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疼痛护理管理

疼痛护理管理

疼痛护理管理

疼痛护理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疼痛管理;新生儿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207-01

新生儿在出生以后就具有比较强的感受疼痛的能力,但是承受疼痛的能力比较低,反复的疼痛会给新生儿带来较大的损害,因此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会给予大量的适度疼痛操作,以此来提高新生儿的疼痛承受能力。于是在新生儿护理中实施有效的疼痛管理对于降低新生儿的疼痛程度,提高新生儿的疼痛承受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护理人员在新生儿护理中必须要给予有效的疼痛护理干预。本文笔者对2009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护理中实施了疼痛管理,并且获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其中男性婴儿56例,女性婴儿44例,年龄6-8天,平均年龄为4.12+0.12天,平均体重为2.82+1.10千克,100例婴儿在出生以后均没有接受疼痛刺激,同时所有婴儿的生命特征均无显著性差异。然后将100例婴儿随机分为两组,50例为对照组,50例为疼痛干预组,并且两组婴儿在性别、体重、年龄与生命体征现象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50例婴儿给予常规护理,而对于护理干预组的50例婴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给予适度的疼痛管理,疼痛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是婴儿的护理,护理干预的护理主要包括包裹襁褓和保持屈曲,护理人员必须要用双手平托婴儿的头部与双脚,使婴儿呈现屈曲,然后运用鸟巢式的方式将新生婴儿包裹起来。其次就是喂养护理,母乳喂养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婴儿止痛方法,因此在疼痛操作中,给予婴儿母乳喂养可以有效降低婴儿的哭闹。再次就是改善婴儿的居住环境,因此在疼痛干预护理中,护理人员必须要尽可能的降低婴儿居住环境中的噪音,将房间的光线强度调节到婴儿能够适应的强度,这样可以提高婴儿承受疼痛的能力,其次在婴儿疼痛操作中,舒缓的音乐能够有效转移婴儿对疼痛的注意力,因此在婴儿护理中,护理人员应该播放一些比较舒缓的轻音乐。最后就是婴儿的抚触护理,抚触护理是婴儿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疼痛干预的婴儿护理中,护理人员在婴儿接受疼痛刺激时轻轻抚摸婴儿的头部以及面部,让婴儿能够感受到外来的关心,进而能够消除婴儿的焦虑以及对疼痛的注意力。

1.3 评价方法

参照新生婴儿疼痛评估表,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婴儿的哭闹程度、表情以及觉醒等指标,总分为7分,分数越高,婴儿的疼痛程度就越大。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且数据资料都采用平均数加上公差的形式,并且对照组与疼痛干预护理组之间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 两组婴儿刺激时的疼痛程度比较

由收集到的数据资料显示,对照组50例新生儿中在疼痛刺激时表现轻度疼痛的有25例,中度疼痛的有20例,重度疼痛的有5例。护理干预组的50例新生儿中24例新生儿中变现为轻度疼痛,21例表现为重度疼痛,5例表现为重度疼痛,两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婴儿接受疼痛刺激半小时之后的疼痛程度比较

两组新生儿在接受疼痛刺激半小时后,两组新生儿的疼痛程度都有所降低,但是疼痛干预护理组的婴儿疼痛程度降低比较明显,具体数据如下表。

3讨论

新生儿承受疼痛能力的比较弱,为了提高新生儿对疼痛的承受能力,护理人员通常会给予新生疼痛操作,但是过度的疼痛操作会给新生儿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疼痛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在常规的新生儿护理中,护理人员通过护理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新生儿的疼痛,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从上述结果中可以看出,对照组的50例新生儿中,新生儿接受疼痛刺激半小时后的疼痛评分改善并不是很大,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要采取有关的护理措施来降低新生儿的疼痛。

疼痛管理是现代临床护理的发展趋势,是降低新生儿护理中疼痛的主要途径,对于降低新生儿疼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上述结果中可知,护理干预组的50例新生儿中,新生儿疼痛刺激半小时后的疼痛评分有着明显的降低,因此疼痛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的疼痛。因此在新生儿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在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还要进一步加强疼痛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新生儿的护理效果。首先,护理人员要进一步加强新生儿居住环境的管理,尽可能降低那些不利于新生婴儿的噪音,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外界环境对新生儿的刺激,同时还应该播放一些舒缓的轻音乐,这样可以有效分散新生儿的注意力,进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新生儿的疼痛程度。其次,护理人员还应该进一步加强疼痛的护理,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新生儿的疼痛。总而言之,疼痛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新生儿的疼痛,值得在临床护理上推广应用。

4结论

新生儿由于疼痛承受能力比较低,常规的护理会给新生儿带来较大的痛苦,不利于新生儿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而新生儿护理中的疼痛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新生儿的疼痛程度,提高新生儿对疼痛的承受能力,进而提升其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黄电芳.疼痛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年7期

疼痛护理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个体化疼痛护理管理; 肾结石; 疼痛

doi:10.14033/ki.cfmr.2017.7.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7-0091-02

肾结石为泌尿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各个年龄阶段人群,如急性发作可表现为剧烈绞痛、发热、畏寒,对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疼痛为急诊肾结石患者主要临床特征,剧烈疼痛可引起机体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影响患者正常生理平衡。个体化疼痛护理管理针对急诊肾结石患者实施,旨在为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为探究在急诊肾结石患者中实施效果,笔者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急诊收治肾结石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个体化组和常规组,每组35例。患者均为急诊入院,表现不同程度腹部或腰背部剧烈疼痛,经超声明确诊断为肾结石。个体化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20~72岁,平均(42.5±7.3)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1例,高中11例;大专及以上3例。常规组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21~76岁,平均(42.9±7.1)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0例,高中11例;大专及以上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方法,对患者生命体征、一般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协助患者完成治疗前准备,遵照医嘱实施药物和护理干预,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针对患者可能存在不良心理M行干预。个体化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体化疼痛护理管理:(1)评估患者疼痛。按照疼痛开始时间、持续时间、程度、性质、缓解及加重因素、是否放射痛顺序快速评估,对患者疼痛程度和对疼痛耐受程度进行分级。结合患者文化程度、健康知识接受程度、心理状态制定个体化疼痛管理方案。(2)疼痛护理。采用语言、行为方式实施护理,让患者感到亲切、和蔼,受到尊重。首先指导患者在床上安静休息,以蜷缩、屈曲、膝胸或患者自觉最舒适减轻疼痛。向患者讲解健康知识,提高患者对肾结石发病及引起疼痛认知,消除患者对剧烈疼痛过分恐惧、担忧和紧张心肌。指导患者有规律呼吸,给予患者精神安慰、让患者家属与患者进行交谈患者感兴趣事情或话题,通过转移患者注意力方法减轻患者疼痛。指导患者家属采用按摩、腹膜腰部,以帮助患者放松,提高疼痛阈值,减轻不良情绪。对于有发热、恶心、呕吐患者积极予以降温、止吐处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呕吐物,保持患者口腔清洁。

1.3 观察指标

(1)评定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及干预1、6 h后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在0~10 cm刻度尺分别代表0~10分,10分表示剧烈疼痛,0分表示无疼痛,由患者主观进行评分[2]。(2)护理满意度:患者出院时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评估量表,对护理态度、护理质量、护理方法等8项内容进行评估,总分50分,39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及干预1、6 h疼痛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6 h后个体化组患者疼痛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个体化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14%,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肾结石为泌尿系统常见结石类型,为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部分患者以急性疼痛、畏寒、发热起病,具有症状表现重特点。急诊肾结石患者多合并有剧烈疼疼,为结石刺激肾脏或输尿管平滑肌收缩引起,多呈绞痛,严重者可表现为休克[3]。研究指出,疼痛可反射性引起机体体液、神经调节紊乱,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造成影响,以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为主要主要表现,减轻疼疼痛可有效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平衡[4-5]。另有研究指出,肾结石疼痛可引起患者对疾病产生过分紧张、恐惧、担忧情绪,可引起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抵触等不良情绪,从而加重疼痛,形成恶性循环[6]。

临床护理工作在减轻肾结石患者疼痛中应用有重要作用,疼痛为人体主观感受引起发生,减轻患者不良情绪、转移患者注意力、保持乐观心态等方式均能提高患者疼痛阈值,从而减轻患者疼痛[7-8]。本次研究将急诊肾结石患者分组进行对比研究,个体化组在常规组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个体化疼痛护理管理,通过护理干预后个体化组患者疼痛较常规组显著减轻。个体化疼痛护理管理评估患者疼痛及整体情况,拟定针对性疼痛护理方案,通过干预、健康知识提高、不良心理疏导、转移注意力、精神安慰、按摩等多种方式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个体化疼痛护理管理以疼痛发生机制为指导原则,通过非药物干预方式提高患者疼痛阈值,进而减轻患者对疼痛主观感受,以减轻患者疼痛程度,进而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本次研究另得出,个体化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表明个体化疼痛护理管理在急诊肾结石患者中实施具有较高护理质量,得到患者广泛认可。

综上所述,个体化疼痛护理管理在急诊肾结石患者中实施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褚凝萍.人文护理关怀对肾结石手术患者术后睡眠及疼痛程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3):581-583.

[2]李自青,李凤霞,任凤荣,等.无痛护理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效果观察[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13(7):648-650.

[3]张丽萍,文艳,方莉萍,等.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尿脓毒症休克的观察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3):279-281.

[4]牛效敏.个体化护理对肾结石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后肾造瘘管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4):1683-1685.

[5] 李颖,李水莉,单鑫,等.个性化疼痛护理对缓解急诊肾结石患者疼痛的效果[J].安徽医学,2016,37(7):902-904.

[6]李丽,胡梦玲,王婷,等.孤立肾肾结石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行肾盂持续冲洗的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6):1489-1490.

[7]李婉琼,李婉银,黎小梅,等.经皮肾镜取石术92例循证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0):103-104.

疼痛护理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创伤骨科病房;应用

在经济水平的发展下,我国的交通事业呈现出蓬勃的发展趋势,骨科创伤患者数量也越来越多,此类患者往往由于突发事故引起,在创伤愈合过程中会出现严重的疼痛感,同时,疼痛也会引发恶心、呕吐、尿潴留、心率加快、高血压等一系列的问题,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近年来,我院对于创伤骨科病房患者采用了科学的疼痛护理管理模式,成效显著,现将管理模式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1月~2014年8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52例创伤骨科患者纳入本研究,在性别上,男女34例,女18例,年龄为21~62岁,平均年龄为(39.8±4.2)岁,其中胫腓骨骨折12例、胫骨平台骨折13例、髌骨骨折17例,足踝骨折10例,在致伤原因上,41例交通事故,9例坠落伤,2例机器绞伤,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52例患者分为疼痛护理管理组(n=26)与对照组(n=26),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部位、致伤原因上无显著差异(P>0.05),不会影响实验效果。

1.2 护理方式

1.2.1 对照组

对于本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用药护理、常规护理、心理干预等内容。

1.2.2 疼痛护理管理组

对于疼痛护理管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更新护理理念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很多护理人员都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开展工作,以为只有患者在无法忍受痛楚时才有必要止痛,没有意识到提前镇痛的作用,在社会发展与医疗技术的进步下,疼痛理念在不断的更新,为了满足患者的客观需求,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消除患者疼痛,为此,护理人员必须要转变常规护理观念,加强对患者的关爱[1]。

第二,开展系统的培训考核

对于护理人员,需要开展系统、针对性的疼痛知识培训,邀请专门的药物镇痛专家与疼痛管理专家开展全方位培训,帮助护理人员掌握疼痛相关概念、疼痛护理措施、骨科治疗方法、镇痛药物作用、镇痛药物不良反应等知识。

第三,成立管理小组

为了减少患者的痛苦,我科室成立了专门的疼痛管理小组,负责疼痛护理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由护士长负责指导、护理业务查房、小组讨论、实践指导等工作,让每一个护理人员都可以掌握疼痛管理的相关知识,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与综合水平。此外,作为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学习,深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学会帮助医师科学评估疼痛原因,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患者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观察患者疼痛表现,合理使用止痛药物。

第四,疼痛护理

疼痛护理措施有非药物干预与药物干预两种类型,其中,非药物干预包括环境处理、护理、早期冰敷等内容,在患者入院后,要为其安排通风与采光环境好的病房,避免由于环境因素让患者产生紧张心理,同时,对患者开展正确的护理,降低局部疼痛与软组织挫伤发生率。此外,在骨折早期,要为患者科学采用冰敷处理法,减少局部出血与水肿。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使用音乐疗法,该种方式能够稳定患者情绪,提升舒适感[2]。

第五,疼痛教育

在患者入院后,要对患者与家属开展针对性的疼痛教育,目前,很多患者与家属对于疼痛都存在一个误区,他们认为使用镇痛药物会出现毒副作用,针对这一问题,护理人员要帮助他们转变这种思想观念,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的疼痛治疗。

1.3 评价指标

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分为完全缓解、中度缓解、轻度缓解几个部分,完全缓解即患者疼痛症状全部消失,患者无痛感;中度缓解与患者疼痛症状未完全消失,但是影响不大;轻度缓解即疼痛未消失,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以完全缓解来计算治疗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显示,疼痛管理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92.3%,对照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73.1%,前者显著优于后者,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疼痛护理管理组、对照组患者疼痛情况缓解程度对比示意表详见表1。

表1:疼痛护理管理组、对照组患者疼痛情况缓解程度对比示意表

3 讨论

疼痛是影响骨科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创伤、手术方式、术后固定、、特殊治疗与功能锻炼均是导致疼痛的重要诱因,临床研究显示,骨科患者中的疼痛感是最强烈的,此类患者的疼痛已经引起了临床中的广泛关注,为了促进患者的康复,必须要采取科学合理的镇痛措施与疼痛护理措施。骨科病房护理工作的重要护理内容就是疼痛管理,科学合理的疼痛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提升治疗效果与患者的生存质量[3]。

本研究对于疼痛护理管理组开展了综合性的疼痛护理管理模式,结果显示,疼痛管理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92.3%,对照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73.1%,前者显著优于后者,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总而言之,疼痛是影响骨科患者治疗与术后恢复的重要因素,对此类患者开展科学的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提升其生存质量,该种护理模式是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的。

参考文献:

[1]王治粉. 人性化护理在骨科病房临床工作中的应用[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25(29):449-451.

疼痛护理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疼痛管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后; 术后护理。

根据国际疼痛研究学会的定义,所谓疼痛是一种与实际已经发生的或潜在的机体组织损害相关联或者以这种组织损害进行描述的不愉快的感觉性体验[1]。大部分需要手术治疗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伴有剧烈的放射性腰腿痛,保守治疗效果欠佳,迫切希望手术能彻底解除病痛。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治疗后,疼痛完全缓解率大约80%左右,同时增加手术切口疼痛,部分患者术后往往出现巨大的失落情绪。因此,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如何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一直是困扰骨科广大医护人员的一个重要问题,尽管采用各种镇痛药物,镇痛效果仍不尽人意。本研究尝试采用疼痛管理护理模式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镇痛中,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2011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骨科住院且需要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其中男50例,女22例;年龄23~55岁,平均(38.3±12.3)岁;致伤原因均为慢性积累伤力所致,无一次性外伤暴力因素;腰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2例,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6例,腰4/5及腰5/骶1椎间盘均突出患者24例;手术方式有单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及椎间盘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随机将其分为两组:疼痛管理组(实验组)和传统对照组(对照组),每组各36例。

1.2 方法

1.2.1 实验组患者给予相应的疼痛管理模式,给予耐心的术前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手术方式,手术有效率及疼痛缓解率;让患者了解手术能完全缓解大部分患者腰腿痛,客观的期待手术预期效果;术后切口的疼痛可以通过多种镇痛方式减轻疼痛,纠正患者需要承受切口剧痛的错误思想;让患者了解到常规应用镇痛药物一般不会成瘾。

1.2.2 术后疼痛评估 每位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并不一样,笔者采用口头描述评定法(12级评定法)[2]:(1)不引人注意的痛;(2)刚刚注意到的疼痛;(3)很弱的痛;(4)弱痛;(5)轻度痛;(6)中度痛;(7)强痛;(8)剧烈痛;(9)很强烈的痛;(10)严重痛;(11)极剧烈痛;(12)难以忍受的痛。手术后当患者麻醉效果消失,主诉疼痛时,护士要加强对患者疼痛感受的主动询问,判断是手术切口疼痛还是原有的腰腿痛;分别对这两种疼痛进行评分并做好记录,给予相应的疼痛控制方法。同时,及时观察切口引流情况、敷料渗血情况、双下肢肌力、感觉等,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汇报医生,为准确判断病情提供依据。

1.2.3 术后疼痛控制采取前期所使用的疼痛管理模式 根据疼痛分类,对中度疼痛患者(疼痛程度≤6分),护士指导其采取以下非药物疗法减轻疼痛。(1)呼吸止痛法:疼痛时深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呼出,而后慢吸慢呼,呼吸时双目闭合,想象新鲜空气缓慢进入肺内;(2)松弛止痛法:松弛肌肉如叹气、打哈欠、深呼吸、闭目冥思等方法能减轻或阻断疼痛反应,起到止痛作用;(3)音乐止痛法:通过欣赏自己喜欢的音乐缓解疼痛,既可以边听边唱,也可以闭目静听,并伴手脚节拍轻动;(4)转移止痛法:可通过多种形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起到减轻疼痛的作用,如看电视、讲故事、创造欢乐的气氛、与亲近的家属、朋友相互交谈等。若非药物疗法无效或重度疼痛(疼痛程度≥7分)时,护士报告医生并根据医嘱使用有效的镇痛药并配合使用上述非药物镇痛疗法[3]。

1.2.4 对照组患者按传统疼痛管理护理模式 将患者的主观感受及日常护理所见(切口引流、双下肢运动、感觉情况)简单汇报医生,由医生开出医嘱,护士只是执行医嘱,不采用术前健康教育及非药物镇痛疗法,采用同样的方法及同样的评分标准进行镇痛效果综合评估,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及有无术后并发症。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术后康复情况 两组患者术后均康复出院,无术后切口感染、内固定物松脱断裂等术后并发症;两组患者腰腿痛均较术前明显缓解。

2.2 两组患者镇痛效果 术后6 h即麻醉完全清醒时患者切口疼痛评估得分最高,即疼痛感最明显;术后1周仍有部分患者感腰腿痛。实验组术后切口镇痛效果在术后6、24及48 h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疾患,美国每年约有570万[4]患者诊断为椎间盘退变,我国患者数为其数倍。尽管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仍然有大约20%患者保守治疗效果欠佳,需要手术治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及椎体融合术是最常用的手术方式。术后使用镇痛泵本是较好的镇痛方法,但由于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有其特殊性,即手术操作紧邻硬膜囊及神经根,易损伤马尾神经及神经根,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对双下肢运动、感觉的观察是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护理要点。因为镇痛泵可以影响双下肢运动、感觉的早期观察,笔者所在医院全部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镇痛均不采用镇痛泵,选取合理的镇痛方式在该类疾患术后镇痛中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本研究采用疼痛管理护理模式联合传统药物镇痛的方法,取得了不错的镇痛效果及社会效益,与传统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获得了更好的镇痛效果,良好的镇痛效果往往产生愉悦的心情,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及护患关系,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镇痛的同时,更密切及时观察了病情。术后护理人员更多的与患者交流,更加及时观察了切口引流及双下肢运动、感觉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判断病情,减少手术并发症,可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治疗可以完全缓解80%患者的临床症状[2],配合有效的术后镇痛,可以提高患者腰腿痛缓解率,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通过本研究证实,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采用疼痛管理模式较传统术后镇痛疗法,可以获得更好的镇痛效果,同时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对提高患者满意度,形成和谐医患与护患关系,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伟鹏.临床症状护理[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1281.

[2] 陆廷仁.骨科康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37-938.

[3] 唐钰,刘姗姗,谢红艳,等.中国医学创新,2011,8(25):72-73.

疼痛护理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护理干预;食管癌;放疗;进食疼痛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5)17-126-04

The influenc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eating pain of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 radiotherapy

WANG Yujie XING Shaozhi FENG Haiyu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inzhou Medical College, Binzhou 2566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eating pain of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 radiotherapy. Methods 80 cases with esophageal cancer radiotherap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40) and experimental group (n=40).The control group using conventional care, experimental group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nursing implementation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cluding psychological nursing, oropharyngeal nursing, diet nursing, pain nursing and comfortable nursing. Results After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omparison of mild eating pain symptom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Nursing intervention; Esophageal cancer; Radiotherapy; Eating of pain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居国内恶性肿瘤的第4位[1]。放射治疗是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放疗也会产生放射性食管炎,导致患者进食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影响放疗计划的顺利进行[2]。因此,如何采取有效地护理措施,减轻食管癌放疗患者的进食疼痛症状成为护理人员关注的问题。本科2009年6月~2014年6月对40例食管癌放疗患者实施了综合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2014年6月来我科进行首次根治性放疗的8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45~76岁。两组患者的病理报告均为食管恶性肿瘤,其中鳞癌35例,腺癌33例,小细胞癌1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只接受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入院宣教、饮食护理、放疗健康指导等。给予实验组患者系统的护理干预,其方法如下。

1.2.1 心理护理 放疗前经常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焦虑、恐惧、抑郁情况,给予及时有效地心理疏导,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详细介绍食管癌放疗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另外,我们可以邀请恢复期的患者与治疗期的患者进行交流,可以用一些成功的治疗案例来鼓励患者,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使放疗顺利进行[3]。

1.2.2 口咽护理 放疗导致口咽黏膜腺体分泌减少,使口咽部位干燥,抵抗力减弱,容易发生放射性口咽黏膜反应,导致患者进食疼痛。因此,嘱患者保持口腔清洁,早晚用软毛牙刷刷牙,餐后先用温开水漱口,再用漱口液含漱。并且,在每次放疗前,指导患者口服100g酸奶。有研究表明,酸奶可在食管壁周围形成一层保护膜,这层保护膜能减轻放射线对食管黏膜的损伤,同时对损伤的黏膜有修复和预防细菌入侵作用。这对预防放射性食管炎并发感染是非常重要的[4]。放疗期间,对出现放射线食管炎的患者,遵医嘱给予白介素-2 1.5mg入0.9%生理盐水50mL,在24h内分5次含服,每次10mL,在口腔内含1min再缓慢咽下,有利于损伤黏膜的修复。

1.2.3 饮食护理 放射线能杀死肿瘤细胞,对食管黏膜损伤也较大,患者吞咽疼痛,进食量减少,导致营养代谢紊乱。而加强营养对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组织的修复、减轻不良反应有重要的作用[5]。因此,放疗期间,应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的半流质、流质饮食,忌食油炸油腻、生冷、粗糙及辛辣刺激性食物。每日少量多餐,保持饮食的多样化,增加食物的色香味,促进患者的食欲。患者每日喝水2000mL以上,增加尿量,以利于放疗致坏死的肿瘤细胞和代谢产物所释放的毒素排出体外。对进食疼痛的患者,指导其进食温凉流质饮食,以减轻冷热刺激,必要时给予鼻饲饮食;进食后饮温开水100mL左右,冲洗食道,防止食物残留,减轻对食管黏膜的刺激;进食后不要立即平卧,防止食物返流加重食管黏膜的损伤。

1.2.4 疼痛护理 对进食疼痛的患者,遵医嘱给予1%普鲁卡因100mL加庆大霉素16万单位、地塞米松5mg配制成的普鲁卡因混合液口服,每次10mL,每日3次,于餐前半小时缓慢咽下,服药后半小时内不要饮水,尽量让药物能较长时间的停留于食管内,麻醉局部黏膜以减轻进食疼痛。对发生放射性食管炎的患者,可遵医嘱给予爱维治药物口服,从而减轻放射线对食管黏膜的损伤,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进食疼痛症状[6]。

1.2.5 舒适的护理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清洁;做好晨间护理,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工作中做到四轻,保证患者的休息;操作中注意遮挡,保护患者的隐私。从多个方面促进患者的舒适[7],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耐受能力,保证放疗的顺利进行。

1.3 测量工具

以放疗期间患者进食疼痛程度和放疗结束后患者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8]用0~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询问患者疼痛的程度,作出标记,或者让患者自己画出一个最能代表自身疼痛程度的数字。其中0为无痛,1~3为轻度疼痛,4~6为中度疼痛,7~10为重度疼痛。患者放疗结束当天发放满意度问卷调查表。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进食疼痛症状比较

统计结果显示,放疗期间,出现轻度疼痛的食管癌患者中,观察组占95.00%,对照组占77.5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放疗期间进食疼痛比较[n(%)]

组别 n 疼痛程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观察组 40 38(95.00) 2(5.00) 0

对照组 40 31(77.50) 7(17.50) 2(5.00)

x2 5.1647 3.1299 2.0513

P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n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40 26(65.00) 10(25.00) 4(10.00) 36(90.00)

对照组 40 11(27.50) 16(40.00) 13(32.50) 27(67.50)

x2 6.0504

P

3 讨论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9]。放射治疗食管癌较手术创伤小,受食管周围器官和组织的限制少,已经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10]。但是放射线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损伤了正常的皮肤黏膜,导致了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其进食疼痛症状随着放疗剂量的不断增加而逐步加重[11]。患者往往因进食疼痛而不愿进食,甚至拒绝进食,导致营养摄入不足、机体抵抗力下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部分患者因进食疼痛症状的加重,误认为癌症复发或加重,情绪低落,丧失了疾病治疗的信心,甚至放弃继续治疗[12]。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减轻放射性食管黏膜反应,减轻患者的进食疼痛情况,不仅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对治疗效果和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心理护理、口咽护理、饮食护理、疼痛护理和舒适护理来预防或延缓患者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减轻放疗导致的进食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我们对40例食管癌放疗患者进行一般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其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发生了放射性食管炎,出现了进食疼痛症状,而发生轻度进食疼痛的食管癌患者中,观察组占95.00%,对照组仅占77.50%,具有统计学意义(P

(1)心理干预:患者罹患恶性肿瘤后,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加之放射治疗导致的进食疼痛,患者变得更为焦虑、抑郁,甚至怀疑疾病进展不再配合治疗[13]。因此我们将心理干预贯穿于患者的整个放疗期间,放疗前向患者讲解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防止患者出现进食疼痛症状后,误认为病情加重;放疗期间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及时疏导患者的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鼓励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本研究发现,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患者对放射治疗更为积极主动,更倾向于主动咨询缓解疼痛的方法。亦有研究表明,癌症患者经过心理干预后,各项免疫参数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具有明显抗肿瘤活性的NK细胞的变化最为明显。因此,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患者的躯体和心理症状[14-15]。

(2)保护食管黏膜、促进黏膜修复:有研究表明,酸牛奶可保护和修复食管黏膜。酸牛奶是以鲜牛奶为主要原料,加入多种益生菌发酵而成,牛奶中含有超氧化物岐化酶、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等,对辐射损伤能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16]。另外,酸牛奶营养丰富,口感独特,长期口服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不良影响,市场易购买,不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患者易于接受。

(3)营养支持:一般情况下,食管癌放疗需1个多月的时间,放射线在杀死癌变细胞的同时也会损伤正常细胞和组织,导致食管局部水肿,患者出现进食困难、吞咽疼痛等。而癌症本身属于消耗性疾病,长期饮食不佳会导致患者抵抗力下降。因此,对患者的营养支持至关重要。在患者放疗期间,我们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食管狭窄的程度、饮食习惯、营养需求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饮食计划。通过饮食护理加强患者营养的摄入,满足患者营养需求的同时,促进组织修复细胞再生长。

(4)促进舒适:疼痛是不舒适的最高形式。食管癌放射治疗中发生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信心。而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理念也发生改变。工作的目标不仅是帮助患者治疗疾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重要的使命。疼痛护理、舒适护理的工作开展给予患者人性化的关怀和照顾,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有利于治疗计划的顺利实施[17]。与对照组比较,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显著降低了放射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减轻了患者的进食疼痛症状,促进了患者的舒适。

另外,在综合护理措施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将非语言沟通技巧融入到护理工作的细节中,并将舒适护理贯穿于整个放疗期间。结果显示,有效的护理干预在减轻患者进食疼痛症状的同时,促使患者心理舒适,有效稳定患者情绪,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这对于缓解目前紧张医患沟通具有重大意义。但较为遗憾的是,观察组40例患者最终仍都发生了放射性食管炎,其中有2例出现了中度疼痛的情况。因此,在减轻食管癌放疗患者进食疼痛的措施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讨,如与放射科协作,加强患者放射过程中的干预等。

[参考文献]

[1] 陈万青.2004~2005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的估计[J].中华肿瘤学杂志,2009,31(9):664-668.

[2] 吕亚娟,张建东,刘振.放射治疗对食管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3,53(40):34-36.

[3] 耿芳.心理干预在食管癌放疗患者护理中的作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1):261-262.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4] 黎金铃,姚蕾,周勤琦,等.口服酸奶预防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护理[J].上海护理,2007,7(4):36-37.

[5] 闵琦芬,唐国英,徐萍.Orem自理模式在食管癌放疗饮食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32):8-10.

[6] 高莹,陈河润,朱向高,等.口服爱维治治疗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病理研究[J].重庆医学,2014,43(21):2759-2761.

[7] 焦英华.舒适护理在食管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09,6(32):152-153.

[8] 李仲廉,石学敏.慢性疼痛治疗学基础[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30-35.

[9] 张茜,景学安,李栋.食管癌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7,28(12):999-1002.

[10] 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658-694.

[11] 于雷,王剑峰,刘丽波,等.三维适形放疗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J].实用肿瘤杂志,2007,22(4):314-316.

[12] 殷蔚伯,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M].第3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572-574.

[13] 周晓梅,倪杰,陆雁,等.临床心理护理程序对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1028-1031.

[14] 王建平,林文娟,梁耀庭,等.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2002,29(12):841-844.

[15] 王海芳,钮美娥,金美娟,等.中晚期癌症患者支持性团体心理治疗的对照研究[J].护理进修杂志,2006,21(7):583-585.

[16] 伍平.口服酸奶预防放射性食管炎的护理[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35(3):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