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范文第1篇

东北国有林区是我国重要的森林分布地带,是我国的重点林区,历史上蕴藏着丰富的森林资源,位居我国三大林区之首。是我国林业发展的基础、主力,决定我国林业建设的命脉。所以东北国有林区的发展是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关键所在。东北国有林区森林的现状是:有林地面积不断减少,森林覆盖不断降低,天然针叶树、珍贵树种比例下降,树种结构趋向不良;龄组结构不尽合理,成过熟林减少,可采资源近于枯竭;森林消耗量大于生长量,总蓄积量正在不断减少。影响东北国有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主要因素是:森林资源结构仍不合理;森林资源各立地区分布极不均匀;分类经营没有到位,经营机制不活。

2存在的问题

根据东北国有林区森林区域的自然和社会特点,在实施可持续经营时现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东北国有林区森林是林业的发达地区,森林经营的历史悠久,所得出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最多。在制定

东北国有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区域林业和森林经营的沿革,汲取其中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森林经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在规划方案中,一定要充分考虑森林的环境和社会效益。

2.2东北国有林区森林的可持续经营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科学的优势,应用已有的科技成果和高新技术手段,使经营过程更加科学,准确和高效。

2.3东北国有林区森林所有权的多样化以及人们对森林多种功能和效益的多样性需求,要求我们在规划时应考虑不同林区的经营目标,并充分考虑森林多种效益的发挥。

2.4东北国有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中既要注意现有天然林的保护,恢复和质量提高,同时又要考虑在天然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尽可能的生产木材和其它林产品,另处也要充分考虑优质、高效速生工业用材林的培育和开发。只有这样,才能既满足森林可持续经营对木材及其它林产品的需求,同时又能满足区域对高质量生态环境的日益增长的需求,从而逐步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5在东北国有林区森林区域内,由于人类在森林内活动较为频繁,生态环境变化极大,为了规划能满足不断变化的条件,使规划能在实际情况下顺利实施,在制订规划中应该始终贯穿动态规划或实验性规划的思想,每隔一定时期对规划方案进行一次更新或修订。

3今后经营的策略

我们正处在一个变化非常巨大的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正在经历着一日千里的变化,森林经营所需要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不同区域可针对各自的具体实际,努力对其森林资源实施可持续经营。国有林区森林面临着几个同时存在的挑战,除大面积的森林归政府所有外、地方组织和私人拥有一部分森林,为了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不被破坏,必须使以原材料和保护地方市场为基础的森林工业向其它地区获得原材料,参与大范围的市场竞争的森林工业转变。木材生产业的规模发展迅速,也影响了东北国有林区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原来由于人们对东北国有林区森林关注很少,所以这类森林面积显著减少。近期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开始极为重视森林,政府政策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趋向于控制天然的采伐,并扩大速生人工林,将速生人工林作为需求不断增长的工业原料的基本来源,同时也就减少了天然林的压力。

东北国有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对策:

3.1制定规划,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国有林场发展规划必须坚持森林可持续经营原则,充分考虑森林资源自然消长的内在规律,以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整体需要出发,确定国有林场的经营管理模式与经营目标,促进森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最佳结合,发挥森林的综合效益,做到既维持和保持生态环境,又能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使森林既能最大限度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构成危害。要不断优化森林资源结构,在林种结构上,适度控制低效商品林,合理配置生态公益林,保护天然林,建设防护林;在树种结构上,要适度限制针叶林,特别是纯针叶林的发展,保护和发展阔叶林和混交林。通过合理编制、严格实施规划与森林经营方案,促进国有林场森林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3.2分类经营,发挥森林资源综合功能

3.2.1分类经营,因场施策。按照森林所处的区域、作用、用途和三大效益发挥的效果,将森林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并根据各自不同特点和经营规律,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经营管理体制和经济政策。

3.2.2改革传统经营措施。强化森林生态功能,按照“三大效益兼顾,生态效益优先”的林来建设主导思想,森林经营由以生产木材为中心向培育森林生态功能为主转变,加快环境生态建设,加速森林植被的恢复,促进生态林区植物群落向常绿阔叶林演变。降低对林地的干扰强度,保护与恢复生物多样性。

3.2.3集约化发展高优商品基地。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定向、速生、高产、优质、稳定和高效目标,依靠科技进步,采用集约经营措施,协调人(管理措施)地(立地条件)树(树种生物学特性)相互之间的关系,对人工林生长发育进行有效的调控,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3.3深化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机制

3.3.1实行林业扶持政策,减轻税费负担。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和基础产业,必须执行优惠的投资和信贷政策,增加生态环境建设投入,加大信贷扶持力度,简化林政手续,调动林业生产经营者积极性,提高经营效益。

3.3.2发挥优势、规模经营。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国有林场业已形成的经营管理和技术优势,以国有林场为依托逐步扩张,吸纳周边的国有、集体林(或林地)参与发展,逐步发挥国有林场的规模效益,走贸工林一体化道路。

3.3.3讲究实效、一场多制。根据“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积极探索与不同类型国有林场、经营项目特点相适应的经营机制,把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开。

持续经营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本文从具体审计实务的角度分析影响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特征,识别可能影响持续经营能力的经营和财务迹象,概括持续经营能力审计的相关内容,着重从审计程序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影响持续经营能力的事项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持续经营是会计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或惯例。在持续经营的假设下,企业在编制会计报表时是假定其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通常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12个月)会继续下去,不拟也不必终止经营或破产清算,可以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变现资产、清偿债务。 

    一、持续经营能力评价的作用和影响 

    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会计信息是企业相关利益各方最为关心的问题。当企业不拟或不能持续经营时,应当采用清算基础等编制财务报表,并在附注中对影响持续经营的重大因素进行充分的披露,相关利益人就可以早日采取措施,避免或者减少重大损失。 

    但是从我国目前公司治理情况来看,管理层仍然缺乏披露企业无法持续经营的动机,甚至还出现过恶意掩盖公司无法持续经营的案例。而注册会计师的职责之一就是评价企业按照持续经营假设编制会计报表合理性,也就是说只有当注册会计师采用一定的方法对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进行审计评价之后,才能判断企业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合理性。从另一个方面说,企业持续经营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难度,导致了审计风险。 

    二、持续经营能力审计实务分析 

    2004年3月19日,珠海鑫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ST鑫光)股票终止上市公告称“因公司调整后,经审计的2003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显示为亏损,根据中国证监会《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的规定,深交所决定本公司股票自2004年3月19日起终止上市”。 

    而在此前的2003年8月25日,ST鑫光2003年半年度报告经利安达信隆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审计并出具了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称,ST鑫光已连续3年亏损,截至2003年6月30日公司的主营业务已完全停止;会计报表列示股东权益为-1.39亿元;无力支付到期的巨额债务。因此,ST鑫光的持续经营能力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下面,我们结合ST鑫光2003年半年度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分析,以审计评价该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 

    (一)根据判断迹象确立审计目标 

    注册会计师在执行ST鑫光2003年半年度财务报告审计工作时,主要是对其2003年6月30日的财务状况和2003年度上半年的经营成果发表审计意见,但是在初步的风险评估过程中,发现ST鑫光存在以下可能无法持续经营的迹象: 

    1、财务方面 

    (1)ST鑫光期末货币资金为2020万元(其中:其他货币资金2000万元已质押),可以动用的资金其实只有20万元,逾期借款为9024万元,根本无力偿还已到期借款。 

    (2)ST鑫光连续两年亏损,累计亏损额高达 76076万元,企业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明显丧失。 

    (3)ST鑫光资产总计37516万元负债合计 49403万元,资产负债率畸高,随时可能引发债务危机。 

    2、经营方面 

    (1)主营业务已经停止,但是企业转产及重组业务尚未开始。 

    (2)由于不再经营主业,基本失去主要市场及主要销售网络。 

    (3)存货期末余额为零,表明将上期存货400万元处理后,企业已经没有支撑再生产的原材料。 

    3、其他方面 

    (1)大量的未决诉讼及抵押担保事项,随时有可能被要求承担相关责任,或被处以大额的违约金。 

    (2)企业已经停工、停产,无法通过正常的生产经营偿还债务,约束性支出难以为继。 

    注册会计师在发现ST鑫光存在上述种种迹象时,风险控制点就应该主要集中在ST鑫光是否能够持续经营方面,将确定ST鑫光持续经营假设是否合理、财务报表项目的分类及计价基础是否需作调整及财务报表披露是否充分等作为主要的审计目标。 

    (二)具体审计方法 

    1、检查ST鑫光管理层内部决策文件,包括董事会会议纪要、决议等文件,以发现企业的对外担保、法律诉讼事项; 

    2、结合ST鑫光交易凭证的检查,以发现企业的关联方交易及无法解释原因的异常交易,合理怀疑企业的报表粉饰行为对其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 

    3、检查ST鑫光的担保文书及相关的法律资料,对企业的律师发出函询证,已证实企业担保事项、债权人的法律诉讼事项对财务状况的影响; 

    4、观察ST鑫光的生产经营活动,关注其主营业务对企业盈利能力的贡献,关注主营业务的发展空间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 

    5、函证ST鑫光期末大额往来款项、票据等,证实大额往来款项、票据的可收回性,关注应收账款、票据的可收回状况对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 

    6、审阅ST鑫光子公司及其他投资单位的财务报告,证实子公司的经营状况及各种投资款项减值状况对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 

    7、收集近年财务报表及生产经营数据,对相关数据进行多角度、广视野的对比分析,关注财务报告与相关分析指标的匹配程度,对异常的财务指标进行细化和分解,查找相关数据与预期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分析未预期差异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 

    (三)审计步骤 

    注册会计师采取以下步骤对ST鑫光持续经营能力进行评价: 

    1、初步了解ST鑫光的基本情况 

    由于ST鑫光2002年度审计报告也是由利安达信隆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事务所对其出具有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表示ST鑫光的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在2003年度在公司基本面尚未发生重大改变时,注册会计师仍应将持续经营能力的审核作为审计重点。 

    2、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在注册会计师根据相关迹象了解了ST鑫光的基本情况后,进一步加剧了对其持续经营能力的忧虑,所以在编制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时,需要对ST鑫光持续经营能力作进一步的风险评估。 

    经过询问管理层和实地观察生产情况,发现ST鑫光在2003年度原有的稀土的生产、进出口贸易等主营业务已停止;经过查询董事会决议及企业的生产计划,发现企业主营业务停产后缺乏基本的目标和战略定位;经过贷款卡查询及法律文书审阅,发现企业的实物资产、股权由于债务的原因已被抵押或冻结;通过审阅企业当年的财务报告,发现财务业绩仍然很差,依靠非经常性损益勉强盈利等。 

    通过上述风险评估程序,注册会计师将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认定为ST鑫光是否具有持续经营能力,并计划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 

    3、实施沟通及评价程序 

    针对上述风险,注册会计师与ST鑫光管理层进行充分沟通,管理层确认了上述与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相关的不利事项,并表达了企业拟通过实质性的资产重组,剥离劣质资产,注入优质资产,实行产业转型,使企业走出困境的改善措施。 

    4、审阅并评估拟采取的改善措施 

    由于ST鑫光管理层披露拟进行资产重组以改善上述状况,所以注册会计师需要进一步审阅ST鑫光的重组计划。 

    注册会计师取得ST鑫光的资产重组意向书得知其大股东拟通过资产重组的方式保壳,但是相关的重组计划仍处于设想阶段,未真正实施,是否具有可行性及实施成功与否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持续经营范文第3篇

有的人认为,经营城市就是经营土地,把土地卖出个好的价钱来,再深入一点,经营城市就是用市场化的手段经营城市资产;有的人则认为。经营城市就是城市规划、市政建设;也有人说,经营城市就是城市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再加上城市形象的包装与推广;还有人认为,经营城市就是改善城市环境、招商引资。毫无疑问,这些是经营城市的应有之义,但都是从局部出发,而缺乏系统、长远的眼光。

说起城市经营,不能不提到先行一步的城市――大连,大连最大的贡献就在于让世人认识到,城市是一笔资产,是可以经营的。尤其在城市形象和城市环境方面,为后来者树立了一个样板,其示范意义功不可没。但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城市竞争的加剧,经营城市的理念和内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按照我们的实践和理解,城市经营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安排,任何单兵推进的模式都难以适应时展的要求。要明白什么是城市经营,首先要全面的理解什么是城市。城市就像一把紫砂壶,至少有三种形态:紫砂壶本身就是一个经济形态;其次是城市的文化形态,相当于紫砂壶的茶垢,再次是城市的空间形态,包括城市的规划和空间布局等等。相当于紫砂壶的外观和设置。接下来的问题是,怎么经营好城市这个“紫砂壶”呢?

我们认为,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当其冲的是城市定位,也就是要回答好“我是谁”的问题。

要按照唯一性、排他性、权威性的原则,找到城市的理念与灵魂。国内外的专家普遍认为,中国的城市“同质化”严重,近千个城市,广场一样、绿化一样、建筑一样,根本看不出个性。为什么造成这样的结果呢?原因就在于。我们把城市经营理解为一步到位的城市规划。不假思索的学新加坡、学大连。而没有结合区域关系和城市群的坐标,从更深层次来考虑城市的个性与定位。城市定位不能拍脑袋,要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全面、立体的眼光,即由静态的思维方式转变为动态的思维方式。由封闭的思维方式转变为发散的思维方式,才能找到准确的城市定位。我们曾经把昆明的城市灵魂概括为“彩云之南,万绿之宗”,把武夷山的城市个性总结为“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又把夹在北京和天津之间的河北廊坊定位于大北京下的“休闲CBD”。这些都是城市定位中比较典型的例子。

有了一个清楚的城市定位后,就是城市发展的战略的制定,要回答“我到哪里去”的问题。城市发展战略考虑的是城市长远的计划。着重体现城市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在新的形势下,城市的经营者和决策者开始的是一次惊险的旅行,理想与现实,进步与妥协,生存与发展的博弈无时无刻不在。一个发展计划不可能一出炉便一劳永逸,必然伴随时代形势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就像滑雪和溜冰一样。要善于在运动中前进,在动态中把握平衡。

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离不开对城市产业要素的梳理与整合,要弄明白“我有哪些资源”。城市经营好比是下一盘棋,不只是“布局”,还有“中盘”的综合运作。既要看清楚目前的城市发展形势,还要善于整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现在一般对城市资源的理解主要是工业、自然资源等一些显性的资源。其实,伴随这城市化时代的到来,许多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因子,如天上的明月,山间的清风等隐性的资源,往往都是城市资源中十分宝贵的东西。

就下来才是城市的空间布局与规划,也就是要搞清楚“我将如何成长”。前面说过,一个城市有三种形态:经济形态、文化形态、空间形态。我们经常说的山水城市、园林城市,都是空间形态。城市经营应该首先确定它的经济形态,并挖掘它的文化形态,充分利用产业和文化资源,制定发展战略,然后才是城市空间的布局与规划。城市规划侧重于务实,通过具体的空间布局来落实城市的理念和发展战略,但是它必须在城市定位、城市发展战略确定以后,只有在大的方向确定之后,城市规划擦能做到有的放矢、持之有据,否则经常会导致城市规划“重看不中用”、脱离实际的结果。 经营城市还有一方面的内容,就是城市形象的包装与推广,也就是“我将如何让世人认知自己”。应该明确的是,城市形象的背后必须要有足够的内涵作支撑,必须注重培育相应的产业链,否则“皮之不存,毛之焉附”?以大连为例,20世纪90年代初期,大连开始了城市形象工程,主要做法是整治城市环境,建草地、修广场,搞服装节、做展览会,提出了“北方香港”的口号和“五个中心”说。尽管现在看来,这些手段已经是在平常不过了,但是当时,成效非常显著。凭借包装和推广,大连立即引来了世界的注意,引进了许多外资。当时大连开发区的发展仅次于浦东。形成了一股全国城市学大连的潮流。

持续经营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资源经营;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Generally, private enterprises can only gradually get its development after a long and bitter accumulation of original capital. And because of their weak economic strength, financial departments are unlikely to give a large amount of credit support. And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suffer restriction in policies. In many key industries, private enterprises can not get fair treatment or even suffer restrictions while the government disposes all resources to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Meanwhile, because of their own strength problem, private enterprises are unlikely to bear long-term occupation of great volume of fund. Their ability to resist risks is comparatively weak. Therefore, to the private enterprises, resources seem to b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Private enterprises shall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flexible operating mechanism, fast decision-making ability, strong creativity. They keep close to market and can respond to environment in time, so they can catch some opportunities not gotten attention or emphasis from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obtain superior resources; at the same time, because of flattened institutional structure and concise work-flow, they hav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in cost input. Links of obtaining, cultivation, integr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capturing resources promote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Key words: private enterprise; resource manage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一、资源在支撑我国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作用

资源就是构成企业生产经营所必须的一切有形或无形的要素,人力、智力、原材料、现金、信息、技术、管理都是企业的资源。企业资源按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分为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等[1]。由资源基础论可知,资源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以及成功的关键因素,民营企业要快速发展必须有足够的资源做支撑,资源之于企业,犹如水和鱼的关系,没有水,鱼自然无法生存,没有足够的水,鱼不可能得到持续的生存,由此可见,资源经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存亡。

在我国一直以来是国有经济处于主体地位,民营企业在资源的获得和社会配置方面,处于先天不足的劣势。国内民营企业发展时间短,大凡民营企业,一般都要经过漫长、痛苦的原始资本积累,才逐渐发展起来,而且其经济实力普遍弱小,金融部门不太可能给予大量的信贷支持,在政策方面比较受限制,很多重点行业,政府将资源都配置给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得不到平等的对待,甚至受到限制。同时,由于民营企业自身实力问题,也不大可能承受大额资金的长期占用,其抗风险能力相对很小,因此,对民营企业而言,资源显得尤为重要。民营企业应该很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比如经营机制灵活,决策速度快,创新强、贴近市场,能够及时地对环境做出反应,它可以抓住一些未被国有企业注意或者重视的机会,获得优势资源;同时组织结构扁平化,工作流程简洁,完成同样的任务,投入成本上具备很大的竞争优势。抓住资源的获取、培育、整合、利用环节,促进企业持续不断的发展。

二、民营企业资源的获取

1.资源获取途径

对于不同的资源有不同的获取方式和途径,比如人才资源可以通过人才市场、猎头、熟人推荐甚至是从竞争对手那里“挖人”等办法获取,对于物质资源(项目)可以通过并购重组、战略合作或直接购买等办法,现金货币可以通过银行贷款、上市融资等。

2.几种关键资源

在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中,以下几种资源是至关重要的:

人才资源。在资源的获取上,民营企业首先要发挥灵活的用人机制,抢占人力资源。在所有的资源中,人力资源是唯一具有创造力的资源,由于国有企业长期的人才团队“固化”现象:能力差的放不走,优秀的进不去,很多优秀人才徘徊在人才市场,因此民营企业要抢先一步,占据人才优势。比如说四川有一家以化工为主业的企业——四川开元集团,因为获取了大批有化肥行业工作经验、能力甚至是拥有大量客户资源的优秀人才,使得化肥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因为启用在国家矿业部门退下来的一批资深专业人士,在短时间内获得能给企业带来突破性发展的矿产资源和大量的矿权。抓住人力这个核心资源,企业能走出一条获取资源的捷径。

政府、政策性资源。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系列优惠政策不断出台,民营企业要结合企业实际,广泛了解政策,获取对自身有利的政策支持。又如像开元集团,被四川省政府评为大企业大集团,而政府在土地、税收、信贷等方面有相关政策,通过积极研究争取,会给企业带来直接好处,而开元属于涉农企业,国家关于农业产业化方面的政策也很多,企业开动脑筋想办法,也能获得相关的资源。

一些稀缺的自然资源。比如矿产、土地、水力、风力等资源。民营企业固然普遍无法和国有企业正面抗衡和竞争,但可以走差异化的路子,选择国有企业不重视、看不起或不愿意做的项目,进行资源经营。

企业必须把稀缺性的有价资源配置到能够获得最大发展的经营领域中去,把好企业经营方向和定位问题,资源经营才富有成效。

3.民营企业增强资源获取能力的途径

随着经营活动的进行,原有的资源毫无疑问会逐渐被消耗掉,企业现有的存量资源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源源不断获取资源的能力,企业不仅要有“鱼”,而且能“渔”,即具备捕鱼的能力,才可能有用不完的“鱼”。根据资源基础理论的观点,企业可采取以下的措施,增强资源获取能力。

加强组织学习。资源基础理论的研究人员几乎毫不例外地把企业特殊的资源指向了企业的知识和能力,而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学习[2]。由于企业的知识和能力不是每一个员工知识和能力的简单加总,而是员工知识和能力的有机结合,通过有组织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知识和能力,而且可以促进个人知识和能力向组织的知识和能力转化,使知识和能力聚焦,产生更大的合力。近年来,很多企业都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企业界于是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学习运动,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几乎都开展了培训学习活动,诸如团队训练、领导能力、管理技能、沟通以及专业性培训等系列活动,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很多企业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于是为学而学,也不知道该学什么,反正是跟风,赶热闹,更不明白学了应该解决什么问题。其实通过学习,目的就是要把个人知识整合成团队智慧,从而提供企业获取资源的方法和途径,提高企业利用资源的能力和效益,最终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倡导知识管理。知识只有被特定工作岗位上的人掌握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企业的知识最终只有通过员工的活动才能体现出来。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吸收知识,需要不断地对员工创造的知识进行加工整理,需要将特定的知识传递给特定工作岗位的人,企业处置知识的效率和速度将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对知识微观活动过程进行管理,有助于企业获取特殊的资源,增强竞争优势[3]。

实现学习资源共享。企业与企业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要加强学习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对于弱势企业来说,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发展他们需要的全部知识和能力是一件花费大、效果差的事情,通过建立战略联盟、知识联盟来学习优势企业的知识和技能则要便捷得多。来自不同公司的员工在一起工作、学习还可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促进知识的创造和能力的培养。

三、民营企业资源经营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

资源并不直接构成企业的竞争优势,只有把资源转化成企业能力,甚至是培育成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的时候,才具备竞争优势,也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民营企业不仅要采取合适的方法和手段获得资源,更要很好地对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把资源转化成能力,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竞争优势。

同时,企业如果具备了持续发展的能力,其获得资源的能力更强,其利用资源的效益更高,资源经营的效果会更好。民营企业资源经营得好可以实现企业可持续的发展,企业可持续发展又会增强资源经营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邱国栋.公司发展战略:企业的资源与范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2.

持续经营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本文从具体审计实务的角度分析影响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特征,识别可能影响持续经营能力的经营和 财务 迹象,概括持续经营能力审计的相关内容,着重从审计程序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影响持续经营能力的事项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持续经营是 会计 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或惯例。在持续经营的假设下,企业在编制会计报表时是假定其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通常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12个月)会继续下去,不拟也不必终止经营或破产清算,可以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变现资产、清偿 债务 。

一、持续经营能力评价的作用和影响

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会计信息是企业相关利益各方最为关心的问题。当企业不拟或不能持续经营时,应当采用清算基础等编制财务报表,并在附注中对影响持续经营的重大因素进行充分的披露,相关利益人就可以早日采取措施,避免或者减少重大损失。

但是从我国目前公司治理情况来看, 管理 层仍然缺乏披露企业无法持续经营的动机,甚至还出现过恶意掩盖公司无法持续经营的案例。而 注册会计师 的职责之一就是评价企业按照持续经营假设编制会计报表合理性,也就是说只有当注册会计师采用一定的方法对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进行审计评价之后,才能判断企业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合理性。从另一个方面说,企业持续经营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难度,导致了 审计风险 。

二、持续经营能力审计实务分析

2004年3月19日,珠海鑫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st鑫光)股票终止上市公告称“因公司调整后,经审计的2003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显示为亏损,根据

(四)实施的专门 审计 程序

上述审计步骤是建立在 会计 师事务所连续审计,对企业的情况比较了解的基础上。

如果 注册会计师 对企业的基本情况不甚了解,或者企业不愿主动明确面临的经营困境以及企业的改善措施貌似有效时,注册会计师就需要实施专门的审计程序收集证据。

1、审前 调查 、现场了解,初露端倪。通过调查、了解发现st鑫光长期存在主业不突出、主营业务萎缩以及巨额的 债务 等问题,致使公司年年亏损;公司原本的主业因新 材料 被司法拍卖,公司不得不对稀土生产计划做出调整。

上述生产经营基本面全面恶化,导致注册会计师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产生怀疑。

2、异常 财务 指标红色预警,发现病因。通过计算st鑫光各种重要财务指标,发现企业营运资金产生负数,负债比率超过100%,企业已经资不抵债、经营发生巨额亏损、资产周转率低、资产报酬率为负数、净利润现金流量为负值。

上述财务指标的逐步恶化,使注册会计师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产生怀疑。

3、复核期后事项,持续深入。注册会计师在复核期后事项时关注到st鑫光与公司实际控制人签定了《股权转让 合同 》。

这一可能导致st鑫光主营业务全面停止的事项,使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产生怀疑。

4、复核借款或债务合同的履行。注册会计师了解st鑫光2002年9月为珠江光电1128万元贷款提供的担保将于2003年9月到期,但是根据公司目前的财务状况,担保到期后履约能力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5、阅读股东大会、董事会、总经理会议的相关文件。st鑫光处置所 投资 公司50%的股权,但是仅产生投资收益约20万元人民币,不能缓解公司目前的债务压力。

6、向 律师 函证相关诉讼事项。st鑫光涉及到的重大诉讼事项5件,涉讼总额近5000万元,企业确认的预计负债总额高达1.6亿元,一些不可撤销的担保事项形成实际损失可能性较大,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7、向关联方或第三方确认对被审计单位提供财务支持的安排或承诺。st鑫光与其大股东签署了《偿债合同》,其大股东将3294万元的资产注入,但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公司的主营业务萎缩的问题;st鑫光通过与关联方债务重组实现快速扭亏,由于相关债务重组事项的公允性及是否符合谨慎原则尚待有关部门确认,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8、评估被审计单位履行客户订单的能力。由于st鑫光未从根本上改变本公司的主营业务萎缩的问题,企业发生严重的财务困难,主营业务被迫出售,难以履行客户的订单,持续经营能力具有重大的不确定性。

(五)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通过上述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虽然发现st鑫光存在可能不能持续经营的情况,但是在最终对其 管理 层提出的针对危机改善措施评估前,注册会计师仍不能得出st鑫光无法持续经营的结论。注册会计师需要根据管理层的应对计划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1、取得并复核st鑫光的资产重组计划。通过复核st鑫光的重组计划,注册会计师得知企业拟进行资产重组计划以缓解经营压力,但是上述计划尚属构想,并未具体实施,公司巨额诉讼风险仍未化解,公司连续两年亏损,下一报告期经营成果能否有较大改善,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其仍具有退市风险。

2、取得并复核st鑫光资产处置计划。公司拟将现有资产用以偿债、变卖、剥离以恢复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但是公司的实物资产、股权由于债务的原因已被抵押或冻结,实施处置计划成功与否涉及到很多现实的复杂问题,而企业尚未对上述问题的制定更具体、更具说服力的解决措施。

3、复核其他应对计划和缓解措施的效果。通过生产场地的现场观察,公司原主营贸易业务已完全停止,未来盈利状况不容乐观;通过向 工商 部门函证资产的抵押情况,发现企业固定资产中的房屋及配套专项设备、无形资产中的土地使用权均已被作为债务抵押;通过对企业的律师进行函证,发现企业存在大额未决诉讼;通过查看董事会的文件记录,发现大股东的财务支持(重组)协议仍未签订;通过对 金融 机构 函证,发现公司的巨额债务无力偿还等。因此,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六)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当被审计单位出现持续经营不利的迹象时,不管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处理与披露如何公允、全面,注册会计师也绝对不可以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至少要加强调事项段,提醒报表使用人注意不可验证和不可控制的事项。如果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的公司坚持采用持续经营假设,注册会计师应该出具更严厉的审计意见。

在本例中,在充分考虑上述已经获得的审计证据以后,注册会计师认为st鑫光在编制财务报表时运用持续经营假设是适当的,但是未来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要求st鑫光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作出充分披露,st鑫光根据注册会计师的建议已作充分披露,注册会计师出具了带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即肯定了st鑫光的会计处理与披露,只是通过增加审计报告的信息量表明自己的疑虑和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