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庐山一日游

庐山一日游

庐山一日游范文第1篇

庐山一日游

去年暑假,我们一家三口到庐山去玩。

在前往庐山的车上,导游姐姐告诉我们:庐山是个名副其实的避暑圣地,而且十八怪哦。终于,经过396个弯,到了庐山风景区。首先我们来到了锦绣谷风景区,放眼望去,出现在我们眼前的谷中第一景--天桥。那是一块横空而出的巨石,有如悬在半空中的一座桥,所以叫作"天桥"。接着我们来到了誉海内外的仙人洞,仙人洞其实就是一个岩石洞,但由于山水长期冲刷,逐渐形成了天然洞窟,因为它的形状好像一佛手,所以还叫佛手岩。不知不觉中,已经到吃午饭的时间了,我们便来到一家“庐山饭店”中,叫了些好菜:“庐山三石”。听这儿的老板说:三石分别是石鸡、石鱼、石耳。菜来了,我拿起一鸡腿就啃,可刚吃进嘴就想吐,“咋这么难吃?”我埋怨道。怪不得人家常说:庐山饭菜及难吃!下午,我们又来到黄龙潭,导游姐姐编了个绕口令:黄龙潭里一洗手,好运财运跟你走;黄龙潭里二洗手,麻将桌上无敌手;黄龙潭里三洗手,幸福快乐全都有!听了这话,我愣是洗了9回呢!!!

庐山一日游真好玩!!!

庐山一日游范文第2篇

1.1现 状

庐山现代意义上的旅游开发是从经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部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后,原庐山管理局着手编制《庐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开始的。20多年来,庐山的旅游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获得了一系列殊荣: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区、全国风景名胜区先进单位、中国首批4A级旅游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世界地质公园、我国目前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的世界文化景观。庐山是集风光、文化、教育、宗教、政治于一体的千古世界名山。因而在1996年12月6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庐山作为“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给予高度评价:“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入了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相联的文化景观。”

1.2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全国各地在重视环保竞相发展旅游业、以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他们纷纷尝试着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着旅游客源的争夺。然而,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江西庐山仍停留在“靠山吃山、靠天吃饭”的思维意识里,竞争手段明显滞后,发展脚步明显放缓。在错失近十年的发展机遇后,冷静的庐山人再放眼与毗邻黄山和张家界相比,已存在着相当的差距;基础设施陈旧、竞争后劲缺乏、相对经济实力和市场份额占有率极度萎缩。主要表现在:

1.2.1主体产品显得老化,品种比较单调

庐山旅游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形成产品的庐山旅游文化深度开发研究不多,进入市场的更少。旅游线路仍是风景观光型的一日游或二日游,文化旅游还未形成经常性的旅游项目,主要旅游景点游览内容少,缺乏参与性、趣味性、娱乐性,留不住客人,且重游率低。

1.2.2市场开发和促销力度不够

市场拓展大部分还停留在原始的产品推销上,对市场营销研究不够,缺乏旅游目的地整体文化形象设计以及文化口号的策划和文化形象的传播。同时旅游促销宣传过于分散,没有形成整体的营销方案,文化营销的意识和技巧不强,没有在海内外客源市场不断强化旅游形象。因此,客源市场开发很难有较大的突破,继续扩大旅游市场占有率难以实现。

1.2.3旅游资源保护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作为世界遗产,庐山的旅游开发必须实现旅游发展和遗产保护“双赢”的目标。由于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开发出现了种种问题。有些摩崖石刻粗制滥造,内容与景点特色结合不紧密。有些多国别墅群陈旧,修复不及时;重要的旅游档案如生态旅游、儒家书院、宗教、多国别墅、名人学士档案等均有待于建立和健全。

2.庐山旅游深度开发具体建议

旅游资源的最大功能就是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庐山旅游有“特色”才能产生吸引力。

2.1避暑胜地的开发

盛夏时,而庐山虽然处于这片热浪之中,却与“长江火炉”形成鲜明对照。牯岭7月份平均气温为22.6℃,比山下的九江低7℃,故而有“清凉世界”的美誉,新中国成立以前,庐山曾被国民党政府美曰“夏都”,抗日战争间被外国誉为“香格里拉”。随着天气的变热,在每年6月-10月,把避暑游开发成庐山的旅游特色,以吸引游客。

2.2气候物品的推广

庐山云雾茶被列为全国十大茶,因其特殊的生长环境,在其他地方很难找到,石耳、石蛙也是生长在南方丘陵山区的名贵产品。如每年举办一个庐山特产推荐会,把庐山的产品送入国内乃至国际市场,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投资包装产品,让其更具地方特色,以此增加游客的购买欲望。

2.3体育旅游开发

就自然条件而言, 庐山的山险、水多、水急,可以作为很好的体育场所,如进行高山滑翔、徒手登山、探险攀岩以及山地漂流等运动。此外,山巅平川,荫凉气润,较适合跑步、武术、拳击、摔交等运动的开展。冬季的滑雪更是江南旅游爱好者以及体育爱好者梦寐以求的项目。

2.4文学艺术欣赏旅游

庐山作为一座古今中外的文化名山,其中占据文化内涵的主要部分的是庐山的艺术文化,从古至今,登临庐山的历史文人人数之多、所留作品数量之巨、艺术水平之高、文化影响之大,使庐山无愧于中国第一大文化名山的称号。可以开展庐山诗词书法绘画艺术研讨游,如诗词创作地域或内筒描绘的景点或景色、摩崖石刻、文人或书法家故居、毛主席诗碑园、白居易草堂、陶渊明故居等都可以大力开发。

2.5红色旅游

庐山的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红色景区景点40余处、其中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就有5处。如:美庐别墅、庐山图书馆、好汉坡、仙人洞谈判台、庐山会议旧址、周恩来纪念馆等。庐山旅游可以与近几年非常流行的红歌会结合起来,并与井冈山合作,共同开发专属的江西红色旅游路线。

2.6庐山别墅群的旅游

庐山现有大大小小的别墅1 000多栋。这许多精致美观的建筑物有世界各个国家的建筑风格。把别墅开发成旅游景点如美庐别墅,把小别墅开发成山中宾馆供游人休息。

庐山一日游范文第3篇

关键词:桐庐;旅游市场;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5-0075-02

一、桐庐旅游市场现状

桐庐具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每年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旅游。目前,桐庐的旅游市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交通上的便利为桐庐旅游市场带来了更多客源。2007年,全县共接待游客415.1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2%;2008年,全县共接待游客44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3%;2009年,共接待游客477.0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1%。数据显示桐庐游客人数逐年增加,但是增长率逐年减少。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总结桐庐现有旅游市场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桐庐旅游业未来的开发方向具有实际意义。

二、桐庐旅游市场特点

该调查问卷集中在桐庐主要景区发放,共发放3 000份。收回问卷2 995份,剔除漏题严重和结构不合理的问卷,有效问卷共2 989份。之后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总结桐庐旅游市场特点。

1.长三角地区为游客主要来源市场,江苏游客比重加大。根据调查显示,来自浙江的游客所占比例最大,为48.9%;其次来自江苏游客,有24.1%;再次为上海地区游客,占18.2%。除上海、浙江、江苏外国内其他省份的游客只有8.8%。省内游客来桐庐旅游人数仍占大部分。有关专家对杭州本地居民环城游憩偏好研究时发现,大部分居民喜欢在市区周边游憩[1]。杭州到桐庐交通便利,形成巨大游客市场。江苏游客人数增多,一方面因为该地游客对山水风光感兴趣;另一方面由于长距离旅游盛行,游客到周边省市旅游人数逐渐增多。

2.逗留时间短,平均消费低,多为顺带旅游。目前来桐庐旅游大多将桐庐作为过路市场,在桐庐逗留时间相对短暂。到达桐庐选择驻留天数在两天以内人数占大多数,达到54.1%,其次是驻留天数在3到4天的游客,占27.9%,选择7天及以上的人数占到6.9%。目前桐庐游客市场大致分为三部分:(1)游览杭州和千岛湖景点时,将桐庐作为过路景点的游客;(2)从江苏,上海等临近省市来桐庐游客;(3)本地游憩市场。目前桐庐游客市场构成中,第一部分游客占较大比例,形成桐庐过路市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桐庐周边景区如西湖等游客数量众多。桐庐地处杭州、千岛湖中间地段,全县分布有多处景点,一部分游客在游览西湖、千岛湖途中会选择在桐庐游玩。(2)减少旅行成本。杭州和千岛湖等景区提供的食宿较贵,游客考虑成本问题,会在周边选择合适地区替代。(3)旅行社为了提高旅游产品竞争力,选择增加桐庐景点。从桐庐整个旅游业发展来看,目前桐庐旅游市场仍是以过路市场为主。

3.单位组织出游比例较高,合作性项目倍受青睐。调查中关于旅游组织形式的选择有29%选择单位组织,有19%选择随旅行社出游,有29%选择个人或亲朋好友结伴,另有14%选择自驾游。对比周边景区数据发现桐庐旅游市场中选择单位组织形式人数比其他景区高。桐庐游客大部分来自浙江,其中杭州市区游客占据了绝大部分。杭州市区有众多企业落户,企业经常组织外出旅游来促进员工间的交流合作。杭州到桐庐交通方便,一日游行程紧凑合理,适宜公司组织员工活动。同时在对游客喜好情况调查中发现:游客希望桐庐以后开展户外运动的人数最高,占样本人数的21.68%,其次是开展文艺表演,占到总数的18.85%,选择度假项目占总数的16.64%。结合该地旅游市场的组织方式特点发现户外运动等这些交流合作比较多的项目将是游客的偏好点,因此一些参与合作性的旅游项目是这一部分客源市场青睐的活动。

三、桐庐旅游发展对策

(一)扩大旅游市场半径,增强旅游吸引力

目前,桐庐游客来源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全国范围内的辐射半径比较短。即使在长三角也存在着很大的市场空间。应针对不同的地理细分市场,根据其特点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

1.增强桐庐旅游吸引力,扩大长三角客源范围。长三角是桐庐主要客源市场,但来源地区分布相对集中。如,江苏游客主要来自南京、苏州、扬州这些地区;浙江游客来源主要是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区。总体而言,桐庐目前在长三角旅游吸引力不是很强,像常州、镇江、舟山和台州这些地区来桐庐旅游人数并不多。针对这部分游客市场,我们应加大宣传力度,注重游客口碑效应,提高旅游产品在长三角地区的竞争力。

2.依托闽、皖、赣,拓展京、津、冀。作为桐庐地理二级市场,临近省市安徽、江西等来浙江旅游人数不是很多,仅占到总量3.45%。根据旅游客流规律,旅游流向以近距离旅游为主,并由近及远。近几年,旅游发展态势显示,越来越多游客开始流向远距离景点。桐庐拥有丰富旅游资源,对于周边省市吸引力较大。随着区域旅游合作的加强,桐庐旅游辐射半径的加大,这些省来桐庐旅游的人数必将增多,形成一定影响力。北京、天津、河北距离安徽、江西都较近,容易获得当地旅游信息,并且经济水平相比周边省市较高,因此具备远距离旅行的客观条件。桐庐旅游发展要注重拓展旅市场半径从而获得多方面客源。

3.依托富春山居,拓展台湾、日本、韩国市场。日本和韩国来华旅游人数众多,自1985年以来,日本一直是我国最大旅游客源国。同时,自1992年我国与韩国建立外交关系以后,韩国旅华人数也由最初十几万人增长到2004年的285万人,短短13年就增长了18倍[2]。2005年韩国更是取代日本成为我国最大旅游客源国。韩国和日本的旅游市场存在很大的潜力,这一部分市场是桐庐客源市场的机会市场。依托富春山居图的契机,打开国际市场,将会为桐庐旅游业发展带来另一个机会。

(二)丰富旅游形式,延长逗留时间

桐庐旅游市场一个明显特点就是游客到达该地停留时间短暂,旅游花费低。为了使其在桐庐停留时间变长,必须要丰富旅游形式,提供多样的旅游活动。结合桐庐的旅游资源情况和目前的旅游发展形势,提出三个方向。

1.做大山水游憩市场。山水城市是具有山水文化精神内涵和中国特色的高生态环境的理想城市。由于山水城市拥有优美山水自然景观和丰富历史文化积淀,因而具备了游憩开发的资源基础[3]。桐庐旅游资源丰富,在地域分布上具有一定集聚性:主要集中在富春江、天目溪沿岸的桐庐镇、富春江镇、瑶琳镇等乡镇。它们各具特色,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形成统一的旅游开发体系[4]。从桐庐旅游资源构成来看主要以山水景色为多,拥有丰富游憩开发资源基础。做大山水游憩市场,加强景区合作,形成一定规模的游憩市场,将会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增加平均消费,从而加速桐庐旅游业发展。

2.做精乡野度假市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剧,枯燥的生活环境使城市居民产生脱离模式化生活、寻求田园风光的需求。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和国家新的假日制度的实施,也使得这一需求在经济和时间上得到保障[5]。乡野度假市场巨大,同时竞争也很激烈。开发乡野度假产品要注重城乡联动,如果要吸引游客前来桐庐观光体验,必须要有独具特色的乡野产品。

3.做专商务休闲市场。据预测,中国可于2020年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务旅行目的地,我国正在成为全球商务旅游消费的重要市场之一[6]。桐庐有许多金名片,每年来桐庐进行商务活动的游客占很大一部分。在商务休闲市场中,桐庐应该看重会议旅游市场。会议游客旅游淡旺季不明显,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桐庐具备接待商务会议旅市场的景点并不多。要想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对于商务会议一定要重视专业化的服务,与其他竞争者拉开差距,从而获得更多的市场客源。

(三)优化旅游产业要素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旅游业主要有三大支柱产业:一是旅行社,二是饭店业,三是交通运输业,主要通过这三者来满足游客吃、住、行、游、娱、购等各方面的需求,以此为旅行者提供便利服务来获取收入[7]。旅游者到某个城市去旅游,除了要接触旅游行业的各个部门、参观旅游景点、参与旅游活动外,还必然会看到城市的方方面面[8]。问卷显示,游客对于桐庐的餐饮满意度不高,在总共2 989份的有效样本里有1 250人选择餐饮服务需要改善,占总数20.07%。桐庐的餐饮服务情况需要得到提升以配合旅游业的发展。从交通角度来看,桐庐县城新区与老城区道路条件和交通状况反差较为明显,老区道路设施水平相对低下,但集中了大量车流、人流,交通显得略为拥挤,新区道路宽阔整齐,但车辆稀少,道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并且,据了解,近几年桐庐县机动车呈逐年增长趋势,汽车增多但泊位却没有相应增加,占道停车现象普遍。桐庐的旅游市场中有很大一部分自驾游市场,因此,交通道路及一些公路配套设施的建设要跟上旅游发展的需要。

四、结语

目前,桐庐旅游业发展的明显现象就是作为一个过路市场存在。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一个地区要想发展好旅游业,必须成为一个目的地市场。桐庐旅游业的一个战略性指导思想,就是要从过路市场向目的地市场转型。因此,首先要明确桐庐客源市场目标层,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在此基础上丰富旅游产业形式,创新发展,提高吸引力,从而早日实现市场定位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吴必虎,伍佳,党宁.旅游城市本地居民环城游憩偏好:杭州案例研究[J].人文地理,2007,(2):27-31.

[2] 张佑印,马耀峰,李小亮.旅华日本?韩国游客旅游决策影响因素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112-115.

[3] 宋秋,帅希权.山水城市的游憩开发――以乐山为例[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63-65.

[4] 黄瑾如,董洁霜.以“大旅游”战略格局发展桐庐旅游业[J].浙江大学学报,2007,(1):75-78.

[5] 乔花芳,曾菊新,李伯华.乡村旅游发展的村镇空间结构效应――以武汉市石榴红村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3):101-105.

[6] 胡建杭.义乌商务旅游发展前景初探[J].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7-21.

庐山一日游范文第4篇

一、区域分异特性

旅游资源是造成旅游活动的最基本的因子。没有景观的地域分异,就不可吸引需求不同的游客。九宫山和庐山既属于同一个区域的旅游景观,但是又有着不同的特点。一提起庐山,人们都会情不自禁的想起雄奇险峻的五老峰,飞流直下三千尺的三叠泉瀑布,酷暑如春的避暑胜地,脍炙流传的《庐山恋》电影,却很少有人知道,其实离她直线距离只有一百多公里的地方,有着和她几乎一样景色,一样海拔,一样气候,一样功能,甚至一样出处的山峰,那就是她的姊妹峰———九宫山。九宫山位于幕阜山脉中段,与江西省相邻,与通山县城直距28公里。主峰海拔1656米,比庐山高182米。年平均气温22℃,最高气温不超过30℃。是我国旅游避暑胜地,有“第二庐山”之称。九宫山历史悠久,原是一道教地。据北宋太平兴国年间成书的《太平御览》记载:“晋安王兄弟九人建九宫于此。”故取名九宫。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名道士张道清在九宫兴坛设教,开基传道,建起三宫十二院。从此,金炉香火,长年不断,朝山男女,络绎不绝。据《九宫山志》记载,当时,“朝山者众,日达万人”,成为与华山、崂山等齐名的全国五大道场之一。至今还保存有阅世690多年的古建筑“真君石殿”。它曾得到六个帝王的敕封。“敕建钦天瑞庆宫”匾额至今尚存。历代文人骚客在此留下了数以千计的诗文、碑刻。[1]九宫山奇峰耸立,幽谷纵横,飞云荡雾,古木参天,竹林似海,百川挂岩,千峰竞秀,万木争艳。春可赏花,夏可避暑,秋赏红叶,冬可领略北国风光。这里山青水碧,峰奇石秀,涧深谷幽,花繁树茂。九宫山以良好的气候,独特的地貌,奇异的风景构成了一个十分优美的旅游避暑胜地。九宫山既有江南山峰的奇秀,又具有塞北岭岳之雄、险、奇、幽、秀,被誉为“九天仙山”。

二、景象组合特性

那么这么一座神奇而美丽的山和庐山之间到底有什么关联和联系呢?首先我们来看看他们的相同或者相似之处吧。说她们出处一样,是因为她们同处于北纬30°左右的幕阜山脉。幕阜山脉为褶皱断块山。山体呈北东—南西向绵延于湘鄂赣3省边境。长约160公里,山峰多在海拔千米以上。主峰老崖尖1656米,位于江西省武宁县与湖北省通山边界上。也就是说庐山和九宫山都有同一个母亲———幕阜山脉,说她们是姊妹峰,实至名归。说她们功能一样,是因为她们都具有避暑功能。庐山的避暑功能自不用说了,从她诞生的那天起,她就是避暑的代言词,自古就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名人雅士前往避暑,她与北戴河、鸡公山、莫干山一起称为我国“四大避暑胜地”。古有司马迁、李白等人的巡游到访,近有、宋庆龄、、等国家领导人的驻足欣赏,而解放之后的中共中央的几次重大会议都选在此处,无不与她的盛夏如春秋的凉爽气候有关。然而九宫山在避暑的功能方面却毫不逊色于庐山。论海拔,九宫山的最高峰老崖尖比庐山的最高峰汉阳峰还高出100多米,论气温,夏季的平均温度要比庐山的平均温度还低1摄氏度。“三伏炎蒸人欲死,到此清凉顿成仙”描述的正是此处。此外九宫山在避暑功能其实还要略胜一筹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第一,在每年的暑期,大量的人群涌向这两个避暑胜地,但是庐山的客流量明显要大于九宫山的客流量数倍之多,人一旦多,就算再凉快的地方,那也会气温升高,就好比同样的空调房,一个人享用和十个人享用,感受明显不一样了。第二,九宫山处于幕阜山脉的最西北端,风力风量十分充足,因为在她的北面就是一望无际的江汉平原,从江汉平原吹过来的风逐渐被这么一座高山挡住,那么她的风力可想而知,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九宫山的山顶,修建了华中地区为数不多的风力发电厂,风大也是九宫山更加凉爽的因素之一。所以要说避暑,九宫山也和庐山比起来不分上下。

说她们气候、海拨一样,是因为她们的平均海拔都在1200—1300米之间,都具有春可赏花,夏好避暑,秋看红叶,冬览雪景。庐山气候温适,夏天凉爽,冬天也不太冷,节令特色:春迟、夏短、秋早、冬长。庐山气温,根据历年记载:最高只32℃,最低在-16.8℃,全年平均为11.4℃,可见庐山气温适度。庐山顶端因处高空地带,加上江环湖绕,湿润气流在前进中受到山地阻挡,易于兴云作雨。所以,庐山雨量丰沛,全年平均降雨量1917毫米,年平均有雨日达168天。庐山云雾较多,全年平均有雾日达192天。更奇异的是庐山云雾常年此出彼没和变化莫测,给庐山增添了妙景。庐山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每年盛夏,鄱阳湖盆地赤日炎火,最高气温可达39℃以上,而山上夏季平均气温只有22.6℃左右,早晚温度常在15-20℃之间。从挥汗如雨的山下来到凉爽宜人的山上,真是两重世界两重天,正如白居易所赞:“初到恍然别造一世界者”。而九宫山主峰海拔1657米,盛夏季节日平均气温21℃左右,最高气温不超过30℃。夏天一日三季:午前如春、午后似秋、晚如初冬,素有“天下第一爽”之称。九宫山自然保护区处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年平均气温13.4℃,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景区内雨量极其充沛,年平均降水总量达1400至2000毫米。风富的降水和独特的地形地貌造就了遐迩闻名的九宫瀑布和云海。华中最高瀑布———大崖头瀑布。说她们景色一样,是因为她们一样的雄奇险峻,景色迷人。尤其是在云海、云雾和云瀑方面,她们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自然还有我们所熟知的瀑布,奇松,怪石,日出,……说起瀑布,庐山的瀑布名气和气势更胜一筹,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还有首推的三叠泉瀑布。三叠泉又名三级泉、水帘泉,古人称“匡庐瀑布,首推三叠”,誉为“庐山第一奇观”。而九宫山的瀑布之中,有宛如小家碧玉的泉崖喷雪,也有气势雄伟,总落差达400余米的大崖头瀑布,也有隐匿于山间峡谷中的无名但却让人难以忘怀的雄浑优美的瀑布,虽不及庐山的那般傲气凛然,也却是人间难得的美丽胜景。

三、相似出现特性

如此多的相似之处,但是实际情况中受关注和受欢迎的程度却截然不同,要知道早在1996年12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庐山以“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2002年庐山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电影《庐山恋》列入世界吉尼斯纪录;2004年申报世界地质公园一举成功,成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2005年被评定为全球唯一的联合国CCC/UN优秀生态旅游景区,并被推荐为中国唯一提名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奖单位;2007年庐山被批准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8年庐山获得“首批国家旅游名片”和“中国世界遗产景区十佳”殊荣;2009年庐山相继荣获“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中国最美十大名山”等荣誉称号;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得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以及世界地质公园三项最高荣誉的旅游胜地。通过了5A级旅游景区复核和世界地质公园中评估;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庐山世界名山大会,成为世界名山协会永久注册地。2009年,庐山植物园荣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早的亚热带山地植物园。

反观九宫山无论是名气还是名头相比之下要逊色很多,除了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以及部级自然保护区之外,几乎没有能够让人注意或者被提及到的地方。其实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九宫山的人文底蕴没有庐山那么雄厚,但也有着自己的特色。比如,在南宋时期的被七位皇帝十七次敕封的道教御制派开山祖师张道清,让九宫山一度成为全国五大道教道场,同时在道教所描述的三十六洞天中第二十五洞天正是九宫山所处的幕阜洞天,为了保存张道清腊尸而建造的“真君石殿”历经八百多年依然矗立在山顶的道观之中。另外,能够让人联想到或者提起九宫山的人文古迹莫过于座落在九宫山脚下的闯王陵了。闯王陵是我国唯一一座农民起义领袖的陵寝,位于九宫山西麓牛迹岭的小月山下。说起李闯王,可以说无人不知晓他的戎马一生,然而却在此被当地的乡勇程九佰所误杀,遗恨千古。关于李自成的死亡有很多种说法,有说死在九宫山,有说出家,有说隐居,但后来经过郭沫若老先生的考证以及在此出土的大量有关闯王的随身物品再次证明了李自成确实殉难于九宫山脚下的牛迹岭。冥冥之中也给九宫山增添了些许人文景观。每年有不少游客就是慕名来的九宫山,为的就是能一睹一代英雄闯王殉难地的风貌。除此之外,2007年修成的九宫山风力发电场也给秀美的九宫山增添了别样的景色,五六十米高的风力发电机矗立在海拔1500米的高山上,这种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是其他山峰所没有的。

庐山一日游范文第5篇

摘要:九江旅游产业存在管理体制及观念政策落后,产品开发层次低等诸多问题,克服的有效办法是构建九江大旅游的战略思想,从科学规划到经营理念及旅游商品开发与营销等各方面着手,构建九江大旅游体系。

关键词:旅游产业;管理体制;大旅游;战略

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72(2006)03-0091-03

一、九江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体制落后,经营混乱。

九江旅游产业起步于70年代末期,管理体制十分落后。庐山管理局只管辖庐山山上46.6平方公里,其余由山下星子县、九江县、庐山区、庐山垦殖场及庐山自然保护区管辖,造成“一山六治”的突出问题。甚至一个景点都人为分开,如“庐山第一奇观”的三叠泉,其一、二叠泉属庐山管理局,三叠泉属庐山区海会镇。柘林湖“一湖两治”,分属永修县和武宁县管辖。管理体制的复杂,经营机制落后,造成了部分景区管理粗放,甚至对景区盲目开发,浪费资源,已建成的景点之间恶性竞争,不能共享游客资源。

2.观念政策落后,缺乏长期规划。

对旅游发展没有大开放、大市场、大发展的观念,在许多人头脑中形成“只要九江有庐山,就不怕没人来”的落后观念。观念上的落后,造成区域内的旅游资源没有有效整合,对外联盟也不够。到目前为止,九江还没有长期的旅游规划,也没有一部完善的旅游规章,各种规定十分零散,缺乏系统性。

3.旅游产品开发层次低,违规建筑破坏景区规划。

(1)部分新旅游产品开发层次低。

(2)老旅游产品老化,没有创新,吸引力差。导致庐山的“世界文化景观”与鄱阳湖的“候鸟珍禽王国”这两个世界级的精品在海外旅游市场影响不大。

(3)违规建筑多,破坏景区规划。尤以庐山上的违规别墅建筑最为严重。

4.旅游宾馆分布不平衡,缺乏高档次宾馆。

九江市最高星级的宾馆为四星级,同比黄山有五星级宾馆1家,桂林有4家,这与庐山和九江优秀旅游城市的地位极不相称。九江旅游宾馆档次上要提升,空间分布上也要调整。九江市旅游局资料显示,九江宾馆饭店在空间布局上以庐山山上和九江市区为主,达34家,占总量的89%,反映区域内发展不平衡。

5.旅游商品的销售收入低,缺少精品。

目前比较有名气和形成规模的主要是“庐山云雾茶”这一拳头产品以及部分食品,至于其它的如九江茶饼,湖口糟鱼等存在生产企业规模小、产品单一、质量不高、包装不美、市场占有率低等问题,没有形成叫得响的品牌。使得游客在九江的购物消费支出不高,降低了旅游产业综合效应的发挥。

6.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服务功能差。

各景区景点的旅游公路等级状况较差,旅游铁路交通始发车数量少,特别是通往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主要客源地大城市竟无始发车。高级公路通车里程相对少,通往东西两翼的景点景区的公路等级低,路况差;车站设施老化,车况较差;管理服务不到位,宰客、超载的现象时有发生。昌北机场存在国际航班少,起降密度小的问题。

二、构建九江大旅游的战略构想

中共九江市委第83次常委会提出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的社会主义新九江和推进九江“大旅游”战略,为实现九江旅游大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一)构建九江大旅游的总目标

以九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为总揽,树立“大开放、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观念和全民旅游意识,推进九江“大旅游”战略,把九江建设成为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文化、生态、会议、商务、康复、运动等于一体的东方生态历史文化名城和长江中下游休闲度假中心,旅游总收入占全市GDP的20%以上。

(二)构建九江大旅游的发展规划

1.基础调整阶段(2005~2010年)

目标是建成具有较大规模的旅游产业,旅游总收入占全市GDP的18%左右。海外旅游者达到25~30万人次,外汇收入达到1.5~2亿美元;国内旅客800~13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到65~105亿元。

2.高速发展阶段(2011~2015年)

发展成为综合性的大旅游产业,旅游总收入占全市GDP的20%以上。海外旅游者达到35~45万人次,外汇收入达到2.5~3亿美元;国内游客1400~20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到115~200亿元。

3.完善提高阶段(2016~2020年)

旅游产业发展体系完善,九江步入全国著名的旅游强市。海外旅游者达到50~60万人次,外汇收入达到4~5亿美元;国内游客2200~3000万人次,国内旅游总收入220-350亿元。

三、构建九江大旅游的举措

(一)九江大旅游体系的构建

1.科学规划体系。

要树立“大开放、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全新理念,站在全国、全世界的角度来规划好九江大旅游,以高额奖金向全世界征集九江大旅游规划设计方案,再邀请国际著名的旅游规划大师对方案进行评价分析,选出或综合制定出一个完善的大旅游发展规划。规划以大庐山为大旅游的核心品牌,大庐山的范围包括德安部分地区、九江县部分地区、庐山区、八里湖、山南整个星子县。而九江市区为集散地,永修云居山、柘林湖、湖口石钟山、彭泽龙宫洞、鄱阳湖为辐射范围,共同构成九江大旅游格局,形成“资源共享、客源互送、线路互通、利益共沾”的体系,九江建成东方的日内瓦。要高起点规划,规划区内的所有建筑都要有风格、有特点,道路、小溪甚至是一草一木都要精心规划、建设管理。

2.交通物流体系。

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打通各景区间的直达公路,进一步改善与外界的交通状况,缩短游客进入九江旅游的时间,降低交通成本。对旅游公路要按照“一条路、一线景,曲径通幽、花团锦簇”的理念和效果规划建设好,对已建成的环庐山山南一级公路,要立即对路两旁的建筑物进行规划整修,把山南公路打造成景观路、致富路、样板路。

3.管理与运营机制。

一是要树立九江大旅游观念,创新经营机制。如目前庐山的主要收入来自门票,去年因此增加了票价,实际上这一经营理念的着眼点是庐山山上的局部利益,对九江旅游的发展反而不利。降低庐山的票价,可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来九江,从而带动九江的交通业、宾馆业、旅行社业、服务业等其它行业的发展,游客的消费总量大幅度上升,推动九江经济的快速发展。二是要在经营中充分挖掘传说故事,如结合周瑜、朱元璋大战陈友谅等故事,可在鄱阳湖上设立一个场地来进行演练。三是在开发精品的同时,立足全国、全世界进行宣传与营销,让九江大旅游走向世界,让世

界了解九江大旅游。高薪聘请国际营销商进行包装、策划与促销,在世界著名的杂志与传媒上进行广告宣传,制作精美的大型宣传片在国际知名的网络与电视进行推广。按国际惯例,接待国以其旅游总收入的0.4%作为宣传费用,若九江以2004年43.7亿元的旅游总收入计算,每年应投入近2000万元。

4.景区开发机制。

构建九江大旅游,必须要有大投入。而要实现大投入,必须走市场化道路,实现开发机制的创新。在景区开发中,要坚持统一规划,分项开发,调动一切投入的积极因素。按照旅游资源所有权、管理权和项目经营权三权分离的原则,以特许、转让、承包等方式,广泛吸纳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及个人参与到构建九江大旅游的开发、建设、经营中来,甚至是农民个人也可按规划建设森林家庭旅馆、农家乐等。对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积极推行“靠大联强”,组建跨产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旅游经营联合体,增强市场竞争力。通过建立新的景区开发机制,全方位地吸引全方位的资金来九江投资旅游开发。

5.创立旅游商品生产开发的集群。

立足现实,对形成规模的“庐山云雾茶”,有地方特色的星子花岗石工艺产品、金星砚台等旅游商品加强促销,扩大市场占有率。对没有形成品牌的如九江茶饼、湖口糟鱼要提高质量、扩大生产规模。同时,与科研机构联系或召集旅游商品生产商集中商议,产生思想的火花,开发新旅游商品,推出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高品位、高文化含量的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和特色风味食品。不断扩大销售网络,不仅在九江的景点销售,还要到外地景区和大超市销售。从而以大旅游、大物流带动大商业,以大商业带动全民创业。

(二)构建九江大旅游应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1.资源保护、体制理顺、经营与开发等问题。

(1)庐山的生态保护问题。首先要有大庐山的概念,庐山不仅仅指山上,而要划分一个大的区域,作为大庐山生态旅游区。在这个生态旅游区内,要有国际视野,请国际一流水平的人才进行规划,并把规划做到修建性详规,保护好大庐山的生态环境。目前,庐山区工业园、九江县工业园具有不可修复的损失,要立即采取措施,建成生态工业园。要把九江的工业区与生态区相分离,九江工业区应重点西上瑞昌、东进湖口,沿长江连成工业产业带。庐山要禁止汽车上山,特别是大客车,可在山下建一个大型停车场,山上用环保车,做到让游客招手即停。立即停止星子县的石材开采,对星子县实行转移支付。

(2)庐山的体制理顺问题。庐山涉及面广,理顺管理体制难度大,笔者认为有两个方案。方案一:按属地管理原则,组建庐山旅游集团公司。下辖牯岭旅游公司(行政事务为牯岭镇管)、秀峰旅游公司(星子县)、三叠泉旅游公司(庐山区)、石钟山旅游公司(湖口县)……集团公司统一管理,分级核算,除了总公司内部实行合理的利益分配外,绝大部分收益归各县(区)财政。各公司经理都是集团董事会的董事,重大问题按集团公司章程运行。方案二:抵住各方压力,彻底理顺庐山管理体制。将庐山管理局和星子合并,设立庐山市,同时将其它4家所辖庐山地域的部分机构统一划归庐山市,市址可设在星子县,全面负责大庐山的规划与管理。这样既避免山上城市化,又可将庐山与鄱阳湖连为一体,从更高层次上全面综合开发利用庐山和鄱阳湖的资源。建议以方案一为近期目标,方案二为远期目标。

(3)庐山的经营与开发问题。整合庐山山上、山下的旅游资源,严格按照规划深层次开发景区,风格、颜色甚至是施工材料都要符合规划要求。庐山是一座政治名山,曾举办过各种大型会议,可请有国际水平的人来规划开发,建成国际休闲会议中心。刚开始肯定困难较多,可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免门票邀请世界各种知名会议如上海峰会、经济论坛、学术研讨会到庐山举办等手段提高开发经营者的效益。一旦规模形成,有很多财团来投资会议旅游,同时吸引大家都来投资其他配套资源,成为一个投资集群,成为一个世界级品牌,综合效益自然可观。充分挖掘九江旅游资源的文化底蕴,做大文化旅游。目前白鹿洞书院人气不旺,可开发成仿古教学活动的书院,让旅客感受中国古代书院的场景。为留住入境旅游者,丰富晚上文化活动,在庐山上兴建酒吧、茶座等综合娱乐场所,避免“白天走得累,晚上埋头睡”的现象。

2.区域内外联合发展问题。

旅游产品不是完全竞争产品,可以既竞争又合作,实现共赢。构建九江大旅游必须走联合发展之路,以旅游市场开发为龙头,国内、国际并举,分五个层次进行开发:

(1)市内景区连成片。围绕大庐山,把市区的景点和永修、武宁、湖口、彭泽等各县的景区联成一片,开辟二日游、三日游、五日游等旅游线路,便于整体对外促销。

(2)省内联点成线。将庐山、井岗山、三清山、龙虎山联成一体,形成以南昌为中心的圆形旅游热线,吸引省内的大量游客。

(3)区域形成网络。着重与华东地区各重要旅游区连成网,这些旅游区是武夷山、黄山、杭州、苏州、无锡、南京、上海等。借助它们的名气和区位便利条件,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促进旅客量的大幅度增长。

(4)构建全国大网络。加强与全国名牌旅游区和旅游城市的联系与合作,畅通与桂林、北京、泰山、西安、大连、青岛、成都等地的旅游通道,形成全方位有序流动格局,吸引数量更多,层次更高的游客。

(5)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具体是巩固港、澳、台市场,扩大新、日、韩等亚洲市场,迅速打开西欧、北美和东欧市场,尽快启动中东、西非、南美市场。

3.对旅游失范行为的管理问题。

相关期刊更多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陕西省教育厅

九江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西省教育厅

九江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西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