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统计学的评价

对统计学的评价

对统计学的评价

对统计学的评价范文第1篇

【关键词】校园网;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8)13―0128―04

引言

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是利用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技术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是否达到一定质量要求所做出的价值判断,其目的是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和对被评价对象做出某种资格证明。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网络教学评价属于教学评价的子范畴,其具备了教学评价的三方面含义,即价值判断、评价发展和参照标准。

随着我国高校教学评价工作的日益完善,不同条件的高等学校采取了不同的教学评价的方式。(1)会谈法,管理者与教师或者管理者与部分学生谈话,该方法有很多弊端:参与评价的人只是一部分,评价结果的信度较低,评价结果难免有偏颇;面对面的会谈,会使许多真实的问题反映不出来,没有达到各个评价土体之间的互动效果;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评价结果仅仅是些主观评价的综合。(2)调查问卷法 。借助纸质调查问卷,是目前高校普遍应用的方法。较之会谈法,避免了许多弊端,调查问卷不用署名,使参与评价的学生可以在没有顾虑的情况下真实的反映问题。但是必须集中学生分发、回收调查问卷,问卷的回收率不能得到保证,而且得到的问卷只能通过简单的人工计算得到结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成熟和校园网络的普及,问卷调查可以借助网络实现,这也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3)跟踪调查法。实施跟踪调查法,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保持联系,让其参与到教学评价的工作中来,但该方法在实际工作中较难实施。

本文的工作是借助快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遍布的校园网络,建立网络教学评价系统,采取网络教学评价和调查问卷、跟踪调查法相结合的方法,灵活地实施教学评价,得到更加全面的评价结果。在网络教学评价模式下,学生通过联网的计算机,在学校限定的时效范围内,随时都可以上网对任课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所有的这些评价数据都被自动保存到网络数据库中。网上教学评价结束后,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就可以得到教学评价统计结果,统计结果也在网站上,任课教师通过网络就可以查询到自己的评分结果。网络教学评价工作模式主要在数据获取方面提高了效率和准确性,既免去了深入课堂进行教学评价问卷调查或填表打分的过程,也省去了繁琐的数据录入和校对过程。

一 网络教学评价国内外发展状况

在欧美等国家,一些大学己经开发使用了基于网络的教学评价系统,如华盛顿大学的教学评价系统IAS、亚利桑那大学的教师-课程评价TCE、堪萨斯州立大学的教学评估和个人发展系统IDEA等,这些系统通过校园网络实施教学评价,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还有一些大学开发了网络教学系统,如WebCT、WISH、Virtual-U、Blackboard Courselnfo、PathWare等,在这些系统中已经开发了基本的教学评价功能,如Virtual-U教学平台在教学评价方面做的比较全面,包含了作业、考试的定性与定量评价与管理。

国内的基于网络的教学评价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在近几年开始起步,有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在此方面做了一定的研究和尝试。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开发的一套网络教学系统Vclass中就包括了教学评价功能,Vclass教学评价含有作业、考试的管理和评价,包括了对系统、对教师、对学习者的定性的评价,但是这些平台对于教学系统的四要素:教师,学生,课程和综合环境,缺少系统的考虑。其他的还有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空军雷达学院等学校均开发了基于网络的教学评价系统。但是有些高校己经研发的基于网络的教学评价系统只是网上调查问卷的形式,其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的制定缺乏灵活性,对于评价结果缺少综合的分析,在结果分析上没有发挥网络和计算机的强大功能。

二 系统需求分析

1 教学评价的实施过程

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实施过程包括三个阶段(1)学生或同行评价教师教学信息收集阶段。本阶段主要工作有组织者准备,人员的配备、工作安排、调查问卷形式的定制。(2)学生或同行高校学生评价教师教学的信息处理阶段。本阶段主要工作是对收集的评价信息通过各种方法、手段进行处理。(3)学生或同行评价教师教学的信息反馈阶段。本阶段主要工作有评价结果的表达,定量部分进行排名,定性部分按照一定逻辑,进行有条理的组织表达;评价结果的反馈,把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本人、学校领导;对此次评价活动进行总结。

根据教学过程和质量监控体系的规定,教学评价从新学期学生上课开始,整个学期都可以请专家进行听课、考察、评价,给出定性或定量结果;中间可以穿插同行评价;学生评价教师一般在学期末,因为学生对一个没有给自己上过课的教师评价显然是不现实和不客观的,经过一个学期或更长时间的听课、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学生才能对老师有一个较全面的印象,才能给出客观的评价;最后,把各方评价结果和数据统计分析反馈给教师以及校领导,以供参考。由此得到教学评价工作流程如图1。

其中教师,学生信息中包含院代码表、教研室代码表、学生基本信息表、教师基本信息表、课程信息表。这部分数据来源于学校的《综合教务管理系统》。教学评价信息采集包含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维护和通过网络采集来自评价主体的评价信息。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是教学评价的基础和必备条件,必须遵循导向性、科学性、可行性和可变性原则。教学评价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既涉及到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师本人素质,又涉及到学生学习状态,还涉及到校风、教学条件、社会风气和有关政策,因此在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首先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按照教育部文件精神,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其次认真借鉴国内外高校的评价经验,同时结合本校教学改革的工作实际,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采用由表及里、自上而下、由外向里的分析策略,确立学校的评价指标体系。本系统中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教师基本素质、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能力、教学方法与手段、学术水平六个方面为基本出发点。这六方面能反映学校教学过程本质,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学校人才的基本要求。教学评价数据处理主要指数据的查询和分析等。评价结果输出主要完成通过网络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管理者和学生,使教师能根据评价结果来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的调整、改进教学手段、方法等,并能坚持和发扬自己的长处;使管理者能全面掌握学校的总体情况,给学校制订政策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使学生能全面了解教师,在选择课程和选择导师时做出有利于自己发展的选择。

2 系统数据库设计

1970年,E.F.Codd创立了关系模式的概念。这其中最流行的是实体关系图(Entity-Relationship Diagram,ERD),它是P.P.Chen在1976年提出来的。这就是语义数据模型,因为它试图捕获业务要素的语义或正确含义。在这个模型中,实体定义为可标识的对用户重要的事物,所有给定类型的实体构成实体类,一个特定的实体称作实体实例,实体有描述它们特征的属性,一个或多个属性表示一个实体。因为关系模型本身几乎就是一个依据语法的模型,是一种主要处理结构的模型,实体――关系图(ERD)通常用于补充它。实际上,实体―关系图建模必然先于关系建模。一个实体――关系图可以准确地映射到关系模型上,从而实体变成了表,属性变成了列,标识符属性变成了主键。关系是指实体之间的关联,E-R模型清楚地定义了关系,每个关系都有名字,有关系实例,也有关系类。关系的元是参加关系的实体的数目,大多数关系是二元的,二元关系的三种类型分别是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

以教师教学评价数据模型为例,可以从评价、数据处理两个角度出发建立实体联系图。教学评价,对教师进行的教学评价,就教师而言是一个个体,对整个学校才是整体。在建立教学评价的实体联系图中,可以只对单个教师建立。评价关系的实体联系中,多数是一对多的联系,只有调查问卷和教师是一对一的关系以上不同局部模型图设计完成后,要进行的就是把这几个局部模型图集成,方法是按某种原则(重要性或设计实体数目多少)对各个分E-R图排序,排在前面的先集成,集成时同类实体和属性进行合并。一般有三种方式:二元平衡、多元平衡和二元阶梯。将以上评价模型图集成,然后再把数据分析集成进来,建立E-R图如图2所示。

三 教师教学评价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分析了教师教学评价业务流程以及数据流后,可以划分出教学评价系统的功能框图如图3:

系统的用户可以分为三类,即教师、学生和系统管理人员。三类用户所能实现的功能是不同的,因此可以将系统分为三个子模块,即教师子模块、学生子模块和管理人员子模块。

1 用户登陆系统的设计

系统针对多类型用户登录系统设计了选择“身份”: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经身份验证登录系统后,系统根据用户身份跳转至不同页面。

2教师模块的设计

系统设计教师模块各个功能如下实现:

(1) 登录系统

全校每个教师都有统一的编号,根据各自唯一的编号作为标识登录系统,初始密码与统一编号相同,教师登录后可以自己修改密码。教师的信息记录在数据库的教师信息数据表中。

(2) 参与教学评价

只能对同一教研室的老师进行评价,评价页面显示管理人员制定的该评价方向上的评价表,评价完毕之后提示将不可以再做修改。通过建立与数据库的连接对相应的数据表使用select语句和insert语句,即可实现此处操作。

(3) 查看评价结果

主要包括查看学生和老师对自己的评价信息,对每一种评价信息分别建立查看评价结果页面。

3 学生模块的设计

学生是参与教学评价的主体,其主要任务是参与并完成教学评价。根据学生学号的唯一性,设定其登录系统的标识,初始密码同学号相同,学生登录后可以修改密码,考虑与校园网教学系统的接口,建立学生基本信息表;建立课程评价页面,教学系统的接口,建立学生基本信息表;建立课程评价页面,评价完毕之后提示将不可以再做修改,一门课只可评价一次;学生评价完毕,退出系统。

4 管理人员模块的设计

系统设计管理人员模块各个功能如下:

登录系统。管理人员都有唯一的用户名和密码。管理人员的信息记录在系统信息表中;

开启系统。管理人员登录后可以设置开启或关闭系统,只有在系统开启时才能进行评价。通常在学期的最后几周开启评价系统,评价时间为期一周左右;(3)添加信息。主要包括添加学生、老师、课程、院系部和教研室信息。对每一个任务,分别建立添加页面。(4)查询功能。可以查询每位老师的得到的评价信息,包括学生和同行的评价。

图4 是本系统中学生评价功能的运行截图:

四 结束语

本文从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实际需求和实际应用出发,设计了基于WEB的教师教学评价系统,分析和建立了教学评价系统模型,包括基本模块的功能分析及模块之间的数据流向分析; 完成高校教学评价系统的总体结构和详细设计,包括各功能模块内部的功能设计 、 数据库结构设计、接口设计等,经应用证明该系统科学方便有效。

本研究还需要扩展和完善的地方:

(1)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以后可通过咨询专家、院校调研,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更合理的分类,以完善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2)可采用更加先进的方法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量化评价,这样得到的结果更能准确反映出教学的质量,从另一个角度讲可以为改进学校的各项工作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3)对评价结果可进一步数据挖掘,进行相关评价项目的分析,建立教师档案,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更多的依据。

(4)对评价主体进一步细分并增加评价主体的权重信息,可以使评价结果信息客观、准确。

参考文献

[1] 杨红颖,王向阳,吴俊峰.网络教学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远程教育,2007,(4):45-48.

[2] 张喜妮.用现代化手段提升教学质量评价系统[N].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12(6).

[3] 陈明忠.基于Web的教学评价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广东科技,2005:60-61.

[4] 王智钢.基于技术的网络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6,3(1):27-30.

[5] Walter F. Heineke, Laura Blasi. Methods of evaluat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Greenwich [M]. Connecticut: 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 2001.

[6] 刘浩+SQL Server网络应用系统开发与实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7] Matthews, P.Holmes, J.R.Vickers, P.Corporaal. Aspects of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School Inspection Judgments of Teaching Quality [J]. Educational Research & Evaluation.Jun98.Vol. 4 Issue 2:167-189.

[8] 刘恩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3):85-87.

对统计学的评价范文第2篇

关 键 词:大学数学;课程评价;课程建设

1. 研究背景

根据《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的精神,加大教学改革步伐,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内容整合,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普及共享,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课程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单元,是构成专业的第一要素。课程建设是教学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综合性建设工作。按照学校“以单门课程为基础、以课程群建设为核心、强化课程体系建设” 的课程指导原则,从受益面以及课程性质出发,建立了“高等数学课程群”“线性代数课程群”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群”。为加强大学数学课程建设,提高大学数学课程建设水平,研发一个基于B/S模式的大学数学课程评价系统,实现了课程评价常态化和信息化,使大学数学课程建设与课程评价相辅相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需求分析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2008年度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本科)》,大学数学课程的评审要体现大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教师创新。对大学数学课程评价系统的具体要求为:

(1)系统安全性。系统用户登录采用口令控制机制,防止非法使用系统;数据写入进行完整性控制;采用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MS SQL server;提供软件容错包,及时诊断和提示系统错误及处理方法。

(2)系统可靠性。系统应符合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标准;系统能够实现大学数学课程评价的工作要求。

(3)系统开放性。系统应可以灵活实现课程评价,实现评价专家异地注册、异地评价;系统应具有与大学数学课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接口,实现数据共享。

(4)系统科学性。系统中采用的评价算法应实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同时应提供用户可以自行丰富评价算法的功能。

3.系统设计

3.1 系统结构设计

大学数学课程评价系统结构设计图,如图1所示。

图1中以大学数学课程评价系统为中心,通过大学数学课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收集、存储、提供涉及课程评价的基础信息,而系统管理人员、评价专家信息、评价模型信息等信息通过大学数学课程评价系统的服务器端进行维护;评价专家在身份认证后通过客户端对待评价课程根据评价指标的要求进行打分,经过评价数学模型处理后给出最终评价结果。

系统开发基于B/S模式,后台数据库选用MS SQL server 数据库,前端程序使用visual studio 和Java 语言开发,操作系统为Windows XP。

3.2系统功能设计

根据大学数学课程评价工作的需要,系统功能可分为用户信息管理、专家信息管理、课程评价管理、数学模型管理、评价数据处理、评价结果等六个模块,其系统功能图,如图2所示。

系统功能简述如下:

(1)用户信息管理模块:包括系统管理人员和各级用户信息的维护,登录口令设置,访问权限设置。

(2)专家信息管理模块:包括评价专家的基本信息维护,评价专家评价课程设置,评价专家访问权限设置。

(3)课程评价管理模块:包括课程评价有效期,设置课程评价专家人选,课程评价专家人选组成结构分析,设置课程评价指标,课程评价状态管理,设置课程评价系统与大学数学课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接口。

(4)数学模型管理模块:包括设置课程选用的评价模型,对评价数学模型信息维护,提供系统与其他数学模型软件包接口。

(5)评价数据处理模块:包括评价专家评价数据预处理,选用评价数学模型进行数据处理,评价结果生成及语义解释,评价数据存储和备份。

(6)评价结果模块:包括根据渠道的不同,采用不同形式评价结果,给出课程建设方面的建议。

4. 关键技术

4.1 面向对象方法

面向对象方法对问题的理解更直接,更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思维规律;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使用同一模型,不存在过渡困难;开发出来的系统从本质上具有更强的生命力;易于扩充和维护。[1,2]

4.2 科学的评价模型

系统不仅用计算机软件模拟人的手工操作,而且能够对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处理,运用科学的评价数学模型进行分析。评价数学模型有模糊数学、层次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数据包络法等。

4.3 无纸评价

无纸办公是当今世界上办公手段发展的趋势。系统的实施可以使得课程评价摆脱繁重的手工操作,实现课程评价信息化、无纸化,避免了大量资源浪费。

5. 数据库设计

要设计高质量的大学数学课程评价系统,首先是要解决建立良好的数据库结构这一问题。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数据依赖、范式和模式设计方法。为了便于程序设计,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必须在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合理的建立数据库。[3]

在数据库管理系统MS SQL server 上建立了用户信息表、专家信息表、课程档案信息表、评价数据表、评价结果表、数学模型表等多个表、视图及存储过程。

6. 结束语

大学数学课程评价系统是在大学数学课程评价方面一种尝试,是目前国家精品开放课建设的一个补充,也是大学数学课程信息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后续的研究中,将利用数学方法对课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及课程评价所积累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挖掘出潜在的、有价值的信息,并尝试将课程评价应用推广到其他课程中。

参考文献

[1] 邝孔武,王晓敏.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第三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 黄梯云.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3] 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对统计学的评价范文第3篇

[摘要]随时了解统计公信力的高低有助于统计公信力的提高,有助于统计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于社会发展。要了解统计公信力的高低就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对统计统信力进行评价。就如何评价统计公信力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立统计公信力评价的基本原则、思路、内容和体系,以便对统计公信力的评价。

[关键词]统计公信力评价方法

统计公信力的评价方法就是指对统计公信力进行评价所依据的原则,采取的步骤、程序及其理论体系。合适的统计公信力评价方法、其本身不仅要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而且要具有简单性、易理解性、可操作性和通用性。因此,在探讨统计公信力评价方法时,既要遵循评价客观事物发展变化应遵循的一般规律,又要体现我国统计理论和统计实务发展变化的特点,还可以借鉴评价相关的社会经济活动如企业、政府偿债能力、会计公信力等的评价方法以及国际上一些常用的做法和习惯。这样提出的统计公信力评价方法可能会更实用和有效。

一、建立统计公信力评价方法应遵循的原则

建立统计公信力评价方法应遵循的原则主要包括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明晰性、可操作性、适用性以及通用性原则。这些原则为建立统计公信力评价方法提供了指南,以便对统计公信力评价方法进行思考和探讨。

1.科学性原则。这是人的任何思维活动都应遵循的普遍原则。对于建立统计公信力评价方法来说,科学性原则就是指所建立的统计公信力评价方法要符合统计公信力评价方法内在固有的规律性即固有的知识体系。因此,只有遵循这一原则,所建立的统计公信力评价方法对统计公信力的评价才会更准确。得出的结论才能为人们接受,从而影响人们的活动,促进统计工作的完善。当然,签于人们的认知水平,所提出的统计公信力评价方法未必能够达到完全的科学程度,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在思考统计公信力评价方法时,从出发点到结果,应当遵循科学性这一原则的要求。

2.系统性原则。统计公信力评价方法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统计。公信力的定义,统计公信力评价方法的定义、目标、任务、对象、要求、内容、运用以及相关的其他问题等。系统性原则是指在研究统计公信力评价方法时,要对统计公信力评价方法所涉及的全部要素进行系统的研究,即将其看成是一个系统,研究系统包含的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这才能统计公信力有全面的认识,所提出的统计公信力评价方法在理论上才会具有较为普遍的意义。

3.完整性原则,统计公信力评价方法从涉及内容来看,包括定义、目标、任务、要求以及内容等诸多要素构成,但从要达到目的的角度来看,统计公信力评价方法是一种程序,解决问题的步骤。完整性的原则是指建立统计公信力评价方法时,不仅要求学统地研究统计公信力评价方法所涉及的各项要素,根据研究结论构建统计公信力评价方法,更重要的是所构建的方法,其程序、步骤要完整、各步骤上的内容要完整,甚至包括使用说明也不能缺少。这样统计公信力评价方法才会被更有效地使用。

4.明晰性原则。建立统计公信力评价方法的目的首先在于相关使用者能够使用其对统计公信力进行评价。如果评价统公信力的方法过于复杂,使用者对其中的内涵、内容等不能全面掌握,那就难以做对统计公信力有效评价。时晰性原则是指统计公信力的评价方法要简单、明了,通谷易懂易于理解。这样有利于使用者准确,完整地把握统计公信力评价方法包括的内容、要求等。从而更如地对统计公信力评价方法加以使用。

5.可操作性原则。统计公信力评价方法的可操作越强,越便于使用,越是有普遍性。统计公信力评价方法不仅要应简单、明了、通谷易懂、易于理解,而且要便于使用。如果使用者在使用统计公信力评价方法时,所需素材不易收集,成本较高等,这就会影响使用者对方法使用,进而影响对统计公信力的评价,达不到方法要实现的目的。操作性原则是指统计公信力评价方法使用的条件应易于满足。在建立统计公信力评价方法的,遵循可操作原则有于利于开展对统计公信力的评价。

6.多样性原则。方法是达到目的手段,会随着条件而变化,也会因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而有所不同。多样性原则是指统计公信的评价方法应当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使用者从不同角度对统计公信力进行考察的选择余地。不是局限于某一种方法。这样各种方法可以相互印证,也便于使用者灵活运用。

7.通用性原则。提高统计公信力是世界各国统计工作追求的目标之一。为此,各国统计部门及其统计研究机构都会设法达到其中的目标,对统计公信力进行评价就是重要的提高统计公信力的措施。在对统计公信力评时,不同的国家会根据自己的情况探索出一些实用有效的方法。这些方法由于使用的目的、对象、任务、作用等方面区别不大,因此方法具有通用性可以相互参考,相互借鉴。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评价是人类认识事物,检查自身活动是否有效,是否达到目标的基本手段,基本环节。因此有活动就有与之对应的评价方法。各种活动虽有所不同,但评价方法的原理基本相似,也可以相互参考、相互借鉴,对统计公信力评价方法来说,通用性原则就是指设计统计公信力评价方法时,尽可能地参考,借鉴和使用其他有关相似活动的评价方法以国际上的一些评价方法,使统计公信力评价方法更容易理解和使用。

8.适用性原则。统计公信力评价方法的提出,其目的是为使用。适用性原则是指统计公信力评价方法要符合我国的社会经济环境,符合统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在用于评价统计公信力时是比较有效的。具体体现在统计公信力评价方面,就是方法的繁简要适当,耗用的时间要适当,使用的成本要适当,评价的结果要适当。通过对统计公信力的评价基本能反映出我国统计公信力的高低。有肋于采取措施促进统计公信力的提高。

二、统计公信力评价方法的探讨

根据建立统计公信力评价方法的原则、我国统计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其他相关学科、实务评价活动的理论和实践,对统计公信力评价所设想的方法主要有统计内部评价法,统计外部评价法,国内评价法,国际评价法,历史评价法,综合因子评价法,指数评价法等。

1.统计内部评价法。统计公信力内部评价方法是指通过统计机构、统计人员以及与统计工作相关的主体对统计公信力进行评价所形成的方法。提出这种方法的主要理论依据是统计质量的高低是影响统计公信力的主要因素。统计质量越高,统计公信力才能越高。由于统计主要是采集、加工、产出和供应统计信息。因而统计的质量主要取决于统计信息的可靠性、准确性、及时性以及有用性等。统计信息的可靠性、准确性、及时性以及有用性越好、统计质量就越高。统计信息是否可靠、准确、及时和有用、应当说统计机构、统计人员以及与统计相关的主体最有发。因为他们经历了统计信息形成的全过程。尤其对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最了解。因此,出自统计系统内部的统计公信力评价在一定意义上更有价值。这种方法的基本步骤是由统计公信力信息调查收集、信息加工、整理、分析和综合以及得出评价结论三部组成。统计公信力信息调查收集主要是通过向统计内部的相关主体调查收集对统计公信力的评价资料,然后对所收集的评价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分析和综合,最后得出统计系统内部对统计公信力高低的评价结论。

2.统计外部评价法。这种方法是指由统计系统以外的不同主体对统计公信力做出评价的方法。从统计公信力的含义来看,统计公信力就是统计对政府、社会、公众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主要取决于公众、社会、政府对统计的信任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认为是统计的公共“信用”能力。这种“信用”能力越强、统计公信力越高;相反,则越低。因此,统计系统外部对统计公信力进行评价具有直接的意义。与内部评价法基本相同也通过三个步骤,最后得出对统计公信力评价的结论。

3.国内评价法。即由国内不同主体对统计公信力作出评价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国内不同主体调查,收集其对统计公信力评价的信息。然后进行综合得出对统计公信力评价的结论。当然,也可以将统计系统内、外部对统计公信力评价的结论进行综合得出国内对统计公信力评价的结论。

4.国际评价法。即由国际上的组织或机构对我国统计公信力作出的评价方法。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是国际经济政治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各种国际组织和机构的主要成员。享有各种国际权利,承担着与权利相匹配的国际义务。统计部门提供的各种信息受到世界各国及其国际组织的广泛重视。国际评价法就是通过广泛收集国际组织和机构,如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等对我国统计活动的评价,以判断我国统计公信力,得出对我国统计公信力评价的结论。

5.历史评价法。通过考察我国不同历时期统计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来评价统计公信力的方法。某一时期,如果统计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比较高和比较大时,统计公信力相应就比较高;相反,也就比较低。总体上看,统计公信力在历史上是不断提高的,但在某一时期或某几年,统计公信力是波动的,有时高,有时低。通过对历史上统计地位和作用的观察和对比,可以对不同时期的统计公信力作出比较合理的评价。

6.综合因子评价法。这种方法就是根据影响统计公信力的因子以及各种因子对统计公信力的贡献,通过综合来评价统计公信力的方法。其基本过程就是分析影响统计公信力的因子,然后对各种因子影响程度进行量化、综合、根据量化综合的结果,得出对统计信力进行评价的结论。

7.统计公信力指数评价法。通过编制统计公信力指数以反映统计公信力变化状况,评价统计公信力的方法。指数法是描述评价经济活动变化情况的常用方法,将其引入到评价统计公信力范畴也应当是可行的。选择一些能够反映统计公信力且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以选定年度为基期,编制统计公信力指数,这样就做能到对统计公信力的动态评价,随时掌握统计公信力的变化情况。

三、统计公信力评价方法运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统计公信力的提出本身就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要为之提出一套比较合适的评价方法是比较困难的。尝试着提出了建立统计公信评价方法的一些原则以及多种评价统计公信力的方法,这些原则和方法在实际运用时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1.统计公信力评价方法的具体化问题。中所提出的统计公信力评方法只是一些基本的想法和思路。因此,在具体运用于评价统计公信力时,还要需详细化,步骤化、规范化以及结论的具体化。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应用,做到对统计公信力的有效评价。

2.统计公信力评价方法的结合使用问题。评价统计公信力的方法具有多样性,如何将各种方法有效使用,既能体现出不同方法特点,又能体现出各种方法的共性,应当说以某一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相结合起来比较理想。在文中所提的七种方法,应当以综合因子评价法为主,以其他方法为辅,最终建立起统计公信力指数评价法是统计公信力评价法的方向。

3.统计公信力评价方法运用主体问题。统计公信力评价方法使用主体应当是统计主管部门,其他有关组织机构也可能用来对统计公信力进行评价,但主要应是统计主管部门。这是因为统计公信力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统计公信力的提高,从而使统计得到其应有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而没有公信力或公信力很低的统计,其统计存在的价值和重要性会大大折扣。因此,明确统计公信力评价法的使用主体有利于方法的使用,促进统计公信力的提高。

对统计学的评价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职业学院 学习评价系统 设计 实现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0005-02

随着知识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其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世界各国加大了对教育的重视及投资力度。一直以来,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育发展等具有积极的意义。学习评价立足于微观层面,其注重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动手能力发展过程,为教育成效提供了有力保障。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在高校校园建设及发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存在,使得学生评价方式得以丰富。近年来,基于网络的学习评价系统蓬勃兴起,极大的提升了学习效率、减少了考核成本及教师的工作量等。本文根据笔者实际从教经验,并结合相关文献,先是论述了职业学院学习评价系统设计,而后分析了职业学院学习评价爱系统实现,旨在提供参考。

一、职业学院学习评价系统设计

(一)学习评价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学习评价系统,顾名思义,评测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的一种系统。经查阅文献、与优秀学生、教师探讨,将学习评价系统所具备的功能提炼出来,并总结、归纳为以下内容:师生及管理员可借助浏览器对数据库进行访问。学生方面,在注册账号时可采用自己的学号,其注册信息由管理员审查、批复。继此之后,分部门管理学校内的学生。此外,管理员与教师可对用户信息进行添加。与此同时,其还可将权限增设进去;考试系统能够满足不同考试的个各种需求。待教师登录之后,其可进行如下操作:安排考试内容、修改学生信息、评价学生考试、查看学生具体信息、管理试题等。待学生登录后,其可进行如下操作:查看考试信息、查询考试成绩、修改个人信息、查询学习评价信息等;考试系统须创建很多试题库。学习评价系统的建立,并非仅仅针对一门学科,其可对多门学科进行学习评价。此外,学习评价系统所设置的试题应多元化。科目不同,所创建的题库自然也不容;题库不同,所包含的题目自然也不同;登录后,教师可合理设置考试,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参考人员、试题总分、时间、考试班级、试题总分等。为满足考试科目的评价需求,试卷应选用适宜的生成方式;考试系统应包含成绩管理模块等。

(二)学习评价系统设计原则

学习评价系统须严格遵循两种思想:软件设计与学习评价模型思想,且符合以下原则:1.学习评价系统界面友好、简洁。所谓的系统界面指的是计算机与用户两者之间的接口,其的友好程度对用户参与的兴趣具有很大的影响。学习评价系统界面除了便于操作,还要给用户创设轻松愉悦的应用氛围。2.准确性。准确性对系统至关重要。唯有信息、试题等准确,学生评价系统才能充分发挥使用效益、3.安全性。安全性是学习评价系统的基本原则,其对保护系统信息的完整性具有积极的意义。4.灵活性。教育改的不断发展带动了评价方式的发展,学习评价系统分应驻中非创新、引进评价方式。5.可扩展性。系统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也并非一成不变,不断的研发能够促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6、稳定性。稳定性为学生顺利、高效完成测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7、系统功能完善。学习评价系统应具备组卷、自动阅卷、统计成绩等功能。如此,便能提高学习测评效率。

二、职业学院学习评价系统实现

(一)注册及登录

当应用系统时,用户的首要任务是登录,也就是说,对验证身份,以对用户的权限进行确定并保证学习评价系统处于安全状态。用户身份的验证,主要是借助系统提供的登录界面。由上述设计原则可知,登录界面简单、易于操作,给用户以愉快的感觉。严格意义上来讲,登录页面具备双重功能:用户注册、用户登录。待用户身份验证合格后,其可进入相应的权限界面,以展开不同的操作活动。值得注意的是,用户可切换不同模块。对于新用户,若要登录学习评价系统,则需先进行注册,待注册成功,其便拥有一定的权限,进而可登录并使用。

(二)系统管理

1.部门管理界面

在实际学习评价中,考试具备特定的对象。所以,系统需根据院系、班级将学生科学、合理分类,以使得系统性能加强。于部门管理界面,用户可添加、修改、删除部门。

2.人员管理界面

全部用户信息的管理主要通过人员管理界面实现。人员管理模块的存在,可添加、删除、浏览、修改、查询学生、教师、管理员三种用户的有关信息。

(三)题库管理

题库作为学习评价系统的基础而存在,其能够保障系统正常运行。所谓的题库管理指的是对各种题型的管理,主要体现于多选题、单选题、判断题、主观题等方面。通常,管理员与教师承担着管理题库的责任,简单、友好的界面对系统可操作性具有很大的影响。众所周知,题库包含大量题目。因此,为便于查询,在设计学生评价系统时须将题库进行分类。如此,便能提高教师与管理工作效率。此外,为确保界面的友好,每个界面设置的题目不宜过多,且对其进行明确标注。

(四)试卷管理

组卷方法的优劣直接关乎着试卷的质量。结合笔者所在的职业院校实际情况,试卷须符合以下要求:满足检测学生专业知识的需求、满足检测学生日常学习的需求。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组卷方式主要由手工输入、随机抽题、人工选卷三种方式构成。登录试卷管理界面,可选择、生成、删除、修改试卷。为提高教师实际操作效率,试卷管理界面须包含创建者、创建时间、所属单位、试卷名称等内容。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习评价系统在职业学院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职业学院应加大对学习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的重视及投资力度,以提高学习测评效率,进而顺应教育改革潮流。

参考文献:

[1]侯志强. 基于Web的高职学习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D].山西师范大学,2014.

对统计学的评价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务日志;管理系统;技术

随着社会网络化和校园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院校逐步完善办公及教学管理系统。对于教学管理系统的研发进行自主研发成为热门的课题,自主开发与研制教务日志管理系统应运而生,本课题的研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的。

一、系统分析

教务日志管理系统则是面向学校实际情况进行教务管理工作开展的软件,其主要的目标是对师生电子资料等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并存储,实现无纸化教务管理,同时完成繁琐的教师评价工作,从各层进行立体评价,让该项工作更规范和清晰;最后学生的成绩管理是重要的一项功能,主要的目标是高效高速的完成学生成绩的录入、查询、自动生成成绩构成与绩点学分等功能。

二、系统整体设计

该系统对目标的进行研究和制定,需要系统达到以下各项功能和技术指标:

(1)教务日志的填写:完成学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存储,并且保存成功后能在系统中进行数据同步和互通,各用户在权限范围内进行查询。

(2)教师工作评价:教师工作的评价形成立体评价,学生的教学日志,科组长、教学部长、教务管理人员、教研工作人员、教师的电子资料等都形成评价体系中的一部分。

(3)学生成绩录入与管理:学生成绩的录入需要达到快速便捷,对学生成绩的管理也是常用的对后台数据库的增、删、改以及对各用户群体的不同查询等操作。

(4)各项信息的查询:在系统中以不同的用户身份登陆有不同的操作范围,对于系统中存储的各项信息也要达到灵活的查询,班主任和教学部长要按不同的要求进行操作,班主任按班进行,教学部长按专业部或年级进行,达到快速的进行信息管理。

以上是对系统需求的简单阐述,也是对几项主要功能的描述,系统的设计与研发工作围绕着这些功能要点开展。

1.教务日志管理模块。教学日志管理主要实现从学生填写评价表,采集和存储学生的信息。(1)教务日志录入:学生调出教出评价表进行数据填写。(2)教务日志统计:对填写的教务日志进行统计反馈,反应填写是否完整。(3)教务日志查询:查询教务日志填写的具体数据。

2.教师工作评价模块。教师工作评价主要实现各管理人员的评价统计与百分配比形成评价值,同时统计电子资料和录入学生成绩,给出最终的评价值。(1)课堂评价表:对课堂评价值进行对应填写,并形成记录表格。(2)电子资料提交:对教师的电子教案、计划、论文、获奖证书等电子资料进行提交并自动统计。(3)问卷调查记录:对学生录入的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和记录。(4)评价百分配分:对各层管理人员的评价进行百分配比,自动生成教师评价。

3.学生成绩管理模块。学生成绩管理主要实现录入后的成绩查询、自动生成总成绩与绩点学分等操作。(1)学生成绩录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成绩录入方式,批量录入学生成绩。(2)学生成绩查询:对学生成绩进行条件查询。(3)学生成绩统计:根据用户权限对学生成绩进行自动计算。

针对我校教务工作的现状,本系统设计了教务日志管理、教师评价和学生成绩管理等三个功能模块。系统采用技术,结合SQL Server数据库,实现基于B/S三层架构的教务日志管理系统进行研发,具有操作简便有效、实用性强、可靠性与安全性高等特点。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更多

通信对抗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对外经贸统计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商务部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地质调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