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白杨教案

白杨教案

白杨教案

白杨教案范文第1篇

一封来自高墙内的检举信,让两起沉寂了四年之久的抢劫杀人大案渐渐地浮出水面,并最终破案。9名被告人,被分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等刑罚,受到了应有的法律惩罚。然而,对举报人的立功认定,却历经5年波折。

案件的砹去脉,还要从10年前说起。

2008年,位于山东半岛中部的山东省高密市,接连发生了两起抢劫出租车案件,给与其接壤的青岛市奥运安保带来了隐忧。

两位出租车司机遭劫

北京2008年奥运会前,胶济铁路客运专线正在紧张施工。家住高密市的阎强华,觉得这是个不错的商机,便租了一部柳州五菱面包车跑出租拉活儿。

2007年初春的一天,阎强华无意中还曾对新婚妻子说:咱市一个叫李寿邦的人在开出租时车被抢了,人还差点被弄死。妻子听了非常担心地叮嘱他:你以后出车时万万小心,宁愿不干,也别出事。阎强华答应妻子会小心。

阎强华依然每天白天出车拉活赚钱,却不知悲剧正在悄然临近。

2007年10月21日,阎强华的妻子下班后和婆婆正忙着准备晚餐。虽然出租车司机收车的时间不固定,但丈夫晚饭时不回家,总会打个电话。可这一天,晚饭的时间点早过了,丈夫既没回来,电话也打不通。

一丝不祥的预感瞬间涌上了妻子的心头,是出车祸了还是遇到了别的什么事……她遂找阎的朋友问其行踪,却始终没能得到让人放心的消息。她又找遍附近的街头,就是没有发现那辆熟悉的车和熟悉的身影。

第二天早上,一上班,阎强华的妻子就在哥哥的陪同下到高密市刑警大队报了案,期待公安机关能帮她尽快找回丈夫。

那么,那个晚上,阎强华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2007年10月21日傍晚,阎强华准备收车回家,恰巧有两个人走来要租车,后来的案卷材料显示,这两个人叫作李夏、赵少强,他们以要到赵少强女友家去为由,恳求阎强华跑一趟车。

车辆行进到一段僻静处时,坐在后排的李夏见时机已到,立即用绳子勒住阎强华的脖子,一旁的赵少强也侧身帮忙。他们共从阎强华处抢走了人民币200元和手机一部及车辆一部,并将阎强华勒死。为了毁灭证据,当晚,两名抢劫者伙同他人将阎强华的尸体抛至某垃圾场内。

直到2007年11月16日,在阎强华失踪后的第26天,一名妇女在一处垃圾场里发现了一具男尸,并立即报了案。

只是随后的四年时间里,警方并没有将这具男尸和失踪的出租车司机阎强华联系起来。直到四年后,才证实那具在垃圾场发现的尸体就是阎强华。

积案出现转机

转机发生在2010年。

2008年3月的一天,高密市民杨西盛在某KTV被人挑衅后,失去理智,用水果刀刺向了一人的胸部,被刺者不治身亡。杨西盛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

2010年,杨西盛被押送到潍坊监狱服刑改造。按照规定,他首先要在入监队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监规纪律、坦白检举、生产安全方面的教育培训。

按照入监教育培训计划,一天上午,潍坊市城郊地区检察院驻狱检察官给80多名新入监罪犯上了一堂坦白检举的法制课。这是罪犯入监教育的重要一课,驻狱检察官已经坚持讲授了10多个年头。

讲授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结合检务公开,讲解城郊检察院的职责任务;二是结合坦白检举,讲授自首立功的法律规定及相关案例,特别是一些自首重大余罪、受到从轻处罚的案例,以及检举他人重大犯罪后,被认定立功表现或者重大立功表现的案例。服刑的犯人们都听得非常认真仔细。

坐在课堂前面的杨西盛,一边听讲,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不久,杨西盛写了一份只有两句话30个字的检举材料,内容是:“2007年底,赵少强让我卖了一辆面包车,车号鲁GG89123,卖给了昌乐县文奇军。”这份材料,字数虽少,但时间、地点、人物、标的物及去向都很清楚。看了杨西盛的举报材料,驻狱检察官分析认为,非正常渠道买卖的机动车,大多数非盗即抢。若该检举材料属实,那么这件非法卖车的案件背后或许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盗窃、抢劫大案。

分析至此,驻狱检察官决定立即提审杨西盛,调查了解该机动车交易的前后经过。当了解到卖车人当时神态紧张,并开出了极低的价格,严重背离了该车的市场价格等相关细节后,驻狱检察官更加确信了最初的判断。

为了防止此线索在转递过程中出现迟缓和意外,驻狱检察官向潍坊市检察院侦查监督处作了专门汇报,引起了侦监处领导的高度重视。潍坊市检察院侦监处立即将该线索转到了高密市检察院侦监科,后再转给有管辖权的高密市公安局法制案审大队。

多年积案破获

2011年6月,高密市公安局根据杨西盛提供的线索开展侦查工作。逐渐地,阎强华失踪案终于打破僵局,出现重大转机。沉积4年的两起团伙抢劫大案很快得以侦破,9名犯罪嫌疑人被先后抓获。

2011年8月的一天,还在服刑的杨西盛从报纸中得知,公安机关根据他提供的线索,破获了两起抢劫案,抓获了一个抢劫团伙。得知自己检举的线索有了着落,他很兴奋,于是请示监区教导员,约见了驻狱检察官。

冒着酷暑,如约而至的驻狱检察官,首先对杨西盛的坦白检举行为表示认可和赞赏。杨西盛则迫不及待地询问:“公安用我检举的线索破了个大案,应该给俺认定奖励。”其实,当时驻狱检察官一直关注着这起案件的进展,因为这不仅是对线索真实性的检验,也是坦白检举教育的一个成果。

感受到杨西盛兴奋而急迫的心情,驻狱检察官先稳定住他的情绪,“看把你急得,事情没有你想象的快捷,问题也没有你想象的简单”。听了检察官的话,杨西盛怔了一下。他想了解,这是为什么?检察官首先跟他介绍了他检举的案件的进展情况,讲明此案件正在侦查阶段,怕打扰案件侦查,不便找办案的民警了解案件情况、出具材料。并跟他做耐心的思想工作。“你本身刑期还长,服刑结束前,检举的案件肯定能判出来,等出来判决后,根据被告人的判刑情况再给你呈请立功更稳妥。”经过做工作,杨西盛情绪平复了很多,对检察官的意见表示理解和接受,他表示可以再等等。

2012年6月17日,潍坊市中级法院一审判处被告人李夏死刑,判处赵少强无期徒刑……9名被告人被绳之以法。被害人总算可以安息于地下,被害人家属获得了赔偿也得以宽慰。打掉此犯罪团伙,也稳定了当地的社会治安秩序。

立功认定出现分歧

随着抢劫犯罪者被惩处,抢劫案结案了。这时,驻狱检察官的关注点,也由线索对侦破案件的作用,转移到了对举报人立功表现的认定上。

他们找到李夏、赵少强抢劫团伙案的检察官,要了一份关于被举报人的刑事判决书,提供给杨西盛所在的监区管理部门。驻狱检察官建议杨西盛所在监区相关管理部门立即启动对杨西盛认定立功的程序。

可一年下来,认定杨立功表现一案,不但没有进展,还遇到了重大阻碍。办理此案的警察认为,杨西盛虽然提供了举报线索,但他也参与了销赃,所以功过相抵了。

对此,驻狱检察官内心虽然确信杨西盛的行为构成立功表现,但对不能认定的意见却没有反驳的突破口和说服对方的有力证据。

这时,等不到消息的杨西盛,急迫地要求约见驻狱检察官。驻狱检察官在同其谈话时,感到难以面对他那期待的眼神,只能答应帮他积极反映问题。

这件事就这样放弃吗?对驻狱检察官来说,毕竟杨西盛检举出的线索对侦破抢劫案件已经起到了关键作用,打掉了抢劫团伙、稳定了治安秩序、告慰了死者、安抚了家属。这是驻狱检察官坦白检举教育的成果,本应该感到欣慰。检察官们也完全可以找杨西盛谈一次话,把监狱警察和法官有关其不构成立功的意见和理由跟杨西盛转述清楚,该案虽然有遗憾,但也可以了结了。

但驻狱检察官觉得,杨西盛是听了自己的坦白检举课,才冒着被打击报复的风险检举的,而杨西盛自己觉得政府应该说话算数,兑现奖励。

就此作罢,还是再作一次努力呢?

为了公平,为了对服刑人员负责,即便是有些困难,驻狱检察官们决定再做一次努力。

此后,检察官们细心研究法律规定,搜寻相关案例,仔细寻找相关证据,先后多次和办理认定杨西盛有无立功表现的警察沟通此案。驻狱检察官用《说苑杂事》里“疑罪从无,疑赏从有”的观点和贾谊的“疑罪从去,仁也;疑功从予,信也”的做法,同办案警察交流该案。还用于连“一泡尿救下一座城,是不是见义勇为”的故事,和办案警察沟通。但对方却始终没能改变其观点。

说服不了办案民警,驻狱检察官又找法院刑事审判第三庭的法官讨论此案,他们的观点虽然不统一,但多少还算有些借鉴作用。

“好事没办好,内心生烦恼。”这就是检察官们当时的心情。他们决定继续沉下心来,动脑筋、想办法。再次找参与侦查、的办案人员了解情况,翻阅相关的卷宗,终于找到了一份办理李、赵抢劫案的警察出具的书证,该书证的大意是:根据罪犯杨西盛提供的线索,我局破获一起达四年之久的抢劫杀人积案;还说明了,杨西盛的检举行为应当构成立功表现,且其销赃罪行轻微,可以不予追究。

为了稳妥,驻狱检察官专门向检察长作了汇报,书写了一份潍坊市城郊地区检察院《关于罪犯杨西盛立功表现情况的检察意见》,并附上了近4000字的《案件情况说明》,送达潍坊监狱刑罚执行委员会。

2014年7月23日,在检监商定召开的联席会上,驻狱检察官就杨西盛坦白检举一案,就杨西盛是否构成重大立功表现、是否构成犯罪等问题,出具了相关证据,发表了检察意见。

驻狱检察官认为:杨买卖车辆后的坦白行为,应认定为自首。且其在该案中所起的作用很小,情节轻微, 可以免除处罚。而不能将其检举情节与卖车的行为功过相抵后免于处罚。

驻狱检察官认为:杨西盛检举的一条线索,连接着两起惊天大案。没有这条线索,当时很可能破不了抢劫案,造成的后果可能有两个:一是正义得不到彰显,二是可能还会有出租车司机死于非命。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提供侦破重大案件的重要线索,经查证属实,应当认定为有立功表现或重大立功表现。

驻狱检察官认为:杨西盛不顾及被打击报复而检举他人犯罪,是积极悔改的表现。因为检举不但能打击刑事犯罪,使沉冤昭雪,节约司法资源,同时能促使罪犯认罪悔罪,有利于监管秩序的稳定,理应得到鼓励。

2014年10月,杨西盛检举立功的行为,在驻狱检察官的监督帮助下,虽然历经周折,但最终得到了监狱刑罚执行委员会的认定。此时,距离杨西盛进行检举,已经过去了整整5年,驻狱检察官那颗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

2015年8月31日,杨西盛因检举立功及悔改表现而获得减刑一年三个月,那封检举信对他的价值最终得以体现。

立功认定促进改造

白杨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网络化;电教化;电子白板

2014年,教育部在最新出台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上述国家层面的教育规划性文件中,已经明确了现代语文教学的主导方向,即:注重合作学习形式的引入,倡导语文信息化教学的实施。基于此,本文提出信息化思维下的合作探究教学理念,倡导一种信息化、电教化、多元合作课堂的构建,从而起到为小学语文教学“增色添彩”的目的。以下,我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详细谈一谈具体的教学实施策略。

一、引入交互式电子白板,优化合作学习效益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电教化教学设备,是汇聚高端电子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现代化教学产品,应用电子白板开展教学,能够完全替代传统黑板、粉笔,并轻松实现书写、标注、编辑等交互式课堂教学功能,打造一个动态化、信息化的语文课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身参与学习的情感,乃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一种“电子白板+合作学习”的场景,不失为现代教学手段与合作学习的完美融合,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流程,让学生亲自体验到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互动乐趣,能够为语文课堂注入一丝新的活力。

[教学案例1]《画杨桃》教学设计

《画杨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中的课文,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同学对“杨桃”和“五角星”的形状概念难以区分,而我一味地进行理论式讲解,确实也很难详细阐述杨桃的外形,这使得很多同学在学习课文后,仍旧对文中的描述一知半解,而将电子白板引入教学后,我则成功地构建了合作探究式的课堂,演示了杨桃的画法。

首先,我利用电子白板的多媒体演示功能,为全班同学展示了杨桃的三视图,通过各个视角的观察,很多同学意识到“不同的观察角度,确实会得出对杨桃外形的不同结论”。其次,我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要求他们根据书本中的“画杨桃”过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亲身体验杨桃的绘画流程,而我则时不时地深入各个小组,指导他们进行绘画创作。最后,每组选派一位“画家”,走上讲台,使用电子白板中的画图功能,为全班同学现场画一个杨桃,当各小组的绘画作品“出炉”后,我则抽调各小组的精英,临时组建了“专家评委组”,进行现场评分,从而将整个课堂教学气氛引入高潮。

[教学反思]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构建了一个现场合作体验教学场景,整个教学过程,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下一味地“讲”,全盘地“灌”,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同学们能够现场体验画杨桃的乐趣,真正感受到小组合作的愉悦感,加之“现场点评”、“上台作画”等一系列的活动,他们对语文课本内容中蕴含的多层次、多视角观察理念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教学的效益实现了多元化彰显。

二、融入网络信息元素,升华合作学习价值

网络时代的来临,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信息化、科技化、现代化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我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曾经说过:“新基础教育理念实施中,引入网络信息元素,构建全新的、开放式的教学课堂,才能够从根本意义上实现互动-生成式的教学目标。”为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摸索并尝试了一种基于网络平台下的合作探究语文教学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益。

[教学案例2]《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亡羊补牢》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中的课文,应用网络合作教学的理念,我按照如下流程组织教学。首先,我带领全班同学进入学校的机房中,并组建了班级QQ交流群,将群内的同学分为讨论1组、讨论2组,在群内,我上传了关于《亡羊补牢》的视频、动画、文字、故事等素材,让各小组先行观看。其次,我提出教学要求“各小组能找出与《亡羊补牢》类似的典故吗?”、“能否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类似的其他资料吗?”在我前期教学的启发下,各小组纷纷利用网络资源,展开查找,并不断发出探讨、商量的呼声不一会,交流群内便上传了各小组查找的资料,例如,有的小组上传了《悬崖勒马》、《未雨绸缪》等典故资料,有的小组则上传了与《亡羊补牢》类似的动画、视频资料。总之,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异常良好。

[教学反思]

将网络元素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打造信息化的教学平台,不失为一种响应新基础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学应用。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正式借鉴了该种教学形式,利用机房,在校内为学生建构了一个网络合作探究学习的平台,充分锻炼了同学们的网络资料查找与合作探究能力,在信息化、电教化、合作化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益实现了最大化延伸。

三、结束语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电教化、信息化元素的引入,使得小学语文合作教学的模式不再单一,教师的教学手段变得更为多元,当然,如何应用更为现代化的元素,打造生趣的语文课堂,也着实考验着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本文的研究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效应,以此引起更多一线语文教学工作者对“信息化+合作化”教学理念的关注。

参考文献:

白杨教案范文第3篇

今天,杨老师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对大家说:“今天运气真好——一大早就捡到了一块烧不破的手帕!”听了这话,教室里一阵骚动,大家都议论纷纷。有的说:“杨老师肯定在骗人!”有的说:“对!对!的确有烧不破的手帕!”这时,杨老师说:“不信做个实验,怎么样?”“好!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

于是,杨老师开始做实验了。她先拿出一块上面绘有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图案的手帕,把它放入了含有70%酒精和30%水的混合液体里。等全部被浸湿后,老师再把手帕拿出来,放入另一个事先准备好的盆里,又点燃一根火柴,那火柴上的火苗一碰手帕,整块手帕就立刻被烈火围住,只见火苗越窜越高,火舌足有一尺来高呢!这时,我看到手帕上的“小白兔”在熊熊烈火中“拼命挣扎”,我越看越心疼,真希望火快点熄灭。突然一股浓浓的酒精味扑鼻而来——原来是杨老师把火扑灭了。接着杨老师再把手帕展示?我们看,“啊!完好无损!”有人惊奇地喊道,“呀!太神奇了!”我情不自禁地想。正在我们惊奇又纳闷的时候,杨老师给出了答案,原来:酒精是易燃的,而水是吸收热量的,在燃烧的过程,水一面吸收热量一面将火与手帕隔开,这样,手帕就不会被烧破了。

啊!科学真奇妙,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去争取探索更多的科学的奥秘!

白杨教案范文第4篇

惊现白骨

2005年10月15日,漳州市区某单位对附近的一个废弃建筑物进行清理时,一具白色的人头骨突然出现在大家的眼前。这种地方怎么会有头盖骨呢?震惊之余,有人拨通了110。

警方赶到现场时,只看到头颅和四肢。

死者是谁?是凶杀?情杀?还是谋杀?

没有其他线索,只能在现场寻找蛛丝马迹。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清理掉整整两卡车的垃圾,除了凑齐这具尸骨外,还找到了尸骨边残留的粉红色的长袖套装、女性内衣以及头发。头发长55厘米,而且扎着辫子,很明显是女性头发,法医根据尸骨盆腔,确定尸骨为女性。

警方立即调出相关的刑侦信息,查找是否有失踪女性的信息。

茫茫人海,谁是真凶?

死者是谁?

根据(尸骨)地点判断,专案组分析不可能从很远的地方运尸体来抛尸,因为那里不是最好的抛尸地点。

作出这个判断后,立即对尸骨现场的周边住户展开调查访问,目的是找出有没有在近一年内失踪的人。在地毯式的调查访问过程中,警方从群众口中获悉:就在尸骨现场一百米远的地方有一幢二层楼的出租房,以前曾经住过一个女人,附近群众都叫她“小杨”,群众只知道她是北方人,并不知道她的真实姓名。而且这个小杨还带有一个三岁左右的小男孩。重点是:这个小杨将近一年没有音讯了。

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当时引起专案组的高度重视,如果这个尸骨是小杨,那么她带着的那个三四岁的小孩到底有没有被害?

这个推断让现场气氛更加紧张,警方绷紧了神经,立即对尸骨现场周围进行更加细致、更大范围的搜查。这时有群众反映,在现场旁边一个厕所的便池里曾经看到过一个包裹。

把便池清理完,打开这个包裹,里面是一些瓷器。对周围搜查确认没有第二具尸骨,至少可以说这个小孩很可能没有被害,可是小孩去哪里了,凶手害死小杨的目的又是什么,是不是为了盗走小孩呢?

种种推测,千头万绪。对于当时没有更有效线索的警方而言案情似乎变得更加复杂。案件的突破口在哪里呢?

小杨的身份是这起案件的关键。这具尸骨到底是不是小杨还不知道,但必须查出小杨的真实身份。

警方在对小杨的住所进行详细的勘验时,找到了小杨平时的衣服、生活用品以及一本电话号码本。

这些东西都还在,也就是说她人走了,行李却没有带走,也就是这些情况让专案组感觉这具尸骨更有可能是小杨的。

仅仅只是推测,但这无疑让警方对侦破工作有更明朗的思路。小杨的电话本自然成了当时一个最重要的线索。警方利用这本电话本,根据名单号码逐一拨打,查出他们的身份。

查这个很艰难,有的没主,有的否认。这时出现一个关键人物皮静,也是北方人,在漳州做生意,她是小杨最要好的朋友之一。

警方从这位皮女士的口中得知:这个“小杨”叫杨桂玲,以前她们经常在一起,现在已经近一年没有联系了。皮女士还透露说:杨桂玲在漳州使用的是她妹妹杨桂霜的身份证。

这条信息至关重要,专案组在内部系统利用刑侦信息查找、比对,所有信息进行研判,发现在档案上,杨桂霜这个名字曾经因被警方抓过。而实际上,这个人应该是杨桂玲。

警方查出杨桂玲是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并通过当地公安机关核实,确有其人。同时,警方也找到了杨桂玲的妹妹杨桂霜。据杨桂霜介绍,杨桂玲长年在漳州打工,三四年没回过家。两年前姐妹在漳州见过面后就没有任何音讯了。除此之外,杨桂玲又没其他直系亲人。

至此,线索再次中断。杨桂玲究竟去哪里了,她是否就是这堆白骨呢?

虽然没办法确认尸骨是否是小杨,但也没办法找出第二个更可疑的人,所以工作还是围绕杨桂玲开展。

很快法医对尸骨的最终鉴定报告也出来了:死者为女性,30岁左右,身高在1.6米左右,颅骨骨折,死前头部受到钝器敲打。死亡时间大概在9-12个月前。这个时间与杨桂玲失踪时间基本相符;而杨桂玲的年龄、体型特征以及发型装束也和尸骨基本相符。

专案组将头发进行寻访,大家都说这个就像是小杨的,把资料里的照片让群众辨认,大家说小杨就是杨桂玲,而群众辨认头发后也认为是小杨的,所以专案组有理由判断尸骨就是杨桂玲。

白骨的主人找到了,本案有了突破口。但白骨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千里擒凶

不管是周边群众、好友,还是家人,杨桂玲已经从他们的生活中消失了。大家对杨桂玲只有些许片断的记忆。然而这些记忆却是查清白骨背后隐情的唯一线索了。

皮女士向警方反映,在漳州期间,杨桂玲曾经与一个南平人陈某结过婚,而所谓的“结婚”其实就是同居而已。早在两年前,这个男子就与杨桂玲分手回南平老家去了。

难道杨桂玲身边的小孩就是他们所生?会不会是陈某为了夺回小孩而杀死杨桂玲呢?

警方立即赶赴陈某老家进行调查,调查中警方了解到:陈某在去年结了婚,家中没有与杨桂玲小孩相仿的孩童。杨桂玲的小孩也并非陈某之子。种种证据表明陈某没有作案动机和作案时间,所以警方对陈某的调查就暂且搁下。

那么究竟杨桂玲是什么样一个人?为何惹来杀身之祸呢?

杨桂玲因平时也没什么工作,社会关系复杂,跟许多男的有着关系。群众反映,曾经有两个男人还为了杨桂玲而争风吃醋大打出手。正当侦破工作陷入僵局的时候,这条线索让警方眼前一亮。但是,群众只知道那两个男人一个姓郭、一个姓徐,真实姓名无人知晓。

该如何找到这两个男人呢?警方展开更加细致的调查访问,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这时,有人反映:那个姓郭的男子好像曾经因为偷东西被抓过。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个姓郭的在警方的刑侦信息资料里就会有记录。通过信息研判,警方把所有的姓郭的都调出来,一个一个分析,有十几个姓郭的。

警方将这些照片打印出来让周围群众辨认,大家一致认定一个人,他叫郭发。警方进一步从刑侦记录里了解到郭发是黑龙江人,目前被关押在漳州劳教所里。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警方立即提审郭发。

据郭发交待:2004年12月份,他的确为了杨桂玲的事情跟那个姓徐的打过架,还把徐某打到住院,之后由于怕徐某报复,他就没再去找过杨桂玲。后来,又因为盗窃被劳教。

警方根据郭发的口供和各种证据分析,郭发并没有作案时间。排除郭发,那个姓徐的男子就成为了警方所有视线的焦点。但是,就连跟徐某打过架的郭发都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那还有谁能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呢?

姓徐被打伤住院,警方马上到医院查登记。

根据医院记录以及医生的回忆,的确当时有个姓徐的外地人因为外伤流血来住过院。他登记的名字叫“徐成留”。

由于当时南坑派出所受理了这起打架事件。所以在出警记录上也有登记,而在这个记录上徐某却叫“徐留成”。

同一个人出现了两个名字,到底徐某叫“徐留成”还是叫“徐成留”,或者还另有其名呢?

这都是音,到底哪个“成”,哪个“留”,警方不知道,就是由于这个身份,他们绞尽脑汁。

有群众反映,这个徐某在漳州主要是靠捡破烂维持生计,他曾经在市区一家回收站打过工。警方很快找到这家废品回收站,并了解到:徐某是山东省微山县人,大家叫他“徐承牛”。

了解到这个情况后,警方马上从户籍资料里调出来,查找所有叫徐承牛、徐成留以及名字与这个音相似的所有人都调出来让郭发辨认。

在一堆照片中郭发终于认出这个徐承留就是徐某。周围群众也一致认为徐某正是徐承留。警方通过与当地公安部门联系,核实确有其人。

一方面马上派人赶往山东进行秘密调查,因为当时没办法确认徐承留到底有没有作案的可能。

在当地警方的协助下,专案组人员很快获得一个重要信息,徐承留在今年春节后,带过一个小孩回家,后来将小孩寄养在他哥哥家中。根据这个小孩的年龄特征专案组推断这应该就是死者杨桂玲的小孩,那么这个徐承留就有最大杀人嫌疑。专案组立即开始抓捕。

徐承留自从漳州回老家后,就一直在微山湖面上帮人家看鱼塘,几乎白天黑夜都在那里。这个鱼塘背靠微山湖,微山湖茫茫一片,旁边都是一个人多高的芦苇。为了避免打草惊蛇,专案组人员乔装打扮成买鱼的人,最终将徐留成抓获。

当冰凉的手拷带上他的手时,徐承留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原来50岁的徐承留,曾与受害人杨桂玲姘居,2004年12月被杨桂玲的另一姘夫郭发殴打住院。徐承留认为,杨桂玲就是祸根,出院后就想从杨桂玲手中讨回1800元钱,但未果,故此怀恨在心。

白杨教案范文第5篇

案件回放。一根绳子

情人帮她勒死丈夫

上午10时15分,审判长敲响法槌,邱玲和她的情人杨溢双双站在了被告席上。邱玲身着黄马褂,长发上系着一白色发圈,戴着手铐的双手不停地扯动衣角。二人耷拉着脑袋,不敢正视旁听席上的亲人,更不敢看原告席上那位年迈的母亲,只是默默地听着成都市检察院检察官的指控。

被告人邱玲是简阳市某镇中学的资深舞蹈教师,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她与丈夫李世华感情不睦,她多次向杨溢倾诉。日久生情,两人发生了不正当关系,其后共谋欲将李世华杀死。

1月15日,杨溢租来一辆桑塔纳轿车,邱玲借口要带李世华到成都看病。当车行至老成渝路山泉镇时,邱玲谎称下车方便,杨溢随后下车绕到副驾位后侧,用事先准备好的绳子将李世华勒死,抛尸。5月27日,警方将杨溢抓获。

自陈原因。家庭暴力

丈夫逼我跪地看电视

检察官的指控勾起邱玲伤心往事,她一边用衣领擦泪,一边当庭喊冤:“我也是受害者。”

邱玲说,1984年,她和李世华结婚,因丈夫在外地开货车,二人相聚的日子甚少。1988年,李被调到简阳上班,常常酗酒发疯,夫妻感情出现危机。邱玲至今记得,1992年11月24日晚,丈夫发现她与同事去跳舞后,大发雷霆,提刀砍人。当时,若不是亲人及时劝阻,邱玲的手指可能被砍断。

邱玲无奈提出离婚,丈夫则以死威胁。夫妻关系闹僵后,李世华时隔半年才回家一次。邱玲说,李世华在外染上性病,久治不愈。一次,李世华回家要同她温馨,遭到拒绝,李世华便持刀要挟邱玲跪在客厅陪同看电视,时间长达10多个小时。

2002年,同校一名叫杨溢的语文老师引起了邱玲的注意。

情人辩称。我被骗了

只为了两年“地下情”

庭审中,两被告竭力推脱犯罪事实,昔日情人留下的“山盟海誓”一去不回。杨溢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但他辩称,“我是被骗的。”

杨溢称,自从认识邱玲后,她常向自己倾诉生活中的不幸以及丈夫的虐待。渐渐地二人同榻而眠,“地下情”持续了近两年。去年春节前,杨溢决定“做掉”李世华。

警方发现,邱玲曾为李世华购买了3份保险,并且都是高残、死亡才能得到赔偿,赔偿金额高达262万元。丈夫死后,邱玲没有显得痛苦,反而积极地向保险公司询问赔偿事宜。警方发现,被他们调查过的人,邱玲都要一一回访,了解警察问了些什么,还告诉那些人下一次应该对警方说什么。此外,她还频繁地更换手机和座机,暴露出反侦查动机,警方决定对其跟踪监控。邱玲表现出极好的心理素质。

5月26日,刑警决定使用“测谎仪”对邱玲进行心理测试。结果仪器显示,其心跳、血压和表皮的有关数据在剧烈变化,显示她在撒谎。警方加大审讯力度,终于在次日击溃邱玲的心理防线,她交待了杀夫抛尸的事实。

白发母亲。老泪纵横

庭审中不停地颤抖

原告席上坐着一位老人,满头白发,她就是李世华的母亲。看见儿子惨死的照片,老人不停地颤抖着,脑袋一前一后晃动,老泪纵横,一张破旧的手绢也被泪湿透。

老人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赔偿,要求二被告赔偿各项费用20多万元。老人表示,“人死是事实,俗话说,杀人偿命。我相信法院将作出公正判决。”一旁听者说,“邱玲的行为太恶劣了,一日夫妻百日恩,何况他们的儿子都17岁了。”

相关期刊更多

南华大学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南华大学

华北国土资源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省国土资源厅

山西林业科技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