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活着影评

活着影评

活着影评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 公众 参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X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a)-0236-01

环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没有了环境基础一切文明成果都将不复存在。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预先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从伦敦上空隐天蔽日的阴霾到切尔诺贝利恐怖的核辐射阴影,时刻提醒着我们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很多环境污染事件都是由于没有提前做好预案和防护造成的)。套用《孙子兵法》的一句话来说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程度:“国之大事,不可不察。”

推进环境影响评价的方式有很多,推进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一种就是公众参与,公众参与这种思潮开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联合国相关环境部门提出的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程序,同时也明确提出解决政治与环境、社会经济与环境等问题的方法—— 公众参与。我国在这方面也提出了相关的规定。不可否认,公众参与对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明显。提高公众参与度就成了做好环境影响评价的关键一环,只有通过更加合理的方法才能让公众参与度提高,从而让环境影响评价做的更好。

1 调动公众参与的热情

说到环境影响评价中提高公众参与的方法,我们就必须从最基础的公众的心理入手。有一个现象,当专业人士们讨论环境影响评价的时候公众不清楚也不关心,也肯定不理解这个词语的真正含义。如果连最基本的概念都不明白乃至完全不知晓,这样环境影响评价就不可能拥有广泛的公众基础,而提高公众参与度无疑成为了水月镜花。

我们在调动公众参与热情之前要普及基本知识。要让这些基本知识深入人心,只去宣传那些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要让公众知道环评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人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更容易关注与自己有关系的事情,在普及环评知识的时候只说全球变暖、哥本哈根会议什么的是不够的。需要提起那些让大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比如城市PM2.5的检测、企业建设、修地铁对城市的影响。只有让公众通过身边的事例了解环境影响评价,这样的宣传才能在大众中为环评的广泛参与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了基本知识的普及就可以更好的调动公众的参与热情。笔者认为调动公众参与环评工作的方法和普及环评知识的方法是一样的,要让公众觉得环境影响评价和自己息息相关。和自身利益相关的事情关注度自然会高,其实重视利益并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情,只要有道义的底线就好。其实关注环境影响评价是一件“利义”双收的好事,有利于经济建设和保护环境、也使得公众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简单地说,调动公众的参与热情需要在普及环境影响评价基本知识方面下功夫,还要让公众感觉到环评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样才能让提高公众的参与热情。

2 提高环评公众参与度的途径

当通过了宣传和调动,公众有了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愿望和初衷之后,就需要一条提高公众参与度的途径了。笔者认为我们的社会应该重视加强这方面的建设。

2.1 用立法手段确立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

在现代社会中,一切都离不开法制,要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度也要相关法律的保障。第一,要想让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起大作用,就要在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法律里明确公众的义务以及权利,确保公众可以普遍参与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来。这样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度得到了保证,还使得项目建设开始前就充分保证了公众的基本环境权利。第二,可以理解为第一条的延伸,将公众参与做为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来对待,让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成为一种习惯。主要还是要完善相关的公众参与细节,要让公众参与有具体的执行规范。

2.2 建立多种参与平台

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保障,公众还需要参与的平台。一个人的能力有限,而通过公众集结而成的组织则能够发挥更加充分和全面的作用。国家应该从政策法规方面入手,鼓励在社区、企业、民间社团中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保证公众参与渠道的畅通,保证环评结果的全面性。

(1)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可以以社区为单位开展。某项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范围会比较大,涉及的人员比较多以社区为单位开展起来比较方便,也比较有代表性。这样可以看到这个充分评估该项目对某特定地区的预计影响。适用于城市建设工程的评估。

(2)以企业为单位开展公众参与。企业有着较高的组织程度,可以更有效率的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适用于评估将要新增的生产线、新产业链对环境的一些影响,有很大的优势。

(3)民间环保组织。它是公民表达自己意愿的重要的社会性利益集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公众参与模式,可以带动公众的参与热情。笔者认为我们国家的公众更适合集体参与这种方式。环保组织的优势在于凭借较为严密的组织、广泛的公众认知度和固定法律保障,可以广泛的参与到各种环境影响评价中。不仅可以环评结果,甚至能够影响相关立法,能够有效的加大公众的参与度,让所有人更有效的加入到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中来,让环境影响评价更加准确。

3 重视公众提供的环评信息

要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度,还要重视公众参与环评后所提供的信息。环评这项工作通常显得比较科学化、专业化,好像和公众有一定的距离。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把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社会活动,这难免会给人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这样并不利于公众参与度的提高。其实仔细想来,既然是和文化、生活方式有着密切关系的社会活动,就不能离开人的参与,有人的活动才有社会。这样公众参与就是势在必行的了,其实公众生活就是我们应该最重视的一项参考数据。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就是让经济建设与环境相协调,经济建设的各项领域都有着无比重大的意义,是为人们更好的生产生活服务的。我们必须重视公众的意见,满足公众意愿,这样进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才有意义。当我们在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越发重视公众的意见,公众才更愿意参与进来,这是一个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关系。通过重视、采纳公众提供的信息,也是提高公众参与度的有效方法。

总之,通过这些方法来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度,可以让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更加准确、全面、具有人性化,对经济生产、社会建设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也起到了一个保护作用,让经济活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更加协调。公众积极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对人们的生活也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也为环评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全面的数据。我们应当探索跟多的提高公众参与度的方式方法,为经济社会更加健康的发展努力。

参考文献

[1] 沈红艳,崔建升.环境影响评价实用技术及方法[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1.

活着影评范文第2篇

关键词:社会制度 社会评价 法律秩序 

 

评价,是人把握客体对人的意义、价值的一种观念的活动。“可以说,评价渗透于人类活动的各个细胞,与人类社会的历史一样悠长。人们无时无刻不在评价着——对自然、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同时,又无时无刻不在被评价着——被他人,被自己。”评价对人们的生活的影响是无形的,但它又是无时无刻不发挥着作用。虽然我们看不见它,但是对人们的生活与社会制度的影响使我们都能感受得到它那巨大的作用。评价对于社会制度的确立、稳固、变革有着推动作用。本文就是力图用人们对法律的外部形式和实际效果的评价,来分析它对法律秩序的建立或促进或阻碍的作用。 

一、法的社会评价 

评价,指评论货物的价格,还价。今泛指衡量人或事物的价值。由此,法的评价应该是由法作为一个评价标准来衡量事物的好坏、优劣、善恶、美丑。“法作为一种行为标准或尺度,具有判断、衡量人们行为的作用。”“法通过这种评价,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是非标准,从而达到指引人们行为的效果。”以往的学者都将注意力放在法对人们行为的评价,只是简单的论述了法对人们行为的积极评价会鼓励人们,使其继续行善;法对人们行为的消极评价会告诫人们,使其不敢为恶。但是,他们都忽略了这一点,法对人们的行为进行了评价之后,人们往往又会对法进行一番评价,而这一番评价,涉及人们对法律制度的形式、实际效果是否合理的看法,涉及人们对法律制度的信仰,最终涉及法律秩序的稳固与否。人们对法的评价与法的评价不同,在法的评价中,法是主体,是评价人们的行为的;而法的社会评价是人们对法进行评价,法是客体,是人们把法作为评价对象。 

二、影响法的社会评价的因素 

法的社会评价,即人们对法进行评价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有感情方面的影响,如犯罪人对刑法的评价与受害人和普通民众对刑法的评价肯定是不同的;有专业知识方面的影响,如法律学者或律师对法的评价肯定会与一般人对法的评价是不同的;有利益方面的影响,如现实法律所保护的既得利益者对法的评价肯定会与要求重新分配利益的群体对法的评价不同;有宗教信仰方面的影响,如某宗教的信徒与异教徒或常人对法的评价也可能不同;等等。因此,影响人们对法的评价的因素多种多样,不一而足,但是,最主要的影响人们对法的评价的因素在以下几点: 

(一)传统因素 

传统是人类往昔历史岁月中创造的各种有意义的现象的复合体,这种复合体从过去延伸到现在,形成一条时间之链。作为一种历史文化力量,传统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存在于普通民众的意识、心理、习惯、行为方式及生活过程中,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传统成了社会成员信仰或认同的载体。生活在这一传统下的社会成员,还会形成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这种心理凝聚了该社会人们调整行为与制度安排的丰富历史经验,因而具有历史合理性。由于传统是指导和规范人们行为的一种范型,它的内部蕴含着丰富的经验材料以及规则,不是任意偶然形成的,也不是偶然选择的行动的产物,它的内部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根基。如果传统的要求恰好被法律满足或通过法律实现了,即传统与法律相互贯通了,那么,人们在情感上也会更加的容易接受这种法律。进而,对符合传统的法律现象也就更容易作出肯定的评价,更容易认同和接受符合传统的法律,或者说符合传统的法律更易于人们遵守。这样就会减少法律实行的阻碍,减少法律的传统性与现代性之间的冲突。一个社会不论其变化发展是多么的迅速,它总是无法摆脱与过去的纽带关系,更不会与过去的历史完全断裂。一个社会如果在某种哪怕最小的程度上保持与过去的纽带关系,它就不能成为社会。传统对评价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影响人们评价的传统,是世世代代的人们在长期交往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是生活经验和交往惯例的聚合体。因此,没有经历过共同的传统影响的人们对法律的评价也不尽相同。例如,由于东方和西方的传统的不同,西方人往往认为中国法律太讲人情,情有时可以大于法;中国人会认为西方的法律不讲人情。这种认识就是人们基于传统对法做出的评价,而这种评价会对东西各方的法律制度产生影响,进而会对法律的秩序产生影响。传统的内在价值就是它会影响人们的评价,而这种评价会巩固或削弱法律秩序。 

(二)道德因素 

道德是社会调整体系中的一种调整形式,它是人们关于善恶、美丑、正义非正义、公正与偏私的感觉、观点、规范、原则的总称。道德以人们的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方式为特点调整人们的内心意愿和行为,因此,道德本身的实行机制就内涵了评价。基于道德的评价也会借助于传统上形成的共同道德原则,但是基于道德评价与基于传统的评价是有区别的。其实,传统与道德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价值评价方面。传统通常是一种稳定的行为偏好,或一种习以为常的行为模式。违反传统的行为,被视为异常行为或行为怪异;违反道德的行为,则被视为品行有问题的行为,是不公正或不正当的行为。同样,对于违反传统的法律,人们对其的评价往往是称其为怪异的法律,很难为人们接受,至少在法的施行上,人们会对其进行抵制;违反道德的法律,人们或者直接认为这种法律不是法律(因为其违背了自然法)或者“我们可以说,这些法律是法律,但是它太邪恶了以至于不能被遵守。”关于法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可以说是“前人之述备矣”,本文不在赘述。笔者想要说的是,道德因素会影响人们对法的评价。比如,哈特在与德福林的论战中,就坚决反对以公共道德的名义来规范同性恋和妓女。这个论战就说明了人们的道德评价对法的影响,同性恋和妓女在德福林等人看来是有违道德和伦理的,而在法律实证主义者(以哈特为代表)看来法律是法律,道德是道德,二者虽有联系,但不是“必然”的联系。不管二人的论战的结果如何,进就其论战本身就足以说明道德因素对法的评价的影响如此之巨,以至于两位甚至几位学术泰斗进行了长时间的论战。

活着影评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环境工程;环境影响评价;重要性

0引言

自从进入20世纪以后,人类社会工业化程度在不断加深。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不仅促进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科学技术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也给生态自然环境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雾霾、水土流失、赤潮、臭氧层空洞等都是由于人类经济活动所引发的自然灾害。因此,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应当加强生态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而在生态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中,环境影响评价是极为重要的一环。所谓环境影响评价,可以被称为是环境预断评价。通过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尽可能精确的评估某一个工程给周边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以此来判定工程是否可以建造。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工程建造的规模和数量都在增加。因此,在进行环境工程建造时,笔者认为也应当采用环境影响评价,以此来评估环境工程是否可以进行建造,从而对当地生态自然环境的保护提供帮助。

1环境影响评价对环境工程的重要性

对于任何一个工程的建造,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都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在传统建造领域中,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希望能够尽可能的缩短工期,从而实现成本的节约。因此,部分施工单位采取了直接建设的方式来进行工程建设。然而,这种直接的建造方式往往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甚至有些施工单位为了获取更高的收益,会采取破坏周边环境这样恶劣的手段来进行建设。这样不仅会破坏我国的生态自然环境,同样也对生态自然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造成极大阻碍。在这样的情况下,引入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就能够有效抑制这一类情况的发生。因为环境影响评价,不仅可以有效保护环境工程的周边环境,同时对于环境与人类社会日常活动进行了详细的考量,以此更加长远地进行环境保护工作。要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首先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环保意识,这样才能平衡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保护当地生态自然环境的同时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2当前环境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排污处理

污水不但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同时还具有较强的毒性,其中一些难降解的化合物,一旦没有经过有效处理就排入到当地水体系统中,必然会对当地的水资源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因此,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和流程来进行污水的处理工作。然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环境工程并没有建造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仅仅只是简单的进行处理后就将污水排入到水资源系统中,从而造成污染,严重的甚至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

2.2过多的生活垃圾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生活垃圾过多也是环境工程建造中较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导致这样情况的发生,是因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规模和数量在不断增加,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从而使生活垃圾的堆放数量也大大增加。从相关数据来看,一个规模较大的二三线城市,每天就会产生出几千吨的生活垃圾。而这些生活垃圾若没有及时的进行处理,就会对整个城区的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对城市居民的生活产生不良影响。在传统的处理方式中,对于生活垃圾都是将它们搬运到城郊较为空旷的地方或者直接就地焚烧。然而,当前各式各样的材料被应用到国民的生活中,若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焚烧,很有可能会产生出有毒的物质而对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

2.3工作人员问题

虽然已有地方政府以及国家相关部门大力宣传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此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然而,部分工作人员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认知仍然停留在需要保护的程度,对于如何进行保护一无所知。这样的情况就导致工作人员在进行环境工程建设时,却没有充分考虑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因此使环境工程的建设反而会对地方生态自然环境造成危害。

3加强环境工程中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策略

3.1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要在环境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更好地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从而减弱工程建造以及运行给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就要进一步提高国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大环境保护工作重要性以及环境保护措施的宣传工作,从而让工作人员以及其他民众认识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保护生态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加认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另外,相关部门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环境监督制度,来有效的保障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从而更好的保护当地生态自然环境。

3.2进一步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审批

从当前环境工程的建造工作看,必须要进一步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审批,使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环境工程进行更加精确的评估和判定。①环保部门需要严格把关,对项目各个流程的审批进行把控。②针对准备建设的环境工程,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强综合性的环境服务,一旦发现项目工程存在不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的情况,就一定不能批准后期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环境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为生态环境的保护作出贡献。

3.3开展多方主体的协调工作

在对环境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会对不同的主体单位进行审计。因此,要更加顺利地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就必须协调好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进行生态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同时还能够尽可能避免经济纠纷的发生,确保不同主体之间的经济效益,以此共同实现工程项目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4结语

随着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工程的建设也十分重要。而在进行环境工程建设时,必须要注重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通过环境影响评价能够更加有效地做好当地生态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祝莉,祝茜.探究环境工程中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J].文摘版:工程技术,2015(47):242.

[2]陈建华.环境工程对策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探究[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27):00197.

[3]陈建华.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工程对策的研究[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31):00201.

[4]路瑞娟.关于环评工作在环境工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探析[J].中国化工贸易,2016,8(3).

活着影评范文第4篇

[关键词]影视剧;青少年;自我评价

青少年处于人生可塑性最强的时期,自我意识正处于发展阶段。影视文化除了在道德、审美等方面对青少年发挥引导作用之外,还在自我评价方面对其产生影响。如何通过影视作品逐步实现青少年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一、自我评价概述

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己做出的有关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的看法和评估。自我评价集中反映了个体自我概念的发展水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个人对环境的反应。只有那些经过个人自我评价体系筛选,并被纳入个体的自我结构的行为,才可能成为不需要外在强化力的个性品质。

二、影视欣赏过程中青少年进行自我评价的途径

1 通过与影视人物对比评价自己。

就像一个人要看到自己的相貌需要借助于镜子一样,人要超出自身来认识自己也需要借助一定的参照。在影视剧中,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影视人物群体和个体的价值观和人生轨迹为青少年进行自我评价提供了参照,可以作为青少年进行自我评价的“支架”。

2 通过评价影视人物来评价自己。

青少年对影视人物进行评价有一个特点:个体既是评价主体又是评价客体。青少年从自身感觉出发设定评价标准,根据这个标准对影视人物进行褒贬,并思考为什么会对其产生这样的评价,如此评价的标准是什么等等,这个过程同时也是青少年对自己的行为状态进行监督的过程,即自我评价的过程。

三、影视剧对青少年自我评价的影响

1 影响青少年自我评价成败归因。

归因是个体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做出的因果解释。归因结果分为两种类型:富有成效的归因和缺乏成效的归因。前者把成败与可控制的因素联系在一起,把成功归因于能力,把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后者把成功归因于外部不可控制的因素,把失败归因于自身能力不足。

在影视作品中,影视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命运起伏中,他们不是仅仅做出无所谓的条件反射,而是不断地为命运的起伏做。出归因解释,并在以后的行为模式中表现出一定倾向。以(《阿甘正传》为例,这部影片为那些缺乏成效归因的青少年带来极大的帮助。阿甘是一位先天智障的孩子,参与谱写了一些重要的历史篇章,成为那个时代的亮点。阿甘的经历告诉青少年:虽然成功有其偶然因素,它不会因为你的处心积虑而更加接近终点,但它却会在你不经意的时候,给你一个最恰当的褒赏。积极的归因贯穿于整部影片,它自始至终表达着这样一种态度:成功源于个人努力,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功,只是这需要足够的毅力和坚持。对成败的如此解释能够引导青少年走向更加富有成效的归因。

2 影响青少年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能否胜任某项活动的自信程度。社会认知论强调模仿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认为尤其青少年认为榜样的形象或经历与自己相似时,这种模仿特别有效。当与自身经历类似的影视人物获得成功时,青少年会形成替代强化,产生“你行,我也行”的自信,这时仿效成功行为的动机也会大大增加。

以《龙樱》为例,这部电视剧描述了六个问题学生在樱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并朝着原本遥不可及的目标――东京大学不懈努力的奋斗故事。该剧在日本播出后,不仅当年收视率高居榜首,而且当年11月,参加日本三大预备校举行的东京大学模拟测验的人数比前一年增加了9%―12%,东京大学合格率也有所增加。《龙樱》之所以能对青少年的现实生活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原因在于剧中榜样的行为使青少年重新认识自己,特别是在遇到学习或生活中的挫折时,剧中主人公同样艰难的挫折经历以及他们在挫折中勇敢的坚持下去的热血精神唤醒了青少年身体中沉睡的力量,使他们重新燃起斗志面对生活、实现目标,促进了他们自我觉醒及对自我评价的提升。

3 促进青少年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

德国著名作家约翰・保罗曾说:“一个人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自己”。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对个体潜能的发挥有很大作用。影视作品不仅在摹写生活,也在思考生活,思想和表现的完美结合,为青少年提供了开展自我评价的空间。

以热播剧《士兵突击》为例,许三多与成才互为对方的镜像,他们同时参军,起点一样,但不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坚守,形成相反的结果。这种对比的艺术手法,促使青少年首先对剧中人物给出真诚、毅力、可爱、圆滑等不同的态度评价,然后以剧中人物作为镜像,反思自身生活状态与价值追求。许三多凭着一股傻劲与韧劲,路越走越宽,而成才因为太精明,路越走越窄。虽然最终结果是殊途同归,但成才的路更加曲折。青少年不仅看到了走在不同道路上的许三多与成才,也看到了走在某条路上的自己,这本身就是一个自我评价的过程。另外,剧中一些经典台词,如“好好活,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不抛弃、不放弃”等,对青少年的心灵进行洗涤,也是促进青少年自我评价能力与意识不断得到发展的过程。

活着影评范文第5篇

一、党员行使批评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行使党员批评权的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党内民主建设,通过保障党员批评权,积极推动和促进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执政党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措施,也是进一步提高党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乃至一个基层支部,党组织缺乏战斗力原因多种多样,但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党的方针政策得不到认真贯彻执行,党员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而党员作用不能被发挥往往表现为包括党员批评权在内的民利不能被行使。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不能很好行使党员的批评权,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不良后果却是相同的,都将影响党的威信,损害党的事业。在保障党员批评权方面存在如下表现形式:

1.一些党员党性意识不强,个人主义思想作怪,不去行使批评权。一些党员受个人主义思想影响,奉行个人利益至上的庸俗哲学,在党内生活中,将个人利益置于首位,首先衡量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会损害个人利益,在大是大非面前,表现为旗帜不鲜明,或装聋作哑,或态度模糊,正确的不敢坚持,错误也不去反对;上级对下级做“好好先生”,哄着护着,不愿批评,唯恐影响威信,失掉人缘;下级对上级唯命是从,不敢批评,不敢阐明不同观点;同级之间则一团和气,不愿得罪人,得过且过。

2.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中,党员行使批评权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党内生活民主化同党内批评是相互促进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需要一个民主的环境和民主的氛围,而党内民主的发展也是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实现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主要集中在民主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活动中,在以往这些活动中,存在着“六多六少”的现象。

一是从批评对象上看,自我批评多,批评他人少。批评他人中又是上级批评下级多,同级之间相互批评、下级批评上级少。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时,谈自己都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相互批评则以提希望为主,隔靴抓痒,不能触及灵魂。一怕得罪人,二怕自己招惹他人,引起人家还击。

二是从批评方式看,婉言批评多,一针见血批评少,往往是反话正说,表扬中含批评,批评中寓表扬,相互批评缺少坦诚相见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效果。

三是从批评内容上看,谈工作的多,从思想深处找问题的少。把民主评议党员、民主生活会视作评功摆好会议,与召开民主生活会召开的初衷相去甚远,达不到预期目的。对存在的问题,谈表面现象的多,就工作层面分析的多,没有真正从学风、工作作风、思想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进行认真、细致地剖析,没有找到产生错误的根源和改正错误的方法,进而达到统一认识、解决问题的目的。

四是从批评的动机上看,为批评而批评的多,治病救人的批评少,往往把批评当作任务来完成。对同志提出的意见不能正确认识,做到“闻者足诫”,而是掩掩饰饰,心存芥蒂。批评者又往往不是从解决矛盾、改进工作、实现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角度出发,而是为批评而批评,没有达到“团结—批评—团结”的效果。

五是从批评的年龄层次上看,老党员敢于批评的多,年轻党员敢于批评的少。一般而言,老党员敢于剖析自己,对其他同志的批评也比较尖锐,尤其是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大都党性观念比较强,批评意见虽然刺耳,但很中肯,而年轻的同志过多考虑到同志间关系,思想顾虑比较多,批评时多栽花,少栽刺,给自己留后路。

六是从批评的形式上看,书面提出批评的多,面对面批评的少,特别是在干部测评中,书面提意见多,而面对面提意见的少。

3.少数党组织言路壅塞,批评渠道不畅。《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列(试行)》规定:“党员有权在党的会议上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也有权以写信的方式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这一规定,明确了党员行使批评权的途径,一是会议批评,二是写信批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受会议内容、时间限制,不是在所有党内会议上党员都有机会充分行使批评权,尤其在党组织活动或民主生活不够正常的单位,党员的意见很难表达出来,党员的批评权得不到有效保障。通过书信的方式批评,批评人必须具备一定文化素养,而且要求证据相当确凿,否则容易造成被批评者的误解,给自己带来麻烦。不少文化水平低或者怕惹事者干脆放弃利用书信方式进行批评的念头。

导致言路壅塞还有一个原因是,个别党员领导干部明知自身有问题,害怕言路一开,难以收场,不愿意让党员行使批评权。

4.一些党员不知如何行使自己的批评权。一些党员民主意识淡薄,错误地认为,党员行使批评权是不讲组织原则的具体表现,将影响党内团结,从而使认识停留在人云亦云、不能辨别是非的水平上。

二、党员不能行使好批评权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影响党员行使批评权的原因错综复杂,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原因:

1.封建集权观念、中庸思想的遗毒及社会历史的影响。一是封建集权观念的遗毒。我国原是一个封闭的封建国家,封建的等级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受这种观念影响的党员不敢行使批评权。二是中庸思想的影响。儒家文化强调中庸之道,不偏不倚,调和矛盾,受这一思想影响,少数党员隐瞒了自己观点,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三是社会历史的影响。建国后的一段时期,尤其是在“”中,民主与法制遭到破坏,党内民主遭到践踏,、独断专行、个人说了算、明哲保身、得过且过等思想还存在于一部分人的头脑之中,削弱了党员的民主意识,严重干扰着党员批评权的行使。

2.保障党员批评权的法规不完备。首先,我国的民主集中制在实行过程中,曾经受到“左”倾思潮的影响,这种左的影响往往与传统的封建政治文化的影响一脉相承,严重阻碍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党内不同程度存在的特权思想、家长制、等级观念,削弱了党内民主,少数地方或部门重人治轻法治,使保障党员批评权成为一句空话。其次,由于保障党员批评权的措施不力,保障体系不完备,批评者的有关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使党员对行使批评权有顾虑。

3.新旧经济体制转变的影响。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这对贯彻民主集中制、保障党员批评权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压力加大,一些党员无暇考虑行使批评权,这一状况在新经济组织表现得尤为突出。

4.放松对党员行使批评权问题教育。各级党组织及其负责同志肩负着保障党员批评权的重任,一个单位民主气氛浓否,党员批评权行使程度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同志的民主意识。个别地区和部门在主观上并不想充分行使党员权利,怕添乱,怕影响团结和工作,因而没有组织党员去学习保障党员权利的有关规定,党员教育严重滞后,一些党组织和领导同志由于行政工作忙,对党员行使批评权置之脑后,没有将这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

三、保障党员批评权的措施

如何进一步保障党员批评权,促进党内民主,这是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也是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一门综合学问。

1.提高认识,充分理解保障党员批评权的重要性。马克思说过:“无产阶级革命和任何其他革命的一个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自己批评自己并靠批评自己而壮大起来。党80年历史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中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党是靠拿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而成熟壮大起来的。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全党同志都要增强民主集中制的观念,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提高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本领。”深刻领会、认真实践同志这一重要思想和要求,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正确认识和理解保障党员批评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保证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必须加强党内监督。切实保障党员享有规定的批评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权利,充分发挥党员的民主监督作用。”党员是党内监督的主体,能否切实保障党员依法享有规定的批评权,直接关系到能不能真正发扬党内民主,切实加强党内监督,促进党员与党员、党员与组织、党员与领导之间在思想上的沟通和理解,形成一种相互信任、团结向上的氛围。与此同时,广大党员通过对批评权等党内监督权的运用,将会及时提出和纠正错误,反映问题,从而对党内不良问题的发生、发展构成经常性的抵制和约束力量,无疑这将有利于党的事业的发展。

全体党员要提高对保障党员批评权的认识,充分发挥自己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将党组织及其负责人广开言路、自己建言献策视为发扬党内民主具体表现。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要以“三个代表”严格要求自己,以虚怀若谷的胸襟、敢于听取不同声音的勇气正视党内民主。

认识的提高才可能导致思想的飞跃。在新世纪里,人们的思想正发生着巨大变化,漠视民主、鄙视民主、鄙薄法制的时代一去不返,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发展对人民民主发展有着直接推动作用,党内民主以及由此带来的组织活力是推动人民民主发展、促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力量,从深层次分析,保障党员批评权具有极端重要的时代意义。

2.加强教育,增强党员行使批评权的意识。针对党员对行使批评权的模糊认识,要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宣传,通过舆论宣传、开展党的活动大力宣传保障党员批评权的重要性,教育和引导党员如何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如何行使好自己的权利。要使每位党员懂得,享有批评权是《》赋予的权利,也是对党的事业、对人民事业负责的一种责任,是体现自己党性观念的一种具体表现。组织党员加强理论学习,加深对党的方针政策和党内有关规定的理解,提高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克服各自存在的落后思想,从维护自身权利、促进党内民主、提高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的高度,充分行使好自己的批评权。教育领导干部率先垂范,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领导干部榜样的力量,使整个班子或一个地方、一个部门党员的批评权得到保障,使保障党员批评权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教育党员干部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党务公开,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在重大决策前,多听取广大党员的意见,使广大党员有充分发表自己意见和看法的机会,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

3.健全机制,使党员行使批评权落到实处。无论是开展健康的党内生活,还是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保障党员权利始终是一个重要问题。用制度的刚性力量来落实和保障党员应当享有的包括批评权在内的各项权利,健全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保障党员可持不同意见的权利。党内不同意见实际上是经常都在发生的,党员行使权利的若干形态往往是诸种不同意见的表达,保障党员的不同意见,就是保障党员批评权最基本的要求。

二是坚持民主生活会通报制度,在召开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前,要广泛听取广大党员的意见,将党员的真实意见和建议收集起来;在召开民主生活会时,要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广大党员、群众提出的意见认真分析研究,提出整改措施,落实有关责任;会后对民主生活会召开情况以及对问题的整改措施要及时向广大党员通报。

相关期刊更多

文学与人生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南昌市委员会

作文与考试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共青团吉林省委

晚报文萃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