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栽培基质

栽培基质

栽培基质

栽培基质范文第1篇

按5:3:2的比例混合配制成栽培基质,对水果黄瓜

“萨瑞格”进行基质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植株生

长发育速度、生长势、产量、果实品质等性状方面,

基质栽培与土壤栽培相当。基质栽培不仅降低了用

药成本,而且环保无公害,还能使废弃资源再利用。

关键词:基质栽培;水果黄瓜;土壤栽培

选择“萨瑞格”作为基质栽培试验品种,以土

壤栽培为对照,研究基质在黄瓜栽培上的应用效果。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材料

水果黄瓜“萨瑞格”(以色列海泽拉优质种子公

司品种),产自荷兰。

1.2试验设计

1.2.1基质配比

椰糠、牛粪、河沙按5:3:2的比例混合,并在

每立方米的基质中加入尿素1kg,调节碳氮比,然

后浇透水,堆放3个月以上。

1.2.2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永发科研基

地进行。选择宽8m、长20m的标准钢质大棚,基

质栽培采用在地上砌槽放入基质的形式,槽深20cm、

宽50cm,槽内先铺薄膜与土壤隔离,后填入腐熟

的栽培基质,上面铺设滴管,然后盖上黑色地膜;

以土壤栽培为对照。1个标准大棚的面积设为1个小

区,重复3次。基质栽培和土壤栽培分别在2个大

棚中进行,每个大棚4个槽,每槽种植2行,株行

距30cm×30cm,共定植520株。对照按常规的

土壤栽培进行,每667m2施牛粪1000kg、复合肥

50kg、过磷酸钙20kg,撒施后深耕整地做畦,畦

宽90cm、沟宽40cm、畦高15cm,铺设滴管,盖

地膜。

1.2.3育苗管理

将椰糠、牛粪、河沙按5:3:2的比例混合配制

成育苗基质,对照使用消毒土壤。2009年11月15

日播种,当瓜苗具有2片真叶时定植,瓜苗素质良

好,成苗率95%以上。

1.2.4肥水管理

定植后浇透水,以后视情况每5d浇1次水,开

花2周后每667m2施复合肥5kg,硫酸钾3000倍

液1次,并喷洒杀菌剂防病,加强肥水管理。基质

栽培处于较为封闭的状态,而黄瓜又是需水量较大

的蔬菜,故应严格控制水分。土壤水分含量对有机

肥的分解有明显的影响,基质不能过干或过湿。

1.3试验方法

在黄瓜的各个生长期目测植株生长势。从第1

雌花开放起,每天记录每个小区第1雌花开放数及

坐瓜、采瓜株数,确定第1雌花开放期、始收期、终

收期。采瓜开始后,每小区定点调查10株,记录当

日采瓜数及单瓜质量,直至采收结束,计算单株结

瓜数和单株产量。在采收前、中、后期,分别选取

不同栽培方式具有代表性的黄瓜20条进行相关性状

测评,取平均值。在终收期,每小区随机取样5株,

测定主蔓长、全株节数等生物学性状。每次采瓜时

按小区单独统计产量。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育苗方式黄瓜幼苗主要生物学性状比较

基质育苗比土壤育苗晚出苗2d,但成苗率高

1.7%,叶片数多0.2张,株高高0.3cm,子叶至生

长点高度高0.2cm,叶片纵径和横径分别大0.2cm

和0.3cm。见表1。

2.2不同栽培方式黄瓜生育期比较

从生长发育速度上看,基质栽培和土壤栽培无

明显差异。基质栽培比土壤栽培晚出苗2d,但第1

雌花开放期提早2d,始收期提早3d,终收期推迟

3d,整个生育期长3d。见表2。

2.3不同栽培方式黄瓜植株和果实主要性状比较

从生长势看,基质栽培的主蔓长258cm,比土

壤栽培长22cm;基质栽培的全株叶片数为45.5张,

比土壤栽培多6.5张;基质栽培的节间距比土壤栽

培长0.22cm;从茎粗上看,基质栽培比土壤栽培

小0.4cm;从单瓜质量上看,基质栽培比土壤栽培

小8.5g;从瓜长和瓜径上看,基质栽培为13.65cm

和3.10cm,土培为14.25cm和3.30cm,基质栽培

的瓜长和瓜径分别比土壤栽培小0.6cm和0.2cm;

结瓜性由品种特性决定,均为1节多瓜;基质栽培的

单株结瓜数比土壤栽培多3.5条;皮色均为深绿色,

口感无明显差异,均脆嫩爽口。见表3。

2.4不同栽培方式黄瓜产量比较

基质栽培与土壤栽培相比,单瓜质量小8.5g,

单株产量却大0.01kg,小区早期(前20d)产量少

2.84%,每667m2产量少5.78%,但差异不明显。见

表4。

3小结与讨论

3.1基质育苗虽比土壤育苗晚2d出苗,但苗的长

势、定植时苗的大小均稍优于土壤育苗。

3.2从生长发育速度上看,基质栽培和土壤栽培无

明显差异,终收期仅推迟3d,整个生育期长3d。

3.3从生长势上看,基质栽培比土壤栽培稍弱,单

瓜质量和瓜的大小均稍逊于土壤栽培。

3.4从产量上看,基质栽培和土壤栽培的单瓜质

量、单株产量基本无差别,基质栽培比土壤栽培的

小区早期(前20d)产量少2.84%,总产量少5.78%,

但差异不明显。

3.5基质栽培有其不稳定的因素,但在栽培效果上

与土壤栽培相当。通过基质栽培,既在一定程度上

解决了连作障碍问题,又可以利用废弃物。土壤的

温度、水分、有机物料的组成等对有机肥营养元素

栽培基质范文第2篇

一、增产增效情况

2009年5月,由山东农业大学组织测产验收,日光温室越冬番茄产量达到了19712.1公斤/亩。2010年6月,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和山东农业大学组织测产验收,重复利用已栽培过三茬番茄的旧基质,日光温室早春茬番茄产量仍然达到了11999.6公斤/亩,较对照日光温室土壤(板结严重)栽培增产76.3%。

栽培基质一次性投入约3500元/亩,以后栽培基质的调配每年需投入约500元/亩,可重复利用3~4年,平均每年投入约1500元/亩,相当或低于土壤栽培的基肥投入成本。该项技术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因此经济效益的增加也非常显著。与土壤栽培相比,利用该项技术生产的番茄果实番茄红素和维生素C含量明显提高,商品品质明显改善。

二、栽培技术要点

1. 栽培槽设置

将设施土壤地面整平后,按1.5米槽距,挖制口宽35厘米、底宽和高均为25厘米的栽培土槽。栽培槽横断面为等腰梯形,与土壤不隔离,槽间可铺盖地膜。

2. 有机肥施用

有机基质栽培的养分主要来源于有机肥,部分来自化肥。有机肥可因地制宜采用充分腐熟的鸡、牛、羊、猪粪等或发酵烘干的颗粒有机肥,也可采用发酵的作物秸秆(玉米、小麦等),畜禽粪便均需晾干后捣细。

3. 栽培基质配方(体积比)

(1)发酵稻壳U腐熟鸡粪U河沙(或非菜地沙壤土)= 3U1U1

(2)腐熟牛粪U腐熟鸡粪U发酵稻壳U河沙(或非菜地沙壤土)= 5U1U3U1

(3)玉米或小麦发酵秸秆U发酵鸡粪U河沙(或非菜地沙壤土)= 4U1U3

(4)发酵稻壳U牛粪U腐熟鸡粪U河沙(或非菜地沙壤土)= 2U1U1U1

新稻壳表面附着易发酵物质,可与少量鸡粪混合喷湿后,盖膜封闭发酵10~15天,晾干备用。稻壳直接利用会因短暂发酵放热而导致烧苗。配方(3)中如果玉米或小麦秸秆发酵中添加的鸡粪较多,配方中可不再用发酵鸡粪。

4. 供水供肥系统

采用性能优的微滴灌系统,每个槽内铺1条微滴灌带或滴灌管,始终保持滴水孔的畅通。微滴灌可与配套的施肥器相联,实现肥水一体化管理。追施的化肥应采用易溶解的冲施肥。

5. 品种选择和育苗

选用适于设施栽培的番茄和黄瓜品种,苗期管理同常规番茄和黄瓜育苗。最好从专业蔬菜育苗工厂订购幼苗。

6. 栽培管理

(1)定植

秋冬栽培:华北地区番茄黄瓜定植时间为8月中下旬。番茄苗龄3叶1心,黄瓜苗龄为两叶一心(育苗工厂苗龄为一叶一心)。定植前3~4天将基质浇透水,使基质充分湿润。每槽种植两行,栽培密度一般3000株/亩。

冬春栽培:华北地区定植时间约为1月下旬到2月下旬。番茄幼苗可在秋冬栽培拉秧前定植(间作)于槽内,以争取高产高效,但是前茬番茄应尽早拉秧。黄瓜幼苗可于前茬拉秧后定植。

(2)追肥

如采用上述配方基质,黄瓜和番茄目标产量均设定为15000公斤/亩,整个生育期只需在结果初期和盛果期分别追肥6~7次,番茄追肥总量为相当于尿素(N)30公斤/亩和相当于硫酸钾(K2O)60公斤/亩。黄瓜追肥总量相当于尿素(N)45公斤/亩左右和相当于硫酸钾(K2O)50公斤/亩左右。必须采用易溶解的冲施肥。

配方基质微量元素较充足,一般不会发生缺素症状,但基质或地下水碱性过强时,有些微量元素难以被植物吸收,尤其在秧苗较小的时候,可能发生生理障害,可追施1~2次螯合微量元素的复合肥。水分管理的原则是始终保持基质的相对含水量为80%左右。

秋冬栽培:番茄和黄瓜坐果后进行第1次追肥,采用氮(N)U磷(P2O5)U钾(K2O)为10U10U30的复合肥。10月份冲施3次,每次3.5公斤/亩,11月和12月均冲施2次,每次7 公斤/亩。

冬春栽培:番茄和黄瓜坐果后进行第1次追肥,采用氮(N)U磷(P2O5)U钾(K2O)为10U10U30的复合肥。2月份冲施1次为7公斤/亩。3月份冲施2次,每次为5公斤/亩。4月和5月每月冲施3次,每次3.5公斤/亩。

每次追肥均应结合浇水进行。

(3)浇水

冬季温度较低,土壤和作物蒸腾量小,浇水不应过频,一般20~25天浇水1次,栽培基质相对含水量维持75%较宜。随着温度的升高,土壤和作物蒸腾量逐渐加大,浇水量应随之加大,秋春季10天浇水1次,夏季7天1次,栽培基质相对含水量维持80%较宜。

(4)温光管理

低温弱光天气较多的冬春季节,尽量保证夜间温度不低于10℃,极端低温天气下不得低于5℃。在不降低温室气温的前提下,尽量多争取接受太阳光,“保温争光”是深冬季节日光温室蔬菜管理的原则。

春季和秋季晴天夜间温度15℃以上,白天25~30℃。

(5)植株调整

有机基质栽培番茄生长势强,应及时打杈,采用单干整枝法,平均每穗留果4个,6~7穗后摘心,后期及时去除老叶和落蔓。黄瓜也应及时进行植株调整,冬季保持12~13叶,春夏秋季保持15~16叶,及时去除老叶和侧枝并放蔓。

7. 病虫害防治

有机基质栽培发生土传病害较少,同时环境条件可人为调控,也减少了染病机会。但在后期也应加强地上部病害的防治。

(1)根结线虫。定植10~15天后,用5%的阿维菌素乳液(1000毫升/亩)1500~2500倍液灌根,可有效防治。

(2)蚜虫和白粉虱用25%异丙威(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烟剂600克/亩熏杀。

8. 基质消毒和重复利用

夏季换茬时,可在栽培槽中按旧基质U腐熟鸡粪(晾干捣碎)10U1的比例添加腐熟鸡粪和80公斤/亩的氰氨化钙,与旧基质充分混匀后浇透水,盖严塑料薄膜,密封温室10~15天消毒。消毒后揭去栽培槽的塑料薄膜,将基质重新捣松晾晒5~7天,即可进行下一茬栽培。

栽培基质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刺槐;香菇;菌丝生长;产量

中图分类号:S64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19-5114-03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19.057

Abstract: To scientifically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Lentinus edodes cultured with Robinia pseudoacacia,the effect of Robinia pseudoacacia on the hyphal growth and yield of L. edodes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owth rate of Tingxiang 18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oak material, but the growth rate of Senyuan 135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ak material. The yield of Tingxiang 18 and Senyuan 135 were sligh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ak material. In a conclusion, it was feasible for the L. edodes culture with the R. pseudoacacia instead of traditional oak material.

Key words: Robinia pseudoacacia; Lentinus edodes; hyphal growth; yield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是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刺槐属(Robinia)的落叶乔木,喜暖湿润气候,最适宜生长在海拔400~1 200 m的丘陵山地;适应性很强,栽植广泛,生长快,是重要的园林绿化树种和经济林树种。刺槐树冠浓密,水平根系呈放射状伸展,交织成网状,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功能。刺槐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优良的饲料添加剂。刺槐花是重要蜜源,酿造槐花蜂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刀豆酸、黄酮类等。刺槐树皮和根中含有多种黄酮类活性物质,可供开发药物,治疗疾病。刺槐豆荚种子胚乳可提制槐豆胶,与其他食用胶复配用作增稠剂、持水剂、黏合剂及胶凝剂等[1]。

香菇(Lentinus edodes)是担子菌纲伞菌目(Agaricales)侧耳科(Pleurotaceae)香菇属(Lentinus)的食用真菌。香菇素有“植物皇后”美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B、维生素D、多糖等,具有可治贫血,预防佝偻病和抗肿瘤等药用功效[2]。然而,香菇栽培需要消耗大量生长缓慢的栎类资源,与天然林保护工程、现代生态林业和生态文明建设存在必然的矛盾。积极寻求合适的香菇替代栽培材料,降低对传统栎木资源的过度依赖,促进香菇产业可持续发展,提高香菇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因此,本研究拟采用刺槐基质栽培香菇,分析刺槐基质对香菇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探讨刺槐基质栽培香菇的可行性,为刺槐资源替代传统栎木资源进行香菇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香菇品种为夏菇汀香18和冬菇森源135。栽培培养基为78%木屑;18%麸皮;1%白糖;1%石膏;1.5%玉米面和0.5%生石灰[4]。

1.2 香菇栽培方法

栽培培养基中采用50%、70%、90%和100% 4种比例的刺槐木屑替代传统栎木屑,以栎木屑作为对照,按照常规香菇袋料方法进行栽培。

1.3 刺槐基质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按照香菇栽培常规拌料方法拌料,分装于250 mL广口瓶,用封口膜封口后于121 ℃高温灭菌2 h,冷却备用。用直径12 mm打孔器在活化菌落边缘打取菌丝块,将菌丝块接种在灭菌瓶装培养基中央,置于27 ℃、RH=70%培养箱中恒温培养。待菌丝生长到第12天时,在瓶壁用记号笔划线标记,连续培养8 d(菌丝生长第20天)后,测量菌丝生长距离,计算菌丝生长速率。

1.4 刺槐基质对香菇产量影响

在袋料发菌过程中,观察记载袋料菌丝生长速度、转色过程的情况。袋料发菌完成后移栽到大棚架,记载出菇批次及产量结果。

1.5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表格作图。采用DPS软件分析刺槐代料不同比例对香菇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并用最小显著差数法(LSD)比较不同处理的差异显著性(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刺槐基质对夏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夏菇汀香18能够在不同比例的刺槐基质上正常生长,生长速率均高于对照100%的栎木培养基(图1)。汀香18在50%、70%、90%和100%刺槐基质上的菌丝生长速率分别为3.79、3.71、3.68和3.92 mm/d,而对照100%栎木屑上的菌丝生长速率为3.57 mm/d。在刺槐基质和对照100%栎木基质上,汀香18菌丝粗壮有力,颜色洁白。

2.2 刺槐基质对冬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冬菇森源135在不同比例的刺槐基质上能正常生长。与对照100%栎木屑(生长速率3.94 mm/d)相比,森源135在100%刺槐基质上的生长速率为3.92 mm/d,50%刺槐基质生长速率为3.75 mm/d,70%刺槐基质为3.50 mm/d,而90%刺槐基质为3.0 mm/d,差异显著。在对照100%栎木基质上,森源135菌丝粗壮有力,颜色洁白。在刺槐基质上,森源135菌丝相对略细,颜色相对略暗。

2.3 刺槐基质对夏菇产量影响

夏菇汀香18在不同比例刺槐基质上能正常生长并出菇(表1)。从菌丝满袋时间来看,夏菇汀香18在传统栎木基质菌丝满袋时间为45 d,略早于刺槐基质(50%和70%刺槐基质为47 d,90%和100%刺槐为49 d)。从转色完成时间来看,不同比例的刺槐基质与栎木基质转色完成时间基本一致,均为70 d。从香菇产量和优质菇比例来看,夏菇汀香18在不同比例刺槐基质略低于栎木基质(平均产量为560 g/袋,优质菇比例为85.80%)。

2.4 刺槐基质对冬菇产量影响

冬菇森源135在不同比例刺槐基质上能正常生长并出菇(表2)。从菌丝满袋时间来看,冬菇森源135在栎木基质上菌丝满袋时间为45 d,略早于刺槐基质(50%和70%刺槐基质为48 d,90%和100%刺槐基质为49 d)。从转色完成时间来看,冬菇森源135在刺槐基质上的转色时间除100%基质(73 d)早于栎木基质(75 d)外,其他比例刺槐基质(79 d)略晚于栎木基质。从平均产量和优质菇比例来看,冬菇森源135在刺槐基质平均产量和优质菇比例略低于栎木基质(平均产量为655 g/袋,优质菇比例为90.98%)。

3 小结与讨论

从刺槐基质对香菇菌丝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来看,夏菇汀香18生长速率优于对照100%栎木培养基,而冬菇森源135生长速率略低于对照100%栎木培养基。从刺槐基质对香菇产量的试验结果来看,无论夏菇汀香18还是冬菇森源135都略低于对照100%栎木培养基。对刺槐基质栽培的香菇品质进行的分析结果显示,香菇品质基本一致,且香菇多糖含量优于传统栎木(另文发表)。总体而言,只要选择好适宜的香菇菌种并保证高效栽培管理措施,采用刺槐资源替代传统的栎木资源进行香菇栽培是可行的[5]。

刺槐常作为速生用材林、水土保持林、薪炭林、蜜源林和园林绿化树种,均可发挥巨大作用,其生态效益将十分显著,但由于其产品附加值没有充分体现,产业链的综合效益降低,经济效益的总体表现偏低。本研究结果证明了刺槐可为香菇栽培提供重要的、可再生的替代资源,为林业多元化经济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宋永芳.刺槐资源的开发利用[J].林业科技开发,2002,16(5):11-13.

[2] 张 峰.香菇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工程,2008(2):28-30, 40.

[3] 魏银初,班新河,王 震,等.河南省香菇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食用菌,2011(5):4-6.

栽培基质范文第4篇

一、培养料配方

玉米秸秆75%,牛粪(干质量)18%,石灰2.5%,过磷酸钙1%,玉米粉1%,复合肥0.5%,石膏2%。

二、培养料的堆制、发酵

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的背风水泥地作为堆料场,同时还要有必需的挡风避雨设施。将晒至半干的玉米秸秆揉丝后直接堆料。4月中旬(播种前1个月左右)建堆料堆要求宽1.3~1.5米,高1.2~1.6米,长度根据种植量决定。堆料时先在底部铺一层20厘米厚的玉米秸秆(以利料堆通风透气),然后再均匀铺一层干牛粪(粪层厚约5厘米),依次一层秸秆、一层牛粪地堆积起来,最后以牛粪盖顶。堆好后浇水浸透,以堆底刚刚渗出水为宜。在铺料时每隔80厘米插一根直径8~10厘米、长度比料堆高的棍子,堆料浇水完毕抽出木棍,形成通气孔。建堆时还要注意料堆的四周边缘要直,减少料堆上下部宽度的差距,使料堆内的温度保持良好。料堆建成后,要用塑料布覆盖增温,并防止雨淋。

料堆内的温度升至65℃~70℃时,3~4天后进行第1次翻堆。具体操作方法为:将培养料扒开、抖松,把中间的培养料翻到外边,并适当喷水,调节湿度,添加过磷酸钙、石灰、复合肥、玉米粉、石膏,调整料堆内的pH为8。温度再次升到65℃~70℃时,2~3天后进行第2次翻堆。一般要翻堆3~4次,达到料黄褐至棕褐色,松软有弹性,手拉即断,无臭、无氨味,含水量65%(手用力握料,指缝间有水珠浸出,但不能滴下)、pH为8的发酵标准为止。

三、播种

菇棚经消毒处理后将培养料移入,上下抖拌混匀,待料温降到28℃以下时,准备铺料播种。操作流程:挖长10米、宽1.5米、深20厘米的栽培畦,底部均匀撒一层石灰,利用梯形模具(下边长50厘米、上边长45厘米、高25厘米)于栽培畦内铺料播种,首先底部铺一层厚约3厘米的发酵料,然后均匀撒一层菌种,依次一层发酵料一层菌种,最后用发酵料盖顶,并用重物压实(使脱去梯形模具后栽培块紧实挺立)各栽培块间距10厘米,用直径为1厘米的木棒在栽培块上打5个孔,增加透气性,同时用经过高锰酸钾消毒的聚乙烯薄膜覆盖栽培畦。

在播种后2~3天,要密闭整个菇棚,使菇棚温度控制在28℃以下,湿度保持在65%~80%之间,温度超过28℃时,要适当通风降温;3天后,要适当增加通风量,相对湿度控制在80%左右,当菇房干燥或温度升高时,可向菇棚的墙壁、走道以及空中喷水,以增加空气湿度和降低温度。播后密闭菇棚,保湿为主,促菌种萌发;1周后菌丝开始吃料时,可逐渐增大通风量,保持料温2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70%。

四、覆土

取肥沃的菜园土,经太阳曝晒12小时后敲碎过筛,在过筛后的菜园土中加入2%的复合肥、2%的石灰,喷水均匀搅拌配成营养土(喷水量要使营养土手握成团、松开即散)。待菌丝基本发满时,将配好的营养土平铺于栽培块上,厚度3~5厘米,并用营养土将栽培块间隙填满。

五、出菇管理及收获

栽培基质范文第5篇

1 建棚建池

莲藕的保护地基质栽培需要进行覆盖设施的建设,设施主要为保温效果较好的温室或塑料大棚,且要在设施内建设栽培池。池按南北向开挖,深50~60 cm,池底部及四壁用水泥硬化即为硬池,硬池使用年份长,但一次性造价高,一般建667 m2硬池需4 500~5 000元;池底部及四壁铺双层塑料薄膜即为软池,软池投资小,每667 m2约需2 000元,但使用寿命较短,一般为2~3 a。不论硬池还是软池,都要保证不漏水、不B水。

2 基质填充

基质主要选择蛭石、泥炭、菇渣等单一基质,或者将以上2~3种基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复合基质。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蔬菜科学研究所推荐使用泥炭单一基质或者泥炭∶腐熟菇渣=1∶1(体积比)的复合基质。将基质均匀填入池中,填充深度25~30 cm。将基质浸透水,并用石灰水调节pH值,调节后的pH值宜为7,待基质沉下去后再定植。

3 品种选择

宜选用通过省级及省级以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的品种或其他地方的优良品种,早熟品种最佳,如鄂莲7号、鄂莲10号等。

4 种苗准备

种藕纯度应达95%以上。单个种藕藕支应至少具有1个顶芽、2个节间及3个节,且无病虫为害或严重机械伤,藕芽完好,新鲜具有活力。每667 m2需种藕400~600 kg,在种藕采挖后10 d内定植,定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浸泡 1 min。

5 定植

定植前应施底肥,每667 m2施入45%复合肥(15-15-15)40 kg、尿素8~10 kg、硼砂1.0~1.5 kg、一水硫酸锌2 kg。设施内平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定植,定植时间一般较露地提早25~30 d,武汉地区为3月初。定植时行距2.0 m,穴距0.8~1.0 m,每穴栽植2支,行与行之间各穴交错排列,种藕芽头朝向池中央,种藕藕支宜前部斜插入基质,尾梢外露出水面。

6 管理关键技术

6.1 温度调节

从定植到萌发期间要闭棚以提高棚温。生长季节,设施内温度不应低于15℃,设施内温度高于30℃时,宜于白天揭膜通风降温。日均气温达18℃以上时,设施两端薄膜应昼夜不盖;日均气温达23℃以上时,揭除裙膜。

6.2 水深管理

生长前期,立叶长出水面前宜灌2~5 cm浅水,促早发。后随着植株生长和气温提高,水深可保持在5~10 cm。

6.3 追肥

由于大棚莲藕生育期短,追肥分2次进行。第1次在第1片立叶展开时,每667 m2施尿素12~

15 kg,将肥料化水浇泼在立叶周围。第2次在封行前,每667 m2施尿素15~18 kg、氯化钾8~10 kg,肥料化水浇泼。

6.4 除草、补苗

在封行前应随时拔除池内杂草。发现缺苗及时补栽。

7 病虫害防治

7.1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

7.2 莲藕腐败病

莲藕腐败病是一种土传病害,对于该病的防治应以选用抗病品种和栽植无病种藕为基础,同时加强种藕和土壤消毒,实行水旱轮作,定植后宜及时拔除发病植株。

7.3 莲藕褐斑病

在发病初期,每667 m2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 g对水60 kg喷雾1次;或667 m2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50 g对水60 kg喷雾1次。

7.4 斜纹夜蛾

每667 m2设置1个性引诱器(内置斜纹夜蛾诱芯1个),诱杀成虫;人工摘除卵块或捕杀3龄以前幼虫;转移后的幼虫每667 m2用Bt可湿性粉剂40 g对水喷雾防治。

7.5 莲缢管蚜

用黄板诱杀有;或者每667 m2用40%乐果乳油75 g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 g对水60 kg

喷雾。

8 采收

5月上中旬在主藕形成3个或3个以上膨大节间时可采收第1批藕上市,此次采收收大留小,即采收主藕上市,留下子藕继续生长。采收后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