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套路大全

套路大全

套路大全范文第1篇

2、“我就俩爱好”“喜欢吃,喜欢你”“简单的说就是:喜欢吃你”

3、“奶茶可以加布丁吗?”“可以”“可以加珍珠吗?”“可以”“什么都能加吗?”“对”“那加个微信吧”

4、“你听听我的心跳”“恩?”“有没有发现我心动了”

5、“我喜欢上了一个男生你帮我追他吧。”“好,谁?”“第一句话第十个字。”

6、“喜欢不能当饭吃吧?”“确实不能。”“但被你喜欢的话能让饭变得很好吃。”

7、“我发现有人暗恋你”“谁啊?”“我啊”

8、“有一股味道,你闻到了吗?”“啊?没”“为什么你一来,空气都有点甜呢?”

9、“我上辈子应该是做了什么了不起的大事”“这辈子才能遇到你”

套路大全范文第2篇

关键词:沉管 大开挖 沙漠地段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简介:

工程名称:中亚天然气管道C线(乌国段)工程(ZC256-ZC596)

建设地点: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州和纳沃伊州

建设规模:本标段长度316Km,其中材质为φ1067,X70,壁厚为19.1mm,0.4km;φ1219,X80,壁厚为17.5mm和20.6mm,315.6km,及附属工程施工。

中亚天然气管道C线(乌国段)工程B标段起于UCS2压缩机站的清管区(线路里程为KP 210.595,桩号ZC256+500m),终止于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边境(线路里程为526.280),全长316km。管线大开挖穿越河流3处,河流跨越1处,穿越干冲沟2处,大开挖(带套管)穿越铁路1次,大开挖(带套管)穿越高等级公路5处,穿越地下管道21处,穿越光电缆7条,管线断续穿越石方段共计65km,后段105km长的管道全部沿半移动沙丘敷设,施工难度很大。

根据乌兹别克斯坦长输管线的设计规范要求,凡是穿越等级公路、铁路时必须要使用钢套管,作为穿越管道的保护套管。

钢套管的规格为φ1626,X70,壁厚为30.2mm,长度12米,单根套管的重量达到:14.26吨。

二、施工分析

以中亚管道C线ZC524+1-ZC524+2桩穿越纳沃依州城际公路为例。经过和当地政府协商后,该道路穿越施工可以采用大开挖方式进行作业。

1、土质分析:中亚天然气管道C线(乌国段)工程,地处中亚地区,属大陆性气候。管线经过区域土质大多为砂质土壤,从ZC498到哈萨克斯坦边境是典型的沙漠地质,砂砾细小,极难堆砌成型,当遇到大风天气,风沙飞扬。管沟开挖后,成型困难。设备在管沟边行走时,不能按照常规的安全距离1.5米行走,必须要加大设备距离管沟的安全距离,才能保证设备行走的安全。

2、传统施工方法分析:在以往的施工中,采取的常用方法为:首先将道路大开挖到图纸要求位置后,吊管机吊装焊接后的钢套管,放置到指定位置,然后进行道路回填,回填完毕、压实后,进行开挖穿越引沟,引沟开挖完毕后,吊管机吊装穿越管穿越钢套管,穿越成功进行套管两端封堵,焊接排气管、回填等一系列工序。

3、沉管法道路穿越施工分析

采用沉管法大开挖的方式穿越道路的主要施工方法为:首先将高出地面的道路进行开挖,降至和道路两边一个平面,然后将套管吊装到指定位置,接着吊装穿越管(∮1219×20.6mm)穿越钢套管(∮1626×30.2mm)。整个过程都在地面上完成。穿越完毕后,由两台挖机在钢管两侧进行沉管作业,将钢管沉到图纸要求的位置。

三、施工方案对比

3.1道路穿越的基本情况:

中亚管道C线ZC524+1-ZC524+2桩穿越纳沃依州城际公路,路面宽度为6米,路面和两边地面高差为1.5米,ZC524+1转角桩度数为42°,转点到路边的距离为:39 米,套管长度为29米,穿越管长度为62米。如下图所示;中亚C线管道工程的施工是和中亚A线、B线并行敷设的。在此道路穿越处,沿着道路穿越的方向延长线,ZC524+1距离B线的距离为49米,由于套管长度为29米,穿越完毕后,套管管段距离路面边缘的距离为:11.5米。

3.2传统施工方法:按照传统的施工方法,管沟开挖要从套管管段位置顺着穿越方向开挖引沟62米,此时引沟的边缘距离B线仅为15米,虽然这个距离符合管线周围动土作业的施工要求。但是,实际的B线位置,还不好确定,这样施工仍有一定的风险,吊装过程中大型设备在B线周围来回移动也是不被允许的。

此外按照传统施工方法管沟开挖的工程量为:

套管位置开挖:29*5*2.2=319m³,

穿越管开挖量为:(62+12)*3.1*2.2= 504.68m³。

此外由于要保证施工安全,特别是在吊管机吊装穿越管时,三台吊管机总重量为:90吨,穿越管重量为:37.75吨,这个重量在沙漠地段开挖好的三米深的管沟旁边行走时非常危险的,所以,必须对设备行走这一次清理降低作业带的高度,需要清理的土方量为:62*4.5*1.5=418.5m³

总计开挖工程量为:套管位置开挖+穿越管开挖量=319+504.68+418.5m³=1242.18m³。

3.3沉管法施工:使用沉管法作业可以很好地规避掉上述诸多风险因素,首先整个过程都是在地面上进行,不存在管沟塌方、设备倾覆的风险;其次在地面上穿越,穿越过程的可控性比较强;再次开挖的土方量相对较少;最后,在沟上穿越不用开挖引沟,可以很好的躲避掉引沟开挖到中亚B线附近的风险。

整个施工过程中土方量的开挖为:

道路位置的降层和沉管土方量为:6m(长)*10m(宽度)*1.5m(深度)+6m(长度)*3.5m(深度)*3.6m(宽)=165.6m³

道路两侧穿越管沉管作业的土方量为:56m(长度)*3.1m(深度)*3.5m(宽度)= 607.6m³

总计开挖土方量为:773.2m³

3.4工程量对比

从施工土方开挖总量来看,沉管法开挖的土方量773.2m³要比传统施工法1242.18m³,减少土方量468.98m³的土方量。所以选择沉管法大开挖穿越道路的施工方法有利于减少施工量。

3.5安全施工对比:

在传统施工方法上面存在的诸多安全风险;

1)管沟成型困难;

2)在吊装方面,存在设备倾覆的风险;

3)沟下穿越套管,可控性差;

4)开挖的土方量较大;

5)开挖引沟长度较长,靠近中亚B线,存在碾压在役管线风险。

所以经过上述各项施工项的对比,从安全方面考虑,沉管法的安全稳定性要比传统穿套管的施工方法要安全性能高。

四、沉管法施工方案

4.1 沉管法施工工序简介

施工准备―平整预制场地―φ1626钢套管预制焊接、防腐―穿越套管预制焊接、防腐补口―便道修筑―绝缘支撑块捆绑―路面降层―测量放线―φ1626钢套管就位―φ1219穿越主管穿入钢套管―沉管作业―道路回填―排气管以及阴保安装以及套管两头封堵―管沟回填―标志桩警示牌埋设

4.2 施工准备

4.1.1认真熟悉图纸,掌握开挖的位置、深度等要求.

4.1.2检查施工用设备、手段用料是否齐全完好。

4.1.3与公路主管部门联系,按要求办理好穿越施工许可手续。

4.1.4查明穿越段地下是否有管道、电缆、光缆等障碍物。

4.3穿越前准备

4.3.1选择一块开阔平整的场地作为φ1626×23.8mm套管和φ1219×20.6mm穿越管的焊接预制场地。该场地距离路边不宜过远,且方便吊装

4.3.2穿越管、套管的焊接

穿越管的焊接按照中亚C线管道工程EPC07B-M-CS-PR-0009-000和焊接工艺规程的相关要求进行焊接,焊接长度为62米,在焊接前打土堆时要充分考虑到吊装时吊点的位置,避免土堆位置和吊点位置重合。土堆的高度还要考虑到在捆绑绝缘支撑块,方便捆扎。套管的焊接也要符合焊接工艺规程的相关要求,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套管焊接完毕后,焊缝位置必须要用防腐漆进行重新粉刷,对于套管上防腐漆脱落的位置进行检查并粉刷,确保无漏点。

4.3.3试压

焊口经无损检测合格后,按要求进行水压试验。试压分强度试压和严密性试压,试验压力按照公路所在地区要求的试验压力,强度试压时间不得少于4小时,严密性试压时间不得少于24小时。管段两端安装封头、压力表、进水管等设施,用电动试压泵进行试压,试压程序及安全措施见试压方案。

4.3.4防腐补口

试压合格后进行防腐补口、补伤。施工方法、质量标准与主体管道相同。

4.3.5电火花检漏

防腐补口后,应对整个穿越管进行电火花检漏,检漏电压为15KV,以无漏点为合格,如存在漏点,应修补直至检漏合格。

4.3.6绝缘支撑捆绑

绝缘支撑的捆绑要严格按照图纸表示方式进行捆绑,不得少于图纸上标注捆绑组数。捆绑前要计算好穿越管伸出套管的长度,以此为起点确定绝缘支撑的位置。

4.3.7伴行路修筑

道路大开挖前必须做好伴行路修筑工作,应先查看穿越点地形,选择合适的便道走向。便道长度150―200m。或可利用附近现有的、废弃的公路进行绕行,必要时可对这些公路进行修复。路基必须扎实,在细土地段修筑时应拉碎石填压路基。修筑的道路应保证车辆的正常通行并得到地方公路主管部门的同意。并做好警示、指示标识,保证车辆通行安全无障碍。

4.4 大开挖沉管法施工

4.4.1 路面降层

由于路基的高度要比两边作业带高出1.5米,首先要将路基降到和两边作业带一个水平面上,并将两边作业带稍微高出的部分降低,62米范围内在一个水平面上。这是整个施工的前提。

4.4.2套管就位

套管就位前,进行测量定位,将套管需要防盗的位置确定,并定桩,确保套管位置准确。套管有两台70T泰安吊即可吊装就位。

4.4.3穿越管就位

62米穿越管重量为:37.75吨,29米套管重量为:34.45吨。所以吊管机的吊装位置要进行严格控制,保证吊装过程中的安全。

a.管道起吊时,用3台吊管机同时作业,起吊点距环形焊缝距离不小于2.0m,管段2个起吊点间距不得超过20m,起吊高度以1m为宜。

b.起吊用具采用专用尼龙吊带或橡胶辊轮吊篮。使用前,应对吊具进行吊装安全测试,检查吊具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c.吊装后行走时,必须要有专业起重工进行指挥,行走、转向要配合一致,不得出现有空吊的现象。

4.4.4沉管控制

穿越管穿越到位后,接下来就可以进行沉管了,沉管时两台挖机位于钢管两侧,由钢管两侧开始开挖,使钢管渐渐往下沉。在沉管的过程中,由于沉管的总长度相对较短,不可以采用常规的沉管方法,沉管时将中间部分和两头留出一定的位置,将其余部分开挖到位,然后再将两头和中间部分慢慢的进行开挖,使钢管缓慢下沉。最终到达图纸规定位置。

4.4.5公路恢复

管道安装就位后经测量、检查合格并经监理确认后应立即进行公路回填恢复正常通车。回填应分层夯实,防止沉陷,每层厚度不应大于300mm。回填后按相应公路施工规范要求迅速进行路面恢复,新修路面应与原来路面搭接良好。

4.4.6主管就位后连头

主管道就位后,对管线进行连头。若短时间内无法进行连头作业,应将穿越管两端用6mm厚钢板盲板满焊。

五、安全保障

施工平面布置示意图如下:

公路(砂石路)大开挖穿越施工必须精心组织,合理安排,既快速地完成施工任务,又能确保施工安全。保证道路畅通,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5.1从绕行路路口要有指挥人员,指挥车辆放单行。

5.2设立醒目、标准的公路警示牌。

5.3在公路没有恢复正常通车前,晚间要设置并开启警示灯,以便警告行人,车辆注意安全。

5.4施工现场需用警示彩带围护,禁止外人进入作业区,以免影响工作和安全。

5.5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业,确保安全文明施工。

5.6搞好穿越段路面的养护工作,防止事故的发生。

5.7穿越施工结束后,清理现场的各种材料、杂物及生活垃圾,运离施工现场,拆除临时便道。

参考文献

[1]《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369-2006》

[2]陈国彬;;长输管道施工技术现状和展望[J];石油工程建设;1985年04期

[3]薛振奎;隋永莉;;国内外油气管道焊接施工现状与展望[A];第三届21世纪中国焊接技术研讨会论文专刊[C];2001年

套路大全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大众健美操;adidas dance;套路教学;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4.027

引言

世界性的健美操热传入我国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随着健美操运动在高校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出现了多种不同风格健美操教学套路,其中包括“adidas dance”套路和“大学生大众健美操”套路。健美操是集体操,舞蹈,音乐,健身,娱乐为一体的运动体育项目。成套健美操动作由单个动作组成,其动作来源于徒手体操,艺术体操和舞蹈等动作[1]。成套健美操的编排是根据练习者的需要进行创编的,因此套路的呈现是否完全符合练习者的心理追求,考验着创编者的智慧。也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体现,关系到参与健美操运动的人数,关系到健美操运动在高校的发展。符合练习者心理追求的健美操套路不仅能够提高运动技能,身体协调能力,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塑造体型,控制体重,更能愉悦心情,陶冶情操[2]。比较两组套路的教学效果,探讨两种套路给学生带来的不同心理体验、运动体验以及健身效果,归纳其利弊,为今后健美操套路的编排提供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具有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广州大学2012级健美操选项班六个班的学生共186人,实验前将六个班的学生随机分配成3个实验班和3个对照班,其中实验班94人,对照班92人。所有课程由同一老师施教,保证教学时数和教学场地器材的一致,以实现实验的客观有效性。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检索法

查阅相关著作、文件和期刊等文献资料。目前大多数高校健美操教学采用的健美操套路有:“大学生大众健美操”;“adidas dance”以及“nike dance”。有关这三种套路教学效果的对比研究较为欠缺,本文对“大学生大众健美操”与“adidas dance”健美操套路实际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实验研究弥补这方面的空缺。

1.2.2问卷调查法

设计问卷,对相关问题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86份,回收186份。回收率100%。186份问卷经效度和信度检验,均为有效问卷。

1.2.3实验法

实验班采用“adidas dance”套路授课;对照班采用“大学生大众健美操”套路授课。

1.2.4数理统计法

对数据进行归类统计整理,进行常规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

1.2.5逻辑分析法

对实验结果及数据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得出结论。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两种健美操套路编排思路比较分析

“大学生大众健美操”套路由“国家体育总局体操中心中国健美操协会”组织编排推广,推广对象为高校大学生,共编排推广四套,每一套有四个等级的健美操套路,每一等级套路难度逐一递增,学生可以通过考级拿到相应等级。推广周期大约每四年一次,编排以竞技健美操徒手操的套路模式进行编排,体操动作所占比例较大,注重练习者健美操运动技能的培养。套路音乐多为节奏性音乐。“adidas dance”套路由“阿迪达斯运动市场部-训练”组织编排推广,推广对象为高校大学生,共编排推广五季,每一季有1-12组的套路动作,推广周期每半年一次,编排以健身健美操的套路模式进行编排,舞蹈动作所占比重较大,套路动作有重复有叠加。注重练习者心肺功能的提升,注重练习者的心理体验与情绪的释放。套路音乐多为当今世界最流行音乐。

2.2两种健美操套路动作结构比较分析

“大学生大众健美操”每一套路由32×8个八拍的动作组成,每套动作大约一分半至两分钟左右,动作没有重复叠加,动作节奏自始至终一拍一动,没有快慢变化,以徒手体操动作为主,上肢与下肢动作配合多变,所包含的脚的步伐较多,有“一字步”,“并步”,“交叉步”,各种“迈步”,各种“跳跃”、“转体”等,身体的方位及脚部的移动变化较多,肢体语言较为单一。“adidas dance”套路由18×8个八拍至183×8个八拍不等的动作组成,套路时间一分多钟至十一分多钟不等,套路动作有重复有叠加,动作节奏有快有慢,以舞蹈动作为主,其中包含“拉丁舞”“爵士舞”、“街舞”、“RAGGAE”、“肚皮舞”、“电音舞”等。身体的方位及脚部的移动变化较少,肢体语言较为丰富。

2.3实验组与对照组期末健美操专项考试成绩比较

学期末,遵照教考分离的原则,对两组学生进行集体评分。根据学生完成成套的规范性、熟练性、力度、幅度、表现力、以及动作与音乐配合等因素进行评分,评分标准为90分以上;81~90分;71~80分;70分以下4个等级。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期末健美操考试成绩统计表来看(如表1),对照组期末考试成绩比较靠前,80分以上人数占全班总人数77.2%,比实验组高出12.4%。这是因为 “大学生大众健美操”套路以徒手体操动作为主,舞蹈动作较少,动作节奏单一,肢体要求较低,动作容易做到规范化。而实验组期末考试成绩两极化现象较为明显,90分以人数占总人数的19.1%,70分以下人数占总人数的4.3%,这是因为“adidas dance”套路以舞蹈动作为主,包含的舞蹈元素较多,节奏多变,肢体语言丰富,对练习者身体各关节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要求较高,动作难度相对较大。

2.4实验组与对照组教学前后50m、800m成绩的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两种健美操教学套路均可有效提高人体的速度与耐力,但实验组较对照组提高更加显著。这是因为“adidas dance”套路的编排是以健身健美操的套路模式进行编排,套路动作有重复有叠加,套路时间长,教学密度,教学强度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平均教学密度分别是78.2%与60.3%,平均教学强度分别是145次/分钟,128次/分钟。

2.5实验组与对照组教学后情感体验比较

经过一学年教学实验后对两组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调查。认为目前教学套路符合自己心理追求的分别是实验组93.7%、对照组是68.8%;认为通过教学在塑造自我,释放压力方面分别是实验组为91.4%、对照组88.6%;认为通过教学对树立自信心方面有帮助的分别是实验组75,8%、对照组82.3%;认为教学能够带给自己全身心享受以及丰富的情感体验的分别是实验组95.3%、对照组55.9%;认为通过教学自我表现力得到提升的分别是实验组84.7%,对照组79.3%。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实验组在学生精神追求方面优于对照组,“adidas dance”套路将多种舞蹈融入其中,带给学生丰富的角色体验,时而优雅内敛,时而性感自信,时而活泼可爱,时而叛逆自我,时而激情能量,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心理追求,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优美动听的音乐带给学生全身心的享受,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运动热情。

2.6实验组与对照组教学模式比较

“大学生大众健美操”套路的编排以竞技健美操为模式。套路模式为成品套路模式,每一学期只能教授一套动作,教学中以传统教学模式授课,即采用“分节法”进行教学,教学步骤:示范讲解――练习――复习。整个教学过程较为呆板机械,缺少新的刺激,学习过程缺少音乐的配合,只是在学会动作后再配以音乐,练习过程较为枯燥,学生情绪逐渐低落。最终影响教学效果。“adidas dance”套路的编排以健身健美操为模式。套路模式为分解套路模式,每一学期教授若干套路,2-3次课教授一套动作,教学步骤减化为:学习――复习。分解套路模式是指,将成品套路动作的学习、练习编排进套路中,由简单脚步动作开始,采用叠加方式,逐步加入手臂动作直至成品套路动作,节奏由慢到快。整个过程都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成。由于套路动作的不断叠加以及不断的节奏变化产生新的刺激,以及富有时代感的音乐伴奏,增加了学习者的兴趣。

3 结论与建议

3.1“大学生大众健美操”套路编排以竞技体育为基础编排指导,造成教学过程过分片面追求运动技能的掌握,而忽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精神追求,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逐渐下降。

3.2“大学生大众健美操”套路动作以徒手体操动作为主,所包含的脚的步伐较多,上肢与下肢动作配合多变,对培养学生身体协调能力,动作节奏感方面有很好效果,由于对肢体关节的灵活性要求不高,动作多为徒手体操,动作较为简单,容易使学生建立自信心等,因此建议第一学期学习“大学生大众健美操”套路,第二学期学习“adidas dance”套路。

3.3“adidas dance”套路编排以健身健美操为基础编排指导,叠加式的编排方式以及不断的节奏变化不仅给学生带来新的刺激,提高了学习兴趣。而且动作的多次重复,增强动作记忆以及动作的熟练度,动作的规范性得到了提高,运动时间的延长,教学密度和强度的增强,使学生身体机能得到提高,发展了身体素质。在“adidas dance”套路编排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成品动作以2-4个八拍为宜,切忌过长影响动作的学习和记忆。2、动作编排由下肢到上肢逐渐叠加直至成品动作。3动作节奏由慢到快。4、成套动作以不超过8分钟为宜。

3.4“adidas dance”套路编排是一种较为人性化编排,将多种舞蹈融入其中,带给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满足了学生对时尚的追求,符合现代大学生的心理追求,符合个性发展的要求,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符合新时代的教学理念。“adidas dance”套路被广大学生所接受和喜爱。它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方面有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瑞林.健美操[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

[2] 张桂梅.现代大学体育选项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

套路大全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武术 套路运动 创新

武术作为一项充满活力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近年来已取得喜人的成绩,已成为世界体育运动的一部分。作为武术重要组成部分的武术套路运动,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机遇来自于现代武术的国际化发展;挑战在于如何使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在世界体坛上展现自己独特的魅力,使他更加绚丽多姿。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发展可谓形势喜人,形势也逼人。只有不断创新,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武术套路运动才能在国内和国际体坛中取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套路运动的简介

1.定义

武术套路运动是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为依据编成的各种拳术器械的整套动作。

2.分类

(1)按运动形式可分为拳术套路、器械套路、对练套路、集体表演套路。拳术套路是指徒手练习的套路运动,拳术的种类很多,如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拳、通背拳、象形拳等。

(2)按习武的目的可分为竞技武术套路和大众健身武术套路。

二、武术套路创新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武术创新动作的设计,必须根据武术套路项目的运动特征,以人体解剖学与人体生物力学等科学原理为技术指导。武术套路运动即是群众性的健身体育项目,也是竞技性的体育运动项目。对于竞技武术套路来讲,创新的动作要符合竞赛规则要求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条件。

2.新颖性原则

新颖性主要体现在“新”字上,是练习者在完成所创造或改造的武术动作和连接时表现出动作的独特性与罕见性。

3.针对性原则

(1)针对武术运动项目特点与发展趋势,对武术套路运动发展的全面和系统辨析是技术创新的基础之一。动作技术创新设计,要针对武术套路的项目特点和技术发展趋势。

(2)针对武术套路运动员和练习者的个人特点,综合能力与动作的质量规格是发展武术动作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3)针对武术竞赛规则进行创新。规则对武术技术发展起着导向作用。规则是武术训练和比赛的主要依据,他规定的动作内容、数量、规格与人体运动的能力基本运动方式,也是创新的主要依据。

(4)针对场地器材进行创新。武术竞赛规则对武术比赛使用的场地和器材均作出了有关规定,在进行武术套路动作技术创新时,必须针对武术场地与器材的要求,使创新的武术动作在整套演练中充分合理地运用场地;同时,在武术器械套路动作技术创新中,要遵循器械的使用方法与规律,充分发挥器械的性能,创造出高新的武术技术动作。

4.技击性原则

技击是武术运动最突出的特征,强烈的攻防意识是武术区别与其他运动项目和艺术的鲜明标志。

5.美学原则

根据武术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和表现形式,武术套路运动的风格特点和运动规律不断地对武术套路的技术创新,增加武术套路运动的艺术性和美学价值。

三、武术套路运动创新的途径

武术套路单个动作的创新。单个动作是组成全套动作的最小单位,有了单个动作的创新,才能有动作连接创新和全套动作创新。武术套路技术创新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难度递进创新法

递进法是不改变原来动作技术特征的基础上,让他从某个方面在程度上递进,使动作由简到繁,由低到高,从而产生另一种新的动作的出现。

2.移植创新法

移植创新法是将某一运动项目的技术,战术或其他领域的原理方法的部分或全部引入本运动项目中,并通过一定的改造而获得新的技战术的动作创新方法。武术套路中的技术动作移植可分为本运动项目的相关动作移植,对传统武术套路动作的移植和改进,其他领域的技术动作的移植。近年来,动作创新移植法在武术套路动作创新中广泛使用。其创新构思:(1)武术套路动作之间的相关技术意思,必须注意技术动作的类型以及完成该动作所需要的条件,考虑技术动作移植的可行性。(2)对传统套路动作的移植。我国的传统武术种类繁多,流派林立,内容丰富,动作素材越多就越能激发思维和想象力,就越能产生创新灵感;传统套路中有很多可以吸取的动作与技能与技法,经过挖掘与专研,可以推陈出新,创造出更多的新动作。(3)运用其他项目领域的技术动作进行交叉移植创新,会为我们武术动作创新带来广阔的思路,发散我们的思维,让我们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以事物的用途、性能等方面为出发点进行连接思考,以构思新事物的方法。

3.逆向倒学创新法

逆向倒学创新是从形成的动作技术的组成原理。功能特征、结构形态等方面的反方向进行思考,进而形成新的武术套路动作。从逆向去探求,从相反方向去思考,这种思维方式改变人们通常从正面去探求的习惯。从反面去认识事物,易引起新的思路,往往产生超长的构思和不同凡俗的新观念。武术套路的逆向创新思路在武术套路动作中有许多动作具有对称性,沿着原有动作技术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构思与原动作技术结构、形态不同的新动作。如八运会长拳规定动作:右前扫腿一周半――左旋风脚――右旋风脚――提膝架掌盘肘。

4.组合创新法

组合法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个武术动作进行符合武术原理及特点的组合,从而获得具有整体功能和难度升值的一种新武术动作的创新方法。这种新武术动作在武术套路动作创新中屡见不鲜,而且潜力很大。如国际竞赛套路长拳中旋风脚劈叉是由旋风脚和劈叉两个动作组合而成的,南拳中的旋风脚侧摔也是有两个动作组合成的。使用组合法的要求是:一要按照一定的创新意图和目的;二要考虑整体功能的发挥;三要使要素结构有序化;四要注意动态发展需要,注意事物变化着的状态;五要使功能扩大,效益增值。

5.仿生学创新法

提出“仿生学”这个名字的是美国的斯蒂尔博士,他是这样给仿生学下定义的:仿生学是模仿生物系统的原理来建造技术系统,或者是人造技术系统具有类似于生物系统的特征的科学。人类模仿生物的历史由来已久,纵观古今武术发展历程,象形武术是建立在仿生学的基础上的。像形武术种类很多,如南拳中的虎鹤双形、鹰爪拳、猴拳、螳螂拳等;少林五形拳,主要是模仿龙、虎、豹、鹤、蛇五种动物。现代武术的部分套路可以模拟某些动物的部分动作、形态、意识,并且给予加工提炼、升华,创造出新颖的武术动作。

套路大全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育改革;学校武术;竞赛内容;竞赛方法;竞赛规则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7)03-0100-06

Abstract: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education in schools,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s chosen Wushu as one of the seven school sports programs which are the key developments, and has determined the reform implementation path of wushu educatio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wushu education, the school wushu competition must re-select the competition content, re-innovate the competition organization pattern, re-unify the competition methods, and revise the competition rules to meet the needs of school martial arts education reform. Traditional wushu with many nat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wushu fighting which represents the essence of Wushu should be introduced into the competition system, and the "Elimination System" should be chosen as the common competition method between Wushu Routine Competition and School Wushu Competition, and the new "Combined into One" Competition organization pattern can make school Wushu routine competition and school Wushu fighting competition realize a true merger and integration. Through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mpetition rules, the school martial arts competition will pay more attention to show the participants’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levels of martial arts routines and their abilities of space-time offense and defense in martial arts fighting, and the requirements for difficult movements in martial arts routines and combating power in martial arts fighting will be diluted, and its security will be improved, In this way,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chool martial arts competition can be guaranteed.

Key words: educational reform; school martial arts; competition content; competition method; competition rules

前 言

前,在“文化强国、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国家战略背景下[1-2],深受民族文化洗礼的武术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重视,成为教育部重点发展的7个学校运动项目之一,并成立了全国学校体育武术项目联盟。为化解目前学校武术教育发展困境,教育部确立以学校武术联盟提出的“一校一拳、打练并进、术道融合、德艺兼修”为武术教改的操作路径[3],将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武术与学生喜爱的武术格斗内容引入学校武术体系,采用“术道融合”的原则贯穿整个教育过程,使习武学生成为“德艺兼修”的武术人[4]。而学校武术竞赛是武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开展,将是培养青少年“尚武精神”的重要平台、完善青少年健康人格的重要方法、弘扬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路径,在整个武术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多年来,关于学校武术竞赛的研究非常匮乏,其竞赛内容,竞赛组织方式、竞赛方法及竞赛规则全为竞技武术套路比赛的翻版[5],学生喜爱的武术格斗与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传统武术一直被排除在外,严重弱化了学校武术竞赛的作用与价值。现在,教育部虽然确定将传统武术与武术格斗引入学校武术教学体系,并根据“术道融合”的原则,培养“德艺兼修”的习武学生,但目前采用竞技武术套路比赛模式的学校武术竞赛根本无法适应武术教育发展的需求,亟需针对学校武术竞赛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充分厘清今后的学校武术竞赛到底应该“比什么、怎么比”等问题,才能保障学校武术竞赛的健康发展,体现与发挥学校武术竞赛的特殊价值和功能。

1 教改背景下的学校武术竞赛路径选择

学校武术教育与学校武术竞赛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其教改的推进,必然导致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学校武术竞赛的内容选择需要通过其教学内容而设置与选取。现在,武术将执行“一校一拳、打练并进、术道融合、德艺兼修”的教改理念,明确了学校不仅要开展竞技武术,也要开展传统武术;不仅要开展武术套路,更要推动武术格斗的发展。这些教学内容的变化,特别是将武术格斗引入学校之后,其竞赛内容如何设置,竞赛方式如何组织,竞赛方法与竞赛规则如何规划,这些都是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1.1 学校武术竞赛内容的路径选择

缘于学校武术教学的“唯套路化”,加之竞技武术对学校武术的影响,其竞赛的内容一直以竞技武术套路为主。但近年来,专家学者充分认识到学校武术必须回归武术的技击属性,需要充分发挥武术的防身自卫价值,将来的学校武术竞赛,其武术的格斗内容不可缺席。同时,武术具有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传统武术最能体现其地域文化特色,在提高民族文化软实力的时代背景下,学校武术教学与竞赛,传统武术套路也必须得到充分体现。基于此,教改后的学校武术竞赛内容该包含武术套路与武术格斗两大部分,其中武术套路的竞赛,不仅仅含有竞技武术,也必须包含传统武术内容。

1.1.1 学校武术竞赛引入武术格斗内容探讨

1.1.1.1 “打练并进”的武术教改思路为学校武术竞赛引入格斗内容奠定了基础

技击是武术的本质属性[6-7],学校武术教学,必须突出技击,强调武术格斗的重要性,回归武术的本真[4]。在2013年9月,由教育部牵头的全国学校体育武术项目联盟成立,提出了“一校一拳,打练并进,术道融合,德艺兼修”的教改路径[3],2015年1月,教育部正式下文确立此改革思路为我国今后学校武术教育的操作路径。其“打练并进”的改革理念为学校武术格斗的推广指明了方向,强调在今后的学校武术发展中,不仅重视武术套路的发展,也必须加强武术格斗内容的推广,使学习武术的学生“能演会打”,具备防身自卫的能力。此教改理念,为学校武术竞赛引入武术格斗内容奠定了基础。

1.1.1.2 学生喜爱武术格斗有利于学校武术格斗竞赛的举办

套路是武术的重要内容,但是缺少了武术格斗的学校竞赛总显得不够完整,而且也不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有学者对学生学习武术的动机进行了调查,排在第一位的是防身自卫[8]。国内专家学者发现了这个问题之后,针对学校武术教学提出了新的思考。在2006年,邱丕相先生提出了“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9]。2007年,邱丕相先生又针对学校武术套路教学改革提出新见解,指出“套路内容改革应立足于“提高学生防身自卫”的能力[8]。蔡仲林教授也针对“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的含义进行了诠释[10],专家学者充分阐述了武术攻防的重要性,教学中突出武术攻防的紧迫性。在2009年,《关于学校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课题组对全国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也得出学生喜爱格斗项目的结论。课题组调查了314名学生,有214名学生选择了散打,占到总数的68.2%[11],这些充分说明了学生对武术格斗项目的喜爱。同时,在中国,武术与武侠、英雄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只有让学生学习到真正实用的武术内容,才符合学生的需求,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这些现实情况与环境,将有利于学校武术格斗教学与竞赛的健康开展。

1.1.2 学校武术竞赛引入传统武术内容探讨

1.1.2.1 “一校一拳”的武术教改思路为学校武术竞赛引入传统武术内容奠定了基础

“一校一拳”指每个学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需要及培养能力,选择自己的教学、训练内容,特别是地方特色拳种比较丰富的省市,学校可以邀请传统武术名家进校教学、训练,突出学校武术套路的地域文化性。有了学校传统武术的教学、训练,其竞赛设置传统武术内容便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且,学校武术竞赛引入地方特色拳种之后,不仅可以增加学校武术竞赛的民族文化性,更是继承与发扬传统武术行之有效的途径。

1.1.2.2 传统武术内容引入学校武术竞赛体系分析

新中国建立后,比赛的流程与规范已经相对成熟,只是比赛的内容主要以竞技武术套路为主,使许多具有典型代表的传统武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现在,教育部确定以“一校一拳”为学校武术教育改革的思路之一,全国的学校武术套路教学不再实行标准化,根据地方特点及学校的资源,学校可以自行选择合适的武术拳种,既可以是竞技武术套路,也可以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武术拳种,这样可以较好的解决武术拳种的继承问题,使具有地方特色的武术拳种得到较好的继承与发展,也能更好的传承与弘扬华夏民族的地域文化,体现武术的文化特色。

中国的地缘广阔,各地的风土人情各不相同[12],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武术拳种,使中国武术拳种各具特色,具有明显的民族文化特征,如,河南太极拳、福建南拳、山东螳螂拳、河北八极拳等,代表中国文化的软实力,是民族文化的符号。而竞技武术套路是竞技体育的产物,其发展源于传统武术,离开了传统武术,竞技武术套路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因此,缺少了传统武术的学校武术套路竞赛就如同缺少了武术的“源”与“根”。武术本是丰富多彩,独具地域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应该让标准化、模式化的现代体育竞赛理念吞没,消磨了武术原有的特色,所以,学校武术竞赛应该引入传统武术为竞赛内容之一。

1.2 学校武术竞赛组织方式的路径选择

目前的学校武术竞赛主要以竞技武术套路为竞赛内容,其组织方式也选用了竞技武术套路的比赛模式。而当学校武术竞赛内容引入传统武术、武术格斗之后,学校武术竞赛的内容将发生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当武术格斗引入竞赛体系后,学校武术竞赛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组织方式是亟需探讨研究的问题。因为,多年来,竞技武术比赛一直采用分腿走路的方法进行竞赛组织,既定期举办传统武术比赛、竞技武术套路比赛、武术散打比赛。如果学校武术竞赛也选用相同的组织方式,将给学校武术竞赛各个方面增加巨大的难度,很难保障学校武术竞赛能够健康、顺利的开展。基于此,学校武术竞赛需要改变原有的竞技武术比赛思路,重新规划其组织方式。

1.2.1 选择“合二为一”的学校武术竞赛组织方式

武术是一个技术内容丰富的技术体系,一个运动项目中,包含很多个子项目。当传统武术、武术格斗引入学校武术竞赛体系后,不适合选择目前竞技武术竞赛的模式――设置学校传统武术竞赛、学校竞技武术套路竞赛与学校武术格斗竞赛。应该对其组织方式进行改革,不能照搬竞技武术比赛“分腿走路”的形式,“本是同根生”,不必要分开发展,而是应该采用“合二为一”的学校武术竞赛新模式。每次举行学校武术竞赛,其项目设置应该包括武术套路与武术格斗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武术套路竞赛项目中包含徒手与器械、传统与竞技,而武术格斗竞赛主要包括拳法、踢法与摔法。同时,根据竞赛性质设置个人赛与集体赛,在个人赛与集体赛中分别设置单个项目竞赛与武术全能竞赛。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学校武术竞赛中的武术全能竞赛指的是武术套路与武术格斗的全能,与现在竞技武术套路比赛的全能不同,如图1所示。

1.2.2 采用“合二为一”的组织方式有利于学校武术竞赛的健康发展

在学校武术竞赛中,将武术套路竞赛(包括传统武术)、武术格斗竞赛合并为同一次比赛,实现“打与练”的融合,符合“打练并进”的教改思路,向观注学校武术竞赛的社会人士展现武术的全貌,改变人们对武术认识的偏颇。格斗是武术之“打”,套路是武术之“练”,“打练并进”是武术之基本要求,只有将武术格斗竞赛、武术套路(包括传统武术)竞赛进行合理的整合,才能真正的体现武术“打练融合”的特征。所以,学校武术竞赛需要将武术套路竞赛与武术格斗竞赛进行合理的规划,合并成一次比赛,展示武术的全貌,在每次学校武术竞赛中,既包括艺术美的武术套路,又包含阳刚之气的武术格斗内容,让外界更清楚武术的技术体系,充分的认识武术、了解武术,促进学校武术的推广与宣传,增加学校武术竞赛的影响力与吸引力。

“合二为一”的组织方式也有利于培养“能练会打”的习武学生。将武术套路与武术格斗比赛合并为同一次比赛之后,提倡与鼓励学生既要参加武术套路比赛,也可以参加武术格斗竞赛,通过设置武术全能奖项及相应的激励措施提高学生的兴趣与动力,有利于实现学校武术教育改革“打练并进”的思想,培养“能演会打”的武学生。同时,“合二为一”的组织方式相当于将武术套路比赛与武术格斗比赛合并为一次竞赛,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校武术参赛者与组织者的时间与精力,也减少了竞赛成本,有利于学校武术竞赛的健康发展.

1.3 学校武术竞赛方法的路径选择

根据竞赛学的统一性原则[13],举行学校武术竞赛时,应该选择同一种竞赛方法,既学校武术套路竞赛与格斗竞赛应该采取相同的竞赛方法。而目前学校武术套路竞赛的方法主要选择“轮竞制”类竞赛方法中的“轮次赛”[14],这是选用了我国竞技武术套路比赛的方法。这套竞赛方法是专门针对竞技武术套路比赛而设定,其实针对普通学生参加的武术套路竞赛,此方法存在模糊批判、感觉给分等很多问题[15-16]。至于学校举行武术格斗竞赛,将是增加学校武术竞赛吸引力与凝聚力的一次全新尝试。通过探析格斗类项目的竞赛方法可以知道,“淘汰制”是其常用的竞赛方法,可以给学校举行武术格斗竞赛提供借鉴。但是多年来,学校武术套路竞赛一直选用“轮竞制”竞赛方法,如果将学校武术套路竞赛与学校武术格斗竞赛合并为同一次竞赛将出现竞赛方法不能统一的困境。基于此,学校武术竞赛的竞赛方法需要重新选择,选择一种既适合学校武术套路比赛,同时也适合学校武术格斗竞赛的竞赛方法。

1.3.1 学校武术竞赛统一选用“淘汰制”竞赛方法

淘汰制是极为古老的一种竞赛方法。所谓淘汰制,既参赛各方按照排定的竞赛次序,两两之间竞赛;比赛的负者失去继续比赛的资格,胜利者进入下一轮比赛,比赛逐轮进行,直到最后一场,最后一场比赛胜利者为整个竞赛的冠军[17]。这里所阐述的“淘汰制”既通常所说的“单淘汰制”,淘汰制是对抗性竞赛中最为常用、极为重要的一种竞赛方法[18]。其中淘汰制优点为:组织形式容易被人理解;适合于大量参赛者的比赛;比赛场次少;比赛场地少;虽然“淘汰制”也存在一些缺点,如,位置、名次不完整的问题,机遇性强等问题,但可以通过设置“轮空”或“抢号”的方法解决位置问题,利用设置“种子”方法弥补机遇性强的缺陷,利用“附加赛”处理名次不全的问题[18]。

当武术套路与武术格斗同时作为学校武术的竞赛内容时。首先,“淘汰制”是对抗性项目的常用竞赛方法,许多学生参与的对抗性项目(跆拳道、空手道)也都选择了“淘汰制”竞赛方法,其非常适合于学校武术格斗竞赛;其次,根据“淘汰制”竞赛方法的特点,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学校武术套路竞赛。假设由8人参加的武术套路竞赛,根据淘汰制的竞赛方法进行比赛。如图2所示,1号与2号为上半区的其中一组,1号先进行套路展示,完毕后退出场地,立于场边,2号选手入场进行参赛套路展示,等2号演练完成退出场地后,裁判员根据两个选手的综合演练水平进行胜负判定,胜者进入下一轮比赛,负者进入附加赛环节。假如参数者不是8人,可以通过“轮空”或“抢号”进行调整对阵的结构,由此可见,“淘汰制”方法同样适用于武术套路竞赛。其实学校武术竞赛选用“淘汰制”不仅可以提高竞赛的公平、公正性,也可以有效化解目前学校武术竞赛的困惑,促进学校武术的健康发展。

1.3.2 学校武术竞赛选择“淘汰制”竞赛方法的优势分析

学校武术竞赛选择“淘汰制”竞赛方法不仅可以将学校武术套路与格斗的竞赛方法统一,还可以化解目前学校武术套路竞赛的“估分”困境,降低学校武术套路竞赛的判罚难度,有利于学校武术竞赛的健康发展。

假如武术套路与武术格斗采用不同的竞赛方法,很难组织武术套路与武术格斗同时、同地进行竞赛,只能致使武术套路与武术格斗竞赛处于分家的状态。武术套路与武术格斗都是武术的重要内容,但现在武术套路与武术格斗竞赛竟成为无法共融的不同竞赛项目,而选用了同样的竞赛方法,可以使“统一组织、统一竞赛”的构想变为可能。同时,通过前期针对学校武术竞赛的研究成果可以知道,由于参与学校武术竞赛的许多运动员是普通学生,不是专业武术运动员,致使目前学校武术竞赛所采用的竞赛方法存在许多问题,如判罚难度大,公平、公正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而淘汰赛是两两较技的竞赛方法,两个选手可以同时上场,同场竞技,也可以先后上场,根据两个人的技术水平进行判罚胜负。这样一来,只需要裁判员判别两位参赛者的技术水平来确定谁是该场的胜利者,此种的判罚比起现有的竞技套路竞赛方法判定容易很多,降低了判罚的难度,使竞赛的公平、公正性得到有效提高,还可以有效化解因难度动作无法完成而出现的“估分”困境。其实不管是学校武术套路比赛的哪个组别,参赛学生的难度动作如何或是否设置难度动作要求等问题,采用淘汰制竞赛方法时,裁判员只需要根据两位参赛者的综合演练水平判定胜负,与学生有没有完成高质量的难度动作没有太大关联,可以有效化解目前普通学生组因为无法完成难度动作而出现的“估分”困局。

1.4 学校武术竞赛规则的路径选择

为了武术走进更高的竞赛殿堂,国家针对武术技术体系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进而出现了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区分,同时致使我国武术的发展呈现竞技武术一枝独秀的状况。而学校武术按照正常的发展逻辑,其应该跟随竞技武术的步伐,既能培养广大的武术爱好者,也可以通过学校武术的发展挖掘武术人才,但是多年来竞技武术得到了快速发展,而竞技武术在学校的推动一直滞后,致使目前的学生越来越无法达到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的要求,也不适合习练以“击倒、重创”为目标的散打技能,这些的技术要求提高了学生习练武术与参加竞赛的门槛,成为阻碍学校武术发展的桎梏。为了进一步推动学校武术竞赛的发展,只有通过合理的竞赛规则设置,弱化其竞技性,降低学校武术竞赛的难度动作要求,改变以击倒、重创为目标的武术格斗规则,才能提高学校武术竞赛的吸引力,有利于武术在校园的推广与普及。

1.4.1 W校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修订思路

目前学校武术竞赛选用竞技武术套路的竞赛规则。自选项目判罚主要根据3个方面决定参赛学生的比赛成绩:1)动作质量评分;2)演练水平评分;3)难度的评分[8]。在规定套路、对练与集体项目等方面,判定比赛优劣主要从动作质量评分和演练水平评分两个方面进行判罚[19]68-82。其实不管是从三个方面还是从两个方面进行判罚,操作起来都非常的复杂,当针对非专业的普通中、小学生进行比赛判罚时,特别是省市一级的武术套路竞赛,操作难度相当大,引起的争议多。将淘汰制引入学校武术竞赛体制,采用参赛学生进行两两较技的判罚,可以有效的化解操作难度,但在判罚学生技术水平的理念方面仍需要改变。

武术根植于华夏大地,在中国整体观的哲学思想影响下产生与发展。其武术套路展现的应该是习武者的精、气、神,展现武术套路的韵味、节奏与劲力。在学校武术竞赛中,应该根据学生套路演练的熟练程度、动作规格、精神风貌、节奏韵味等方面判定技术水平的优劣,这些才是武术套路应该展现的本质内涵。而武术套路中的难度动作是竞技武术比赛的产物,是为了体现武术套路的高、难、新的特征,是为了培养精英武术竞技套路运动员,这样的规则导向并不适合于普通学生参与的学校武术竞赛。学校武术竞赛参与主体是学生,是为了强健学生体魄,培养学生习武的兴趣,进而推动学校武术的普及与发展,并不是为了培养武术运动员。难度动作要求的存在增加了习练武术套路的难度,提高了习武参赛的门槛,阻碍了学校武术竞赛的开展,因此,根据目前学校武术的普及状况与普通学生的武术技术水平考量,难度动作的考评不应该做为目前学校武术竞赛学生技术水平优劣的主要判罚依据。因为目前普通组学生参加武术竞赛,往往难度动作成为了练习的难点,而裁判也常常因为学生难度动作完成不了而无法进行判罚。通过弱化套路竞赛的难度动作要求,引导学生注重比赛的综合演练水平,可以有效化解这一困境。

1.4.2 学校武术格斗竞赛规则的修订思路

目前武术格斗发展最为成熟的项目是竞技散打,其竞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规则进行了多次的修订,先后出现了1988版、1990版、1996版、1998版、2004版、2011版7个版本的散打竞赛规则[20],规则的不断完善,使散打比赛更加激烈、精彩,已经发展为非常成熟的竞赛项目。但散打采用以“重击或击倒对手”为上技的规则导向,如在比赛中重击对手而导致对方强制读秒可以得2分,利用合理的方法直接击倒对手可直接获得比赛胜利,这样的规则导向因为安全性问题,不合适在学校武术格斗竞赛中推广。

开展学生武术格斗竞赛,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尚武精神”,提高自身的防身自卫能力,增加其骨气与底气,同时感受武术格斗的乐趣与魅力,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一技必杀”的能力。其实进行学校武术格斗教学、训练与竞赛的许多目标,在规避重击的规则引导下同样可以实现。研究者认为学校武术格斗竞赛可以禁止重击,提倡轻击,采用“击而寸止、触而控制、摔而保护”的理念弱化学校武术格斗竞赛的危险性,提高其安全性,这样可以更好保障学校武术格斗竞赛的顺利开展。其中“击而寸止”的内涵是:在合适的距离、合适的时机下,全力、全速地击打对手的有效得分部位,当快接触对手得分部位时,进行有效的控制,而不击打到对手的击打方法。主要用于在未成年组的头部击打限制,较好地保护未成年学生的头部。而“触而控制”指击打时候可以接触对手的有效得分部位,其他方面要求与“击而寸止”相同。主要用于成年组(高中生、大学生)的头部击打限制。在高中组和大学组,学生在全力、全速击打对手头部时,可以轻微接触对手头部,但必须进行有效控制,进行轻击,防止重击对手,重击视为犯规行为。其重击的判罚标准是:使对手头部位移、脸部出血、脸部出现红肿等情况都视为重击行为。同时武术强调“远踢、近打、贴身摔,摔法是武术格斗的特色,应该保留。但由于摔法练习的难度及竞赛中使用的安全性问题,在学校武术竞赛中,针对摔法使用也必须进行一定的限制,保障摔法技术的安全性,建议采用“摔而保护”的方法。在规则中明确规定,哪些摔法可以用,哪些不可以使用,禁止使用过肩摔等危险摔法,选择安全性较高的摔技作为学校武术格斗竞赛使用的摔法技能,以此保障学校武术格斗竞赛中摔法使用的安全性。

2 结 语

武术成为教育部未来重点发展的7个学校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并确定了其教改操作路径,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学校武术教育发展的重视。而学校武术竞赛是武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现青少年尚武精神的重要平台、培育青少年健康人格的重要方法、传承中华文化与弘扬中国精神的重要路径,其健康发展将是推动学校武术教育普及的重要动力之一。但目前学校武术竞赛内容、竞赛组织方式、竞赛方法与竞赛规则全是竞技武术套路比赛的翻版,无法满足武术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更无法发挥学校武术竞赛独特的价值与功能。应该在教改思路的指导下,通过重新选择竞赛内容、统一武术套路与武术格斗的竞赛方法、创新竞赛组织方式、修订学校武术竞赛规则等措施,增加学校武术竞赛的吸引力与竞争力,化解目前学校武术竞赛的困境,推动武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宇文利.民族精神与文化软实力的关系研究[J].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12):19-23.

[2].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2012-12-19.

[3]赵光圣,戴国斌.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现实困境与改革路窖瘛―写在“全国学校体育武术项目联盟”成立之际[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38(1):84-88.

[4]张峰,赵光圣,吉洪林.回归武术之本真――从技击取向再论我国中小学武术课程设计[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28(3):41-45.

[5]吉洪林,赵光圣,张峰.文化强国背景下学校武术竞赛的理念定位[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0(1):137-140.

[6]郎勇春,张文涛,李伟艳. 当代学校武术教育的失范与矫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3):48-51.

[7]张峰,赵光圣. 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39(1):77-80.

[8]邱丕相,杨建营.武术套路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体育学刊,2007,14(7):66-68.

[9]邱丕相,王国志.当代武术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路[J].体育学刊,2006,13(2):76-78.

[10]蔡仲林,施鲜丽.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1):62-64.

[11]《关于学校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课题组.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状况调查研究[J].体育科学,2009,29(3):82-89.

[12]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13]王守衡,叶庆晖.体育赛事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4]赵光圣,郭玉成.武术套路竞赛方法改革的新思路[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8(1):29-32.

[15]陈秋月,黄秀.对福建省大学生武术比赛的思考[J].福建体育科技,2006,25(4):32-35.

[16]林凯明.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武术竞赛模式研究[J].广州体院学院学报,2012,32(2):87-89.

[17]王蒲.体育运动竞赛方法的建构暨对抗性竞赛方法的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126-127.

[18]刘建和.运动竞赛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236-240.

相关期刊更多

天津中学生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天津青少年报刊总社

体育科技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

武术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省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