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沙漠中的绿洲

沙漠中的绿洲

沙漠中的绿洲

沙漠中的绿洲范文第1篇

1. 上一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阿联酋人民在白茫茫的荒凉沙漠上建造出了一片片生机盎然的绿洲。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2. (出示:“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代价”什么意思?阿联酋人民为了建设绿洲,付出了哪些代价呢?

【设计意图】单刀直入、直抵文本核心问题,简单、明了,将问题迅速聚焦。

3. 现在,就让我们先把目光聚焦到第3自然段,用“ ”画出有关句子。

(1)(出示:“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他们付出了哪些代价?三个“买来”,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阿联酋人民是花了巨大的代价建造绿洲的。可见,建造绿洲首先需要――(板书:财力)这段话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需要巨大的财力?圈出这些词。

(2)建设绿洲真是花费了高昂的代价,(引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生接读)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

(3)除了读出建造绿洲需要财力,还读出了需要――(人力、精力、毅力、时间、艰辛的劳动等)

(4)小结:阿联酋人民真是不惜很大代价在沙漠中建造绿洲。让我们把这份敬意、情意融进去,一起读第3自然段。

【设计意图】聚焦第3自然段,深入解读“代价”的内在含义,让学生强烈体会到阿联酋人民为了建设绿洲愿意花费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等。

二、 呵护绿洲,阿联酋人民精心养护花木

1. 如果花点钱,出点力,绿洲就能在短短的一两个月不就诞生了吗?还需要什么?请同学们往前看看第2自然段,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1)(出示:“地上没有一片树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你的体会是什么?品读这句话,明白了绿洲是需要呵护的。(板书:爱心)沙漠变成绿洲很难很难,而绿洲变成沙漠却是易如反掌。所以,绿洲是需要(爱心)呵护的。再读句子。

(2)(出示第6自然段)在读之前,我们先来听一段录音。(播放配乐录音:阿联酋属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降雨大约100毫米。分为夏季和凉季,11月-3月这5个月为凉季,平均气温15-30℃之间。4月初至10月底这7个月为夏季,炎热干燥,平均气温在40℃以上,最高超过50℃。)

【设计意图】补充资料的播放叩响了学生情感的大门,让他们真切感受阿联酋人民为了建设绿洲而付出的无形“代价”。

(3)听了录音,再看看这段话,在炎热干燥的环境中建设绿洲,更需要园林工人汗水养育,绿洲是需要辛劳养护的。“汗水”浇灌的小花小草怎么样?(眨眼工夫,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

(4)预设采访:如果你是园林工人,请告诉我们,为什么你心甘情愿地为它们付出汗水?读读园林工人的话,(问另一学生)你听出了什么?(喜爱花草,把它们当孩子)是啊,他们在用情感滋润着这些花草树木,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着这些小花小草。

2. 怪不得作者说,(指名读)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花花草草也用自己的美丽回报、滋养着世界。

3. 绿洲是需要财力建造的;绿洲是需要爱心呵护的;绿洲是需要智慧创造的;绿洲是需要汗水浇灌的;绿洲是需要情感滋润的。仅仅这些就够了吗?不够。(出示:绿洲还需要 )(时间、恒心、信心,执著的信念才能建成功的。)

【设计意图】由点到面,由表面的财力到内在的情感、智慧、爱心等,赋予了“代价”丰富的内涵,让“代价”站立起来,丰满起来。同时,巧妙搭建学生、作者、文本三者的情感桥梁,产生强烈共鸣,提升思考深度。

三、 描绘美丽的绿洲,建成“人间天堂”

1. 现在,就让我们自由自在地欣赏一次吧!(欣赏一组风景图片,配乐朗诵:同学们,这里曾是白茫茫的沙漠,现在是芳草如茵,鲜花遍地的绿洲;这里曾是白花花的盐碱,现在是有草有树的天然氧吧;瞧,这是在沙漠上建造起来的世界第一高楼哈利法塔。

2. 我听到了你在不停地赞叹,你在赞叹什么?不仅仅是我们,世界上的人们都在为之震撼,震撼他们创造了世上最美的“人间天堂”。(板书:“人间天堂”)联合国授予它“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2000年时,联合国还专门以迪拜为名设立了“迪拜奖”。

【设计意图】在“代价”的充分体悟之下,学生自然就会有目睹绿洲的强烈愿望,欣赏迪拜风景满足了同学们的内心需求。

四、 提升深化:为了美好的生活

1. 绿洲多美啊,绿洲已在我们心中扎根。思考:阿联酋人民为什么要不惜重大代价在沙漠中建造绿洲呢?用课文中的句子告诉大家。

2. (引读)阿拉伯朋友这样说――;作者感叹道――;那么,你想说:有了 ,才 。

3. 他们爱绿洲,因为爱自己的家园――(引读)正是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他们爱绿洲,更爱美好的生活――(引读)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4.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再次定格在这片沙漠中的绿洲。透过这一切,你觉得对你有什么启发和感悟,写下来,我们一起交流。

【设计意图】透过沙漠中的绿洲,我们不仅仅要看到保护环境这一显而易见的关键词,更应该看到这背后站着的伟大的阿联酋人民。所以,其精神、其品质更值得咱们去思考。最后的读写结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 总结全课

沙漠中的绿洲范文第2篇

卡塔尔这个被上天眷顾的国家以其丰富的海底油汽资源让人民富可敌国,它因此被称作是“漂在石油上的国家”。它以博大的胸怀吸引着来自南亚多个国家的移民,并屡次协助许多国家实现和平,成为了海湾地区颇有影响力的国家。

提起卡塔尔通常会让人想起美丽的波斯湾。棕榈树小岛和它的首都多哈,这个波斯湾著名的海港是卡塔尔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它位于波斯湾西南岸,与阿联酋和沙特接壤,自古以来就饱经风霜和战火的洗礼,直到1995年卡塔尔的政局才得以平静。经过10多年的发展,卡塔尔正在以石油和天然气上的天然优势,成为波斯湾上一颗耀眼的珍珠。

卡塔尔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并有着世界上最自由的“半岛”电视台,对外奉行中立、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同时它也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卡塔尔政府大力投资开发天然气,将其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制定了开发天然气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同时政府还积极谋求资源之外的生存之道,在这个号称人均年收入世界之首的国度,其旅游和艺术更是大有可为。卡塔尔是一个祟尚自由和开放发展的多元化国家,在200多万的人口中,外籍人口约占总人口数的70%,主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和东南亚国家。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居民太多信奉伊斯兰教。如果说这个国家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什么,那要从坐在我面前的这位大使先生说起,他就是天性友好,懂得与人沟通的人。一提起自己的国家,这个亲和,睿智的大使阿卜杜拉・穆夫塔赫便颇感自豪。

TIDE:您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卡塔尔的历史和现状吗?

大使:自从1846年萨尼・本・建立了卡塔尔酋长国,我们现在已拥有150多年的历史。在1995年之后卡塔尔政治才趋于稳定,我们的国王埃米尔就一直在寻找利用国家资源的更好方式,我们也加大改革力度,要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和最富裕的人民。我们非常重视改善教育,从国外直接引进先进的教育体制,建立教育基地。我们要将这些国外知名大学集中在我们正在修建的大学城里,它就在首都多哈的市中心,那里将汇集很多知名学府。大学城建筑将延续卡塔尔独具的建筑特色,环境幽美而且交通便利,它集教育、购物、休闲于一体,即将成为卡塔尔又一个地标性建筑之一。

TIDE:您刚才说卡塔尔将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请问这是由于1995年卡塔尔发现了天然气吗?

大使:是的,我们从1995年就开始在研究如何开发和利用天然气,现在已出口到美洲、欧洲,亚洲,非洲等地,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中国,我们已经和中国政府签署了天然气合作计划,天然气开采已经成为继石油之后,又一个国家支柱产业。我现在可以自信地说,卡塔尔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

TIDE:很多人了解卡塔尔是因为多哈,您是否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卡塔尔之最?例如,卡塔尔半岛电视台?

大使:它应该是在1996年建成的,可以说是一次革命性的改变,是阿拉伯地区电视信息的融合。以前关于阿拉伯地区的报道都是正面的,没有负面的。现在半岛电视台就像CNN和BBC一样报道政府和领导者们的真实一面,而且它的英语频道受到了许多阿拉伯地区以外的人喜爱。尽管一些国家,包括美国不喜欢它的内容,或者屏蔽信号,但是对于我们而言,它永远是最受欢迎的电视台。

TIDE:听您介绍了这些内容。我觉得卡塔尔在阿拉伯地区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请问卡塔尔是怎么看待和周边国家关系的?

大使:我们和美洲、欧洲,亚洲、非洲的关系都非常友好。可以说,我们没有敌人,而我们团结周边国家的目的很单纯,没有任何自私的想法,我们就是想为大家带来和平。不像美国和伊拉克的战争,我想美国更多的是基于自身利益才发动这场战争。

我们的国王埃米尔不愿意看到阿拉伯地区的分裂,他希望看到一个和平的大家庭,所以我们先后和黎巴嫩、苏丹、也门还有巴基斯坦斡旋,帮助他们实现国内和平,我们现在所取得的成就说明我们是成功的,我们只想让人民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为此,我们一直在努力,现在我们坚持平均两个星期举行一次地区性或者国际性的会议,例如今年4月份的达沃斯会议,其中的一部分会议就在多哈举办。我们还将举办更多这样的会议,让国与国之间增进了解与合作,更好地传播世界和平的主题。我还想说,卡塔尔是一个友好的国家,我们的国家比较小,不像其他国家有着多种文化和语言差异,我们是一个社会,一个大家庭。

TlDE:到过卡塔尔的人都会被它的美食所吸引,请问那里有比较中国化的美食吗?

大使:说起卡塔尔的饮食文化,我们有大型的国际购物中心,那里有世界各国特色的餐馆,你可以品尝到带有意大利、法国、印度、中国等各具特色的美食,说起中国菜,中国餐馆40年前就来到了卡塔尔。

TIDE:对于很多第一次来到卡塔尔的中国人,您可以推荐一些著名的去处吗?

大使:如果对于旅游者来说,我们有很著名的沙滩美景,首都多哈是不能错过的地方。那里的沙滩非常的干净,我们所有的沙滩都对公众开放,你可以尽情地钓鱼、看书,聊天。卡塔尔夏天的气温可以达到5。摄氏度,即便如此,对于那些喜爱阳光浴的游客来说也是难以拒绝的。对于中国游客,我认为冬天是最好的旅游观光季节,冬天的气温在10摄氏度左右,你可以看到很多人在沙漠里搭起了帐篷,你还可以去Souq Waqif,它是多哈最著名的市集之一,有―百多年的历史,政府于2004年开始翻新,仿照19世纪时的市集设计。修建时,卡塔尔王储塔米姆・本・哈马德-阿勒萨尼一天要去勘察好几次,现在它已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2008年12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开馆,作为20世纪最成功的建筑师贝聿铭声称这个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将是他设计的最后一个大型文化建筑,耗资三亿美元。博物馆正在展出的艺术藏品年代从18世纪到19世纪,不仅仅限于整个伊斯兰世界,还有来自受到伊斯兰艺术影响的印度和西班牙等国家的艺术品。这个博物馆至少有4500项收藏,但是仅有850项藏品在同一时间展出。展出的有金属制品、陶器。珠宝、木雕、纺织品,象牙制品,还有伊斯兰书法、古典书籍以及一些肖像作品等。

TIDE:现在,大约每年平均有多少中国人来到卡塔尔?

大使:现在,大概有超过7000多个中国人定居在卡塔尔。他们多数投身在卡塔尔的建筑行业。每个月大概有500多个中国人因其不同的目的来到这里,例如旅行,商务、还有政府考察等等。

TlDE:对于中国人来说,很容易就能拿到签证吗?

大使:非常容易。大使馆不受理签证,签证都是在卡塔尔办好的。这里我想介绍三种途径;第一,卡塔尔的酒店可以受理签证:第二,你在卡塔尔的朋友可以帮你办理签证事宜:第三,卡塔尔航空公司也可以办理签证。而且我们一周有5次航班从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直飞首都多哈,航行时间一般在7至8小时。

TIDE:听过您介绍卡塔尔之后,我们也非常好奇近年来卡塔尔同中国的双边关系发展如何,请问您是如何看待两国未来的发展前景?

大使:中国和卡塔尔于1988年7月9日建立外交关系。在这20年的发展中,我们同中国在政治、经济贸易等不同领域达成了很多合作的共识。而今年,我认为是我们两国合作最成功的一年,我们已经和中国签署了未来25年的天然气出口计划。我们还和中国的四个城市签署了基于石油、化工、天然气等能源投资开发计划,它们分布在海南、浙江和天津等地。除此之外,我们还在文化和政治上与中国有很多合作,特别是在联合国对待国际争端的问题上,我们都有一致的观点和态度。

TIDE:据我所知,从中国和卡塔尔建交以来,您就在北京出任大使,这是您第二次又回到北京做大使,那么您对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有何评价?

大使:中国是一个让人惊叹的国家。这4-年的发展速度,无论是从政治上还是经济上,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二十年前你会看到有很多自行车,但是现在,大街上你随处可见的却是奔驰、宝马这样的高档车。说真的我还是很怀念那幅大家都骑自行车的画面,那是中国曾经的时代特征。

TIDE:那么,当您来到中国后,您是如何度过您的业余时光呢?在这里您有什么爱好吗?

沙漠中的绿洲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绿洲开发;环境

1、引言

沙漠等干旱地带占据着地球陆地的近 1/3。人类从很早以前就开始在不毛之地的沙漠中开发和利用沙漠绿洲。随着人类人口的增加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沙漠绿洲的开发和利用就越来越重要。近年有学者提出东亚游牧民的南迁与气候的变化相关[1]。许多学者研究认为,随着全球变化,我国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在变干[2]。因此,研究我国干旱区环境变化与沙漠绿洲的开发和利用的关系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说明沙漠绿洲气候特点、绿洲防风林意义,结合近年来我国西部干旱区气候环境及沙漠绿洲开发和利用的变化,阐明沙漠绿洲与环境变化的相互关系,为今后绿洲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绿洲的气候和防风设施的意义

2.1 沙漠与森林的地―气系统能量交换的比较

我们知道,地―气因系统能量交换的各个分量是随下垫面覆盖、水分及大气中的水分(云)等素的不同而变化的。沙漠地带由于空气中水分(云)含量少,到达大气上层的太阳能几乎 95% 以上可以到达下垫面,而雨林地区只有约 70% 到达下垫面;由于反射率大和下垫面温度高,到达下垫面的太阳能作为净辐射能的部分在沙漠却少于雨林;下垫面的净辐射能在沙漠主要以显热交换形式传给大气,而雨林地主要以潜热形式与大气交换能量。因此,在大面积干旱荒漠地区,改变下垫面植被覆盖及土壤物理特性,会对局地边界层气候产生影响,甚至可能影响全球气候变化。

2.2 沙漠绿洲的植被气候特点

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的植被具有独特的气候作用,植被覆盖度越大,风速越小,气温越低,相对湿度越高。相比植被覆盖度仅3%的柽柳群落,柽柳―骆驼刺―花花柴群落(覆盖度27%)和骆驼刺群落(覆盖度67%)在观测期内0.5,1,2,4,8和10m处风速平均减小了32%,47%,近地表0.5m风速减少的最多,分别为57%,87%;2m处气温的平均值分利用HOBO气候观测仪,在2010年7月23日至8月24日对新疆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的柽别减少了0.32,1.02℃;2m处空气相对湿度的平均值分别增加2.33%,7.67%。有研究表明绿洲有增加湿度和降水的“湿岛”和增雨作用[3]。

2.3防风设施的意义

要想沙漠绿洲的开发,防风是必须的 ,所以防风林防风网的建设显得极其重要,干旱区绿洲防风设施(林、网)不仅有防风、防沙的作用,对气候的缓和作用比湿润的日本要大,能抑制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以利水分的合理利用,促进作物生长。作物的生长高度和产量都随防风林的防护距离有明显的变化。另外,如上所述,在绿洲与荒漠之间存在有明显的温湿度差,这必然在它们之间有一个局地环流,防风设施通过降低风速,同时调节温湿度的变化,增大绿洲效应。

3、近年来沙漠绿洲气候环境的变化

3.1平均气温和降水变化

我国西部干旱区大绿洲中的 13 个气象站 1951~1993 年夏季(6~8 月)和冬季(12~2 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逐年变化表明,近 15 年来我国西部干旱区气候环境的变化结果与绿洲效应一样,是冬暖夏凉、夏季雨水增加[4]。

3.2 干旱指数(P/(t+α))的变化

为评价气候环境变化对农业的影响,观察沙漠绿洲的干旱指数,干旱指数虽然波动很大,但在增加。特别是 5 年滑动平均表示出 50 年代后期的下降、60~70 年代的波动和 70 年代后期开始的大幅度上升,表明气候环境向有利于人类和农业的方向发展着[5]。

4、 沙漠绿洲的开发与环境变化的相互影响

4.1沙漠的开发与利用

近年来,我国西部干旱区绿洲扩大很快,新疆的耕地面积增加了近 1.4 倍。近 15 年的耕地扩大多是向沙漠要地,随着经济的发展,以煤代柴使沙漠地带植被的滥砍乱伐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控制,同时防风林也长大成林。这些变化正与上述干旱指数的变化相对应。

4.2绿洲的开发与环境变化的影响

沙漠绿洲有冬暖夏凉、夜暖日凉的温度调节作用和增湿增雨的作用,而这些作用正好又适应沙漠绿洲农业生产。所以,绿洲越发展,对环境调节作用就越大,从而绿洲就越能发展。反之,如果沙漠绿洲开发利用不当,如河流水源涵养林破坏引起水土流失,水流不稳;过量超采地下水,破坏地下水资源引起植被死亡、土地旱化、沙漠化;过量灌溉,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土地盐碱化;滥砍乱伐,沙漠植被破坏引起沙丘活化、流沙再起等等造成绿洲退化,则会使绿洲效应减少,环境恶化,进而使沙漠绿洲进一步退化。

5、结论

综合沙漠绿洲的特点和作用,可得以下几点结论:

(1)沙漠绿洲有调节温度的作用。

(2)绿洲有防风固沙的作用。

(3)多植树造林,减少植被的砍伐,增加沙漠绿洲的面积,从而增大绿洲效应。

(4)合理开发利用绿洲对于极地环境变化的影响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FANG J, LIU G.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matic change and the?nomadic southward migrations in eastern Asia during historical times [J]. Climate Change, 1992,22:151~169.?

2. 耿宽宏.中国沙区的气候[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230.?

3. 朱震达,陈广庭,等.中国土地沙质荒漠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250.?

沙漠中的绿洲范文第4篇

曾经,“魅力和田,与您共舞”是它的形象感言,但有人说这是许多城市的公共特征;

曾经,“千古玉都,佛国于阗”是它的形象代言,可是有人认为这个形象隐匿在过去的辉煌里,体现不出现代和田的光荣与梦想; 后来,“玉都寿乡,大漠佛国,时空画卷,绝美和田”成为它的新形象,仍然有人认为主题不集中,不便于记忆。

那么,和田在世人的眼中到底是怎样的呢?沙漠和绿洲,古代和现代。和田人对此展开了讨论。2011年底,和田终于有了她新的定位——“绿洲和田,世界玉都”,体现了和田及和田人乐观向上、开放大气的坦荡胸怀!

绿洲和田

绿洲,沙漠中有限的水草丰美的绿地。

也许有人认为在和田推绿洲显得有些可笑,甚至有些自不量力。然而,如果你能在高空俯视和田,如果你能亲自来一趟和田,你便会对和田这片神奇之地刮目相看,进而肃然起敬。

从高空俯视和田,和田是以沙漠绿洲的形式存在的,也就是说,和田人是生活在沙漠里的绿洲上的。

和田地区占地面积24.78万平方公里,绿洲仅占3.7%;和田东、西、北三面被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围裹,南面被茫茫昆仑山所阻隔,年均蒸发量是年均降水量的70倍之高。和田四季多风沙,一年当中浮尘和沙尘暴天气占三分之一以上。单以单位面积养育的人口比例来看,人们有理由怀疑,和田绿洲是否能养育这里的人们?有人甚至怀疑这个生态极其脆弱的沙漠绿洲是否会在下个世纪消失?

来过和田,了解和田的人知道,这些担心至少在理论上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和田绿洲就是以这样巨大的力量养育着这里的人们。

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自昆仑山奔腾而下,流向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两河冲积的流域是和田最大的绿洲——和墨洛绿洲(简称和田绿洲,下同)。在其左右东西跨度约500公里的区域内,分别有策勒绿洲、于田绿洲、民丰绿洲、皮山绿洲。

和田绿洲曾经创造了闻名于世的立体化耕作模式:下有粮仓,上有银行。农林兼顾,林果兼种,延伸了植物生长的空间和环境。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这片珍贵的绿洲上结出的却是更加珍贵的果实:有连片核桃基地、山药基地、红柳大芸基地、昆仑雪菊基地、红枣基地、无花果基地……尤其是和田农民为节约耕地,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多占天少占地的葡萄长廊。

20世纪80年代初,和田农民利用农田道路,将葡萄种在道路边上,枝蔓架在道路上方,这样既节约了土地,又使道路得到绿化。和田将这一创举大力推行,并进行了统一规划,以后逐年扩大,到目前为止,利用农田道路建成千里葡萄长廊,村村通、乡乡连,绵延1500多公里。相当于从乌鲁木齐到伊犁一直徜徉在葡萄架下,创造了葡萄栽培史上的奇迹。1990年8月,总书记来和田视察工作,挥毫书写“天下奇观”四个字。

和田两河流域绿洲不仅长出了闻名于世的核桃王、无花果王、梧桐王、胡杨王等,还出产玉石、地毯、丝绸等。人们惊叹和田人爱栽树,爱盖木雕吊顶的“豪华”房子,手工艺术更是堪称一绝。

和田绿洲的瓜果蔬菜品质极佳。这主要得益于和田绿洲特殊的水土和气候条件。典型的沙漠气候,昼夜温差大,灌溉农业,远离大工业污染,所有这些构成和田绿洲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明显地理特性。有了这些特性,想叫和田绿洲的瓜果蔬菜不甜或不佳都难。和田正与“和田玉枣…“皮亚曼石榴”…“安迪尔甜瓜”“阿布丹麻糖”走向全国。

和田绿洲还养育了大量优质牛羊。和田绿洲的草因为干旱,长出来的枝叶都是水分相对较少的“干货”,可谓草之精华素。沙漠使绿洲的草碱性成分含量极高,羊吃了这种草,加之每天来回跑,羊最后就成了健将型动物,这样的羊肉壮而不肥,香而不腻。难怪许多游客专程来和田吃烤羊肉串、烤全羊。据说玉龙喀什镇的烤包子比和田人坐飞机的机会多。这些圆圆的、焦黄的、肉香不断从面皮里冒出来的烤包子刚从红红的土火坑里取出,就被人们一抢而空,经过一个半小时的高空运输,到乌鲁木齐国际机场落地后还是热的。

关于对和田绿洲的感受,我们还是听听来自各地网友的声音吧——

北京凝点

在我看来,绿洲和绿地是不一样的。绿地到处都有,仅仅是一片绿色植物,而沙漠的绿洲不仅是沙漠恶劣环境中的奇迹,更能体现一种强大的精神。沙漠的绿洲会让人们认为天地之间还有如此的景象和奇观,不得不令人惊叹在自然面前我们人类实在是太渺小了。

北京李娅兰

面对沙漠会觉得怎么活啊。一望无际、瞬间万变,甚至觉得可怕。突然面对绿洲,才会忘记那些恐惧,突然觉得希望就在眼前,任何的苦难我们都可以克服。

克拉玛依零露清扬

内地的大片绿地,是正常的,看者都习以为常了。沙漠的绿地,是惊喜,是绝处逢生,是上天的馈赠。和田马编辑

和田沙漠的绿洲是雪中的炭吧。和田福笑笑

在我眼里,和田沙漠的绿洲仿佛是散落的珍珠,绿得珍贵,绿的温柔。沙漠是粗狂之美,绿洲是柔和之美。和田泥巴

先说说和田的绿吧,也许和田的绿色是让人期待了一个冬天的缘故,当白杨树才开始吐新芽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嗅到了翠绿和生命的味道。在大漠中,当你的视觉几乎已经是疲惫状态时,忽然眼前一片绿色的景观出现时,那种欣喜,那种期待,让人对绿是如此期盼和感动。那种感觉就像是在沙漠里看见一汪水,就像是干旱很久,偶尔的一场雨,让人感觉双手捧满欢喜。

世界玉都

沙漠中的绿洲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民勤;水资源;公地悲剧;沙漠化

中图分类号:F323.2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3)03-0012-05

民勤绿洲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东北部。从地理位置看,它像一把楔子横亘于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之间,有史以来即为河西走廊内水草丰美的绿洲。在过去50多年的时间里,民勤有近300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沙化。沙化面积已占民勤总面积的94.5%,昔日的民勤绿洲只剩5.5%,而沙漠仍以每年8~10米的速度吞噬着绿洲腹地,使这里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干旱、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如果民勤不保,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联手东进南下,拥有220多万人口的武威市乃至拥有440万人口、面积达8.9万平方公里的整个河西走廊亦面临被沙化之危机。面对严峻的沙漠化威胁,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三级政府都出台了相应的治沙措施,总理更是多次批示“决不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导致民勤沙漠化的原因是什么?近年来,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民勤沙漠化的原因进行了研究。肖洪浪对民勤土地退化问题进行了研究[1];刘恒对民勤盆地水资源利用与绿洲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2];常兆丰对民勤沙漠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进行了研究[3];王方琳等学者则从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的角度进行了研究[4]。纵观这些研究成果,学者们把民勤沙漠化的主要原因归结为石羊河上游来水减少以及民勤地下水位的下降,并利用大量数据验证了这一观点。

然而,对于石羊河上游来水为什么会急剧减少,以及民勤的地下水位为什么会迅速下降,大部分研究者只是从水资源供需失衡的角度来解释。本文将采用历史分析的方法,从“公地悲剧”的视角来解析民勤沙漠化的内在动因,并为民勤的沙漠化治理提出建议。

一、石羊河水的“公地”属性导致上游来水逐渐减少

石羊河发源于祁连山区,全流域自东向西由大靖河、古浪河、黄羊河、杂木河、金塔河、西营河、东大河、西大河8条上游支流及其汇集而成的下游石羊河干流组成,石羊河干流最终注入民勤境内的青土湖(20世纪70年代,红崖山水库建成后,青土湖已经干涸,现在石羊河水注入红崖山水库),是民勤县域内惟一的一条河流,也是30万民勤人的生命线。根据竺可桢的研究,近5 000年来,西北地区的降水状况并无明显变化[5]。郭承录的研究则表明,近50年来石羊河流域的平均径流量也无明显减少[6]3034。然而,根据甘肃省水利厅提供的数据,近50年来,石羊河流入民勤的地表水量却急剧减少,从20世纪50年代的6亿立方米,至90年代已不足2亿立方米,到2000年以后则降到1亿立方米以下。

水是生命之源,对于沙漠中的绿洲而言更是如此。然而,滋养民勤绿洲的石羊河却并非民勤独有,而是流域中各个绿洲的共有资源,属于“公地”的性质。1968年,哈丁提出了著名的“公地悲剧”理论[7]。哈丁在“公地悲剧”中设置了这样一个场景:面对一个向众人开放的牧场,每个牧羊人的直接利益取决于他所放牧的牲畜数量。由于缺乏约束条件,每个牧羊人虽然明知公地会退化,但个人博弈的最优策略仍然只能是增加牲畜数量,久而久之,牧场可能彻底退化或废弃,这就是“公地悲剧”。

石羊河流域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自古以来,石羊河水这块“公地”就是流域内各绿洲争夺的焦点。武威绿洲地处民勤绿洲的上游,与民勤共用石羊河水。雍正三年,武威县民筑木堤数丈,拦截石羊河水,镇番(民勤)县民数千人告官。经凉州府监督张批、凉州卫王星、镇番卫洪涣会勘审详,“蒙批拆毁木堤,严饬霸党,旧顺流镇番” [8]。雍正五年,武威县金羊下坝民人谋于石羊河东岸开渠,讨照加垦,拦截石羊河水流,镇番(民勤)民申诉,经武威县郑松龄、镇番(民勤)县杜振宜会查,府宪批:“石羊河既系镇番(民勤)水利,何金羊下坝民人谋欲侵,又滋事端,本应惩究,姑念意虽萌而事未举,暂为宽宥。仰武威县严加禁止,速销前案,仍行申饬” [8]。为了避免类似争水事件的发生,上述两案的处理经过及结果“俱载碑记,同时立碑于郡城北门外龙王庙” [8]。

实际上,不仅各绿洲具有多占石羊河水的激励,同一绿洲内不同灌区、不同农户之间争水亦十分激烈。乾隆二十年,时任甘肃巡抚陈宏谋对此作过概括:“遇缺水之岁,则各争截灌,遇水旺之年,则随意挖泻”。为了解决绿洲农业中水资源的“公地”问题,清政府在当地设立专职的水利老人和水利通判,主要采用:按修渠人夫分水、按粮食产量分水、以及按耕种亩数分水这三种方式对石羊河水进行分配。镇番(民勤)县于康熙四十一年设水利老人和水利通判[8];武威县,于乾隆元年设立水利通判[8]。而水利老人和水利通判的职责,在乾隆八年县令安泰勒石《渠坝水利碑文》中有明确记载:“各坝各使水花户册一样二本,钤印一本,存县一本。管水乡老收执,稍有不均,据薄查对”,“各坝水利乡老务需不时劝谕,化导农民,若非己水,不得强行邀截混争,如违,禀县处治”。

针对石羊河水的“公地”问题,清政府推出的政策措施是按修渠人夫数、按粮食产量或者按耕种面积来分水,这在客观上鼓励了人口的增长和对当地水土资源的过度垦殖。雍正三年(1725),青松堡农民李海峰等78户农民迁往柳林湖屯田,拉开了开发湖区的序幕,这也是民勤绿洲的第三次大开发[9]。至雍正十二年(1734),柳林湖开发如火如荼。十年的光景,民勤人把石羊河终端河道改成了灌渠和泄洪渠两种沟渠。灌渠分五渠:东渠、西渠、中渠、外西渠、红柳园红沙梁渠。柳林湖灌区被改造成“塞上江南”,民勤的人口也在道光年间达到了18万的历史峰值。然而,由于五渠之水只能进入耕地,入不了湖泊,柳林湖最终干涸。道光以后,五渠被风沙埋没,人口也开始自然减少,到民国六年(1917),民勤人口已减少到12万。

建国以来,石羊河年均径流总量基本稳定,各绿洲“非灌不植”的农业生产方式并未发生变化,而石羊河流域各绿洲的人口都有显著增长,灌溉面积也大幅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绿洲都有多占石羊河水的激励,都在进行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根据郭承录的研究[6],截至2009年,石羊河流域共建成水库26座,总库容4.5亿立方米,引水工程34处,干支渠总长4 207公里,机电井约1.4万眼,形成了以蓄、引、提为主的供水体系。各类工程实际总供总量为28.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3.45亿立方米,地下水14.44亿立方米,地下水年超采5.6亿立方米。农业总用水量为24.34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85.7%。由于上下游多次重复利用以及地下水的超采,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172%。如此高密度的水利工程体系,是各绿洲面对石羊河水“公地”的本能反应,也是地处最下游的民勤逐渐断水的根本原因。

石羊河来水的减少直接影响着民勤绿洲的生态环境。石羊河水既是民勤人生产、生活所依赖的水源(85%是农业灌溉用水),也是民勤地下水的补给水源。在石羊河上游来水大幅减少的情况下,民勤人开始大规模开采千百年来所积累起来的地下水源。在未开采地下水或地下水开采强度较小时,通过石羊河水补给和降水补给,绿洲中心区的地下水位或高于沙漠区的地下水位,或与绿洲区的地下水位基本一致,地下水从绿洲向荒漠区补给。石羊河来水减少不仅使民勤地下水失去了补给来源,更是推动了民勤地下水的严重超采,形成绿洲区地下水降落漏斗。长期的超采,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降落漏斗扩大加深,绿洲荒漠区变成高水位区,地下水从荒漠区反向补给绿洲,使荒漠区地下水位下降,导致了绿洲天然防护区植被枯萎死亡,昔日的防风固沙区丧失了防护能力,直接推动了绿洲的沙漠化。

即使是在民勤县域内部,石羊河水的“公地”问题也是诱发其沙漠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以红崖山水库的修建为例:石羊河的尾闾原为民勤境内的青土湖,该湖在建国之初仍有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相当于现存民勤绿洲面积的1/7。1958年,当地政府开始在距青土湖约100公里的上游修建红崖山水库,拦蓄石羊河水,目的是扩大红崖山灌区的灌溉面积。70年代,水库建成蓄水后,通过引水垦荒,水库灌区的绿洲面积有所扩大。然而,水库的下游河道及青土湖却逐渐干涸,沿河两侧的农业区以及青土湖周边的农业区失去了灌溉水源。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从两侧迅速推进,并最终导致青土湖区全部沙漠化。原政协副主席钱正英院士在视察民勤时指出,由于过去没有充分认识到内流河水与下游生态之间的依附关系,在石羊河等内流河的中上游兴修水库,不恰当地扩大人工绿洲,片面引水垦荒,结果几十年后出现了许多严重的生态问题。

二、民勤地下水的“公地”属性导致地下水超采

民勤地区年均降雨量只有110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2 600毫米。该地区的农业严重依赖于灌溉,属于典型的绿洲农业,具有“不灌不植”的特点。灌溉所需的石羊河水作为全流域的“公地”,早已成为全流域各绿洲争抢的目标。民勤地处最下游,所分得的水量则是逐年减少。在上游来水逐渐减少的情况下,民勤自有的地下水资源,开始成为县域内各农区争夺的“公地”,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各地竞相打钻机井,抽取地下水。

1956年,民勤专业抗旱打井队成立,1965年打成第一口锅锥井,深30米。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深水机井的数量呈直线增长态势,到1990年,民勤全县机井数已增加到7 495 眼,到2003 年更是增至11 000 眼,占到甘肃省机井总数的1/3。井深也由几米、十几米、几十米逐渐演变到几百米。从取水总量来看,20世纪80年代每年抽取地下水约4亿立方米,90年代增至5亿立方米,2001年至2005年每年抽取量达到6亿立方米,2005年以后虽然取水量有所下降,但仍然维持在4亿立方米以上。根据王方琳的研究,为维持正常的生产生活,民勤县的需水量在5.5亿立方米以上[4]。在石羊河上游来水不足1亿立方米的条件下,必须抽取4亿立方米以上的地下水才能维持目前的生产生活水平。以目前的开采量计算,浅层地下水至多维持17年的时间,即使是深达300米的深层地下水,也最多维持70年左右的时间[4],此后,民勤将彻底断水。

其实,民勤的生态系统根本无法维持到地下水抽光的那一天。仲生年、柴成武等研究了分布在绿洲、绿洲内围、绿洲内部的7眼井从1986年到2006年20年的水位变化,发现地下水位从1986年的平均5米,逐渐下降到2006年平均20米左右,民勤绿洲已经形成了总面积达1 000平方公里的地下漏斗[10]。

地下水位下降会导致地表植被枯死,防风固沙的生态屏障消失,平地起沙,直至绿洲完全沙漠化。上世纪60年代以前,民勤盆地的地下水位在1~3米之间,青土湖区北部的地下水位小于1米,植被生长环境良好。盆地丘间低地,河湖两畔均为芦苇等湿生草甸植物,70年代开始严重退化。首先是湿生植物退化,到如今几乎全部被旱生植被代替。大面积的天然林和50年代末种植的沙枣林也逐渐衰败枯死。20世纪50 年代初,民勤绿洲周围天然的护沙屏障“柴湾”总面积接近110万亩,现存面积不及当时的1/3[10]。即使是抗旱能力极强的沙枣林,如果地下水位低于6米,也会枯死。林迎德的研究表明,民勤绿洲已有近5万亩沙枣林因缺水而枯死,近9万亩沙枣林处于半枯死状态,占到全县沙枣林总面积的1/5[11]。据笔者在当地走访调查发现,即使是根系较深的成年杨树,也因地下水位下降而出现大量“爆头”的现象(当地农民的俗称,指成年杨树从头部开始干枯死亡)。随着植被的干枯死亡,防风固沙的生态系统逐渐消失,两侧的沙漠开始逐步逼近。根据《瞭望》周刊2007年12月的报道,1950年以来,腾格里沙漠南侵50~70公里,巴丹吉林沙漠东移30~60公里。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绿洲面积缩小了289平方公里,而且风沙正以每年8~10米的速度向绿洲方向推进。

三、生态用水与灌溉用水之争

具有“公地”属性的水源分配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12]。经典的理论文献给出的解决方案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各利益主体内部的利益协调来解决水源“公地”的分配问题,另一种办法则是通过外部力量(包括政府)进行分配[13]。实际上,从清代开始,政府就已介入石羊河水的分配,近年来,甘肃省政府甚至中央政府都针对石羊河水的分配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2007年12月13日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批准并报请国务院同意,正式批复了由甘肃省编制的《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规划中对流域内各绿洲的水资源分配做了明确规定)。然而,经过多年的过度开发,石羊河水的“公地”问题已经由人类内部争夺水源的问题升级为人类能否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问题。

以2010 年石羊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状况来看,流域内总人口近230万人,自产水资源总量不足17亿立方米,人均770 立方米,不足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3,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12。整个石羊河流域需水近32亿立方米,总耗水量20亿立方米,在全流域地下水超采近5亿立方米的情况下,仍缺水7亿立方米,缺水程度高达40%。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怎么分配都无法解决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从用途来看,农业灌溉用水占到整个流域用水的80%以上,民勤绿洲的农业灌溉用水甚至占到民勤全部用水的85%。而根据许文海、张永明等人的研究,2007年,石羊河流域人均用水量为1 268立方米,远高于甘肃省人均1 150立方米和全国人均430立方米的水平;每方水GDP产值为3.33元,远低于甘肃省8.03元和全国16.39元的水平[14]。民勤县万元GDP用水量高达8 487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倍之多,每方水生产粮食仅为0.23千克,按照2007年当年每千克粮食均价1.8元计算,每方水的农业产值约为0.4元,这相当于景电二期民勤调水工程向民勤地区输水的水价(民勤调水工程利用已建成的景泰电站二期工程的灌溉间隙和空闲容量,从黄河向民勤县调水,该工程1995年兴建2000年初步建成,投资2. 4 亿元,每年可向民勤输水0.61亿立方米,本文将其简称为“民调工程”)。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民调工程”于2000 年建成后,只在2001年实际输水0.3亿立方米,2002~2004 年则并未输水,主要原因是引黄河水灌溉成本高于收益[15]。实际上,“民调工程”由国家于1995年开始投资2.4亿元兴建,如果按照设计能力供水,每年调入0.6 亿立方米的黄河水,国家需补贴1 200万元,再加上农民自付部分,这些钱几乎可以从其他富水产粮区购买等产量的粮食。兜了个大弯又回到起点,对社会资源造成了极大浪费[16]。

显然,从外部引水来支撑民勤的农业灌溉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是不可行的。可是,对民勤县域内通过超采地下水来维持农业灌溉的成本收益如何计算呢?这涉及对民勤绿洲生态环境的定价问题,虽然对生态环境的定价虽然一直是经济学家关注的热点,但却始终没有找到准确的估算方法。就民勤绿洲的生态环境而言,由于民勤绿洲地处两大沙漠之间,如果民勤不保,武威绿洲及整个河西走廊都面临沙漠化的威胁,其价值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然而,对于每个民勤人而言,“公地悲剧”的博弈规则仍然有效,即使面临立即沙漠化的风险,他们也希望通过多抽取地下水而多收粮食,多积累个人财富,至少可以获得更多的迁移资本;对于当地政府而言,由于“锦标赛”机制的存在[17],当期的GDP产值是地方官员关注的重点,况且民勤沙漠化的负外部性是由整个国家来承担的,所以,地方政府难以抵制抽取地下水维持GDP增长的诱惑。

从国家角度来看,如果对“民勤绿洲不被沙漠化”这一生态产品的定价高于抽取地下水灌溉所得到的农业产值,则应该从更高层级的制度设计入手,将当地极其宝贵的水资源用于恢复生态,而不是用于农业灌溉。

本文认为,恢复民勤绿洲生态环境的用水需求至少应该包括8个方面:一是石羊河流域天然和人工植被耗水量,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措施及天然植被和绿洲防护林带的耗水量;二是维持生物栖息地所需的水量;三是维持河口地区生态平衡所需的水量;四是维持河流系统水沙平衡的输沙水量;五是维持河流系统水盐平衡的水量;六是保持河流系统一定的稀释净化能力的水量;七是保持水体调节气候、美化景观等功能而需损耗的蒸发量;八是维持合理的地下水位所必需的入渗补给量。在满足上述生态用水需求的情况下,再考虑其他的生产生活用水,这是维持民勤绿洲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计[18]。

四、结论及建议

对民勤绿洲沙漠化的过程进行归纳梳理,发现用“公地悲剧”理论可以解释民勤地区石羊河来水减少和民勤地下水超采的现象。然而,经过多年的过度开发,民勤水资源的“公地”问题已经由人类内部争夺水源的问题升级为人类能否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问题。用经典的解决“公地悲剧”问题的办法,已经无法解决民勤绿洲面临的沙漠化威胁。

在选择如何行动之前,需要对“民勤绿洲不被沙漠化”这一生态产品进行重新定价。实际上,从民勤绿洲及整个河西走廊的生态安全角度来分析,民勤绿洲的生态价值是巨大的,远超过抽取地下水灌溉所得到的农业产值。因此,应该从更高层级的制度设计入手,采取生态封育、生态调水、生态移民等综合措施,以实现温总理所设定的目标——“决不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参考文献:

[1] 肖洪浪.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地区土地退化研究[J].干旱区研究,1988,5(2):3338.

[2]刘恒,钟华平,顾颖.西北干旱内陆河区水资源利用与绿洲演变规律研究——以石羊河下游民勤盆地为例[J].水科学进展,2001(3):378384.

[3]常兆丰,韩富贵,仲生年,等.石羊河下游沙漠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及其位移[J].干旱区地理,2005,28(2):150155.

[4]王方琳.民勤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及其探讨[J].防护林科技,2011(2):9799.

[5]竺可桢.中国近5000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考古学报,1972(1):2331.

[6]郭承录.石羊河流域综合管理策略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7]Garrett Hardin.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J].Science,1968,162:1 2431 248.

[8]王培华.清代河西走廊的水利纷争与水资源分配制度——黑河、石羊河流域的个案考察[J].古今农业,2004(2):6067.

[9]王相山.沧桑石羊河一个湖泊的死亡[EB/OL].[20100406].http://.

[10]仲生年,柴成武,王方琳,等.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地下水埋深时空分布动态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9(2):227229.

[11]林迎德.民勤盆地水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及改善措施[J].甘肃地质,2010(1):5860.

[12]Arun Agrawal,Clark C.Gibson.Enchantment and Disenchantment:The Role of Community in Natural Resource Conservation[J].World Development,1999,27(4):629649.

[13]Richards mon Property Resourse Institutions and Forest Management in Latin America[J].Development and Change,1997(28):95117.

[14]许文海,张永明, 陈刚.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其持续利用对策研究[J].冰川冻土,2007,29(2):265271.

[15]牛叔文,张建民,祁永安.拯救民勤绿洲,调水还是移民[J].生态经济学报,2003(1):6973.

[16]杨振,牛叔文,常慧丽.虚拟水战略:拯救民勤绿洲的新思路[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6):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