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统计学的理解

对统计学的理解

对统计学的理解

对统计学的理解范文第1篇

关键词:PASW;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教学改革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用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心理、教育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阐释的是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心理、教育科学领域的实践和应用。作为高师院校心理与教育科学各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统计方面的基本技能,使其理解统计方法背后蕴涵的统计思想,掌握各种统计方法在心理、教育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心理、教育问题的能力。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的影响,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教学效果一直不令人满意,与教学目标有较大的差距。为适应时展的需要,对其进行教学改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传统统计学类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关于传统统计学类课程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同人均有提及。陈洪认为: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参差不齐;轻过程考核,重结果考核;轻能力培养,重知识传授;统计教材偏重统计方法的数学推导,不注重实际应用;教学手段相对落后,过于单一。欧阳敏华等认为,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现状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概括:教材建设滞后、非统计专业学生的数理基础较薄弱、大部分高校统计学的教学方式仍采用传统的单向灌输方式。裴丽芳等认为:这类课程教学方式陈旧,教学手段单一;教材建设落后,教学理念不合时代要求;考核方式单一,课程设置有待进一步完善。

综上所述,学界对传统统计学类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有基本共识,主要表现在:教学理念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评价方式单一,轻过程、重结果。其教学结果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不能解决心理与教育科学领域内的实际问题。

二、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一)更新教学理念,注重统计意识和统计能力的培养

教学改革,理念先行。物理学家劳厄曾说:“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注重统计思想的挖掘和传递,努力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和统计意识,提高学生的统计素养。统计思维就是通过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从整体和动态上把握事物在数量上的规律性。统计意识是人们由一组数据所引发的思考、所推测的可能结果以及自觉想到运用统计的方法解决有关问题的意识。统计课程的教学重点应该突出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统计思维、统计意识的养成,使学生能够通过心理、教育现象的数量关系,认识心理、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并把这种统计思维和意识运用的研究实践中。

(二)PASW辅助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教学的条件

1.借助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大量统计分析软件的出现,繁复的统计计算已逐渐由手工完成转为计算机完成。统计软件的使用不但使数据的计算和显示变得简单、准确,而且使统计教学由烦琐抽象变得简单轻松、由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有趣,因此统计学教学应增加统计软件的教学内容。借助统计软件辅助统计教学,能实现统计方法与现代技术的紧密结合,能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及对统计结果的解释能力。

2.PASW辅助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教学的可行性

PASW原为SPSS,2009年更名为PASW(Predictive Analytics Software,预测分析软件),包括统计分析、数据挖掘、数据收集、企业应用服务四部分。PASW是国际上最流行、最具权威性的统计分析软件之一,与其他国际权威软件相比,其最显著的特点是用户界面友好、操作方法简便、输出结果简洁美观,它不需要运用编程语句和命令,只要掌握基本的统计概念和方法就可以进行统计分析,因而是非专业统计人员的首选统计软件。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凡是用该软件完成的计算和统计分析,均不必说明算法。PASW功能强大,完全可以解决心理与教育统计学中的各种统计问题。

(三)PASW辅助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教学改革的实践

1.转移教学重点,加强实验设计的教学

传统的统计学教学偏重统计学基础理论知识、统计方法的数学推导,计算是通过计算器和手工完成的,由于受课时和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限制,内容的广度与深度都无法满足实际需要。统计软件的使用使计算变得简单、快捷、准确,使学生从烦琐的计算中解放出来,把注意力放到对问题的讨论、分析和评价以及对统计结果实际意义的理解上;实现不同方法之间的互通,使学生既看到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性,又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教学重点转移到统计学的基本原理,统计方法的基本思想、适用条件、主要用途、适用数据类型、注意事项、结果解释等方面,统计计算则由PASW完成,教学重心更多地集中到使学生理解统计方法的本质并能对统计结果实际意义进行解释。

传统的公式推导、手工计算难以将复杂的实验设计内容引入教学,难以解决实践中的复杂问题,PASW辅助教学则可以解决实验设计中的复杂计算问题,从而为复杂的实验设计引入教学创造条件。良好的实验设计是保障研究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必要条件,因此,统计课程应加大实验设计内容的比重。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以实验研究实例为线索,以科学研究为主线,理论密切联系实际,让学生体验从研究的选题、设计、实验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到最后作出科学判断的完整过程,把抽象的数理概念变为看得见、摸得着、可操作的具体行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课程内容。

2.转变教学方式,突出案例教学,重视实践应用

教师应改变灌输式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选择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启发式讲解,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着重使学生理解公式的含义,掌握其规律性,引导学生把学习重点转移到统计方法的应用以及对统计分析结果的解释方面。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将各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使学生对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一个系统的理解和认识。

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无法在一个课时内利用多种统计方法处理同一组资料,无法同时显示多种统计计算公式、相关图形及计算结果,无法直接利用结果和图形进行预测,教材往往使用一些数据量小的假设设计例题,难以把含有大量复杂数据的案例引入教学,学生难以感受到统计学的强大功能和魅力。采用PASW辅助教学则可使数据的图表演示、数据计算、数据分析及预测一气呵成,使统计学的抽象理论变得直观、具体、形象。统计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而应借助PASW增加统计实际案例,通过计算机对大量实际数据进行处理,鼓励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统计知识分析身边的实际问题。

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学科,因此教师应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教学的突出地位,使学生既掌握牢固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能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实际工作中,学以致用,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3.改革考核的形式与内容,合理评定学生成绩

(1)考试形式的改革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学生的统计素质和能力很难通过笔试考查出来,事实上笔试考查的仅仅是基本的理论和方法,为避免“平时不努力、考试靠突击”的现象发生,就要既重结果,更重过程。学生成绩应是对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的综合评定,要加强平时考核,适当增加实践成绩的比重,考试形式除了闭卷考试,还应增加案例分析、讨论、软件使用、结果分析等形式。

(2)考试内容的改革

考试内容不仅要包括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还要包括对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要体现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闭卷考试在侧重于考核统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同时,应把一部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问题设计试题,考查学生对理论的理解程度和分析应用能力。要突出实用性,不出或少出需死记硬背的考题,适当增加案例分析、思考论述、辨析等题型。平时考核的内容包括:课后作业、平时课堂表现、学生应用统计软件的能力及实践等。课后作业主要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目的在于巩固、提高教学效果;平时课堂表现考核,则通过学生上课时的表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应用统计软件的能力及实践则主要考核学生将统计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的能力,注重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PASW辅助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教学的改革成果

(一)实现了教学重点的转移

PASW辅助教学实现了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教学重点的转移,减少了公式推导、手工计算、计算器应用,增加了实验设计、软件使用、实践应用,突出了结果解释在统计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教学内容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及科研实践。

(二)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PASW辅助教学可以在课堂上处理大规模的实际数据资料,使教学模式由传统的单向灌输的理论教学向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转变,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了实用性,达到了学习为科研和实践服务的最终目的。

(三)促进了考试形式和内容的改革

PASW辅助教学促进了考试形式和内容的改革。在考试形式上,加大了综合性考题比例;在考试内容上,着重考核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以及正确应用统计方法的能力。

(四)理论联系实际,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果

运用PASW进行辅助教学能方便、快捷地处理统计图形、图表,使教学过程变得直观、形象,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亲历从数据收集到最后结果分析的整个过程,激发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效果。PASW辅助教学使学生能联系实际对方法、原理进行反复运用,从而强化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吸收,加深对统计意义的认识,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这突出表现在教育科学学院学生申请的校级大学生科研项目以及毕业论文中,实证研究明显增多,使用PASW进行统计分析的比重明显增大。

总之,借助PASW开展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教学改革,顺应了统计学发展的趋势以及社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洪.高等院校成教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问题探讨[J].科技信息,2010,(6).

[2]欧阳敏华,祝建民.SPSS软件在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统计与咨询,2007,(5).

[3]裴丽芳,冯三营.统计学教学改革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内江科技,2010,(2).

对统计学的理解范文第2篇

笔者针对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统计学课程自身的特点,结合国内外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学生应用统计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对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构建了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课堂讲授、实验教学、统计调查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在承担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任务伊始,首先针对该课程的原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在学生中进行了访谈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以前的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先导课程和后续课程内容之间不銜接

统计学课程的先导课程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相关后续课程有多元回归分析、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结构方程模型等。由于教学科研基层组织的改革而撤销了教研室,致使课程教学活动缺乏有效的组织和规划,任课教师之间没有有效的沟通渠道。因此,统计学课程中的统计推断内容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存在着交叉重复,造成学时的浪费;而另外一部分非常重要的内容,如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却又没有足够的学时进行讲授,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造成困难。

(二)重理论讲授,轻实践教学环节

重理论轻实践这一现象广泛存在于许多高等院校统计课程的教学中。这一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偏重于统计学基本概念、基本模型和基本方法的学习,系统性强,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统计学的知识体系。但是,这一教学模式对统计方法的应用性重视不够,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运用统计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三)缺乏统计软件的学习与训练

在现代计算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不会使用计算机手段和相应的统计分析软件,统计学就没有了用武之地。因此,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演示统计软件的使用而缺失对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训练,将导致学生只掌握了统计学的“皮毛”而没有抓住统计学的核心,只记住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却没有掌握将统计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实践当中的工具和手段。只有通过大量的上机操作训练,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统计分析软件,并能正确地应用。

二、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发展趋势

笔者在悉尼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曾选修了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等当地高校商学院的统计学课程,并与授课教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此外,还与美国西华盛顿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的学者就其商科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并对国内高校特别是“985”院校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笔者认为,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发展趋势呈现出以下特点a_a:

第一,重视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对统计理论和方法的讲授不是从僵化死板的概念和公式定理出发,而是基于社会活动中的实际问题来阐述统计理论和方法产生的背景、应用的条件以及基本统计思想。

第二,重视统计分析软件的学习。通过学习进而掌握各类统计分析软件,可以快速而简单地对大量统计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将重点转移到对统计输出结果的分析与解释上,真正体现统计学的实用价值。

第三,重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要求学生针对现实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统计分析,能熟练运用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手段与方法,不仅拓展了学生所掌握统计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且提高统计学成果的社会效益。

三、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针对管理专业学生,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突出学生统计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熟练应用统计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围绕这—教学目标,按照图1所示的教学改革思路对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探索,从实用角度出发,构建统计学课程“课堂讲授、实验教学、统计调查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建立将统计学原理、统计软件应用以及应用统计学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相结合的应用型统计学知识体系。

(一)优化教学内容,加强课程内容之间的銜接

针对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与统计学相关课程主讲教师进行充分沟通,协调统计学课程与前导课程和后续课程的教学内容,制订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根据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现代管理学科的发展需要,将统计学教学内容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其中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据的整理与展示、描述性统计分析、抽样分布、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将数据的收集方法放在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课程中,而统计推断内容仍放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实验教学内容主要是统计软件的使用,教学重点集中在对统计输出结果的分析和解释上。据此,一方面,管理专业与统计学相关课程之间的教学内容界限分明,分配合理,在有限的学时内尽可能多地传授学生以知识;另一方面,理论和实验教学的完美协调,使学生不仅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而且全面认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增加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应用统计分析能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实验室建设条件的加强,为统计学方法的学习和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统计学实验,一方面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软件操作及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统计分析能力。这也是统计学课程改革的重点。

首先,针对上述理论教学内容设计了相应的实验教学计划,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进行有机地整合。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学时比例为2:1,并通过增加课外实验练习,以期达到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学时1:1的比例。在实验教学中,将统计方法和计算机软件应用结合在一起,用所学理论方法指导实验教学,在实验练习中把一些抽象、难懂的统计理论和方法直观地展示出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二者互相促进,有效结合。

其次,微软公司开发的MSOfficeExcel不仅能够制作图表,而且还提供了比较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便于掌握,更易于推广使用。因此,统计学课程的实验教学,以Excel软件的统计分析功能的学习和应用为重点,在掌握了Excel软件统计分析功能的基础上,辅以SPSS专业统计软件的学习和运用,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SPSS专业统计软件。计算机软件的使用,可使学生从大量繁琐的统计计算中解脱出来,将学习重点放在统计模型和结果的分析上。

最后,撰写实验报告,这是实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撰写实验报告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巩固和加强对所学统计分析方法的掌握和理解;另一方面也强化了学生运用统计软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统计输出结果的分析,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统计方法应用效果的认识和理解,提升综合分析能力。

(三)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统计学课程本身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特点3。其科学性要求知识的传授必须关注基本概念、基本模型、基本方法;而艺术性在于它更重视统计学基本概念、基本模型、基本方法在经济管理、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应用的技巧,强调管理统计学的正确实践。正因如此,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也要一改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积极引进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理念,提高学生统计知识的应用能力。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模式,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基于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即“情境一问题一假设一解决一验证”5个步骤通过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地探索发现和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生在问题讨论、相互激发、协作和互助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探索性学习,培养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的态度和习惯,逐步形成探索的技巧。

统计学教学既强调理论学习,又强调实际操作,而案例教学正是连接统计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案例是现实问题的一个缩影,案例的引入给学生提供了逼真的练兵场,学生对案例中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研究和讨论,选择若干统计学方法进行实际计算和分析,并对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和比较评价,最后得出统计结论。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对如何应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更为了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既包括课堂实践,如课堂案例讨论及实验课,也包括课后的个人实践和团体实践。课后个人实践主要是指课后作业和独立上机练习;团体实践主要是以小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活动。这里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指团体实践。为此,我们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社会实践调查,由学生独自完成“选题一样本选择一数据收集一描述统计分析一统计推断”完整的统计调研过程。在社会实践调查过程中,学生要独立承担以下具体工作:(1)观察分析实际问题,查阅相关文献,提出研究选题;(2)设计抽样调查方案;(3)收集整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4)进一步做出统计推断和相关性分析;(5)撰写统计调查报告。最后,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各小组在课堂上对其调查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并由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点评。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环节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对统计学的理解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畜牧兽医 SPSS软件 教学效果

生物统计学是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资料,以数字为语言,描述和分析客观事物数量方面的科学,它的应用已经渗透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生物统计学课程是高等农业类院校为畜牧兽医各专业学生开设的基础必修课,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生物统计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统计方面的基本技能,了解这些方法在实际领域中的具体应用,理解统计方法背后隐含的统计思想,培养学生应用统计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在传统的生物统计学教学过程中,统计公式的计算是通过计算器和手工完成的,对于含有大量复杂数据的案例很难引入教学中;与此同时,数据的图表、图形在生物统计的教学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面对大量数据,手工绘图极其困难,并且精确度难以把握。这些都对生物统计学课程的教学产生较大的障碍,不利于学生对生物统计学理论和方法的深入理解,不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SPSS统计软件是国际上公认的权威的统计分析软件,相对于SAS、SATA、R语言等统计软件来说,其最大的优势是入门快,也就是操作简单。对于初学者,完全利用菜单命令就能完成操作。其对用户的计算机编程能力要求不高,所以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中SPSS统计软件得到广泛应用。SPSS统计软件作为解决统计问题的一个工具,在畜牧兽医生产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结合SPSS开展统计学教学,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SPSS统计软件在畜牧兽医专业生物统计教学中有以下优势。

(一)SPSS统计软件能够方便、快捷地处理大量数据,并且精确地绘制图形、图表,直观、形象地展示统计结果。

畜牧兽医专业是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对于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数据,很难在短时间内利用计算器和手工完成统计分析,同时难以手工绘制出精确的图形来展示统计结果,然而,采用SPSS软件教学后,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SPSS软件可以方便、快捷地处理复杂的数据,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得到统计结果,同时可以精确的绘制图表、图形,把统计结果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二)SPSS统计软件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生物统计学教学过程中,数据的计算都是通过计算器和手工完成的,讲授重点内容是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由于受到课时和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限制,讲授内容的广度与深度都很难扩展,很难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事实上,只要学生正确运用SPSS软件,就能很方便快捷地把生物统计学课程的习题例题在很短的时间内演算完成。教师可以把授课重点从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转向对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解析和理解,让学生贴近实际生产,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三)SPSS统计软件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对于生命科学领域而言,随着测序技术的迅猛发展,每天都会有大量数据完成,面对海量的数据,统计分析工作显然无法用手工方式完成,需要运用计算机统计软件实现。在传统统计学教学中,不论是老师教学,还是学生完成作业,都是通过手工计算,这样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用SPSS统计软件辅助教学,能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在使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具体案例获得实践经验,使用数据快速做出基于事实的决策,使用各种技巧找出处理特定数据类型最佳的统计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生物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是将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释生物界的现象与数据资料规律的科学。在传统教学中,一般偏重于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的教学,老师和学生用计算器进行数值计算。这一教学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学到尽可能多的内容,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但由于数据的庞大或公式、图表的复杂,导致哪怕是求一组数据的方差、计算相关系数或建立回归方程,都无法在课堂上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更不可能精确显示相关图形和进行预测。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认为其难学且枯燥无味,甚至怀疑所学知识在实际中无用武之地,失去学习和实践的兴趣。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学生能够通过手机、网络等多媒体资源接收丰富多彩的课程信息,学生追求新颖、趣味方面的需求非常强烈,这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巨大的挑战。如果在课堂上给学生引入SPSS统计软件,就能在讲课时一边讲解理论,一边利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可以有效解决计算量大的困难,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即使面对计算量大、数学原理复杂的推断统计学知识,利用SPSS统计软件一样可以轻松解决,这样可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高就业竞争力。

总之,结合SPSS统计软件开展生物统计学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切实提高学生应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统计学课程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郭菊喜.统计软件SPSS教学研究与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9.

[2]张克俭.SPSS软件在高职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市经理学院报,2010(2).

[3]赵秀敏.Excel和SPSS在生物统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农业,2014(9).

对统计学的理解范文第4篇

医学统计学(medical statistics)是医学及其相关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之一,掌握好本门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增强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医学研究和医学论文撰写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沈阳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所开设的医学统计学课程存在如下问题∶未设置实验课或实习课,学生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差,撰写毕业论文时不用或错用统计分析方法;教学大纲不要求医学统计学术语,学生不能应用统计分析软件;多采用讲授方法,重视推导公式,课程内容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学生毕业论文中,统计图表制作不规范,不能应用统计学知识并结合统计图表解释结果。本研究针对上述问题,以加强学生理解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实际应用能力为目的,根据沈阳体育学院的现有教学条件,进行教学改革。

1 研究对象

以2008级运动人体科学专业43名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8人,女生25人。

2 教学改革方法

2.1 加强医学统计学的基础理论教学,采用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理论教学,并在教学中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2.2 采用中英文双语教学的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医学统计学术语,为熟练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奠定基础。

2.3 扩展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进行实例讲解的同时,增加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分析内容,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2.4 加强统计表和统计图制作的教学,并增加课堂练习时间,进行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制作统计图表内容,提高学生对科研结果的总结能力。

3 研究结果

3.1 针对全部章节的教学内容制作教学课件,在教学课件中强调了对学生难以理解内容的解释,如正态分布、t分布、卡方分布等,使学生在本文由收集整理充分理解的前提下正确使用统计学用表(如见图1)。

3.2 在教学中重视知识的连贯性,循序渐进逐渐引入新知识,强调课前预习,培养学习能力。在理论讲授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的基础上,融入参与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练习题解答和实例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的形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绝大多数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3.3 采用中英文双语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医学统计学术语,有利于学生学习统计学分析软件的使用方法。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描述统计中的常用英文专业术语如,central tendency,histogram,mean,median,percentile,variance等。

3.4 在掌握上述英文术语的基础上,扩充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分析内容。如在描述统计学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教学中,在课堂演示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某地120名18―35岁健康男性居民血清铁含量进行统计描述[1](如见图2)。课堂演示后,要求学生参与,应用spss软件重复操作过程,并解释分析结果。

3.5 在统计学检验方法的教学中,融入spss软件分析和统计图表的制作内容,使学生掌握数据表示的方法,培养基本的科研素养。如在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教学中[2],讲解目的、强调检验条件、检验方法、公式、检验步骤、结果解释,并应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在分析中强调明确检验假设,正确建立数据库,如何读取检验结果,如何进行统计结果解释,专业解释等。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演示如何表示分析结果,并演示应用excel制作统计图表的过程,如见表1,图3。

3.6 考试成绩分析 试卷主要考核学生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统计学基础知识、统计计算能力及统计图表制作等方面的情况,在命题中更加强调学生应用所学的统计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考核学生针对不同资料选择恰当统计学检验方法的能力,同时大部分试题需要学生在全面掌握各部分理论内容后才能做出正确解答,因此本试题更加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应用能力。考试成绩≤59、60-69、70-79、80-89、≥90分的学生分别占2.3%、20.9%、32.3%、18.6%、25.6%。

4 讨论

本次教学改革在提高学生的统计学英文专业术语能力,培养区分资料分布,正确选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和提高实际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此外,在各部分教学中贯穿统计数据的科学表示方法,规范统计图表的制作,对培养学生撰写科研论文具有重要的作用。

虽然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如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每次上课前在电脑中安装spss软件以实现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数据库的形式,演示实例的数据分析过程,并使学生参与实际操作并解释分析结果,但是由于课程的教学时间短,仅为48学时,并且在教学大纲中没有安排实习的课时,还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实际统计学分析的练习条件。建议今后应增加学时数,并修改教学大纲,将统计学上机实习内容纳入到教学当中,使学生从原始资料的录入、整理,到统计描述、统计推断,以及结果表示,统计结果解释等过程得到系统的训练,为今后完成毕业设计、撰写毕业论文及今后进行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对统计学的理解范文第5篇

关键词:旅游统计学;教学方法;应用型人才

旅游统计学是社会经济统计学分科中的一个分支,它是一门部门统计学也称专业统计学,它是研究旅游业领域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研究旅游部门指标体系的性质,以及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它是一门融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问,从基础数据的采集到综合处理,从数据的分析研究到最终服务于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旅游统计管理办法》的规定:旅游统计是国家统计的组成部分,是提供旅游信息的主体。经国家统计局批准制定的旅游统计调查制度属于国家统计调查制度。旅游统计调查制度主要包括旅游定期报表制度、旅游抽样调查和旅游专项调查。实际上就是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在旅游领域的应用。这门学科实践性很强,内容十分丰富,无论是进行理论上的研究还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近几年旅游管理专业在各高等学校、中等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等都陆续开设了旅游统计学课程,特别是高等教育在以培养适应旅游业需要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下,旅游统计学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在我国旅游统计学开设的时间不长,在教学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问题,特别是近几年高校扩招以及教学环境的变化,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同样对旅游统计学学科的建设和改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根据笔者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就旅游统计学课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教材的建设、教学计划的安排、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以及关于教学实践环节等方面谈几点看法。

一、教材建设

该课程由于课程建设时间不长,教材缺乏,现有的教材中原创性教材很少。教材的发展明显落后于旅游业本身的发展,知识更新慢,教学内容陈腐,在教材的编写内容与形式上,剪辑性成果多,研究性成果少,理论内容多、操作性内容少,传统继承内容多、创新内容少。旅游统计学是社会经济统计学在旅游领域的应用,它融合了两部分知识即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和旅游统计学,现有的教材结构基本都是分为两部分,前篇是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的内容,后篇是旅游统计学的内容,只是将两部分内容分别罗列在一本书中,实质就是一册合订本。前篇讲述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基本的调查收集资料的方法、统计整理的方法以及统计分析的方法,基本内容与一般的社会经济统计原理无实质性的差别,只是将原理中的内容冠以“旅游”的字样。而后篇旅游统计学部分则又将前篇所讲的原理内容,按例题的形式应用于旅游领域。前篇的公式、原理等理论内容枯燥无目的性,学生不感兴趣,后篇又独立讲述旅游统计领域的一些概念和方法,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和内容上的重复性,前篇和后篇不能融合成一体,前篇和后篇内容相互脱离使学生难于理解。

教材应体现旅游业最新的发展前沿问题,体现实际发展状况,紧跟实践,注重基础应用型知识。为了使该课程前后贯通,建议在教材的编写上应充分体现作为一门完整学科的存在,以旅游业所涉及的内容为主线,以实际统计工作过程为顺序,按照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的顺序分别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并同时讲述在旅游业领域中的应用。

二、教学计划的安排

旅游统计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之一,目前该课程开设的学时数过少,而其内容又多,包括统计学原理部分、旅游统计学部分、数理统计学的部分内容。目前多数高校开设的课时数是32学时、48学时,在有限的课堂上不能深入讲解原理的内容又没有时间联系实际的应用问题,导致学生对理论的掌握不深入,对实际的应用能力差。在国家教委下达的旅游专业课程设置中,包括54学时的旅游统计学课程,笔者认为这远远不够。建议增加学时设置。由于该课程涉及内容多,并且该学科作为专业基础课重在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是方法论学科,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和在实际工作中管理、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在整个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目前大多数高校在总学分限定的情况下,往往加大专业课的比例,而专业基础课的比例偏少,这样会造成学生基础不扎实,对基本方法掌握的欠缺,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考虑到课程的衔接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建议该课程应安排在第2学年的春季,以64学时为宜。在专业课之前紧接基础课之后,为开设专业课提供一定的方法论基础知识。或者分别开设两门课:基础课统计学原理和专业基础课旅游统计学,学时分别为48学时和32学时。

三、教学内容的确定

目前的旅游统计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即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旅游统计学、数理统计学的部分。在原理部分中往往是无所不包地介绍所有内容,不能体现旅游业的特点,而在旅游统计部分中又过多地介绍了旅游专业的术语,与一些专业课相冲突。在有限的学时内介绍过多内容,只能是泛泛而谈,不能有针对性地讲解重点内容。根据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我们应该紧紧围绕旅游业的统计范围,有选择地分重点地进行讲解。对于非统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统计学的目的重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在教学中只要讲清统计学的基本方法以及能解读统计数据的含义即可,而大量的计算则由计算机完成,不必花费有限的课时进行讲解。在旅游统计学中计算技术不重要,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对指标和数据的解释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建议在教学内容上增加研究方法论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分析研究能力,发挥统计学作为一种认识社会的工具的作用。建议加强对旅游市场统计调查相关内容的分量和学时分配,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完成从提出问题、调查项目的设计、调查问卷的编制、调查过程的实施、调查问卷的回收、问卷整理提纲的制定、整理汇总表的编制、统计分析表格的编制直到完成统计分析报告的全过程的练习。

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教师仅仅教授相对滞后的教材上的内容是不能培养出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要使学生能尽快适应社会,学以致用,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该行业的动向,及时地将最新的知识补充到教学中。目前一些大型的外资、合资饭店进行经理培训时,都增加了饭店管理的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内容,作为学校教育也要紧跟社会实践的需求。建议在高等学校的本科教育层次中增加关于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的内容,上机授课,讲授电子表格图形的处理、基本统计指标的应用,如:EXCEL、SPSS、SAS、MINITAB等软件的操作和应用统计软件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势必增加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目前多数高校鼓励采用多媒体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在实施的几年里对于大多数课程来说,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对于强调应用性的旅游统计学课程来讲,不适合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原因是该课程的特点是多有运算和公式的应用,采用多媒体教学不利于分步讲解,也不利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学生忙于记笔记,而不能集中精力理解老师对于指标的讲解。而采用传统的板书形式,虽然在板书上花费的时间较长,但更能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近几年随着高校扩招和二级学院的出现,高校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学校无论是公共课还是专业课往往是将多个班级合在一起上,对于一些公共课和纯理论课,较易自学的课程来讲效果不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但是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自学理解有难度的课程来讲,适合进行小班制教学。笔者在实际的统计学教学过程中,比较大班课和小班课也证明了其效果的差异。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课堂讲授多,讨论和案例少,练习少,学生是被动学习,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学生往往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建议学习国外的经验,使用案例教学,增加讨论课,开展“一小时教师体验活动”,让学生模拟教师,讲授一个问题、一个章节或者一个专题,然后回答学生和教师的提问。“一小时教师制”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开发和挖掘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次实践的机会。

五、实践环节

旅游管理专业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管理能力,而目前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要求。由于缺乏实际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的练习,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的研究时,往往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论文题目,不善于发现问题,不能很好地分析、解决问题,不能够运用统计学的方法深入分析问题的成因,这显然是缺少实践环节的锻炼,学到的书本知识不能很好地与实践相结合导致的。因此建议在该课程结束后增加1周的实践环节,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从发现问题、确定研究课题以及调查对象的确定,到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到分析指标的设计到完成分析报告的实践。这样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的锻炼,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在模拟的实践中掌握实证研究的主要步骤和基本规范,并能够运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分析问题的成因。

目前在饭店、旅行社的管理机构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统计报表制度,在大型旅游企业都设有专门的统计部门,有称统计部、计划统计部、统计规划部的,还有在财务部门设有专人负责的统计综合分析岗位的,教师可以利用或收集使用这些部门的具体工作资料,对学生进行实证教育,拉近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距离。

六、改革考核形式

相关期刊更多

通信对抗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对外经贸统计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商务部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地质调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