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辽宁高考作文

辽宁高考作文

辽宁高考作文

辽宁高考作文范文第1篇

题目:肩膀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60分)

[文题诠释]

今年辽宁卷的作文命题形式是命题作文。由去年此省的“今年花胜去年红”短语类命题作文,变成了词语类命题作文。这个命题是今年全国十几套作文题目的亮点,主要表现在:

(1)本命题是对近两年命题作文的继承。继承的是近两年作文命题的基本特点,自2004年第一次分省命题以来,作文命题就呈现了多样化的特色,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等等作文形式纷纷登陆高考试卷,过去那种一种命题形式一统天下的模式被彻底打破(1999年以来连续7年全国卷是以“话题作文”为主打品牌)。辽宁卷的作文命题很好地继承了这个特点。

(2)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本题与2005年江西卷“以‘脸’为话题”的作文相似。它们都是人身体的一部分,都是富有含义的地方。因此,考生看到这个题目,不会感到陌生,考生的第一感觉应该是首先想到自己的父母,想到父母为自己的付出,想到父母是自己人生的依靠,是自己人生之旅的拐杖,因而,下笔是较容易的。但这样的想法不容易出新,人人都这么想,也都这么做,作文自然平庸了。

笔者认为,考生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审题立意:一是从肩膀的功能角度来思考,肩膀是一个人身体的重要部位,肩膀的存在意义重大。二是从肩膀的比喻义和引申义来思考,这种思考是创新的最佳角度。如肩膀是信念,肩膀是理想,肩膀是希望,这些支撑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我们需要依靠信念、理想、希望。肩膀是一个民族腾飞的保障,自古以来,“铁肩担道义”者不就是最好的范例吗?考生还可以逆向思维来求新,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矛盾的统一,肩膀的多寡与我们的成长有何关联呢?肩膀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全凭你的认识来决定。

肩膀多,可以使我们衣食无忧,学习无苦,但却带来了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的坏毛病;肩膀少,虽然会使我们经历人生的种种不幸或苦难,但却带来我们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增强自我抗挫折能力,使自己更健康地成长。

[满分作文1]

肩膀

丰子恺先生有一幅漫画:一个行人,微弓着腰,担着沉甸甸的行囊,独自在山路上逶迤而行。“一肩担尽古今愁”,这是画的题目。

亘古以来,因人类的智慧、愚笨,愁便似喷发的火山熔岩,层层堆叠,凝住,冷却……

人世间,有人肯一肩担尽古今愁,这是何等的气概!又是何等的悲壮!也许还有些许的无奈……

历史的长河翻滚着,是李白吧,“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但他愁的是遭贬的不幸,来这岸边借酒消愁。是李煜吧,“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但他愁的只是小家园的悲哀,最后南唐后主只能结束于一杯毒酒。是李清照吧,“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但她只是愁思念的绵绵无期!

有谁愁的是旷世的悲哀?有谁愁的是古今的灾难?他们在这岸边徘徊、沉吟、挥泪,历史在岸边的礁石上刻下了他们不朽的名字。

三闾大夫停留过,思考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他情怀的写照吧!举身赴汨罗,这是他愁绪的延续吧!我看见了他的悲哀,看尽了他的痛楚,他默默地走开,却留给后世以悲壮!

鲁迅先生停留过,他用铁一样的笔杆批判着,弃医从文的选择是因为他在忧愁,他的肩上有着自古至今的愁!“人吃人”的社会是他批判的:“救救孩子”的呼吁是他发出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留给后人的思索。因为他无所畏惧,所以他会承担这无尽的愁,给世界一个解释!

“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有多少人的愁穿越时空,绵延至今;有多少人的愁承前启后,亘古不衰?是啊!他们还活着,他们仍然在愁着。

一肩担尽古今愁,担起旷世的悲哀,承起前人的启示,留给后人启迪。是责任还是义务?是责任!

一肩担尽古今愁,担起民族的兴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他们曾在民族的崛起时留下名字,不朽于史册,名垂千古!

一肩担尽古今愁,需要勇气也需要力量,但这是每个热血沸腾的中华儿女都应担起的重任,谁都不能退缩,谁也不能退缩!

一肩担尽古今愁需要坚实的肩膀啊!

[名师点评]

文章值得说道的有以下几点:

一、立意不俗,选材精当。文章以“一肩担尽古今愁”为题,以历史人物为思维定点,然后一步步搜寻,到底什么是“古今愁”,到底什么样的人能担起“古今愁”,顺着这个思路,作者引出了屈原、鲁迅,并以此佐证只有这样的人,担的才是古今愁,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担起古今愁!这“古今愁”就是对国家、社会的一种责任,能担起这样“古今愁”的人应该有坚实的肩膀。

辽宁高考作文范文第2篇

君子之风 

兰,深山幽谷,芳华自赏。

竹,亭亭玉立,坚韧挺拔。

菊,与世无争,清高隐逸。 

梅,欺霜傲雪,凌寒而放。

古人谓之为四君子,合而观之,皆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是以世人将其喻为君子,取其不趋俗,不媚世之风骨。

所以君子之风是“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坚持,是“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超迈,是“我自横刀立马”的豪气,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孤傲。

做事,要有君子之风。只有这样,才不会人云亦云,才不会成功时得意骄矜,失意时怨天尤人。要有自己的主见,做自己的主人。古人云:“君子合而不同,君子周而不比。”就是教人们在吸收别人意见时有自己的主见。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比尔·盖茨哈佛中途退学,为许多人所不解,以为他断送了自己的美好前途,然而谁也没想到几年之后他开创的事业令所有人仰望羡慕。他没有像哈佛大学里的那些学子一样努力地学习,然后一步步走在常规的路上,他有自己的思想,所以他不为世俗的眼光所左右,却开辟自己的天空,他成功了。纵观中外成功人士,只有让自己的思想凌驾于众人之上,方可开辟天地。

做人要有君子之风。古人云:“宽以待人,严于律已。”有自己的人品,不媚俗,不趋俗。古往来,那些默默无闻者大多是随波逐流,所以历史的烟云湮没了他们。留名千古的必是那些特立独行与世俗背道而弛的人,细数历史的烟云,你会发现魏晋的风骨,竹林七贤的不羁,五柳先生的隐逸,你会发现汉唐的高风,李白的潇洒,你还会明白宋代的气节,苏轼的大江东去,清照的梧桐冷雨,稼秆的挑灯看剑,你还会找到明清的不俗,板桥的洒脱,曹雪芹的悲歌。唯有以君子之风的卓尔不群,方能尽显名士风流。

君子之风是不趋俗不媚世的行为,是一种孤洁傲岸的境界。真名士自风流,唯有用超拔的思想方能达到君子之风的境界。  

辽宁高考作文范文第3篇

场景二:李四与父亲李老四乘坐飞机中的战斗机-波音出国旅游,果然坠落,一飞机人散落野人部落,众人面对满身花纹,手持长毛的食人部落陷入绝望。。。。。。。。事后,记者采访李老四,你当时绝望了吗,你觉得能逃出生天吗?李老四闻之面露喜色,摸出手机,露出硕大的赞助商标志,表情坚毅的说:我能!!

场景三:王五入考场发现电子屏蔽设备齐全,心头一顿漆黑。怎么办?生存还是毁灭,问题很大。果不其然,数道大题不会。依锦囊之计行使,摸出手机:长江长江,电子屏蔽厉害,能收到请回话!再三重试,终于发送成功。瞬,叮叮当当一阵欢快的声音,屏幕上显出赫然两个大字:我能!!!

场景四:某书记与房产商正胡吃海喝,称兄道弟,须臾,小蜜耳边暗语:死鬼,政府大楼前又有人自焚了,这个星期都7个了。问:还是因为拆迁?答:可不是。问:可之奈何?答:内事不决问小蜜,外事不决专家啊!答:甚好。叮叮当当拨给狗头专家。狗头听吧,答之曰:不就个自焚嘛,你看能不能推到李大师头上?书记拍着大肚子,大呼:我能!!!!

辽宁高考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资本;技术;劳动力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96(2013)05003806

一、引言

Lucas[1]是第一个提出空间溢出效应概念的人,他将其定义为某一区域的经济增长对其他区域尤其是相邻区域经济的影响,是外部性的经济学本质。自从空间溢出效应的概念提出以来,不同学者分别从不同层面对其进行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中国沿海与内地、三大区域以及省份等宏观和中观层面的研究,而对城市层面的微观研究涉及并不多。潘文卿和李子奈[2]利用投入—产出法对中国沿海与内陆地区间的溢出与反馈效应进行分析,提出沿海地区对内陆地区的溢出效应不明显的观点;彭连清[3]则将东北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流量数据和Miller-Round模型进行研究,得出东北地区对国内其他地区的溢出效应较明显的结论;薄文广[4]以1979—2006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基础,通过构造邻省发展水平变量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全国及分区域的样本范围内都存在着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吴福象和朱蕾[5]通过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对中国东、中和西三大地带进行研究,提出中国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的溢出效应不及后者对前者显著的观点;毕乐强[6]对东北三省的外部性效应进行研究,提出辽宁的溢出效应要大于吉林和黑龙江的溢出效应的观点。本文研究建立在城市层面基础上,以辽宁14个城市为研究对象,研究城市空间溢出效应的大小。

二、辽宁城市发展现状

辽宁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是我国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省份。沈大城市群、京津唐城市群和济青城市群共同组成了环渤海经济圈的三个增长极。在辽宁省内有沈阳和大连两大副省级城市以及12个地级市,城市之间空间距离较近,人口较集中。从辽宁省内城市来看,近年来辽宁各城市间经济差距在缩小,但差距仍较大。2011年GDP总量最大的城市是大连,最小的是阜新,二者GDP之比由2010年的16∶1缩小为2011年的13∶1。由于辽宁是典型的双核城市省份,即以沈阳和大连为双中心城市,2011年作为辽宁经济第一大城市大连的GDP总量虽然在全国排名位于前列,但首位度并不高,和排名第二的沈阳相差很小。

辽宁省内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较为紧密,相邻城市之间的经济依存度较高。如辽中南城市群,以沈阳和大连为中心城市,周围很小的地理范围内聚集了鞍山、抚顺、本溪、丹东、辽阳、营口和盘锦等城市。这些城市聚集抱团式发展的现象非常明显。由此可以看出,辽宁城市的经济增长除了依靠传统的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要素投入的增长之外,还受到相邻城市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辽宁最发达的城市全部位于辽中南地区`,这些城市之间应该有一定的正向溢出效应。而辽宁最不发达的城市全部位于辽北和辽西地区,该区域发展水平较低,各城市的经济联系与辽中南地区相比明显较弱。由此可以看出,影响辽宁城市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城市空间溢出效应。下面通过实证分析来验证上述观点。

三、基于辽宁城市数据的城市空间溢出效应实证分析

1.模型说明

本文采用2002—2011年辽宁14个地级以上(含地级)城市组成的面板数据,通过运用Matlab软件,对辽宁省内城市进行空间溢出效应强度的分析。人均产出用国内生产总值与总人口数的比值来表示;人均物质资本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年末职工人数的比值来表示;人均技术变量用科研投入和教育投入之和与年末职工人数的比值来表示。考虑到数据的获得性难度,人力资本采用工资报酬法进行计算。

2.实证检验

本文主要考察区域内相邻城市间经济溢出的空间依存度的方向和程度,因此,应采用空间滞后模型进行分析。所建立模型中引入空间因素,在运用模型(1)之前,需要做三项重要的检验。

首先是平稳性检验,本文选取的是辽宁1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对面板数据而言,数据的非平稳性在截面个数大于时间序列个数时通常会出现。如果数据不平稳,则会使计算的结果产生偏差。为此,要对各个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以便确定适合模型(1)的计算方法,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4和表5可以看出:

(1)除常数项外,所有的变量系数都显著为正,模型的估算结果良好。 2011年辽宁各城市的WlnGDP值均大于0,这验证了我们最初的假设,即辽宁省内各城市均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

(2)从辽宁省内各城市的横向比较来看,2011年大连的空间溢出效应值最大,为0392,这表示大连GDP每增加1亿,能够使周边地区GDP增加0392亿元;其次是沈阳,为0389;阜新的空间溢出效应值最小,仅为0085,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带动作用非常弱小。这与辽宁各城市的GDP排序基本一致。

(3)从辽宁省内城市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以大连为例,2002年大连的空间溢出效应值为0347,以后大致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在2011年达到0392。这说明近十年来大连在促进本市经济增长的同时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在逐渐增大,在辽东半岛乃至辽宁发挥的经济带动作用逐渐增强。

(4)在影响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投入方面,除常数项外,所有变量的系数均为正,说明资本、劳动力和技术对辽宁各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正,任何一种要素投入量的增加都能促进城市经济总量的增长。从辽宁各城市的情况来看,2011年技术弹性系数最大的城市是大连,资本弹性系数最大的城市是沈阳,这与两城市的产业结构有关,大连以高新产业为主,沈阳以重工业为主。技术弹性系数和资本弹性系数最小的城市是阜新,这与阜新作为辽宁经济发展水平排名最后的地级市这一情况相符。

(5)具体来看劳动力、土地和技术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2011年辽宁各城市经济增长弹性系数最大的要素均是资本,说明资本对辽宁各城市经济增长起着最重要的促进作用,辽宁城市经济增长对资本有较大依赖性,这与辽宁各城市目前的支柱产业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有关。同时从表5可以看出,大连的资本弹性系数大致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逐渐增大。从技术要素方面来看,辽宁各城市的技术弹性系数较小,但增速最快。以大连为例,在三种影响经济发展的基本生产要素中,技术弹性系数年均增速为0761%,这表明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从劳动力要素方面来看,大连的劳动弹性系数大致呈现增大的趋势,说明劳动力投入对辽宁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增大。

此外,从辽宁省内城市比较来看,2002—2011年辽宁城市空间溢出效应平均值为0196。最高的大连和沈阳城市空间溢出效应值同期均远高于辽宁平均水平,最低的阜新则一直低于辽宁平均值,如图1所示。2011年辽宁城市溢出效应值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城市有7个,基本都位于辽中南地区,而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城市基本都位于辽北和辽西地区。

3.实证分析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辽宁各城市间的经济增长均存在正溢出效应,即各市的经济增长都能带动和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

(2)辽宁各城市的空间溢出效应值有逐年增大的趋势,各相邻城市之间经济依存度逐渐增强。

(3)城市空间溢出效应的大小与其经济发展水平高低有紧密联系。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城市,空间溢出效应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的城市,空间溢出效应越小。

(4)辽宁各城市的空间溢出效应差距较大,辽中南地区的城市远高于辽北和辽西地区的城市。这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相符。

(5)在影响辽宁城市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中,资本对辽宁省内城市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最大,技术其次,最后是劳动力。技术弹性系数的增速最快,将来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资本和劳动力对城市经济增长的相对作用会减小。

四、政策建议

1辽宁省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和成立城市合作平台

首先,辽宁省政府在研究和制定省内每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到对相邻地区的影响,即应将城市周边相邻地区经济发展纳入到全省的经济决策范围内。尽可能地创造要素合理流动的外部空间环境,以促进城市之间的合作,进一步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其次,辽宁各市政府在制定和执行本市中观和微观经济政策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到本市对周边城市和地区的影响,尽管从总体来看,城市之间表现出正的空间溢出效应,但现实中普遍存在着一些市政府在发展本市经济时只考虑本市利益,忽略了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这就需要辽宁省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和成立城市合作平台,定期举行市长会议,使得各城市能统一在省政府的协调安排下制定本市重大经济政策。尽量消除城市之间的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问题,相邻城市的市政府或上一级政府可以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研究,评估出邻市新的经济政策对本市的影响。最大程度地规避能引起城市间经济发展的负外部性的经济政策,鼓励市政府制定和出台能提高城市空间溢出效应的政策。加大城市尤其是周边城市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力度,做到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周边城市之间空间溢出效应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努力形成辽宁城市之间合作共赢的局面。

2积极推进辽中南地区城市一体化

解决区域经济负外部性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积极推进区域城市一体化。在区域城市一体化下,各城市以往对自身发展有利但对周边城市发展不利的政策变成了对自身的不利影响,政策的外部成本内部化,使得各市政府自动甘愿放弃“损人利己”的经济政策,转而去研究和实行使区域整体利益最大化的政策。辽宁是东北地区经济基础最好的省份,辽中南地区城市一体化很有希望在东北地区率先实现。具体实施步骤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利用沈阳和大连双中心城市较强的经济带动力,率先实现沈阳经济区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的一体化。第二步,通过辽宁一小时经济圈的建设将沈阳经济区和辽宁沿海经济带连接起来,加快辽中南城市群实现一体化,进一步增强沈阳和大连对辽宁乃至东三省的经济辐射效应,提高辽宁城市在全国的整体竞争力。

3在东北率先建立绿色GDP考核机制

过去几十年,各地政府过于追求GDP的总量和增速,甚至出现了唯GDP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指标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GDP的增长。这就造成了地方政府各自为政,只追求把本地GDP搞上去,不惜污染周边环境和牺牲周边利益,从而地方政府之间不必要的恶性竞争和摩擦越来越多。这种现象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尤为突出,辽宁作为东北第一工业大省,在发展中曾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制约了辽宁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观念,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改变过去单纯的高能耗和高污染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与此相应,政府应实行相应的新的政绩观。应尝试在东北地区率先实行绿色GDP考核机制,等条件成熟后再把这一经验推向全国。辽宁省政府应把本地经济增长对周围地区的环境影响纳入考量范围,逐步用绿色GDP指标来代替GDP指标,强调外部性在地方政绩考核中的重要性。

4构建辽宁城市政府间的横向网络组织

(1)增加对辽北和辽西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区域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和区域间的经济往来成本就越低,经济联系就越紧密。辽宁空间溢出效应大的城市都是位于区位和基础设施发展良好的地区,因此,为提高辽宁城市的空间溢出效应,必须努力增加对辽北和辽西地区基础设施的投入。

(2)搭建信息化网络平台。实现辽宁各城市间信息共享,及时迅速地了解到周边城市的重要政策信息。消除地区间的行政壁垒,减小城市间合作的成本,有利于实现城市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的不断增加。

(3)完善生产要素市场。主要指劳动力、技术和资本市场的跨城网络信息共享,尤其是劳动力市场。建立跨区域的劳动力信息交流渠道,消除区域间由于劳动力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供需失衡,最大程度地实现劳动力在辽宁各市间的自由流动,为辽宁经济增长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保障。

(4)建设辽宁生态保护系统。为方便辽宁各市政府在制定一项经济发展政策前,能够有效地通过生态保护系统计算出该项目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通过加强环境监测,使辽宁各市政府的经济发展政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一旦达到生态警戒线水平,必须重新研究该政策的可行性,避免那些可能造成严重外部不经济的政策的实施。

参考文献:

[1]Lucas,RE 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8,22(1):3-42

[2]潘文卿,李子奈中国沿海与内陆间经济影响的反馈与溢出效应[J]经济研究,2007,(5):68-77

[3]彭连清我国区域间产业关联与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8,(4):62-68

[4]薄文广中国区际增长溢出效应及其差异——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8,(3):34-47

[5]吴福象,朱蕾中国三大地带间的产业关联及其溢出和反馈效应——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技术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10,(5):140-152

[6]毕乐强区域经济外部效应及对策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167-72

[7]艾彬,徐建华,岳文泽,等湖南省城市空间关联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6):48-52

[8]张军涛,毕乐强,纪昭君东北三省区域外部性空间效应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10):107-113

辽宁高考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辽河文化;辽宁;文化品牌

[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7)09-0031-02

辽宁的社会发展需要在文化方面有一个统一的称谓,也就是应当推出辽宁的文化品牌,这是大势所趋。本文就辽河文化的主要内容,将辽河文化作为辽宁省文化品牌的重要意义,打造辽河文化的品牌构想进行了认真的研究。

一、辽河文化作为辽宁省文化品牌的原因

(一)辽河文化作为辽宁省文化品牌的重要意义

辽宁推出“辽河文化”作为文化品牌,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有利于更好地整合辽宁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第二,有利于打造辽宁文化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第三,有利于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带动文化产业全面发展;第四,有利于提高辽宁作为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文化品位;第五,有利于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第六,有利于激发全省人民爱祖国、爱辽宁、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全省人民的凝聚力。

(二)辽河文化作为辽宁省文化品牌的理由

目前已经有几种为辽宁文化命名的尝试:辽河文化、辽海文化、辽沈文化、关东文化、清文化等等。辽宁的文化品牌问题,既要有学术依据,又要从社会发展着[,还要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同。基于以上三方面考虑,在这些称谓当中,还是以“辽河文化”作为辽宁文化的品牌比较合适。

1.以大河作为文化的名称是国际惯例。在世界发展史上,四大文明古国都是位于大河流域,并以大河名称为之命名:“两河流域文化”、“恒河文化”、“尼罗河文化”、“黄河文化”。以大河作为文化的名称是一种国际惯例。我国除“黄河文化”之外,还有“长江文化”、“珠江文化”、“秦淮文化”等等名称,也是用江河为地域文化命名。

2.辽河地域广阔,源远流长,是我国北方的著名大河。《山海经》最早记载了辽河,称为“潦水”,这是东北境内记载最早的河流。辽河分两段,分别长1430公里和1390公里,流经辽宁、河北、内蒙古和吉林四省区,流域总面积为27.9万平方公里,是辽宁境内最长、记载最早、流域面积最广的代表性大河。辽宁省14个市都属于辽河水系,辽河流域涵盖了辽宁省全部地域。

3.辽宁省的“辽”字就是取自于“辽”河的“辽”,辽宁省的简称也是“辽”。辽宁省的简称能与一条大河同名,在我国独一无二,证明辽宁省同大河文化有着不解之缘。

4.辽河流域上自古有辽宁绝大多数民族在这里生息繁衍。满族、锡伯族、回族、朝鲜族、汉族等都在其流域生活。古代的民族不断融合发展,形成了现在辽宁的各个民族。因此,辽河文化的民族性是其一个显著的特点。

5.“辽河文化”已被辽宁省一些民众所认知。

(三)辽河文化具备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1.辽河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古代文明。辽宁省的牛梁河遗址、查海遗址、金牛山遗址和新乐遗址将中华民族文化上溯到8000年以前。牛梁河遗址出土的玉猪龙以及龙型遗址是中华民族龙型图腾的起源。地处辽西流域的考古发现表明,有关黄帝和女娲补天的传说,大禹治水,以及五帝之一的颛顼等都在这里留有足迹。这些考古发现证明辽河文化的历史底蕴是十分雄厚的。

2.辽河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之一。目前一些专家学者认为中华民族的源头是多中心,事实上还是有轻有重的。辽宁厚重的古代文明表明,辽河文化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之一。可以这样认为,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干,长江文化与辽河文化应该称为这个主干的两翼。辽河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之一,是有大量考古发现印证和专家学者认同的。

3.辽河文化涵盖面广泛,具有历史连续性。辽河文化由四部分组成:辽河古代文明;清文化;抗战文化;制造业文化。辽宁人民在我国历史的各个时期都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早期创造了古代文明,然后出现了代表北方少数民族的满族和清前期文化,接着又有抗战文化,以辽沈战役、抗美援朝、反抗邪恶势力的斗争精神等。在社会主义时期代表时代精神的雷锋与孟泰精神,在时期张志新代表的一批同“”进行抗争的正义力量,以及正在形成和丰富的制造业文化,这些都连续不断地反映了辽宁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4.辽河文化具有辐射作用。辽河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之一,必然是东北的文化中心,有专家认为,辽河文化也是东亚,包括日本、朝鲜、韩国文化的源头。古老的中华民族文化通过辽河文化辐射到俄罗斯、日本、朝鲜、韩国,中华民族文化与东亚文化在这里交汇。

二、辽河古人类文明

辽河古人类文明是辽河文化的源头,是辽河文化的第一缕文明之光。辽河古人类文明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河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辽河古人类文明,表明辽宁省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上溯到8000多年前。

2.辽河古人类文明,表明辽河古人类文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之一。长江文化被视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源流,这一观点的提出是由四川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了玉猪龙等文物来印证的。这与牛梁河遗址出土的玉猪龙一模一样。以此为依据,四川、湖南、湖北等省把自己的历史文化统称为长江文化,我们也完全有理由将辽河文化作为辽宁文化的总称。

3.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而长江文化作为黄河文化的一个分支已经被四川、湖南、湖北等省提出。辽宁省如果打出辽河文化的品牌,这就必然形成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总源,长江文化与辽河文化则是黄河文化的两翼的局面,这就可以使辽河文化同中原文化并重,以提升辽宁省的文化品位。

三、清文化

清文化是辽河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以满族为代表的辽宁省少数民族,从兴起、发展到问鼎中原的历史时期内,所创造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清文化的外延部分主要是指从1644年清政府统一中国至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这一历史阶段。由于这一时期清文化已经由辽宁走向全国,成为影响全国的一种重要文化,并与中原文化交融,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特定历史时期的主体文化。

(一)清文化的主要内容

1.满族兴起时期的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

2.满族的风俗习惯和礼仪。

3.满族的语言、文字、文学、艺术与宗教。

4.满族在盛京(沈阳)建立政权后的政治与议事等制度。

5.满族不畏,反抗腐朽势力的不屈斗争精神。

(二)清文化的特点

清文化在形成的历史过程中表现出了自己显著的特点:

1.清文化集中代表了辽宁省及北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

2.清文化对辽宁政治、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

3.清文化对中原文化影响巨大,对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形成有巨大作用。

4.清文化对东北亚文化有一定的辐射作用。

四.辽宁的抗战文化

抗战文化由3部分组成:一是从甲午战争开始到1945年东北抗联配合苏军出军东北,辽宁全境光复的斗争;二是抗战胜利后到1956年辽宁人民以宽广的胸怀遣返日侨、改造战犯、审判战犯,圆满完成处理和解决日本侵华的遗留问题;三是日本侵华期间留下大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遗址、遗迹及物证。

抗战文化全面而准确地揭示了辽宁人民的抗日斗争历程。有人说,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八一五”光复,只是14年被日本侵占的历史,这一时期的文化也是亡国奴的殖民地文化。因此说,这是让辽宁人颜面无光的“文化断档期”。这一时期抗战文化恰恰是时代的主流。从文化的视角透视这个历史片段,认识、总结、发掘辽宁人民14年的抗战史,全面、准确、恰如其分地把握这个时代的价值与意义,从而扭转那些历史的偏见。先进文化也是个历史范畴,只有从文化角度才能反映出那个时代的时代精神。因此说,抗战文化作为一个时代先进文化的代表,全面而准确地揭示了辽宁人民的抗日斗争历程。辽宁的抗战文化在全国文化发展中具有典型意义,它是那个血与火的岁月在辽宁留下的一笔不可回避的历史记忆。

五、辽宁的制造业文化

制造业文化是辽宁当代历史文化的积淀,集中体现了以制造业为代表的辽宁当代工业文明。辽宁制造业文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辽宁解放到建国初期的经济全面恢复时期的制造业文化。辽宁制造业的技术人员奔向全国各地,辽宁的产品支援全国的工业建设,辽宁创造的巨额利税交纳国家,辽宁的制造业成为共和国的基础。第二阶段,从改革开放国企改革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时期的制造业文化。辽宁的制造业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阵痛,通过一系列改革、重组,实行了现代企业制度,在中央、省、市各级政府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扶持下,开始重新焕发出青春。

文化的核心理念是精神层面的,为什么提出辽宁制造业文化,就是因为制造业文化中涌动着一种巨大精神动力,而且贯穿始终。我们认为辽宁制造业的基本精神就是“创新与自我创新”,其核心还是“创新”。

在辽宁制造业的初始阶段,创新精神使得中国制造业在战争废墟上迅速恢复。创造新记录运动与技术革新运动,也是一次创新的实践,创造出了无数的新指标、新产品。正因为这种创新精神,才使辽宁在经济恢复时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无可争议地成为“共和国的长子”。

如果说制造业的“创新”精神,在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中,使辽宁成为共和国的“长子”,那么,“自主创新”精神,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引领辽宁的制造业走向世界。辽宁制造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通过改革、重组等,在国际制造业中开始有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同行业中有了自己的位置,在短时间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则是“自主创新”精神的集中体现。特别应该指出的是“中国沈阳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与“中国沈阳韩国周”是辽宁制造业文化的亮点,为辽宁制造业与国际制造业架起了一座文化平台,这本身就是辽宁制造业文化的创新。

六、打造辽河文化品牌的构想

1.要统一认识。对辽河文化作为辽宁文化品牌进行论证,使文化管理部门统一思想,相关专家学者统一认识,并得到全省人民的认同。

2.确立有关辽河文化的相关理论。比如,对辽河文化的准确定义、基本内容、历史发展线索、基本精神等进行规范。

3.进行系统包装,精心设计,实现辽河文化的品牌效应。以辽河文化为理念,整合辽宁历史文化资源,玉猪龙应该成为辽河文化的标志。还应当以辽河文化为题材进行小说、诗歌、歌曲、电视剧、电影、歌舞、戏剧等的创作,这样既可以宣传辽宁,也可以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使辽宁省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大省和文化强省。

4.探讨以辽河文化为龙头,同辽宁省旅游业、文化产业相结合,带动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在旅游业方面,以玉猪龙或太阳鸟作为旅游标志或吉祥物,然后生产一系列旅游纪念品。整合旅游资源,增强旅游的文化含量,提高旅游的文化品位,形成特色文化旅游线路。

5.应当把辽河文化作为辽宁省文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列入社会发展规划,作为辽宁省社会发展的一项带有长远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