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第一场雪峻青

第一场雪峻青

第一场雪峻青范文第1篇

爷爷放下眼镜,抬眼望向窗外:“多好的雪啊!你想告诉他什么呢?”

“下雪呗!”

爷爷笑了:“就这些?雪是猛然间就下的吗?下雪前没有什么预兆吗?雪又是什么样子的?大概持续了多长时间……”

“这,这,下雪还有这么多可说的,爷爷你就教教我吧!”

第一招 典型元素重点写

“想把天气写具体,第一招就是抓住典型元素重点写。你们看――”

一清早,天空布满了铅色的阴云。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寒风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黄昏时分,风停了,那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从半空中降落下来了。……开始的时候,还伴着一阵小雨。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飘将下来。一会儿,地面上就发白了。夜里,冬天的山村万籁俱寂,只听到那大雪不断降落的沙沙声和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的咯吱声。

“俗话说‘善变是天气’,所以才会有‘六月的天,孩子的脸’之类的谚语流传于世。不同的天气变化都是带着自己特殊的元素登场的,抓住典型元素来写天气,就不难了。读了峻青《瑞雪图》中的片段,你们发现他关注了哪些典型的元素?”

“云,风,雨,天空、地面的雪花,等等。”

“对!这里的阴云、寒风、冷雨,还有那压断树枝的咯吱声,都是下雪天气所常有的,抓住它们写,下雪的感觉就更具体了,别人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小语翻开《鲁滨孙漂流记》,找出了这样一段:

我躺在舒适的帐篷里,听着外面越来越大的雨声。大风猛烈地撕扯着帆布,树在风中猛烈地摇晃,树叶也发出哗啦啦的声响。暴风雨肆虐了一整晚,然而,我躺在运回来的物资之间,心中感到万分踏实,很快就安然入睡。

“我明白了!你看,当鲁滨孙在帐篷里躲雨,他感受最深刻的就是外面的风雨声。此刻树的摇晃、树叶的声响就是典型元素,抓住这些重点描写,就会让读者感受到那一刻暴风雨的可怕了!”

小语突然拿起笔,埋头写了起来,他的思绪飘得很远:

假如我写春天的风,我会抓住__来写;

假如我写夏天的雾,我会抓住__来写;

假如我写秋天的晚霞,我会抓住__来写;

假如我写冬天的霜冻,我会抓住__来写;

这时,小文走进屋来,他走到哥哥身边,默默地看着哥哥写句子。

第二招 时间先后要有序

爷爷看着他俩专注的样子,笑了:“想把天气写清楚,第二招就是按照时间先后有序写。”

“山坡上的积雪开始变得疏松,露出了许多孔洞,早晨,脚一踩在上面,“咔嚓咔嚓”地响;而到了中午,再踩到上面时,就像踩在棉花上,不一会儿,一只一只脚印,就变成了一摊一摊水。屋檐口的冰凌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但这光芒正在不停地变短,因为冰凌正在不停地融化,水珠钻石一般闪亮,在地上滴出湿漉漉的一条线。家家屋顶开始变得潮湿,积雪一天薄似一天,中午时分,整个屋顶像在散发热气。

“这是曹文轩《火印》中的一段话,你们发现和峻青笔下的雪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

小语看了看峻青的“雪”,又看了看曹文轩的“雪”,一拍X袋:“我发现了,它们都足按时间顺序写的。峻青从一清早写到中午、黄昏,再到夜里,将下雪前、下雪时和下雪后的景色写清楚了。曹文轩从早晨写到中午,将雪化时不同的感觉通过声音的不同、形状的不同表现出来了!”

第三招 合理想象更生动

“对,天气的变化离不开时间的变化,这样一来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就能将天气的变化描写得清清楚楚。想把天气写形象,还有第三招呢,这第三招就是合理想象生动写。你们读读这段文字吧!”

尔后,山里慢慢起风了。山风劲吹的时候,只见云雾在山间翻滚、奔涌、升腾、追逐。原来温文沉静的云雾,这时竟成了诡秘的魔术师了。它令原来图画似的景致变化万千,万山苍翠时隐时现、时深时浅、时远时近;忽而滚滚的云雾来了,从匿藏的山谷汹涌而来,淹没了眼前的一切;忽而它又拂袖而去了,只见袖带飘忽,瞬间似乎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但一切又确乎已经发生,给人留下了莫名的惊愕与喜悦。

“雾成了魔术师,太有趣了!‘拂袖而去’这样的词语,又让人觉得雾成了一位带着仙气的智者……”“这段文字描写的是阿里山的雾,你们从中还得到了什么启发?”

小文抢过话头:“作者合情合理的想象与联想,让雾气似乎可以触摸得到。就像上而曹文轩《火印》中‘棉花、钻石’的比喻让雪、冰的样子更加具体,这样的语言也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小语也豁然开朗:“这几位作者不仅写所见、所闻,还写所感、所想。”他找到了这样一段文字――

这时,只见谷底旋起一簇雾团,像有仙人推举般向上翻卷,初见时尚在几百米的深处,眨眼间便腾身上来,不客气地裹起了小亭和周围的世界。我的小本上只记下几个字,再也辨不清字迹的走向。这雾也真浓,挥不去拔不开,足有半个时辰方才散去,颇有不许我窥探的意味。

“看,高洪波的这篇《雾中情》,雾团好像是不许我窥探的人,活灵活现的。雾浓的感觉更明显了。”

“风雨雷电,雾雪冰霜,准备好你的心灵和眼睛去发现这止匕,记录这止匕。透过你的文字,更多的人会清楚、了解天气的变化,这就是文字的功劳啊!”说完,爷爷给他们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写好天气并不难,

典型元素是重点。

第一场雪峻青范文第2篇

那还是一九九九年的三月下旬,我们摄影协会一行六、七人从武汉出发,经过罗田县城进入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先后走过九资河、笔架峰、青苔关、歧岭关、瓮门关、崇义西关、千基坪、天堂寨等地方。虽然我们在山中只游历了短短的一周时间,但大别山的历史掌故和地理景观在我的回忆中依然是那样鲜活……

记得第一天宿于九资河,主人告诉我们这“九资”二字,乃是“鸠兹”之转音。两千六百多年前的“鸠兹”是一个小国,夹在吴、楚两个大国之间。公元前570年的楚共王时,楚国令尹子重率兵攻伐吴国,顺手吞并了鸠兹国,从此这里成了楚国边关上的一个小邑。历史故事让我神思遐想,新的环境让我辗转无眠。天刚亮我就悄悄地起来,独自漫步于镇外那几近干涸的小溪边上,仰望四周的崇山峻岭,感叹这山川依旧、岁月流逝的无情。今天的九资河小镇,已难寻觅古国、边邑的遗迹,仅余一块“古鸠兹邑石刻”供人凭吊。

第二天,我们乘车来到幽林秀竹环绕的笔架峰林场,喘着粗气爬了趟鹤立鸡群似的笔架峰,登高望远纵览群山。围着炭火吃了顿腊鱼腊肉煮罗卜干,滋味鲜美回味无穷。然后一路游访了瓮门关、歧岭关、崇义西关,最后宿于青苔关下的“大别山庄”。大别山是长江、淮河的分水岭,有“山分江淮、地别吴楚”之说。原为吴楚边境上的瓮门关、歧岭关、崇义西关和青苔关,号称“吴头楚尾之锁钥”,是历代兵家所必争之地。仰望面前风霜千古、斑驳残缺的关隘城垣,我似乎看到昭关前那“一夜白头忧过关”的伍子胥,又似乎看到函谷关下那“鸡鸣狗盗脱大难”的孟尝君。俯看脚下蜿蜒山间、沧桑千年的通关古道,我仿佛听到战争岁月金戈铁马的激昂喧嚣,也仿佛听到和平年代马帮驮队的铃声仍在山间回荡……

清晨,我被一阵紧似一阵的“沙沙”声惊醒,“哦,下雪了”,昨晚的小雨不知何时已变成了雪粒子,在窗台外铺了厚厚的一层。我赶紧背上摄影包拿起三脚架,沿着山庄后的通关古道上山去踏雪寻景。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山上,林木花草已是玉树琼枝,崇山峻岭也是银装素裹,关隘城墙荡然无存的青苔关前,一队山民顶着鹅毛大雪翻越山口前往安徽。“大雪压青松,冰凌冻梅花,风雪过关人,踏雪发烧友。”我正似痴似醉地陶醉这如诗如画的景致,却听到汽车笛声的催促。真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我只得遗憾地与后续上来的同伴们匆匆下山。原来是司机怕大雪封了山,让我们赶紧下山去天堂寨景区的“千基坪”。

“千基坪”位于大别山主峰“天堂顶”的山脚下,是一处巨型鹅卵石天然堆砌的石坪,坪上一棵棵古树拔地参天,一片片翠竹茂密藏幽,一幢幢民居掩映其间,一条条溪流纵横环绕。“天堂宾馆”就矗立在秀丽幽美的溪涧边上,一座跨溪的小巧石拱桥连通着山内山外。

由于要登山上天堂寨,我们一早就来到“竹林深”林场。进入茂密的森林,走过小溪上两根原木铺就的“桥”,行不多远就见到巨砾下的两个大石洞,导游告诉我们:这“将军洞”得名于老省长张体学将军,是他当年打游击时曾经住过的。离开“将军洞”向上走了一会,山路的左侧出现一个陡峭狭小的山涧,一边是直立的石壁,一边是湿滑的斜坡,那斜坡上的一串凿窝便是进出山涧的唯一道路,我们拂开昨日的残雪战战兢兢地走进山涧,忽然发现自己好似进入了一个“天坑”,除了狭小唯一的入口是敞开的外,四周几乎全是数十米高的石壁。“百丈崖瀑布”从崖壁上飘飘洒洒地垂泻下来,仰观这一景致的我们就好象是在“坐井观天”。导游领着我们在崖壁下的乱石堆里,寻着一条草木掩盖下的小路,攀爬到石壁的半腰处,一股细小泉水在殷红岩壁上流动着,就好象是鲜血在流淌,传说这“血泉”是烈士的鲜血染成。

从百丈崖峡谷中出来,路边崖壁上的“游一回天堂,做一次神仙”让我们会心的一笑。走着走着的我们不知何时已钻入了雾中,开始还只是山林中朦胧的一点薄雾,可越往前走雾也越浓,最后已是二、三米外的树木都隐没不见了。昨天的那场春雪,虽然在山脚下的“千基坪”已不见了踪迹,可现在越往山上走雪也越深。地面上的路标被浓雾笼罩得无影无踪,脚下的山路也在白雪掩盖下难以寻觅,迷了路的我们几次探路不成,导游小姑娘也着急了。正犹豫是否返回时,忽然感到有轻风吹过,抬头望去只见蓝天在头顶上慢慢地现出,周围的山尖也渐渐地显露了出来,原来我们已经到了那神似唐僧四师徒的“圣僧山”下。

山路在我们脚下步步增高,周围的树木却逐渐地矮了下来。蓦然回首,那刚才还包围着我们的浓雾,已在脚下化作了浩瀚的云海。轻风鼓荡着的云雾象潮水一样波动,在山坡上一会儿涌上数十米,一会儿退下数十米。挺拔的松树时而历历在目,时而隐匿不见,嶙峋的岩石也是时而棱廓分明,时而朦朦胧胧,我呆呆地望着这仙境般的景色,半晌才记起手中的照相机。“喂,无限风光在险峰!”前行的同伴一边攀登一边催促,我匆忙拍摄了几张就去追赶他们,结果只落得两张差强人意的照片聊慰吾怀。

数十米高的花岗岩峭壁下,是积雪掩盖着的滚石落砾堆。乱石陡坡中艰难攀爬的我们,在停步喘息时,忽然发觉自己仿佛进入了“盆景园”。峭壁下的这片树木,由于高空风的长期撕扯,生长得弯弯曲曲,在洁白的雪地映衬下,有的象游山的老道,有的象奉茶的仙童,有的象起舞的玉女,真是婀娜多姿美不胜收。穿过盆景园来到山垭口,我们攀上峭壁对面的一块巨岩,站在上面向悬崖下望去,此时的云海已退往远处,刚才上山的路径已清晰可见,想起先前迷路时乱闯的情景,我们不禁哑然失笑。仰望那高耸的花岗岩峭壁,竟然酷似一个巨大的侧面人头像,高高的鼻子,厚厚的嘴唇,饱满额头下的眉头微皱着,好似思考着重大的问题,导游说这就是“哲人岩”。

由于迷路和边走边拍照耽搁了一些时间,我们只好放弃了继续向天堂顶的攀登,从垭口南面的松林里下山。阳光照不到的密林中,坡地上的积雪让下山的我们一不留神就滑倒,阵阵松涛声里不时地响起热闹的笑声。走出松树林迎面是一座峥嵘峻峭的石峰,导游说我们早来了一个多月,不然这“石燕岩”上,就会翻飞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南来的燕子。顺着陡峭的“之”字山路下山,我们来到“和尚脑”、“摘星峰”夹峙着的“神壁峡”中,一幅绝美的图画惊现眼前:夕阳映照下的云海在峡谷里激荡着温馨的金色雾浪,远处翻卷的绯红色云涛中,岛屿般的点点山尖时隐时现。真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走到号称“小华山”的“摘星峰”山下,已是暮色苍茫山色朦胧,面对漫漫的下山路,我们只得匆忙赶路。

回到都市后,我时常忆起大别山,只是那甜美的回味中总有些许莫名的欠缺。许久以后我才明白,其实那份欠缺是一种遗憾,它牵动着一份眷念,也牵出了自己心底的一声呼唤:“再进大别山!”

王小源

2002年7月草于小龟山

2004年2月修改于青山

第一场雪峻青范文第3篇

徐同学认为,现在的电风扇太厚了,而且还浪费电。他经过仔细研究发现,风扇的旋翼和中心发动机会对通过的气流产生阻碍,所以他发明了一种轮式平板风扇。这种风扇利用新型的磁力驱动技术,不仅将发动机移到了周边,并且轻薄又省电。

徐荻明的这个项目在本次大赛中获得了英特尔英才奖。为其颁奖的嘉宾就是英特尔中国执行董事戈峻先生。更加令人羡慕的是,获得英特尔英才奖的选手还将有机会参加全球青少年科学最高的赛事——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

勇于冒险,敢于创新

英特尔作为全球一流的企业,不断创新是其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之一,其创新精神与创新大赛的理念不谋而合。在英特尔公司的6大价值体系中,有一条是“鼓励冒险”。戈峻先生说,没有冒险就没有创新。在英特尔内部,不仅会鼓励成功的,也会奖励失败的。当然,这里面所谓的失败并不是指那种故意失败,而是指你经过了思考、研究、探索了,你其实有很好的想法,但是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失败了。这样没关系,因为你的想法是好的,你的失败也许是为下一次成功做了积淀。

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勇于冒险,不怕失败,才有最后的成功。

更关注节能环保和新材料

当问到本次大赛中最关注的项目时,戈峻先生说,他更关注和节能环保以及材料科学有关的项目。同时,戈峻先生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同学们在注重创新的科学性的同时,也要思考其应用价值,比如这个东西成本多少,制作难度有多大,如何产业化,如何商品化等等。

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我们现在的青少年,最终都要走到社会上去,那么,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

戈峻先生说,人才,其实是多层定义的。最基础的一点是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否则,没有良好的道德,再聪明的人企业也不会用的。第二点是专业技能。现在社会上注重全才的培养,但是企业更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人才。第三,要有团结合作的能力。个人英雄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的社会将面对的是一个大平台,需要很多人相互沟通,共同成功。最后,未来的人才还要具备信息技术素养。现在所谓的学习已经不仅仅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现在的学习等于信息技术加创新能力。如何从现在海量的信息中寻找、发现、筛选出有用的东西,并为我所用,这点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你不会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你就将很快被社会淘汰。

第一场雪峻青范文第4篇

中国传统文化中,植物、山水、季节等意象“肩负重任”,成为沟通人与自然的重要角色。高山峻岭成为修道的好去处,文人墨客也常常寄情于山水,不管是“眉峰聚”、“多妩媚”的毓秀之气,还是“莽昆仑”、“度若飞”的雄奇崔嵬,都让我们从文字中领略山的各种“体态”和“气质”,更重要的是能看到山那边的、诗人的心灵世界。

古人尊昆仑山为“万山之宗”,其神话传说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文化信息,无形中赋予昆仑山一种神秘、飘渺之感,我们也不自觉地对之怀有无限敬畏之情。

当我们踏上青海的土地,行走在千里之外的海西州,把镜头对准悠久神秘的历史文化、雄浑壮美的雪域风光、灵秀隽美的草原湖泊、特色浓郁的民族风情的时候,呈现出来的不仅是巍峨的文化昆仑,也是一次人与自然的真诚对话。

作为影像记录者,昆仑山无疑是必去之地。或许,我们曾因路线不熟、准备不足或其他客观原因而迟迟未动身,那么,如果现在我们手里有一张标明“宝藏”的羊皮地图呢?

物华天宝、高朋满座!带上相机,怀着虔诚之心,开始我们的寻宝之旅吧!

巍巍昆仑

昆仑旅游区位于青海省西部,海西州南部,东起都兰,西至唐古拉,距拉萨1000多公里、西宁400公里、敦煌530公里,属典型的高原大陆型气候。域内地质构造复杂奇特,地貌景观自然天成、高原风光特中见奇,生态系统原始独特,珍稀物种繁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昆仑旅游区以“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昆仑文化、盐湖风光、国际狩猎场、唐代吐蕃墓葬群”为轴心,旅游区内有长江源头、昆仑山口、唐古拉山口、万丈盐桥、江源冰川、昆仑雪景、瀚海日出、盐海玉波、赤台喷泉、海市蜃楼、冻土冰丘、雅丹地貌、沙漠绿洲和贝壳梁等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许多奇观稀世罕见,是观赏青藏高原风光、野生动物活动和进行科学考察、登山探险理想之地。旅游区内湖泊众多,江河纵横,雪峰耸立,其山色、湖景、草原、沙漠、绿洲以及独特的民族风情无不呈现高原的神秘、神奇和神圣。

盐湖奇景

茶卡盐湖

面积为105平方公里,位于乌兰县茶卡镇,距109国道3公里,距西宁市300公里。“茶卡”是藏语,意思是“盐”。这里是柴达木盆地开发历史最悠久的盐湖,风光旖旎,既可以观看现代化大型采盐船采盐时喷水吞珠的壮丽场景,欣赏盐湖日出、晚霞的绚丽画卷,透过清盈的湖水观赏形状各异的盐花,探求湖底世界的神秘,还能领略到涨潮后湖面上的滚滚盐涛。湖畔小火车来往奔驰,盐坨似雪山般矗立,展示着柴达木盐湖的迷人风光、博大富有。

察尔汗盐湖

面积为5856平方公里,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海拔2670米,南距格尔木市约60公里。也是国家矿山地质公园。敦格公路(215线)穿越湖区,因公路铺设在坚硬的盐层掩盖物上,车行其上,其下是卤水,所以此段公路也被称作“万丈盐桥”。该地区气候炎热、日照时间长,水份蒸发量大,在这样的环境里形成了盐湖奇景——盐花,其形状千姿百态,令人叹为观止。

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旅游景区一种奇特的风蚀地貌,位于大柴旦镇西部108公里处,面积达2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雅丹地貌群。“雅丹”系维吾尔语,意为“具有陡壁的小丘”,雅丹地貌是柴达木盆地的主要地貌类型之一,315国道穿越其中,远望连绵起伏、千姿百态的小山丘,给人一种神秘、诡谲的感觉,步入其中,犹如走进迷宫一般,素有“魔鬼城”之称。这里是地质学家考察的天堂、冒险家探险的乐园。

天峻石林

天峻石林旅游景区位于天峻县城西部。气势雄伟,松柏挺立、绿草铺地、景象万千,既有云南石林的秀丽清雅,又有其独特的雄辉伟岸之貌,如一幅壮美的山水画卷。

千佛坐禅

千佛崖旅游景区位于茫崖镇于游园沟,属丹霞地貌,是潮湿气候的产物,是流水沿岩层的垂直裂隙,因选择性溶蚀及长久的风化作风而形成的。进了游园沟,约行进5公里,一座悬崖扑面而来,山崖上彷佛错落有序地排列着成千上万个“泥菩萨”,犹如千佛坐禅,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神工鬼斧的雕琢工艺。

湖光山色

金子海旅游景区

位于乌兰县城希里沟镇西南85公里处,距德令哈市100公里,距德都公路15公里。金子海,不是海,是沙漠中泉水汇集而成的湖泊,面积0.45平方公里,从湖边叉处两条河流,向东南和西南方向输送清泉,常年流淌。湖的西部和西北部为43.5万亩的沙漠,近湖为不规则的新月形沙丘,南北两岸各有百米宽的草带、湖的东部,东南部被万余亩2米高的芦苇而环绕,南部为沼泽,牧草。如果可与敦煌的“月牙泉”相媲美,在此滑沙,垂钓、戏水,均可使人怡然自得,是集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景区。

第一场雪峻青范文第5篇

念青唐古拉是户外爱好者耳熟能详的一条山脉,它是雅鲁藏布江和怒江的分水岭,这里隐藏着逾百座6000米以上未曾攀登的山峰。如果没有云层的遮挡,在飞往拉萨的途中可以清楚地俯瞰白雪皑皑的连绵山脉和青葱茂密的原始森林,这些巍峨壮美的山峰令人印象深刻,却无从知晓其详细信息,这是一片尚待深入认识的山区。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陆续有来自日本,英国和新西兰为数不多的队伍对这一地区的部分山峰进行了探索和试攀。直到2001年夏秋,日本山岳会的中村保先生整理出版了《To the Alps of Tibet》介绍这里的山峰资源。之后受这篇资料的影响,念青唐古拉东段的隐秘山峰开始吸引很多优秀国外攀登者前来探索并尝试完成首登,例如英国的MickFowler(2005年首登卡加乔、2007年首登马纳绰,详见本刊2005年第期,2007年第期)。

念青唐古拉东段地区地形复杂,气候湿润,冰川众多,雪峰林立,也哺育了动植物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风光如画的自然景观,精彩纷呈的户外资源,再加上古老的村镇和独特的民俗,一些国外攀登者称这里为“的阿尔卑斯”。

巴松措周边的未登峰

8月25~26日,我们分别拜会了登山学校,登山协会,登山队的朋友及相关人员,就念青唐古拉东段的山峰情况作了交流。登协外联部由于负责接待国外登山队,我们找到了曾担任联络官或翻译而到达过该地区的次仁和达娃。

次仁在1999年陪同新西兰队侦察杰青那拉嘎布,2001年陪同中村保考察巴松措北部河谷。2007年陪同Mick Fowler攀登嘉黎达孜村南部的马纳绰,并在不久前刚陪同日本队伍考察了易贡至嘉黎一线。他们帮我们解开了国外信息中的一些不明之处,而我们计划书中的攀登及山峰信息有很多也是登协以往所不了解的,因此登协对考察活动表示出很大兴趣,约定在考察结束后进一步交流。

8月26日晚,考察队抵达巴松措南岸的结巴村,这是考察线路的起点。从这里,西北方向可以看到沙阿玛热则和西侧的瞻巴拉这两座6000米山峰,东北方向可以看到自东向西耸立的杰青那拉嘎布,林布刚增嘎布和阿玛杰姆达增三座6000米左右的山峰。次日起连续三天因雨无法进山,先向当地村民询问邻近山峰情况,并考察了巴松措北岸的进山线路。30日上午,天气有好转迹象,我们首先徒步进入巴松措北岸山区,从求子洞景点桥头东侧的山路沿溪而上接近沙阿玛热则。

在上升过程中天气再次转坏,下起小到中雨,天色渐晚仍不见消停,考虑到继续攀登已无可能到达预计营地,决定下撤到已废弃的沙阿村旧址附近的平坦草场扎营。31日上午,我们拍摄了从云雾中短暂露出山峰主体的图片,并了解清楚进山的几条线路后决定返回,这是一座尚无攀登者尝试的山峰。

在从巴松措北岸的布如村到冲久村的返回途中,转好的天气让我们发现了以往未见报道的夏拉吉布,它位于巴松措西侧的木巴村附近,峰顶近似象形文字的“山”,同样是座难度较大的技术性山峰。

新措至钟措的马蹄形山系

行前我们仔细研读了GoogleEarth卫星地图并制作了等高线地图,注意到新措与钟措之间是一个由十余座山峰环绕而成向东北凸起的马蹄形山系。拟订的计划是分别由新措和钟措两个方向考察这个山系的东西两侧,西侧的杰青那拉嘎布、林布刚增嘎布已有来自新西兰和美国的攀登者尝试过,但都未能登顶。

9月1日,考察队动身前往新措,但是这一天的新措河谷依然是云遮雾绕,无法一窥山峰真容。在我们考察的二十多天里,只有9月17日全天晴朗,没有下雨:受频繁降雨和云雾的影响,这次考察最后只完成了计划行程的2/3,部分山峰的拍摄和攀登线路的观察也不尽如人意。藏东南地区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气候多变,攀登季节和时间的选择是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

10月2日上午,经过一夜的强降雨后,天气突然转为降雪。新措方向的考察几乎毫无收获,我们决定返回,在临近结巴村的白兰措(地图标注普刚落措)河谷入口,观察到这个马蹄形山系凸出部的高大雪山,看上去颇有些诱人。它可能是当地村民所说的普刚落(意为无法逾越)雪山,我们决定将来进行探索。

从巴松措东北的错高村出发,徒步七个小时后。到达钟措湖头设立营地。这次我们重点考察的是杰青那拉嘎布和林布刚增嘎布,英国植物学家金敦沃德在1926年出版的《雅鲁藏布峡谷的谜》一书中提及了NamlaKarpo这座惹眼的山峰并附了照片。

1999年,一支由John Nankervis率领的登山队在照片的指引下来此守候了一个半月,据当时担任联络官的阿克布回忆,这支队伍试攀到了雪线附近海拔5000~5500之间。2002年美国人Mark Jenkins和JohnHarlin也是在海拔5240米的地方遇雪崩而返。

我们前进到钟措冰川,其末端堆积了大量冰川移动携带下来的碎石,季节的缘故,周围山峰雪线都比较高,冰川的北面和西面分布着几座可以尝试的山峰。而杰青那拉嘎布和林布刚增嘎布在钟措这个方向有较多的岩石路线,地势陡峭,从地形上判断,白兰措方向应该是相对容易的选择。

从左木达增到双果措

9月4日,我们离开结巴村,进入巴松措以北错高村至扎拉村的河谷。从扎拉村继续向西经拉玛尼荣牧场可以到达扎拉河的源头――内朗东南侧的冰川,而内朗及其周边林立的数十座未登峰正是我们这次活动三个考察区域中最重要的一个。内朗位于工布江达县朱拉乡和嘉黎县忠玉乡交界处,是当地的神山,海拔6870米,可能是念青唐古拉东段的第二高峰(最高峰色普岗日,海拔6956米,位于边坝县加贡乡和比如县交界处),但在尼洋河和易贡藏布之间的崇山峻岭之中,内朗不仅是最高峰,而且不论是从山形还是从连同东西北三条山脊组成的地形来看,都如同帝王一般坐北朝南高高在上,俯瞰着万物生灵。所以,沙阿玛热则无论是天王宝座还是国王宝座都应该让位给内朗。

9月6~11日,我们往返于扎拉,拉玛尼荣、左果果至左木达增之间,对沿途部分山峰做了考察,并初步确定左果果东峰将是未来我们在该地区尝试攀登的首座未登峰。左果果是拉玛尼荣牧场西北处的地名,徒步2~3个小时可到,其北侧无名群峰和冰川暂以地名来命名,群峰中东西各有一峰高度上难分仲伯,而从难度来看东峰更适合熟悉冰雪技术的爱好者。

从左木达增折返回左果果后,我们在10日从河谷营地上升900米,到达海拔4610米覆盖高山草甸的山头,这里是每年四五月村民采虫草时的营 地,可作为以后的c1营地。此处北望,近距离环视东西连成弧线的一排雪山和倾泻而下的冰川,向西远望则是内朗东南侧的冰川和群峰。

行程计划中,我们试图翻越冰川从东南侧接近内朗,在8日离开左果果营地沿扎拉河溯源而上到达冰川末端左木达增这个地方后,才发现一个混浊的冰湖横亘在面前挡住了去路,两侧山体的崩塌面和滑坡带阻断了绕过去的可能。我们决定原路返回结巴村后,从朱拉乡北部的河谷接近内朗的南侧。从地图上看,内朗南侧的冰川末端也有一个湖泊,是否可行,待到了当地再找村民了解。

9月17日,我们转到巴松措西部相距六七十公里的朱拉乡。这天傍晚,当我随兴所至登上朱拉寺后山上挂着经幡的小山头时,北方远处一座形如汉字“凸”的峻美雪山撞入视线。一直没有在网络上搜索到内朗完整清晰的照片,只在中村保的考察报告里看过一张露出主峰顶部的照片。面前的山峰顶部与中村保照片中的几乎一样,所以当时自己心中惊呼,这不就是我们期待已久的内朗吗?等到21日我们从内朗南侧的湖边营地返回到朱拉北部河谷中色布这个居民点时,才发现其实当时我所看到的山峰实际是色布东北方向的萨拉卡秀,而萨拉卡秀的背面就是左木达增。

18~19日,我们途经色布、巴马进入藏身于崇山峻岭之间的双果措。双果措位于内朗以南八公里,是冰川融水汇聚而成的两个姐妹湖,湖水从环绕群山中的一个狭窄缺口跌落而下三十米形成壮观的瀑布。要想进入这里,只能高绕过瀑布沿湖边山崖攀石壁、过独木,路途危险;而就在你惊魂甫定之时,转过一个崖角眼前即豁然开朗,内朗东西山脊未端的卫峰拱卫中间巨大的冰川倒映在湖水之中,风光非常漂亮,这一切宛如真的进入桃花源。我们在海拔4180米的湖边建立营地,次日从湖的西侧绕行至冰川,拍摄了附近山峰的照片,但内朗的身影却被其南侧的卫峰和冰塔林所遮挡,让身在其脚下的我们仰望而不得见。

在朱拉得知,最近几年有几支登山队来过,包括一支五人印度团队。回到拉萨后查阅近几年的记录,只看到Mark Richey的团队2006年秋从双果措方向攀登,那一次他们受阻于裂缝和坏天气,未能登顶。

的阿尔卑斯

当我们离开朱拉时有欣喜也有遗憾。考察切身感受到藏东南的地理人文之美,即便是回忆起那些山峰都会再次令我们心潮澎湃。这里丰富的山峰资源、秀美的自然环境和户外线路的远期规划与欧洲阿尔卑斯地区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