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流量经济的商业模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互联网经济的第一个特点,是用户体验至上。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消灭信息不对称的时代,是一个信息透明的时代。没有互联网的时候,商家跟消费者之间的交易,以信息不对称为基础。通俗地讲,就是“买的不如卖的精”。但有了互联网,消费者鼠标一点就可以比价,而且相互之间还可以方便地讨论,因此消费者掌握的信息越来越多,于是变得越来越精明,变得越来越具有话语权。而如果你的产品或服务做得好,好得超出他们的预期,即使一分钱广告不投,他们也愿意在网上分享,免费为你树口碑。
在过去,厂商把产品销售给顾客,拿到了钱,就希望用户最好不要再来找自己。然而,在这个用户体验至上的时代,产品递送到用户手里,用户才刚刚开始跟厂商打交道。以前都是通过大量广告进行营销,从而在顾客的头脑里种下产品的“种子”,印上厂商的形象。但在今天,更重要的是顾客在使用产品时产生的感觉。
互联网经济的第二个特点,是基于免费的商业模式。
传统经济强调“客户(顾客)是上帝”。这是一种二维经济关系,即商家为付费的人提供服务。然而,在互联网经济中,不管是付费还是不付费的人,只要用你的产品或服务,那就是上帝。因此,互联网经济崇尚的信条是“用户是上帝”。在互联网上,很多东西都是免费的,例如看新闻、聊天、搜索、电子邮箱、杀毒,不仅不要钱,还要把质量做得特别好,甚至倒贴钱欢迎人们来用。
正是因为互联网经济是基于免费的商业模式,用户才显得如此重要。
互联网上的产品和服务五花八门,多种多样,但其商业模式总结起来无非三种:一是在网上卖东西,如果卖有形的东西,那叫电子商务;二是卖广告,例如搜索引擎的推广链接;三是增值服务,如腾讯的QQ秀、游戏里的各种道具等。
但这三种商业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那就是必须要拥有一个巨大的、免费的用户群。在互联网上,任何一项增值服务都只有百分之几的付费率,其余的都是免费用户。也就是说,他们建立的是一个巨大的、免费的金字塔基座,然后在上面构造一个收费的塔尖。
因此,互联网经济强调的,首先不是如何获取收入,而是如何获取用户。这正是传统厂商容易误读互联网的地方。很多厂商进入互联网的时候,不是想着如何获取用户,如何为用户创造价值,而是一上来就想着怎么赚钱,简单地认为只要有了互联网的技术,有了互联网作为分销、推广平台,成功就会水到渠成。这样的认识一定会导致失败。
互联网经济的第三个特点,是价值链创新。
淘宝通过免费开店,颠覆了它强大的竞争对手eBay。360通过免费杀毒,颠覆了收费的杀毒软件厂商。微信通过免费发信息,对电信运营商形成了巨大的威胁。但是,传统企业总是把这些互联网企业看成是骗子,认为这些互联网企业一定是先通过免费策略把竞争对手淘汰掉,然后再像它们一样收费。
互联网免费的商业模式,本质上讲是通过免费获取巨大的用户群,然后在此基础上创造新的价值链。微信不会收取短信费,它只要在庞大的用户群里推广游戏,或者推荐其他商品,就能轻松挣到比中国移动每年收的短信费还要多的钱。免费杀毒为360带来了巨大的用户群,在杀毒上360一分钱都不挣,但因为有相当比例的用户使用360的浏览器上网,或者使用360手机助手来下载各种手机游戏、手机软件,这就产生了巨大的流量。有了流量,360就可以产生搜索、导航、游戏应用商店等商业模式。
王思聪网红女友雪梨年收入1.5亿,超过范冰冰的1.28亿;2014年5月成为淘宝店主的董小飒,是直播平台的网络主播,店铺已经拥有三金皇冠,每个月的收入达六位数以上;2015年618大促中,销量TOP10的淘宝女装店铺中有7家是“网红”店铺……
王思聪女友雪梨
网红绝对是互联网虚拟世界里隐形的掘金大亨,开启了一扇新商业经济的大门,它就是绝非偶然的“网红经济”,2014年自媒体经济引爆流行,随着“屌丝经济”的逐渐谢幕,2015年社群经济泛滥成灾,2016年网红经济必将引爆全新的流行,这是商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使然,移动互联网必然给当下商业经济带来无数不可预知的变数。那么方兴未艾的“网红经济”的主角网红们年入过亿背后都有哪些制胜法宝?
网络文字时代的网红,文笔和才情共舞
网红最早起源于互联网化的文字,带有网络特色的幽默、诙谐文字驱动网红火速流行,因为其年轻化、个性化、趣味化而深得年轻网友的心,网络文学恰恰在此时势如破竹,趁虚而入,凭借自身的文笔和才情切入当下具有网络特色的互联网文学,一鸣惊人,1999年前后,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从海峡彼岸刮来一股网络文学风,安妮宝贝、李寻欢(路金波)、宁财神、邢育森等网络作家崭露头角,活跃于地方、校园等互联网论坛,成为最早的网络红人。
随后凤姐之类的网红以大胆高调的言辞、征婚启示等豪言刷爆互联网论坛,这虽然是一种自我炒作的恶俗方式,但不得不说对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加了不少的分,但是凤姐笔耕不缀,凭借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写得一手好诗文,2015年7月16日正式签约凤凰新闻客户端,并担任主笔,也成为网红成功跨入媒体的典型案例。
社交圈里的网红,从微博、直播平台到淘宝同款定制
以颜值爆红网络社交圈,以个性化、趣味化图文、视频内容持续引爆微博、微信、以及视频直播平台的网红是社交网络平台尤其是移动社交网络崛起的必然产物。微博的泛社交化模式更适合网红以颜值和生活日常分享引爆社交,更易于内容制造,同样更易于分享传播,商业变现水到渠成。视频直播平台让粉丝直面网红,零距离拉近同网红之间的距离,增加了粉丝的粘性和信任度,从而形成强大的粉丝效应,尤其是短视频直播平台秒拍、美拍等的流行,顺应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碎片化、视频富媒体化的属性,具备天然的传播和聚粉能力,成为新一代网红发力的首选之地。
由微博、视频直播平台疯狂吸粉后,网红的真正变现之地在淘宝,将粉丝引流至渐趋没落的淘宝平台,甚至使其死灰复燃,通过微博、视频直播平台社交互动,展示自我穿着和生活,并将淘宝自身定制同款商品营销融入社交化的社交生活中,无形中形成商品的自然销售,寓商于乐,并且火速售罄,网红在淘宝的主要商业模式是网红自身同款定制,充当展示模特向粉丝展示款式,产品还未面世,便开始在淘宝店铺预约抢购,典型的“饥饿营销”,还有偶像献身做模特,不火才奇怪,王思聪女友雪梨、董小飒、腻娃、ALU均是同款定制获取巨额暴利的网红代表。
Instagram、淘宝达人和美丽说、蘑菇街式流量分成
图片社交网站曾经风靡一时,在美国是Instagram和tumblr,在中国是美丽说和蘑菇街,因为图片的视觉化效果显然胜于单薄的文字,在瀑布流的震撼视觉下,图片对用户更具信用性和商业化魔力。爱好时尚,喜于穿搭,渴望美丽的达人借势发力,在这些重度垂直的时尚图片社交网站为用户分享穿搭心得,日常经验、流行服饰而积累用户,疯狂吸粉,久而久之成为某一领域的达人,突然爆红,坐拥无数粉丝,大多数为自身忠实目标用户,为商业变现直接打好了基础。
在视觉效果震撼,性感妖艳的模特照片背后是电商交易平台淘宝或者其他,无须发货、快递、客服,更无须重视店铺的信誉,仅仅网红的一个分享,一条信息即可将一个店铺的信誉拉升无数等级,引爆一款爆品已经习以为常,在巨额粉丝流量的驱动下,网红从粉丝手中抽走的流量佣金异常惊人,当时的媒体报道,这样的网红日入10万也屡见不鲜。网红仅仅需要扮演好一个互联网明星的角色,玩着自拍,晒着日常,分享经验,和粉丝保持高度互动,便可居家轻松月入百万。
鉴于此,淘宝阻止了美丽说、蘑菇街的流量进入,自成网红达人体系,推出淘宝达人,淘宝电商进入网红时代,淘宝头条也成为淘宝转型内容创业,网红达人,引流电商交易,从而在阿里妈妈获取佣金的核心环节和商业模式。
一般网红的基本变现模式:广告、打赏、出书、实体店、节目、商演
1、阿里京东2013年成功上市,电商竞争大局将定
2013年,随着中美相关监管机构和组织意见的统一,不同公开资本市场上市差异性的降低,中概企业资本的春天不会太远。电商行业最大的阿里集团和京东商城将启动上市工作,随之中国电商市场竞争格局也将确定。
2、传统行业全面拥抱电子商务
O2O时代下,传统零售业和传统服务业全面拥抱商务电子化,移动商务、移动支付、大数据、云计算将进一步加速这一进程。2013年,“电商搭台,传统唱戏”的时代即将到来!
3、视频、电商企业步入盈利拐点
视频和电商是两个对资本需求量极高的互联网行业。随着相关成本和费用的调整,自身价值的进一步认可,以及企业生存压力的增大,2013年“开源节流”的视频和电商行业即将迎来部分企业阶段性盈利的局面。
4、互联网广告规模超电视
互联网广告的交互性、精准性决定了电视广告所不可能拥有的成长潜力,短短十载,互联网广告之于电视广告已经完成了弄潮、仰视的阶段。2013年互联网广告规模预计超过1000亿元,接近电视广告同期的规模,比肩和超越的时刻即将到来!
5、模拟信号人机交互时代悄然来临
Siri、Google Now、微软翻译等语音技术让人耳目一新,Google glass令人眼前一亮……模拟信号人机交互正在逐步颠覆生硬与复杂的数字信号交互方式,成为将来主流的交互手段。国内的腾讯、百度等企业也在快速进行类似布局,相信2013年,国内用户人机交互的体验会有质的提升。
6、主流互联网应用移动端流量过半
2012年,部分互联网应用移动流量已经过半,如微博、大众点评等,百度搜索的移动流量占比也达40%.展望2013年,主流互联网应用移动端流量占比将全面过半,巨头在移动端的各项服务被大量用户认可,中国移动互联网时代真正到来!
7、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走出混沌
移动广告、移动游戏是目前移动互联网最受期待的商业模式。2013年一方面零售及各类服务业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更为紧密,移动营销为此类广告主带来的特有效果将被数据证明,这会加速移动流量的广告变现;另一方面游戏也将有望成为移动流量变现能力最强的方式之一。
早在20世纪初期,“免费”的商业模式就十分盛行。例如剃须刀厂商通过免费派送剃须刀具,从后续销售刀片盈利,就形成了典型的捆绑销售模式;早期的电视节目也是免费向观众播放的,通过第三方——广告商预付的广告费来盈利。诸如此类的免费商业模式数不胜数,可见“免费”的商业模式来并非一个新生事物,而是不断的改变其模式形式来呈现。20世纪末的互联网革命诞生了互联网经济,随之而来的商业形式的改变则是以数字时代的“免费”商业模式踏上了历史的舞台。
MSN、腾讯、电子邮箱、306软件、维基百科等免费网络工具或网络服务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的行为方式:利用互联网可以收看免费的电影以及下载海量歌曲,而不用为此付费;相对于传统电信及邮局邮件而言,实时的网络通话及电子邮件因为其几乎免费的成本和使用的便捷性改变了相当一部分人的生活和工作习惯;大量的门户网站和专业类细分网站向我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信息资源。免费似乎改变了人们数千年来的等价交换法则,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使它愈来愈成为免费经济的代名词。传统教科书中关于资源稀缺性的研究在这个到处充斥着免费产品的“富裕”时代似乎变得不再重要。2004年提出“长尾”理论的经济学家克里斯安德森惊叹:“这个世界太疯狂,全世界都在发送免费的午餐”[1]。
一、“免费”商业模式的理论基础
免费信息产品之所以在互联网经济中大行其道,其主要原因在于互联网经济有别于传统经济的经济形态。荷兰学者AMowshowitz(1997)认为:网络产品在网络平台上的每一道加工工序均能增加它的交易价格。初始定价为零的产品可以看出基础产品,通过在基础产品上再次开发或者升级,会逐步的提升产品的最终价格[2]。Jean Tirole(1988)认为免费和收费产品的捆绑销售的方式是一种价格歧视和市场圈定行为,厂商通过捆绑销售,提高了消费者的支付意愿、获得比一般销售更高的规模效应,从而获得更多的收益[3]。Carl Shapiro和Hal Varrina(1999)在著名的《信息规则》(Informations Rule)一书中阐述了厂商以不同的价格提供不同版本的产品采用的版本化差别定价原则,其关键是通过不同版本的差别化定价来识别不同差别的需求,从而满足不同消费者,以达到利润最大化。该书同时也阐述了由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新型商业战略——互联网竞争中的标准战略。这种商业模式中的“标准”扩大了网络外部性,减少了不确定性及消费者的注意力锁定,并通过互联网中免费信息产品的推广,迅速占领市场,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战略“标准”[4]。
于春晖、钮继新(2003)分析了信息产品市场中广泛运用差别定价的条件,并介绍了版本划分和捆绑销售等差别定价模式在网络信息产品市场的应用[5]。王峰娟研究了软件产品差别定价的四种形式:个人化定价、群体定价、地区定价和版本定价,从而发掘数字产品成本及价格的关系特征[6]。付力力(2003)运用经济学模型分析了信息产品的版本划分和定价决策。当信息产品具有网络效应时,通过免费派送信息产品的低端版本,以扩大其网络价值成为信息供应商的一项基本策略[7]。徐水尚(2007)认为互联网存在网络效应,在互联网经济中,信息产品或服务伴随着使用人数的增其效益才会逐步增加,从而产生规模效应[8]。
在现有研究中,关于信息产品的定价及互联网经济特征的研究对互联网“免费”商业模式的研究和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对于这些定价方法的探索主要集中在策略性方面,并没有深入研究免费商业模式的深刻原因,对互联网经济的特征研究也不够深入。因此,本文以研究免费信息产品的形成机制为出发点,详细分析了信息产品的特性和市场竞争情况等决定互联网采用免费商业模式的原因,并力图建立一个科学的信息产品定价的分析框架,以解释随互联网时展而产生的这种新型的免费商业模式。
二、互联网“免费”商业模式的原因分析
(一)数字产品的成本特征使“免费”商业模式成为可能
数字产品不同于传统产品的特征,它具有特殊的成本结构。生产第一份产品需要投入大量研发和创造成本,但是一旦这份产品创造成功,传播和复制的成本极低[9]。以在线音乐为例,在数字复制品和P2P传输方式的推动下,音乐发行的实际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在微软开发WINDOWS操作系统的过程中,WIND95的第一张光盘实际研发费用就花费了2.5亿美元,而在其以后的经营过程中拷贝第二张和第三张却只要几美分。由于数字产品一般通过网络分销,几乎不花任何的分销成本,因此,数字产品具有较大的高固定成本和极低的边际成本特征。
此外,生产数字产品的固定成本主要是沉淀成本,即一旦产品没有研发成功或者研发以后没能大规模推向市场,那么这份产品就不会创造任何利润,并导致严重亏损[10]。以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分析,在企业产品具有大量固定成本而边际成本相对较小的时候,该企业只有通过大量的后期产品生产及销售,以获得规模效应,从而赚取利润。对于这类产品而言,由于后续生产的边际成本远远小于初始生产开发的固定成本,所以产品的数量越大,其平均成本则越小。在销售价格至少大于边际成本的情况下,随着销量的增加,总利润会呈现大幅上涨的趋势。正是这种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的生产关系体现了互联网时代数字产品生产的基本特征。
与传统产品的销售和消费模式相比,消费者或者受众在接受数字产品和服务时所花费的成本很低,产品的运输成本、储存成本以及废旧产品的处理成本几乎都下降为零。消费者需要花费只是搜寻成本、以及学习使用成本,而这两项成本对于大多数数字产品而言也是很低的。随着以谷歌、百度、雅虎等搜索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搜索成本将会不断下降,网络用户可以准确而便捷的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数字产品。正是基于互联网数字产品的这种生产及消费成本的特征,使得互联网数字产品的制造商往往选择前文所述的“免费”商业模式来销售商品,以期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从而通过大量低边际成本的后续商品销售来实现前期投入的回收,并最终获得收益的最大化。
(二)“免费”的商业模式是“注意力”经济时代的宠儿
Michael H.Goldhaber(1997)最早提出“注意力经济”的概念,他在《注意力购买者》(Attention Shoppers)一文中指出,“注意力经济”是指如何更有效地配置企业现有的资源,以最低成本去吸引用户或消费者的注意力,通过培养其潜在的消费群体,以期获得最大的未来无形资产,即经营消费者的注意力[11]。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极大丰富甚至泛滥的社会,互联网的出现更是加快了这一进程,信息以及同质化的产品非但不是稀缺资源,相反是大量过剩的。消费者去寻找这些信息或产品就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以便建立对所需商品的了解和信任,而消费者的这种时间和精力的耗费随着信息的泛滥而不断增加。因此,相对于过剩的信息,消费者的注意力开始变得十分稀缺,从而使得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成为了互联网经济的显著特征。特别是当数字产品极低的边际成本使得传统的定价策略在数字产品市场上失效时,吸引消费者注意力就成为成功获取最终收益的关键。
在互联网经济中,互联网企业为了盈利就必须将注意力转化为经济价值,互联网媒体既需要吸引大众的注意力,同时又是要完成注意力价值的交换,所以互联网经济是在吸引大众注意力的基础上创造价值[12]。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拥有大量的客户就掌握了大众的注意力,庞大的客户群就成为了公司最大的资产。这种将客户群纳入公司资产的做法改变了传统经济对于资产的认识,与稀缺经济的理论方法有很大的不同。正如目前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腾讯公司当初所采取的商业模式,在通过“免费”的产品“诱饵”成功获得消费者的注意和认可后,再通过这些产品的后续经营利润去回收当时的大量固定投资和免费产品的成本。当该公司2007年以免费聊天软件QQ赢得8.526亿注册用户后,其后续的盈利模式则变得简单而又清晰了。可以说腾讯公司的成功正是在于有效的吸引了当时消费者的注意力,在市场竞争尚未白热化之时及时的获得了消费者注意力的认可,从而获得了市场的绝大份额,为其后续数字商品的经营创造了非常有力的条件。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如果网络经营企业成功的掌握了大众的注意力,则可以认为该企业已经成功的完成了经营销售的“战略目标”。
(三)“免费”商业模式是提高“网络效应”的手段
所谓网络效应,是指一个网络的价值取决于该网络用户的数量,用户数量越大,网络的价值就越大,即一种产品越是受到人们的欢迎,人们对它的评价就越高,需求量也就越大。网络效应会产生滚雪球效应,一旦网络用户达到一定的数量后,网络的用户人数越多,就会吸引更多的用户加入网络,从而产生需求方规模经济,即产品的效用随着使用人数的增加而增大。这种效应也称为直接网络效应。试想,当某个消费者使用某公司的邮箱或者通信工具时,而其余大部分人都不使用这一工具,那么该消费者如何能与别人顺利完成沟通和交流呢?互联网企业就是利用直接网络效应来扩大网络或产品的客户群,以吸引更多的注意力。美国著名的流量信息网站Alexa曾就各大门户网站的访问流量与经济价值进行过深入的比较分析,一个显著的结果即是某个网站的访问量越大,则该网站的商业价值越大,这种价值初期表现在该网站的广告费用及网页版面收入上,随即则更深层次的反映在该网站的证券市场市值及评估价值等具体价值之中[13]。
还有另外一种网络效应,即间接网络效应。间接网络效应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它是指同一个网络下多个相关产品的关系,即其中一种网络产品用户数量的增加会带动相关产品需求增加,产品之间有可能存在互补效应,也有可能只是同一网络下或同一品牌下的产品。随着相关产品需求的增加,产品之间会形成正反馈效应。这种互补产品销量的增加从形式上和传统经济理论中互补产品的原理相似,但效果要更为明显。因为网络上的数字商品更容易做到系列上的配套,并且在互补品的设计上也更为简单。当消费者习惯于使用某网络企业的一种商品时,他也往往会被该企业同一系列的其他商品所吸引。因此,互联网企业就可以通过其中一种免费产品来扩大自己的客户群,用其他的产品或者升级产品来获取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产品的效用取决于互补产品的品种多少、质量好坏和价格高低。互补产品的品种越多、质量越好、价格越低,则产品本身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价值就越高。可见,互联网企业就是充分利用间接网络效应将注意力转化为价值。互联网企业深知网络效应的重要性,很多企业在产品推向市场的早期,为了产生网络效应,都采取了种种措施,其中免费就是其中的一种。例如淘宝网在成立之初,为了迅速扩大市场就采用了免费的策略;同样,2008年360安全卫士公司也高调宣布360杀毒软件永远免费。这种种免费策略的选择,其目的均在于直接或间接的扩大网络效应,从而使企业最终从消费市场中获得更大的份额。
另外,由于数字产品边际成本极低,因此网络新增一个用户或者多售出一个产品的边际成本也会很低,特别是随着科技飞速的发展,存储、信息处理和带宽通信等成本的急速下降,一个网络能承受的用户数量变得几乎无限大。这也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网络效应的扩散“威力”,使通过“免费”商业模式来扩大商品的网络效应成为企业的重要选择。
(四)市场竞争特点决定了“免费”商业模式的盈利性
网络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后工业经济之后的又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这种经济形态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表现出新兴经济的特点。首先,互联网经济是一种充裕经济,它的特征是当产品一旦创造出来,供给可以无限大,在网络经济中绝大部分信息和产品和的供给是不受任何限制,并且几乎是相同的。例如,同样一则新闻在不同的网站上播出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同一首歌曲和视屏可以通过无数个网站提供下载,即便存在技术垄断的产品,如微软的操作系统,也很难限制别人拷贝。因此,当信息和数字产品的供给变得无限大且同质化时,对商品的需求方就成为经济均衡的关键。换句话说,互联网经济是以需求为中心的买方市场。由此特征导致的结果是:在网络经济中,大部分的数字信息和产品市场几乎是完全竞争市场。对于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同质无差别的产品或服务来说,在竞争的驱使下,产品价格降到很低或者干脆免费就成为必然[14]。所以,网络经济也表现为以需求为中心的商品经济。
其次,在互联网经济中,相对于那些因为同质化和边际成本为零的产品所造成的完全竞争市场的经营模式,互联网经济中也同时存在着其他的竞争模式,这些多种竞争模式的共存体现了互联网经济的另一个基本特点[15]。随着对互联网商品要求的不断提高,现在互联网中也存在着很多个性化或者专业化的产品和服务,而这些产品和服务从质量效果上区别于网络中所提供的同质化的免费产品,并且边际成本也相对较高。对于这些产品的需求,消费者则会面对一个有价格差异的产品市场。例如通过网络得到过去的经济数据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如果为了研究的目的需得到有关未来经济数据的准确预测则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如果某个消费者想拥有一个3G的免费邮箱,只需要去门户网站申请即可,但是如果需要更为先进的专业邮箱,则就需要付费了。这些专属化、个性化的产品以差异化服务决定差别市场价格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形成互联网经济中的另一个主要市场——垄断竞争市场。
通过对互联网经济所形成的市场竞争模式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同质化的完全竞争市场,还是专属化、个性化的垄断竞争市场,网络市场的供给方都可以通过选择“免费”模式来达到盈利性的要求。因为在同质化、低边际成本的完全竞争市场,生产企业正是通过免费产品的提供来吸引消费者注意力,从而起到很好的广告作用和目的;在专属化、个性化的垄断竞争市场,生产企业也是通过提供免费商品与付费商品的结合,以免费商品吸引潜在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以免费商品引导消费者的消费导向,以免费商品衬托付费商品品质的提高,从而最终引导部分消费者购买付费商品,实现企业的盈利。
三、基于互联网免费商业模式的分类
在互联网经济中,人们确实享受到了种种免费的好处,但作为互联网企业所最关心的问题必然是企业的盈利模式与盈利能力。互联网企业在短期内基本均倾向于通过免费迅速占领市场,扩大“客户资产”以引起注意力,从而形成网络效应,但是长期来看互联网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盈利模式,以达到最终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因此,每种免费模式下一定会有互联网企业根据不同经营战略需要所选择的商业模式。以下是互联网经济中几种常见的免费商业模式,对于这些商业模式的运用,企业往往不是单一的依靠某一种,而是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市场竞争的程度选择多种模式综合运用。
(一)免费加收费版
免费加收费模式是互联网最常见的一种商业模式。互联网企业先期通过向大众提供边际成本极低的数字产品或者服务,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这些几乎免费的“馈赠”,就像用来吸引大量消费者参与进来的诱饵,这些少许的一点甜头有特别深的用意[16]:首先,它们会直接吸引有购买能力和购买意愿的消费者来购买他们的产品和服务,让大家注意到这些产品和服务,毕竟大家的注意力相对这个充裕的世界是极其有限的;其次,这些馈赠还会逐渐改变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使原来不具有购买意向的消费者对收费的产品和服务产生购买意向。当一个网络吸引了足够多大众时,它就不必担心赚不到钱,因为总有少数人去购买他们的收费产品,这些少数人就足以使他们盈利。从销售价格与商品成本的关系来看,一项网络软件和服务中有99%的用户选择免费版,而只要有1%的付费用户就可以支撑整个业务。Gmail和网易邮箱,360安全卫士可以看成这个模式的集大成者。360安全卫士在中国有2.4亿用户,其中只要有1%的人需要付费服务,则企业所获取的收益就能够完全的支持其整体的经营战略:因为它意味着该企业可以拥有240万的付费消费者,这一数量远远超过传统经营模式中在商店或书店能销售出去的商品总量。可以说正是提供免费商品所起到的广告和导向作用,才能使付费商品有如此大的潜在市场。
(二)三方市场
经济学家把这种模式称为“双边市场”:由第三方付费来参与前两方之间的免费商品交换。三方市场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电视媒体:电视媒体负责向观众免费播放新闻、娱乐节目以及广告,而广告商向电视媒体支付广告费,广告产生了较好的效应可以扩大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的销量,最终弥补广告费;媒体运营商用广告费收入来弥补运营成本并获得利润。观众虽然免费收看了电视节目,但是只要观众中有极小的一部分人在观看广告后购买了广告商的产品,那么广告商就能获取广告效用的回报。
可见三方市场模式下仍然可以用注意力经济来解释,媒体播放的免费节目只是为了吸引大众的注意力,当大量的观众观看了广告之后,就有可能成为广告者的潜在客户。如果观众在观看了广告之后购买了广告者的产品,这样媒体和广告商的合作就成功的将消费者注意力转化为价值。现实经济环境中不只存在三方市场,还存在比较复杂的多边市场,这种模式严格来说是一种相对复杂的交易结构,彼此之间通过契约联系在一起,共同提供服务,完成产品的交换。
(三)非货币市场
非货币市场来自于个人行为的外部性。由于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成本很低,人们上网的时间几乎是免费的,唯一花费的就是时间成本,这也是互联网能迅速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大的平台,人们在互联网上完成各种各样的互动,用来满足自己各种需求,或者进行交换。只要存在一个大型的平台,就存在交换的可能型,人们通过交换各取所需,彼此增加对方的福利[16]。例如,为了满足自己的表达欲或者增加在某个组织的认同感,人们倾向于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者告知他人一些信息。随着大量人群在互联网社区的聚集,在网络效应的作用下就会吸引更多的参与进来,从而形成更大规模的聚集,使互联网具有的一定的公共性。个人行为的外部性给其他人带来效用的提高,从而使公众处于一个有利的外部性平台上,这就是互联网络商业模式的非货币市场本质。
四、结束语
科学技术的进步成就了互联网,而得益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新型的“免费”商业模式不断的攻城略地,向传统的商业模式发出强有力的挑战。环顾四方,一片片的商业沃土上已然遍插“免费”大旗,这已经是一个用户对“免费”习以为常,商者视“免费”为盈利模式的时代。正如已经易帜的互联网商业巨头Ebay易趣更名为TOM易趣,重新选择“免费”模式作为企业经营的主要战略一样,诸多昔日的网络巨头正在通过一系列的调整来迎合现代互联网新兴商业模式的到来,从而期望抓住下一轮经济变革的“命运”。可以预言免费的商业模式正在大行其道,并将最终成为改变我们生活及消费模式的重要因素。(来源:《商业研究》杂志 编选:)
参考文献
[1][美]克里斯安德森.免费——商业的未来[M].蒋旭峰,译.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9.
[2]A. Mowshowitz. On the theory of virtual organization systems[J].Research and Behavioral Science 14(1997):373-384.
[3]Carl Shapiro,Hal Varrina.Informations Rule[M].Harvard Business Press, 1999(1):127-211.
[4]Jean Tirole.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M].MIT Press, 1988(9):17-28.
[5]于春晖,钮继新.网络信息产品市场的定价模式[J].中国工业经济,2003(5):34-41.
[6]王峰娟.软件产品差别定价的四种形式[J].经济师,2001(3):11-17.
[7]付力力.网络效应下信息产品的版本划分和定价策略[J].商业研究,2003(24):13-21.
[8]徐水尚.虚拟企业运营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9]张小兰.论信息产品定价的理论基础[J].社会科学研究, 2002 (3):31-33.
[10]欧阳效辉.信息产品的版式定价策略[J].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04 (20):24-26.
[11]卡尔夏皮罗,哈尔瓦里安.信息规则——网络经济的策略指导[M].张帆,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12]王立.e时代“争夺眼球”的新兴经济[J].求索,2004(6)
[13][英]布里金肖.网络公司价值评估:前沿观点——金融衍生工具与资本市场译库[M].周金泉,译.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14]鲍熹懿,于斌斌,鲍曦静.网络市场价格悖论研究[J].当代经济,2009(7):45-47.
互联网的淘汰率极其惊人。转型难,创业也难。不管转型还是创业,首要的都是生存。活着,尽可能活着,比竞争对手更久一点,就是赢家。
商业追逐利润,但利润最小化才能保证企业生存,利润最大化对企业思维没有意义。
生存问题最重要。
产业革命要找到入口
单纯比拼某个产品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由三星掀起的 Android 和苹果之间的硬件升级热战也逐渐恢复平静,拼到最后,大家都已经明白了,在互联网时代,一切没有自己成熟生态体系和平台的互联网公司,只有跟在那些巨头后面吃些残羹冷炙的份,最后永远不可能在市场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市场越来越透明,人心似明镜,显而易见的机会都是别人的。
BAT的出现,是这个时代的特例,也是这个时代和他们自己的幸运。还会诞生类似BAT这样的巨头吗?现有的竞争业态下,几乎是不可能了。想要转型的传统企业,或者新创业的公司,必须面对这个现实。
要么借助它、加入它,要么打败它。
这个问题很难有固定解,我们之所以提到它,是想借此分析,对每一个想要互联网化的公司来说,二维码的生存法则是什么。
互联网的本质是依靠大数据为实体的销售提供入口,是实体的刚需,但淘汰率惊人。
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全互联网的流量总入口已经被BAT把持了,但是各连接点的细分领域还有空间,这是巨大机会。细分领域的隘口必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独特性;二是做成真正的开放平台,即盈利与业务无关性,且用户要因为你的独特性来访问;三是用户的维系最好能依靠社会化网络自我维持。
把持住细分领域的隘口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尽可能在某个必要环节形成绝对垄断,不管其他环节怎样,离开了你就无法继续。
像万达控制了全球最多的银幕,不管好莱坞多大牌的巨星,不管什么大片,要上映就得落地,落地控制权就在万达手上。甚至电影产业商业模式都要变,就是电影院根本不给你分账,全球这么多银幕我说了算,你应该给我分账,我的爆米花钱还不会给你,你拍电影怎么赚钱?整个产业会革命。
免费的东西最昂贵
凯文・凯利在《新经济的新规则》一书中说:听起来也许有些疯狂,在未来(至少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我们所制造的一切几乎都将免费:冰箱、滑雪板、激光投影机、服装等。实现的前提,是这些东西融合在网络节点中,作为网络服务的载体。
“融合”是这段话里面最重要的两个字,是对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本质概括,是指你要成为网络中对别人有价值的、必不可少的、绕不过去的节点。“融合”在网络节点中,一个节点就是一个隘口,你在自己的隘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就是“免费的东西最昂贵”的由来。
但是,想要生存下去,想要成为网络中的价值点,就要通过免费来实现,这是上面前半段话的含义,也是免费经济的由来。
如果二维码想要免费,驱动力又来自哪里?我们认为是附着在商品上,借助网络传播的技术元素。传统的经济学告诉我们,每一个生产者都试图实现价格的最大化,但又要为了应对竞争环境,将“最大化最小化”。竞争越“完美”,降低价格的动力越强。
用户还是客户?
传统行业的产品业务很复杂,商业模式却很简单,谁掏钱谁就是它的客户。比如茅台,其酿造分制曲、制酒、贮存、勾兑、检验、包装六个环节,整个生产周期为一年,端午踩曲,重阳投料,酿造期间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经分型贮放,勾兑贮放,五年后包装出厂――不可谓不复杂。但是以茅台的品牌力和影响力,商业模式很简单,一直是白酒行业里面的“坐商”,在2012年以来全行业的深度调整中,茅台业绩仍然保持了增长。
但,传统行业心中如果只有客户的概念,向互联网转型不会成功。
很多企业转型互联网,恨不得在一夜之间引刀自宫,结果流血而亡。他们买了服务器,用了网络,存了数据,把线下的东西直接搬到网上去,以为这就是互联网+。这是把农产品从路边摊搬到菜市场,这叫农民进城;如果没有接受现代文明的洗礼,进城的农民还是农民。这不叫互联网+。
二维码是互联网+时代的超级符号,它想要的是改变,去引导一个产品或者一个行业去改变它的产品体验、看待用户的方式、它和用户的连接方式,改变它的商业模式,从而产生真正的资源重新配置。
二维码是一种连接方式,是互联网产品,它连接的是实物产品和用户。是用户,不是客户。用户和客户的差别是什么?
做客户易,做用户难。用户的特征是,第一,用户不见得向你掏钱;更重要的是,任何时候用户都可以方便地和你连接、交互,这些才是拥有用户的条件。
滴滴和快的最早做的是打车市场,出租车、打车的人,没有一个是它的客户,但是它解决了两个问题。这些用户和出租车司机原来有连接吗?没有连接。但是现在和打车软件建立连接以后,有了这么多用户,它再下一步往专车走,天下所有小租车公司,或者说有车愿意出租的人,最后都会成为它的客户。前提是因为它连接了很多用户,因此,互联网里很多模式到今天的颠覆,都是用户战胜客户。
很多企业没有领会到这个本质,还是在做客户关系。只不过在客户关系里加了一些互动,这些其实没有真正实现连接。客户还是觉得你没有给他提供什么持续而有价值的服务,为什么要从客户转成用户?
只有拥有用户,才能真正在用户的基础之上建立粉丝,有了粉丝用户的参与感和用户的社群才能做起来。每一个企业都会互联网化,这不仅意味着客户用户化,还意味着每一个企业都会成为服务性企业,没有互联网化的企业将提前死去。
互联网的淘汰率极其惊人。转型难,创业也难。不管转型还是创业,首要的都是生存。活着,尽可能活着,比竞争对手更久一点,就是赢家。
商业追逐利润,但利润最小化才能保证企业生存,利润最大化对企业思维没有意义。
生存问题最重要。
产业革命要找到入口
单纯比拼某个产品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由三星掀起的 Android 和苹果之间的硬件升级热战也逐渐恢复平静,拼到最后,大家都已经明白了,在互联网时代,一切没有自己成熟生态体系和平台的互联网公司,只有跟在那些巨头后面吃些残羹冷炙的份,最后永远不可能在市场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市场越来越透明,人心似明镜,显而易见的机会都是别人的。
BAT的出现,是这个时代的特例,也是这个时代和他们自己的幸运。还会诞生类似BAT这样的巨头吗?现有的竞争业态下,几乎是不可能了。想要转型的传统企业,或者新创业的公司,必须面对这个现实。
要么借助它、加入它,要么打败它。
这个问题很难有固定解,我们之所以提到它,是想借此分析,对每一个想要互联网化的公司来说,二维码的生存法则是什么。
互联网的本质是依靠大数据为实体的销售提供入口,是实体的刚需,但淘汰率惊人。
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全互联网的流量总入口已经被BAT把持了,但是各连接点的细分领域还有空间,这是巨大机会。细分领域的隘口必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独特性;二是做成真正的开放平台,即盈利与业务无关性,且用户要因为你的独特性来访问;三是用户的维系最好能依靠社会化网络自我维持。
把持住细分领域的隘口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尽可能在某个必要环节形成绝对垄断,不管其他环节怎样,离开了你就无法继续。
像万达控制了全球最多的银幕,不管好莱坞多大牌的巨星,不管什么大片,要上映就得落地,落地控制权就在万达手上。甚至电影产业商业模式都要变,就是电影院根本不给你分账,全球这么多银幕我说了算,你应该给我分账,我的爆米花钱还不会给你,你拍电影怎么赚钱?整个产业会革命。
免费的东西最昂贵
凯文・凯利在《新经济的新规则》一书中说:听起来也许有些疯狂,在未来(至少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我们所制造的一切几乎都将免费:冰箱、滑雪板、激光投影机、服装等。实现的前提,是这些东西融合在网络节点中,作为网络服务的载体。
“融合”是这段话里面最重要的两个字,是对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本质概括,是指你要成为网络中对别人有价值的、必不可少的、绕不过去的节点。“融合”在网络节点中,一个节点就是一个隘口,你在自己的隘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就是“免费的东西最昂贵”的由来。
但是,想要生存下去,想要成为网络中的价值点,就要通过免费来实现,这是上面前半段话的含义,也是免费经济的由来。
如果二维码想要免费,驱动力又来自哪里?我们认为是附着在商品上,借助网络传播的技术元素。传统的经济学告诉我们,每一个生产者都试图实现价格的最大化,但又要为了应对竞争环境,将“最大化最小化”。竞争越“完美”,降低价格的动力越强。
用户还是客户?
传统行业的产品业务很复杂,商业模式却很简单,谁掏钱谁就是它的客户。比如茅台,其酿造分制曲、制酒、贮存、勾兑、检验、包装六个环节,整个生产周期为一年,端午踩曲,重阳投料,酿造期间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经分型贮放,勾兑贮放,五年后包装出厂――不可谓不复杂。但是以茅台的品牌力和影响力,商业模式很简单,一直是白酒行业里面的“坐商”,在2012年以来全行业的深度调整中,茅台业绩仍然保持了增长。
但,传统行业心中如果只有客户的概念,向互联网转型不会成功。
很多企业转型互联网,恨不得在一夜之间引刀自宫,结果流血而亡。他们买了服务器,用了网络,存了数据,把线下的东西直接搬到网上去,以为这就是互联网+。这是把农产品从路边摊搬到菜市场,这叫农民进城;如果没有接受现代文明的洗礼,进城的农民还是农民。这不叫互联网+。
二维码是互联网+时代的超级符号,它想要的是改变,去引导一个产品或者一个行业去改变它的产品体验、看待用户的方式、它和用户的连接方式,改变它的商业模式,从而产生真正的资源重新配置。
二维码是一种连接方式,是互联网产品,它连接的是实物产品和用户。是用户,不是客户。用户和客户的差别是什么?
做客户易,做用户难。用户的特征是,第一,用户不见得向你掏钱;更重要的是,任何时候用户都可以方便地和你连接、交互,这些才是拥有用户的条件。
滴滴和快的最早做的是打车市场,出租车、打车的人,没有一个是它的客户,但是它解决了两个问题。这些用户和出租车司机原来有连接吗?没有连接。但是现在和打车软件建立连接以后,有了这么多用户,它再下一步往专车走,天下所有小租车公司,或者说有车愿意出租的人,最后都会成为它的客户。前提是因为它连接了很多用户,因此,互联网里很多模式到今天的颠覆,都是用户战胜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