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牛弹琴的道理

对牛弹琴的道理

对牛弹琴的道理

对牛弹琴的道理范文第1篇

对牛弹琴造句推荐版

1) 真正可怕的不是对牛弹琴,而是一群牛对着你弹琴。

2) 放长假的前一天,老师对我们说的任何一句话,都是对牛弹琴,同学们的心思早就放在了玩上了。

3) 跟农民流氓谈夕阳斜照的美景无异于对牛弹琴。

4) 我白花了一下午时间跟他谈电影艺术,简直是对牛弹琴。

5) 有时看到儿女响应的冷漠,为人父母的真以为在对牛弹琴。

6) 给那个蛮横的家伙讲做人的道理,岂不是对牛弹琴吗?

7) 你未免太木讷了吧!难怪你老婆会说跟你说话像对牛弹琴。

8) 你这话诚然有理,但待我回去向他们转述,可得对牛弹琴了。

9) 我实在气不过,所以明知是对牛弹琴,白费唇舌,我还是说了。

10) 这家牧场放音乐给乳牛听,真的是对牛弹琴。

11) 我根本不懂抽象画,害你浪费这么多时间来对牛弹琴,真正抱歉。

12) 如果我识就好噜老师唔使对牛弹琴。

13) 说了一大堆,结果对方什么都没听懂,真是对牛弹琴,浪费热情。

14) 今天无论是不是对牛弹琴,请大家全力演出就好。

15) 对目不识丁的文盲,谈文艺创作,无异于对牛弹琴。

16) 爷爷看到弟弟很挑食,就给他讲过去他过着多么悲惨的生活。弟弟听了不但没有受到启发,反而哈哈大笑,我觉得爷爷简直是在对牛弹琴。

17) 邻居阿姨家的孩子不吃饭,阿姨哄他也不吃,喂他也不吃,阿姨说多了,那"调皮鬼"干脆转过头去,让阿姨在那上演"对牛弹琴",你说气死人不?

18) 爸爸对我说有关公司人事配制问题,我听了半天都不懂,他觉得是在对牛弹琴。

19) 我在电话里用英语跟爷爷奶奶问好,爸爸走过来说:"你这不是对牛弹琴吗?爷爷奶奶根本不懂!"。

20) 同桌江贤军叫我给他讲故事,我滔滔不绝地给他讲,可等我讲完后问他时,他却连什么内容也不知道,真是对牛弹琴。

21) 妹妹说她想听我念一首诗,我才念到一半妹妹就走人了。唉,我真是对牛弹琴啊。

22) 擅长下象棋的叔叔突然心血来潮要教我下棋,当他给我讲完下棋的乐趣和道理后,便问我:"你明白了吗?"我摇了摇头,叔叔叹了一口气说:"哎,真是对牛弹琴啊!"。

23) 有一次,我和妈妈逛街。突然看到一妇女对一位看起来只有岁的小女孩派发宣传单,并向小女孩介绍产品的特点。那小女孩一脸茫然。我扯了扯妈妈的衣角,说:“妈妈,这是对牛弹琴吧?”。

24) 我很喜欢唱歌,生日那天,我决定为朋友们献上一曲,可她们却在商量买什么吃,真是对牛弹琴。

25) 校长经常对我们说不能去网吧,可对一些沉迷网吧的人来说,简直是对牛弹琴。

26) 小宝宝又哭又闹,哥哥给他讲道理,可是小宝宝不知道,真是对牛弹琴!

27) 每当妈妈骂我家的那只大花猫偷吃东西的时候,猫总是东摇摇,西晃晃,根本听不进去。看着妈妈骂得那么起劲,我心想,这不是对牛弹琴嘛!

28) 周末我跑到小区去找小朋友做游戏。游戏前我认真地给她们讲游戏规则,可她们怎么也听不明白。我生气地说:"简直就是对牛弹琴!"说完我气冲冲地回家了,这个周末真郁闷!

29) 一天,妹妹问我一道数学题,我发现可以用比例知识解,于是就跟她说怎么做。过了一会,我才想到:妹妹才读二年级,根本不懂什么叫比例,看来我是对牛弹琴了。

30) 星期天,酷爱篮球的我早早坐在了电视机旁,等着观看电视,其间我不禁对妹妹津津有味地讲起了姚明科比,可妹妹瞪着一双茫然的眼睛看着我。哎,真是对牛弹琴!

对牛弹琴造句精选版

1) 我是个电脑迷。每当我上网时,老爸老妈想把我叫下网,那简直是对牛弹琴。

2) 有时看到儿女回应的冷漠,为人父母的真以为在对牛弹琴。

3) 有人讥笑我们是来对牛弹琴,却不知在座的各位个个都是行家。

4) 敢情当初我在鸡同鸭讲,对牛弹琴?

5) 对一个刚愎自用的人说道理,彷彿在对牛弹琴。

6) 我们班的李阳同学很不讲卫生。为此,我多次写信劝说他注意保护环境,可是他依然我行我素。我真是在对牛弹琴啊。

7) 兄弟我跟你们那是比不了呀!兄弟我是个大佬粗,狗屁都不懂,跟你们讲话就好比那个对牛弹琴!

8) 虽然我跟小狗说了很多次:"不能随地大小便",但这根本就是对牛弹琴。

9) 推动品德教育,促进学生尊师重道尊重是相互的,如果学生不尊重教师的劳动,那么长期以往,教师就因讨厌学生而讨厌教学,即使教师有心教学,结果落得对牛弹琴,教师也逐渐厌教了。

10) 放暑假的前一天,老师对我们说,放假要注意安全呀,要多看书呀,不要到处玩呀……可这时对我们来说,都已是对牛弹琴了,因为同学们早已心不在焉了。

11) 周末,我给阿姨三岁的女儿讲解超声波是什么,结果搞了半天,她还是一头雾水,真是对牛弹琴。

12) 你的有情人在哪里?最可怕的对牛弹琴!没有共同的价值标准!

13) 你未免太木訥了吧!难怪你老婆会说跟你说话像对牛弹琴。

14) 妈妈让我给一岁多的小表妹曼姿讲故事,可曼姿却什么也不懂,这不是对牛弹琴吗?

15) 唉!我跟他谈贝多芬,他跟我谈微积分,无非对牛弹琴而已。

16) 为什么我那么生气……我讲的话根本就是在对牛弹琴嘛。

17) 对老外介绍唐诗,可能会对牛弹琴,但也可能喜遇知音。

18) 对这些人讲道理,无异对牛弹琴,得另想办法才行。

对牛弹琴的道理范文第2篇

对牛弹琴的文言文内容

【原文】

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①,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méng)之声、孤犊②之鸣,即掉尾③、奋耳④,蹀躞⑤而听。

【注释】

①操:琴曲。

②犊(dú):小牛。

③掉尾:牛因听到蚊、虻(牛蝇)的叫声,便摇尾驱赶。

④奋耳:竖起耳朵。牛因听到小牛的叫声,便竖耳细听。

⑤蹀躞(dié xiè):小步徘徊。

【译文】

从前,有一个叫公明仪的人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先前一样埋头吃草。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朵啊。于是,公明仪用琴模范蚊蝇的叫声,模范离开母牛的小牛犊的名叫。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迈开小步来回走着那样听着音乐。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为:给; ②如故:像先前一样; ③鸣:叫声; ④奋:竖起。

2.翻译: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译文: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

【对牛弹琴的故事】

战国时代,有一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弦琴弹得非常好,弹的曲子优美动听,很多人都喜欢听他弹琴,人们很敬重他。

有一年的春天,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让他心情非常舒畅。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他兴致勃发,突发奇想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拨动琴弦,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子非常悦耳动听,但是那头吃草的牛儿却根本不理会那高雅的曲调,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因为公牛虽然能听到琴弦发出的声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仪见美妙的琴声并不能打动这头不懂音乐的牛,非常无奈。过了一会儿,他又想出了一个办法。公明仪抚动琴弦,弹出一段段奇怪杂乱的声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蝇声,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犊发出的叫声。这时候这头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摇摇尾巴,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对牛弹琴的道理范文第3篇

【典故】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枚。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汉·牟融《理惑论》

【释义】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讥讽别人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对牛鼓簧、白费口舌

【反义词】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同韵词】随波逐尘、较武论文、白草黄云、犀顶龟文、澌灭无闻、岿然独存、托足无门、嚼齿穿龈、超伦轶羣、叱咤风云、......

【年代】古代

【谜语】牧童拉二胡

【邂逅语】抱着琵琶进磨坊

【英语】castpearlsbeforeswine

【德文】einerKuhdieLautevorspielen

【日语】馬の耳に念仏(ねんぶつ)

【法语】perdresasalive

【俄语】трáтитьзряврéмя

【教学同步】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泄也只 是对牛弹琴,换得一个漠然的表情。 余秋雨《道士塔》高中三册·课文·11

【成语故事】古代音乐家公明仪每次弹琴时,他的琴声引来很多鸟儿与蝴蝶。当看到水牛在吃草,就对水牛弹奏几曲,结果水牛无动于衷地走开,公明仪大叹:对牛弹琴,一窍不通。

【成语示例】对牛弹琴,牛不入耳,骂得很好,咱们一总再算账! 清·李当珍《镜花缘》第九十回

【其它使用】

我也知道这是对牛弹琴,他这样敷衍我欺骗我也不止一次了。

毛主席在《xxx八股》就说:"'对牛弹琴'这句话,含有讥笑对象的意思。

对牛弹琴的道理范文第4篇

旧材料怎样翻出新意呢?

一、变换认识事物的角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任何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都会给人不同的感觉,因而对一个事物,我们要变换角度去认识,进行换位思考。一般地说,同一事物从某一角度看惯了,变换一下认识的角度,就会产生新的感觉。

“五十步笑百步”一词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无论当时的孟子还是后来的人们,都对“五十”的行为持否定态度。可是《“五十”可笑“百步”》却从另一个角度去认识这个故事的意义:

作者以为,“五十”就是可笑“百步”:

“五十”固然也后退了,但毕竟在“百步”的后面,符合“撤退在后”的原则,就这一点说,他就是比“百步”强,为什么不能笑“百步”?如果因为他也退了,便不能笑,那么反过来,如果是冲锋,冲锋五十步的也就不必向冲锋了一百步的看齐、学习了。既然后退五十步和一百步也没有什么两样,那前进五十步和百步无何差别,自然百步和二百步也就无何差别,以此类推,五十步和五万步也就可以等量齐观。这还有什么先进、落后之分呢?岂不都是彼此彼此了吗?

在“五十”笑“百步”的故事中,人们历来都是对“五十”的行为持否定态度的。但《“五十”可笑“百步”》的作者却与众不同,他从“五十”和“百步”的程度差异,即先进与落后的分别,展开论述。从“五十”敢于批评“百步”正说明了自己的觉悟等角度人手,把“五十步笑百步”的定论反过来,予以肯定。认识角度这么一变,就有些与众不同了,自然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对传统定论作逆向思维

我们在写作中常常要引用一些理论进行论证,而这些理论是传统定论了的,照搬过来很难写出新意。如果我们对这些传统定论作逆向思维(即从相反的角度认识),往往能新人耳目。

比如“对牛弹琴”这个成语,一般是嘲讽“听琴者”水平不高,茫然无知,所以对牛弹琴徒劳无益,可见对牛是不能弹琴的。可是《对牛并非不能弹琴》却对“对牛不能弹琴”这一传统定论作逆向思维,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文章认为:

其实对牛并非不能弹琴……公明仪对牛弹如此高雅的曲子,牛莫名其妙,自然听若无闻,“伏食如故”。可是当公明仪转而弹出蚊子、牛虻的嗡嗡声和小牛的哞哞声,老牛却摇尾竖耳,慢步缓行,听得入神。可见对牛也是可以弹琴的,关键在于“琴师”怎么弹,弹什么。

作者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道:

公明仪“对牛弹琴”的故事深刻地启示我们,教学要研究自己的对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这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基点,离开了这个基点,即使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对学生也不过是如风过耳。

传统定论批评的是听琴者水平不高,这篇文章的作者却把矛头指向了弹琴者,批评了弹琴者高高在上,脱离学生,脱离实际,结论是“对牛并非不能弹琴”。这么一“逆”,就异乎寻常了,这是逆向求异思维的成果。

三、借用比喻。分析引申

比喻,是一种深入浅出地论述道理的好方法。我们可以借助一个通俗、浅显的比喻,引申出新颖的道理。

苏轼在《日喻》中记载了“眇者(瞎子)识曰”的故事:

一个生下来就是瞎子的人,不知道什么是太阳,他向眼睛好的人询问。一个人对他说“日之状如铜盘”,盲人就敲铜盘听到了它的声音。后来他听到钟声就认为是太阳。另一个人对他说“日之光如烛”,盲人摸蜡烛知道了其形状。后来他摸到一支短笛,便以为是太阳。太阳和钟、笛相差甚远,可盲人却不知道它们之间的差别,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太阳,只是从别人那里间接地听来的啊!

诚然,苏轼在《日喻》中讲这个故事是强调接触实际和直接体验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可《读苏轼(日喻)新得》这篇文章却以此为喻,引申论述教师的教学原则。文章认为:

故事中的那两个教者(两个眼睛好的人)不考虑盲人生理缺陷的实际情况,不去抓住太阳的主要特征,而是各持一端,就太阳某一方面的特点,对一个从未见过、也无法见到太阳的人,去讲什么“日之状”、“日之光”,尽管他们引譬设喻,用心良苦,但结果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由此可见,从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因材施教”何等重要,古人说的只有“知其心”,“尽其材”,才能“长善救失”,就是这个道理。

苏轼《日喻》中的“眇者识日”,是从瞎子的角度谈接触实际的重要性,而《读苏轼(日喻)新得》却从两个好眼睛的“教者”的角度人手,通过分析引申,进而提炼出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既要善教又要善导的道理。这种借用比喻、分析引申的方法,不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而且还极富有新意。

网络新词

2014年4月,新浪某网友在微博吐槽,内容为:“吾日三省吾身,高吗?富吗?帅吗?好,滚去学习……”瞬时引起众网友热议,称该文体简洁有力、铿锵销魂、无比励志,纷纷表示“一时间我就凌乱了……回去三省吾身去……”,并按照该格式造了很多省身句子,也倾诉了许多隐秘的纠结情绪。该文体被称之为“三省体”。

三省体范例

@周白之白:吾日三省吾身,高吗?富吗?帅吗?好,滚去学习、

@Hong_sam:吾日三省吾身,瘦吗?瘦吗?瘦吗?没人爱,好吧,滚去读书了。

@丢丢失恋了:吾日三省吾身,美吗?富吗?白吗?恩继续睡觉……

@鱼宝花笑容:吾日三省吾身,美吗?富吗?有干爹吗?好吧,马上派回去理数据,写报告。

@小王子:吾日三省吾身,有钱去旅游吗?有钱买IPHONE4s吗?有钱送女友跑车吗?没有。滚去赚钱。

对牛弹琴的道理范文第5篇

可惜他们在此仅住了十几年,先后都于1937年辞世。这四栋小楼里后来发生过很多事情,出了几位很有影响的杰出女性,其中一位就是著名钢琴家、牛惠霖先生的小女儿、傅雷先生的干女儿牛恩德博士。

对钢琴有特殊的依恋

牛惠霖在医学界的名声使他终生都极其繁忙,几乎没有星期天,长期的超负荷的工作毁了他的身体,以至于年仅49岁就病逝了。牛惠霖1937年去世时,小女儿牛恩德才三岁,牛恩德的大哥牛恩安也才十岁,牛惠霖之妻刘义基从此不得不既当母亲又当父亲,独自担当起抚养四个孩子的重担。

刘义基年轻时非常美丽活泼,喜欢唱歌,一心想当歌唱家。1922年她只身乘上邮轮,前往万里之外的美国留学。那时她举目无亲,是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的第一位中国女留学生。她主修社会学,业余喜欢弹四弦琴,还曾去俄亥俄州的奥伯林音乐学院进修声乐,让男朋友牛惠霖在上海等了两年。1924年她学成回国,婚后在基督教青年会工作,她非常希望能在音乐上继续深造,但是很快成为一个母亲的她,始终没有获得合适的机会,于是把希望寄托在孩子们身上,她业余最大的享受就是听孩子们弹钢琴。她并不指望孩子们个个成为音乐家,但是要求他们要有音乐修养,她坚信音乐修养对一个人终身有益。

牛家的四个孩子在母亲的影响下对钢琴都有一种特殊的依恋,他们都喜欢去教堂的唱诗班活动。离她家不远的长乐路乌鲁木齐路拐角,有一个基督教的富吉堂(现在房子还在,只是被圈在华山医院的围墙内),是牛恩德幼年时的音乐乐园。她的大哥牛恩安更是其中的积极分子,每次从教堂回来,总是情不自禁地边弹琴边大声地唱歌,他对宗教音乐接近疯狂的热爱,使他最终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牧师。牛恩德的二哥牛恩健,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泡”在钢琴边,直到临终的那几天还在弹琴。比她大一岁的姐姐叫牛恩美,是他们兄妹中唯一继承老爸衣钵的人,上海医学院毕业后当了医生,但是当年她是带着一把小提琴去大学的,在学校合唱团或师生们联欢晚会的场合,人们总是看见她坐在一边担任钢琴伴奏。

牛恩德六岁开始与姐姐牛恩美一起学弹钢琴,最初教她们的是表姐刘彩贞,那是她们舅舅的女儿,中西女中钢琴科毕业后,一直在教人家弹琴。后来又跟著名钢琴演奏家盛茵和她的母亲沈显瑛老师学,她们母女也是中西女中毕业,沈老师不仅教弹琴,还教五线谱上的“蝌蚪文”,每次都有作业,要求很Uo她们还跟吴东律师的太太黄瑞贞学过琴,这是她们在教会里认识的朋友。在黄瑞贞老师的启发下,牛恩德渐渐开窍入门了,感觉逐渐自如起来,一天不弹琴就浑身不自在。

在她们10岁左右的时候,她们拜白俄犹太籍钢琴家拉萨洛夫为师,每周末由妈妈推着一辆自行车,她们前面坐一个,后面坐一个,去金神父路(现瑞金二路)的一栋公寓里学琴。拉萨洛夫在那里有专门的琴房,门口有一排沙发,上面坐着一拨一拨的学生,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法国香水味。老师一个小时辅导一个,尽管学费很贵,牛家的经济状况在牛惠霖去世后已经大不如前,她们还是坚持学了两三年,风雨无阻。

有一次她们随母亲去参加一个音乐会,看到一个叫王纪英的女孩琴弹得相当不错,一打听才知道,她父亲是开琴行的,与在沪的著名外同钢琴家很熟,王纪英是汉斯・贝尔先生的学生。汉斯・贝尔先生教琴有他的一套,非常重视组织学生们参加各种音乐会演出,极力把学生们推向舞台,甚至组织学生们到教堂里上弹琴,教学效果很好。于是她们立马转学,也拜到到了汉斯・贝尔先生的门下。汉斯・贝尔先生也是在二战期间逃到上海避难的犹太音乐家,德国人,他每周来生家教琴一次。在他的指导下,牛恩德、牛恩英的琴技进步很快。老帅及时地把她们推出去,推向舞台和赛场,让她们尽量多参加演出活动和比赛活动。比如每个月要去女青年会演出一次,每年还须参加一次正式的音乐会演出,以激励她们的上进心。很多年后牛恩德回忆这段往事时还对记者说:“我要感谢上海那位德国的犹太钢琴老师汉斯・贝尔,他使我逐渐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自觉地练琴、摸索,达到了头脑、心灵、手指的自然配合,逐渐地,将大量有代表性的作品,消化成为自己的音乐语言。”1947年,她们小姐妹在十二三岁的时候联袂在兰心大戏院开音乐会,在音乐圈里引起很大轰动,就是这位老师促成的。

她们的另一位老师是意大利犹太人富华先生,他那时在上海工部局的交响乐团担任指挥,业余教年轻人弹钢琴。由于这样的关系,牛恩德与交响乐团也熟悉了,甚至可以与他们合作演出。那个时候的牛恩德已经能把对乐曲的感受,直接在琴上表达出来了,随着旋律的飞扬,感情与理智渐渐接衡,使得她一坐在琴边,很快就能得心应手地渐入佳境。她的一个同学曾在报端发表文章,记下了观看那场演出的感慨:

“1948年2月22日星期日

下午,去听上海市交响乐团的音乐会,在兰心。这是远东最好的乐团,隔周音乐会,指挥是意大利教授阿里戈・佛阿。令我惊奇的是,下半场出场的竟是一个十三岁的女孩,演奏格里戈A小调钢琴协奏曲,上海交响乐团的乐队为她伴奏。仔细一看,这个人不是别人,而是我的同学牛恩德,著名医生牛惠霖的女儿!所有的观众都被她那天才的、出色的表演而打动了,不断地发出赞赏声,从她手指下流出的音乐可以看出,她对乐曲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人们都说这个女孩定会有光明的未来……”

演出多了,牛家小姐妹在圈内渐渐出了名。姐姐牛恩美志不在此,弹钢琴只是提高些艺术修养,高中毕业时报考了上海医学院,走她们老爸的医学之路。牛恩德乐感好过姐姐,逐渐确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雄心勃勃的,定要在黑白键上弹出宏大的人生。

傅家“新闺女”

那时上海一般中产阶级家庭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多一些艺术修养,以丰富贵族气质。与牛恩德同时学琴的有一帮子小朋友,后来都成了名震一方的专家,傅雷先生的儿子傅聪是其中的佼佼者。

牛恩德中西女中毕业后,于上世纪50年代初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原同立音乐专科学校),可惜没能顺利地凄完。1954年她突发眼疾,住院手术两次,耽误了学业,无奈只好中途退学。但是她的钢琴学习没有停止。她与博聪是好朋友,在上音读书的时候,傅聪常到校门口与她见面。有一天,傅聪请她去他家听他弹钢琴,她第一次走进位于江苏路上的傅宅。傅雷夫妇有两个儿子,傅聪和傅敏,没有女儿。眼看儿子领进家一个花样年华的少女,自然满心喜欢,一聊方知小姑娘三岁就没了父亲,靠母亲含辛茹苦拉扯长大,如今这么争气,这么有才气,琴弹得这么好,就更加喜欢了,于是认她作干女儿,并决定亲自辅导干女儿的中国文学。

傅雷先生的严格要求是出了名的,他像要求自己儿子一样要求牛恩德,要求她先学会做人,再学做钢琴家。牛恩德自从音乐学院退学至1957年经香港去英国留学为止,三年来常去干爹家里问学。傅雷先生是著名的外国义学翻译家,却非常强调要打好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他认为文学与音乐原本就是相通的。或许他认为牛恩德的外同义学基础已经不错了,就刻意要为她补上中国古典文学这一课。他自己的翻译任务非常忙,却甘愿抽出很多时间为干女儿做案头功课。牛恩德曾回忆说:“傅爸爸每天要给我讲解古诗、唐诗、宋词。他为我把诗词用毛笔工整地抄在十八行笺纸上,生字词都特地注好解释,上下句之间还用圆圈隔开。第二天,不但要我把昨天讲的诗词背给他听,而且还要复述诗词的意思……”牛恩德原本对中国古典文学较生疏,有一段时间感到压力太大,吃不消了,想打退堂鼓,不敢去傅家了。后来想通了,母亲陪着她,又来到傅爸爸的跟前。1954年,傅雷夫妇还带牛恩德一起去杭州等地旅游,一路上通过欣赏、感受大自然的美景来提高干女儿的审美能力。他们拍了不少照片,还一起合影留念,成为牛恩德一生难忘的美好记忆。三年苦学,干爸爸为她补上了中国文学这重要一课,基础打好了,对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融会贯通的吸收能力都大大提高。

傅雷先生非常强调要善于动脑筋,善于学习,要学会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举一反三,有所真正的收获。傅雷经常买书和画册给牛恩德欣赏。有一天他指着一幅画问牛恩德:“这幅画与作曲家勃拉姆斯有何联系?”牛恩德一时噎住了。傅雷启发她:“你从颜色上仔细看看,想想看。这幅画与勃拉姆斯的作品有什么相通的地方?”牛恩德想了想说:“这幅画是咖啡色的,意味着和声深厚,意境深远。”傅雷高兴地说:“对了,看画,弹琴,都要分析作品,领会意境,要找到美术与音乐之间微妙的融通……”这种“跨界”的艺术思维,把牛恩德带到一个更高的艺术欣赏层面,艺术品在她的心里,总能流出一股奇妙的音乐声响。

在牛恩德离开上海之前,曾去欣赏了苏联钢琴家雷克特演奏的舒伯特后期的奏鸣曲。第二天,她去于爹那里辞行,傅雷先不问出国留学的事情,而是问她雷克特弹得怎么样?牛恩德说:“太好了!”傅雷严肃地说:“太好了?怎么好?好在哪里?你有什么感觉?你只能用空洞的形容词来评价,这样不行,每次听别人的演奏,都应该及时把感受记录下来,只有这样,你今后的演奏才能提高得更快……”多年后,牛恩德说当时的这一幕对她终身受用,以后每次听别人的演奏,都会用心思考,取长补短。1981年她在北京举行钢琴演奏会,为了报答傅雷的苦心教导,她专门弹了一曲舒伯特的奏鸣曲。当然,这个用意只有牛恩德自己知道。

牛恩德离开上海到香港之后,傅雷在信中仍不失时机地对其施教。半个多世纪后,这些珍贵的书信仅剩下三封,每封都是洋洋洒洒三四页纸,谆谆告诫,字字珠玑,如今读来,堪令当下作父母者汗颜。傅雷在1958年11月20日的信中,大谈学习中国历史、哲学的重要性:“吾国的历史书、哲学书,国内已成凤毛麟角,旧书店已集中为一家。老商务、老中华出版的图书极少见到。新出的则过于简略;虽观点正确,奈内容贫乏,材料不充。在港不妨试觅《纲鉴易知录》。万一买到,不必从唐虞三代看起,只挑汉魏晋唐宋元明的部分,当小说一般经常翻阅。熟读以后对吾国的哲学思想自能摸出头绪。任何一个民族的特性和人生观,都具体表现在他的历史中,故精通史实之人往往是熏陶本国文化最深厚的人。其次,可试买五O(1950)年前出的论述老、庄、孔、孟的小册子,或许港岛还能买到零星本子的《万有文库》或《国学小丛书》的本子。也可以买《老子》、《庄子》、《论语》、《孟子》,带在国外,一时无暇,将来可看;暂时看不甚懂,慢慢会懂。倘在沪能找到此类旧书,必买下寄你,但无把握,还是你自己在港多多尝试……只有深切领会和热爱祖国文化的人,才谈得上独立的人格,独创的艺术,才不致限于盲目的崇洋派,也不会变成狭隘的大国主义者,而能在世界文化中贡献出一星半点的力量,丰富人类的精神财宝。母亲行前来看我,我也和她谈到这一类的话。我深信你的中国人的灵魂是永远觉醒的,将来定能凭着这一点,始终做个自由独立的战士,对你的艺术忠诚到底!”

傅雷1959年1月3日写信时,牛恩德已经在英国了,这封信主要是谈思想,谈人生观:“许多老话也不必与你细谈,你对做人的大道理已知道很多。你早知人生难免波折,一切全赖坚强的意志看准目的,锲而不舍地追下去;即使弯路多一些,挫折多一些,迟早会实现你的理想。如今到了考验的关头,就看你实践如何了。你对艺术的忠诚也不是青年时期十年八年的时间所能肯定;人生变化还有很多,你的遭遇也不知有几多转折。我倒不担心你身处逆境时的勇气,而是要看你有朝一日各方面都极顺利的时候的表现。你该记得我常常口中叨念的几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我觉得最难做到的是第一句。”

傅雷与干女儿牛恩德在沪过往不过三年时间,却把她一生的道路全都洞穿To牛恩德后来的确到达了“各方面都极顺利”的理想境遇,不过那是在傅雷写这封信的二十年之后的20世纪80年代初,傅雷老夫子早已含恨九泉了,而牛恩德,已经作为一名著名的钢琴艺术家,一个身穿华丽旗袍的华裔艺术新星,在大洋西岸冉冉上升。“富贵不能淫”,成了牛恩德的座右铭,她没有忘记干爸爸傅雷的教导,为祖国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

钢琴是怎样“炼”成的

1957年9月,牛恩德经香港去英国留学。从1958年至1962年,她先后入读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和吉尔德霍尔音乐和戏剧学院,主修钢琴,获得钢琴演奏和教学的文凭;1962年赴美国继续深造,先后人读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俄亥俄州州立教育学院、俄亥俄州州立大学,获得教育学硕士、音乐艺术博士学位。1968年,她不仅在俄亥俄州立大学修完了所有音乐学博士学位的课程,还获得了纽约州教育部颁发的音乐教学永久证书,1973年又获得了学校管理及监督者的永久证书。从1958年到1968年,整整十年寒窗,牛恩德不知吃了多少苦,走过一条充满坎坷而又精彩纷呈的求学道路。

其实在她和母亲刚去香港的时候,命运已经给了她们当头一棒。那时候国家对外汇和金银实行管制政策,也就是说,公民因私出境,不可以随身携带外汇和金银首饰。但牛恩德是要出国留学呀,她必须携带一定数量的外汇,否则在国外无法立足,母亲要陪同她一起去,自然也需要外汇才能生活。但是海关是毫不留情的,以至于她们到达香港的亲戚家中时,身上仅剩下几毛钱,不要说留学,就连生活都成了大问题。好在香港的亲戚唐星海、温金美(牛惠霖的姨夫温秉忠的女儿)夫妇非常同情她们母女,经济上给了她们很大帮助,使牛恩德如期启程赴英读书,而她母亲把女儿送走后就又回到上海。

在英国五年,牛恩德不得不挤出时间在课余硬着头皮去打工,手头常常很紧,这是住惯了上海花园洋房的牛恩德万万没想到的,她过去几乎从没做过家务,而现在必须独立地面对陌生的一切。好在学习生活是非常愉快的,在伦敦,她有幸接触到世界上最著名的音乐家、戏剧家,终日沉浸在美妙的音乐殿堂中,有了走向神明的神圣感觉。

有位对她影响很大的老师叫叶洛娜波斯,是位大师级的钢琴家,匈牙利人,她举一反三的启发式的教育,使牛恩德深入理解了很多不同风格的作品,明白了音色变化的至关重要性――演奏时音色的变化比节奏的变化更为微妙,一个出色的演奏家,应当成功地将作品的意境很自然地表达出来,而不是故作姿态,无中生有。她的演奏得到了行家们的肯定和鼓励,曾代表她所在的学校作为唯一的钢琴独奏演员,出现在皇家艾伯特大厅,为亨利伍德生日音乐会演奏,因此也见到过伊丽莎白女王和女王的母亲。

到美国就读期间,最大的问题仍旧是经济问题,昂贵的学费,昂贵的房租,而她赤手空拳,困难是不言而喻的。虽然学校提供了奖学金,好心的校长又设法专门拨了一笔资金,作为她第一年的生活补助费,但是这些经费都很有限,必须处处精打细算。后来她母亲也来到美国与她同住,为了生活,她承担了教30个美国小学生学钢琴的艰巨任务,为此每周要花去两天半的时间。除了学习和教琴之外,还得抓紧进修另外几门课程,以便领取在公立学校教书的执照。读博士学位的时候,实在无法兼顾教琴的工作了,她只得每年向政府借款度日,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回忆这段最困难的日子时,牛恩德曾感慨地说:“那时,就算熬得过学习和生活上的难关,却解决不了我最大的一个问题――我学的是音乐教育,攻的是钢琴,而我自己却没有钢琴,这怎么行呢?(想当初在上海的家里有两架钢琴)更令人不堪的是,当时就算哪位慈善家白送我一架钢琴,我也没有地方放啊!”这时候,她突然发现了“新大陆”,她想到了教堂,教堂里不是有钢琴吗?“基督一定理解我的苦衷,一定会来帮助我的”。她就趁教堂里没有活动的时候,去教堂练琴,教堂的牧师知她勤奋,尽可能提供她方便。这段时间她放弃了所有的社交和应酬活动,一坐在教堂的琴凳上,就忘记了人间的一切,她的心灵已经化入了美妙的乐曲,在教堂的圣殿里飞舞、回旋、蒸腾……

十年间,她获得过多项奖学金和演出奖项,在英国时有威廉Ganz奖学金、Juhiles钢琴奖学金、鸽子纪念奖、Sheriff钢琴奖、主席奖、青年音乐节奖、莫扎特钢琴比赛奖。在美国曾获得辛辛那提大学校长奖学金、辛辛那提大学学费奖学金、音乐学院钢琴奖学金、俄亥俄州立大学学费奖学金、DKG(优秀学生)协会奖、Alteusal国际基金奖、马萨诸塞州伍斯特音乐节年轻艺术家奖

博士学位完成后,她已经是辛辛那提大学音乐学院的钢琴教师了。20世纪70年代,她应各方之邀,出任很多公私院校和私人音乐工作室的客座讲师。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上半期,除了教学,还是她繁忙的演出季,她的名字和演出海报常常在各地媒体出现

在二姑宋庆龄、三姑宋美龄家里做客

牛恩德的祖母倪金与宋家三姐妹的母亲倪琏贞是亲姐妹,牛恩德的父亲牛惠霖是宋家三姐妹的大表哥,因此,牛恩德姐妹兄弟叫宋庆龄二姑,叫宋美龄三姑。牛恩德的母亲刘义基及姐姐牛恩美,解放后都与宋庆龄保持通信联系。1977年之前,宋庆龄虽然没有见过牛恩德,但是她知道牛恩德是大表哥的小女儿,是留美的钢琴家。

1977年夏天,牛恩德第一次回国探亲和演出,在北京曾前去探望过宋庆龄。一见面宋庆龄就说:“这么热的天,你怎么不穿裙子,穿裤子呢?我知道你在美国一面教书,一面到各地演出,对不对?”几句话说得牛恩德紧张和拘束感全无,她很吃惊老人家居然有这么好的记性,作为一位国家副主席,日理万机,居然还记得远在天边的从未谋面的一个小辈。宋庆龄在国内的亲戚很少,海外亲戚也很少能见面,对牛恩德的到来非常高兴,亲自到厨房为她点菜洗尘。她对牛恩德说:“我要给你吃海参、大对虾、咖喱鸡,这些东西你在美国能吃到吗?还要给你喝点白酒和红葡萄酒。”吃饭的时候,她向牛恩德一一打听海外亲友包括小辈的情况,问得很仔细。得知牛恩德将在北京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更高兴了,亲自前往会场,还送了一个漂亮的大花篮,令牛恩德激动了好长时间。后来牛恩德知道,宋庆龄本人也很喜欢弹钢琴,有时一练就是三个小时,她特别喜欢古典轻音乐,最爱听的曲目是肖邦的C调叙事曲和舒伯特后期的降B大调奏鸣曲第二乐章。

宋庆龄很喜欢马,她对牛恩德说:“徐悲鸿是我的好朋友,前后送了我三百多幅画,我以后要把它们全部捐献给国家。”说着,就请她身边的李燕娥女士拿出一幅徐悲鸿的《奔马》,说:“你回美国去,就骑上这匹奔马吧。”第二天,宋庆龄请秘书杜先生赶到牛恩德住的旅馆,把《奔马》送到她手上。打开一看,右侧写的是:“辛巳八月十日悲鸿时客槟城”;左侧是宋庆龄的题字“奔腾之马永远向前宋庆龄1977年8月”。

牛恩德返回美国之前,宋庆龄还特地在王府井荣宝斋买了一本缎面的册页送给她,上面写着:

望你的琴声奏出祖国欣欣

向荣的景象

恩德留念

宋庆龄

1977年8月

这次与二姑见面给牛恩德留下很深的印象,她曾感叹地说:“人的确是要有点精神的。如果说我有‘奔腾之马永远向前’的精神的话,这无疑就来自二姑宋庆龄。”的确,进入1980年代后,牛恩德空前忙碌起来,各种演出活动不断,报端常常出现她的名字和照片。

牛恩德、牛恩美姐妹也曾去三姑宋美龄家做客,去过好几次,都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事情。她们第一次见到三姑是1993年,宋美龄请牛家兄弟姐妹四人及他们的姑妈姑父牛惠珍、夏晋麟来家一起吃饭,问问情况,叙叙旧,拍拍照片。1994年宋美龄出版了一本花卉画册,要送给亲友们,牛家兄妹如约前往宋美龄寓所,各得一本,同时他们也给她带去了中国的丝巾等礼物。1995年7月26日,美国政府向宋美龄颁发一项终生荣誉奖,在美国国会大厦举行颁奖仪式,宋美龄也没忘记牛家兄妹,给他们寄来了请柬。宋美龄给牛家兄妹的印象是,人老了,话不多,很和气,仍旧保持了她特有的仪表和风度。

财产全部捐入奖学金

牛恩德自1980年以后进入事业的辉煌期,她经常被邀请在美国各地和欧洲演出,受中国文化部邀请,也曾来北京、广州和上海演出和讲学。1984年,她首次把美国作曲家爱德华・麦唐威和乔奇格斯文的作品带到中国舞台。1988年和1990年,她在美国林肯中心又把中国大陆和台湾作曲家的作品介绍给美国听众。1988年6月11日在林肯中心爱丽丝厅的那场演出,受到业内广泛的好评,她演奏了巴赫1735年的“意大利协奏曲”、贝多芬的降A大调“奏鸣曲”、葛里格的E小调“奏鸣曲”(作品第七号)、还有台湾著名作曲家马水龙的“台湾组曲”,压轴是肖邦的“波罗那慈幻想曲”,这都是些难度很高的乐曲,她以深沉的和弦、微妙的颤音、丰富的乐感、变化自如的音色,把乐曲中所表达的感情宣泄得淋漓尽致,收获了听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她不得不再弹奏一曲,以向听众致意,演出的主办方还特意为她举办了庆功会。1986年,她和她的老同学、上海音乐学院的叶东副教授合作,推出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项目――破译唐代敦煌文献中的古乐之谜,使那些古乐音符腾出了纸面,变成了现在可以演奏的乐曲。她在纽约的亚洲协会向听众做了这项成果的专题演讲,还在华盛顿国家艺术馆演讲并亲自演奏,美国之音同时向44个国家转播。

相关期刊更多

乳业科学与技术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奶牛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中国牛业科学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