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坚定的锡兵

坚定的锡兵

坚定的锡兵

坚定的锡兵范文第1篇

自从汤姆变成了国王的宠物之后,获得了个多的宠爱,更多人的尊敬,还经历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有一天,汤姆正要到父母的小屋去探望。半路中到小男孩家去歇歇脚,小男孩的父母很热情地招待了,小男孩看到家里有客人,便很高兴地跑过去跟汤姆做朋友,那个小男孩很热情,便带汤姆去他的游戏室,汤姆一眼就看到了锡兵和纸做的小姑娘在对看,但为什么没有说话呢?汤姆很疑惑,他上到那个纸做的宫殿,问锡兵说:“锡兵哥哥,你为什么没跟那位纸做的姐姐对话呢?还看着她!”“因为他跟我一样,只有一条腿,他需要我的保护!”锡兵坚定地回答。汤姆对纸做的小姑娘说:“姐姐,你为什么也要看那位哥哥呢?”小姑娘回答说:“因为我看那位锡兵是一个善良、坚定、尽责尽职的好锡兵。”汤姆明白了他们俩为什么一直对看而不说话了。汤姆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锡兵哥哥,舞蹈家姐姐,我们做好朋友吧!这样,锡兵哥哥又可以保护姐姐,姐姐又可以被哥哥保护,你们同意吗?”“嗯!”他们俩异口同声地说。“太好了。”小男孩看到我们三个做好朋友,便把纸做的小姑娘和锡兵送给了汤姆。

从此,他们三个成了最要好的好朋友,过上了幸福、开心的生活!

揭阳师范附属小学五年级:吴玟霞

坚定的锡兵范文第2篇

为了打败美国侵略者,新中国和人民领袖决定加快炮兵建设……

点将“小钢炮”

还在1950年年初,中央军委就根据国内外形势和我军面临的任务,作出了建立一支强大的国防军的决策,并决定组建军兵种领导机关。谁来掌舵炮兵?幽默地发话:“红四方面军有个陈锡联,外号叫‘小钢炮’,搞炮兵当然是内行!”

陈锡联,1915年生1月4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詹店乡彭家村一个贫农家庭,1929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9月,刚刚二十出头的陈锡联担任了红四方面军第4军第10师师长,是方面军总指挥的爱将。从大别山转战到川陕苏区再到会师陕北,他作战勇敢,屡建战功,被指战员们誉为“小钢炮”,李先念赞他“打仗数第一”。

1937年8月,陈锡联任八路军129师第385旅769团团长。当年10月,他率部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一举击毁日军飞机24架,取得129师抗日的首战胜利,受到八路军总部嘉奖。1938年6月,陈锡联升任第385旅旅长,在百团大战中因率部扼守狮垴山而名扬军中。1940年8月至12月间,陈锡联率新385旅参加百团大战,在正太铁路西段进行破击战,重点破击阳泉至榆次段。战役一发起,他就指挥部队抢先占领了狮垴山。狮垴山高踞阳泉城西南,貌似一头威猛的雄狮逼视阳泉,扼守正太铁路咽喉,地理位置极其重要。能否控制狮垴山,是129师此役成败的关键。为抢回狮垴山,驻阳泉的日军旅团部倾巢出动,几架飞机低空轰炸扫射,不断施放毒气,地面部队轮番猛攻,每前进一段就构筑工事,与八路军展开反复争夺。陈锡联亲临前沿,指挥部队寸土必争,与日伪军血战7昼夜,截断了正太铁路,有力地掩护了破路部队翼侧的安全。后来,陈锡联坚守狮垴山的作战心得发表在《新华日报》华北版上。

1945年10月起,陈锡联历任晋冀鲁豫军区和晋冀鲁豫野战军(后为中原野战军)第3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3兵团司令员。建国后,陈锡联历任中共重庆市委第一书记、市长和川东军区司令员。

1950年4月,任命陈锡联为军委炮兵司令员。接到命令,陈锡联忐忑不安地对老首长、邓小平说:“自己长期在刘邓首长领导下工作,没有统率一个兵种的经验,怕干不了。”刘邓首长勉励他:“还是那句老话,革命需要,不会可以学!”

1950年10月20日,陈锡联到中央军委报到,次日正式到炮兵就任。此前,中央军委已抽调四野特种兵副司令员苏进到京筹建炮兵领导机关,并担任炮兵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苏进熟悉炮兵业务,他在华北军区炮兵司令部的协助下,很短时间就筹建起一个二三十人的机关班子。1950年8月1日,人民炮兵领导机构宣布正式成立。10月初,又召开了有各军区炮兵负责人参加的第一次炮兵会议。

领导大规模扩建炮兵部队

1951年初,为适应国防和朝鲜战场的迫切需要,陈锡联请求中央军委将四野炮兵机关的大部分人员调京,充实军委炮兵机关。与此同时,在华东、东北、西北军区也相应建立了炮兵领导机构。4月,中央军委任命炮兵领导班子成员:彭嘉庆为第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贾陶为参谋长,苏进改兼军械部长。5月9日,中共炮兵委员会正式成立,陈锡联担任书记,彭嘉庆为副书记。6月,中央军委批准了炮兵党委的建议,在步兵军、师两级设立炮兵主任,至此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炮兵领导体制,炮兵建设进入了大发展时期。

建国初期的各项工作,都有着服从和服务于战争的特点,炮兵的建设发展自不例外。

一方面,败逃台湾的不甘心失败,经常派兵袭扰大陆沿海地区,尤其是对沿海大城市和工业基地频繁进行空袭。当时,我军只有6个高炮团,兵力与任务很不适应。另一方面,抗美援朝开始后,志愿军面对以美国陆、海、空军为主组成的具有现代化装备的所谓“联合国军”,地面火力与对空火力均处于绝对劣势。为壮大志愿军对地面、空中的火力打击力量,有效支援和掩护步兵作战,炮兵也必须加强。

为了搞好国内防空和支援朝鲜前线,陈锡联等受命迅速大规模组建和扩建炮兵部队。1950年11月,因志愿军在朝预备炮兵只有3个师部、14个团又3个营,战场压力很大,经陈锡联等向中央军委请求,从西北、西南、中南等军区共调给军委炮兵8个“有良好的军政素质和丰富的作战经验”的步兵师,用以改建新的炮兵部队。为使他们迅速掌握炮兵技术,陈锡联等先后在黑龙江、辽宁、河北、山东4省迅速组建了8个训练基地,采取了“紧张的、短期突击的、战时的训练方法”进行改装训练。首先,按照炮兵的组织编制进行整编,各级干部到位;尔后,将各级军事干部集中到军委炮校和防空学校短训,掌握急需的炮兵战术技术,其他人员则留在基地,由从老炮兵部队抽调的干部和技术骨干担任教练,学习掌握火炮、器材的操作使用及有关知识;最后,干部从炮校和防空学校结业回到基地后,再和部队进行必要的合练。两三个月后,完成改装、训练任务的部队被输送到抗美援朝前线,发挥了重要作用。到1953年底,全军预备炮兵已达23个师(含火箭炮两个师、高炮6个师)88个团和22个独立营;共组建军、师属炮兵团109个,战防炮营、高炮营各数十个,加上团、营属炮兵分队及机关、院校,全部兵力共计30余万人,为1950年初的3倍多。

在部队规模迅速发展的同时,炮兵武器装备也有了质的飞跃,这也要归功于陈锡联。抗美援朝初期,我军炮兵武器装备的计划和调配工作,由军委炮兵军械部负责,开始由苏进兼部长。1951年秋冬,中央军委决定将总后勤部军械部与炮兵军械部合并,改为军委军械部(曾经是中央军委八总部之一),由陈锡联兼任部长,负责全军各军兵种通用火炮、枪械、弹药等的计划、调配和管理工作。陈锡联后来回忆:“从1950年到1953年7月,我们订购接收了苏式火炮数千门,以及相应的运输、牵引工具和观察、通信等配套装备。这些火炮中,有相当部分是大口径远射程的加农榴弹炮,还有压制集团目标的火箭炮和对付中空目标的高射炮;所有火炮的战术技术性能和配套程度,较之旧杂式火炮都有很大提高。我们按照先满足在朝作战部队,后解决在国防前线和准备入朝参战部队的原则,有步骤地装备了82个炮兵团又177个炮兵营。同时,将堪用的旧杂式火炮进行维修,按炮种、性能进行调整。通过这些措施,使预备炮兵的火炮总数翻了一番,其中仅苏式火炮就达70%以上,摩托化炮兵团增加了8倍。这样,通过短短一两年的努力,使炮兵的武器装备基本上实现了由多国杂式装备向主要使用苏式装备、以骡马炮兵为主向摩托炮兵为主的转变,我军炮兵基本形成了一支既可与其他军兵种协同作战,又可单独遂行火力任务的战斗兵种。”

领导炮兵院校建设兼任炮院院长

炮兵既是个战斗兵种,又是个技术兵种。培养造就干部,提高干部的战术技术水平,是提高炮兵部队整体素质的决定性因素。在投身抗美援朝战事、炮兵队伍迅速扩大、技术装备不断更新的情况下,这一点尤其重要。军委炮兵机关成立后,陈锡联着力把干部成长的主要途径转变到院校培养方面来。

1951年年初,军委炮校准备办一个校刊,叫《炮兵教育》。陈锡联恳请主席和总司令题词。报告送去的第二天,军委办公厅就派人把题词送来了,的题词是:“为建设强大的人民炮兵而奋斗!”的题词是:“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政治水平,掌握现代化的炮兵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担负起保卫祖国的任务。”

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关怀支持下,在陈锡联的直接领导下,炮兵的院校建设发展很快:1951年2月,西北军区成立了第一炮兵学校;1951年3月,西南军区成立了第二炮兵学校,西南军区炮兵司令员孔从周兼任校长;1950年12月,华东军区成立了第三炮兵学校,华东军区炮兵司令员陈锐霆兼任校长;1951年5月,以炮兵第5师师部为基础,在郑州组成第四炮兵学校;1951年8月,以炮兵第32师为基础,在沈阳成立第五炮兵学校,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宋承志兼任校长;1951年2月,华北军区成立了第六炮兵学校;1952年7月,军委炮兵学校改称军委高级炮兵学校,培养中、高级指挥人才。

在大力建设指挥学校的同时,各类技术、文化学校也有了很大发展。从1952年下半年到1954年上半年,不到两年时间内先后改建或组建了3所技术学校、8所预备学校、10所文化速成中学及1个干部短训基地。短短几年时间,通过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及各种形式的轮训,全军炮兵共培训出数万名干部和数万名技术骨干,基本满足了炮兵大规模发展的需要。

随着全军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中央军委决定以南京军事学院炮兵系为基础建立炮兵学院。

1956年5月,中共炮兵党委根据中央军委组建兵种学院的指示,成立了炮兵学院筹备委员会,陈锡联指定由炮兵副司令员苏进领导筹委会工作。次年7月9日,中国人民炮兵学院在河北宣化正式成立,学院隶属军委炮兵领导,陈锡联兼任院长,贾陶、高存信任副院长,主要任务是培养全军团以上军事指挥员和参谋、教员及外国留学生。

1958年3月1日,炮兵学院举行了第一期学员开学典礼。陈锡联在开学典礼上讲话要求:“炮兵学院除了担负培训干部的任务以外,还要把开展炮兵科学研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学院必须以最新的军事科学技术成就作为教学内容。要在研究和发展炮兵学术方面成为全军炮兵的中心。”炮兵学院的成立,标志着我军炮兵已经形成了既有初级学校,又有高级院校,既有指挥学校,又有技术学校和文化学校,既能培养地面炮兵干部,又能培养高射炮兵干部,既能培养基层干部,又能培养高级干部的完整的教育培训体系,实现了干部培养以战场锻炼为主向以学校培养为主的转变和学校由分散领导到集中统一领导的转变。

在大量创办学校、着力提高炮兵部队的文化知识水平的热潮中,陈锡联深刻感到,领导一支技术化的兵种,自己的文化知识也要有一个大的提高。1954年春,为了弥补文化基础知识的不足,陈锡联先进入政治学院学了一年的文化课;1955年5月,又进入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成为战役系第一批学员。“在这个系一起学习的有50多名同志,记得有杨得志、韩先楚、张震、廖汉生、秦基伟等,都是我军军以上高级指挥员。刘帅担任军事学院院长,他对我们的学习抓得很紧……我们这些人也不含糊,就像当年一门心思打仗一样,聚精会神、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军事学说和军事思想,广泛涉猎各种现代军事知识……通过两年的学习,我们感到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1955年9月,在军事学院学习的陈锡联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6年1月,是军事学院建院5周年,陈锡联因为工作积极,学习成绩优异而受到学院表彰,被授予二等奖,院长还亲自奖给了他一支刻有自己亲笔签名的钢笔。

人民炮兵扬威朝鲜战场威震台湾海峡

随着炮兵部队源源不断地投入战场,装备上敌优我劣的差距逐渐缩小,战场面貌大为改观。在1952年“秋季反击作战”中,志愿军步兵攻击敌一个连的阵地时,通常能得到8至10个炮兵连的火力支援。在举世闻名的上甘岭防御战役中,志愿军炮兵以强大的火力,支援、掩护步兵作战,打退敌数百次冲击,毁伤敌机数百架,火炮百余门,以及坦克、车辆等大量技术兵器,毙伤敌2.5万余人,其中被志愿军炮火毙伤者达一半以上。当年12月,特别指出:“今年秋季作战,我取得如此胜利,除由于官兵勇敢、工事坚固、指挥得当、供应不缺外,炮火的猛烈和射击的准确实为致胜的要素。”

1953年7月,志愿军发动金城反击战役,志愿军集中了上千余门火炮,其中在主要进攻地段,形成了每公里百门以上的火炮密度,同时对敌实施火力突击,半小时内即将敌苦心经营的坚固工事大部摧毁。志愿军步兵占领敌阵地后,“联合国军”在飞机、坦克、大炮的掩护下猖狂向志愿军反扑。此时,志愿军炮兵各显神勇,一面积极以火力支援步兵巩固阵地,一面直接大量杀伤敌人。有的敌人正向志愿军阵地前沿运动或刚刚集结时,即被志愿军炮火击退或歼灭。“在争夺一个高地时,我军打退敌73次反冲击,其中有56次是被我炮火直接击溃。”

在进行地面争夺的同时,志愿军炮兵与敌人展开空中争夺。敌人依仗其“空中优势”,对志愿军后方交通线狂轰滥炸。为此,志愿军与敌人展开了10个月的反“绞杀战”。期间,“我高射炮兵共击落敌机264架,击伤1070架,粉碎了敌妄图通过空中封锁,切断我前方供应的战略企图。”以致美军哀叹:“敌之高射炮火稠密猛烈,几乎难以完成轰炸任务……美国飞机在朝鲜通行无阻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在著名的“万炮轰金门”作战中,陈锡联领导的炮兵更是威震台湾海峡!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军不断炮击大陆福建沿海村镇,叫嚣“”。为打击其嚣张气焰,并牵制美帝在中东的军事行动,决定对盘踞在大、小金门的军进行惩罚性炮击。1958年8月20日,在北戴河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炮击金门问题。问陈锡联:抗美援朝打了以后,炮弹还有没有?陈锡联回答:炮弹没问题,但是不知道金门有多远的距离。说:你要到前线去看看。陈锡联随即带人到了福建前线,参与炮击金门的准备工作。

炮击金门,既是一场军事斗争,也是一场政治斗争和外交斗争。 “当时,炮兵调来了3个师,还调来1个坦克团。这次调动都是晚上行动,重炮加上坦克,夜间经过福州开往前线,轰轰隆隆,连街道都震动了。”

炮兵参战部队的,是分别组成两个炮兵群和两个高炮群。炮兵群的主要任务,是摧毁金门岛军防御指挥部,歼灭和压制其炮兵阵地,击毁主要仓库,封锁机场和海上运输交通线,杀伤其有生力量;同时,压制小金门、大担、二担岛上的敌炮兵阵地,杀伤其有生力量。高炮群的主要任务,是掩护我地面炮兵战斗队形和集美海堤、厦门市区。陈锡联到福建前线后,对两个炮兵群和两个高炮群的炮击准备情况进行了详细检查,给参战炮兵部队以热情的鼓励。

8月23日,福建前线炮兵部队近500门大炮一起开火,在准确、猛烈的炮击下,金门岛军防卫部和两个师部、两个团部及炮兵阵地、料罗湾舰艇目标均被击中。据通报,金门告台湾说:“防卫部……损失很大,有线通信线路被打坏,联络中断,3条载波线被打坏2条,空军联络台被击毁,机场及雷达站均遭炮击,共伤亡200余人,美国顾问团20余人下落不明。”“据悉,金门防卫部副司令赵家骧中将被击毙,副司令吉星文中将、参谋长刘明圭中将被击伤。”次日,进行二次炮击,使金门机场、料罗湾海空运输基本中断。

炮击之后,参战炮兵部队做了调整,增调了一些预备炮兵和队属炮兵,将两个炮兵群分编为10个炮兵分群,进一步加强了炮击兵力。

9月4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中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9月7日,美国政府无视中国政府声明,公然派军舰侵入中国领海为军舰护航。8日,福建前线进行第三次炮击,重点打击料罗湾靠岸的舰只和金门岛主要目标,击毁击伤敌舰各1艘,迫使美舰迅速离开军舰,停泊在料罗湾12海里之外。

从1958年8月23日至1959年1月7日,福建前线炮兵共进行了7次大规模的炮击和100余次中、小规模的炮击,发射各种炮弹37万余发,毙伤敌6000余人,毁伤敌军舰24艘,击落飞机18架,击伤19架,摧毁敌大批防御工事,达到了惩罚军、警告美帝国主义的战略目的。

牵头负责勘察综合导弹试验靶场

在炮兵工作期间,陈锡联“有一段经历终生难忘,这就是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直接领导下,我们炮兵组织参与了我国第一个综合导弹试验靶场的勘察定点工作,这个靶场就是现在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1956年5月,在中央军委一次会议上正式宣布了党中央关于发展导弹武器的决定,同时批准组建国防部导弹管理局和导弹研究院即国防部五院。1957年下半年,为使导弹研制和导弹试验工作同步发展,中央军委决定筹建导弹试验靶场(基地),并成立了靶场筹建委员会。

1957年10月15日,中苏两国签定《关于生产新式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以及在中国建立综合性原子能工业的协定》。根据《协定》,苏联将向中国提供地地、地空、空空导弹样品和有关技术资料,派遣技术专家协助中国勘建导弹试验靶场。随后,国防部长指示,靶场的组建和建成后的维护管理由炮兵负责。

1958年年初,苏联专家组牵头对东北、华北等地区进行了空中勘察后,认为上述地区不宜建设靶场。陈锡联向报告了勘察组的意见,并提出了重点勘察西北地区的建议。几天后的一个晚上,把陈锡联和总参作战部部长王尚荣叫到家里,他对陈锡联说:要尽快确定靶场场址,由你牵个头,和王尚荣同志一起,再找一些人,到西北去选一个合适的地方;至于将来靶场的建制,可能放在炮兵,也可能不在炮兵,先由你牵头负责勘察工作。

受领任务后,陈锡联和王尚荣商量了几次,确定了参加勘察的人选、路线及大致行程安排等具体事宜,然后派专人先到向军区司令员、政委汇报,请协助保障。

1958年1月18日,陈锡联一行50余人组成导弹试验靶场勘察队(对外称炮兵营房建筑场地勘察队),乘伊尔―14飞到兰州。考虑到甘肃酒泉有个飞机场,而且这一带是陈锡联原计划勘察的重点地区,他们即沿河西走廊到了酒泉,随后在酒泉周围进行了几天的空中勘察。从空中看,这一带戈壁茫茫,人烟稀少,地形条件比较理想。勘察队当即对这一带的邻接情况、社会环境、交通条件、自然资源、气候气象、电力供应、通讯联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踏勘,还在酒泉以东、以北的戈壁、沙漠和周围几个县转了转。经过多天的勘察,陈锡联得出初步结论,就准备把场址定在这里。

初步确定了靶场的选区,陈锡联一行乘飞机向西沿着将来导弹试验航区到了乌鲁木齐,准备在南疆一带选择弹着区。他们在南疆一些地区勘察了几天,想选择一块既不是沙漠、又不是山区的开阔地作为弹着区,在了解了当地的人口分布情况,与酒泉的距离后,他们又回到乌鲁木齐再飞回酒泉,又仔细看了看。回到兰州后,他们研究分析了各地区勘察的基本情况,经过全面衡量比较,总体感觉:这一带地势平坦、开阔、移民不多,便于保密,水源条件好。从这些因素综合考虑,确定把这个地区作为综合导弹试验靶场的场址。

回到北京后,陈锡联将勘察报告直接送给了。

2月14日,中央军委专门听取了陈锡联等的汇报。参加人员有、聂荣臻、中央军委秘书长黄克诚、海军司令员肖劲光、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等。随后,勘察报告呈送党中央和、。不久,中央批准了这个报告。最终,靶场的工程勘察和施工,中央军委交给了工程兵陈士榘司令员,靶场机构由孙继先的第20兵团为主组建,但建制还放在炮兵。

正确发挥苏联专家在炮兵的作用

建国初期,中央军委聘请了几批苏联专家到各军兵种担任顾问。在炮兵工作过的苏联专家,前前后后有几十人,少部分在机关,大部分在学校,部队则几乎没有。这些苏联专家工作认真,对我军炮兵建设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和意见,给了我们很大帮助。但他们在工作中也时常表现出老大思想,听不进不同意见。这时,陈锡联总是坚持原则,正确发挥苏联顾问的作用,从不顾问云自己亦云。当时,炮兵部队每个连队都设计算员(当时还是手工计算),要求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但炮兵战士绝大多数来自农村,文化不高,不少还是文盲,计算员确实不好找。苏联专家提出,要在征兵时多征一些高中生。可当时海军、空军对兵员的文化要求也很高,高中生优先保障了他们。苏联专家对此很恼火,要陈锡联到中央军委那里争名额,他们甚至偏执地说:“海军、空军的技术不如我们炮兵高级,一个飞行员其实就是一个汽车驾驶员,炮兵才是真正的技术兵种,要优先保障我们。”显然,他们的说法是不对的。但陈锡联没有严词拒绝,而是耐心向他们解释:我们国家刚解放不久,有文化的青年不多。我们把高中生都征来,海、空军就没有了。全军是一个整体,炮兵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要有全局观念,不能搞本位主义。战士们文化低,可以办学校,自己培养中学生。谈话中,他还诚恳地对苏联专家说:我自己就是一个放牛娃,没有进过学堂,到了部队后才学的文化。双方争论的结果,还是按陈锡联的意见办。“当然,这些专家的出发点是为了炮兵建设,本意是好的,只是对我们的国情、军情不了解。”

上世纪50年代后期,陈锡联等炮兵领导开始自觉地将苏军炮兵的先进经验与我军炮兵的建设实际结合起来,走有我军炮兵特色的建设之路。1959年春,编写炮兵战斗条令,苏联专家提议:继续使用苏联炮兵战斗条令,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军队的炮兵都用这个战斗条令。陈锡联坚决不同意,他明确提出:过去炮兵使用的战斗条令是苏军根据二战经验编的,已不适应现实情况;新的战斗条令,一定要以思想为指针,以保卫祖国的战略方针为依据,总结我军作战经验,特别是抗美援朝作战经验,借鉴和吸收苏联及其他国家的经验,把科学性与可行性结合起来,以科学理论指导炮兵战斗实践。最终,陈锡联的意见得到采纳。炮兵战斗条令的编写与颁发,从一个侧面表明我军炮兵建设已摆脱苏军的影响,走上了一条具有我军炮兵特色的建设发展道路。

坚定的锡兵范文第3篇

30岁的“老留学生”坚信“30岁照样可以从头开始”

和时下的中学毕业、大学毕业即出国求学的年青学子比起来,颜兵真可谓是“老留学生”了,1995年登上赴日本班机时,他已经30岁了。按说,而立之年不应选择这种“打碎了再来”的开局。

1988年,颜兵从苏州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镇江第九中学任教,两年以后,又被调至江苏省残疾人联合会任职。年轻有为的颜兵不久便被确定为省级机关“重点培养对象”。与此同时,他结婚了,爱人也在省级机关工作。一年后,宝宝出生了。大家都很羡慕颜兵,稳定的工作,似錦的前程,温馨的家庭,都说颜兵该满足了。然而,颜兵却不是个安于现状的人,一直在琢磨一个问题:为什么日本在二战以后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在一片废墟上建起了一个经济强国?而我们却落后这么多?琢磨来琢磨去的结果是,东渡扶桑,自己亲身探寻一下日本高速发展的渊源,找寻产业报国之路。他的想法一提出来,立刻激起了轩然大波。首先站出来反对的是颜兵的父母。父亲怒气冲冲地说:你已经是 30 岁的人了,还瞎折腾个啥呀?一位要好的同事也劝他:你只要遵循朝九晚五的作息时间,按部就班地上下班,将来至少可以干到处级,何苦要跑到日本去受那份洋罪呢?然而,这些善意劝阻没有动摇颜兵的决心。

1995年,颜兵毅然辞去公职,告别亲人,背井离乡,来到了日本。

为了投考日本大学,颜兵赴日留学的第一站是橫须贺市的一所日语学校,主要是学习语言。开课第一天,当颜兵背着书包走进教室时,教室内立刻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颜兵莫名其妙,直到他坐到自己的座位上,再看看那些还在向他指指点点的新同学时,才知道他们大笑的原因。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大多都只有十八九岁,而30岁的自己显得老气横秋。颜兵本想大声对他们说:咱要在学习上和你们这群毛头小子比试比试。由于他对日语一窍不通,只好作罢。但是,真正上起课来,他才知道,困难比他当初想像的要大得多。在国内,颜兵仅在高中阶段学过一点“哑巴英语”,日语从没有接触过。老师讲课如听天书,只能从老师的语气和表情来判断老师授课的内容。入学两个月后的一次测试中,颜兵的成绩倒数第一。“年龄是最大的,成绩是最差的”。那些异国同学常常这样嘲笑他。从小学到大学,成绩一直非常优秀的颜兵第一次体会到了差生的酸楚。

而对于颜兵来说,最严峻的问题不是同学的嘲笑,而是他能否继续留在日本学习的问题。如果不能顺利考入日本大学学习,在日本的签证就会有问题,都没有办法留在日本了,就更谈不上在日本留书深造了。但凭他现在的日语功底,想考入日本大学,简直是白日做梦。每每想到这些,颜兵就如履薄冰,坐立不安。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颜兵一个人来到海边,远眺茫茫大海,聆听阵阵波涛,想想身在异国他乡的自己,就像是一条挣扎在茫茫大海之上的小船,时刻都有倾覆的危险,不知不觉之中早已泪流满面。那种寂寞和不安,颜兵至今仍记忆犹新。但当他冷静下来时,凝视着风雨之中澎湃浩大的大海,渐渐又被它的坚忍、宏大和永恒感动了。他问自己:为什么要把自己想像成海上飘泊的小船呢?为什么就 不能做大海?颜兵大声地对自己说:人生不是只可以开始一次,三十岁照样可以从头开始。

颜兵相信中国那句老话:勤能补拙。他开始向日语发起“总攻”。于是,在日语学校的草坪上、花坛边,经常可以看到这位手捧日语课本的中国青年。在他的租住处,颜兵几乎每天晚上都学习到深夜,他每天的睡眠时间仅有 5 个多小时。

为了解决留学费用,颜兵每天都要到当地一家中国餐馆打工。开始,他有点拉不下面子,自己在国内好歹也算是省级机关干部,而到了日本竟沦为端盘子、刷盘子的打工仔,但想想自己的奋斗目标,也就释然了。思想上通了,干劲也就足了。无论是端盘子,还是刷盘子,颜兵都很卖力,干得很出色,餐馆老板对他非常满意。餐馆老板曾断言:颜兵能把小事干得尽善尽美,将来一定能成大事。不久,颜兵发现打工不仅不浪费他的时间,还对他学习日语有帮助。为了防止自己学成“哑巴日语”,在打工期间,一有空就与前来就餐的日本人交谈。

由于过度紧张和劳累,颜兵的体重在半年时间内就由 72 公斤下降到 54 公斤。人变瘦了,但更有精神了。消瘦了 18 公斤体重,换来了丰硕的成果,颜兵的学习成绩跃居全班第一。那些曾经嘲笑过颜兵的同学不得不对颜兵竖起了大母指。1997年,颜兵顺利地考入了横滨国立大学,成了教育学部关户助教授的研究生。1998年至 2000 年,颜兵又从师于横滨国立大学国际经济法学研究科圆谷教授门下。

放弃学业选择产业,开始了另一种人生

颜兵在日本横滨国立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国际经济法学研究科圆谷教授非常喜欢这名勤奋好学的中国学生,认为颜兵将来一定能够在国际经济法学方面有所建树。当颜兵取得硕士学位以后,圆谷教授极力劝说颜兵继续攻读博士。但是,生性喜欢打破思维定势的颜兵,再一次把自己的人生转了一个方向。

原来,他到日本以后,始终没有忘记探寻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他认为,“二战”后日本之所以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原因固然很多,但关键因素还是日本知识分子对振兴本国经济的狂热献身精神,导致日本知名企业家层出不穷。而在中国的近代现代海外留学人员中,政治、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曾出现过众多旷世奇才,而相比之下实业界则显得相形见绌,这也许是中国近代留学史,甚至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遗憾。基于这种认识,颜兵决定不当文人当商人,放弃学业转向产业,萌生了要成为世界级的中国企业家,以实现产业报国的梦想。

2000年初,一个让颜兵实现梦想的机会来了。日本株式会社爱尼克斯公司 (ENIX)招聘启事,在留学生中招聘未来总经理或董事长。他们的口号是:“给你一个亿资金,成为我们的participator(合作者),实现你的创业之梦。”别的公司都是招聘雇员,而ENIX公司却是招聘未来总经理或董事长。这让众多在日本留学的外国人心潮澎湃,跃跃欲试。颜兵自然也不能放过这次机会,也到ENIX公司报了名。最后的报名人数达到2000多人,主要是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在日留学生,竞争非常激烈。通过一轮又一轮的竞争,通过一关又一关的筛选,竟聘人员由2000多人变成了200多人,又由200多人变成了30人,最后从30人变成了1人。这个坚持到最后的人就是中国留学生——颜兵。

2000年 4 月,颜兵正式进入 ENIX 公司工作。他的工作是先从研究人们的最基本的需要做起,然后研究社会的发展方向及日本的产业界,研究日本成功的事业范例,最终把日本企业的成功经验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中国的事业方案。他研究了日本 500 多个行业的上千家企业后发现:食品行业经营规模大,发展空间广,在全球 500 强企业中,约有 100 家以上是从事食品及相关行业的。“民以食为天”,食品行业是永不衰败的行业。满足人们的需要是做事业的基础。通过反复研究、论证,一个法学硕士对中国的传统工业——酿造工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力图寻找传统工业与现代化管理的结合点,要让中国的酿造文明、食品工业发扬光大。

2002年 2 月,颜兵带着远大的理想,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回到了中国天津,担任天津松达食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主要生产酱油、料酒等调味品。一个留学归来的法学硕士,竟然当起了“卖油翁”。许多人不理解,但颜兵却认为,留学生回国创业不一定都要去搞软件开发、IT产业。入世以后,中国的传统产业面临着提升、改造以及管理现代化等诸多问题,这些产业关系到国计民生,更需要高级管理人才。酱油公司和软件公司一样,都需要现代化管理。上任伊始,为了宣传推广产品,颜兵经常走上街头摆摊设点,亲自向消费者介绍产品。辛勤的努力换来了丰厚的回报, 2002年3月15日,由天津市产品质量检验局、天津电视台组织的质量抽检中,松达牌大豆酱油的综合指标名列被抽检的16种酱油前列。

从公司老总到政府雇员,颜兵再次刷新自己的人生

松达公司蒸蒸日上,生意兴隆,亲威朋友都以为颜兵这一次该安心了。然而,颜兵并没有满足,又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

2003年 8 月的一天早晨,颜兵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办公室,坐下后就习惯性地打开电脑。当颜兵快速浏览网上信息时,一条消息吸引住颜兵的眼球:无锡市政府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政府高级雇员,其中招聘对日招商首席代表一名…… 颜兵迅速登录无锡政府网站,找到了那条招聘公告。对照无锡市政府所提出的学历、经历、能力、年龄等方面的条件,自己条条符合,好像这个岗位就是为颜兵量身定做的。颜兵当即决定到无锡应聘。颜兵的决定在公司内部引起了不小震动。员工们纷纷劝阻,说:“颜总, 50万元年薪对于政府雇员来说是天文数字,但对于一个企业老总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你应该好好算一笔帐,你离开天津以后,你在天津的产业的损失肯定会远远超过50万元。”颜兵说:“你们误解了我准备参加竞聘的动机,我看重的绝不是50万元年薪,而是这个岗位的挑战性。我在天津发展产业,经济上收入绝对不止50万,但我经营的只是一个点,只能发挥我的企业管理能力,而这个岗位却可以让我经营一个面,不仅可以发挥我的企业管理能力,还可以发挥我对日本企业投资方向、投资规则等方面都非常了解的优势。总之,我觉得这个岗位可以让我最大限度地发挥我的人生资源,为社会作更大的贡献。”

颜兵是一个说干就干的人,把天津方面的事情迅速安排好,第二天就驱车赶往无锡。到无锡报名时,颜兵才知道,报名应聘对日招商首席代表岗位的人非常多,仅通过资格审查的人数就达 29 人,应聘者大多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高级人才。这让颜兵感到异常兴奋,好像拳击手终于找到了拼打的对手。经过笔试、口试、面试等角逐,经过省市专家和特聘岗位领导小组成员的严格考核,颜兵再次以绝对优势胜出。

2004年 4 月 1 日,颜兵正式赴无锡上任,他的任务主要有三块:对无锡市委、市政府做好涉及招商各个方面的提案工作;在无锡日资企业和政府之间起到桥梁作用;代表无锡市政府和日本各商家谈判,争取合作机会。颜兵对市政府提出的引资额度倒不着急,他说:“我给自己的定位是政府招商决策人员,主要提供招商思路,也就是说要引导政府制定招商战略,用最低成本、最好方式实现招商。”秉承这个定位,颜兵在前几个月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自己的招商战略:商业模式招商和策划招商。

上任后,他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对无锡进行全新 CIS (地区企业形象设计)包装,通过各种渠道向日本广泛宣传推介无锡,扩大无锡的影响,提高无锡的知名度。接下来,他又马不停蹄地跑企业,与企业家座谈,为市政府制定经济发展规划。目前,颜兵已引进外资1000多万元,另有10多个项目还在洽谈中,他制定的建立无锡太湖科技产业城的提案也得到了市领导肯定。

但颜兵说自己只用了20%的资源,因为政府雇员还是一个新鲜事物,许多体制性因素还有待协调解决。“现在市领导很支持我,如果领导不支持我了,或者和我的思路不契合,我怎么工作?”颜兵经常这样在心中反问自己。

但事实上,有时候,有些问题并不是一个好领导所能协调的范围。由于日本投资者经常认准他是政府代表,喜欢把所有投资疑问,特别是投资条件问颜兵,但“我不是政府公务员,究竟能不能代表政府呢?或者说我究竟能代表到哪一步呢”,这是困惑一;另外,投资后期,日商往往还是希望他能“负责到底”,但颜兵的工作权限中,很多手续是不能插手的,这是困惑二。

“请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完善政府雇员的法律平台”是颜兵目前最想对实施政府雇员制度的建议。“哪些岗位需要政府雇员,又该怎样选拔录用,雇员上任后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应该怎样工作,又由谁来监督考核他的工作,需要配合的部门如何与雇员合作等等细节框架必须明确,这是对政府和雇员双方责权利的界定和规范,也是保证政府雇员制度双赢的根本。”

坚定的锡兵范文第4篇

1936年11月3日,薄一波受阎锡山之邀来到太原。此时的阎锡山是想借助共产党的声誉宣传抗日,所以,薄一波到山西最初一段时间与阎锡山的合作十分顺利。

薄一波到山西后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接办牺盟会。牺盟会是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的简称,“九・一八”事变后成立,会长是阎锡山。但因没有得力的领导班子,牺盟会的工作始终没有开展起来。薄一波接手后,立即对牺盟会进行了改组,组成了以薄一波、董天知、韩钧等为首的新的工作班子。改组后的牺盟会,变成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组织,也变成了薄一波等在山西开展工作的“基地”。薄一波以牺盟会的名义,广泛发动群众,宣传共同抗日的主张,使山西的抗日工作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各地青年纷纷来山西,参加抗日的准备工作。

牺盟会改组后不久,阎锡山召开了一次高干会议。他在会上出了一个题目:“假如日本人打进山西来,我们该怎么办?”他的目的是想扩军,想要训练30万国民军,来壮大自己的力量。会上,牺盟会的领导人提出应扩军,增强抗日力量,阎锡山听了很高兴。会后,阎锡山就让薄一波负责主持“招兵”工作,并把负责培养军政干部的军政训练委员会交给牺盟会领导。军政训练委员会的实际办事机构是政训部。政训部的组织、宣传、训练分别由梁化之(主任)、薄一波(副主任)、宋劭文、刘岱峰负责。薄一波通过牺盟会,首先开办各种训练班,培养干部。如1936年12月,连续举办两期“临时村政协助员训练班”,训练1000名宣传抗日的专职人员,并发展牺盟会会员60万人。在此基础上,又开办了“国民兵军官教导团”、“军士训练团”等,先后训练10个团,2万余人。这为以后组建新军,坚持山西抗战准备了干部。

抗战开始以后,阎锡山想扩充部队。一天,他找到薄一波说:“一波,战争开始了,还没有兵,你看怎么办?”薄一波趁机说:“组织新军,改革旧军。”阎锡山说:“旧军是不好改革啦,你就先组织一个团的新军试试吧!”薄一波随后立即着手组建新军。他决定以军政训练班、民训干部团和国民兵军官教导团第八团、第九团各300名学员组建新军第一个团,原来准备叫抗日青年先锋队,阎锡山把它改成“山西青年抗敌决死总队”。山西新军的第一支战斗部队从此诞生了。薄一波担任这个总队的政治委员,徐绩章任总队长,牛佩琮任政治主任。新军实行政委制,即政委是最高领导人和决策人,没有政委签字,一切军政大事不得实行。全队共辖三个大队,每个大队辖四个连,共两千多人,都是投身抗日救亡的爱国知识分子,是决死队的精华。三个大队的政治工作分别由廖鲁言、周仲英、王鹤峰负责。军事各级指挥人员则都由旧军官担任。政治工作人员则全部由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担任。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总队成立后,经过50天紧张训练和准备,于9月21日由薄一波率领,从太原开赴五台山地区,准备建立抗日根据地。行军到盂县时,遇到。薄一波向汇报了决死队建立的经过和到晋东北创建根据地的打算后,说:晋东北地区已有八路军一一五师,你自然不要去了。我建议你设法取得阎锡山的同意,到晋东南去。晋东南地区也是预选的一块根据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前不久,我们得到情报,阎已委任汉奸张慕陶为上党地区专员、游击司令,张要占据那块地方。希望你去能把他撵走。

得到的指示后,薄一波立即命令部队向晋东南上党地区转移,同时他自己又到太和岭口(阎前线指挥所驻地)去见阎锡山,见到阎锡山后,薄一波说:“上党地区是军事重地,我要求率部队到那里去,建立一个抗战的立脚点。”阎锡山不知道薄一波的意图,爽快地答应了薄一波的要求,并任命薄一波为山西第三行政区政治主任(后改为山西第三区专员公署专员)。

1937年10月,雁北、大同等地相继失陷。阎锡山看到山西旧军节节失利,士气不振,他又把希望寄托在扩建新军上。薄一波抓住这一时机,向阎建议,以国民兵军官教导团、军士训练团等为基础,组建5至10个旅的新军。阎同意先组建5个旅,并以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名义命令,由薄一波全权负责,从速组建。当时,由于各干部训练团的兵力不足,决定先组建4个纵队(旅),这4个纵队的政治委员都是由薄一波来提名。当薄一波把拟定好的名单交给阎锡山批准时,阎锡山建议,政治委员最好是用山西人。薄一波按阎的意思又立即将四个纵队的政委分别改成薄一波、张文昂、戎子和、雷任民。各纵队的纵队长,由阎锡山从晋绥军中选任。一纵队成立后,八路军总部迅速从一二九师派遣80余名干部到一纵队工作。二、三、四纵队建立以后,又陆续给这些纵队输送过400名以上干部。新军除4个纵队外,还有郭挺一组建的工人武装自卫旅。

新军组建后,先后到晋东南、晋西南、晋西北,配合八路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多次袭击日寇,消灭了大量日伪军,为抗日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

秋林会议 晋西事变

1939年3月25日至4月22日,阎锡山在秋林镇召开了师长及独立旅长以上军官、各区专员及保安司令以上行政区干部、公道团主要领导干部、牺盟会各中心区及部分县特派员等参加的军政民高级干部会议,这就是有名的“秋林会议”。

以薄一波为首的牺盟会、决死队的主要领导干部都参加了会议,旧派的主要领导人也在会议上出现。会议的中心内容就是一条:取消新军政治委员制度,文官不能兼任军职。阎锡山宣布:这是蒋委员长的命令,我实在不能不执行。此外,会议还讨论了取消战地动员委员会,限制牺盟会活动,缩小专员权限,取消进步法令等内容。会议表面上一直是温和的,实际斗争非常紧张激烈。阎锡山装出一副可怜相,说他的处境很困难,全国都没有文官兼军职的,现在在压他,要薄一波取消政治委员制度,帮他度过这一难关。

会上,二纵政委张文昂表现慷慨激昂地说:“你不要我们就算了,我们搬上铺盖就走。你不让行政官员带兵,我现在就辞掉专员,留下政治委员。”薄一波表态说:“政委制不能取消。山西搞了这么些时候,就是搞了些新军,帮助了阎先生抗战。现在这样不行。”阎锡山看到说不服薄一波他们,又从重庆调回赵戴文和赵丕廉。他们两人当时在重庆国民政府都担任要职,是薄一波和张文昂在山西国民师范学校读书时的前后两任校长。这两位校长找他们两人谈了一上午。最后,赵戴文对着薄一波和张文昂说:“阎先生碰到了困难,只要你们现在帮帮他的忙,渡过困难,日后他会报答你们的。”阎锡山还向薄一波表示,要薄一波担任山西省建设厅厅长,主持省政府工作,但薄一波断然拒绝了。

在经历了坚决斗争后,最终还是没能成功。决死队的人都陆续回队了,但阎锡山却不让薄一波回去。阎、梁对决死队早有个估计:一纵百分之百是共产党的;三纵百分之百是他们的;二纵是一半对一半,是斗争的焦点;四纵没有专员兼政委的问题,但估计也是一半对一半。当然,这只是阎、梁的估计,实际上共产党在三纵是有相当的力量,在二纵的力量也远远超过“一半对一半”。当时薄一波他们已经看出阎要“摊牌”了。同时估计,斗争的焦点是在二纵队。果然,阎锡山翻脸了。他对薄一波说:“文官不能兼军职是蒋委员长的决定,只能执行。我们必须取消专员兼任的政治委员。”为了摆脱阎的羁绊,及早返回部队,薄一波对阎说:“化之说得对,决死一纵队完全是共产党掌握的,即使取消了政治委员,也不可能回到山西旧军序列。不过,我回去,还可以做点工作,你看怎么样?”阎犹豫好久,说:“也对。”便让薄一波回去了。此时已是6月初了。秋林会议是阎锡山由联共抗日转向积极的转折点。

薄一波从秋林回到部队后,立即向北方局汇报了秋林会议的情况和研究的对策,北方局完全同意他们对形势的分析和布置。1939年8月6日,北方局专门发出《制止阎锡山之动摇与巩固山西统战的指示》。9月2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山西开展反逆流斗争的指示》,接着中央又用山西省委名义发出了《关于坚持山西抗战克服危险倾向的宣言》。号召干部分析形势,部署行动。

6月,决死一纵队在沁源活凤村召开了第三次全体干部会议(也叫活凤会议),薄一波对切实掌握武装作了具体布置。11月初,又召开了第四次扩大干部会议,薄一波作了《如何克服目前时局危机与坚持长期抗战》的报告,指出妥协投降的危险十分严重……要切实加强思想上的准备,认清妥协投降的危险形势。特别提醒大家要吸取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当时就是因为思想上没有准备,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葬送在血泊之中。薄一波还强调提出,要加强组织上的准备,掌握部队,进一步巩固政权,准备在顽军进攻的时候,进行坚决的武装斗争。

1939年下半年,新军各纵队都作了不同的准备,薄一波和新军各纵队之间都加强了联系,随时互通消息。一纵队提早对反动的旧军官做了防范,晋西事变发生时,薄一波把400多名旧军官集中起来,对他们说:“我们过去处得并不错,或者说很好,但现在形势发生了变化,对你们不利,纵队决定让你们一起到路东(白晋线东)抗大分校(校长罗瑞卿)去学习一段时间,等局势稳定后,我保证还要适当安排你们……”由于薄一波的周密安排,一纵队在这次事变中不仅没损一兵一卒,而且还给阎军以沉重的打击。

秋林会议以后,阎锡山一直在准备力量,寻机解决新军和一切进步力量。1939年12月1日,阎锡山以对日军发动“冬季攻势”为名,命令决死二纵队于12月5日向灵石、霍县段的同蒲路实行破击。同时命旧军为“预备队”,置于新军之后。就在二纵队准备向日军发动攻势之际,旧军从背后向二纵队开了枪。二纵队政委韩钧立即给阎锡山发电报。阎锡山收到电报,立即召开高干会议,在会上宣读了韩钧的电报。他说:“韩电对我不称长官而称老师,不称职而称学生,并说十二月十二日誓师,表示不相隶属了,韩钧反了!”以此为借口,宣布韩钧“叛变”,通电全国,进行讨伐。酝酿已久的“晋西事变”终于爆发了。

阎锡山原以为他有充分的把握解决新军。事变前,他与梁化之估计,经过这么长时间的部署,除了薄一波领导的决死一纵队共产党力量强大,不易得手外,其余的三个纵队他们都可以控制,只要他一下命令,他的“扫荡晋西南,掌握晋西北,摩擦晋东南”的行动总方针就可以大功告成。但是,他低估了以薄一波为首的共产党人的力量。早在事变前,薄一波就已经对几个纵队进行了周密的部署。事变发生后,薄一波第一时间发电,要求所有的新军部队必须明确表态站在二纵队一边,予以支持。一纵队也动员了三个主力团,准备前去支援。各部队和牺盟会的领导人也纷纷致电阎锡山,抗议王靖国、陈长捷、赵承绶、孙楚挑起的反革命事件。与此同时,八路军大力协助新军。所以晋西事变的结果远不像阎锡山估计的那样乐观。

事变中,新军除了三纵队有4个团,二纵队有极小部分分离出来外,其余33个团全部脱离阎锡山。阎锡山的部队虽然扫荡了晋西南,却在晋西北遭到彻底失败,晋东南也让的中央军乘机插足进来。他的地盘损失了四分之三。1940年1月30日,军令部下令:“胡宗南部派两师增援晋西,归阎长官指挥……以卫长官统一指挥晋东南之中央军及孙楚部。”续范亭曾形象地描绘说,阎锡山发动“晋西事变”,是“阎王定下杀马计,跑了马儿又伤身”。

坚定的锡兵范文第5篇

今天,我们大家欢聚一堂,热烈庆祝中国人民建军79周年。首先,我代表中共*市委、市政府向空军××、××*部队和××工程筹备办的全体指战员致以节日的祝贺!向为无锡经济建设和国防事业作出无私奉献的部队家属表示诚挚的慰问!

79年来,人民军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人:请记住我站域名民解放,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进行了英勇顽强、艰苦卓绝的斗争。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英雄的中国人民,为祖国、为人民都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人民不愧为人民民主的坚强柱石,是捍卫国家和领土完整的钢铁长城,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子弟兵。

无锡有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今年又第四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军民团结一致,并肩战斗,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今年上半年,全市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主要指标胜利实现“双过半”。这是驻锡部队与全市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奋斗取得的,尤其是在空军的关心支持下,今年无锡开通了民航,为无锡的腾飞插上了翅膀。在这里,我代表全市人民再次向人民空军部队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上下正按照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把智慧和力量集中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上来,凝聚到加快实现无锡“两个率先”目标的各项任务上来,振奋精神,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而奋斗。新的形势也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做好双拥工作,加强军政军民团结,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更好的社会政治环境,这需要军地双方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我们热忱希望驻锡部队官兵积极参与无锡发展,支援地方经济建设,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