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楚门的世界影评

楚门的世界影评

楚门的世界影评

楚门的世界影评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楚门的世界》;娱乐文化;镜像人生;主题意蕴

课题项目:本文系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资助课题“海南村落节庆文化的发展和重构”(项目编号:HNSK(Z)12-64)。

一座巨大的摄影棚、5 000台摄像机、一群佚名的演员,被预设了的生命程式,以及无数看客,这就是《楚门的世界》。正如影片开始《楚门秀》电视节目导演克里斯多夫所言:“我们看戏,看厌了虚伪的表情,看厌了花巧的特技,楚门的世界,可以说是假的,楚门本人却半点不假”,“这是人生的真实记录”。影片中的男主人公楚门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便每天24小时全天候暴露在摄影机下,成为无数观众所注目的娱乐对象,直至而立之年,仍丝毫不知。楚门的“真人表演”为电视台带来了可观的收视率与巨额利润。若就经济角度来看,无疑这档电视节目的策划是极其成功的。但对于那些迷失在电视媒体刻意建构的“真实的谎言”中的芸芸众生以及丧失隐私权和主宰自我命运权力的楚门来说,却充满了悲剧性意味。影片的风格看似荒诞、夸张,充满幽默,但向观众揭示出的却是真实、严肃且有些沉重的生活真相。表面狂欢的娱乐文化与本质孤寂的镜像人生之间构成了一对巨大矛盾,形成了强烈的艺术反差。这是导演彼得·威尔这部超现实影片令人难忘、发人深省的重要原因所在。本文从这两方面出发,探讨了电影《楚门的世界》的主题意蕴。

表象:娱乐文化下的狂欢

在现代社会,大众对娱乐的需求是前所未有的。大众媒介迎合了这一需要,为社会每一个个体带来“文化娱乐化”时代,将整个世界装点成一个漫无边界的、狂欢无度的舞台。影片伊始,不明就里的观众会很容易发现许多镜头着实古怪。楚门第一次出现在屏幕上,对着镜子的那段自言自语,镜头从镜子另一侧的黑暗中进行拍摄,仿佛镜子是透明的一般。楚门在车里、来到报刊亭、过马路等,屏幕四周光线是黯淡的,摄像头犹如一双通过锁眼进行窥视的眼睛,而楚门却正是它的目标。这种方式带给观众以前所未有的真实感。正如影片中的该档节目导演所说,人们久经炫目的视觉盛宴后,出现了一度的审美疲劳,而楚门以其真实、质朴的生活气息,有效地填补了即将出现的娱乐文化乏力,缓解了大众娱乐欲望颓靡的征兆,使人们的注意力能够再度集中在娱乐文化所提供的光影世界中。

这场秀既充满了日常生活的瞬间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重复性,也满足了人们偷窥的心理欲望。同时具有强烈的游戏性,它以各种手段和卖点充分调动观众参与这场传播游戏。当代的大众传播媒介通常都非常重视接受者的反应,并力图为自己制造出这样一种形象,即与接受者相互交流参与的传播者形象。《楚门的世界》能够获得众多观众的青睐与观众的深度介入有着很重要的关系。正如“楚门秀”的节目广告所言,“17亿人亲眼目睹他的诞生,220个国家收看他学走路,举世静观他初吻”。在长达几十年的现场直播中,许多观众看着或与楚门一起成长,他们已经对其产生了难以名状的依赖。当楚门失踪,节目突然中断后,面对停滞不动的画面,观众立刻产生了不安与骚动。楚门对于这些观众来说,就像他们身边的亲人、朋友、邻居,早已成为其日常生活、对往昔生命的回忆里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情感生成得如此自然,就连该节目的导演克里斯多夫也概莫能外。克里斯多夫极力地扮演着“上帝”的角色,甚至自以为是地保护着楚门,让他远离外面更为虚伪纷扰的世界。[1]他创造了楚门的世界,并亲眼目睹楚门这个生命个体的成长、他的烦恼与欢乐、忧伤与喜悦、希望与失望。当夜晚降临,直播间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散去,一切变得安静恬淡。那巨大的直播间屏幕上是楚门熟睡着的面部特写。此时,克利斯朵夫疲倦的背影出现在屏幕前,他走过去轻轻抚摸着屏幕中楚门的脸,就如同抚摸着自己的孩子一般。

此外,观众对“楚门秀”的介入不仅局限在精神层面上,甚至可以有机会亲自走进楚门的世界。那突然出现在箱子里的人,高叫着我终于上了“楚门秀”;那身背降落伞,从天而降的狂热观众;他“死去”了22年的“父亲”重回桃源岛而造成的混乱,以及普通人有机会成为“楚门秀”中的群众演员,都表明了这一电视节目为观众的介入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并极大地激发了观众的介入欲望。

可见,娱乐文化每天都以其特有的友善表情、亲和力与梦幻般的魅力俘获着大众,使其沉醉于“媒介现实”当中。《楚门的世界》正是娱乐文化狂欢的一个典型表征。但事实上,娱乐文化满足观众的欲望,更多只是一种形式上、概念上的,其背后是受“物的逻辑”所操纵、控制的。因为娱乐工业的效果就是把人的意识物化成人格化的机器。它在表层上用快乐的装饰、各种引人入胜的花样提供给消费者。在这种娱乐文化笼罩下,个性无处安身,所谓的自由也永远是选择同样货色的自由。[2]在“楚门秀”中,无孔不入的广告正是这种“物的逻辑”的集中体现。每天早晨,一对老孪生兄弟都会守在楚门上班的必经之路上,将他推向身后那幅巨大的广告画,画面内容时常会有变化。朋友马龙经常提着同一个牌子的啤酒,并刻意将品牌标识对准摄像头。楚门的妻子甚至在与其谈论严肃话题时,突然拿起一罐莫可可,神采飞扬地念起了广告词,令人倍感荒唐与可笑。可见,这个生活气息浓郁的、质朴的节目形式只是一个假象,一场刻意的欺骗。它并未满足人们的需求,而是诱导和激发人们的消费欲望;它也从未真正抚慰人们的情感,而是在无度榨取着他们。

本质:孤独的镜像人生

在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大众每天都在享受着欢闹火爆的娱乐盛宴,一切都向娱乐看齐。在大众娱乐狂欢的同时,商家则把眼光聚焦于上座率、点击率、收视率等能带来直接利益的指标。向观众提供娱乐而攫取利益,“楚门秀”节目应运而生。身在剧中却不知内情的楚门成了完全本色出镜的角色,他是大众娱乐的消费品,也是这个娱乐节目的牺牲品,他的整个人生毫无隐私地暴露在亿万观众面前。楚门的生活,是处于几千个摄像头观察下的镜像人生。而对于观者,楚门无疑是生活中的自己的镜像,观看楚门的生活使观众达成了既可超乎其外又可沉入其中的境界。

楚门是孤独的,他没有真正的亲人和朋友,身边的一切都是被预设安排好的。他的镜像人生首先是从被“看”开始的。依照电影理论家劳拉·马尔维的观点,电影中包含着三种“看”:摄影机的看、观众的看与电影中角色的看。[3]《楚门的世界》在影片中还加入了肥皂剧观众对楚门的看,从而使电影观众看到的楚门更加真实。楚门从出生开始,就成为“楚门秀”这个节目的明星,17亿人见证他的出生,220个国家收看他学习走路,举世静观他的初吻,他的成长过程完全由秘密的摄影网络记录下来。他生活的小镇桃源岛是一个规模空前庞大的片场,甚至从外太空就能看到。楚门在桃源岛的生活被24小时不间断地全球直播,因楚门自身的真实性,使这个节目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在大众的生活中,无论是看戏还是观影,都会有先入为主的感觉,那就是演员在演戏,即使演技多么逼真、娴熟到近乎完美也无法感受到真实。而真实是最有力量的,楚门的毫不知情使他演绎出原汁原味的真实生活,这使观众感到震撼,收看“楚门秀”成了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甚至会千方百计把自己错过的部分通过录影带补回来。观看这个节目使观众如同凝视镜中的自我,从而体验从自我之外的角度审视自我的魅力。

参加“楚门秀”节目的演员,他们的生活也是被节目分裂的镜像人生。影片中,楚门的妻子美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她的生活不分公私,“楚门秀”就是她生活的全部。但实际上,只有楚门受到24小时监控,她有很多时间生活在镜头外。她会在这些时间里做自己的事,她会听从导演对剧情的安排,她有自己的私人时间,有自己的私生活,她的生活并不是像她说的不分公私。她的公共时间则是与楚门共同度过,在这段时间里,她会提供给楚门家庭的温暖,安抚楚门蠢蠢欲动的心,甚至在楚门试图带着她一起逃出桃源岛的过程中帮助剧组阻止楚门的逃离。这一切,只是她的工作,包括她对楚门的微笑,与楚门亲热,表情的瞬间变化等都是她的工作而已。影片中楚门的父亲却克,被安排在楚门幼年时期溺亡,其目的是令楚门对水产生恐惧,从而阻止楚门对桃源岛的探索,楚门就可以始终呆在这个巨大的摄影棚里一直出演男一号。而出演楚门父亲的演员显然对自己的结局十分不满,他耿耿于怀了22年,终于找到机会潜回了桃源岛,在街上与已经30岁的楚门相见。这种意外在“楚门秀”节目中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导演克里斯多夫巧妙利用楚门父亲的再次出现,安排了他们的再次重逢,也赚足了观众的眼泪。演员剧里剧外的镜像人生,使他们的自我产生分裂,由此出现了美露面对楚门的失控和却克潜回片场窥视楚门。

影片中,观众也是孤独的。他们去观看一个陌生人的生活,沉浸在他人的喜怒哀乐中,唯独忘却了自己。影片中刻意加入的“楚门秀”肥皂剧观众,无疑使对楚门的“看”增加了一个层次,也使电影观众有机会看到自己作为肥皂剧观众的镜像。泡在浴缸里的大约五六十岁的男性,他的头顶上毛发已经稀疏,观看直播一直到楚门入睡,他也在浴缸里睡着了。窝在沙发里的一对老太太,穿着宽松的家居服,怀抱印有楚门头像的抱枕津津有味看着直播。酒吧里的顾客,聚集在吧台后欣赏“楚门秀”以打发休闲时光。酒吧的吧员更是在工作时间偷闲关注情节的发展,并且向同事询问着自己没看到的部分。在楚门高兴的时候,观众也同他一起快乐;楚门忧郁的时候,观众也不开心;楚门在暴风雨中驾驶帆船出海,观众为楚门捏着一把汗;风浪中被掀翻入水的楚门重新抓住船舷,观众则拍手叫好;楚门在桃园岛的出口处要做出抉择的时候,观众都屏息凝气;在楚门勇敢选择离开后,激动的观众鼓掌、欢呼、拥抱在一起。

当影片观众凝视那些肥皂剧观众时,他们无疑是在凝视自己的镜像。每一个电影观众都会想起自身观看肥皂剧的经历,那场景与观看“楚门秀”的观众没什么差别。而对自己镜像的凝视也促使影片观众进行反思,若是没有那群狂热的肥皂剧观众,“楚门秀”节目会诞生吗?这个节目的收入能赶上一个小国的国民总收入,难道不是来自肥皂剧观众的贡献吗?观众从镜像中看到了自己不自觉的情况下成为导演的帮凶,成为囚禁楚门的力量,从而使这部影片具有深刻的反思力量。

[参考文献]

[1] 马婷.真相的彼岸——浅评电影《楚门的世界》中的人性游戏[J].青年作家,2010(04).

[2] 杨小滨.否定的美学——法兰克福学派的文艺理论和文化批评[M].上海:三联书店,1999.

楚门的世界影评范文第2篇

关键词:真实虚拟镜头空间心灵

“真实”在这个多元的社会中不单单指生活真实,在文学、艺术领域也有对“真实”的别样理解。平日里我们把生活真实理解为社会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人和事,它属于客观事实。而艺术真实的主体是艺术家在人生体验的基础上,通过对生活真实的加工、提炼、改造等活动,以另外一种所谓的虚拟的形式揭示出生活的本质和真谛,使其更鲜活、更典型、更集中地表现艺术家对生活真实的主观评价和情感。艺术真实凝聚着艺术家对事物理解的观念和真实情感。艺术家的这种主观评价和情感与生活真实相一致或者基本一致。艺术真实是事真、情真、理真的三位一体的高度统一形式。如果用情感的角度去看待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存在,那么你会发现,真实在人们的心灵中的存在是非常复杂的。《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那么,在我们生存的这个宇宙空间社会中,如何看待和判断自己身边的“真实”状态,电视、电影、广播、各种媒介的艺术真实真的就是我们所认识的生活真实的艺术化结果吗?那么,如何衡量这个结果的好坏呢?

电影是媒介传达方式之一,它是一个商业行为的文化符号,从这个词汇诞生之日起便与生活这个词汇紧密相连。电影是反映生活的一面镜子,镜头是艺术家记录剧本的工具,影片是沟通观众、演员和生活真实,塑造艺术真实的桥梁,通过影片引起观众对事件、事物的情感沟通。在旧有的观念中影片的情节都是导演、演员根据编剧剧情的需要情景再现的一个过程,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影片的类型也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革。一种以电视传媒为介质,为了一个明确的目的,以生活真实的发展为线索而被实时记录下来的镜头出现了,即所谓的“真人秀”,还有人把它定义为“特定虚拟空间中的真实故事,以全方位、真实的近距离拍摄和以人物为核心的戏剧化的后期剪辑而做成的节目”而获得广泛的经济效益的电视节目。但是有多少人想过这样一个问题,这种虚拟空间建立在一个真人真事的基础上的时候,会给一个人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电影《楚门的世界》中的“真”是否真的体现了艺术真实的价值?

一、镜头内真实的情感——真

好莱坞的派拉蒙影业制作公司,拍了一部纪实性电影名字叫做TheTrumanShow。创下了很客观的票房成绩,全美首映票房:S|31542121.00(单位:美元),全美累计票房:S|125618201.00(单位:美元),海外累计票房:S|138500000.00(单位:美元)。如此高额的票房成绩显然证明该剧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剧中的男主角对他的成功以及公司的成功却全然不知,换另一个角度思考的话,我们应该会产生另一种疑问:这种成功是真的成功,还是凌驾在别人痛苦之上的一个闹剧呢?

这部电影《楚门的世界》中,摄像机真实地记录了主人公——楚门的所有的生活轨迹,剧情记录的是楚门从小到大的生活琐事,他住在海景小城(实际上就是电影公司的巨大摄影棚),楚门是一家保险公司的经纪人,表面上看楚门与平常人相比没什么特别之处,每天上班、下班、老婆、家庭、同事都像常人一样,但是他却不知道这一切都在导演的操控下。他的每时每刻都在受全世界的关注,就连他的妻子和朋友都是“演员”。楚门的心态很好,因为对于他来说从小到大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戏剧性的结束。突然有一天,导演和节目组的一个失误,楚门意外地发现他的死去的父亲竟然还活着,但是又戏剧般地在他眼前消失了,他开始有点怀疑自己是否正常,同时也怀疑整个事件的正常。剧情中间导演安排女演员与楚门一见钟情,但是由于女演员对楚门暗示这是对他的同情,致使楚门的这段初恋夭折,女演员也因此被强行拖出片场。由此楚门开始又一次怀疑自己所处的世界,楚门慢慢地发现,他的同事们都是在他出现后才开始真正的工作;在他的家门口每天都有相同的人和车;更让他怀疑的是他的医生妻子却不懂得医疗工作,此时一种发自内心的恐慌迎面袭来。于是,他想寻找自己的未来,想要逃离这个世界,去寻找他朝思暮想的初恋。然而,导演的力量大的可怕,他几乎把一切都设计得近乎完美,将近30年的时间,楚门一直在他的掌控之中。楚门想尽一切办法逃离这个堡垒,然而他却绝望地发现他面前的大海和天空竟然也是这个巨大摄影棚的一部分,这时克里斯托弗导演在天上巨大的控制室里向楚门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并告诉楚门他如今已经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明星,他今天所取得的一切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如果他愿留在这里就可继续明星生活,楚门不为所动,毅然走向远方的自由之路。可以说,这部影片再现了一个真实的人在社会生存状态中的现象,也反映了一部分社会现象。

二、镜头外可悲的视角——善

楚门的世界影评范文第3篇

此语出自美国作家、世界著名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的名作《娱乐至死》),以此,电视观众对于《楚门的世界》的热捧,观影者可以轻松释怀,而对于电影作品《楚门的世界》,观影者绝不会认同这一观点。

《楚门的世界》是一部黑色喜剧,由拍出经典影片《悬崖下的野餐》的导演彼得・威尔执导,金・凯瑞、劳拉・琳妮领衔主演,讲述了一个平凡的孩子楚门在众目睽睽之下成长为电视明星,在整个造星过程中他自己浑然不知,看起来顺风顺水的生活,实则是固式化安排使然,楚门在这个世界没有自由与隐私,成了大众娱乐的牺牲品。影片主题最早来源于著名编剧安德鲁・尼科尔1991年创作仅一页的“The Malcolm Show”的故事大纲,其初衷定位为科幻与惊悚类型,但发行方派拉蒙影业却与原编剧在影片类型定位上产生了分歧,他们希望偏向于喜剧,希望在轻松中表达人类的私欲、媒体的暴力,最终派拉蒙影业在支付给尼科尔额外片酬后,于1995年与彼得・威尔顺利签约,《楚门的世界》也被寄予厚望,派拉蒙影业称之为“有史以来最昂贵的艺术影片”。

《楚门的世界》具有独特的故事架构,最里层为真人秀电视节目,外层为电影作品,内核是真,包裹层却是假,观影者经历着“屏中屏”的体验,在复杂的创作手法中呈现出两条单一的人物线――电视节目《楚门的世界》的制片人(导演)与观众、电影作品《楚门的世界》的导演与观影者。此片仅就作品本身而言,可能无法成为经典,但因其触及社会最敏感的问题,及其客观的代入感与恐惧感,让它成为一部伟大的作品。

对于漫不经心的观影者,此片略显粗糙,演员过多夸张的舞台剧表演方式显得做作,甚至让人生厌,但是在深究时,你会发现电影手法细腻得惊人,前后呼应、起承转合运用得几乎天衣无缝,这也让这部作品可以成为电影叙事技巧的教科书。

《楚门的世界》因一段具有现实意义的传奇人生而成为一部传奇影片,而其中的缘由其实很简单――导演与观众。

楚门的世界,导演特技中的理想国。

电影并不想故弄玄虚,在影片一开始就由长剧导演克里斯托弗交待清楚――楚门活在一个虚构的世界,他自己本身却半点不假,没有脚本,没有提词卡,虽然未必是杰作,但是生活实录。楚门第一次出现在电视屏幕中时,屏幕的右下角显示的是“LIVE”(直播),紧接其后的字幕显示“楚门伯班饰演自己”、“制片人克里斯托弗”,以及影片开始楚门“妻子”和“朋友”的采访录等,这一切都在提醒观众能够“出戏”,这是一段真人秀节目,所有人都具有双重身份――演员与观众。

克里斯托弗:“许多观众整夜看着他。”

楚门:“你疯了,知道吗?”

这分别是影片开始克里斯托弗接受访问的话语、楚门面对化妆镜说出的台词,它们并没有对话语境,但是两句台词的连接却具有逻辑相关性,是两个人内心的对话,这种组合很精妙,特意安排的两个节点,有意地向细心的观众泄露了天机。

天空掉下来的灯具,楚门去世的父亲突然在大街上出现,丝薇亚出现及其胸章上的文字“How's it going to end?”(会怎样结束?),电台频率切错,楚门无意中收听到“导演”导戏的过程,照片中妻子右手无名指上的戒指,逃离过程中偶遇堵车、森林大火、核辐射泄漏……这一切都让楚门慢慢觉醒,察觉到自己生活环境的诡异。对于克里斯托弗而言,只有让楚门发现生活中的各种奇怪迹象,才能使故事的发展出现跌宕,这是保证电视节目收视率的关键,与其说这些漏洞是克里斯托弗的疏忽,还不如看成是导演商业禀赋的体现。楚门在海边适逢下雨操作失误、监视员抱怨看不见夜晚楚门与妻子的“精彩画面”、酒店收看“楚门的世界”的观众群体出现……这些都在不断暗示观影者,楚门的世界是一个被制造的世界,没有规律,只有命令,让观影者不深陷楚门的故事,从而预留出更多的时间由艺术性转为社会性,集中精力评估影片所隐含的社会价值。

在海景大学,楚门与罗兰一见钟情,但他不知罗兰是克里斯托弗眼中最不安分的演员,必须花费更多的精力避免楚门与她的接触。在校园操场楚门与罗兰眼神交织、暧昧初始时,克里斯托弗安排未来的“妻子”梅莉前来干扰,在舞会上,当楚门与罗兰再次眼神交叠时,梅莉和其他工作人员再次阻止,只是最后在图书馆,他们得到相处的机会,在楚门介绍自己时,罗兰的一句“我知道”,暴露出罗兰同样是楚门的粉丝,只是多了一个从电视观众到参演人员的机会。楚门与罗兰在图书馆的交流中,出现了一个罗兰额头之下、鼻子之上的局部大特写,这为之后楚门从杂志上撕下明星(丝薇亚)的脸部同位置照片,及之后照片碎片拼接作了很好的铺垫。罗兰带着楚门奔向海边,在炽热的拥吻后被电视节目的工作人员带走,最后她告诉楚门――一切都是为你而假造的,天空、海洋都是布景,大家都在看你的秀。而且她告诉楚门自己不是罗兰,是丝薇亚。姓名的更换,标志着丝薇亚在这台节目中演员经历的结束,同时也让楚门知晓自己生活的两面性――一种生活是“罗兰”,另一种生活是“丝薇亚”。

在楚门意识到自己的生活不正常时,他开始跟踪梅莉去医院,但受到护士、多个轮椅病人、推车工作人员的干扰,最后抵达手术室外,逼着梅莉硬着头皮和“主刀医生”开始手术,只是在下刀的瞬间吓坏了“病人”,还好此时克里斯托弗安排警官赶到,带走了在手术室玻璃窗前监视的楚门,否则手术台上的演员恐怕就是“工伤”了,好腿也得被整瘸。

楚门去斐济,一个月以后才有位子,去芝加哥,汽车启动时坏掉,只要是他想离开都会出状况。倒是在汽车上,小女孩认出了这位自家电视上的明星,但是很快被妈妈阻止。乘客们得知汽车坏了,没有任何怨言,安静而麻利地下车,就像演练了100次的演习一样,这都是为了演给楚门看,打消他离开的念头。

在经历了这些之后,楚门开始怀疑生活,这种质疑与反抗最开始从与自己最亲近的两个人――“妻子”梅莉和“朋友”马龙开始。

楚门骗梅莉上车,告诉她周围人群出现的规律,并因“妻子”一句“你因去不了斐济而生气”百思不得其解,她是如何知道自己去斐济失败的?电视上看到的?楚门决定驾车去大西洋城偶遇堵车,倒车后去参加狂欢节,梅莉却因惊吓而愤怒,警告楚门:“你疯了,想自杀别拖我下水”,此时梅莉的演员身份彰显无遗,在按流程的戏份中她可以很投入,但是在危及生命时,演员是不会奉陪的,而在被核辐射泄漏现场的警官直接叫出“楚门”时,他更加确定自己在大家心目中的“主角”身份。

楚门在多次逃脱失败之后,认定“妻子”欺骗自己,两人在打斗中,妻子对着隐藏的摄影机大叫“你们快想办法”,这让楚门彻底惊醒。面对演员的危险处境,克里斯托弗只得安排马龙救场,此时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

在马龙与楚门的交谈中,克里斯托弗直接遥控了他俩的对话,他通过耳麦告诉马龙每一句台词。在导演让马龙讲出“我绝对不会对你说谎”时,马龙有所犹豫,真实情感与谎言欺骗让他左右为难,最后马龙还是艰难地重复了克里斯托弗的台词,楚门得到了安慰,看到了希望,其实这是他身边最后一丝真实,剩下的全部只是情感欺骗,但即使是这最后一丝真实,现在也变成了欺骗。

马龙、去世的父亲接连出现,克里斯托弗希望通过感情来消减楚门的疑虑,也为曾经剧情中出现的大破绽圆场,同时创造一个收视爆点。干冰放少点,高架摄影机待命,针孔摄影机,广角镜头,路边摄影,进音乐,特写镜头……克里斯托弗犹如交响乐的总指挥,他享受着情感的推进。双胞胎老人抱着印有楚门头像的抱枕、指挥室的女性工作人员从呆若木鸡到欣喜流泪,真实的欺骗也变成了一种感动,除了丝薇亚。

在收视达到高潮之后,克里斯托弗接受独家专访,并为下一段进行了预热――梅莉离开楚门,他会有新的对象,而且会现场直播他们的亲密过程,以此来制造新的收视噱头。但克里斯托弗并没有告诉大家,梅莉离开并不是因为她不爱楚门了,而是她不演了。

克里斯托弗对于故事的制作如此娴熟,让大多数人处于“半梦半醒”的混沌状态,此时则最适合意念植入。

克里斯托弗推动故事进入高潮,同时其“查漏补缺”的能力也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天空吊灯坠落电台新闻播报飞机故障,零件脱落”、“小时候与父亲划船,父亲在暴风雨中落水去世楚门怕水无法离开,被困在海景镇”、“楚门去世的父亲衣衫褴褛的出现,并被迅速带离慢跑运动人群阻断楚门追逐报纸头版头条《扫荡流浪汉》”、“楚门无意中收听到真人秀的频道频率迅速切换警用频道干扰”……

而作为电影节目的制片人与导演,在没有直接广告的情况下,如何进行产品植入,从而获得收益也成为一个难题,但是克里斯托弗的安排依旧游刃有余――每天早上楚门去报刊亭必买《狗迷》杂志,梅莉从超市购物回来,夸张展示新购买的“厨房帮手”,马龙与楚门断桥打球、解救被楚门挟持的梅莉时商标清晰的啤酒,梅莉提醒楚门最好换一台麋鹿牌除草机,详细介绍可可饮料,以及罗兰手臂上那条手链等节目中的服装、住房、食品都是电视节目的广告植入。而且克里斯托弗对于植入的时机把握精准,掐准了广告投放的最佳时间,如在楚门逃脱失败后,情绪波动,此时大家最想知道他的心理状态,这是观众的期待焦点,故在此“黄金广告”时间植入了可可饮料;在梅莉被楚门挟持,此时有敲门声,大家都好奇是谁去平息“战争”,开门的瞬间必然成为焦点,克里斯托弗洞悉观众的心态,故在门打开的瞬间,先进入画面的不是人,而是敲门人手中提着商标面向镜头的啤酒。

克里斯托弗对于节目的把控十分成功,剧情安插也很合理,嗅准了观众的喜好,并将这种能力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从而制作了楚门,也制作了一档成功的电视节目。

世界的楚门,观众是上帝也是戏子。

自从楚门恢复到正常状态,通过“正常”行为来麻醉监视他的工作人员,并最后驾船逃离。此时虽然还是由克里斯托弗掌控,但实质上,自此节点,故事彻底完成了反转,每个人都变成了观众,再也没有演员,包括克里斯托弗。

再大的风暴与闪电也无法阻止楚门前行,尽管克里斯托弗说:“他(楚门)在电视上出生。”言下之意是――他也可以在电视上死亡。但此时克里斯托弗已经失去了主动权。电视观众折服于楚门精湛的演技和强大的生命力,甚至开始预估最坏的结果,所有的人都是旁观者,但有一个旁观者与众不同,她就是丝薇亚。

在克里斯托弗感到无法阻止的时候,他大方地给予阳光,让楚门驶向岸边,准备使用“欲擒故纵”的策略。在帆船击破天空布景的瞬间,楚门感到惊愕,同时找到了答案,此时击碎的是所有观众的灵魂,他们对楚门的勇气给予赞誉,也有无所适从的心痛与无助,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生活中是否有布景,是否是因为没有击破才未被揭穿的疑虑。

楚门推开出口的门,理想国度海景镇阳光明媚,而外面真实世界却还是黑暗,这就是反差。同时克里斯托弗从“天空”中与楚门对话,楚门看向阳光最深处,那里本应该是上帝的位置,而现在坐着克里斯托弗。克里斯托弗此时说的都是真心话,在商业包装中,克里斯托弗同样真实,他与楚门的真实具有“遗传性”,这种基因的捆绑注定他们“亲情”真实性,此时克里斯托弗是整部电影最投入的“演员”。楚门离开海景镇,未来虽无法预期,但可以判断是一个美好的世界,而对于克里斯托弗和海景镇的所有演员,30年的追随和固化,他们的世界已经被浓缩,浓缩到只有一个场景――楚门,如果没有楚门,他们不仅仅是失业,自己前30年被拦腰折断,他们可以是英雄或知名演员,但是心中的世界已经不完整,而且无法修复。这就是克里斯托弗想留下楚门的缘由,有真情,也有私欲。

有人说,在挽留的最后,克里斯托弗失去耐心表现出了制片人的身份,回到了商人的起点,但我更愿意看成是克里斯托弗的觉悟,在表达完自己的心愿之后,他加速刺激楚门苏醒,以防楚门沉沦于情感漩涡,他也希望楚门离开,但身份决定了他独特的表达方式。

楚门最后选择谢礼离开,与片头“楚门世界”右下角的“LIVE”形成呼应。

楚门是海景镇的风云人物,他拒绝理想国度的生活,愿意接受真实世界的“可怕”。楚门显然是媒体暴力的产物,是克里斯托弗这样的“导演”掌握着媒体,肆意践踏和支配人们的生活,通过楚门荒诞的人生,蕴藏着不寒而栗的深意,影片也直接而强烈地对“媒体万能”价值观进行了批判,通过《楚门的世界》用虚拟完美的“乌托邦”寓意了悲哀绝望的“笼中鸟”。

媒体万能实则也是一种“导演”,但除了媒体可以蓄谋生活之外,通过《楚门的世界》我们应该看到另外一种可怕的黑色力量――观众的沉默。

梅莉、马龙等所有的参演演员,看着楚门裸地展现在别人面前,极像动物标本一样进行展览,旁观者享受自己的角色,也享受茶余饭后“追剧”的悠闲,他们在楚门的人生中找到快乐,但这种快乐其实掩藏着群体的麻醉,让每个人入戏,也让自己跌入进去。楚门就像实验室的小白鼠,只是旁观者不知道,自己随时都可能是玻璃罩里面的那只小白鼠,无力逃脱,并要接受所有人的窥探目光。

沉默是罪恶的帮凶,很多人从愤怒变成羡慕,这是一种可怕的变化,正义被腐蚀后还可以被修正,而正义自己动摇则会失去重塑的根基。《楚门的世界》中除了楚门、丝薇亚,其他人都是“帮凶”,他们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楚门的痛苦之上,只要与自己无关,就选择袖手旁观,但当负面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每个人又期盼获得帮助,这种身份的对立与心态的反差,从侧面暴露出了社会心理的失衡与病态。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类似楚门的事件,我们拒绝参与,同时冷漠旁观,拒绝发言,拒绝帮助、拒绝阻止、拒绝悲悯、拒绝冷静、拒绝关爱、拒绝反思……直到有一天,每个人都变成这个世界的楚门,相互取笑,却不见自身的肮脏。

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观众始终都是上帝,因为作为商品,都需要价值回报,所以总会不断地讨好观众,但长久的谄媚容易让观众变得傲慢,自我膨胀无端蔓延,很多人渐渐变成了戏子,因为只要有人乐于在台下看,台上就必定要有人唱。

楚门是媒体时代特有的产物,媒体成了楚门的“万恶之源”,但是当人们还有选择能力和选择机会的时候,每个人都需要有丝薇亚的勇气,这种群体意识的觉醒可以解救很多“楚门”,我们在批判“媒体万能”的同时,也应该警惕“群体堕落”的危机,这不难让人想到法国社会学家、群体心理学创始人古斯塔夫・勒庞的传世名著《乌合之众》。

在《楚门的世界》里楚门需要丝薇亚,大众世界同样需要更多的丝薇亚,需要唤醒梅莉、马龙,让他们承担自己的社会身份,并用这种社会身份去主导戏剧角色,让这个世界掌控在每个个体手中,而不是一个人的手里,让每个人不做上帝,也不沦为戏子,挺胸走出“海景镇”,成为一个Truman,而不是The Truman Show。

1998年,彼得・威尔通过此片提醒社会潜在的危机,2013年中,世界有了一个反思的契机,很多人开始认真思考信息时代到底意味着什么,以及国家安全与个人隐私、团体利益与个体自由、大众喜剧与底层悲剧之间的矛盾,这个反思与觉醒的价值远大于结论。

在《楚门的世界》片末克里斯托弗接受专访,丝薇亚在场外打进电话,当主持人意识到这不是一位友好的观众时,准备挂断热线,但被克里斯托弗阻止了,他也想借此机会向他的观众洗清自己,如他所说――每个人都会接受眼前的现实,就这么简单。他从来没有阻止任何人发现真相,就看故事中的人是否有足够的勇气用失去换来得到。

丝薇亚在电话中质问克里斯托弗:“你无权把一个生命当成一场秀!”也许我们应该变换成另外一种说法:我们有义务不把一个生命当成一场秀!

《楚门的世界》有两个导演――克里斯托弗与彼得・威尔,也可以说只有一个导演,他就是彼得・威尔,克里斯托弗是彼得・威尔的执行者,可以充当电影作品《楚门的世界》的副导演,所以在看克里斯托弗的作品时,我们是可以认同尼尔・波兹曼的观点的,而在看彼得・威尔的作品时,我们有理由保留意见。

彼得・威尔通过此片展现了自己导演的功力,通过叙事方式、叙事内容的安排,用喜剧呈现了一台惊悚舞台剧。他在影片开始就向观众坦白,没有想用复杂的架构来考验观众的读戏能力。试想,如果由英国名导克里斯托弗・诺兰来导演,他是否会用诡谲的叙事手法来讲述故事,就像《盗梦空间》、《记忆碎片》一样考验观影者的智商,也许直到最后楚门的帆船击破了“天空”,在听到破碎之声时,观众才突然发现自己被骗了,自己居然在看着电视观众演电影。

楚门的世界影评范文第4篇

关键词:《汉书・楚元王传》;楚元王家族;整体性研究

《汉书・楚元王传》记载了西汉历史上一个引人注目的大家族――楚元王家族。它有着汉家宗室的血统,对整个汉代的政治、文化均产生了重大影响。楚元王家族的学术文化传统从刘交崇儒传《诗》开始,经刘富、刘辟、刘德三代的艰苦经营,继承发展了家族的学术文化传统。而该家族的第五代刘向、第六代刘歆,则对汉代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文化方面,通过对楚元王文学家族的分析,不仅可以理解刘向、刘歆父子的家学渊源与文学传统,了解整个西汉时期学术的构成与发展,更能探究其家族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在政治方面,通^对楚元王家族独特的政治地位的分析,不仅可以研究西汉时期宗室与外戚家族的政治斗争,还能对楚元王家族长期担任宗正一职的政治影响进行探究。

目前,有关楚元王家族的研究并是很多,专门对楚元王家族进行整体性研究的论文有三篇。邓骏捷的《西汉楚元王家族学术探论》①分析了楚元王家族在学术和政治上对汉代的影响,认为楚元王家族的学术文化在积极崇尚经学的前提下又有着多元的学术取向,这种学术文化的变迁从一个方面也反应了西汉学术文化的变迁。同时,该文认为楚元王家族“以学辅政”的政治色彩在西汉中后期政治斗争中发挥了惊人的作用。该文将楚元王家族与西汉各个藩王学术集团进行横向对比,得出了楚元王家族堪称西汉第一学术世家的结论。

刘向斌的《论西汉长安刘氏家族的文学创作》②主要从文学的角度对楚元王家族进行研究。该文从楚元王家族以《诗》传家而又不专一家、重视教育等方面着手,分析了楚元王家族文学创作的基础,又对楚元王家族尤其是刘向和刘歆的创作情况详细论述,并由此延伸到对整个楚元王家族的文学成就进行了评价。

徐聪文硕士论文《西汉楚元王文学家族研究》③吸收了邓俊捷和刘向斌的研究成果对楚元王家族作为一个文学家族进行了认定和评价。该文在刘向斌关于楚元王家族文学创作介绍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考证和分析,并着重介绍了刘向刘歆的校书活动,通过分析他们的校书活动的意义及其在文学方面的贡献,以突出刘向、刘歆父子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上述论文对楚元王家族的学术传统、文学创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结合楚元王家族对汉代政治、文化上的影响,对楚元王家族在学术史、文学史上的地位进行了明确的认定。

除此之外,有关刘向、刘歆父子研究的论文中也涉及楚元王家族整体性研究。如,张侨的硕士论文《论刘向刘歆的文学创作及其文学观》④中对楚元王家族有所提及,认为刘向刘歆父子明显受到楚元王家族的影响,好儒而又兼杂百家,融通经子文史群学。卢翠琬的硕士论文《刘歆经学思想研究》⑤、李梦芝《刘向及其著述论略》⑥、李莉的硕士论文《刘向及其文学成就》⑦和李小平的硕士论文《刘向及其文学成就》⑧分别在讨论刘向刘歆家学渊源的时候,都对楚元王家族的基本情况作出了梳理。此外,林艳苹的硕士论文《两汉经学世家考》⑨在论述其他经学世家的部分时,对楚元王世家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另外,汪春泓《论刘向、刘歆与之关系》⑩一文根据楚元王家族后人多身居“宗正”之职以及其家族在西汉中后期参与的朝廷纷争,从楚元王家族特殊的地位和立场,去观察今本《汉书》史料来源、历史记载、传主遴选等诸多方面中刘氏父子的影子,最后认为班氏之《汉书》实源自刘氏父子的蓝本。上述论文都是在所研究课题涉及到楚元王家族才对其进行简单的梳理论述,所以其研究或简易、或偏重于某一方面,难成系统。

上述研究成果对楚元王家族作出了初步的归纳与整理,对楚元王家族的整体风貌作出了概括,对楚元王家族学术传统及其文学创作有了详细的论述,对楚元王家族在学术史和文学史上的地位有了明确的认定。尽管如此,关于楚元王家族整体性研究或见于短篇论文、或作为某些论文的一部分,缺乏专门的硕、博论文或专著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足见学术界对这个家族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研究侧重点方面,学术界多注重刘向刘歆父子的研究,而将楚元王家族仅作为其论述家学渊源的论据,实际上楚元王家族整体有着很强的研究性以及研究价值。研究内容方面,学术界多专注于该家族文学、学术等文化方面的研究,而罕有对楚元王家族作为宗室并长期担任“宗正”一职的独特政治地位进行研究,此外楚元王家族与外戚集团的政治斗争也没有专门进行讨论的。楚元王家族作为一个古代典型的政治、文化大家族理应得到相应的重视,而非像林艳苹的硕士论文《两汉经学世家考》将楚元王家族归入“其他经学世家”那样不堪。

注释:

①邓骏捷:《西汉楚元王家族学术探论》,烟台,《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一期

②刘向斌:《论西汉长安刘氏家族的文学创作》,延安,《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

③徐聪文:《西汉楚元王文学家族研究》,延安,延安大学硕士论文2016年6月

④张侨:《论刘向刘歆的文学创作及其文学观》,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5月

⑤卢翠琬:《刘歆经学思想研究》,福州,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

⑥李梦芝:《刘向及其著述论略》,天津,《历史教学》1994年第3期

⑦李莉:《刘向及其文学成就》,兰州,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5月

⑧李小平:《刘向及其文学成就》,北京,北京语言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6月

⑨林艳苹:《两汉经学世家考》,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5月

楚门的世界影评范文第5篇

【关键词】拟态环境 《楚门的世界》 媒介责任

一、《楚门的世界》对拟态环境的诠释

李普曼在著名的“拟态环境”理论中指出,在大众传播不发达的前现代社会,人们的活动范围十分有限,大部分的知识与信息来自于自己的直接经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是直接的①。所谓“拟态环境”就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者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之后向人们展示的环境。这种加工、选择和结构化的活动是在媒介内部进行的,通常人们意识不到这一点,而往往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影片主人公楚门从一生下来就成为一档真人秀节目的男主角,是一个全球瞩目的电视“明星”,他生活在人工搭建的巨大摄影棚里三十多年却毫不知情。这一切的策划人就是这档真人秀节目的制作人,他一手创造了楚门的生活,一个完全虚拟的环境。

二、对媒介的批判,电影的隐喻

1、人们适应了拟态环境

作为被媒介包裹的人们能从《楚门的世界》这部影片里看到了在大众传播日新月异的今天,传媒已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已经成为他们认识世界的主渠道。特别是随着近几年经济、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对高新尖的电子产品的依赖性越来越大,虽说网络营造的媒介是一个浩瀚无垠的知识海洋,正是因为人们可以通过这些高新尖的电子产品迅速搜索到自己需要的资料,于是造成了人对于学问的学不深,学不精,学不透的现象。人们不仅仅是在文化领域被大众传媒所局限,甚至连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已经被大众传媒所操控,也为拟态环境在人们的生活中制造出一个缺其不可的借口。

2、过度依赖媒介

在媒介发展异常迅猛的今天,大多数人都如同影片中的观众一样已经患上了“媒体依赖症”。当影片中的真人秀节目因为楚门的出逃而停播时,全球的观众失去了他们生活的乐趣进而觉得生活中少了一点儿什么。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在媒介的覆盖下信息真正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媒介越来越深度的参与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而人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也越来越依赖媒介,人们存在于虚拟环境中却全然不知。在二十世纪末中国人有了自己的网络聊天工具――腾讯QQ(1999年2月正式推出),人们通过虚拟世界认识不同地方的人交换彼此的信息(不论信息的真实性)从而打开了虚拟世界的大门,继而网络游戏的出现把虚拟世界简单的信息交换变成了现实生活中的一切活动,使其可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实现。

3、媒介需要把关人

当下现实社会中存在着很多不同的价值观,而这些价值观念也能通过媒介,把正能量歪曲成负能量,负能量却被误解成正能量。通过媒介的价值观也附加了把关人的主观意识,无形中个人主观意识又随之强加于受众,《楚门的世界》中制片人的主观意识牵动着全球观众。受众对媒介所提供的是不是绝对真实的世界并不计较,而受众总是根据媒介所提供的拟态环境做出反应,把间接经验信息加之于直接经验事件上。

1947年,卢茵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符合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管道。②这也就决定了在传播中“把关人”的重要地位。在影片《楚门的世界》中,楚门的行为是否可以变化掌握在制片人手中,这也暴露了人性的阴暗面――窥视心理。把关人如同一位家庭主妇,她具有决定当天全家人吃什么,怎么个吃法,食物是否营养搭配均衡的权力,从挑选到烹调所有决定权都在于这位主妇。在信息冗杂的今天,人们更需要有严格的把关人进行层层信息过滤而让受众获知事实,但在把关人过滤的同时也必然存在个人主观意识。

尼尔・波兹曼在谈及儿童节目对儿童的影响时说,美国目前最大的教育产业不是在教室里,而是在家里,在电视机前,这个产业的管理者不是学校里的行政人员和教室,而是电视网络公司的董事会和节目制作人。虽然本文选择研究对象并非儿童节目但儿童也是大众中的组成部分,对于电视而言都是受众。③

三、受众媒介素养的提高和媒介功能的正向发挥

1、受众的理性回归

影片中,楚门在三十多年后的一天终于开始怀疑自己生存的世界,开始慢慢地抗拒他的世界最终逃脱了这个虚拟空间。这也正是电影希望告诉人们的生活哲理:对媒介给人们营造的环境需要有所警觉。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传统媒介传播方式,传播者与受众的区分变得模糊,人们充当着传播者与受众的双重身份。一方面,网络的互动性、公开性、匿名性等特点极大地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也鼓励受众能够在虚拟的平台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网友大量的信息共享也造成了网络信息的拥堵,在混乱的信息中人们没有信息判断能力便无法从中获取完全真实准确的信息,而在网络监管制度不完善的现状下,人们的道德水平与理性就直接决定着网络信息的真实度,因此只有提倡人们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提升自我的理性认知才能把握全媒体时代下信息需求。同时,当今社会所处的时代背景冲击着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交流方式,各种交流平台不断的出现、更新,更多的信息充斥在网络里,人们可以通过这种平台发表自己真实的想法(比如微博、人人网等),也提高了对媒介信息的警觉性而不再完全受媒介的操控。

2、对媒介责任的探讨

《楚门的世界》给观众带来深刻的反思。它以一个全新的角度让人们反思媒介的现状同时也揭露了人性的一些弱点。现在人们所看到的电视节目是通过层层把关过后的节目,而楚门这个真人秀节目它充满了未知和戏剧性,同时也透露出人性的弱点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即是人们的偷窥癖。受利益驱使媒介放宽尺度,逐步策划人们“想看”的电视节目。当今社会以信息为主导,媒介不再简单的承担大众传播与娱乐的功能,媒介还承担着文化的走向和人们生活信仰的引导等功能。当媒介出现了不道德、不健康的行为时人们把矛头指向了收视率,在2011年3月24日央视称即将出台文件新考核指标,收视率不再是唯一标准,除了收视率以外,还新增加引导力、影响力、传播力和专业性四个指标。④反观现状,市场经济改革后的少数媒体关注经济利益已经大于媒体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为了博得受众的关注与经济效益对新闻的夸张性报道或者精心炮制出一系列的假新闻。这种做法不仅是媒体责任感的缺失还会造成受众失去对媒体的信任。

3、媒介功能的正向发挥

知名理论学者哈罗德・拉斯威尔将传媒功能归为监管、联系和传输三个方面。1959年,美国学者赖特在《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中提出了“四功能说”,补充说明了大众传媒提供娱乐的重要功能。随后,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负功能说,施拉姆提出的传播经济功能等理论也极大的推动了功能理论的发展。⑤媒介责任意识是媒介道德的体现,而媒介功能的发挥则是媒介本质属性的要求。

《楚门的世界》向受众展示了媒介巨大的功能即虚拟环境的塑造,在这个环境里主人公可以和普通人一样成长,他的社会认知并没有退化,可见媒体通过自身的传播在执行着强大的社会功能。那么,媒体在诸多功能发挥的同时应该增强自身的协调功能,积极发挥自身的正向功能限制负向功能。

参考文献

①程婷,《“拟态环境”中的受众角色――对影片“楚门的世界”的传播学解读》,《大众文艺(理论)》,2008(9)

②胡正荣、段鹏、张磊:《传播学总论》(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52

③尼尔・波兹曼 著,章艳 译:《娱乐至死》,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2

④《在建立科学全面的综合评价体系方面的新措施》,《人民日报》,2011-11-27

⑤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 著,何道宽 译:《传播学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9-30

相关期刊更多

中原文物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河南博物院

风机技术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机械工业局

校园歌声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贵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