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兄弟南枝

兄弟南枝

兄弟南枝范文第1篇

走进大门,院两侧的天竺就映入了我们的眼帘。这天竺是刘氏三兄弟的父亲刘宝珊亲手栽种的,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葱葱,珊瑚珠似的小红豆点缀在绿叶丛中,为这儿添了几分高洁、幽雅。从它细弱而又倔强生存的枝干上,我似乎看到了刘氏三兄弟的影子。

迈过一道门槛,我进入了第一进序厅。正中墙上高挂一块匾额,上书“刘氏三杰,江阴之光”,仔细一看,还是冰心奶奶的亲笔题词呢!匾下是刘氏三兄弟的巨幅头像,他们都微微含笑,默默地注视着人们。这就是刘氏三兄弟:文学家刘半农,二胡演奏家刘天华,音乐家刘北茂。左右两侧的墙面上贴着他们的生平事迹概述,仔细一看,让人不由得啧啧赞叹。起初还以为刘氏故居土得掉渣的我,一下子被三兄弟的杰出成就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所折服,故居在我眼中也高大了许多。

正堂右侧是刘氏兄弟的父母刘宝珊夫妇的卧室,一张老式木床,几个已经掉漆的衣柜,一切都显得那么简陋。左侧便是刘家私塾,正面挂着孔子的画像,靠墙整齐地摆放着四张长条桌子,那是孩子的课桌。当年三兄弟和周围的孩子在他父亲的指导下,在这里读书、习字、对课,刻苦地学习着。虽然他们家境贫寒、父母早逝,但他们没有因此自卑、痛苦,而是执着追求、自强不息,真让人深深敬佩。

穿过中间的天井,我们踏着幽幽的青石路,走进故居的第二进,中间是思夏堂,是刘氏兄弟为了纪念他们的祖母——夏氏而题此名。思夏堂两侧分别是刘半农和刘天华的卧室,卧室不足十平方米,摆上几件简单的家具就显得很拥挤了。刘天华的卧室里还摆放着二胡、琵琶这些他时时演奏的乐器,是他把“不登大雅之堂”的二胡和琵琶,从民间推向了世界,《光明行》《良宵》等不朽名曲从这里传遍大江南北。

顺着青石路继续向前走,穿过“老井”“晒酱台”“厨房间”,我来到了刘氏三兄弟小时候嬉戏玩耍的小院儿——竹园中。那几枝细细的翠竹在春风中轻轻摇曳,显得小巧朴素,可这小园留下了刘氏兄弟多少童年快乐的记忆。难怪,刘半农用他的《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千古传唱的诗作为世人讲述了这深深故乡情!

兄弟南枝范文第2篇

夕阳就落在岘山的山顶上,余晖就洒在一片雪松的枝枝叶叶间,绿意中的落霞是那么的诗情画意,这份诗情画意就在襄阳古城墙外的一泓曲水岸边,寻水而去在一片树林里,有一扇房舍竟是南湖宾馆。2014年4月10日分标委成立大会在襄阳召开,我们就住在这里。休会后和宋佳、黄兢业在林间散步,领略着黄昏的美景。

南湖宾馆隐蔽在南湖广场的一角,迎门有一角小巧的瀑布,带给行人一丝清凉。瀑布带着大地的心动,跌宕跳跃散发着微微腥味,滋养着高大的乔灌花木和沿车道行走的草坪。在瀑布左侧的行车道转盘中央是被誉为“活化石”或“盆景之王”的木犀白蜡树,行车道的左侧的草坪里是一排造型奇特的木瓜、刺冬青和高大的银杏树;右侧在一片雪松树间栽种着一样高大的广木兰,沿路的绿化带外则是梅树、玉角枫、海棠、樱花,鹅卵石铺就的小径,蜿蜿蜒蜒在树间穿梭游走,让人领略江南的景致,树林对面就是宾馆总部紫薇苑了。隐在绿荫里的紫薇苑是一座三层的小楼,红瓦酱紫色的墙柱间是高大的玻璃幕墙,异常洁净的建筑坐落在丛林间,常常被人疑是到了苏州。

紫薇苑两侧栽种着四季常青清翠的香樟树,油亮椭圆形叶片总是充满青春阳光,带给人们一脸灿烂。一丛苍绿的斑竹,足以娱情,南朝谢灵运有诗云:“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一棵桂树,堪称蟾宫佳客,苏轼有诗言:“月缺霜浓细蕊乾,此花无属桂堂仙”,在南湖宾馆看到她清秀的身影,独有一种超俗脱凡有的感觉。跨过马路是紫荆苑,也隐没在苍翠之间。沿路北行是一段古城墙,城门楼匾额上是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手书“襄阳”二字,城门上八十一棵黄铜门钉虽有九九之意,但不知上有天下有地中间是九五至尊的寓意,失去皇家的自信和霸气而显得单薄。

沿城墙西行,天渐渐暗了下来,踏上鹅卵石小路,一株眼生树种呈现在我们眼前。黄工说这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中华蚊母”,生长在土少的乱石丛中或石壁段缝里,每年夏秋季河水上涨,蚊母被淹没长达4到5个月之久,冬春露出水面,被誉为“两栖植物”,生命力极强。中华蚊母叶片小,开红花,结籽,成熟后自然炸开,随波逐流,遇阻于石缝,水退,便落地生根,故多见于生长在乱石夹缝中。叶片为蚊虫的寄生体,在叶面中间像绿豆一样突起,幼虫极小,成熟后飞出,叶面中间便形成了空洞,但对整株植物的健康生长并无丝毫影响,所以被称为“蚊母”。

大自然神功造化,真让人赞叹不已。看过中华蚊母向前走,是常被人们用来比拟亲情的紫荆花。它象征兄弟和睦、家业兴旺。传说南朝时,京兆尹田真与兄弟田庆、田广三人分家,当别的财产都已分置妥当,最后才发现院子里还有一株枝叶扶疏、花团锦簇的紫荆花树不好分。当晚,兄弟三人商量将这株紫荆花树截为三段,每人分一段。第二天清早,兄弟三人前去砍树时发现,这株紫荆花树枝叶已全部枯萎,花朵也全部凋落。田真见此状不禁对两个兄弟感叹道:“人不如木也”。兄弟三人又把家合起来,并和睦相处。那株紫荆花树好象颇通人性,也随之又恢复了生机,且生长得花繁叶茂。

转过雪松不远有一颗树开满像开心果一样的白花,在雪松映照下格外与众不同。我自以为是地说这是桂树,是嫦娥仙子赠送给人间的礼物,所以这样超然。你看这花开的那样洁白,代表了蟾宫里独有的纯洁,来到人间依然保持着高洁,是她的品行使之然。她那淡淡的香气,好像是来自天外,诗人杨万里在《咏桂》中说:“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就是说的这桂花。然而,低头一看小树上还挂着名牌,明明写着“含笑”,真是丢人。幸亏天光渐暗,幸亏我脸黑,真恨不得找蚂蚁窝去。

缘路南行,看见铁桥上有人垂钓,高杆已经弯呈半圆。一定是一条大鱼,宋佳跑过去要给人帮忙,刚好像是吴刚拿来抄网,一条大锦鲤被拖上岸来,活像杨柳青年画里蹦下来的大鲤鱼。这意外的惊喜给我们带来游园的兴致,举目南眺在岸边的一角,寂寞地生长着两株花树,一株开满白花,另一株也开满白花。她长着芍药的叶型,米粒般大小的五瓣细花簇簇拥拥攒成一个大花朵引人瞩目,接受教训没有贸然杜撰一个花名。但是,寻遍上上下下也没找着名牌。然后寻寻觅觅在紫荆苑东竹林旁,找到了她的踪影,芳名:红叶石楠。

兄弟南枝范文第3篇

因为一个传说,也因为一个节日,总有无数种理由,女人爱美,可以为她们的装扮调弄,找一个尽显婀娜的展示地。旅行的时候,也因为这样的传说,这样的节日,让漂泊的心,仿佛是那绚烂的璎珞,随风飞扬。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彝族一年一度的赛装节,云南省永仁县直苴地区及附近中和、大姚县桂花等地区的彝族人民都要聚集在这里欢度赛装节。今年正月,我们从云南省永仁县出发,经过一段艰、险、难的约60公里的路程,去参加这难得的盛会。

美丽的彝族女子,从山里走来,或老或少,一律打扮得花枝招展。一派节日的欢快。女孩子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品评着各自的装扮。她们不用在T型台上装模作样地走台步,就是在很轻松的氛围里,在蓝天白云绿树间,穿出别样的美丽与欢乐。

当然,美是不分年龄的。身边恰巧坐了一位老妪,头上身上戴了许多五颜六色的饰品,布满皱纹的脸笑得像朵盛开的,她向我们介绍了彝族赛装节的来历。

赛装节也有数百年的历史。很久以前,彝族猎手朝里诺、朝拉诺两兄弟从月利巴拉来到直苴的泥泽薄打猎,看到这里山清水秀、草木丰饶,就感慨地说:“要是我们能在这里种上水稻,一定会年年丰收,粮食堆得吃也吃不完。”说完就弯下腰去喝山泉水,这时箭筒里突然滚出了三粒金灿灿的谷种。于是兄弟俩顾不上喝水,就连忙捡起谷种撒到了泥塘里,并虔诚地说:“如果这里就是我们彝族安家乐业的地方,那么这三颗谷种就一定会发芽,长成三大丛,穗头像马尾巴一样粗一样长。”后来经过他们的努力,泥泽薄真的成为彝族人安居乐业的地方。乡亲们为了报答两兄弟的功劳,争着为他们说亲,姑娘们也都对他俩产生了爱慕之心。朝里诺却说:“哪个姑娘心最灵手最巧,就和哪个姑娘成亲。”朝拉诺说:“就照哥哥的意思办。”

姑娘们经过多方打听,了解到两兄弟最爱彝山的花草鸟虫树木。于是,女子们精心地把各类花草虫鸟绣在自己的衣服上。到第二年的正月十五,大家就穿上漂亮的服装,集中到村旁格里山上的森林,让两兄弟挑选意中人。从此以后,每年正月十五这一天,便成了云南省永仁县直苴地区彝族的赛装节。

看到许多女子头上戴着一只鸡冠状的东西,插着五颜六色像鸡毛一样的东西,好生奇怪,问了后才知道,这是鸡冠帽,彝族不少未婚女子喜欢戴鲜艳的缀有红缨和珠料的鸡冠帽,说能带来幸福和欢乐。

村外山坡边相对平坦的地方搭起了一个舞台,在唢呐、芦笙的伴奏中女孩子翩翩起舞。台下也热闹非凡,男女老幼穿着漂亮的衣服品尝着自家的饭菜,也有一些人埋锅做饭,煮上一大锅地道的彝家黑山羊,边吃边聊边看风景,还要拉住路人喝一碗羊肉汤,不喝就过不了岗;人们将各式各样的农具、服饰、围腰等饰品摆在地上或挂在树上,让人观赏选购,还有不少人运用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易方式。女孩子则在人群中转来转去成为焦点,这时如果有哪位彝族小伙子看上哪个姑娘,就可以大胆上前抓住姑娘的一件绣品向场外少人的树林中跑。

赛装节展示的何止是服装?如果有空,在彝族老乡家里多住上些时日,看看彝族人是怎样生活的,看看这片土地为何美丽而神奇,姑娘为何灵动又拨人心弦。

*行走情报:

交通提示:乘飞机或火车到四川成都,然后乘成昆线到攀枝花市,休整一天,第二天乘攀枝花市汽车运输公司的班车去永仁县,也可自己到渡口大桥包“面的”到永仁县,来回两天400元左右。到永仁县后住一夜,第三天直奔直苴地区。

其他提示:在攀枝花的一天可到二滩一日游,那里是全国目前最大的水电站,晚上就欣赏钢城夜景。在永仁可去品尝永桥酒,是自己酿造的粮食酒,苦荞酒也可尝一尝。

兄弟南枝范文第4篇

《看花》这张照片是由同行的老伙伴不经意间拍摄下来的,背景为南湖公园的美丽湖面,银光闪闪,波光粼粼,明如宝鉴,稍远处一棵槟榔树生机勃发,绿意盎然。妻子微笑含蓄地站在湖边,头上方有几根紫荆花的枝条自然垂悬下来,刚好有一朵鲜艳的紫荆花盛开在妻子的耳际,我站在妻子身旁手扶着花枝,注目欣赏,妻子的脸庞和紫荆花倩影都在我的目光之中,此时真是人像朵花、花亲近着人、人花情意真,分不清是人在看花还是花在看人,人是天天所见,花是平生第一面,人也看、花也看、人花共婵娟,所以,相片定名为《看花》。

回家照片冲洗出来后我越看越觉得有韵味,所以,又配了首小诗标注在相片下方:“天下谁人不爱花,五瓣紫荆最潇洒。壮乡邕城景色美,难得咫尺细品她。”诗里的她既是代表妻子更是代表着花。紫荆花对我们北方人来说很陌生,第一次听说还是在1997年香港回归的时候,知道香港的市花为紫荆花,香港区旗和区徽上都佩饰有紫荆花图案,香港还有金紫荆广场;大约知道紫荆花是五瓣型、紫颜色的,具体是乔木、灌木还是藤蔓类不知道,花朵到底多大说不清,是纯紫色还是有过渡色也不清楚,不知道是春天开花还是秋天开花……

其实紫荆花有很多名字,如红花羊蹄甲、洋紫荆、红花紫荆、香港樱花、香港紫荆花等,为蔷薇目,苏木科乔木,成树高7~10m,一般可生长40年。喜欢有充足的光照和暖热湿润的气候,不耐寒,适合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生长,世界各地广泛栽植,我国北方鲜有种养。紫荆花为终年常绿树种,枝繁叶茂,绿树婆娑,皮可耐烟尘,特别适合作观赏树和行道树,是重要的绿化苗木。

紫荆花分枝较多,小枝细长,并长有细毛。叶面光滑,单叶互生似革质,有圆形、宽卵形、肾形和阔心形,长8.5~13cm,宽9~14cm,一般叶端裂为两半,酷似羊蹄甲故得名红花羊蹄甲。叶柄长3.5cm左右,国外也有称其为红花骆驼蹄树,因其树叶也很像骆驼蹄子的型状。紫荆花既可观树又可赏花,最漂亮最经典是盛开的花朵,每年春天三四月份开花,花期半个月左右,最开始绽出的花蕾如纺锤形,均匀轮生排列在细枝上,花朵盛开时大如成人的手掌,几乎与树叶同大,五个花瓣中有四瓣分两列,相互对称,另一瓣侧翘昂于花上方,每个花瓣上都有白色的脉状彩纹,由外向内卷曲,花芯有淡黄色的花蕊。紫荆花在盛花期时可以密密麻麻开满整个枝条,缠绵下垂,随风飘拂,婀娜多姿,甚是艳丽,因此,赢得了另一个美名――“满条红”。传说紫荆花曾是天宫中的神树,名叫乌桑,花可美容,叶可熬水洗浴爽身,根能延年益寿,是王母娘娘最喜欢的花种。为了避免流落到民间,指派最喜欢也是最美丽的紫霞仙子来看管。谁知紫霞仙子竟私下凡间化作织女与牛郎结为夫妻,也把乌桑花带到凡间,从此人间才有了美若天仙的紫荆花。紫荆花盛开时,既像朵兰花,又像只翩翩起舞的紫蝴蝶。紫荆花的颜色主要有紫和红两种,花开时会释放出一股淡淡的兰花香味,故也称“香港兰花树”。紫荆花盛开在冬春之间,远远望去红花似锦、姹紫嫣红、灿若红霞,十分美观,因为这是天上的花种,好像总会沾有点仙气,格外靓丽。

紫荆花全身都是宝,除了绿化美化环境外,其木材纹理细直、结构致密、可制作家具;树皮含单宁,可用作鞣料和染料;树根、树皮和花都可入药,有清热凉血、祛风解寒、活血通经、消肿止痛之功效。紫荆花非常易于繁殖,许多香港人把它视为“繁荣、壮观、奋进”的象征,人们还特别欣赏紫荆花那种同期开放的“团队精神”,以及早春开放那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我们在南宁拍摄紫荆花时,其实花期已过了很久,不知什么原因竞然还有一朵红红的紫荆花为了我们的拍照而绽露笑脸,是人有花缘还是花有人缘,还是天缘所致,反正我总觉得有一份机缘在里面,怪得很,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见到紫荆花的芳容,就喜欢得不得了,由衷地喜欢,久久不能忘怀,喜欢中还带有一种敬意。有的“花”我们喜欢了三五十年如今还仍然喜欢,因为花是美好的象征,“人为知己者容,花为知己者开”,任何人都不应该拒绝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我觉得香港人是最喜欢紫荆花的,在1965年就选定了紫荆花为市花,在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的时候又把紫荆花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花,而且还把紫荆花的元素融入了区旗、区徽和硬币之中。与此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还刻意地赠送了香港一尊铜铸紫荆花雕像,高6m,矗立在香港湾仔海边的香港会展中心新翼前的金紫荆广场,命名为“永远盛开的紫荆花”,寓意香港将永远繁荣昌盛,和内地同胞骨肉情深,永远在一起,永远不分离。

紫荆花的原产地就在中国,我国栽种紫荆花的历史非常悠久,很早以前紫荆花就被喻为是“团结之树”。传说在我国的东汉时期,京兆尹田真与兄弟田庆、田广分家,最后,还余下一株紫荆树没有分完,时己至深夜,兄弟三人约定明天将树砍为三段,每人各得一段,既公平又合理。当第二天早上三兄弟来到紫荆树下时,发现树己枯萎,枝叶落了满地,一派凄凉的景象,田真不禁对天长叹道:“人不如树也。”于是,三兄弟不再分家,随之紫荆树又恢复了生机,根深叶茂、岁岁开花。唐代诗人李白曾作诗感叹此事道“田氏仓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荆。”诗人陆机为此赋诗道:“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

兄弟南枝范文第5篇

是什么让福建在动荡的年代一跃而起?这就不得不提到大名鼎鼎的“开闽三王”,即王潮、王审(音同龟)、王审知三兄弟。他们是五代十国中闽国(现福建一带)皇帝的父辈,也是让福建成为富庶之地的大功臣。

王家三龙

1100多年前,正值暗潮涌动、军阀战乱的唐代末期,在今天距河南固始县城东60多里的分水亭乡王堂村,王潮、王审、王审知三兄弟度过了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长兄王潮有勇有谋,年纪轻轻就担任固始县佐吏;老二王审熟读《春秋》,精通儒术;三弟王审知状貌雄伟,武艺超群,喜欢骑白马,故人称“白马三郎”。三兄弟皆有才气,因此又被人称为“王家三龙”。

唐僖宗乾符五年(878年),黄巢发动起义,天下大乱。寿州(今安徽省寿县)屠户王绪也趁乱而起,自称将军,很快攻陷了固始县。初来乍到,王绪正处于用人之际。他听说固始县有“王家三龙”,在县里很有名望,手下有很多能干的人才,就将三兄弟网罗至军中,还任命大哥王潮为军正,即在军中执法的将领。

当时,固始县以北的蔡州(现河南汝南县)是奉国军节度使秦宗权势力范围。秦宗权自称皇帝,“恃势侵凌四境”。王绪自知不是他的对手,便派人投靠他。秦宗权就任命王绪为光州刺史,对其大加勒索。王绪抵挡不住,只好率众从固始县一直往南奔,跑到了福建地区。

王绪治兵不严,一路剽掠,所过之处怨声载道,加之他妒贤嫉能,欲除掉能力比他强的人,弄得军队里人心惶惶,尤其让王氏三兄弟坐卧不安。行军到福建后,他们就悄悄地游说诸将,于是众人合谋,埋伏在竹林间,等王绪到了,一拥而上把他抓住,囚在军中。王绪看大势已去,就自杀了。王绪死后,群龙无首,大家就歃血为盟,他们把宝剑插在地上,依次参拜,宝剑若是动了,谁就是将军。结果其他人参拜,宝剑纹丝不动,轮到王潮时,宝剑竟然从地上跃起,众人就推举王潮为帅。于886年率军回攻拿下泉州,开始在福建拓展势力。893年5月,王家军队攻下福州。至此,王潮在福建占有五州要地,即福州、建州、漳州、泉州和汀州。同年10月,唐朝廷顺势任命王潮为福建观察使,王审知为副使。

治闽有术

王氏兄弟之间一直亲密无间。897年,王潮病重,命不久矣,弥留之际,他并没有让自己的儿子承袭权位,而是让弟弟王审知“知军府事”。待王潮去世后,王审知要把职位让给其二哥王审,但王审以“审知有功”为由,坚辞不受。于是,王审知执掌福建大权,并上表朝廷。

898年,唐王朝授王审知为金紫光禄大夫、右仆射、威武军节度使。904年,为检校太保,琅琊(音同狼牙)王。909年,梁取代唐朝,梁太祖朱温也笼络王审知,任命王审知为中书令,封为闽王,升福州为大都督府。王家在福建雄踞一方,势不可挡。

王审知在福建执政29年,虽然正是唐末群雄纷争、五代十国并立的时期,但他治闽有术,大力发展当地经济生产和文化事业,保持稳定,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为了生存和稳定,王审知非常注意与中央王朝保持密切的关系。正是维护统一,注意与中原王朝保持的密切关系,才使得很多士人倾心归附王审知,为福建赢得了宝贵的稳定空间。

在文化方面,王审知深感福建文化落后的现状,礼贤下士,甚至设立专门的机构――招贤院,招纳天下英才,唐朝宰相王溥之子王淡、宰相杨涉的堂弟杨沂,以及知名进士徐寅等人,都纷纷跑来投奔。其中徐寅是唐末的大才子,他因反对篡唐建梁的朱温而忿然辞官归乡,立马受到王审知的重用。据考证,唐宋明清以来,福州籍进士达3600多人,其中文状元16人。

发展海上丝绸之路

王审知稳定发展、重视文教,使福建得到了充分发展,但他最大的功绩还在于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

五代以前,福建的状况是“好山好水好寂寞”,海上交通是“北仅通会稽,南惟迄广州”,并不发达。王审知执政后,针对原来对外商征税过重的情况,下令免去苛捐杂税,积极招徕商贾交易。他根据当时佛教盛行的情况,还在福州召开了“万人大佛会”,藏佛经于寿山,吸引南海三佛齐国(现苏门答腊岛一带)等小国前来观瞻和进贡。

同时,王审知以福州、泉州为中心,合理布局,发展港口贸易。为了使船只能够从海洋直达福州,王审知根据福州的江河沟渠分布情况,对其疏通和改造,使大船都可到达福州的码头。当时的福州,真可谓是“人烟绣错,舟楫云排,两岸酒市歌楼,箫管从柳阴榕叶中出”,一派繁华之景。

福州发展之后,紧接着面临的就是城市扩容问题。为此,王审知两度扩大城垣,并在福州北部开通了一个外埠港――甘棠港。最终把福州打造成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港口。

另一座在王家兄弟手下腾飞的城市便是泉州。泉州在唐代已有所开发,但在王审知时,发展更为迅速。到宋元时期,泉州已成为与亚历山大港齐名的世界一流大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