生慕名前来。“如果你不爱他,是否愿意和他结婚?”“你们的父母是先恋爱再结婚,还是先结婚再恋爱?”课堂上,她就抛出很多现实的问题。离婚、异地恋、同性恋等话题也是课堂不可回避的内容。梁燕君鼓励学生要在大学中学会恋爱,积累经验,一句“如果牵手成功肯定给最高分”让台下学生精神为之一振。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孙中欣的公选课《同性恋研究》自2005年开课以来,就成为了复旦大学最热门的选修课之一。孙中欣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并不是指望通过一门课程来改变世界,但她希望至少可以让外界慢慢了解这部分群体。希望利用文化的多元化来逐渐改变传统的观念。“关注太少,他们会觉得被冷落、受歧视;关注太多,他们又会觉得烦――这是特定人群的正常敏感心理。”孙中欣说,在日益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应该抛弃道德批判的视角,重新看待这个群体,给他们更为宽松的环境。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首次开设的《爱情与婚姻》选修课受到了学生们的热捧,80个名额的课程,引来了近千名学生竞选。《爱情与婚姻》由该校心理咨询老师邹凤梅主讲。与大学生想对恋爱的真谛有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的急迫心态与巨大需求相比,现实中关于大学生恋爱的中肯而又有建设性的声音实在少的可怜――这或许就是为什么作为大学生选修课的《爱情与婚姻》能享受到必修课都很难享受到的待遇。大学生恋爱,除具有一般青年恋爱的特性外,往往还有一些独有的心理特点。比如,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把恋爱当做一种情感体验,或是充实课余生活的一种消遣文化;失恋态度不够宽容,承受能力较弱,爱情搁浅后长时间处于心理阴暗期,失去对爱情和未来的信心;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学习滑坡严重;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等。“恋爱与婚姻生活是需要学习与经营的。”谈起开课初衷,邹凤梅说。在接触到的心理咨询案例中,邹凤梅发现,大学生谈恋爱的人群中,存在盲目“练爱”的现象。“他们为了恋爱而恋爱,没有考虑到婚姻、家庭、责任。”看到那些在爱情路上盲目无措、反复受伤的青年男女,邹凤梅决定帮助大学生以健康的心态迈入爱情关系。

恋爱心理学结课论文范文第3篇

引导学生阅读古代文学中与婚恋相关的作品,如《诗经•关雎》《上邪》等,让学生懂得爱情、婚姻是人类永恒的文学母题,是美好的情感,在谈论该类话题时无需隐晦、回避。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当今大学校园恋爱现状:67%的大学生谈过或正在谈恋爱,82.6%的人认为大学生可以谈恋爱,51%的学生认为大学生谈恋爱利大于弊。当大学生面临感情问题时,教师不能一味地堵、禁,而要耐心与学生沟通,引导他们认知爱的能力和责任。在品读不同作品时,让学生讨论自身及当今大学生的婚恋观,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表达真实心声。

二、了解不同的婚恋动机、婚恋类型及其利弊

结合古代文学中的婚恋主题作品,如《诗经•氓》《西厢记》等,让学生分析、总结、评价历代不同的婚恋动机及不同的婚恋生活。在分析古代婚恋观的同时,结合当今大学生的婚恋动机,如:生理需要、排遣寂寞、排解孤独、寻求刺激、好奇、从众等,在众多的婚恋动机中让学生分析其利弊,在讨论中让学生明晰正确的动机并及时修正可能出现的不太正确的恋爱动机。在充分了解恋爱动机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归纳不同的婚恋类型,并结合当今大学生所预想的婚恋类型,将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门当户对”“夫荣妻贵“”三从四德”等与当下的功利型婚恋观结合起来讨论。调查显示,当代男大学生婚恋过程中的功利化色彩也越来越明显,交往对象的经济状况和家庭背景往往成为他们关注的重点,67.8%的男大学生希望找一个家庭条件好的作为恋爱对象。不少人认为“:被爱者”只是“爱者”满足物欲的工具,“爱者”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物欲和虚荣心。诚然,财富、地位和学历等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发展状况,在爱情选择中适当考虑是合乎情理的,但如果纯粹为了满足自己的功利要求,而把这些条件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就会使爱情成为一种利用和交易。

三、在解读婚恋作品时针对社会上相关婚恋事件进行评析

在解读古代文学中的婚恋题材作品如《牡丹亭》《红楼梦》等时,分析其社会因素及其对后世婚恋观的影响,结合当今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让学生分析其中存在的媚俗、庸俗、低俗、拜金主义爱情观。在针对具体实例的分析中,引导学生明白哪些是低俗的,哪些是高尚的,并探讨面对社会上的拜金爱情、“外貌协会”、爱情即性等观念时的应对策略。

四、分析错误婚恋观的危害

在古代文学婚恋题材作品如《诗经•谷风》《长生殿》《孔雀东南飞》等的教学中,让学生分析不同婚恋观的利弊,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错误婚恋观导致的人间悲剧,如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方面分析错误婚恋观的危害:对个人而言,如果处理好爱情,可促使恋爱双方奋发向上,不断进步,如处理不当,则容易沉溺其中,影响正常生活、学习,甚至从此萎靡不振;对家庭而言,因为感情不顺自暴自弃,并因此伤害自己及他人的家庭;对学校而言,部分大学生公然在众目睽睽之下拥抱、接吻等,影响校园正常秩序;对社会而言,因感情受挫而引发的大学生自杀、报复等恶性案件数量正呈上升趋势。

五、在正确婚恋观引导下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观

在古代文学婚恋题材作品如《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金瓶梅》等的教学中,让学生分析不同时代的观,并讨论古代观中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以便正确应对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和网络文化的泛滥。我国大学生虽然接受了十多年的教育,但受过性教育的极少,有些学生在与异往过程中容易出现越轨和其他不当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不能很好地认识,对行为产生的后果也没有能力解决,从而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和障碍。大学生在校期间发生性关系已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有调查表明,74%的人认为婚前是不合适的,但55%的人却认为只要双方自愿,婚前无所谓。这表明大部分人对婚前是持保守态度的,但性解放、性自由等观念已得到一部分大学生的认可。鉴于此,需在大一学生中增设性健康及性道德教育相关课程,充分利用学校网络资源,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和性健康咨询服务,帮助大学生端正态度,调节学生因恋爱受挫而引起的心理冲突和心理失衡,从而培养其健全的人格。

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并及时评估、调整自身的婚恋行为

在充分认识婚恋动机、婚恋类型及各种婚恋类型利弊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婚恋行为进行自主的、及时的、客观的评估与调控,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婚恋观。

七、配合学校其他教育途径做好课后跟进引导工作

恋爱心理学结课论文范文第4篇

2008年3月20日,杜胜祥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那段坎坷的经历终于浮出水面……

剑走偏锋,职场白领要做“恋爱培训师”

2006年1月8日,在北京海淀区数码大厦一个写字间里,彩旗高挂,写满“爱意”的条幅在中央空调的吹拂下翩翩舞动。台下20余名年轻人静静地聆听着,他们有的脸色绯红,一副难为情的模样;有的神采奕奕,像取经路上的唐僧一样充满了虔诚。而在台上,一位30余岁的青年人,手舞足蹈,口若悬河……

原来,这是国内首家“恋爱培训班”的创始人杜胜祥正在和学员们交流爱情的规律。

杜胜祥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1966年出生于安徽芜湖市一个工人家庭,父亲是矿务局工人,工作之余热衷于电器维修。杜胜祥6岁那年,父亲拿回来一台收音机,这无疑成了他最好的玩具。杜胜祥喜欢听里面播放的音乐,尤其喜欢聆听女播音员美妙空灵的声音。曾多次因为爱听“音乐”不顾吃饭,甚至耽误上学前班而遭到妈妈的呵斥。

一直到初中,杜胜祥依然没有放弃这一爱好。初中二年级时,他每天都要抽出一个小时来练习毛笔字,而在他身边依然播放着“评书”。妈妈见状,把他拉到身边,语重心长地教导:“孩子,你怎么天天抱着个收音机不放呢?马上要中考了,应该以学习为主呀,听收音机可不会长出息呀。”

“妈,听收音机也是学习,我在听《斯巴达克斯》,这是一段历史,我们书上都有,这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啊。”杜胜祥无理强辩三分。这时,一旁的父亲问道:“照你这么说,你的历史学得很不错。那好,你给我讲一下‘斯巴达克斯’是怎样一位人物。”杜胜祥一下子来劲儿了,他有模有样地讲述了起来,表情丰富,甚至还有动作伴随,尤其是说到王后爱上斯巴达克斯时,他的神情俨然一副“大师”的派头。

从此之后,父母不再阻止杜胜祥听收音机。其实在他内心深处,并不是出于对历史的痴迷,而是喜欢听江苏人民广播电台那位女播音员的声音,情窦初开的年龄,让他明白性感动听的异性之声是多么美妙。

女性的声音打开了杜胜祥朦胧的爱意,初三那年,因喜欢一位女同学的声音而暗恋上了对方。他开始以讨论学习为理由频繁接近那位女同学,听着她的声音如潺潺流水一样,杜胜祥无比开心,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但因年纪小而又恰逢中考在即,他把这段爱埋在了心里。

1982年,杜胜祥考入了芜湖市一中,而那女孩则考入其他学校,两人分开了,但一直有书信联系。随着年龄的增大,相互都感受到了对方的爱意,只是谁也没有捅破那层纸。

1986年,已在南京大学地质系读大二的杜胜祥认为时机成熟,到了表达爱意的时候,令他想不到的是,那女孩婉转地拒绝了他,理由很简单:“爱要说出来,作为男孩子你没有爱的勇气……”原来,女孩在迟迟等不到杜胜祥的丘比特之箭后,早已和天津高校的一位校友相爱了。

杜胜祥感觉被人打了一闷棍,许久没有缓过神来。他一直以为,两人8年的感情已经水到渠成,只差最后摊牌了,没想到,却因为自己表白迟了而功亏一篑。

杜胜祥心灰意冷,这次打击在他心灵深处烙下了很深的印迹。大学4年,他逃避男女问题,伴随他的只有枯燥的地质学课程。毕业之际,他选择了攻读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第二学位。在校期间,他试着和一个女孩接触,可因为种种原因,最终两人还是分道扬镳了。

为什么别人的爱情与婚姻一帆风顺,自己却屡恋屡败?杜胜祥开始在失败的爱情中寻找教训,并利用业余时间阅读有关书籍。

1991年,杜胜祥被分配到了中国首钢国际贸易工程公司工作,在这里,他遇到了现在的爱人。两人相处融洽,经历过一段缠绵的爱情后,如愿以偿地踏上了婚姻的红地毯。

婚后,杜胜祥将所有精力放在事业上,先后在首钢任国际商务师、在世界五百强企业汇思软件有限公司任销售经理,并于1999年创办多来米中文奥运网站。当时的他年薪高达15万元,成了真正的“白领”。然而,不甘心的他,又把自己多年来丰富的职场经验汇集成资料,并制作了“心灵沟通”网站,专门为大学毕业生解析找工作难的问题。

短短半年时间内,杜胜祥及他的“心灵沟通”网站就受到了大学生们的青睐,北京师范大学为此专门请他进校授课。在授人以渔的同时,杜胜祥不忘给自己充电,他又考入北京大学攻读心理学课程。

随着杜胜祥对职场分析及大学生心理的研究,他的知名度越来越大,国内多家高校纷纷聘请他到校讲课。在北京信息学院的一次讲课中,一个男生的提问打开了他职业发展的另一扇窗。

“杜老师,我和女朋友相恋4年了,我对她是百依百顺,可她为什么在毕业之际却又和别的男生好上了?”面对数百人的课堂,一个精神沮丧的男生带着乞求的眼神向他请教。杜胜祥刚要说什么,下面的同学起哄了:“杜老师,你是搞心理研究的学者,又熟悉学生毕业心态,给我们讲些你身边的爱情案例吧……”

在和学校老师商量后,杜胜祥结合年轻人的情感趋向和自己当初失恋的经历,额外补习了一堂“恋爱培训”课。不曾想反响很大,不到一周的时间,他的“心灵沟通”网站点击率过了80万,不少学生匿名求助。

这时候杜胜祥才发现,大学生就业是一个重要问题,而毕业后恋人之间情归何处也是一个很热门的课题。于是,他开始着手调查研究。这一研究不要紧,他发现很多人其实并不懂得什么是爱,不知道如何去表达爱。于是,杜胜祥决定潜心研究恋爱心理……

恋爱需要培训吗?

吃螃蟹迎来当头一棒

在此基础上,杜胜祥综合“情商”和心理咨询方面的许多知识,独创了“感情过滤器”理论,它可以解释人们为什么总是爱上具有相似特征的人。所谓感情过滤器,指一个人总是对具有某些“特殊特征”的人动情,是一个人的感情依附类型。比如有人总是喜欢长头发、白皮肤、小个子女子,而有人永远只对痞子男感帽儿。“感情过滤器” 有生理和心理两层,生理层次的主要满足爱情元素中的激情元素,如喜欢白皮肤、长发、丰满或骨感等;心理层次的则主要满足爱情元素中的亲密元素,如阳光、圆滑、善解人意、坦率等心理品质。“感情过滤器”是一个人最深的情感积淀,跟一个人小时候的经历有关系,很隐秘,而且会跟随人一辈子。一见钟情说穿了都是“感情过滤器”在起作用。

首创“感情过滤器”理论后,杜胜祥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追捧。

2004年10月18日,杜胜祥再次应邀来到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在这所高校的大礼堂里,三千多人倾听了杜胜祥声情并茂的演讲,台下时而掌声雷动,时而鸦雀无声。谁也不曾料到,这个昔日情场失意的男人如今却站在讲台上,阐述着爱情的真谛。

2005年5月,杜胜祥应邀去北京科技大学演讲,主题为“爱的精华”。学生们非常热衷于他的“爱情过滤器”理论,纷纷留下杜胜祥的联系方式,私下找他咨询。其间,杜胜祥接触到一个长相一般、但很有才气的男生。他向一个漂亮的女孩表白心迹遭拒后,心里便对爱情产生了莫名的恐惧,甚至拒绝了一个女孩的仰慕之情。杜胜祥告诉这个男生,爱情是自由和神圣的,如果是发自内心地喜欢别人,大胆吐露心声并没有错,过分压抑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只会产生反作用力。同时,爱情是对等的,只有相互吸引的爱情才能持久……很快,杜胜祥的“爱情课堂”在高校学生当中引起轩然大波。随着影响越来越大,杜胜祥开始实施自己的另一个计划――创办“恋爱培训班”’。

2005年8月,杜胜祥携“心灵沟通”网站与北京巨人教育集团联手,开始着力宣传“爱的能力”。经过近半年的时间准备,2006年1月8日,中国首家“恋爱培训班”在北京海淀区数码大厦第17层的写字间开课了。该培训班分为初级、中级、高级3个班:初级班以没有谈过恋爱的人为主;中级班以谈过一次以上的恋爱、但并不成功的人为主;高级班以准备结婚或者已经结婚的人为主。考虑到公司的效益,制定每人收费标准为一期200元。

由于杜胜祥在高校内已经大有名气,加之“心灵沟通”网站流量剧增,第一天就有20余人报名参加培训,40余人交定金预约课时。杜胜祥感觉到了创办这个培训班的必要性和价值所在。

可就在他开始倾心打造“恋爱培训班”时,一场突来的风波搅乱了他的内心世界。开班第二天,媒体记者纷至沓来,随后,北京各大报纸纷纷报道。原以为宣传是件好事情,却不知媒体开始质疑:“恋爱需要培训吗?”“北大在职研究生为何去赚感情之钱?”消息传出,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认为杜胜祥是哗众取宠,有人认为杜胜祥是故意炒作,一夜之间,杜胜祥被舆论推上了风口浪尖,遭受了巨大压力。

一天,杜胜祥坐在沙发上看当天的报纸。突然,他的目光盯住一个醒目的标题――《中国“首个”恋爱培训班虚虚实实》,此文将自己开恋爱培训班后,招来一系列批评和非议的声音作了汇总。杜胜祥看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实在想不明白,自己开设恋爱培训班,何以被别人误认为是培养泡妞高手和爱情特工。

杜胜祥深深地叹了口气,望着天花板发呆。这时,他接到了远在南京的大学同学的电话。老同学开门见山:“老杜呀,我在报纸上看到你创办恋爱培训班的消息,各种评论都对你持批评态度。你干什么不好,偏偏趟这样的浑水,要知道,口水也能淹死人啊……”

杜胜祥无言以对,对方在电话那端苦口婆心地劝他趁早收手,自己的思绪却早已飞到九霄云外。挂断电话后,杜胜祥陷入了沉思……

接连几天,杜胜祥都接到同学和朋友的电话,纷纷劝他关闭恋爱培训班。有些不明就里的人,甚至讥讽他说:“老杜呀,你不会穷到到处骗钱的地步吧……”

杜胜祥对各种批评的声音淡然处之,他坚信自己的恋爱培训班会越办越好。

媒体报道之后,杜胜祥受到了国内多家权威媒体的关注,他先后受邀参加了北京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湖南卫视、凤凰卫视等不同栏目的专访。采访期间,杜胜祥用严谨的理论知识对时下人们在爱情上的困惑案例进行了剖析,精辟的阐述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可。

至此,有关他的负面报道逐渐消失了,杜胜祥长长呼出了一口气。可就在他刚刚卸下心理包袱时,媒体报道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很快显现了。由于“恋爱培训班”创立初期备受非议,致使很多有意参加的单身人群选择了悄悄退出,静观其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杜胜祥苦恼之后又强打精神,着手解决这一难题。他坚信这是一个“市场空白”,有情感困惑的人太多了,只是大家碍于面子,羞于走出来,他决心唤醒人们爱的激情和动力。

揭开爱情的面纱,

婚恋咨询迎来晴朗星空

在巨大的压力下,杜胜祥全身心投入到了恋爱培训班的授课当中。虽然人少,但只要有人参加,他就帮助学员认真解决问题,用行动来唤醒大家对爱的重视。

在授课的过程中,杜胜祥发现,自己独创的“爱情过滤器”理论并不能解决所有情感问题。于是,他一边给学员授课,一边研究爱情实践理论。经过潜心钻研,杜胜祥提出了“爱是一种能力”的概念。授课时,杜胜祥讲道:“《大话西游》里那句‘曾经有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的台词为什么能够广为流传?因为它击中了人的情感要害。爱自己是人的本能,爱别人则是一种能力。人都渴望被人爱,即使是孤僻高傲的靓女,同样渴望得到异性的青睐。”所以,在恋爱方式上,杜胜祥提倡面对所爱之人要勇敢地表达出来。

刚开始,学员们都不愿意倾诉自己的情感隐私。在杜胜祥的感染下,学员们敞开心扉,把自己的感情困惑都倾诉出来。杜胜祥一一作出分析,并提出可行的建议。如果性格内向的学员确实不愿当面倾诉隐私,也可以在“心灵沟通”网站上留言。

与此同时,“心灵沟通”网站上的留言咨询也越来越多,杜胜祥认真地对待每一位论坛朋友。

2006年2月26日,首期初级恋爱培训班结业。在最后一堂课上,杜胜祥给学员们作了精彩的演讲,向学员们最后一次灌输“爱是一种能力”的理念,鼓励他们以后面对感情问题时,勇敢实践。

之后,杜胜祥又开了几次班,效果显著。可就在 “恋爱培训班”走上正轨后,因为种种原因,杜胜祥与巨人教育集团分手了。此时,对于一个痴心于爱情研究的人来说,独立开班条件不具备,何况又有一家老小,他必须去为生活而工作了。最后,杜胜祥选择了一边学习,一边考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同时利用闲时继续到各大院校去授课。

从2006年底到2007年夏天,杜胜祥多次借助网站这块阵地,向网友们传授“爱的理念”和如何解决家庭情感问题的技巧。

2007年6月一天,一位陌生的女士打电话找到杜胜祥,称她的老公“玩小姐”玩出火花,老公希望纳妾,说两人对他都重要。她不同意,老公得了抑郁症,这个妇女极其痛苦,对老公的举动非常不解,希望得到杜胜祥的帮助。杜胜祥和她作了深入交流,结果发现那个“小姐”是护士,而她的老公一直有护士情结。

找到事情的症结后,杜胜祥开始对症下药。他认为,那个护士只是她老公的一种感情寄托,并非真正的感情。所以,要想唤回丈夫的心,必须先使其远离那个护士。这位女士根据杜胜祥的建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终于使丈夫重新回归温馨的家庭。

通过这个案例解析,杜胜祥再次强调:其实,婚后的夫妻同样需要恋爱,双方都有义务为平静的生活注入新意,并逐渐加温。

2007年秋季,杜胜祥出色的案例解析和全新的理念受到了北大心理咨询中心的重视,对方邀请他加入团队,专心研究“婚恋感情”,并负责解答咨询。杜胜祥转换场所,继续从事自己热衷的事业。而在经历两年的风雨坎坷后,杜胜祥深深地感悟到,在感情上有困惑的人太多了。于是,他把自己遇到的每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都汇集起来,然后整理成书。历经半年的努力,2008年春季,《揭开爱情的面纱》已面市。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让更多的人走出情感困惑,杜胜祥定期在北京广播电台现场解答听众咨询。同时,经过一番洽谈后,《揭开爱情的面纱》已进入北京多家咖啡馆和休闲会所。我们有理由相信,“恋爱培训班”首创人杜胜祥的明天会越走越光明,他的理论也将对那些情感迷茫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恋爱心理学结课论文范文第5篇

为此,笔者在2010年4月以北京师范大学学生为主体进行了一次大学生恋爱情况调查。本次调查反映了大学生恋爱的一些新特点,同时也发了大学生恋爱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了解这些有助于高校教育工作者客观正确地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爱情观。

调查研究对象及方法

调查对象:北京师范大学学生随机抽样190人,共8个院系,进行分散调查,共回收问卷181份,有效问卷181份。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表6。

测试工具: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一份,共28个问题。

程序:数据收集于2010年4月,整理于2010年9月。

调查过程与结果分析

2.大学生恋爱的特点

恋爱观:开放意识与传统观念并存。当代大学生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观念束缚,加强了自主性。当父母反对子女谈恋爱时,只有7%的人表示会完全听从父母意见。65%的人认为年龄不是谈恋爱的障碍。大学生的择偶标准仍以“人品”和“性格”为重。大多数人对网恋持谨慎态度但也认为会产生真正的爱情。

婚恋观念开放化。调查中我们发,能够理解并接受恋爱中出的学生比例已达到90%,同时赞成在大学期间结婚的有58%。这说明大学生的婚恋观念日益开放。

择偶标准多样化。大学生择偶更重视内在因素,轻视外在因素,更多的人将“心地善良”“有气质”“有才华”排在前几位。同时只有0.04%的人认为结合的基础是门当户对,更多的人是由于情投意合和志同道合结合到一起,这说明大学生在对待爱情时不再流于表面,而是更注重对方的内涵。

恋爱方式更加主动和理智。有57%的人选择当面向对方表白,同时大部分人表示遇到心仪的对象会选择主动追求或给对方暗示,积极地表达内心的爱慕之情,说明当代大学生对于爱情已经很主动了。57%的人在拒绝一个人的追求时会选择礼貌的拒绝,并可以做朋友。

对待失恋的态度更加成熟。调查中有六成多的学生能正确认识恋爱及其不确定性。承受失恋的能力不仅包括对待失恋的正确态度, 而且更重要的是失恋后能保持理智。当被问及“当您感情受挫时, 您会轻生吗?”只有8.5%的人不同程度地倾向于肯定回答。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基本上能正确地认识和理智地处理失恋问题, 但仍有部分人极端化。

能够较好地处理恋爱与生活中其他方面的关系。大部分人能够较好地处理恋爱与生活中其他方面的关系,如即使出了成绩下降等问题,也会选择和对方一同进步,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

3. 大学生恋爱存在的问题

经济支出幅度大。通过本次调查发,很多大学生通过勤工助学、家教或兼职等形式解决或增加自己的生活费用。大部分学生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进行恋爱,然而对比每月消费状况,有些学生的恋爱支出已经占到了总支出的一半左右,有人更是倾其所有。将大量的精力和金钱用在恋爱上,这种爱情高消费已经不是个别象,而已经衍生成高校大学生的普遍爱情观和消费观。

恋爱成功率低。绝大多数人认为大学时期恋爱的成功率低于五成,因为各方条件还不稳定,同时这也表明他们对于自己的恋爱不够自信。当然毕业后的去向也成为决定恋爱成功率的一个客观实:能否在一个城市工作,以及能否经受住实生活的考验,这是每一位渴望恋爱成功的大学生必须深思的问题。可见大学生恋爱成功率低绝非偶然。

恋爱中的行为越轨。我们发大学生的性道德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有近40% 的人完全接受恋爱中发生,更有一半左右的人表示对恋爱中出可以理解。同时,有58%的人赞成在大学期间结婚。实中尽管有很多人对婚前持谨慎态度,但也有相当部分人曾发生过。

恋爱中盲目自主。大学生恋爱时,个性较为突出,注重感情,却也容易冲动,恋爱中盲目自信。绝大部分人在法律和社会角色定位上已为成年人,在确定恋爱关系前,甚至在确定关系后,一般都不征求家长的意见,忽视父母的作用。

结论与建议

大学生恋爱已非常普遍,做好教育引导和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应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恋爱价值观

这是培养大学生健康恋爱心理的首要问题。对于大学生而言,树立正确的恋爱价值观,把握爱的真谛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让大学生认识到高尚的恋爱价值观既是社会与时代的要求,也是自身健康成长并获得真正幸福的重要因素,不良的恋爱价值观将使恋爱双方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损害,也会给社会带来伤害。其次,要使大学生认识到大学是学习的黄金时代,顺利完成学业、提高自身素质才是首要任务。

2.加强恋爱道德及性知识教育

从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恋爱期间的表示可接受,事实上部分学生在恋爱期间也经常发生,单纯靠说教、管理杜绝这种行为是不实的,应优化大学生对婚恋和性科学知识以及对社会的认知,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可开设指导大学生处理好恋爱与学业、恋爱与成才、恋爱与身心健康、恋爱与人格塑造等方面的选修课,以及性生理、性心理、性社会等方面健康知识教育,进一步提供恋爱心理方面的咨询服务平台。

3.消费观教育

针对大学生在恋爱中费用支出过多的问题,一方面要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和正确的消费观教育,增强其对不良消费的抵抗力。另一方面,应引导大学生认识到爱情不是靠金钱来衡量的,帮助大学生认识恋爱中不合理消费的危害,促使他们形成合理消费的意识,理性思考,坚持量入为出原则,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4.通过课堂理论教育、专题讲座和心理咨询等多种方式进行爱情教育

课堂上系统的理论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睿智地面对爱情。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群体的情感动态发展,针对特定的问题开展专题讲座和讨论。爱情教育势必要触及人们的心灵深处,相当部分的人将其视为个人隐私,因而需要进行个别交流。让学生在他们认可的安全环境中尽情地宣泄和抒发自己的情感,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会提高。

参考文献:

[1]董晓璐.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与思考[J].茂名学院学报,2006,(2).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张开全. 论大学生的爱情教育[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