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学会计成本核算

初学会计成本核算

初学会计成本核算

初学会计成本核算范文第1篇

关键词:原材料;计划成本;实际成本;对比;注意问题

引言:大部分会计专业的初学者在学习原材料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核算方法时,经常混淆二者的账务处理,分不清具体的核算方法,笔者经过多年的的教学实践,将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分析,找到二者的区别与联系,相信初学者经过两种核算方法的对比分析后,会对两种核算方法有一个比较透彻的理解,不会再对二者的账务处理方法混淆了。

一、两种核算方法的含义

原材料的实际成本核算方法是原材料的收入、发出及结存都按其实际成本计价。原材料的计划成本核算方法是原材料的收入、发出和结存业务都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反映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期末计算发出材料和结存原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将发出原材料的计划成本及期末结存原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的方法。

二、各自的适用条件

当企业规模较小,材料品种较少,材料收发次数不多的企业一般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当企业规模较大,材料收发业务较多,且计划成本较为健全、准确的大中型制造企业广泛应用计划成本核算方法。

三、两种核算方法的账户设置

实际成本核算设置的主要账户是在途物资、原材料、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计划成本核算设置的主要账户是材料采购、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一般来说,计划成本核算方法不用设置“在途物资”账户,实际成本核算方法不用设置“材料采购”账户。

四、计划成本核算的优缺点

计划成本法下,通过分析各种材料采购成本超支或节约的原因,便于考核采购部门的业绩;有利于简化和加快原材料收发凭证的计价和明细登记;可以剔除材料价格变动对生产成本的影响,有利于分析考核生产部门的工作业绩。它的缺点是当物价变动较大时,会使计划成本较大地脱离实际成本,频繁地修改计划成本可能会增加工作量。

五、具体核算环节上的区别

(一)购入原材料及验收入库的账务处理

1.实际成本核算方法下,如果直接验收入库,则借

原材料(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如果没有验收入库,则

借:在途物资(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等验收入库后,

借:原材料(实际成本)

贷:在途物资(实际成本)

2.计划成本核算方法下

无论是否验收入库,都是

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验收入库后,则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材料采购(计划成本)

同时反应实际购买成本与计划成本材料的差异,如果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则称之为超支差异,反之,则称之为节约差异。如果是超支差异,则:

借:材料成本差异

贷:材料采购

如果是节约差异,则:

借:材料采购

贷:材料成本差异

这里,材料成本差异的借贷实际上可以通过材料采购的借方实际成本与贷方计划成本对比得出超支或节约,也可以用口诀来记忆“入库超借约贷”,有人认为这个口诀在学习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时很有效。

(二)两种核算方法下领用材料核算的差异

1.实际成本方法下,根据领用材料的具体用途

借:生产成本(实际成本)

制造费用(实际成本)

管理费用(实际成本)

销售费用(实际成本)等

贷:原材料(实际成本)

2.计划成本下,根据领用材料的具体用途

借:生产成本(计划成本)

制造费用(计划成本)

管理费用(计划成本)

销售费用(计划成本)等

贷:原材料(计划成本)

计划成本法下,要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率将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应当按期 ( 月 ) 分摊,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计算。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除委托外部加工发出材料可按期初成本差异率计算外,应使用当期的实际差异率,期初成本差异率与本期成本差异率相差不大的,也可按期初成本差异率计算。计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

= 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料的计划成本 × 100%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

= (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 + 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 ÷ (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 + 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100%

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

= 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 × 材料成本差异率

如果是超支差异,则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等

贷:材料成本差异

如果是节约差异,则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例:某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甲材料单位计划成本为10元/公斤,2012年4月有关甲材料的资料如下:

(1)“原材料”账户期初借方余额 20000元,“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期初贷方余额700元 ,“材料采购”账户期初借方余额 38800元。(2)4月5日,上月已付款的甲材料4040公斤如数收到并验收入库。(3)4月20日 ,从外地A公司购入甲材料8000公斤,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材料价款85400元,增值税额14518元,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尚未到达。(4)4月25日,从A公司购入的甲材料到达,验收时发现短缺40公斤,经查明为途中定额内自然损耗。按实收数量验收入库。(5)4月30日汇总本月发料凭证,本月共发出材料11000公斤 ,全部用于B 产品生产。

要求:1.计算本月甲材料的成本差异率。

2.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3.计算本月库存甲材料的实际成本。

4.如果该企业原材料采用实际成本核算,做出4月20日和4月25日有关原材料核算的会计分录。

解:1.计划成本核算发下:

(1)4月5日

借:原材料-甲材料 40400

贷:材料采购 40400

借:材料采购 1600

贷:材料成本差异1600 (40400-38800)

(2)4月20日

借:材料采购854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4518

贷:银行存款 99918

因为该批材料没有验收入库,所以不结转差异。

(3)4月25日

借:原材料-甲材料79600

贷:材料采购 79600

借:材料采购 5800

贷:材料成本差异5800 (85400-79600)

(4)4月30日

借:生产成本―B产品 110000

贷:原材料-甲材料 110000

计算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

=(-700-1600+5800)÷(20000+40400+79600)× 100%

=3500÷140000 × 100%

=+2.5%

结转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110000×2.5%

借:生产成本 2750

贷:材料成本差异 2750

本月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

=(20000+40400+79600-110000)×(1+2.5%)

=30750(元)

解:2实际成本核算方法下

(1)4月20日

借:在途物资854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4518

贷:银行存款 99918

(2)4月25日

借:原材料-甲材料85400

贷:在途物资 85400

六、计划成本核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公式中,材料成本超支差异,金额为正数,材料成本节约差异,金额为负数。

(2)在计划成本核算方法下,如果有月末结算单据仍未到,要根据合同或计划价暂估入账,借: 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暂估,下月初再用红字冲回,等收到结算单据时,再按正常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其中暂估材料的计划成本,可以包含在成本差异率的分母中,因为只是暂估入账,没有结转该部分材料的成本差异,则成本差异率的分子中不包含该部分暂估材料的成本差异,有人认为,如果本月有暂估入账的材料,会造成材料成本差异率公式中分子分母的不匹配,进而影响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从而使本月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失真。这种情况,从一个月的计算而言,肯定会造成材料成本差异率的不实,从短期来看,这个问题的存在是暂时的,但从长期来看,这种不实会在各个短期的长期关联中逐步消除。

(3)原材料计划成本核算法下,结转发出材料负担的差异,新准则规定,如果是超支差异,则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贷:材料成本差异。如果是节约差异,则做相反的会计分录。在实际工作中,因为成本费用类账户多为借方多栏式账簿,如果是节约差异,借:材料成本差异,贷: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可能没法在借方多栏式账簿登记,所以有人建议,结转发出材料负担的差异,都是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贷: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用红字,节约差异用蓝字,这可以解决成本费用类账户多为借方多栏式账簿的登记问题。

综上所述,通过原材料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两种核算方法在含义、适用情况、账户设置、具体核算环节等方面的对比,又通过以上所举例题的对比,我们对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这两种核算方法的实质有了深入的了解,也解决了初学者对两种核算方法下经常混淆的困惑,通过在计划成本核算方法下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的阐述,将进一步加深对计划成本核算方法的理解与掌握。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2006

【2】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应用指南。2006

【3】杨永红.中级财务会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8年6月第三版.

【4】余念.暂估材料处理之我见.财会月刊.2010,12

【5】程玉兰.原材料首发结存采用计划成本核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科技资讯,2005,11

【6】李瑞兰.完善原材料计划成本法核算之我见.财会月刊,2010,9

【7】张红,探讨材料计划成本法核算在实务应用中出现的问题.物流经济,2012,8

【8】张秀兰、黄明卿.材料成本差异率方向规定性探讨. 财会通讯・ 综合版.2005年第9期

初学会计成本核算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 高职院校 电算化会计 课程内容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内容是来自职业行动领域里的工作过程。职业教育的最基本的目标就是使学习者具备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并顺利就业。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分析学习者的特点,其次是分析学习内容的性质和属性。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接受职业教育就是要学习职业工作任务和完成任务的方法、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决定了职业教育课程应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在对电算化会计工作过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设计。

二、电算化会计工作过程分析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是一个客观分析与主观设计相结合的过程,分析和描述工作过程是确定学习情境和设计教学内容的基础。电算化会计是以适应会计工作需要和相关法规要求而开发的财务软件为工具,借助于计算机完成会计核算、分析与管理工作的过程。

三、会计电算化课程内容设计

通过学习,熟悉会计电算化的有关知识和方法,了解常用的会计软件及其应用。熟练地进行软件的初始化设置及帐套的建立,工作流程及各系统之间的业务关联,熟练地使用软件完成各类经济业务。

(一)学习情境一:建立账套和系统初始化

每个独立核算的单位都应为本单位建立一个核算账套,具体可设置如下5个任务:建立与修改账套。设置管理账套的基本信息,如账套号、账套名等。设置操作员及权限。包括根据企业实际人员分工情况,增加操作员,并分配权限:若人员或分工有变化,修改或删除用户及重新划分权限。公共基础档案设置。主要完成部门档案、职员档案、往来单位的设置,这些信息被各个子系统所共享,实现信息的及时沟通,资源的有效利用。总账系统初始设置。主要包括会计科目、凭证类别、结算方式、开户银行的设置及总账期初余额的录入,以确保会计数据的连续完整,并与手工账簿数据衔接。购销存业务初始设置。主要设置存货分类及档案、仓库档案、收发类别、采购类型和销售类型及期初数据的录入。

(二)学习情境二:日常会计业务核算

初始化设置完成后,可以开始进行日常业务的处理。具体可设置如下6项任务:总账日常业务处理。主要包括凭证填制、凭证审核与记账。记账凭证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的唯一数据源,必须确保记账凭证输入的准确完整。工资管理与核算。包括工资管理系统初始化、工资日常业务处理及期末对账结账,并将工资分摊、发放、扣缴个人所得税生成转账凭证到总账系统。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包括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初始化、固定资产业务处理及期末对账结账,并将固定资产增加、减少、计提折旧生成转账凭证到总账系统。会计数据查询与账簿管理。根据记账后形成的会计账簿,可随时进行查询、统计分析并实现凭证联查。总账系统期末业务处理。主要包括转账定义、转账生成、对账和结账。会计报表生成。主要包括报表格式设计及数据生成,其中以格式设计中公式设置为重点内容。

(三)学习情境三:购销存业务管理与核算

购销存业务属于供应链管理,将企业的经营过程与整个供应链中的各个参与者都紧密地联系起来,具体可设置如下6项任务:采购业务处理。主要包括填制并审核采购订单、填制入库单、采购发票、进行采购结算,确定采购成本。应付款管理与核算。主要包括根据采购业务办理付款结算、生成转账凭证到总账系统和期末对账结账。销售业务处理。主要包括填制并审核销售订单,填制并审核销售发货单、销售发票,进行销售结算,确定销售收入。应收账款管理与核算。主要包括根据销售业务办理收款结算,生成转账凭证到总账系统,期末对账结账,进行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坏账准备计提及冲销。日常库存业务管理。主要是对存货的出入库管理,即根据采购、生产完工验收入库进行入库业务管理:根据销售、生产领用进行出库业务管理。存货业务核算。根据采购业务、销售业务、库存业务从资金角度进行存货的出入库管理,核算入库成本、出库成本及结余成本。

(四)学习情境四: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既是对完成的财务活动的总结,又是财务预测的前提。具体可设置如下5项任务:基本指标分析。包括变现能力比率、资产管理比率、负率比率、盈利能力比率等常用指标的分析。报表分析。采用常规分析方法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收入明细表、费用支出明细表等报表进行分析。预算管理分析。包括对部门、项目、收入、成本费用、利润预算的常规分析。现金收支分析。因素分析。以上5个任务属财务软件中的财务分析子系统分析内容,是从总账子系统中提取数据。因此,本课程的财务分析是按照常规的方法和指标进行的。

(五)学习情境五:系统管理

利用财务软件中系统管理功能完成的主要任务是账套数据备份与恢复。备份是利用系统管理中账务系统的输出与引入功能对账套进行数据的备份与恢复,以防备意外事故造成的数据丢失、非法篡改和破坏。恢复是指数据一旦被破坏后,可利用备份数据使系统数据得到尽快恢复以保证业务正常进行。

上述五个情境中前四个情境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工作过程,每前一个情境是后一个情境的基础,业务处理的难度递进上升,内容也逐渐复杂,要求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综合性越来越高:第五个情境贯穿于前四个情境中,不仅要求学生能正常处理相关业务,还能够解决异常操作,以保证业务处理的正常进行。这样的课程内容设计符合实际工作任务要求和真实工作过程,且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难度梯度,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

参考文献:

[1]姜金鑫.浅谈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J].今日中国论坛,2012,(11).

初学会计成本核算范文第3篇

【关键词】材料计划成本法;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法;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法; 移动加权平均材料成本差异率法

一、企业会计准则对材料成本差异率方法的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在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中的“1404 材料成本差异”项下有如下叙述:“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应当按期(月)分摊,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计算。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除委托外部加工发出材料可按期初成本差异率计算外,应使用当期的实际差异率;期初成本差异率与本期成本差异率相差不大的,也可按期初成本差异率计算。计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指南中给出了下列计算公式:

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二、现行材料成本差异率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一)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进行核算

材料计划成本法,就是材料的收发凭证按计划成本计价,材料总账及明细账均按计划成本登记,通过增设“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来核算材料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额,并在会计期末对计划成本进行调整,根据材料成本差异率将材料成本差异总额在发出材料和期末库存材料之间分摊,以确定期末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和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额,进而确定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

(二)举例讨论指南中规定的两种材料成本差异率法的优缺点

例1,A企业存货核算采用计划成本法,甲类原材料的计划单价为20 000元/件,月初“原材料”――甲材料 明细账户的结存数量为500件,金额为10 000 000元,“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借方金额300 000元,“材料采购”账户金额为零。本月发生下列业务:1.本月购买材料:①本月3号购买甲材料2 000件,21 500元/件,本次运费共30 000元;②10号购买甲材料500件,23 000元/件,本次运费共10 000元;③23号购买甲材料1 000件,19 500元/件,本次运费共18 000元;(本例不考虑税费问题,运费均为已抵扣增值税后的金额)。2.本月发出材料:④本月5号发出材料1 500件用于产品生产;⑤14号发出材料200件用于车间一般耗用;⑥24号发出材料1 200件用于产品生产;⑦要求:分别用本期、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月末材料成本差异率和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

本例分析如下:

业务①实际成本43 030 000元,计划成本40 000 000元,材料成本差异超支3 030 000元;业务②实际成本11 510 000元,计划成本10 000 000元,材料成本差异超支1 510 000元;业务③实际成本19 518 000元,计划成本20 000 000元,材料成本差异节约482 000元。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300 000+3 030 000+1 510 000

+-482 000)/(10 000 000+40 000 000+10 000 000+20 000 000)×100%=5.45%

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额=(1 500+200+1 200)

×20 000×5.45%=58 000 000×5.45%=3 161 000元

本月发出材料实际成本=58 000 000+3 161 000

=61 161 000元

月初材料成本差异率=300 000/10 000 000×100%=3%

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额=(1 500+200+1200)×20 000

×3%=1 740 000元

本月发出材料实际成本=58 000 000+1 740 000=59 740 000元

由以上计算可知:用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出来的本月发出材料实际成本比用月初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出来的本月发出材料实际成本多了1 421 000元,二者计算结果差异较大;由于本月购买的原材料实际成本上涨较大,本月发出的材料应负担较多的材料超支差异额,因此选用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来核算本月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会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例2,将例1条件中月初“原材料”――甲材料明细账户的结存数量改为3 000件,金额为60 000 000元,“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借方金额300 000元,本月购买材料改为:①本月3号购买甲材料500件,21 000元/件,本次运费共10 000元;②23号购买甲材料700件,19 500元/件,本次运费共12 000元;其他条件不变。要求:分别用本期、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月末材料成本差异率和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

本例分析如下:

业务①实际成本10510000元,计划成本10 000 000元,材料成本差异超支510 000元;业务②实际成本13 662 000元,计划成本14 000 000元,材料成本差异节约338 000元。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300 000+510 000+-338 000)

/(60 000 000+10 000 000+14 000 000)×100%=0.56%

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额=(1 500+200+1 200)×20 000

×0.56%=324 800元

本月发出材料实际成本=58 000 000+324 800=58 324 800元

月初材料成本差异率=300 000/60 000 000×100%=0.5%

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额=(1 500+200+1200)×20 000

×0.5%=290 000元

本月发出材料实际成本=58 000 000+290 000=58 290 000元

由以上计算可知:用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出来的本月发出材料实际成本比用月初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出来的本月发出材料实际成本多了34 800元,二者的计算结果差异不大。因此选用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或月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来核算本月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皆可。

(三)两种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及各自的优缺点

由以上两例的结果可以探讨这两种方法的适用范围以及各自的优缺点。一是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法,一般适用于本月发出的材料大部分为本月购入、期初结存较少及相邻月份的成本差异率相差较大的情况。此方法下相邻月份的成本差异率相差较大时,能够部分抵销上月成本差异率对本月成本差异分摊数额的影响,计算结果比较准确些。平时一般不分摊材料成本差异,待月末将本月所有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一次结转,简化了结转材料成本差异的手续,且按当月成本差异率计算分摊成本差异还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但采用此方法,月末需要采集“原材料”科目和“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期初余额及本期增加数额后,才可计算出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手续比较繁琐,而且采用这种方法后,平时发出的材料无法确定其应负担的成本差异额,也无法反映其实际成本。二是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法,一般仅适用于本月发出的材料大部分为月初结存且本月购入的材料较少及相邻月份成本差异率相对稳定的情况。此方法下,每发出一次材料,即可结转发出材料负担的成本差异,并反映出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在各月份成本差异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既可以简化计算当月成本差异率的手续,又可及时反映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但采用此方法,相邻月份的成本差异率相差较大时,按上月成本差异率计算本月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会影响到发出材料实际成本的真实性。

三、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一)两种计算方法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笔者认为,《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对成本差异率计算方法的规定不够合理,没有充分考虑到实际工作中的各种情况。在实际工作应用中,根据应用指南规定的方法计算的结果有可能不能真实反映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差异,可能还会出现较大的偏差。由以上讨论的应用指南中规定的两种方法存在的缺点可知:此两种方法有时不能准确反映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差异,在实际中企业每次购入的材料成本差异率很可能不相同,有时可能相差很大,如果用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法或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法来计算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计算出来的结果很可能不能正确反映实际情况,造成材料实际成本失真,企业不能正确核算产品的成本。因此,两种方法有时不便于企业进行成本管理、控制,采用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法只能在月末进行计算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额,不能及时反映该批次材料的实际成本,不便于成本管理和控制。

(二)提出的改进意见

对材料成本差异率的核算,应用指南应适当增加材料成本差异率的核算方法,可以允许企业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成本差异率的核算方法,不应强制规定企业必须采用何种核算方法,只要该企业所选择的核算方法能准确反映发出材料成本差异的实际情况、便于企业进行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即可。因此,可在应用指南中规定的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法和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法的基础上增加移动加权平均成本差异率法等核算方法。

移动加权平均材料成本差异率法,就是在每次进货材料入库后及时计算出现有库存材料的移动加权平均差异率,并根据最近一次材料入库后计算出来的成本差异率来计算在下次进货前各次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额。计算公式为:

某次材料入库后的移动加权平均材料成本差异率=(本次入库前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次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

/(本次入库前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次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某次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本次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最近一次入库后的移动加权平均材料成本差异率。

用此方法计算例1中本月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为

61 411 200元,比用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出来的本月发出材料实际成本多了250 200元,比用月初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出来的本月发出材料实际成本多了1 671 200元;由于本月购买的原材料实际成本上涨较大,本月发出的材料应负担较多的材料超支差异额,因此选用移动加权平均材料成本差异率来核算本月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用此方法计算例2中本月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为58 430 400元,比用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出来的本月发出材料实际成本多了105 600元,比用月初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出来的本月发出材料实际成本多了140 400元,三者的计算结果差异不大。因此选用移动加权平均材料成本差异率法、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或月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来核算本月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皆可。

移动加权平均材料成本差异率法既可利用计划成本法的优点进行成本管理,又可随时反映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额,也不会造成计算出来的成本差异额与实际成本差异额有太大的偏差,且此种方法基本上适用于实际中的各种情况,特别适用于成本差异率变化较大,要求可随时反映材料成本差异情况的企业。虽然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存在每月收发材料品种多、批次多、数量大等情况,采用此方法核算业务存在计算工作量较大等问题,但现在企业已普遍使用计算机财务软件,使该方法能在企业中应用已成为可能。

总之,企业无论选用哪种方法计算分摊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额,在计划成本偏离实际成本较多时,都应及时对计划成本进行修订。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 陈国辉,陈文铭,孙国光.基础会计(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00-101.

初学会计成本核算范文第4篇

我国中小企业居多,而这些企业若购买商品化的财务管理软件,不仅成本太高得不偿失,而且其中许多功能闲置。并且由于各单位业务情况各有不同,商品化的财务管理软件必须要经过实施与维护才能投入使用,而且后期维护工作难度较大。而Excel集表格计算、丰富的图形显示和方便的数据管理功能于一体,可与各类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实现数据共享,还可提供管理和决策分析功能。另外,Excel软件使用方便且价格便宜,因而利用Excel进行账务处理在中小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账务处理中加入辅助核算功能可方便企业进行管理和决策。账务处理中的辅助核算功能为用户查询、统计往来款、收入、支出等提供方便,为管理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用于满足企业更深层次的管理要求。利用Excel进行账务处理时如何设置与应用辅助核算,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2 辅助核算及其类型

辅助核算通过核算项目来实现。核算项目是会计科目的延伸,设置某科目有相应的辅助核算后,相当于设置了科目按核算项目进行更为明细的核算。但核算项目又不同于明细科目,它具有更加灵活方便的特性,一个核算项目可以在多个科目下,而且一个会计科目可以设置单一核算项目,也可以选择多个核算项目。

常用的辅助核算类型包括单位往来核算、个人往来核算、部门核算、项目核算等,分别完成对账户的各往来单位信息、个人信息、部门信息及项目信息的独立核算和反映。

2.1 单位往来核算

单位往来是指企业和其他企业间发生的各种债权债务业务,包括客户往来和供应商往来。单位往来辅助账是为了核算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与外部企业发生的往来经济业务,进行客户和供应商往来款项的发生与清欠管理工作。而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等则是处理单位往来业务的科目。采用单位往来核算可以查询与各客户和供应商往来款项的总账、明细账,还可生成催款单、对账单以及账龄分析报告等。

2.2 个人往来核算

个人往来是指企业与企业内部职工之间发生的经济往来业务,如出差借款、私人借款等。特别对于个人往来业务多的企事业单位,在账务处理时,启用个人往来辅助核算功能,进行个人借款、还款管理工作,可及时地控制个人借款,完成清欠工作,并可减少清理工作量,有利于加强个人往来账户的管理。另外,当需要将企业职工作为核算对象时,也可以使用个人核算。如其他应收款、主营业务收入等均可设为个人核算科目,用于反映职员的借还款情况或销售业绩。采用个人往来核算可以查询个人往来明细账,还可生成催款单、余额表以及账龄分析报告等。

2.3 部门核算

部门核算是指对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分别进行财务核算或业务管理。部门核算主要为了考核部门收支的情况,及时反映各部门的费用支出,对各部门的收支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便于各部门考核。如可将制造费用、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及其明细科目设置为部门核算,用于反映企业不同部门费用使用情况及销售业绩。采用部门核算不仅可以查询各级部门总账、明细账,还可对各部门进行收支分析等。

2.4 项目核算

项目核算指对企业的某些项目,如产品、课题、工程项目、合同订单等的成本、费用、往来情况以及收入等进行单独核算。如可将生产成本、在建工程、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设置为项目核算,用于反映不同项目的生产成本、建造成本及销售情况。采用项目核算可以查询各种项目核算与管理所需的账表,即项目总账、项目明细账,以及项目统计表和项目执行分析报告等。

3 Excel账务处理中设置辅助核算

应用Excel进行账务处理时仍按照一般会计信息化软件的处理流程,即包含系统初始化、凭证处理、账簿处理、会计报表处理4项主要处理功能。辅助核算的设置主要是针对系统初始化和凭证处理,而账簿处理和会计报表处理则是对设置好的辅助项目加以应用,可更方便快捷地完成账簿处理和报表处理工作。

3.1 系统初始化功能中辅助核算的设置

系统初始化包括建立会计科目表与期初余额表。首先,建立一个会计科目工作表,输入企业所有需要的会计科目,它的栏目包括科目代码、科目名称、余额方向以及各类辅助核算。

其次,输入各账户期初余额,期初余额的输入按辅助核算输入,如图1所示。

3.2 凭证处理功能中辅助核算的设置

凭证处理功能包括记账凭证输入和凭证查询,其中最主要的工作是记账凭证输入,记账凭证输入是日常账务处理的核心内容,用于录入会计业务,即填制凭证,但在Excel中不是按传统凭证的格式填制,而是采用类似普通日记账的形式录入,方便凭证查询。它的栏目包括记账凭证的主要项目以及辅助核算的项目,包括填制日期、凭证类别、凭证号、摘要、科目性质、总账科目、科目代码、科目名称、借方金额、贷方金额、数量、单价、外币、汇率、客户或供应商、项目、部门、个人、结算方式、票号、附件张数、填制人、审核人等(如图2所示)。

4 辅助核算在账簿查询中的应用

通过之前在系统初始化及凭证输入时对各类辅助项目的设置,账簿查询中就可非常方便地查询客户往来、供应商往来、个人往来和项目等辅助账,可利用Excel提供的筛选或分类汇总完成各种要求的辅助账查询。在此以客户往来辅助账为例说明,例如要查询客户 “X软件学院”的应收账款情况,可对凭证输入表及期初余额表中的 “客户或供应商”和“科目名称”栏进行筛选操作,即可查看到该客户的本期及期初的应收款情况,从而可分析出客户付款的情况(如图3所示)。

此外,还可利用Excel强大的统计和汇总功能,对各辅助项信息进行统计、汇总与分析,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为其做出科学的经济决策提供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初学会计成本核算范文第5篇

会计电算化是指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领域,用会计软件指挥各种计算机替代手工或手工很难完成、甚至无法完成的会计工作的过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高校理财环境的变化,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技术在高校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中的运用越来越普及。目前,高校已基本实施会计电算化,并逐步向财务网络化、财务管理信息化迈进。但是,由于会计电算化管理在科目核算、项目辅助核算、往来款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年末结转等方面存在着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一、会计电算化管理系统的特点

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结合会计核算实际,高校适用的会计核算软件一般具有完整的会计核算功能,特点是以会计科目为中心,实现对部门(项目)经费、往来款项、固定资产等进行辅助核算和管理。

在会计电算化管理中,横向以传统手工会计核算模式下的科目核算为中心完成账务处理;纵向以“项目管理”为中心实现对部门经费、科研课题经费、专项经费、代管款项等经费的核算,实现对各类经费的管理、分析和控制。以科目核算为主线完成账务处理过程,以项目管理、往来款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为辅助核算手段,为加强预算管理、往来款项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财务管理方面提供更为准确、及时的信息。

二、会计电算化管理系统的变化

传统的手工会计管理模式,会计核算具体反映会计科目之间的关系。高校会计核算主要反映资产类会计科目、负债类会计科目、净资产类会计科目、收入类会计科目以及支出类会计科目之间的关系。

会计电算化管理模式,会计核算一方面反映会计科目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要反映各会计科目与项目、往来款项各科目与往来款项责任人、往来款项各科目与往来款项项目、固定资产各科目与项目等方面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项目辅助核算的会计科目余额累计

=所有项目余额累计;

应收款项会计科目余额累计=所有项目应收款项余额累计;

应收款项会计科目余额累计=所有应收款项责任人余额累计;

应付款项会计科目余额累计=所有项目应付款项余额累计;

应付款项会计科目余额累计=所有应付款项责任人余额累计;

固定资产会计科目余额=所有项目固定资产余额累计。

三、会计电算化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由于受传统会计管理模式的影响,高校使用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会计管理的经验欠缺,使得高校在会计电算化核算和管理中,在初始化处理、往来款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年终结转处理、与其他管理系统信息共享等方面存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财务管理电算化的实施,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一)初始化处理

传统手工会计管理,重会计科目核算,轻项目核算,难以提高管理水平。会计电算化系统初始化处理主要包括参数设置、科目余额、项目余额、往来款余额初始化等。在会计电算化初始化处理中,部分高校存在重参数设置,重科目余额与手工账务(或以往电算系统)科目余额核对相符,轻科目余额与项目余额勾稽、往来款科目余额(分责任人)与项目勾稽、固定资产会计科目余额与项目勾稽等问题,不能通过会计科目和项目核算实现二维核算或多维核算,不利于加强内部考核和管理,也不利于提高内部管理效率和水平。

(二)往来款项管理

高校往来款管理,重责任到人。责任人设置主要以内部职工或学生为分户辅助核算对象。在电算会计核算方式下,通过编制记账凭证录入科目、金额和责任人信息这种简单的内部责任人分户核算的模式进行管理。该模式不利于往来款管理按部门(项目)责任考核,难以进行账龄分析,难以实现向实质责任人进行催款和核对,易形成呆账和长期挂账,资金使用效率低。

(三)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包括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其载体分为总账、明细账、辅助账和卡片账。财务部门一般进行固定资产价值管理,资产部门和使用部门进行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在会计电算化管理方式下,财务部门通过编制记账凭证录入科目、批固定资产金额记账后形成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反映批固定资产价值,但不能反映单件固定资产价值和固定资产购置资金来源;资产部门填制固定资产卡片,通过卡片信息录入形成固定资产辅助账;使用部门使用固定资产,根据固定资产卡片信息形成本部门固定资产辅助账。财务、资产和使用部门没有实施定期账账核对、账实核对、账卡核对以及固定资产总价值和单件价值、总价值和分类价值、总价值和部门(项目)价值、实物总量与单件数量、实物总量和分类数量、实物总量和部门(项目)数量核对相符。这种管理模式,使得资产管理信息不准确,家底不清,难以实现资源共享,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四)年终结转处理

高校事业结余包括经常性结余和专项资金结余两部分。经常性结余按规定提取福利基金和转入事业基金;专项资金结余,已完成的项目,应结清账务,并将结余资金先转入经常性结余,再转入事业基金;尚未完成项目的资金,结转到专项结余中继续使用。在会计电算化管理方式下,按收支科目进行年终结转,只能反映学校总结余,不能反映各部门(项目)结余,不利于对各部门(项目)进行绩效考核和分析。

(五)信息共享性差

高校管理信息使用,涉及教务管理、工资管理、人事信息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学生管理、收费管理等部门。为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各部门应利用网络技术在同一平台基础上实现信息共享。但长期以来,存在部门各自为阵,各使用一套管理软件,数据接口不开放,甚至财务管理部门内部会计核算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收费管理等系统都不能实现信息共享,造成重复劳动,效率低下。

四、完善电算化会计管理的建议

高校电算化会计管理中存在不足,有多方面的原因。重核算轻管理、重科目轻项目、重分配轻考核等传统管理思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电算化会计管理。部分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结构单一,计算机使用技能较低,财务管理中习惯通过重复劳动和简单劳动完成工作,制约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现行会计规章制度,对于电算化会计管理中如何设置会计科目、如何进行年终结算和结账等方面缺少相关规定,高校在进行电算会计核算中没有统一的处理方法,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比性受到影响,制约着高校会计电算化、网络化的发展进程。因此,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完善高校会计电算化管理。

(一)准确处理初始化数据,为二维、多维核算奠定基础

高校会计电算化要实现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会计人员需要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行研究和探讨,分析本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和需要,熟悉电算会计核算方法和程序,选用能满足单位决策分析和财务管理需要、通用性和灵活性强、具有综合管理功能的会计软件。清理、核对和结清原系统账务,形成电算化会计系统初始化基础数据,结合财务管理需要进行参数设置、科目余额、项目余额、往来款余额初始化等。电算会计数据初始化完成,应确保科目余额与原系统科目余额核对相符,科目余额与项目余额之间、往来款科目余额(分责任人)与项目之间、固定资产会计科目余额与项目之间等勾稽平衡,提供准确初始化数据,为实现会计科目和项目核算二维核算或多维核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往来款项管理,提高资金周转和使用效益

财务利用电算会计系统进行会计核算和审核,应同时提供往来款项管理相关信息。编制记账凭证时一次录入科目、部门(项目)、债权债务确认时间、责任人、实质责任人、当笔经济业务还款情况、经济业务性质等相关信息,为往来款项管理提供准确信息,以做好账龄分析,及时向实际债务人进行催收和核对,及时清理往来款项,以提高资金周转和使用效益。

(三)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实现家底清楚和动态控制

为提高管理工作效率,财务部门、资产部门、使用部门应利用校园网络技术,统一使用管理软件,在同一平台基础上实现数据和信息共享。在固定资产分类信息和部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对经专家组已验收的资产,由使用部门在终端录入资产相关信息,形成资产部门待提交验收和登记数据;资产部门按权限进行实物验收和登记固定资产卡片,形成财务部门待入账数据;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价值核对、登记入账,形成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资产变更、调剂、报废、减少等数据和信息变动,程序相同。通过建立新型的资产管理体系,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实现数据及时更新,对资产实行从形成、使用到处置全过程的实时管理和动态控制,定期进行资产盘点,适时进行资产价值和实物账账核对、账卡核对,保证账实相符,学校资产和部门资产、总资产和分类资产家底清楚。

(四)年终结转分项目处理,有利于部门考核和分析

高校进行年终结转,在年终清理结算的基础上,应编制科目余额表和科目项目余额表。试算平衡后,各收支科目余额按规定的年终冲账办法,分项目办理结账转冲。经常性结余和专项资金结余按规定分项目结转分配,结清旧账,记入新账。年终结转分项目进行,既反映学校收支结余,也反映各部门(项目)收支结余;既反映学校结余分配,也反映各部门(项目)结余分配,有利于学校、部门收支执行情况分析,实施部门(项目)绩效考核和分析。

(五)开放交流部门数据,实现管理信息共享

高校应根据管理需要,对各部门管理软件进行统一规划,避免部门管理软件和数据接口混乱,使数据信息在部门之间实现交流共享。电算化会计管理要充分利用校园网,建立一个相对开放、实时、快捷方便的双向信息交流系统,将往来款项、工资、公积金、部门创收、项目经费收支、学生交费、欠费情况等管理信息归集上网,设置网上查询系统,实现无纸化办公。为内部各单位之间信息交流提供便利,以提高会计信息收集、加工处理和综合利用速度,从广度和深度上扩展会计信息内容,提高会计信息的利用效率,避免校内各部门因信息获取滞后而造成的工作拖延和矛盾冲突,减少会计人员重复处理数据和传递信息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会计电算化和网络化是高校财务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应采取多方面措施,确保会计电算化管理系统信息及时、准确、有效,以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对高校经济活动的预测、决策、控制功能,促进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促进高校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宗祥.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区别探析.会计之友,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