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庐山云雾

庐山云雾

庐山云雾范文第1篇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腰间的一条条丝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一年级:2286145893

庐山云雾范文第2篇

四一班张建恒辅导老师蔡清清

清晨,我走进了庐山,那漫山遍野的云雾深深地吸引着我。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飘在山谷中,给光秃秃的山尖编织了一顶雪白的帽子……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一片片白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看,快看!”我大声地喝道,还没等我回过头,那像绵羊的云又不知飘到哪里去了。漫步山道,我就像孙悟空一样站在云雾上飞来飞去……

庐山云雾范文第3篇

陆羽未尝真风味,红袍原在月轮峰。

这是一首描写庐山云雾茶的诗句,“庐山云雾”是一种绿茶的名称,它就产自庐山。

坐落在中国江西省九江市境内的庐山,云烟缭绕,泉水潺潺,年平均180多天有雾,这种云雾景观,不但给庐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更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好的条件。庐山云雾茶,也是因这一自然现象而得名。

由“佛茶”到“贡茶”

庐山云雾茶有一段有趣的传说,跟美猴王孙悟空有关。传说孙悟空在花果山当猴王的时候,常吃仙桃、瓜果、美酒,有一天忽然想起要尝尝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喝过的仙茶,于是一个跟头上了天,驾着祥云向下一望,见九洲南国一片碧绿,仔细看时,竟是一片茶树。此时正值金秋,茶树已结籽,可是孙悟空却不知如何采种。这时,天边飞来一群多情鸟,见到猴王后便问他要干什么,孙悟空说,“我那花果山虽好但没茶树,想采一些茶籽去,但不知如何采得。”众鸟听后说:“我们来帮你采种吧。”于是展开双翅,来到南国茶园里,一个个衔了茶籽,往花果山飞去。鸟儿嘴里衔着茶籽,穿云层,越高山,过大河,一直往前飞。谁知飞过庐山上空时,巍巍庐山胜景把它们深深吸引住了,领头鸟竟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领头鸟一唱,其他鸟跟着唱和。茶籽便从它们嘴里掉了下来,直掉进庐山群峰的岩隙之中。从此云雾缭绕的庐山便长出一棵棵茶树,出产清香袭人的云雾茶。

其实,庐山产茶始自汉代。据《庐山志》记载:“东汉时,僧侣云集。攀危岩,冒飞泉。更采野茶以充饥渴。各寺于白云深处劈岩削谷,栽种茶树,焙制茶叶,名云雾茶。”东晋时,庐山成为佛教的一个重要中心。高僧慧远率领徒众在山上居住30多年,并在山中栽种茶树。到了唐代,庐山之茶已很出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迁居香庐峰挖药种茶,并写下《重题》一诗:“长松树下小溪头,斑鹿胎力白布裘;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麋林鹤是交游。云生涧户衣裳润,岚隐山厨火烛幽;最爱一泉新引得,清冷屈曲绕阶流。”到宋代,庐山云雾茶更是被列为进献皇帝的“贡茶”。

复杂工艺由全手工完成

由于气候条件,云雾茶比其他茶采摘时间较晚,一般在谷雨之后至立夏之间开始采摘。采摘期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要求只采初展的一芽一叶,长度不超过3厘米,制特级茶。采回后先剔出紫芽和病虫害叶,然后摊于阴凉通风处,放置4~5小时,再进行炒制。

庐山云雾茶的加工制作更是十分精细,全由手工制作。初制分杀青、抖散、揉捻、炒二青、理条、搓条、拣剔、提毫、烤干(或烘干)等工序;精制分去杂、分级、匀堆装箱等工序。每道工序都有严格要求,如杀青要保持叶色绿翠;揉捻要用手工轻揉,防止细嫩叶断碎;搓条也用手工;翻炒动作要轻。加工好的庐山云雾茶,一芽一叶,色泽翠绿。浸泡出的茶汤中,含有大量茶多酚和浸出物,高香持久,品质尤佳。

“六绝”成就盛名

庐山云雾茶以条索粗壮、青翠多毫、汤色明亮、叶嫩匀齐、香高持久、醇厚味甘等“六绝”而久负盛名。成品茶外形饱满秀丽,色泽碧嫩光滑,芽隐露,茶汤幽香如兰,耐冲泡,饮后回甘香绵。仔细品尝,其色如沱茶,却比沱茶清淡,宛若碧玉盛于碗中。若用庐山的山泉沏茶品茗,就更加香醇可口。

庐山云雾茶的芽头肥壮,茶中含有较多的单宁、芳香油类和多种维生素,不仅风味独特,而且具有怡神止泻、帮助消化、杀菌解毒、防止肠胃感染、增加抗坏血病等功能,扬名中外。在国际茶叶市场上,庐山云雾茶更是深受欢迎、供不应求的高档商品。“幸饮庐山云雾茶,更识庐山真面目”,这诗一般的赞语,足以说明它的地位和价值。

链 接

庐山云雾茶的冲泡方法

1.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即150毫升的水,用3克左右的干茶。

2.不能用100度的沸水冲泡,一般以85度为宜(水烧开略为冷却),这样泡出的茶汤,才能汤色明亮,醇厚味甘。

庐山云雾范文第4篇

少年不知愁滋味

在成人看来,上启智班是因为智力发展缓慢(所谓弱智儿童)的无奈之举,并非光彩之事,可这位林老兄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向老爸炫耀:“全班只有我一个人能上启智班。”气得老爸直骂人。

父亲虽然并非高贵之人,但绝对是家庭的顶梁柱。他的过世,对家庭和每个家庭成员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但年少的林连煌感觉此事并没有给他有上进的念头,反而有释然的感受,因为无人打骂他了。

看了上面两个故事,也许你会脱口而出:“真是个傻孩子!”同时为他这么冷血而难过。其实你错了,此时的林连煌只是个孩子,不知愁滋味是孩子的特点,林连煌的表现符合一个孩子的特点,所以他是个正常的孩子,一个真正的孩子,而我们却不正常了。遗憾的是现在不像孩子的孩子太多了,谁之过?

不为五斗米折腰

也许我们都会对国中的那位导师不肯原谅林连煌(尽管他说了实话,但决意要他赔杯子)的做法不以为然,对因为成绩差而剥夺了林连煌参加全国大露营的逻辑有些忿忿不平;也许我们都会对沈老师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仁爱之心、育人之道表示深深的敬意;也许我们还都会对一个女生的一句话会在林连煌的心中激起那么大的涟漪疑惑不解;我想也许我们都有道理,但是我认为影片中的这几个片段想要传递的并非仅仅如此,是两个字:尊严,一句话:人最宝贵的是尊严,中学生特别需要尊重和尊严。

“杯子事件”中林连煌大哭了两次,表面看来,第一次是因为他原以为说了实话,老师会不要他赔,而事与愿违;第二次是因为他偷了母亲一笔不菲的钱买来赔给老师的杯子,老师会好好珍惜,而老师却不屑一顾;其实透过外表走进内心,林连煌大哭的真正原因是老师没给他面子,是他失去了自尊,而这却是中学生最在意的,难怪他哭得是那么的伤心了。如此看来,他执意要参加全国大露营、利用沈老师对他的信任涂改试卷以换取高分、女同学的话令他深刻反思都在说明同样的道理:他只想证明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同伴的认可非常重要。当然,由于沈老师对他深信不疑,即使有人检举仍然维护他,使他在众人面前赢得了尊重,以至于他对沈老师感激不尽、终身难忘。

咬定青山不放松

在一群智力与年龄、学历、环境等客观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中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发现:3%的人有十分清晰的长远目标;10%的人有清晰的短期目标;60%的人只有一些模糊的目标;27%的人根本没有目标。25年以后,再次对这些人做跟踪调查,结果令人十分震惊!那3%的人全部成了社会各界的精英,行业领袖;那10%的人都事业有成,成为各专业各领域的成功人士;那60%的人大部分胸无大志,事业平平;那27%的人过得很不如意,工作不稳定,入不敷出,怨天尤人。

庐山云雾范文第5篇

踏遍庐山的角落,陶公终是选择了山脚下那抹绿树环绕的池畔。那束清雅的在这里绽放了千年,而那缕幽香却融入庐山的雾中飘溢远去。

这里的游客络绎不绝,该是陶公不曾预料的,桃花源变得如此嘈杂,他眼中的山原是清幽寂静的吧,如若此时还能否在这热闹中考问静思。多年的宦海浮沉,摆脱世事牵绊,寄情山水,晨有香、晚有炊烟。陶公以归隐的方式面对壮志难酬,相比屈子跌宕磅礴的一生多了几分智慧和豪气,陶公的选择是如此的柔和,虽方式不同,但他们面对的是同一个问题。按中国的传统价值观,能摆脱名利追求的人,才是最高尚的,陶公做到了。41岁那年,他与仕途诀别,在庐山脚下归隐。未能成就政治抱负,而是名垂青史的诗人、散文家。

车子渐行渐远,雾越来越浓,相距千年,寻着你的气息来到庐山,拜谒你的祠堂。踏上归程,似乎看到那千朵万朵在田野里绽放。已是午后光景,庐山的雾依然没有散去,不晓得身在庐山何处,只见清澈的山泉在路旁乱石间流淌,不由想起“虎溪三笑”的故事,慧远的目光永远的停留在这里,没有忧郁、怨恨与疲劳。眼前的山水、草木,澄澈了双眼,洗净了尘埃,也凝固了慧远的足迹。那一次的邂逅,他再也没有迈出庐山一步,在这里筹建东林寺,并译经、布道36年。东林寺作为佛教在庐山的道场、净土宗的祖庭,一千多年来香火延绵不断,汇入庐山的云雾。同陶渊明的归隐相比,慧远大师已勘破红尘,了悟人生,将潜心佛理、普度众生作为自己的信仰。

简寂先生的俗名是陆修静,来庐山比慧远早,作为道教繁荣发展的奠基人,他认为庐山更适合他修炼以致羽化成仙。简寂取自止烦曰简远嚣为寂,他发髻高束,一袭青衫、佛尘再怀。在山脚下他修建了简寂观,并留住于此。

庐山的自然风光很美,飞瀑流泉、玉峰迭翠,无不让人慕名而来。国学大师季羡林题写的“人文圣山”四个字,是对庐山的最好诠释。

车子转过一个弯,雾也随之散去许多,眼前那座山峰就是庐山最高峰大汉阳峰。早在汉朝,史学家司马迁就曾造访,并写下“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田园诗的鼻祖陶渊明,道教宗师简寂先生,净土宗祖慧远和尚圣王羲之,画圣顾恺之等等纷至沓来。在庐山的云雾里写意春秋,尽显风流。

自唐开始,庐山之美更是名满天下。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将他心中的沉郁、阴霾,抛入九霄云外,然后扶眉仗剑,豪气满胸的投向心中的梦想。白居易来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草堂花径,山寺春迟,大诗人写下《大林寺桃花》并筑草堂,久居庐山。紧随其后,娴静淡雅的孟浩然,沉郁顿挫的杜甫,奇诡璀璨的李贺,瘦硬新奇的黄庭坚,雄放流畅的陆游都曾在庐山游住,写下壮丽诗篇。

来庐山的不仅是大诗人和大画家,还有各领一时的学者和思想家。更有帝王朱元璋、民国的、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和与之相随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与之共聚庐山造就出的政治庐山。六百余栋西洋别墅和清真寺、天主教堂、基督教堂也见证了世界宗教和多元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和并存的景象。时光飞逝,斯人已去,转眼已是二十一世纪。庐山来了很多朋友,有布衣平民和锦衣显贵,而庐山的云雾一然飘渺没有散去,庐山再不是归隐、修道、成佛的清净之处。而人类的争斗却一如从前,没有一刻停歇。我们那颗奔波疲惫的心灵该安置在何处呢?还能否有隽永的诗句在诗人笔下清丽的划出。我想,庐山还在等,等待与知己的重逢。还在无声的俯视、无私的付出、宽容的面对。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凝结了多少莘莘学子矢志不渝寒窗苦读的报国之心,六百余年,这里群英荟萃,泽及四海,成为中国文化的中心。但自豪之余,总有一丝隐隐的痛楚紧紧地包裹着我,如同迷离的庐山云雾,让我挥之不去。

“庐山最美在山南,山南最美在秀峰”车子驶过星子镇,眼前的秀峰缠绕在云雾之中,鄱阳湖也是水雾弥漫静卧于山前。车子驶入群山之中,柏油路随山势在山谷中向庐山深处延伸。然而曾在远处看到的雾霭却不知此时飘到了何处。但高大的松树覆盖了群山,直到那灰瓦白墙闪现在眼前。才知道我已来到此行庐山的最后一站,也是我向往已久的白鹿洞院。

相关期刊更多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陕西省教育厅

九江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西省教育厅

九江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西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