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童话名字

童话名字

童话名字

童话名字范文第1篇

我的家乡辽宁省西丰县金星满族乡宝兴村下乐群屯,是一个群山环抱风景秀丽的小山村。父亲和母亲还有乡亲们在那里养育了我,使我度过了温馨的童话般的童年和少年。

一直躬耕田园、当过国家支边柞(Zhà )蚕技术员的父亲是我学习汉字的启蒙老师,是使我迷恋于汉字和写作的好老师。我刚刚记事时,父亲对我讲,穷人的孩子念书不容易,小时候家里很穷,他八岁就没有了母亲。在我祖父的拉扯下,他好不容易断断续续地念了两年私塾。若不是我祖父省吃俭用地供他上学,恐怕他一天书也念不上呢!所以,父亲在感谢我祖父的同时,便在我上学之前就把他会的汉字都教给了我。一天,母亲正教我数数,“一二三四五……”父亲听见了,走过来说:“会数还得会写。爹教你识字吧!你妈妈说的‘一’,这样写——就是一大横;‘二’呢?是两大横,‘三’呢?是三大横……”我跟着学起来,“‘一’就是一大横,‘二’就是两大横,‘三’就是三大横……”哦,汉字很有趣啊!父亲见我学得很快,很高兴,说:“接着学‘四’,你说说‘四’是不是四大横呀?”我想“九”能够是九大横吗?那写起来多麻烦,不会的!父亲见我没有马上回答,便很认真地说:“‘四’不是四大横,是这样写的。”说着在地上用柴火棍儿写了出来。我很佩服父亲不但能教而且会教,像教“人”字,父亲站在地上说:“‘人’就像一个人叉开双腿站在地上的形状……”这样一比喻,我马上就记住了。还有“日、月、水、火”等字,父亲都采用这种方法教我。

父亲教会了我很多汉字,同时也教会了很多汉字互相组合的方法。我觉得汉字的组合太有趣了,这些方块字像排队似的,一会儿竖排,一会儿横排,一会儿斜排,我可以指挥它们,一会儿说明这个意思,一会儿说明那个意思。明白了这些,我便开始“指挥”它们了。第一次是因为我和弟弟要剪驴毛扎毽子,邻居大伯训斥了我们,我很不高兴,便弄来半截儿粉笔在一木板上写上他的名字,名字下面还写了“大王八”三个字。当时,我知道这话是骂人的,但是不知道什么意思。我们把木板插到路边,父亲看见了,知道是的,很生气,便把木板拿了回来,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叫我把字擦掉。父亲说:“学会了汉字,要将它用在正确的地方,不能拿来骂人。”

我记住了父亲的话,以后再也没写“某某某大王八”之类的话。一天傍晚,我背着书包刚进家门,就见那个邻居大伯在和父亲聊天儿。我想起上次发生的那件事,感到不好意思,正要躲开,父亲叫住我:“你大伯的亲戚来信了,你给念念,再帮忙写一封回信。”我只好先念信,那字写得很潦草,实在辨认不出来的就问父亲。好不容易终于念完了,我说没写过信,父亲便说:“学嘛!这是正事,我教你写。”我心想:“就是汉字排队嘛,不排错了就行!”可是,写起来真不是那么简单。通过父亲的指点,我很快就把这封信写完了。邻居大伯竟然夸奖我说:“好小子,刚上小学就会写信了,有出息!”

邻居大伯逢人便说我会写信了,于是村里那些不识字的叔叔阿姨便来找我,让我代他们写信。我觉得指挥汉字写信挺有趣,就给他们写起来。春节时,乡亲们都来我家请父亲帮他们写春联。父亲忙不过来,便叫我来写。我便学着父亲的架势,认真地写起来。看见乡亲们高高兴兴地拿着对联的样子,我心里像吃了蜜糖一样,觉得父亲说得太有道理了:“学会了汉字,要将它用在正确的地方!”从那以后我更加爱惜汉字、迷恋汉字了。

写信打下了作文的基础,从小学到初中,我没有感到“作文难”,反而觉得作文是件快乐的事情,喜欢作文也从作文中得到了许多快乐。

作文得高分,被老师作为“范文”念给同学们听,这对我来说是很大的鼓励,于是“良性循环了——越写越爱写,越爱写写得越好。到了师范学习时,学校的宣传小组还把我这个学数学的选去搞宣传。师范毕业后,我当了中学数学教师。那时,公社选广播编辑竟然选中了我。虽然我没有学过新闻写作,但我边干边学,加上原来的写作基础,竟也很好地完成了任务,连年被授予“优秀通讯员”荣誉称号。我写的那些稿子被广播、被刊发,我收获了一个个快乐。也正因为这些成绩,我先后被县委、市政府选调去工作,后来省政府办公厅也想调我去工作。这期间,我不仅写新闻、机关公文,也开始创作故事、小小说、散文、寓言,收获了更多的快乐。1991年8月,我的第一部寓言集《红眼睛冠军》由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著名作家吴梦起老师亲笔作序,给了我很高的评价。他老人家还把著名寓言作家金江老师介绍给我。通过金江老师,我结识了樊发稼、张锦贻等寓言大师,他们都给了极大的关注与帮助。发稼老师介绍我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锦贻老师为我的第一部童话集《补月亮》亲笔写了序言。

我写童话是10年前开始的,是吴梦起老师引我走上童话创作之路的。吴老对我说:“写童话吧!写童话使人年轻。”于是,我开始尝试写这个体裁的文章。在写作童话的过程中,我深深理解了吴老“写童话使人年轻”的涵义。“年轻”是指作家心理上的年轻,始终保持着一颗宝贵的童心。有童话作家说,有童心才有童话。这是极有道理的。童心,是纯洁、天真、美好的。童话自然也应当是纯洁、天真、美好的。因此,我回忆自己童年的心理、童年的往事、童年的感受,把它们作为童话作品里主人公的言行基础;我更加注意和孩子们交流,亲近他们,观察他们,了解他们,努力使作品贴近他们。这样,我感到了自己像个孩子,没有感觉到自己“老之将至”了,心理总是年轻的。也许心理对容貌有某些影响的,虽然我不觉得自己长相年轻,但不少朋友总说我比实际年龄年轻不少。他们还戏称“你显得年轻可能和你写童话有关吧!”

把写作变成快乐,写作里有快乐。只要我们坚持去“变”,就一定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写作里的快乐就属于我们!

[作家登台]

杨福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理事、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儿童文学学会理事、铁岭市政府办公室公务员、铁岭市儿童文学学科带头人。

童话名字范文第2篇

第6法

一、名称:拼句子。

二、材料:缀法盘(如左图)。

三、方法:

这个方法含有竞赛的意味,所以至少要有两个人以上方才可以玩得有趣。并且儿童至少要认识了许多字,方才有做的资格。做的方法很简单的。

1.盘中圆子计32枚,就写32个字。其中名词、动词、形容词……都要完备,不过都要在儿童经验范围以内的。

2.圆子都移在甲沟里。

3.每个儿童各有一块或两个儿童合用一块。

4.教师就盘中所有的字,随便说一句短句子。儿童听到这句子,赶紧就逐字找圆子。找到一字就移到丙沟里去。

5.看哪个儿童先拼成句子,并且每个字都放得端端正正的就算得胜。放不完全的儿童,教师帮助他来放。每次必须希望每个儿童都放成,并且全体来读一遍。

四、讨论:

这是作文的过渡方法。在认字已多、能够读书,但还不能随意写字的儿童,用这块缀法盘非常能适应儿童需要的。可惜这块盘太贵了,一个幼稚园里难以备得起几块。倘若只有一块又不够用。圆子上的字,可以随时改换的,每次换字,不要全体都换,最好每天换一两个。这一两个字即使是生字,也可以渐渐认得起来的。

第7法

一、名称:自述法。

二、材料:牛皮纸订的小簿子一本。

三、方法:

每个儿童心里必有许多话、许多意思想发表的,常常因为发表的能力不足,无从表现出来。所以常常给儿童谈话的机会,常常让儿童画图画、唱歌、做自己愿意做的手工和表演故事中的人物,以满足儿童发表自己意思的欲望。但是儿童认识了几多字以后,常常要求用文字来发表自己的意思,谈何容易,儿童自己怎么能写句子呢!自述法就是帮助儿童发表的。儿童要写的话,教师替他略略变化一下,然后写在这本牛皮纸订的小簿子上,儿童就能顺着句子读下去。

四、讨论:

这个方法因为儿童说的,教师写的,都是个别的,所以只能做辅助的方法。倘若要改做团体的,那么团体谈话的结果,教师写在黑板上,教儿童大家来读,并且把它印出来,分发给儿童,不过这样一来,效力是不及个别的。

关于这个方法,我们要放宽些自己的胸怀,千万不可苛求儿童每个字都认得。单字的复习在别的时候可以做的,不可混在这里做。

童话名字范文第3篇

摘要本文从分析西方童话《考罗琳》(中译名《鬼妈妈》)和东方童话《千与千寻》之间的相似点出发,证实了英国学者和作家托尔金的一些童话文学理论,并从这个角度管窥了东西方童话主题的一些相似性。

关键词:童话 《鬼妈妈》 《千与千寻》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童话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它吸收了神话的思维特点和小说的叙事特点,兼具了神话想象的奇思妙想、天马行空,以及小说艺术中的叙述故事的各种技巧。童话并不是只为儿童而创作,更是为成年人所接受。东西方的童话,虽然有着不同的渊源和发展轨迹,但是发展到今天,在某些童话作品中,还是能发见东西方童话的异曲同工之妙的。

1938年,《指环王》(《The Lord of the Rings》)的作者,英国学者、作家J・托尔金(J.R.R.Tolkien)应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的邀请,作了一个“安德鲁・朗”讲座,题目是《论童话故事》(《On Fairy-stories》)。这篇文章于1947年发表在《写给查尔斯・威廉的文章》(《Essays Presented to Charles Williams》)中,后来又与短篇小说《尼格的树叶》(《Leaf by Niggle》)一起收入他的文集《树与叶》(《Tree and Leaf》)中。1966年,巴兰泰恩出版社(Ballantine)出版了《托尔金文集选读》(《The Tolkien Reader》),把《树与叶》收入其中。《论童话故事》这篇长文成为重要的童话文学专论,阐述了当代西方儿童文学理论中有很大影响的童话文学观。在这篇长文中,托尔金阐述了童话故事以独特的方式提供的四种要素:幻想、恢复、逃避、慰藉,以及人类的最基本愿望的满足。由此可以看出,童话故事并不只是写给儿童的,更多的也是写给成年人的。甚至,那些经典童话故事可以穿越时间,跨越国度、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界线,为全人类所欣赏,给全人类带来启迪。进入21世纪以来,东西方的童话文学市场甚是繁荣。日本童话《千与千寻》(2001)和美国童话《鬼妈妈》(中译名)(2003)虽创作于不同的年代,分别来自于东、西方文化,但在表现人类及人类社会的特点方面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二 关于《鬼妈妈》及其作者尼尔・盖曼

《鬼妈妈》的作者尼尔・盖曼(Neil Gaiman)是一位移民美国的英国作家。他于1960年出生在英国汉普郡,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当代奇才,其创作领域横跨了幻想小说、科幻小说、恐怖小说、儿童小说、漫画以及歌词。他的作品不仅部部畅销,更是获奖无数。他被《文学传记词典》列为当今世界的十大后现代作家。恐怖小说大师作家斯蒂芬・金称赞他是一个“装满了故事的宝库”。他的小说《星尘》(《Stardust》)获“创神奖”,《美国众神》(《American Gods》)更是获得过星云奖、雨果奖等多项荣誉。他于2002年出版的中篇童话小说《考罗琳》(《Coraline》,中文译名《鬼妈妈》)获得了2003年度的雨果奖以及布拉姆・斯托克奖,这部小说被誉为恐怖版的《爱丽斯梦游仙境》。该部作品于2009年继《星尘》和《美国众神》等作品之后被搬上了银幕。电影以动画形式出现,表现了一个叫考罗琳的小女孩,在她家搬进新居之后,偶然一次机会,她打开了一扇紧锁的门,这扇门通往另一个世界――一个鬼魅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她有另外一个“妈妈”,这个亲切的“妈妈”有一双黑纽扣眼睛,她要把考罗琳永远地留下来。为此,“另一个妈妈”用尽各种手段,如仿造了考罗琳的真实世界,甚至还把考罗琳真正的爸爸妈妈抓走。为了拯救自己的爸爸妈妈,为了拯救自己,也为了拯救以前已经被鬼妈妈夺走灵魂的孩子们,考罗琳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最终打败了鬼妈妈,并和自己真正的爸爸妈妈回到了真实的世界中。

三 关于《千与千寻》及其作者宫崎峻

宫崎峻(Miyazaki Hayao)是日本著名动画片导演,在全球动画界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迪斯尼称其为“动画界的黑泽明”。宫崎峻创作的动画片很多,其中包括《风之谷》、《龙猫》等,更是获奖无数。2001年,他的《千与千寻》上映,创下了超过300亿日元的票房,成为日本历史上的票房怪物。该剧还获得了奥斯卡、威尼斯、柏林等电影奖项。该童话讲述了一个名叫千寻的小女孩,在和爸爸妈妈去郊外新家的林中小路时,爸爸将车意外地开到了一个古老的城楼前,城楼下面有长长的隧道。好奇的父母带着她走了进去,结果隧道的那边是另外一个世界,父亲却误以为这是以前盖的仿古游乐城。父母看到空无一人的小镇上,屋里摆满了诱人的食物,便大吃起来。但过一会儿,当千寻再看父母时,发现他们已经变成了猪。原来,那是神灵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千寻为了救父母,经历了很多的挫折和冒险,表现出善良、纯洁、聪明和勤奋,最后她终于和父母一起回到了现实的世界。

四 《鬼妈妈》和《千与千寻》的相似点

1 成年人与儿童的形象特征

这两部童话都是表现成年人受到诱惑而堕落或迷失,而由抵制住诱惑的儿童来救赎其成年的父母。在《千与千寻》中,千寻的父母因贪吃供鬼神之物而变成了猪,但千寻却从始至终忍住不吃鬼神世界的东西,而一直保持着人的样子。《鬼妈妈》中的考罗琳的父母也被鬼妈妈欺骗而被装进了玻璃球里,而考罗琳任凭鬼妈妈用美食、玩具、温暖的关爱等等引诱,也一直没有上当。

在这两部童话中,千寻和考罗琳都是在另一个世界中凭借自己的勇气、智慧、善良而最终拯救了自己,也拯救了自己的父母,并和自己的爸爸妈妈重新回到了真实的世界中。两部童话都表现了成年人禁不起诱惑,表现了成年人入世太深,失去了天真,太过于物质,而这些恰恰都是我们这个现实世界的真实反映。相比之下,儿童似乎是这个世界的希望,濒于堕落的成人世界需要由孩子来拯救,来自东西方的这两部电影在这点上达成了共识。

2 两个世界

托尔金认为文学创作中存在着两种世界,即“第一世界”与“第二世界”。童话故事是一个独特的第二世界,是让心灵光顾的奇妙世界。童话故事作为幻想创造的第二世界,要有怪异和神奇的因素,要把平凡的事情和神奇的事情结合起来,把虚构的故事和真实的故事结合起来,要使故事里发生的事情具有可信性,读者可以在故事中发现相似的生活经历。

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朱光潜在《朱光潜谈美》一书中曾经指出,艺术是在现实世界之外另造了一个理想世界来安慰情感。现实世界是有限制的,限制了人的某些自由,而“人不安于此,于是有种种苦闷厌倦。要消遣这种苦闷厌倦,人于是自架空中楼阁。苦闷起于人生对于‘有限’的不满,幻想就是人生对于‘无限’的寻求……文艺就是幻想的结果。它的功用在于帮助人摆脱实在的世界的缰锁,跳出到可能的世界中去避风息凉”。

托尔金和朱光潜这两位来自西方和东方的大师,不约而同地阐述了一个相似的理论,那就是人类渴望在虚幻的一个世界中寻找慰藉,而童话就能够给人们提供这种满足。

在《千与千寻》和《鬼妈妈》这两部童话中,都各自出现了两个世界:一个是作为故事出发点的现实世界,一个是虚幻的世界。在《千与千寻》中,千寻是在现实世界――虚幻世界――现实世界的一个回归的过程;《鬼妈妈》中的考罗琳是在现实世界与虚幻世界之间的游走。在《千与千寻》的现实世界中,千寻的爸爸妈妈只考虑自己的需要,搬到了自己心仪的新居,却全然忽略了千寻对原来熟悉环境的眷恋;而虚幻世界中,汤婆婆的魔法、无脸男的单纯和物质、白龙的友情等等,都或多或少地体现着人们的一些渴望。在《鬼妈妈》的现实世界中,考罗琳的父母代表的成年人已经迷失在没有神秘感、没有敬畏、没有生活情趣,乃至亲情淡漠的世界中;而在虚幻的世界中,有美味佳肴、新奇的玩具、漂亮的衣服、父母的温柔笑脸这些对人类需求的满足。两部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现了现实世界是无趣的,而虚幻世界是鬼魅、诡异、多变的,是充满诱惑的,某种程度上反映着人类内心的种种欲望。

由此看来,人类是渴望某些虚幻之美的。在存在着太多的功利、压抑、残酷竞争的现实世界里,人们渴望超越现实的平庸,渴望在虚幻的世界中获得心灵的解脱和慰藉。

然而,虚幻世界再光怪陆离,再充满诱惑,终究不是人类久留之地。人类必须从那个世界逃离挣脱出来,因为那个世界最终会让我们迷失,会让我们失去自我,是危险的境地。两部童话都透过虚幻的世界反映出人类的欲望与贪婪,这些贪欲其实是一个美丽的陷阱,如果任凭其发展下去的话,最终会走向自我毁灭。

3 关于名字

在《千与千寻》中,千寻在虚幻的世界中被命令改用“千”这个名字,白龙告诫千寻,一定不能忘记自己的名字叫“千寻”,这样才能回到自己的真实世界;而当千寻帮助白龙想起了自己的真实姓名时,白龙才变回到真正的自己,并且能回到自己的世界。

在《鬼妈妈》中,考罗琳不止一次地校正被别人叫错的她的名字。而且,《鬼妈妈》里的被困灵魂也忘记了自己的名字(当然还有一个突出的表征――纽扣做的眼睛)……。

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两部童话,都提到了在虚幻世界中要记住自己的名字,才不会迷失在那个世界里,成为那里的俘虏。其实,虚幻世界里的自己的名字象征着自己童真的本性,象征着自己的人性。借用禅宗的术语即“本来面目”。两部童话都向我们表现了:在充满诱惑和贪欲的世界里,我们不该失去的,是自己本有的那份童真。人性在,心就能不被诱惑所牵引,也就不会迷失自己。

五 结语

美国的《鬼妈妈》、日本的《千与千寻》,两部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年代的童话,却为全世界的成年人所喜爱。法国史学家兼批评家丹纳(H.A.Taine)曾经在他的论著《艺术哲学》(《Philosophy of the Art》)中指出:

“倘若浏览一下伟大的文学作品,就会发见它们都表现一个深刻而经久的特征,特征越经久越深刻,作品占的地位越高……那种作品用生动的形象表现一个民族的原始的本能与才具,或者普遍的人性中的某个片段和一些单纯的心理作用……许多完美的作品还表现几乎为人类各个集团所共有的感情与典型。”

西方的《鬼妈妈》和东方的《千与千寻》异曲同工地表现了人性的某些特征,因此能够成为经典童话,甚至可以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的文学作品。因为这两部童话中都体现了人类的幻想,体现了人类对现实的逃避,成年人可以从中获得共鸣。而在童话中,人类在现实中的某些失落也能够得到些许的慰藉。两部童话分别被拍成了童话电影,除了故事情节以外,还通过色彩、画面、音乐等元素,让观众在欣赏美的同时,体会到深刻的人生哲理。在某种程度上讲,这些童话在观众心里于瞬间成为了永恒,而那些内涵镌刻在观众心中,成为了跨越东西方文化的人类的共同的审美对象。

参考文献:

[1] Gaiman,Neil.Coraline[M].New York:HarperCollins,2002.

[2] Tolkien,J.R.R.The Tolkien Reader[M].New York:Ballantine,1966.

[3] [法]丹纳:《艺术哲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4] 李芸:《用音乐解读〈千与千寻〉的世界》,《电影评介》,2008年第5期。

[5] 刘文杰:《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童话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 舒伟:《走进托尔金的“奇境”世界――从〈论童话故事〉解读托尔金的童话诗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7] 吴娜:《劳动与爱的寓言――日本动画的巅峰之作〈千与千寻〉分析》,《世界电影》,2009年第6期。

[8] [美] 尼尔・盖曼,杨玲玲译:《鬼妈妈》,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年版。

童话名字范文第4篇

展。我们山区的教育也必须顺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特别是汉语拼音教学,一定给它准确定位,教

学方法要多样化,富有童趣,让儿童学起来得心应手,寓学于乐,在乐中学,学中乐。

【关键词】富有童趣准确定位创设情景心理特征

什么是汉语拼音?它是用拉丁字母记录现代汉语语言系统的符号。其作用是:可用于推广普通话,给汉字

注音,编制印象检字,,;用于电报、哑语、盲文、旗语、工业产品代号。用于汉语汉字教学,利用计算

机可进行语言文字的信息处理。此外,还可以用于译写我国人名、地名,转写外国人名等。

汉语是我国的母语,学好汉语的第一步就是学好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俗话说:

"教学有方,教无定法。"从方法的角度看,汉语拼音教学方法可以有许多,但重要的是要明确汉语拼音教

学的着眼点。

一、给汉语拼音教学准确定位有关汉语拼音教学的反映一直比较强烈,主要是汉语拼音男教,教学时间长

,学生负担重,学起来枯燥乏味等,原因是对汉语拼音功能定位不当。现在《新课标》从实际出发,尊重

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汉语拼音的功能定位在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上,不在提帮助阅读,也不在直呼音节

。拼音教学应以训练拼读能力为重点,确保课堂拼读时间,语音知识最好是用童话故事或歌诀的形式展现

给学生。

二、借助情境、语境学习声母韵母对刚入学的儿童来说,虽然a、o、e、b、p、m、f等字母他们从未见过

,但是这些字母标识的语音却是在儿童口语中经常出现的,只要教师善于借助学生也有点口语经验和相关

的生活经验,使小朋友与所学字母接受匹配,就能化难为易,提高汉语拼音的学习效率。基于这样的考虑

,汉语拼音教学可以通过创设情景图和语境歌进行,即把同一组字母纳入一幅"情境图"中,并配上相应的

"语境歌"。例如:"苏教版"教材bpmf一课的情境图,大家爬山山坡(po)去看大佛(fo)。这时一个小朋友

想摸(mo)大佛。爸爸告诉他:"你听,大喇叭李正在广播(bo):大佛是文物,大家要爱护!"与之相匹配的

语境歌是:爸爸带我爬上山坡(p),爬上山坡看大佛(f),大喇叭里正在广播(b),爱护大佛不要乱摸(m)。

这样将字母教学寓于故事中,并以朗朗上口的语境歌,就能化难为易,寓学于乐,既增加了学习情趣,有

渗透文化素养教育。

三、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呈现方式富有童趣儿童的心理特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

过程中必须尊重这一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只有这样,儿童学起汉语拼音来才得心应手。呈现方式要富

有童趣。小朋友们才有兴趣学习。再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教jqx与v相拼省略两点,这一拼写规则时

,可以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来呈现:小熊"愚愚"跟jqx是好朋友,"愚愚"在路上遇到了jqx,就很有

礼貌的摘下太阳镜,然后跟好朋友握手。这样化抽象为形象,儿童学起来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了。

总而言之,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必须走

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法死板的"灌输模式"。让每位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

格,这就是我国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要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应该以积极的态度用新型的课程

理念去培育我们的学生。

童话名字范文第5篇

“如果我上课时睡觉或者玩,你能不能帮我望风?”依然记得童安格成为我同桌的第一天,他对我提出这样的“请求”。虽说是请求,我却从他的语气和表情中读出了“威胁”二字。

虽然学校明令禁止男生留长头发,规定学生在校必须穿校服,但童安格从不管这些。他理了个自以为不错的发型,头发比一般男生长点,常穿一件黑色衬衫和一条破牛仔裤。脸上总是一副不屑的表情,好像整个世界都在他的统治之下。

我倒并不觉得他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是个坏学生”,反而觉得他更像是光。我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一向只专注于课业、中规中矩的我竟会对很多人眼里的“坏学生”给出如此评价。当然也有女生喜欢甚至崇拜他,私底下也说“其实童安格还不错啦”,但接着会补上一句“只是他太邪恶了”。

识时务者为俊杰,面对一个“邪恶”的人,我只有低头,开始我的哨兵生涯。

神 曲

“文艺复兴时期,但丁写下了《神曲》,传播人文主义思想……”历史老师在讲台上满怀激情地讲着,仿佛他穿越到了那个时代,见到了那位伟大的思想家。

“只是本诗集吧,为什么却取名叫‘神曲’?”童安格胡乱地翻着课本问我。

“我怎么知道,你可以问一下但丁。”和童安格做了一个月的同桌,发现他并没有传说中那么“邪恶”,所以无聊时我也会和他吐槽。

“嗯,我想我可以去问问他。”他把课本合上,趴在桌上开始睡觉。

童安格其实是个聪明人,不管学哪门功课,只要老师稍加点拨,他便能举一反三,很快掌握重要的知识点。他常说我是死脑筋。但我不明白为什么上帝赐给他这么聪明的脑袋,他却不好好使用。如果他认真读书,估计班上很少有人能超过他。

历史老师似乎特别喜欢文艺复兴史,从一开始上课讲到下课,中间一刻也没停,我记了整整三大页笔记。童安格一直趴在那儿睡。我想也许他真能见到但丁。窗外,阳光温柔地映照万物,漂亮的小鸟停在窗口啁啾。哪一天,我们也可以写出属于自己的神曲?

名 字

那天午休时,教室里非常安静。

“童安格,我突然发现你爹妈很有才。”我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兴奋地对童安格说,“你的名字是安徒生加格林童话的組合哎!”童安格很鄙视地看了我一眼,然后露出他的招牌式微笑。

“多好的名字啊!现在很多小说都用了你的名字呢!”他没理我,这正是我要的效果,这样我才能继续我的话题。

“可是拥有这么美的名字的你,为什么总是喜欢打架?”我趁机“教育”他,“打架总是不对的。”他还是不理我。

“而且……”我本想继续“教育”他,但抬头看见他的表情有些凝重,就不再做声。我看见过他暴怒的样子,简直像一头喷火龙。

“你什么都不知道!我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童安格扭过脸去,闷闷地说。

我原打算闭嘴,但最后还是忍不住说出了一直想说的话。

“童安格,其实你真的很不错,就像你那个美好的名字。”

童安格趴在桌上,用很小很小的声音说了句:“因为我们是同桌,你才会那么觉得。”虽然声音很轻,但我还是听见了。

再 见

童安格还是转学了,他的父母为他找了所更好的学校。那时候,我们已经不是同桌,但成了朋友。

童安格转学后,我再没见过他,但一直和他保持着联系。听说,他不再打架,还成了一名成绩优异的学生。

“童安格,当我再见到你时,你会更棒吧。”那天我在QQ上这样问童安格。

“也许吧。”童安格仍旧用这种语气敷衍我。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自己也学会了这种敷衍,便又想起了童安格。我开始有点明白他为什么喜欢打架,为什么在老师办公室里从不为自己辩护。

夜幕如同黑色画布,繁星闪烁,努力点缀这块画布,希望它完美。不知从哪里传来了钢琴曲,宛如天籁。

我想起了童安格那天午休时和我说的话:“无论如何,我们都是朋友,对吗?”不再是让我盯梢时的那种命令口气,眼神中带着恳求,像个无助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