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辛亥革命的历史条件

辛亥革命的历史条件

辛亥革命的历史条件

辛亥革命的历史条件范文第1篇

关键词: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贡献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4-0143-02

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说到革命的准备,1921年开始的第一阶段,实际上是由辛亥革命、准备的”[1],“不说明以前的辛亥革命、,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以后的历史,也就不能说得清楚”[2]。笔者认为,辛亥革命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历史条件。100年前,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同盟会革命党人掀起了一场旨在封建政权的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正因为辛亥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因此,辛亥革命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着突出的历史贡献。

一、辛亥革命熏陶、培养了早期共产党人

1.辛亥革命对早期共产党人有思想启蒙作用

早期共产党人的一部分曾是追随孙中山进行反清革命的同志,经历了辛亥革命的洗礼,如陈独秀、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在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的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中,直接或间接参加过辛亥革命运动经历的人数约占1/3,其中出身于同盟会会员的约占总数的10%[3]。从党的一大代表看,在12位代表中,除去叛党的陈公博、周佛海、和当时年龄较小的刘仁静外,其余8人,只有李汉俊在日本求学时就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其他或参加过辛亥革命(董必武、),或受过辛亥革命的感染、读过辛亥革命时期的进步书刊(李达、邓恩铭、王尽美),或接受过同盟会会员的启蒙(何叔衡、陈潭秋),他们都吮吸着辛亥革命的反抗精神和民族意识,产生了爱国思想,走上革命道路[4]。

2.辛亥革命为我党的成立培养和准备了干部

中国共产党的产生,虽然比辛亥革命晚十年,但许多共产党人包括党的早期领导者都曾是当年辛亥革命的坚强斗士或辛亥革命运动的真诚拥护者。一部分人甚至还是多年来一直追随孙中山“打天下”的同盟会会员。例如,陈独秀、吴玉章、林伯渠、董必武、王若飞、王维舟、苏兆征、、谭平山、邵力子、等,都曾经为辛亥革命运动作出过较大贡献、产生过较大影响,而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著名领导人。当时正在长沙读书,武昌起义后,他也毅然投笔从戎。可以说,辛亥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分金炉”,它冶炼出了一批宝贵的“金子”,从而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

二、辛亥革命为我党的成立提供了社会基础

1.辛亥革命为我党的成立扫清了最初的政治障碍

辛亥革命的第一个成就,就是了帝制,埋葬了统治中国人民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废除帝制是辛亥革命的伟大创举,它把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辛亥革命的又一重大成就,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府、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尽管在后来遭到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但由于有了法律武器和这次民权的启蒙,多少改善了一些前清时代毫无民主自由的状态。1915年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就得以公开发行,便是一例。另外,辛亥革命还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尽管在同盟会的纲领和南京临时政府的宣言中,没有正面提出反帝主张,但是,并不等于说辛亥革命不反帝。辛亥革命了实际上成了“洋人的朝廷”的清政府,就是对帝国主义的有力打击。辛亥革命把中国人民从1840年开始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因此,辛亥革命不仅为新文化运动和的到来创造了条件,而且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扫除了一些最初的政治障碍。

2、辛亥革命教育和锻炼了群众,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群众基础

辛亥革命建立政权后三个月,便被封建军阀袁世凯窃夺了胜利的果实。辛亥革命的失败,比它的胜利更使人惊心动魄。因为,辛亥革命取得了千年封建专制和建立共和国的伟大胜利,震动了亚洲和世界,确实曾使人们一度认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学习西方、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救中国。然而,严酷的事实是辛亥革命确实失败了,而且失败得迅速而彻底。辛亥革命带给人们的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之间,反差太强烈了,它迫使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新的思考。这种情形,正如所指出的:“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比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6]人们开始发现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它的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走资本主义道路已经不符合中国国情,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为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辛亥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宣传了民主和科学,为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打下了基础

辛亥革命在政治上的成就,是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先导的。宣传民主和科学,是这次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进化论、天赋人权学说、共和政体学说和自然科学在中国的传播,最终成了人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反对传统封建文化和进行暴力革命帝制的思想武器。陈独秀等知识界的一批激进民主主义者,继承和发展了辛亥革命思想解放运动的成果,把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推向了崭新的发展阶段,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日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思想条件。

2.促进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接受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

事实上,最早接受西方社会主义思想并将它吸收到革命运动中来的并不是中国共产党,而是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党。在孙中山的学说中,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是同义词。孙中山曾经说过:“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当然,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所谓的社会主义并非真正的科学的社会主义,他们眼中的社会主义,主要是平等、博爱、自由、均贫富等内容。许多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想被他们在传播和移植过程中和肢解了,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够顺应社会进步潮流,大胆引进西方的社会主义思想并努力使之与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相结合,这种探索精神是十分可贵的。它促进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不仅为日后中国共产党人接触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也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自身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朝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方向的转化提供了积极的思想基础。

3.辛亥革命促使了各种思潮学说的争鸣,各类报刊直接宣传马克思主义

辛亥革命给社会带来了新气象,特别是民主、共和等新思想新观念深入人心,从而大大解放了人民的思想,在一个时期内,各种各样的报刊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政党林立,各个政党纷纷创办报刊。真正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著作的译介是从《民报》开始的。还有中国社会党绍兴支部主办的《新世界》,也曾刊载过施仁荣译述的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报刊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的传播载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的认识和了解。后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而的爆发,更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创了崭新的局面。

四、辛亥革命促进了工人阶级的壮大

1.辛亥革命使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也使中国工人阶级成长壮大

辛亥革命不仅冲击了封建经济基础,而且对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也有一定遏制。此外,在南京临时政府时期,还颁布了许多保护和发展工商业的政策法令,使广大城乡一度出现了兴办实业、发展民族工商业的热潮。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也有较快的增加。1900年,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大约是50至60万人,而到1919年即接近于200万人[7]。由于数量的迅速增长和受到辛亥革命在政治上思想上的影响,工人阶级的斗争也有了新的发展。

2.辛亥革命打破了封建统治秩序,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有利于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考察中国的近代可以发现,从辛亥革命到20年代初,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各种政治声音并发,各种政治组织并立,各种政治思潮迭起,政治上表现出一种相对的宽松与自由。正是在这样一个少有的历史时期,经过一系列反侵略、反复辟的政治斗争,经过各种探求出路的新思潮的广泛传播,工人阶级得以锻炼,并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相结合,产生中国共产党。

五、结语

历史充分说明,辛亥革命开启了我党诞生的种种历史成因,是促成我党产生的历史启动点。同时,正是由于有了辛亥革命的伟大尝试,中国共产党才少走弯路,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次次伟大胜利,从而成为一个伟大的党、正确的党。历史事实和时代要求,促使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和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 如何研究中共党史.

[2]《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02页。

[3]田伏隆.辛亥革命与20 世纪中国 [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第313页

[4]刘世华,谷雨.辛亥革命与早期共产党人的思想启蒙[J].东北师大学报,2001,(1)

[5]宋亚平.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产生[J].湖北社会科学,1991,(9)

辛亥革命的历史条件范文第2篇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总是以伟大的历史事件为标识。

伟大的历史事件,总是在推动历史车轮转动的同时,让一代代人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汲取前进的力量。

掀开2011年的日历,我们将迎来两个不寻常的纪念日:一是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100周年,一是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这两个改变近代中国历史命运的纪念日,使本来寻常的公元纪年平添了不寻常的印记。

三次伟大的革命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透过武昌城头飘过的历史烟云,回首南湖红船起航90年来的时代变迁,特别是将这两大历史事件联系起来思考、辨析,我们将从中获得多少感悟、多少启迪!

泱泱古国,沧海桑田。

我们曾经有过国力强大的盛世辉煌;我们更有国运衰微的痛楚记忆。

19世纪的世界历史呈现给人们的是:一边是生气勃勃的西方资本主义的崛起,一边是腐朽没落的东方封建帝国的衰败。

100年前武昌城头的枪声,宣告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的覆亡,成为中华民族迈向独立、富强的历史起点。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府,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在人民群众中传播了民主主义思想的种子,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辛亥革命矗立起了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伟大里程碑。

90年前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人民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经过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的发展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站起来――富起来――逐步强起来,这一串震古烁今的赫然印迹,昭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

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把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以及改革开放,列为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的三次伟大革命。这种划分如同一把历史刻刀,切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单元,确实具有“深刻”的寓意。在纪念辛亥百年和我们党诞生90周年之际,更是耐人寻味。因为第一次伟大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领导的,第二、三次伟大革命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可以说,辛亥革命和我们党的诞生这两大历史事件,展开了一幅中国人民百年来救亡图存、强国富民的壮丽画卷,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内在生长点

每逢国庆节等重大节日,新中国的心脏――天安门广场都摆放高6.18米、宽5.24米的孙中山画像。

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中央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浮雕,“武昌起义”与“南昌起义”、“抗日战争”、“渡江战役”等依次排列。

这是一种象征,也是一种胸怀和自信。它寓示着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必然联系,反映了共产党人的历史观。

历史是一条源源不息、难以割断的河流。

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同志在1942年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曾经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

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辛亥革命在政治上帝制,把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扫除了最初的政治障碍;辛亥革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基本矛盾的更加激化、显现,在中国孕育着一场新的高于辛亥革命的革命;辛亥革命宣扬了民主和科学,为和马克,巴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思想条件。如1905年创刊的《民报》只能秘密传播,而1915年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得以公开发行,便是典型一例。

更为重要的是,早期共产党人基本上都受过辛亥革命的洗礼和启蒙,然后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从辛亥革命说起,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这个母体中的孕育、发展过程,从而深刻揭示党的领导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发展,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扬弃和超越。中国共产党人“都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革命精神,继承了孙中山等志士仁人的革命遗志和正确策略。

同时,在民主革命的理论指导、政治纲领、依靠力量、阶段目标等方面,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和资产阶级自身弊端。党开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真正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了辛亥革命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使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党领导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

如果说,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门,那么,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基,改革开放找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这就是20世纪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勒迹!

思想解放下的“东方的觉醒”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几千年来中国封建统治下的“君权神授”、“君为臣纲”观念根深蒂固。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民的思想得到一次大解放,为探索救国兴邦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经过维新与保守、革命与保皇的激烈较量,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的倒行逆施,终归昙花一现。“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对比封建专制时代“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的训诫,这是何等深刻的转变。连至尊至极、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可以打倒,还有什么陈腐、落后的东西不可以怀疑、唾弃?

列宁在高度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时,曾用了5个字来概括:“东方的觉醒”。

如果说,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觉醒,那么,中国共产党本身就是思想解放的产物。五四新文化运动继承了辛亥革命思想解放的成果,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催生一个新型政党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

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壮大的过程,也是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过程。没有思想解放,不突破对马克思主义机械理解“条条”、“框框”的束缚,就没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开辟,就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没有思想解放,不摆脱“两个凡是”的羁绊,就没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业的辉煌成就。

实践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前进。思想解放永无止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坚持继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才能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发展定势,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我们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而来。向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而去。

100年前,孙中山在檀香山和香港建立“兴中会”时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100年来,这一宏愿始终是燃烧在一代代中华儿女心中熊熊不息的火焰。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无数革命先驱孜孜以求的理想,是当代中国人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

辛亥革命的历史条件范文第3篇

关键词: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历史推动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在辛亥革命发生后社会变迁的必然进程,二者的关联主要是因为辛亥革命开创了自由民主的政治环境,用居住专制的方式为共产党扫清了政治上的基础障碍,同时推动了资本主义和工人阶级的发展,为共产党的建立贡献了阶级基础。辛亥革命还在思想上宣扬了马克思主义,从思想层面为党的建立提供理论条件,辛亥革命总结的一些经验和教训,让具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和革命家得以发展,从人才的角度为党的诞生提供人员条件。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角度来看,党的诞生过程也是为继承和推进辛亥革命果实和未竟之业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政治经济理论也是对辛亥革命三民主义的继承和发扬,将新民主主义的道路继续开拓,建立最初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人民和民主的独立解放,用实际手段继承了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理想抱负。

1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必然

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在改革路上的一大历史巨变,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事变,不仅改变了中国的整题面貌,也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和发扬。

1.1 辛亥革命开创了新的民主政治环境,君主制度,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扫清了基础障碍

现代的政党制度源于民主政治制度的实行,只有民主政治之下人们才能有参与到政治活动的空间和权力,不同阶级有了代表自身权利的党派为参与政治活动奠定基础。因此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无疑是和辛亥革命营造的民主政治制度和环境的成果体现。辛亥革命是按照其领导人孙中山先生的民主政治制度施行创建的,不仅开创了全亚洲第一个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体系,还彻底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对整个中国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孙中山先生曾经自豪的说信号革命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政局,乃破天荒之创举。”

1.2 辛亥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和工人阶级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贡献了阶级基础

辛亥革命的临时法约中明确规定了中国民国人民的身份不再有任何区别,资本阶级的身份也不再像封建社会中处于所有阶级的末位,激发了他们争取幸福人生的热情。国民初年我国很多实业认识开始从事政治活动和国会机关,包括军政体系中也有不少人直接参与政治活印W什阶级地位的提高不仅为中国的政治法令的调整做出贡献,也用自身的影响力改变了当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动员情况。资产阶级的壮大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工人阶级队伍的情况。工人阶级的数量从辛亥革命后得到剧增,从辛亥革命前期的60万人到1920年的200万人,不仅成为了近代中国社会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将该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了五四活动期间的政治舞台。

1.3 辛亥革命思想上宣扬了马克思主义,从思想层面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提供理论条件

辛亥革命在封建统治的同时宣扬了民主主义思想,形成了我国在近代史上的一次共和思想传播思潮,在起义和战斗的同时为社会制度埋下了明晰的伏笔,并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传播的思想源泉。从1911年末的武昌起义开始,革命的烈火就开始向中国的大江南北迅速蔓延,在不到60天中除了东北和华北之外,几乎所有的身份都开始脱离了封建阶级的统治,出现了“咸与共和”的盛况。近代最先将思想启蒙的概念进行诠释的是五四活动的总司令陈独秀,其创办的《青年杂志》成为了对抗封建思想和文化的运动旗帜。新文化运动的一系列活动都对封建文化形成了猛烈的冲击,也是我国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盛况,不仅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也帮助了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共产党提供了创建条件。

1.4 辛亥革命总结经验和教训,让具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和革命家得以发展,从人才的角度为党的诞生提供人员条件

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创建仅仅相隔十年的时间,因此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家都是深受辛亥革命影响或是参与过改革的洗礼。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都为他们的奋斗提供了动力和启迪,意识到了封建阶级的统治是不能引领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光明未来,唯有改革和创新才是救民救国于水火的直接道路。很多的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革命家都是深受辛亥革命影响的,如、、、王若飞、陈潭秋、张太雷等,他们大部分是由于年龄原因没有参与过辛亥革命,但是为辛亥革命的思潮所感染,也为资产阶级的民主理所熏陶过,在反复的斟酌和比较中走上了创建中国共产党的道路上。从革命思想意义上来说,辛亥革命对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家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从爱国和革命向共产主义的转变,因此可以说是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提供了人才条件。

2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继承和推进辛亥革命的未竟之业

2.1 社会主义建设: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孙中山先生一直重视民主和民生的问题,并提出了以民为本的思想,并将之放在了经济和政治建设的前列。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民生乃是政治和经济以及历史活动的中心,如同天空的重心一样关键。孙中山先生还提出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便是实现共同富裕,解决社会和人民存在的生存问题,使群众享有国家的基本利益实现共同富裕。新中国成立之后,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共产党提出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体路线,其中便有消除垄断资本主义实现全民经济所有制,以期达到社会主义性质国家的条例,同时通过对工农阶级的改造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完善,形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为实现孙中山先生的民主思想奠定了基础和前提。

2.2 改革开放:实现现代化建设的“主义”基础和扩大形式

孙中山先生对于开放主义一词的表述有很多,最早的言论是“中国乃极贫之国,非开放振兴不能救贫。”很多专家学者对孙中山先生的言论进行研究,认为孙中山先生的开放主义是针对经济开放的一种思想观点。孙中山先生的开放主义不仅包含经济,还有相关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内容。政治上孙中山先生主张取精去粕,经济上则是需要引入外资发展实业,文化上对欧洲的思想文化采取开放的态度,既不能全盘西化也不能妄自菲薄。总体来说,开放思想表达了孙中山先生希望通过对外开放实现振兴中华的目的,但是也有些许的不足,孙中山先生没有在当时认清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有列强存在的时期是不可能实现中国富强的等等。虽然孙中山先生很多思想主张上为实现,但是其体现的开放性和超前性都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基础,并仍然在现代社会制度中延续着。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创建和辛亥革命之间的关系既有思想的延续,也在历史逻辑上有着一定的必然,因此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败都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提供了多方面的基础和推动,也为新中国的社会制度提供了科学发展的思想和方向。

参考文献

[1]刘宋斌.论辛亥革命对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推动作用[J].中共党史研究,2011,10:36-46.

[2]张舒.中国共产党与辛亥革命关系之研究[D].扬州大学,2013.

[3]刘名.《辛亥革命对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推动作用和意义价值》[A]..研究2012年卷[C].:,2013:1.

[4]黄俊.《论辛亥革命对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推动作用》[J].研究(年刊),2012,00:242.

辛亥革命的历史条件范文第4篇

1911年10月,中国大地上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 其年为旧历干支辛亥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运动称为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历经了武昌起义的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到最后革命的失败。这次革命虽然失败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但是辛亥革命产生的积极影响是前所未有的。辛亥革命**了清朝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民主自由思想广泛传播;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近代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影响。

更重要的是,辛亥革命让中国***的诞生成为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辛亥革命**了清王朝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为中国***的成立扫除了最初的障碍;辛亥革命宣传了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思想条件;辛亥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无产阶级的成长和壮大。国家领导人和万千人民都深刻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发生是**诞生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社会历史进步的必然产物。

***总书记曾说,中国***80多年所建立的伟大业绩,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孙中山先生历史功绩的继承、发展和光大。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人从来就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坚定的支持者、合作者和继承者。它为中国***领导中国人民**封建殖民统治,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革命斗争提供了十分可贵的经验和教训,使中国***意识到没有革命的理论、政党、暴力手段,就没有革命运动的真理,也就不可能让中国人民找到彻底解放的正确道路。

辛亥革命的历史条件范文第5篇

关键词:荣县军政府旧址;价值

荣县军政府旧址位于荣县旭阳镇首义广场(原荣州广场)南侧,原为荣县清代县衙驻地,辛亥革命荣县独立后,在此建立全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权――荣县军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里又成为荣县人民政府办公所在地。

荣县军政府旧址坐北朝南,由旧县署的正堂与两侧厢房组成,呈三合院格局,占地面积907平方米,建筑面积348平方米。整体建筑系砖木结构、穿斗梁架,单檐悬山式屋顶,为清代晚期风格。军政府旧址大门门楣上悬挂着时任党中央总书记亲笔题字“辛亥革命首义荣县军政府旧址”的匾额。1988年将部分正堂及厢房开辟为辛亥革命荣县独立历史陈列室,2011年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重新布展,分十个展厅六个部分展示辛亥革命时期同盟会在荣县等地开展革命活动的情况。1991年4月被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1911年,四川铁路风潮高涨,各地纷纷组织保路同志军,荣县在同盟会员的策动组织下举起反清义旗,于该年8月发动武装起义,9月25日,在吴玉章、王天杰等人的领导下,宣布荣县独立,自理县政,在全国率先脱离满清政府统治,建立第一个县级资产阶级革命政权――荣县军政府。

从时间上看,荣县发动起义,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权比武昌起义还要早半个月,荣县军政府旧址是这段光辉历史的见证,是不可替代的革命建筑物。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探讨荣县军政府旧址的重要价值。

1 荣县军政府旧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一)荣县军政府是全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权

1911年5月,清政府借铁路国有的名义,将民办川汉、粤汉铁路权出卖给美、英、法、德帝国主义。丧权辱国的行径,引发全川大规模的保路运动,6月,成立保路同志会,蒲殿俊、罗纶为正副会长,到8月下旬保路运动和罢市罢课风潮在各州、县风起云涌。荣县同盟会员起草《川人自保商榷书》,号召川人共图自保,隐含革命独立之意,大大鼓舞了四川人民的革命意志。

8月4日,龙鸣剑等积极联络会党首领,在资州(今资中)罗泉井召开会议,提出与立宪党人“明同暗斗”的方针,“外以保路为名,内行革命之实”,商定武装起义方略。8月下旬,王天杰等在县内策动罢市罢课,抗捐抗粮,强行接收经征局,拘留县令于民团训练所。8月27日,王天杰以民团总团长的名x,在荣县五宝镇宣布武装起义。

9月7日,四川总督赵尔丰下令诱捕了蒲殿俊、罗伦等人,枪杀请愿群众,制造 “成都血案”。龙鸣剑四处奔走,驰檄飞笺,以“水电报”传递成都消息。各州、县民众激愤难遏,人人成军,形成一股强烈的武装反清革命洪流。9月上旬末,王天杰、龙鸣剑率东路民军誓师北伐成都,与清军激战二十余次,予清军以重创。

9月下旬,王天杰率领部分同志军回师荣县,荣县知县和土豪劣绅闻风而逃,荣县独立的条件已经成熟。9月25日吴玉章和王天杰等人在城内的学衙门召集各界人士开会,宣布荣县独立,成立荣县军政府,举蒲洵署理民政,刘念谟掌军政,王勋甫掌财政,赵叔尧掌邮政。荣县军政府的建立比湖北军政府的建立早半个月,是全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权。

(二)荣县军政府是荣县“首义实先天下”的见证

史料多记载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是湖北武昌起义。历史学家、武汉大学冯天瑜教授亦认为“辛亥首义”是首次举义成功的意思,无论是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来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而四川等地的一些史学者则认为荣县起义才是辛亥革命“首义”。

由冯教授的观点可见“辛亥首义”包括三个基本涵义:一是举义成功;二是首次,即时间最早;三是影响力大。辛亥年间的广州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成都起义都早于武昌起义,但均以失败告终,暂且不论。荣县于1911年8月27日进行武装起义, 9月25日宣布独立,建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权―荣县军政府,比武昌起义早半个月。可见,荣县独立是最早举义成功的。独立后的荣县“不只成为川东南各路同志军的总枢纽,也是全川(实是全国)最早树起独立大旗的新政权基地。” [1]荣县举义成功为四川保路同志军起义指明了发展方向,树立了革命典范,四川各州县纷纷效法。同志军与革命党发展迅速,气势雄壮,致端方率领的数千精锐鄂省新军亦无能为力,至武昌起义前夕,同志军与革命党所占领的县城已达十余处。但举义的各州县中,只有荣县将革命政权坚持下去,[2]直到中华民国的成立。荣县独立,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权,极大地激励、支援了周边地区的反清武装斗争,推动了四川保路运动的发展,促使武昌起义的爆发,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这说明荣县起义和独立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辛亥首义”三要素皆备,故誉荣县“首义实先天下” [3]。

无论世人如何评说,学者如何争论,荣县军政府旧址就是这段历史的最忠实的记录者,是荣县人民在辛亥革命时期首先树起武装反清旗帜,建立革命政权的实物见证,谁也抹煞不了历史的真相。尽管荣县首义和武昌起义在历史发展的时间上有先有后,影响力、震撼力和作用力有大有小,但它们在辛亥革命中的重要历史作用都是不可磨灭的,都应得到高度的赞誉。

(三)荣县军政府旧址是荣县独立在辛亥革命中历史地位的见证。

荣县独立开启了辛亥革命各地起义独立之先河,成为成都东南民军反清武装斗争的中心,亦成为东路民军的后方根据地。最难能可贵的是,在荣县独立的前后,彭山、眉州、青神、井研、名山、洪雅、夹江等十数州县也曾举义成功,但都旋得旋失,没有得到巩固。只有荣县建立了革命政权,并且坚持下去。[4]

孙中山先生说:“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要推迟一年半载的”[5]。荣县起义是四川保路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荣县独立是四川保路运动发展的巅峰,开创了保路运动的新局面,加速了全川辛亥革命的进程,为邻省的革命运动创造了有利条件。[6]正是因为清廷在镇压四川革命运动过程中将武汉新军悉数调往四川,造成武汉防务非常空虚,给武昌革命党人起义创造宝贵时机,使武昌起义一举成功。试想,倘若荣县起义没有成功,未能独立,没有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权,那么四川十数州县是否会举起反清武装旗帜,全川的革命进程是否会顺利进行,直至武昌起义成功?即便可以,亦必是步步推迟了。可见,荣县起义成功和荣县独立就是辛亥革命的导火索,星星之火,燎起了全国革命的雄雄烈焰,为后来武昌起义以及辛亥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它在辛亥革命进程中重要作用和历史地位都由荣县军政府旧址见证着。

2 荣县军政府旧址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一)荣县军政府旧址是中国辛亥革命史的活教材

荣县独立,最早建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权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它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主观和客观、直接和间接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它不是孤立的现象,既有纵的历史联系,又有横的社会环境联系,既有地方革命斗争的个性,又富有全省或全国革命运动的共性。荣县军政府旧址见证着四川人民保路运动、反对封建社会制度,争取民权等革命运动光辉历史,见证着荣县革命党人和人民群众英勇斗争,“首义实先天下”辉煌足迹,内涵丰富多彩,是一部中国辛亥革命史的活教材。

荣县军政府旧址通过图片、文字、实物的陈列展览,以及播放音像制品等形式,让广大群众更加直观地了解辛亥革命,保路运动,以及荣县同盟会等近代历史事件及风云人物,让他们从不知不觉到主动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宣传,不断提高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

(二)荣县军政府旧址是坚韧不拔、英勇无畏的红色革命精神的传承地

从荣县起义、荣县独立,到军政府的建立,无不饱含着荣县同盟会员与民众的坚韧不拔、英勇无畏的革命印迹。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爆发后,留日学生龙鸣剑、吴玉章等先后奉命回国,开展反清活动,他们与县内革命党人王天杰等人密谋起义,大办民团,策动罢市罢课,抗粮抗捐。

“成都血案”后王天杰、龙鸣剑率东路民军誓师北伐成都,先后转战于中兴场、中和场、苏码头等地,与清军激战二十余次,直至秦皇寺作战失利。与此同时,吴玉章承担后方的组织领导工作,以富绅大地主张子和、郭慎之为首的一些地方豪强诬陷龙鸣剑、王天杰为匪行劫,吴玉章义正辞严,据理驳斥,迫使劣绅们通过按租捐款的倡议,使军饷及后方治安武装粮饷问题得到解决。

荣县宣布独立,建立军政府后,清王朝立即调兵进行围攻,局势岌岌可危,为保卫荣县新生革命政权,龙鸣剑抱病“捣叙救荣”,坚持战斗,直至生命最后一息;王天杰先后出征威远、南溪、富顺、自贡等,舍生忘死,鏖战沙场;吴玉章涉险突围赶赴内江,联系湖北入川新军中之革命党人,杀端方,发起义,终使围攻荣县的清军不战而溃。

另外,还有大批像谢奉琦、丁厚扶、但懋辛、熊克武、龚郁文、罗叔明、赖君奇等这样的同盟会员对革命忠贞不渝、视死如归。……还有广大人民群众在同盟会员的领导下进行罢市罢课、抗捐抗税斗争,在荣县起义和独立,北伐成都,周边州县起义等革命斗争中,给予清政府沉重打击,极大动摇了清政府在地方的统治地位。荣县同盟会员、广大人民群众的坚韧不拔、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永远凝结在荣县军政府旧址的记忆中,并一代代传承下去。

(三)荣县军政府旧址是荣县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

荣县军政府旧址见证着辛亥革命中荣县人民“首义实先天下”的光辉历史,传承着坚韧不拔、勇为人先的革命精神,是不可替代的革命建筑物,具有十分重要的纪念意义及革命教育意义,是荣县的一张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片。

近年来,荣县着力擦亮这张历史文化名片,筹划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如召开“自贡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座谈会”,举行“辛亥革命荣县军政府旧址陈列馆暨首义纪念碑揭碑仪式”,摄制“辛亥首义100周年纪念专题片”,举行“辛亥首义100周年纪念诗书画现场创作笔会及《荣县独立》连环画首发仪式等等。

荣县军政府旧址是革命先烈用鲜血给我们留下的一份珍贵遗产,通过它,可以更好地总结辛亥革命历史经验,正视今天,成就未来,可以人们永远铭记这段历史,缅怀先烈,将首义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做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必将令荣县这个小县城愈加地光彩夺目。

参考文献

[1] 李志友.荣县独立的”先锋和桥梁”[A]. 荣县文史资料选辑:第十辑[C]. 1991.176.

[2] [4]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A].吴玉章文集:下卷[C].重庆出版社,1987.1024.

[3]杨.王烈士传[M],刻碑立于荣县城区大佛寺内.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