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精神文明创建综述

精神文明创建综述

精神文明创建综述

精神文明创建综述范文第1篇

一、2012年高考政治“文化生活”试题命题基本情况

二、2012年高考政治“文化生活”试题基本特点

1 从命题立意上看,凸显能力立意,强化综合考查

2012年“文化生活”试题多是以知识为载体、能力立意为主导、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相融合的应用型和能力型试题,思维力度明显加强。①试题较好地突出了灵活性、综合性。如新课标全国文综卷第21题选择肢设置涉及尊重文化多样性、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等多个考点;山东文综卷第23题选择肢设置涉及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交流的作用等多个考点;江苏政治卷第29、32题是“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综合;海南政治卷第13题是“文化生活”和“政治生活”的综合。而非选择题涉及考点则更多,综合程度更高。如天津文综卷第14题第(1)问涉及文化塑造人生、中华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考点,福建文综卷第39题第(4)问涉及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和特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等考点。②试题突出了探究性和生成性。如福建文综卷第39题第(4)问以“弘扬雷锋精神,促进社会文明”为主题,要求考生在调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基础上,就如何更好发挥上述主题文化向社会发出倡议;北京文综卷第38题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面对东道国语言、风俗习惯、价值观、等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为背景,要求考生调用尊重文化多样性、文化创新的途径等知识,阐述、探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应对上述挑战应有的正确态度,即“尊重文化多样性,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应尊重东道国的文化;跨越文化差异,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2 从情境设置来看,情境新颖多样,彰显地方特色

2012年的“文化生活”试题是通过创设新情境,设置新问题,来考查考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①试题既有反映时代精神、贴近社会生活的热点问题,也有反映“文化生活”特色、突出文化功能的典型事例等。如江苏政治卷第24题以“‘信义姐夫’传导‘崇尚诚信、仁慈温暖’”为背景,说明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天津文综卷第14题第(1)问以“雷锋和鹦歌岭大学生以帮助他人、奉献社会为乐”为背景,说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传承与升华;广东文综A卷第37题第(2)问以“中国交响乐团成功‘走出去”’为背景,从“中国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视角说明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的重要性。②试题还体现了地方特色,选用了反映各地区文化建设新成就、新举措的素材。如北京文综卷第24题以“呈现北京历史文化和‘北京精神’的城市雕塑”为背景,说明优秀文化对社会和个人的积极作用;山东文综卷第22题以“茂腔动漫剧深受观众喜爱”为背景,说明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海南政治卷第17题以“黎族人民创造的富有特色的海岛文化入选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背景,说明黎族人民是创造黎族文化的主体、黎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3 从知识选择来看,突出主干知识,强化知识整合

尽管2012年“文化生活”命题情境形式多样,问题设置新颖,但试题依托“文化生活”的基础知识,突出考查主干知识和核心考点。如:北京文综卷第24题、天津文综卷第14题第(1)问、安徽文综卷第8题考查了“文化塑造人生”;新课标全国文综卷第21题、北京文综卷第38题第(4)问考查了“尊重文化多样性”;天津文综卷第11题、浙江文综卷第3l题、山东文综卷第23题、广东文综A卷第30题考查了“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新课标全国文综卷第39题第(1)问、江苏政治卷第20题、海南政治卷第18题考查了“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天津文综卷第14题第(1)问、福建文综卷第39题第(4)问、江苏政治卷第22题考查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浙江文综卷第31题、山东文综卷第22题、福建文综卷第32题、江苏政治卷第37题第(3)问、海南政治卷第25题第(1)问考查了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作用和途径);浙江文综卷第40题第(1)问、福建文综卷第39题第(4)问、安徽文综卷第37题第(1)问考查了“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等等。而上述涉及的考点均为“文化生活”主干知识和核心考点。同时,试题强调基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基础知识运用的综合程度。又如浙江文综卷第40题第(1)问以“一碑两谱五星”乡村文化创建活动为背景,要求考生在获取和解读信息的基础上,调用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等知识,并按照设问要求进行整合,分析和说明“一碑两谱五星”乡村文化创建活动取得成功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精神文明创建综述范文第2篇

一、把握好续志时空的范围问题

《地方志工作条例》第三条对地方志书的定义作出规定,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这一定义至少圈定了志书的时限(历史与现状)、空间(本行政区域)、内容(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性质(资料性文献)四个方面问题。前志(指首轮志书)是统合古今,从事物的发端开始记述,记述本行政区域内的事物。续志的记述时限与空间范围如何把握,是续志编纂的首要问题。

1、把握续志时限的范围。续修志书是相对前志来说的,是前志的承接与延伸,其上限一般承接前志的下限。但是它并非都是统一规范的,有些续志是承接前志下限,有些是与前志交叉。续志的上限是与前志承接,还是与前志交叉呢?从续志编修实践看,存在三种情况:

(1)以前志下限的次年作为上限。续志内容承接前志,从前志下限的次年开始记述。对于某些特殊事物,为保持其完整性,可以适当上溯,有的上溯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有的上溯至事物的发端。这些上溯的事物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妥当的处理,如把某些上溯的事物放入篇章的无题小序中,作为背景资料介绍。这种承接前志下限的方式,在续志中用得较多。它的好处是:成书快,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减少与前志的重复,把有限的篇幅用于记述20年来的事物。

(2)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上限。续志内容不承接前志,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记述。这种承接方式,在续志中也有一些。它的好处是:全面系统地记述改革开放的历程与取得的成绩,避免割裂事物的联系,方便读者查找利用。运用这种承接方式,需要采取一些办法尽量减少与前志的重复,少量重复是不可避免的。

(3)以行政区域变动的年度为上限。续志内容不承接前志,从行政区域变动的年度开始记述。如20世纪90年代撤县建市比较频繁,撤县建市的地区,市志与县志接不上,可以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建市之前的资料,作为背景资料载入,其他从建市之年开始记述。这种承接方式,在续志中用得较少,主要运用于区域有变动的地区。

至于续志的下限,《地方志工作条例》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只要求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各地续志的下限如何选定,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结合前志完成的年份和下限确定。如前志下限断至20世纪80年代,续志下限以2000年为好;前志下限断至20世纪90年代,续志下限宜选择2005年或2010年。

2、把握续志区域的范围。地方志书是记述本行政区域内各方面的事物,不越境而书。不越境而书,就是不超越规定的行政区域范围记述事物,这是前志编纂的一个原则。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国内外、境内外的交流日益增多。出现一些外地区来境内打工或办企业的,对本区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属于境内发生的事情,记述是理所当然的。同时还出现境内经济社会各方面向外渗透的情况,特别是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在境外、国外的活动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境内人员跨境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党政机关领导的跨境活动,如跨境参观考察、招商引资、经济合作等;二是企业人员的跨境活动,如跨境设立分支机构、原料采购、产品推销、投资创业等;三是居民个人的跨境活动,如跨境打工创业、举办展览、国外求学等。经济的外向度、人口的流动化是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续志记载跨境活动正是顺应这一历史发展的趋势,解决了把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地经济社会向外渗透的各方面记载入志的问题。这种记述没有违背地域原则,而是对地域的延伸,不能视为越境而书。

二、把握好续志内容的重点问题

续志是前志的延伸,没有必要过多重复前志的内容,但也不能完全排斥复载。对前志所记的一些基本情况、名胜古迹、名优产品和在本地的特色事物,可以复载;对一些没有变化或变化不大的事物,如自然环境、建置沿革、风俗、方言、、文物等,可以从略记述,不能完全舍弃;对一些发展过程介于两轮志书时限之间的事物,必须上溯;对一些前志下限之后发生的新事物,续志要作重点记述。与前志相比,续志应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内容的记述。

1、把握改革开放内容的记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把国企改革正式列入改革的重点。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改革开放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由过去的突破旧体制转向建立一个新体制。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改革开放进入深化阶段,与之配套的各项制度不断完善。改革开放的进程可分为发动与起步(1978~1984年)、展开与发展(1984~1992年)、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1992~1997年)、攻坚决胜(1997~)四个阶段。改革是全方位的,是一场全面的、深层次的、动态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革命。改革开放的发动与起步阶段在前志已有记述,但不够系统和详细。因此,续志要重点记述改革开放,反映时代的变革特点,写出改革的原因、主要进程、主要方面、主要措施、主要成就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不能详结果,略过程;也不能只写成绩,不写问题。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续志也要作重点记述,必要时可以附记一些改革开放的实施办法与专题调查。

记述的方式有三种:一是集中设置“改革开放”或“体制改革”篇章记述;二是分散在各篇章记述,但要在章、节标题上显示出来,如果不显示出来,就没有改革开放的位置,改革开放的内容就难以记入;三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记述方式。

2、把握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的记述。编修前志时,关于志书是否写精神文明、精神生活、意识形态之类,曾有过激烈的争论。有些人从重要性出发,主张写;有些人则认为有很多困难。不管怎么说,前志在这方面写得较少,但普遍反映了“五讲四美三热爱运动”,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开端。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颁发后,一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群众运动在全国各地开展起来。各地分别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简称文明办),中心任务是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同时还临时性协助扫黄打非、净化文化市场、法制教育等。可见,精神文明建设在续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时代特征的标志。续志要作重点记述,包括各级党政机关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工作及其成果,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活动情况,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情况,典型的好人好事。

记述的方式有三种:一是集中设置精神文明建设篇章记述;二是把未归入专门篇章记述的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分散到相关篇章记述;三是集中设置精神文明建设篇章记述,然后把难以归入专门篇章记述的内容分散到相关篇章记述。

3、把握社会问题内容的记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各行各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由于许多改革措施都是在探索中前行的,以及受国际环境等因素影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许多社会问题。如工人下岗问题、干部腐败问题、农民负担问题、治安问题、流动人口问题、贫富差别问题、社会结构问题、婚姻家庭问题、老年人问题、妇女问题、青年问题、物价问题、住房问题等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法制建设的日臻完善,党风廉政建设的不断加强,这些问题都得到有效的整治和好转。前志记述社会问题很少,即使有少量涉及,也是从部门工作的角度来写,如劳动部门安排了多少人就业,住房管理部门解决了多少人的住房等等,根本看不清问题的全貌。这些社会问题都是存在的历史事实,续志要加强这方面的记述。记述的社会问题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存史和使用价值的社会问题;二是已在媒体上公布,有公开定论,无特殊保密规定的社会问题。续志记述社会问题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重点记述那些在当地影响较大、具有地方特点、群众比较关注的社会问题,以及一些当地党委和政府解决得比较好、具有代表性的社会问题。

记述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设置社会篇,集中记述一些社会问题,然后把不便于集中记述的问题放在相关篇章记述;另一种是全部分散到相关篇章记述。

三、把握好续志体例的创新问题

志书的体例包括体裁、结构、章法三个方面。前志一般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七种体裁,篇(编、卷)章节目结构,“横排竖写、述而不作”原则。续志要把握好体例的运用问题,不能完全沿用前志的体裁、结构、章法,需要在前志体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1、把握续志体裁的问题。在前志“述、记、志、传、图、表、录”七种体裁基础上,增加特载、专记两种类目。

(1)增加特载类目。特载是一种新闻报道体裁。年鉴为及时反映和保持重大事件的完整性,特别是为原文记述党委、政府工作报告等重要文献,使用了特载体裁,将某些重大事件全过程以及党政主要领导的讲话等文献资料全文载入。年鉴设置特载类目,收录的内容有重要的会议报告、重要的专访文章和特稿、重要的文献和法规、重大的活动和事件,可突破凡例规定的时限范围。特载类目在前志中尚未出现,续志有必要借鉴年鉴做法,增设这一类目,纳入一些需要完整记述的涉及全局的重要文献或重大事件。这些重要文献和重大事件弥足珍贵,传世价值高,垂鉴后世作用大,如果纳入篇章或收入附录,显得分量不够,有时因篇幅所限难以处理,以特载的形式收入,并置于志首,不仅丰富志书体裁,而且给重要文献、重大事件以显著位置,鲜明地体现时代特色与地方特点。

(2)增加专记类目。专记也称专题记述,是对志书篇章中因难以归类而没有记述,或因受志书体裁和篇幅限制而未能充分记述的事物、事件作专门记载。专记类目由专题资料、专题文章或专题调查构成。志书设置专记类目,可以起到详述典型、拾遗补缺、增强可读性的作用。专记被视为志书的一种体裁或一个门类,始见于前志,但运用很少。续志记述的是20世纪80年代或90年代以来的事物,期间出现许多社会热点问题和新生事物,如再就业问题、综合治理问题等,用专题记述更能反映事物的全貌。所以对独立性较强、所占篇幅太大、篇章不便完整记述的事物,续志应该设置专记类目记述。专记的写法与概述(总述)、综述相反,不是综合与概括记述。其特点:首先是“专”,一事一题,题外不书;其次是“全”,有始有终,因果分明;再次是“细”,表明关键,突出重点。记述要素有事由、政策、组织协调、运作、转化、结果、社会反响。专记的选题要严、挖掘要深。结构比较灵活,宜纵则纵,宜横则横,纵横结合,适合于分析、综合,较易写出发展过程。专记不能写成论文,不能用空话、废话、套话,要有较多的信息量和较高的信息密度。

专记类目的设置方式有三种:一是集中设置,把多篇专记集中在一起,放在志首或志末附录中的某个位置。集中设置的专题,数量比较少,内容比较复杂,篇幅比较大。二是分散设置,按照事物内容相联系的原则,把多篇专记分别附记于相关章节。分散设置的专题,数量比较多,内容比较简单,篇幅比较小。三是集中与分散的结合式,既集中设置类目记述,又在相关章节附记。

2、把握续志结构的问题。在大体承接前志篇(编、卷)章节目结构的基础上,采取升格、归并、创设等方式,调整篇目。

(1)升格篇目。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事物不断发展壮大,在当地的影响越来越大。对这些事物,前志已有记述的,但又过于简单,续志要充实内容,从章、节、目等较低层次提升到篇、章、节等较高层次记述。如旅游业、茶业、陶瓷业和土地管理、环境保护等,续志应提高其规格,升格为篇章,从而更加突出地方特点和时代特色。

(2)归并篇目。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事物变化不大或变化缓慢。对这些事物,前志已有详细记述的,续志要撤销其篇、章、节的设置,浓缩简略,降格并入相关篇章,作综合性记述。如一些变化不大的建置沿革、民情风俗、宗教、方言等内容,在前志中已设篇章作过系统记述,续志应对其内容进行删削,将其基本概貌和有变化的新内容并入相关篇章记述。

(3)创设篇目。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地不断涌现出一些蓬勃发展的新事物。对这些事物,前志没有记述的,续志要设立新的篇、章、节作系统记述。如证劵业、信息业、房地产业、个私经济、民办学校、民办诊所等,续志可以设立与其地位相应的篇、章、节记述。其中:有类可归的,仍应归类,如证劵业归入金融、民办学校归入教育、民办诊所归入卫生医疗;无类可归的,可设立新的篇章,如设立改革开放篇章、房地产业篇章。

3、把握续志章法的问题。在坚持前志“横排竖写、述而不作”原则的基础上,运用“以事系人、述而精作”写法。

精神文明创建综述范文第3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党的十七大进一步论述,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其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构成的有机整体:即马克思主义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些年来,地方志年鉴文化的编纂和开发利用充分展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为指导,与剖析其内涵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志鉴文化充分展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培育和践行。

最近,党的十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阐述了24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这个理论为指导,促进方志年鉴文化的编纂与应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这是中国现代方志学的一个新创意的重要学术观点及学科建设中方志政治学理念的拓展与丰富。

[关键词]十理论;方志年鉴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同志在党的十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我们应认真学习研究理论,努力贯彻践行理论,进一步作好地方志工作。

古往朝代编修志,今来国家重用志。中华民族特质的历史传统地方志文化,千百年来一直编修不止,史料应用价值较高,方志之花盛开灿烂。年鉴文化自上世纪初,由欧洲引进中国的“舶来品”,百年来各类年鉴之花开遍华夏。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很重视发展地方志文化,各级党和政府及修志人员积极组织编修与应用方志,同时积极发展年鉴,使社会主义新方志和年鉴文化在国家及各地的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出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特别是2005年国务院颁布《地方志工作条例》、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制定贯彻《细则》,规定编纂与开发利用地方志和地方综合年鉴为地方志工作、地方志资源。使全国各地地方志年鉴事业进入法制化轨道而蓬勃发展、可持续发展。根本的价值在于,地方志年鉴文化的信息资料属性,主要体现资料的现实性、全面性、连续性、权威性、多维性、规范性等诸方面,进行征集整理、筛选运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党的十七大进一步论述,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其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构成的有机整体:即马克思主义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些年来,地方志年鉴文化的编纂和开发利用充分展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为指导,与剖析其内涵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志鉴文化充分展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培育和践行。

最近,党的十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阐述了24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这个理论为指导,促进方志年鉴文化的编纂与应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这个重要学术观点,是对方志年鉴文化的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中,中国现代方志学的方志政治理论即政治学理念的拓展与丰富。

核心价值体系 理论创新发展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概念是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创新论述。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党的十进一步创新论述,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又进一步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浓缩提升为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国不断从苦难走向辉煌,从辉煌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次进行的。其一,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高度概括,是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其二,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既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和应有之义,也是人民对于社会发展的共同诉求;其三,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中国公民应当树立的基本价值和应当遵循的根本道德准则。这个新思想新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和旺盛生命力,展示了我们党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的勇气和智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其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与24字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第一,马克思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决定了它的性质和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四大理论成果,即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开辟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并丰富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一步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增强抵御全球金融危机的能力,使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地增长,为谱写人民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新篇章而努力奋斗;第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与时代要求相结合,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进一步动员整个民族各方面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与凝聚力量。第四,社会主义荣辱观。用“八荣八耻”即八种美德与八种耻辱,来引领社会风尚与人们言行,以体现传统美德与时代需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与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与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共同构建唯物辩证法统一的有机整体,构成较为完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

志鉴文化展析 核心价值体系

众所周知,地方志书是中华民族特质的历史传统文化,自秦汉时期以来2000多年,历朝历代一直编修不止、代代相传。我国历史悠久、史籍丰富,地方志就是其中的文化宝库,历代保存下来的旧志仅宋元以来就有9000余种、10万多卷,占我国现存古籍的1/10。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国统一修志,编纂的省、市、县三级志书就达到6000多部,总字数达到50多亿字。

西方年鉴传入中国被注入中国元素成为中国年鉴,素有“集万卷为一册,缩一年为一瞬”之美誉。目前我国以行政区域性综合年鉴为主体的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以及各类专业年鉴,并纳入地方志工作范畴,使得今天中国的历史文化主要包括国史、方志、年鉴、谱牒这四种。据华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年鉴概览》记载,全国出版的各种年鉴已有2487种,每年定期出版的年鉴超过千种。

山明水秀,天高地阔。地方志和年鉴书籍的文化产品,是全面记述本行政区域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地情学术工具书和重要的信息载体,具有“一方之全史”、“一地之百科全书”美誉,是有特色的国情书地情书,是有特色的官责官书官学。从历史上看,历代地方志文化不但可以“总方略、致富强、广教化、美风俗”,而且可以“考前言、征往行、鉴得失、决从违、裨益治化”。地方志和年鉴具有“存史、资治、教化”的社会功能,它一直受到各朝代统治者管理者与人民群众的青睐与喜爱,这是地方志文化一直延续不断的根本保证,全国首轮修志取得丰硕方志及大量年鉴的巨大成就,促进先进文化繁荣,促进经济社会建设。

地方志和年鉴属于历史文化范畴,地方志年鉴学属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中一级学科历史学的范畴,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中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性学科,方志学年鉴学科皆具备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理论创新、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社会功能。中国特色的地方志年鉴文化坚持体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应持续贯彻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关于“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的精神,为建设美丽中国多做贡献。

现代地方志年鉴文化的综合效益主要体现在,它可以按照党的十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五位一体”建设:即促进生产力发展,推进经济建设;发展民主政治,推进政治建设;发展先进文化,推进文化建设;全面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建设;保护自然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可见,中国特色地方志年鉴文化,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出日益扩大的积极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地方志年鉴文化展现与剖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四方面基本内容与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地方志文化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一,随着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新时期,全国统一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年鉴,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地方编修方志和年鉴,始终巩固以马克思主义对于发展地方志年鉴事业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路线,没有出现过资产阶级自由化等其它思想意识。

第二,全国各地各类志书及年鉴,全面记述本地各级党委和政府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取得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以及失误教训。充分体现各地区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实践、指导工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财富与精神文化需求。

第三,全国各地各类志书及年鉴,全面记述本地各级党委和政府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恩格斯曾说过:“爱国主义是以爱家乡为基础的。”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励与鼓舞人民群众斗志。

第四,全国各地各类志书及年鉴,全面记述本地各级党委和政府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以“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引领社会风尚与人民言行,促进人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积极培养造就“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促进提高人们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与文明程度。例如,北京志鉴充分展现“爱国、创新、厚德、包容”的“北京精神”。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大型地方志文化学术专著《中国现代方志学》50多万字,由方志出版社2005年两次印刷出版。此著创造性地提出并阐述“方志三理论”,指方志政治理论即方志政治学、方志基础理论即方志基础学、方志应用理论即方志应用学,构建中国现代方志学学科理论体系与学科结构体系。此著为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重点研究项目。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陈奎元同志亲自作序。该著主编:曹子西、朱明德,执行主编:陆奇。该著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史志研究中心编缉。该著形成中国地方志文化新学说、新学术流派、新方志文化。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巩固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坚持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研究并重,传统学科和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并重,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在近几年的修志用志与理论研究学科建设相结合中,中国现代方志学学科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而丰富拓展,为贯彻中央精神持续做贡献。

精神文明创建综述范文第4篇

颅颈交界区疾病的综合诊治张珏王勇(200)

儿童脊髓髓内肿瘤的特点洪国良钟跃(204)

^1H磁共振波谱技术及其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李爱军白亮彩张永权张建生(207)

放射治疗诱发颅内肿瘤的探讨龚杰刘伟国(210)

氨基酸载体系统与脑肿瘤PET显像张川杨树源(214)

IL-13R与脑胶质瘤的关系章剑剑郑伟明(217)

脑肿瘤干细胞研究进展王存祖赵鹏尤永平傅震(220)

颅内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治疗相关问题及策略王启弘周良辅(224)

家族性脑动脉瘤研究进展周良学游潮(227)

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与脑创伤李爱林只达石黄慧玲(231)

周围神经放射性损伤的研究进展鞠文翠林志雄李德锐(234)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的研究进展白雪王金环(238)

各类神经递质在可卡因成瘾中的作用王忠杨天明(241)

蛋白质组学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的应用李学锋王慧君(245)

MAPK信号转导途径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赵秀鹤迟兆富(248)

去甲肾上腺素对皮质神经可塑性的影响李红梅肖农周江堡(252)

基因干扰及其在神经科学的应用杨天华周东(254)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封菲丁美萍(258)

小胶质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中吞噬作用的研究进展郭秀明唐荣华(261)

芹菜素对中枢神经作用的研究进展刘婵陈翔(264)

基因治疗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后机体的免疫反应赵翠萍张成(267)

多发性肌炎的研究现状蔡秀英金蕾方琪董万利(271)

X-连锁凋亡蛋白通路调控及在脑缺血中的表达曹立梅毕桂南(273)

书写痉挛研究现状王莉胡兴越(277)

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叶小菊胡兴越(280)

Rasmussen’s综合征新进展黎佳思丁素菊(283)

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体内外调控机制杨晶谢祁阳(286)

色素上皮源性因子-神经营养和保护因子李锐盛文利(289)

尼莫地平对帕金森病模型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中Bc1-2、P53蛋白表达的影响费娜许丽珍(393)

神经生长因子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周琼汤永红赵书鹤陈艳华欧大明(397)

神经肽Y受体在人垂体腺瘤中的基因表达马景鑑陈来照(402)

消息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401)

第八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知(401)

北京神经外科学院2007年招生简章(413)

讲座

帕金森病痴呆与路易体痴呆周子懿吕磊蔡定芳(408)

病例报告

原发性胼胝体变性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陈丽丽曹亦宾(412)

综述

颅内动脉夹层及夹层动脉瘤李志强(综述)石祥恩(审校)张永力(审校)(414)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自然病程与处理张更申(综述)孙国柱(审校)(418)

眶上“锁孔”入路的相关解剖及临床应用王雷波(综述)岳树源(审校)(422)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进展朱蔚林(综述)漆松涛(审校)(425)

神经干细胞脑内移植促进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机制王振忠(综述)诸葛启钏(审校)(430)

脑磁图语言区定位技术在癫痫外科的应用价值刁芳明(综述)康维礼(综述)黄勤(审校)(434)

偶极子定位在癫痫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李连(综述)黄勤(审校)(437)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中颅神经的放射耐受性郭毅(综述)范振增(审校)(441)

创伤后脑缺血与脑血管损伤李建(综述)刘绍明(审校)(444)

儿童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井然(综述)尹飞(审校)(446)

5-脂氧合酶与缺血性脑损伤涂献坤(综述)杨卫忠(审校)石松生(审校)(450)

皮质下失语的影像学研究傅永旺(综述)毛永军(审校)刘罡(审校)(454)

偏头痛与精神障碍赵斌(综述)章军建(审校)(456)

重症肌无力的有关遗传基因研究姬文珍(综述)杨丽(审校)(460)

星形胶质细胞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研究现状白龙梅(综述)李学忠(综述)刘春风(审校)(463)

LRRK2与帕金森病张婷(综述)曹立(综述)陈生弟(审校)(467)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阿尔茨海默病王艳(综述)侯德仁(审校)(471)

丰富环境对神经发生影响的研究进展陆澄秋(综述)钟乐(审校)颜崇淮(审校)沈晓明(审校)(474)

p38MAPK介导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范丽苑(综述)涂玲(审校)(477)

多巴胺系统与亨廷顿舞蹈病关系的研究进展徐华燕(综述)张宝荣(审校)(481)

腓骨肌萎缩症治疗研究进展赵圣杰(综述)赵永波(审校)(484)

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与脑损伤神经修复苏秋妮(综述)陈敏(审校)(487)

MSCTA及DSA对模型兔颈动脉狭窄的评价刘恒方杨期东李新华宋喜明董洪林齐尚书张福全(1)

C-反应蛋白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影响的系统评价吕雅丽刘学东王波刘俊华赵钢(5)

中国云南基诺族癫痫流行病学调查任惠俞志鹏常履华甘林芝李燕玲(10)

良性成人家族性肌阵挛癫痫三家系临床特点分析龙莉莉肖波王康李国良曾艺刘卫平(13)

会议

首届全国运动障碍性疾病与癫痫的诊治新进展会议通知(9)

消息HttP://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12)

综述

颅脑肿瘤手术中神经功能区的定位技术田永吉(综述)赵继宗(审校)(17)

纤维束示踪成像导航技术的应用苏少波(综述)张建宁(审校)(20)

磁共振成像在颅脑创伤诊断中的应用朱锡德(综述)费昶(审校)朱涛(审校)(24)

前交通动脉及其穿通支的显微解剖及临床意义吴磊(综述)姚鑫(审校)(27)

前床突脑膜瘤手术治疗进展杨治荣(综述)周凯华(综述)居世明(综述)卢亦成(审校(31)

内窥镜经鼻蝶扩展入路的研究进展黄小平(综述)陈建良(审校)(34)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巫嘉陵(综述)安中平(审校)(38)

内皮抑素与肿瘤(综述)夏祥国(审校)(41)

干细胞对脑胶质瘤定向迁移的研究进展毛更生(综述)只达石(审校)(44)

NF—κB在胶质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姚轶群(综述)崔承志(综述)徐英辉(审校)罗其中(审校(48)

CD105与脑肿瘤研究进展胡殿峰(综述)杨福兵(审校)(51)

垂体腺瘤卒中并发蝶窦粘膜增厚王明栋(综述)史彦芳(审校)王洪(审校)任祖渊(审校)(55)

Cobb’s综合征的诊断及血管内治疗鲁刚(综述)张晓龙(审校)(57)

中枢神经系统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张丹奎(综述)张建民(审校)(61)

经颅磁刺激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研究进展邢岩(综述)崔丽英(审校)(64)

具有听觉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局灶性癫痫的遗传学研究进展夏程(综述)郎森阳(审校)(68)

癫痫儿童的注意功能研究进展董斌(综述)周农(审校)汪凯(审校)(72)

灰质异位症范秉林(综述)周东(审校)(75)

癫痫与PET分子显像丁瑶(综述)丁美萍(审校)(79)

帕金森病核医学诊断技术研究进展胡丹(综述)曹卫(审校)孙圣刚(审校)(83)

帕金森病与内质网应激王虎(综述)蔡定芳(审校)(86)

铜离子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王琳媛(综述)刘献增(审校)(90)

上跳性眼震与下跳性眼震王晔(综述)郭大文(综述)王德生(审校)(93)

精神文明创建综述范文第5篇

2012年河南省中考思想品德B卷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同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的精髓,彰显课程性质,关注国计民生,强化德育功能,体现地域特色,把规范性和开放性有机结合起来,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着重考查主干知识、核心内容和核心能力,注重设置情境、搭建平台,鼓励探究,倡导创新,实现三维目标考查的有机统一、水融。

一、请你选择(共20分)

——认真细致,慎重定夺!

单项选择(4小题,每题2分,共8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字母填入题后括号)

1.2012年2月29日,国家了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其中增加了PM2.5的监测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内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影响很大。新标准的出台 【 】

A.彻底实现了我国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目标

B.能使环保观念自然转变为全民的实际行动

C.可确保我国公民不再遭受雾霾天气的危害

D.体现国家以人为本、保护生命健康的理念

参考答案:D

评析:民有所呼,国有所应。2011年10月以来,我国一些大中城市经常出现长时间雾霾天气,引起人们对空气质量的担忧,PM2.5开始进入公众视线,并迅速成为社会热点。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PM2.5和臭氧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本题将时政内容与课标要求结合起来,综合考查保护环境、科学发展观、保障公民生命健康权是国家的重要责任等主干知识,引导考生了解中国国情、关注国计民生,充分体现了“反映生活,透视生活”的命题理念。

2.创新求发展,实践出真知。下列选项中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要求相一致的是 【 】

A.我行我素展个性,敢想敢干才会赢

B.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

C.苦思冥想结硕果,与众不同收获多

D.怀疑一切创奇迹,标新立异成大器

参考答案:B

评析:“热爱劳动,注重实践,热爱科学,勇于创新”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目标。本题以南宋著名江湖派诗人戴复古《论诗十绝》之四中的后两句“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作为备选答案,考查考生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理解和认识情况,引导考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2012年3月13日,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与河南省政府签署《关于共同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合作协议》,确定了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目标——10年打造区域性文化中心。下列现象或实例与这一目标要求相符的是 【 】

A.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古建筑被损毁或遗弃

B.承载地域文化内涵的方言使用频率越来越低

C.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要特别注重经济效益

D.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持续深入开展

参考答案:D

评析:河南是文化资源大省,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华夏文明之源。《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把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显示了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对河南文化大省地位的充分肯定和对河南的殷切期望与关怀。2012年3月13日,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河南省人民政府签署《关于共同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合作协议》。本题将时政与思想品德课标要求相结合,考查考生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引导考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家乡发展,培养热爱祖国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4.某大学第四教学楼被命名为一休闲服装品牌名——“真维斯楼”;另一大学从整栋教学楼到每层楼,再到具体的教室和研究中心,均被冠以企业名称;西北某大学在图书馆门前立了两尊雕塑——女娲和雅典娜,但雕塑的面部却被改成了学校两位女董事的模样。对上述现象,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B.国家鼓励民间资金投入教育、兴教办学

C.校园文化设施应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D.教育融入商业化经营模式已成必然趋势

参考答案:c

评析:校园建筑不是企业广告载体,大学商业冠名“灼伤了自身品质”。企业捐助教育本是善举,不应掺杂太多的功利性。一些大学以冠名换募捐,不顾学校的特殊性和社会公益性,折射出其在精神上的“贫血”。大学纵然“很差钱”,但也不能照搬“商业模式”,应把是否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点。本题以“大学冠名募捐”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教育的本质、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等内容的理解情况,引导考生正确认识教育发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体现了“反映生活,透视生活,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命题理念,突出了思想性,坚持了正确的价值引导。

多项选择(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少选者:若有两个正确选项,只选一项者得1.5分;若有三个正确选项,每选一项得1分;若有四个正确选项,选三项者得2分,选一、二项者均得1分)

5.他有雪山的坚韧,攻克医学难题永不言弃;他有高原的胸襟,跋山涉水义诊永不疲倦!他就是门巴(藏语,意为“医生”)将军——李素芝。李素芝,男,汉族,山东临沂人,现任军区副司令员兼军区总医院院长。1976年他放弃上海的工作扎根。36年来,他以精湛的医术、良好的医德,倾情服务部队官兵和藏族同胞,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活菩萨”。门巴将军李素芝的事迹体现了 【 】

A.敬业乐群、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操

B.汉藏一家、互助和谐的民族情缘

C。医者仁心、天下为怀的职业操守

D.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参考答案:ABCD

评析:情满雪山爱无言。他有雪山的挺拔,顶天立地,以虔诚信念为民解难为党树碑;他有雪山的圣洁,晶莹无暇,不为名利所惑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他有雪山的坚韧,栉风沐雨,在医学顽强拼搏永不言弃;他有雪山的胸襟,宽广博大,甘为阶梯助人登高领略人生新景。门巴将军李素芝的事迹感人至深。本题以全国“双百人物”、全国道德模范李素芝的事迹为背景材料,突出试题的思想性,引导考生感悟先进人物的优良品质,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6.激素一催,豆芽长得又胖又高;硫磺一熏,生姜变得又白又净;漂白剂一洗,出芽的老土豆焕然一新;“神奇药水”一涂,食品保质期随意修改;一根豆角被“喂”11种农药;“鸡蛋”用化工原料和食品添加剂制成;地沟油、一滴香成了一些食品制售者的“至爱”……面对如此令人忧虑的食品安全现状 【 】

A.政府应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标准

B.国家应该加大监管、执法力度

C.企业应该依法经营、诚信经营

D.公民应知法、懂法、依法维权

参考答案:ABCD

评析: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现,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恐慌。本题综合呈现了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并配以漫画,创设了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情境,让考生在鲜活的情境中思考、判断、甄别,让考生懂得:实现“食无忧”,政府应完善食品安全标准,有关国家机关应依法行使职权,企业应诚信经营,公民个人应依法维权,进而激发考生的社会责任感,为实现“食无忧”而努力。

7.2012年2月3日,神州大地第10次响起“感动中国”那“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的动人旋律。10年来,100多位(个)“感动中国”人物和群体,通过这一栏目走近公众。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无数次让我们泪眼婆娑,怦然心动;他们那闪亮的人性光芒,如细雨涤尘,净化心灵,成为中华民族气概的缩影和写照;他们那特有的感动力量,如春雷惊空,振奋精神,成为中国前进的动力和见证。“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 【 】

A.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B.为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开辟了新途径

C.宛如亮出一把伸张正义惩治罪恶的利剑

D.对弘扬时代精神引领社会风尚意义重大

参考答案:ABD

评析:《感动中国》作为中央电视台年终人物盘点节目,已走过10年。《感动中国》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中央领导赞誉为“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的精神品牌,被观众称为“一部让整个民族为之动容的年度精神史诗”,被专家学者视为“一部记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年度发展报告”。10年来,100多位(个)“感动中国”人物和群体至真至善至美的故事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材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昭示着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茁壮成长。本题考查考生对“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意义的认识情况,引导考生增强社会责任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感动中国人物为榜样,创造辉煌业绩。

8.“起床最早的人是我,睡得最晚的人是我,负担最重的人是我,压力最大的人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据调查,我国中小学生平均睡眠时间为7小时37分,远低于国家规定;很多中学生在校时间超过12小时;31.5%的中小学生每天要花3小时以上课外时间写作业;“天价”补习班盛行;“虎妈”、“狼爸”家庭教育方式被人推崇……“报班多,作业多,考试多;锻炼少,睡眠少,做家务少”已经成为我国中小学生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上述现象 【 】

A.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

B.严重威胁着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c.说明中小学生抗挫折能力非常强

D.违背了教育规律和教育法律法规

参考答案:BD

评析: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国家民族的未来;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推行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多年,取得了巨大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令人担忧。本题材料呈现了“中小学生生活状态”,列举了具体数据和实例,问题设置的角度为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影响、危害,旨在警示全社会高度关注中小学生“减负”问题,切实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确保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二、请你辨析(10分)

——辨别分析,感悟明理!

9.健康长寿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但人口老龄化也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发展趋势。2011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1.854~,占总人口的13.7%,预计2013年将达到2亿,2033年将突破4亿。因而,养老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参考答案:①孝敬父母、赡养父母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责任和法定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应受道德谴责和法律制裁。(或:父母不仅赋予子女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哺育子女成长,理应得到爱的回报,受到子女的孝敬和赡养。子女不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把责任完全推向社会,是缺乏责任感的表现。或:孝敬父母、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不仅是不道德的,而且是违法的)(4分)②社会养老能够减轻家庭的养老负担,有利于家庭和谐、社会稳定,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政府的责任,是解决好民生问题的重要方面。(或:社会养老是时展进步的必然趋势,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解决养老问题的有效举措)(4分)③解决好养老问题,需要家庭、政府、社会共同努力。(或:养老既是子女的责任,也是社会、政府必须重视解决的问题)(2分)

评分建议:第①点答出赡养父母是子女的道德责任和法定义务,以及不尽义务的后果即可给4分。第②点答出社会养老的重要性或原因即可给4分。第③点答出家庭、社会、政府共同努力有利于解决养老问题即可给2分。

评析: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无法回避的基本国情,现在我国老龄化人口已进入快速增长阶段。社会养老保障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基础,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关系老年人的切身利益,关系经济发展活力与社会和谐稳定。本题采用时政材料与对话辨析综合呈现的方式,使试题更加鲜活灵动,使考生答题更具针对性。本题综合考查孝敬父母、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内容,考查考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引导考生弘扬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理解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体现出综合性、思想性等特点。

三、请你进行观察与思考(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置身情境,表达心声!

10.材料一:面对花花绿绿的食品外包装,购买时应注意哪些事项?面对形形的保健品,应如何正确选择?遇到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形,应如何安全逃生?这些都涉及科学常识。由于诸多原因,当前社会上还存在不少违背科学常识的现象,如:认为吃绿豆能治百病、把氨基酸当营养液、盲目相信街头小广告等。

材料二:2001年国家把每年5月的第三周确定为全国科技活动周。11年来,先后约有6亿人次直接参与了各类科技活动。今年的科技活动周以“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题,以“科技与文化融合,科技与生活同行”为重点内容,在全国举办了近千项科普活动。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举办全国科技周活动有何意义?(三个方面即可。6分)

(2)除了举办科技周活动外,你认为还有哪些途径能够起到在全社会普及科学知识的作用?(两种即可。4分)

参考答案:(1)有利于在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有利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有利于提升国家的科技实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科技创新热情,培育创新型人才;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提升公民的科学素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等等。(6分)(2)增加科普教育的投入;注重保护知识产权;多出版高质量的科普读物;制作发行科普影视片;通过报刊、网络、电视等媒体普及科学知识;加大学校科普教育的力度;组织有效的科技展览、交流活动;定期开展科研成果评奖活动;鼓励专业科研人员将研究与实践应用有效结合;广泛开展科技进社区、进村镇活动;等等。(4分)

评分建议:第一问答出任意一个方面即可给2分,最高给6分。第二问答出任意一个方面即可给2分,最高给4分。

评析:科学技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性力量。2012年5月19日,以“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题,以“科技与文化融合,科技与生活同行”为重点内容的全国科技活动周开幕。这次科技活动周对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发展创新文化、营造创新氛围具有重要意义。本题综合呈现当前社会民众科技素质较低的现状(配以漫画)以及科技活动周的举办情况,考查考生对“举办科技活动周的意义”、“如何更好地普及科技知识,提高民众的科技素质”等问题的理解情况,引导考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不断提高科技素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贡献。

11.当今时代,电视、手机、网络等新传媒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问题:一些电视节目为片面追求收视率导致了“娱乐过度”倾向;开放的网络环境为网络谣言、网络恶搞提供了发酵和扩散的平台;据统计,近七成少年儿童以文体明星作为自己的崇拜偶像,这与媒体的助推、渲染不无关系……

电子传媒是当代青少年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但不少孩子却沉湎于网络、醉心于游戏、迷失于追星,“拇指族”、“电子娃娃”、“网络成瘾”等现象比较普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青少年要正确对待上述问题,必须增强哪些素质或能力?(三个方面即可。6分)

(2)请你就如何优化当前的传媒环境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两条即可。4分)

参考答案:(1)独立思考能力;明辨是非善恶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质疑能力;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敢于承担责任的能力;积极适应社会的能力;正确对待好奇心,克服盲目从众心理;收集和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自觉拒绝不良诱惑;等等。(6分)(2)媒体应大力弘扬时代主旋律;媒体应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传媒内容应导向正确、健康向上;媒体及其从业人员应增强社会责任感,依法自律;国家应加强对网络等传媒的监管工作;国家应严惩网络等传媒的违规违法行为;国家应注重净化网络等传媒环境;有关部门应取缔庸俗、低俗、媚俗文化节目;网民应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全社会应注重对传媒的舆论监督;等等。(4分)

评分建议:第一问答出任意一个方面即可给2分,最高给6分。第二问答出任意一条即可给2分,最高给4分。

评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传媒业的快速发展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尤其是对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理智、合法地用好新技术已成为当务之急。本题以“新传媒环境下青少年的不当行为”建构情境,让考生反思自身行为,综合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考生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促进考生健康成长,体现思想品德试题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I生、综合性。

四、请你参加活动与探索(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奋力耕耘,实践创新!

12.雷锋,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士兵,以其短暂的一生谱写了无比壮丽的人生诗篇;雷锋精神,一座内涵丰富的精神宝库,哺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长。雷锋是楷模,是榜样,是道德标杆和精神高地。雷锋精神,是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丰碑,具有永恒的榜样价值。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但雷锋精神一直薪火相传!从“微尘”群体到志愿团队,从身边好人到英雄人物、道德楷模,他们用平凡的言行诠释着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用不同的故事演绎着雷锋精神的时代赞歌!

据悉,你校正在举行“践行雷锋精神,争做雷锋传人”专题教育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如下任务:

(1)雷锋精神具有永恒的榜样价值。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两个方面即可。4分)

(2)“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学雷锋活动正在进行,请列出你将采取的具体关爱行动。(“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每方面两条即可。6分)

参考答案:(1)雷锋精神的实质是为人民服务;雷锋精神集合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雷锋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雷锋精神是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雷锋精神体现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雷锋精神体现了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雷锋精神体现了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雷锋精神体现了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雷锋精神体现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弘扬雷锋精神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雷锋精神有助于匡正道德失范,矫正诚信缺失,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雷锋精神是对“忠诚、敬业、奉献、善良、友爱”品德的最好诠释,是追求人生真善美的动力源泉;等等。(4分)(2)关爱他人:理解父母,孝敬父母;尊重同学,帮助同学;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珍爱他人生命,当他人需要帮助时,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尊重他人合法权益;等等。关爱社会: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国家命运,主动为国分忧;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设施;尊重社会公德;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承担社会责任;遵纪守法;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等。关爱自然:关爱与呵护周围的生命,特别是珍稀动植物;爱护环境,节约资源;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环境;践行低碳生活理念;等等。(6分)

评分建议:第一问答出任意一个方面即可给2分,最高给4分。第二问“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每个方面答出任意一条即可给1分,每方面最高给2分,本问最高给6分。

评析:雷锋,不朽的丰碑、永远的榜样。半个世纪以来,雷锋同志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坚定信念,敬业、奉献、创新、创业的崇高精神,影响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前行。如今,雷锋精神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正在华夏大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本题以“与雷锋精神同行,汲取榜样力量”为主题开展活动与探索,引导考生认识雷锋精神的榜样力量,激励考生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个人行为,很好地体现了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

13.团徽熠熠,照耀火红岁月;团旗飘飘,辉映壮丽前程。2012年5月4日,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同志在会上强调,当代青年是无比幸运的一代,又是责任重大的一代。祖国发展的巨大成就为青年成长进步创造了良好条件,祖国建设的艰巨任务为青年大展身手提供了广阔舞台。他对当代青年提出了五点希望:坚持远大理想、坚持刻苦学习、坚持艰苦奋斗、坚持开拓创新、坚持高尚品行。“五个坚持”为青年一代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

据悉,你校正在开展“拥抱青春,开创未来”专题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如下任务:

(1)请你简述当代青年肩负的对国家和民族的重大责任。(2分)

(2)请你收集或撰写一条青春励志语与同学共勉。(2分)

(3)请对照上述五点希望进行自我反思,对于做得好的方面,请写出具体表现;对于不足的方面,请提出改进措施。(三个方面即可。6分)

参考答案:(1)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等。(2分)(2)示例:“青春的活力在创造中飞扬,青春的价值在奋斗中彰显”、“放飞梦想,追寻成功”、“如果不愿意接受挑战,成功就可能离你很远”、“用行动践行青春诺言,用激情诠释责任与奉献”、“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青春是壮丽的日出,青春是绚烂的彩虹”、“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可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可画最新最美的图画”、“青春是一支歌,一首诗,一幅画,努力奋斗,才有收获”、“让理想引领人生,让心灵充满阳光,让学习成为追求”、“青春如五彩云霞,瑰丽多姿;青春乃万木争荣,生机勃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2分)(3)略。规范性要求:依据“五个坚持”,答出自己做得好的方面及其表现,或者不足方面及其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即可。不论答的是做得好的方面的具体表现,还是不足方面的改进措施,只要观点正确、层次清晰、表达准确,即可酌情给分。理想、学习、艰苦奋斗、创新、品行五个方面,每方面最高给2分,本问最高给6分。(6分)

评分建议:第一问答出任意一种对重大责任的表述即可给2分。第二问答出任意一条励志名言,或符合题意的自编励志语即可给2分。第三问依据规范性要求给分即可,最高给6分。

评析:穿越90年历史长河,追寻90载火红青春。抚今追昔,一代代优秀青年在党的召唤下,勇敢地担负起历史重任,在开创祖国美好未来的征程上贡献智慧和力量,唱响奋进的青春之歌,奏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交响乐中的青春乐章。本题以同志在共青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为背景,引导考生感悟美好青春,激励考生增强社会责任感,担当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激发考生的爱国情怀;引导考生反思自身行为,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谱写壮丽的青春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