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前言怎么写

前言怎么写

前言怎么写范文第1篇

前言一方面是对策划内容的高度概括性表达,另一方面在于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注意,前言的文字不能过长,一般不要超过一页,字数应该在1000字之内。具体内容包括:

1、简单论述接受营销策划委托的情况。如:**公司接受**公司的委托,就**年度的促销计划进行具体策划。

2、进行策划的原因,讲策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表达清楚,以吸引读者进一步去阅读正文。如果这个目的达到了,那么前言的作用也就真正发挥出来了

3、策划的目的以及策划实施后要达到的理想状态。

4、策划及策划书的特色,策划过程的概略介绍,参加人员的情况及致谢等。

策划书(一)

活动意图:转眼又一学期即将结束了,岁月如梭,转眼孩子们已经到了快毕业的大班,虽然进入冬季,天气转凉,但是孩子们的心是火热的。蔚蓝的大海,金黄的沙滩,起舞的白鹭,微拂的海风……和着孩子们纯真的笑脸,我们诚邀您带上亲爱的宝贝欢聚在这个美丽的地方,与蓝天白云为伴,与海浪沙滩相依,让我们和可爱的宝贝们一起,玩耍嬉戏,互动交往,促进友谊,与孩子们一起分享的快乐时光!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分享的快乐时光!

活动时间:**年12月10日周日(上午:9:30-11:00)

活动主题:走进自然、感受亲情

活动地点:亲子活动——海边沙滩嬉戏

活动流程:

2、清点人数。9:40

3、合影10:00

4、玩沙游戏:沙雕《万里长城》10:00-10:30

5、亲子游戏10:30-10:55

6、回程

活动准备:

1、请家长与幼儿共同准备出游物品。(书包、合脚的鞋子、水,湿餐巾纸等)

2、让幼儿了解外出活动时要注意安全卫生等。

3、自备玩沙工具

活动须知:

1、一定要注意幼儿的安全,防止走失。

2、游玩时尽量不要让幼儿单独行动,可以几个家庭结伴一起游玩,以便能有相互照应。

4、请将手机带在身边,保持畅通,并在老师处保证留有号码。

5、在游玩时请照看好自己的孩子,注意安全,并做到爱护公共环境,不随地扔垃圾,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示范和榜样作用。

报名方式

1、请未及时报名的小朋友:厦门市瑞景幼儿园大四班的博客日志亲子活动该篇[大四班户外亲子游活动计划]的评论里留言报名(我要参加+宝宝姓名+家长姓名+家长联系方式)。

温馨提示

1、本次活动属于自发组织,请准时到场并注意安全。如遇特殊状况,可能会临时取消活动。

2、参加活动过程中,家长要各自照顾好宝宝,以防意外发生;并保管好自己的随身物品,以免丢失。

3、家长请为孩子准备必要的衣物、点心,饮用水。万一天气有变,我们的活动将会推迟。

4、活动联系人:张乐灿爸爸:

林老师:********

陈老师:******

文英阿姨:******

本次为第一次班级集体活动,如有任何不周全的地方,希望家长们能谅解。下一次会更好!

策划书(二)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义务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植树节。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为了动员全民植树而规定的节日。

而春天是植树造林的好时节。绿化祖国,是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我系团总支全体成员将以迫不及待的心情,加入这场有意义的活动中来,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加美丽。

一、活动目的: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我系团总支决定策划此次植树节活动,来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使我们的学院变得更美丽,并通过植树活动争强大家的环保意识。做到人人参与,从而令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劳动的喜悦,加强团结,增强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只有让大家亲身体验植树的快乐和不易,才能更好的做到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

二、活动口号:生命在于运动,希望在于绿色。

三、活动时间:**年3月12日星期四

四、活动内容及流程:

1、助学部出一份以植树节为主题的海报,贴与系楼道口处,使大家了解更多有关植树节的来历和详细内容。

2、宣传部出一块主题版面,扩大宣传力度争取使人人明白植树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团总支组织部在3月11日向我系个班同学介绍绿色植物的作用并发出号召:人人参与植树节护绿、养绿系列活动,为美化、净化环境尽一份力。

4、于3月12日青志部组织团总支全体成员及我系各个班级参加植树活动。

5、在活动结束后合影留念

6、活动结束后:

(1)以各班为单位每人种植一种植物在教室。

(2)检查一下学校周围的树木,需要支架的支架,需要施肥的施肥。

(3)组织看一些有关环保的节目并在班会上交流、宣传自己对当今社会环境问题的看法。

(4)以环保为题材搞一次征文活动。

五、活动地点:山西工商职业学院内

六、活动准备事宜:

1、扫帚、铲子、水桶

2、通过团总宣传并统一进行协调安排

八、注意事项:

1、若成员身体不适,不能坚持者,可自行返回。

2、在植树时注意安全。

3、活动结束后将工具上交相关负责人。

4、植树当天准时在指定地点集合。

文化传播系

前言怎么写范文第2篇

前段时间,笔者参加了连云港市一个中小学“青蓝工程”展示活动,一上午听了三节课,授课的教学内容大致如下:

1.《故乡》:品读人物,探究文章的主旨。

2.《我的叔叔于勒》: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感悟人性的丰富与复杂。

3.《伟人细胞》:体会个性化的人物描写以及生动活泼、诙谐幽默的语言特色。

下午评课时,大家关注的几乎都是教学方法问题,即“怎么教”,很少有人评议教学内容是否有问题。其实,教学方法是服务于教学内容的,如果教学内容不正确,那么教学方法不管琢磨得多么精湛,其价值也相当有限,有时甚至是缘木求鱼。我们主张首先从教学内容角度入手备课观课评课。

这次评课让我感觉语文的教学内容至今仍是“模模糊糊一大片”。语文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课文不等于教语文。譬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仅仅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菲利普一家人如何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这就是常见的“教课文”,老师带着学生在课文内容里走了一遭,除此之外别无其它,这远远不等于“教语文”。

语文“教什么”?要教作者“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还有“怎么读”(指阅读法)等等,这些观点语文老师已渐渐认同,只是囿于理解课文内容难以“转身”。

例如教鲁迅的小说《故乡》一文,我们首先要知道这篇小说写了什么?小说以时间为序,以“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写了“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三个故事情节。在这三个情节中,作者又重点刻画了杨二嫂、闰土两个人物及二十年前的故乡和眼前故乡的巨大变化,以达到揭示帝国主义、封建社会双重压迫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害,导致农村衰败落后这一中心。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大量的时间用来品读人物。人物是怎么刻画的?这就涉及到“怎么写”的问题。这时我们就要引导学生从肖像、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描法来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并以此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至于为什么要写闰土和杨二嫂的变化、故乡前后的变化,那就是由文章的主题所决定的了,即小说“为什么这样写”的原因。并由此推知小说主题的鉴赏方法,还能模拟运用“对比”手法进行写作,这样可谓理解阅读、写作,一举两得了。

又譬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为什么不能仅仅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菲利普一家人如何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理解了故事情节就完事了么?因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通过朗读、圈画,找出菲利普夫妇及小若瑟夫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描写来品读人物的性格,通过对菲利普夫妇的描写的品读,体会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金钱至上的观念,通过对若瑟夫的动作、心理的描写的品读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人与人之间不仅仅是金钱关系,更重要的是亲情,进而让学生树立起一种正确的人生观:金钱固然重要,但金钱也不是万能的。由此我们还可以联系到当今的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该怎样不失去方向,如何珍惜亲情、友情,正确处理它们与金钱的关系等等。这样,我们就不仅教了课文,更主要的是我们还教了语文。

二、知道怎么教“这个内容”

明确了这节课我们要教“什么内容”,然后才能谈得上“怎么教这个内容”。

有的老师上《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目标是:1.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2.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各种方法。3.探究文章的主旨。但是分析人物的时候顺序是这样的:朗读课文:1.找出文中描写于勒的语句,分析于勒的人物形象。2.圈画出文中描写小若瑟夫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说说小若瑟夫的人物形象。3.找出描写菲利普夫妇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性格。

前言怎么写范文第3篇

作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有了生活,作文便马上生动活泼起来。可见,唯有从生活中方能开掘作文素材。

1.引导学生在完成生活作业中捕捉作文素材

作文素材随处可见,只是学生视而不见,不善于捕捉。于是,我常常给学生布置一些难度适中的“生活作业”,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他们开掘作文素材。

2.指导学生从各种有益活动中发现作文素材

生活如果像一坛死水,学生怎能有写作激情?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创造作文素材,我常常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比如:有培养学生感受能力的“画鼻子”比赛;有锻炼小巧手的“挟球”比赛;还有拔河、砸沙包、跳绳、捉迷藏等。由于学生对这类活动非常感兴趣,且亲自参加了,因而,他们既有东西可写,又感受颇深。

3.鼓励学生在实践中积累作文素材

作为语文老师,配合作文教学,我常常鼓励并引导学生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陶冶情操,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开阔眼界。让他们在旅游、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并积累作文素材,为写作开辟广阔的道路。

二、从课文中寻找写作技巧

有了生活,学生们作文材料的源泉得以涌流,写起来便“言之有物”了。然而,有了材料不等于就有了文章,还必须通过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裁剪,才能写出好文章。那么怎样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从而使文章写得“言之有序”,且“言之有理”呢?

这一难关,仅限于每周两节的作文课是很难突破的。那么,何不从语文课本中寻找呢?

我们知道,选入语文课本中的那些文章,都是凝聚着作家的灵感、激情和思想感情的文字,不但语言优美,写作技巧也很不一般。那么,我是怎样充分利用材料,以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的呢?

1.开头要简单明了

“万事开头难”。要写好文章的开头,对小学生来说其实并不容易。翻开其习作,要么是开头过于“惜墨”,简单而不明了;要么是哩嗦,不知所云。

比如:一学生写的《踢足球》的开头几乎占了一整篇,他确实介绍清楚了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但他却把怎样找人,赛前做了哪些准备,写得像流水账一样细。等人找齐了,便以“我们的足球赛开始了”结束全文,而对踢足球的过程怎样,谁表现的突出,结果如何则只字未提。对此,我结合自读短文《参观

刘家峡水电站》一文的开头指导学生。请看“去年暑假,我去甘肃省永靖县看爸爸,到那儿的第二天,爸爸就带我去参观刘家峡水电站”。短短几句话,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介绍得一清二楚,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后经过修改,学生的习作水平提高了不少。

2.结尾应水到渠成

小学生的作文往往以“什么结束了”、“怎么怎么我真高兴”、“这就是什么什么”结尾,干巴巴的没有味道,纯粹是为结尾而结尾。

对此,我先指出其结尾不尽人意的地方,再结合《参加刘家峡电站》的结尾“我们走出电机房,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刘家峡水电站。”和《颐和园》的结尾:“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细细游赏”等,启发学生:大家想一想,这样的结尾既写出了作者的依恋之情,又激发读者展开丰富的想象,促使读者巴不得也去参观游览一番,耐人寻味吗?

针对学生的习作,我常常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课文给以具体指导,在学生后来写的《游风穴寺》等作文中,结尾就写得非常含蓄、自然。

3.构思需巧妙新颖

构思,就是“怎么写“的问题。

怎样把观察所得按一定顺序、一定要求明白、具体、连贯地写下来?这一问题,我是在学生说的过程中,通过指导学生说、评、改来落实的。

那么怎样布局谋篇?怎样过渡呢?

初学者的作文,即使做到了叙事完整、明白,但也往往平铺直述,似流水账。教学中,我结合学生习作这样进行指导。仍以《参观刘家峡水电站》为例:先让学生看每段的开头,然后要学生注意这些词语:“坐在车上,远远看去……”、“登上大坝,站在坝顶,展现眼前的是……”、“正望着……出神,爸爸说:‘快看’……”、“下了大坝,钻进……”。作者以参观点的变换为顺序,或远望、或近看、或听到声音……,过渡非常自然。这么一讲,在以后的习作中学生很少再用“接下来”等作为过渡语了。

4.能力该逐步培养

语文课恰当、自然、有效地结合作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非常有益的。比如:在教《香港夜色》时,我引导学生找出本文的观察点,从而让学生知道如何选择观察点;在教《钓鱼的启示》时,教学生学到一些积累材料的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而《倔强的小红军》一文,对人物的描写则非常好:既有心理和动作的描写,又有人物神态和语言的描写,这样使人物的形象丰富而具体,讲到这儿,我就适时地引导学生依照上面的方法来描写一个他熟悉的人……。

总之,作文教学离不开生活观察和技巧训练。语文课要有切切实实的能力训练,学生对语文工具掌握不够,运用不好的地方,教师要给以具体指导,以提高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和水平。素材加技巧,这些都有了,还愁学生写不出好作文吗?

前言怎么写范文第4篇

崔峦老师说,要实现阅读教学的美丽转身,改变语文教学出现的“高耗低效”现象。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实现美丽的转身,改变这种“高耗低效”的现象呢?本人从“三个转变”进行了思考。

一、教学目标——实现重内容到重语言的转变

阅读教学要以语言学习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解决“阅读教学教什么”的问题,从源头找准切入点,才能真正实现从重内容到重语言的转变,如二年级下册《数星星的孩子》一课的教学目标可定为以下几个。

1.会认“撒”“距”“衡”等9个生字,会写“睡”“数”“珍”“珠”等6个生字。

2.补充句子:课文主要写张衡小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知课文大意。

3.联系上下文,理解 “一直”“总是”“果然”这几个词语,体会张衡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刻苦钻研的好品质,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4.积累好词“无数的珍珠”“一闪一闪地乱动”“一组一组的”“刻苦钻研”以及打比方的句子:“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个勺子,叫北斗七星。”

以上第三、第四个目标的制定,不仅让学生运用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文中的情感,还在阅读中帮助学生积累了具有典型形式的语言,并尝试着进行运用,做到了得意、得言、得法。

二、教学流程——实现内容解读向语言学习的转变

当前的阅读教学最主要的问题是就内容分析内容,对文章的语言表现形式却没有涉及,语文学科的特点不突出。现在流行的教学流程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品读感悟,体会作者情感——总结拓展,升华情感。这基本上是围绕课文内容来进行的。为此,我们还需在教学流程上,由文本内容解读转向重语言学习运用,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点。如《鱼游到纸上》一课的教学片段。

出示: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读读这段话,青年是怎样“工笔细描”?怎样“挥笔速写”的呢?用波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师:画横线的句子和波浪线的句子,有什么联系?

生1:前面是概括写,后面是具体写。

师:是呀,这样先概括写,后具体写,就能具体地写出那位青年画画的专注和画画技巧的娴熟,使人对青年更为佩服。说话写作时很多情况下我们就是用这样的表达方式。读读这段话,第一句话和后面几句又有什么联系呢?

生2:这一句话是总写,后面一句是具体写。

师:真会读书,一眼就发现了这个秘密,这一段也是先概括写青年画鱼,再具体写怎么画,第一句也是这一段的总起句,还是采取先概括后具体描述的方法表达的。

师:那位青年有时工笔细描,有时挥笔速写,画得如此认真,一个小女孩看到了忍不住夸奖到“鱼游到纸上了”。如果你们是围观的人,会怎样夸奖那位青年呢?请你们试着用刚才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把夸奖的话写下来。

上述的教学流程,教师抓住文中一处关键而精彩的语句,从语言入手,引导学生领悟语言的表达方式,走的是理解内容──学习写法──训练运用的流程,真正在做语文教学当做之事,这样的课堂就会充满魅力。学生对总分的构段方式的认识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最终达到了学会应用的目的。

三、教学策略——实现读写有效衔接和迁移的转变

阅读课让学生品味语言、多读书之后,还应该用心表达,把“写”挤进课堂,从而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效果,这需要我们关注教学策略的改变。如《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自然段的教学。

师:这一段写了什么?

生1:写六班五个战士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师:五位战士各自的表现是什么?

生2:班长指挥战斗,副班长打一枪就大吼一声,战士宋学义使出浑身的力气扔手榴弹,胡德林和胡福才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师:是的,作者写这段时先总写了五个战士怎样痛击敌人,再重点写了五壮士各自的表现。

师:我们知道,要写好一个场景,最有效的写法就是有点有面,点面结合。既照顾全景,又突出重点。这种写作方法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借鉴的。

师:下面我们来练习这种写法,写教室、学校、运动场、超市、广场等。

以上的教学片段,教师先问“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以帮助学生理清文段的内容,知道“写什么”;然后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你们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写法吗”为立足点提问,将“点”和“面”的关系清晰展现,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学习、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这样的教学策略,完全服务于既定的目标指向并有助于目标的最终达成。

前言怎么写范文第5篇

笔者以为,理论上,作文讲评课应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思维,以“培养学生敏锐的感悟力和表达力”为引领,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实践中,讲评课不能搞形而上学,其核心是内容的研制,要从学生的基础和需要出发,精心研制讲评的内容和实施步骤。笔者认为作文讲评课的内容研制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拿什么讲”、“怎么讲”、“期望达到什么目标”。

笔者针对作文讲评课中教师重方法指导、轻学生反馈的现状,利用本届初三月考、期末考、中考模拟考中的学生考场作文,把批注阅读引进作文讲评的课堂,进行为期一年的实践。2010年中考,笔者实验的301、302班综合成绩分别位列年级第一和第二(共14个班级)。笔者以为批注阅读是走出作文教学高耗低效的一条捷径。批注阅读的主体是学生,对象是各场考试中的学生习作,目的是把握作品文理,落实“文感”;推敲语言技巧,提高“语感”;体味现实生活,触发“生活感”。

下面笔者谈谈初三阶段批注阅读运用于作文讲评课的操作方法和意义。

一、确定讲评内容,教有所依

作文讲评课的首要问题是“拿什么讲”。是以名家经验理论为主体,还是用学生作文为载体?这是能否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第一步。笔者以为讲评内容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讲评的第一手材料要从学生作文中来,使教有所依。有些教师忽略学生考场作文的价值,仅以此为判定分数的依据了事。其实,考场作文是学生冥思苦想、精血诚聚而成,里面蕴藏着许多有价值的东西。教师要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整理、归类,把学生习作分为优等文、中等文和下等文。每次讲评课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1~2篇优等文、下等文作为讲评对象。由于实践处于尝试阶段,所以一年来笔者停留在对优等文的批注上。批注阅读进作文讲评的课堂,如果从初一开始,则可从批注优等文始,到批注下等文止,使学生从取他人之长到攻他人之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二、指导批注方法,授之以渔

作文讲评课内容研制的第二个重要问题是“怎样讲”。批注阅读可以使学生真正地入情入境,与作者、作品进行心灵对话。正是这种心灵的对话,在读写融通中培育学生对生活的敏锐的感悟力和表达力。

批注阅读运用于作文讲评课主要包括两个步骤:批注和交流。为习作做批注,使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一缄默知识得到了“外显”,就具备了交流的基本条件。

此处所讲之批注与阅读教学中之批注并无不同,然批注法运用于阅读教学,教师普遍停留在对学生“圈点勾画”这些批注符号的指导上,不惜时间地讲“用什么批注”,而对学生实际操作中至关重要的“如何批注”即“批注内容”却指导缺失,使学生批注时或无从下笔,或流于形式。笔者以为批注阅读重在告诉学生“如何批注”,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可以操作的批注之法,真正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笔者对批注之法主要提炼为“整体三问质疑”和“语言技巧质疑”。

“整体三问质疑”包括写什么(概括作品内容)、怎样写(分析作品结构)和为什么写(把握写作意图)。“整体三问质疑”主要是帮助学生准确地解读作品,架起学生走进作品的桥梁,为后面的“语言技巧质疑”铺路。学生只有准确地把握作品要旨,批注才有情感的立足点。

“语言技巧质疑”可以引导学生分层次进行。例如:从字入手,你认为作品中哪些字极富生命力,能起一字千钧的作用?从词入手,你认为作品中哪些词特别精妙?试联系语境来赏析。从句入手,你认为作品中哪些句子特别精彩?因何而精彩?从章入手,你认为作品最大的写作特色是什么?

如此设计,整体把握方向,局部落到细处,从整体到局部,便于学生操作,利于学生深入,使学生感到有章可循,批注时自然“胸中有丘壑”。

受课堂时间的限制,我们可以把这一环节作为作业提前布置给学生,这样可以使学生更细致、更深入地批注,也可以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成果交流。

三、交流批注成果,融通“三感”

多数教师在作文讲评课时重方法指导、轻学生反馈。教师满言堂,师生、生生缺乏交流,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批注阅读进作文讲评课堂之第二步——交流,既弥补以前作文讲评课之不足,又给学生展示批注成果提供平台,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使课堂呈现百花齐放的生机。

建立在学生书面批注上的成果交流,须同教师传授的“如何批注”之法相对应,口头交流应与书面批注一脉相承。下面结合月考作文《难忘那张脸》谈谈批注阅读第一次进作文讲评课课堂的交流成果和意义。

(一)把握作品文理,落实“文感”

“文感”是对作品整体敏锐的感悟力和表达力。“整体三问质疑”的“写什么”、“怎样写”和“为什么写”帮助学生把握作品文理,交流进一步落实“文感”。

“写什么”?

生1:本文主要写了作者难忘一位云南老人的笑脸的故事。

生2(补充):本文主要写了作者难忘在天堂般的云南,巧遇一位满脸皱纹却有似弯月的笑脸、经营饭店却不收取“我”饭钱的天使般的纳西族老人的故事。

师:这两位同学有概括有具体,各有所长。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扣住了“难忘”二字,这两个字是文眼,看来作者选材时扣题很准确,而同学们概括也很到位。

“怎样写”?

生3:文章第①②段引出在云南与老人相遇的故事,并交代难忘,第一次点题。

生4(补充):第②段还写到“因离别而感伤”以及“她是我的天使”,所以我认为这两段在内容上暗示了下文是怎样一件事和怎样一个人。

师:很好,结构上点题、内容上铺垫。看来我们写文章用笔之处要关照内容和结构,我们读文章更是要多角度分析。起因、经过、结果呢?

生5:起因是第③段,写“我”独自漫步于古城小道,闻香而入一家朴素的饭店,巧遇老人。

生6:经过是第④⑤段,主要写老人带着不变的笑容为“我”做饭、和“我”聊天,想请“我”客不成就送我亲手制作的东巴纸。

生7:结果是第⑥段,主要写老人带着笑容目送“我”。

师: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文章的条理就比较清楚。那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为什么写”?

生8:我认为作者赞美了人性中的真、善、美,从文中作者称老人为“天使”可以看出。

生9:作品中写到“我们聊了很久”,“似乎没有任何民族与年龄间的代沟”。可见,作者要告诉我们,只要真诚以待,人与人之间可以跨越民族和年龄的界限,尤其体现了不同民族间的和谐相处。

师:这两位同学对《难忘这张脸》一文的立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清代学者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 之乌合之众。”这里的“意”,就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它对文章的高低优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考作文评分时“立意深”也是一等文的重要条件。

以上为交流批注成果的第一环节,使学生进一步把握作品文理,落实“文感”。同时可以帮助学生为后面的反观自己的同命题作文《难忘这张脸》“写了什么”即选材、“是怎样写的”即构思和“为什么而写”即中心思想作好铺垫。

(二)推敲语言技巧,提高“语感”

“语感”对应的是对言语和言语形式敏锐的感悟力和表达力。批注用“语言技巧质疑”从字、词、句、章四个角度引导学生推敲语言技巧,交流则可以分成两块,先按段落逐段逐句从字、词、句进行择优赏析,再从章的角度赏析,提高学生的“语感”。

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推敲语言技巧,更好地感知语言,提高学生敏锐的感悟力,这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通过交流,进一步促使学生摸索语言规律,发现运用语言的钥匙,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智慧,使学生敏锐的表达力出现质的飞跃。

(三)挖掘作品价值,触发“生活感”

“生活感”对应的是对作品中的生活(间接生活)和阅读、写作时观照的自身生活(直接生活)的敏锐的感悟力和表达力。缺乏“生活感”就失去了灵魂,这样,学生即使阅读再多的名家美文、背诵再多的写作技法,也难以与作品形成情感的共鸣,更无法打动读者的心灵,所以笔者认为“生活感”是学生写作的翅膀,只有具有“生活感”的学生才能自由翱翔于写作的天空。

交流之第三步主要引导学生挖掘记忆中“难忘”之脸的价值,触发“生活感”。此环节教师须在课前从学生作文中选出一份选材尚可但缺少深度的下等文备用。上课时先让学生(包括备用下等文的作者)交流:现实生活中你“最难忘的那张脸”是怎样的?为什么难忘?文学作品中你“最难忘的那张脸”又是怎样的?为什么难忘?以此告诉学生,文章来自生活,直接生活和间接生活都是作文的源泉。其次以课前备好的下等文为例,引导学生对“这张脸”进行灵魂的追问、道德的理解、人性的思考,深度挖掘“这张脸”背后的价值所在(难忘的深度原因),可教师设疑,可学生辩论,以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使他们倾听自己心灵的声音,触发他们的“生活感”。

四、反思自己的文章,以改促进

通过课前批注和课堂交流,此时学生对上次作文已经获得了重新认识。那么学生怎样才能把从讲评课上得到的有效信息转化为自己的写作经验呢?笔者以为让学生课后反思自己的文章,以修改促进步,是写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的保障。

修改时学生可以参考批注之法,先用“整体三问质疑”反思自己的作品写什么、怎样写和为什么写,审视自己的作品选材是否准确、立意是否深刻、布局谋篇是否合理。再用“语言技巧质疑”反思自己的字、词、句、章:我的哪些字可以进行修改,使其更富生命力,能起一字千钧的作用?我的哪些词可以修改得更精妙?我的哪些句子可以修改得更精彩?怎样改才能体现我的写作特色?

相关期刊更多

中文学术前沿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浙江大学中文系

前沿科学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理论前沿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中央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