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芦花荡课件

芦花荡课件

芦花荡课件

芦花荡课件范文第1篇

日记本上按要求简要记录:在你心目中,班级最有特色的同学是谁?请写出姓名、特点,梳理表现人物特点的特色言语、经典动作以及典型事件。经过统计,多数同学票选出了“特色”人物DW。

DW特色一:火箭帝。

经典事件:入学测试灵光一现,临门一脚踢出了个“免费生”,从此飞流直下,年级排名跌出千名之外,再未见过火箭腾空的奇迹。

DW特色二:大胃王。

经典细节:吃饭速度远超刘翔110米栏,风卷残云,三五分钟搞定四五碗米饭。

DW特色三:超级帅哥。

经典细节:“你看我帅不帅”、超帅睡眠法,辗转反侧苦苦寻觅“超级帅哥证”。

二、借鉴课文写真实

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堪称写人的经典。

写了她的称呼由来,写了她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写了她的睡相,写了元旦的古怪仪式,写了她一肚子烦琐的道理,写了她给“我”讲长毛的故事,写了她谋害“我”的隐鼠,重点写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

鲁迅写长妈妈这个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不虚美、不隐恶。既写她饶舌多事、有许多繁文缛节,又写她爽朗、热情、乐于帮助别人,有着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

《阿长与(山海经)》写人最可借鉴之处就是写出真实——既写人物的光辉一面,也写人物的落后一面。

佳作展示

“超级帅哥”DW 蒙亦舟

DW是我们班上最有特点的一个人。要说他的特点,那是数都数不完:嗜好拨弄头发、爱啃指甲、一日三餐食量出奇大、吃饭速度超级快……诸种之中让我们印象最深的还是他的自恋,常称自己“帅哥”。

有一天,他突然问“成病羊”:“我长得帅不帅?”“成病羊”顺势拍了一下马屁:“哈哈哈哈!帅!实在是帅!帅呆了!”仿佛获得荣誉勋章,他马不停蹄、乐不可支地又接连出访几人,答案竟惊人一致。为印证自己帅哥指数高,他不辞辛劳遍访全班同学,统计结果显示,23人赞誉他帅,5人缄口不言,仅有2人持否决票,帅哥指数接近80%,实在了不得。仿佛工商所发了营业执照,从此“帅哥”成了他炫耀的本钱。

一次语文活动课上,他扮演抗日战争纪念馆里存放的那个“芦花荡老头”。当“导游”介绍这是“芦花荡老头”时,他立马“诈尸”:“不是老头儿,是老帅哥!”惹得全班哄堂大笑。

每次下课,只要你愿意,都能听到他那“哎呀,人长得太帅了就是不好啊”的“谦逊”。他最喜欢到各组毛遂自荐:“我长得太帅了,真是仪表堂堂、玉树临风、英俊潇洒……”听着那一大堆形容词,再瞧瞧他那尖嘴猴腮的模样,同学们一个个又跺脚,又拍手,捧腹爆笑。

为使自己“帅”得名正言顺,他想给自己置办一个“帅哥证”。

有室友爆料,为了寻得“超级帅哥证”,某周六他一宿未睡。天将拂晓,索性爬起来,坐在床上,打起坐来,静静等待起床铃声的敲响。铃声一响,他翻身下床,像一只敏捷的猴子,噔噔噔几下就蹿到地上,套上鞋子,边系鞋带,边往外冲去。

历经千辛万苦,他终于在校外一个摊点找到了他梦寐以求的“超级帅哥证”贴纸,买来贴在了自己的校园卡上。周一课间炫耀时被同学抢去,高声诵读:“‘超级帅哥证’,兹证明DW同志外形俊朗、玉树临风,首批通过国际ISO9001帅哥体系认证,特发此证。”全班人声鼎沸,有人笑弯了腰,有人笑出了泪。

无数经典时刻终于成就了“超级帅哥”的美名,欲知“超级帅哥”后事,不妨来航梦32走一遭,更多精彩等待着你。

三、借点技法绘细节

《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是细腻描写的典范。

鲁迅的描写之所以特别出色,功夫在于选择、提炼。或者写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外貌,或者写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动作,或者写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语言。鲁迅成功地运用了外貌、动作和语言等细节描写,把阿长这一人物表现得惟妙惟肖,如在眼前。

比如,写元旦古怪仪式的反复叮嘱:

“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郑重”,神态描写,强调阿长倔强、严肃的特点。“就得”“要记着”“不许说”突出阿长烦琐的特点、强硬的态度,为下文“空前的敬意”作反衬。“拿起”“摇了两摇”,动作描写,突出阿长的不放心。生动的语言、神态、动作,写出了人物的特点。

再如:

切切查查的饶舌——抓住特征,绘形绘声,人木三分。

粗俗不拘的睡相——静态描写,特写睡相,比喻传神。

买来《山海经》送我——前面铺垫蓄势,后面称颂烘托。

所以,要想写好人物、展示人物的性格美,就必须对人物具有特征的或是能反映人物特点的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进行准确而生动地描写,让读者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

佳作展示 “帅哥”D洪政传 唐赓勃

数年前,伴随一道金光,一男婴出世。出世之时,云蒸霞蔚,万物齐鸣。此婴哭啼,山呼海啸;此婴摇手,地动山摇。见他双目敏锐,两耳聪慧,一副帝王像。众人云:天生不凡,若以从政,必将政绩洪大也。故取名为D洪政。

此人便是我班D洪政。

“洪”者,海量也。D洪政的饭量不是一般的大,相当于与他同等身材的三个同学的饭量。一次和他同餐,我暗中细数了一番,他整整创了六碗饭,而且速度惊人,眨眼工夫就风卷残云般扫荡完毕。我担心他肠胃受不了,让他少干一点,同学们哈哈大笑,说我杞人忧天。有一次同学跟他打赌,如果D洪政吃下十个馒头、五个包子就请他吃火锅。结果,他不仅将十个馒头、五个包子全搞定,还喝了两大杯饮料,让打赌者目瞪口呆,周末乖乖火锅伺候。

可惜“D洪政”大多时候是浪得虚名。他虽架着一副厚厚的眼镜,看上去似一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江南才子”。费解的是,他的才学在他浑水摸鱼般摸到金子(入学考进200名,费用全免)后便销声匿迹。他怪癖一箩筐,相貌平平,却自诩帅哥。平日无所事事,总在别人面前瞎转悠,时不时自言自语:“我长得帅不帅?”自答:“帅!”

词曰:“无人赏,自家拍掌,响彻千山响。”正如“帅哥”D洪政的一贯作风:装帅其实也是一种帅。

某日,饭前排队。同学A见“帅哥”D洪政大摇大摆地走到窗口前,那头抬得老高老高,满脸刻着“春风得意”,不时向别人抛出不屑的眼神,活像只骄傲的公鸡。

A不耐烦地问:“D洪政,你神经有问题哟……装帅装过头了,搞那么大架势,就是庆祝国庆‘60周年’也不要搞得这么夸张噻!”

“帅哥”D洪政神秘兮兮地望着A,两靥绽放灿烂花朵,两镜片与灯光成45°夹角,顿时“反光”耀眼。一只手从包中掏出饭卡,托在手中,激动得手都发抖:“看啊,千载难逢啊,我好不容易从校外小摊买的,我的心愿总算了结了——踏实啊!”

只见饭卡盖上一层贴纸,上曰:“‘超级帅哥证’,兹证明D洪政同志外形俊朗、玉树临风,首批通过国际ISO9001帅哥体系认证,特发此证。”上署:“联合国帅哥靓妹管理署监制。”

顿时无语……

不过,也如鲁迅笔下迷信、世俗的阿长一般,虽然同是俗不可医,但依然也有美好的一面。

有些时候,他终于帅了,不带引号,是另类的帅。

最帅要数他扮演芦花荡老头那次。

学习《芦花荡》时,老师设计了一个展示活动,就是撰写芦花荡老头人物简介,并以创新的形式展示。“帅哥”D洪政所在B组紧跟当下热点,以参观为主线,以表演为方式,夹入人物简介,达到展示目的。

“帅哥”D洪政扮演芦花荡老头。这一角色戏份偏少,只是抱着一朵花安详躺着就没事了,没想到他却成了展示活动的主角。

一开始上来的是扮演普通参观者的C同学,走进纪念馆,看到芦花荡老头的简介,他表情惊异,说:“没听说过呀!芦花荡老头!”

这仿佛触动了“帅哥”D洪政的某根神经,第一次“诈尸”:

“才不是老头儿,是老帅哥。”

C同学表情木然,却触动了班上同学的笑神经。

C同学继续往下念:“……水上功夫高超,任意穿梭苇塘,为战士无私服务……”

“帅哥”D洪政的表演欲望喷薄而出,再次“诈尸”:

“我不仅有能耐,更重要的是我还很帅。为什么不登张照片……”

一直“默默无闻”的那些听课老师也忍俊不禁,甚至忘记了在笔记本上奋笔疾书!

C同学了解完芦花荡老头的事迹,扮演大菱的D同学很不情愿走上来,原来是害怕登台。她轻声细语地背着台词:“芦花荡爷爷啊……你这般……年纪了……还送我过封锁线,虽然我受伤了,但是我……还是要感谢你……你虽然不如往年,在我心中……你依然是……是……是……很好的。”

“帅哥”D洪政的小宇宙彻底爆发,一下子蹦了起来,第三次“诈尸”:

“错误,我魅力永存。”

经“帅哥”D洪政这么一幽默,D同学豁然开朗,找到自信,顺利地完成了表演。

芦花荡课件范文第2篇

——王一涵

在2012年甘肃省青少年提琴比赛现场,一个外表秀气的女生独自坐在空荡荡的舞台上,她手中的琴弓如同一个精灵快乐地在琴弦上跳舞,优美浑厚的音乐飘荡在大厅里,令人陶醉。而她,就那样静静地坐在灯光下拉着大提琴,从容淡雅,犹如一朵慢慢绽开的莲花。在这场比赛中,年仅12岁的她获得了初中组第一名。从这天起,人们心中印上一个名字——王一涵,一个灵气逼人的大提琴女孩。

与大提琴的不解之缘

兰州是一个四季分明的城市,春季温婉,夏季热情,秋季成熟,冬季刚强。它没有上海的繁华和时尚,也没有西安那样深厚的历史底蕴,更没有深圳那么快的节奏,但是它安静从容。春天来了,黄河两岸盛开着迎春花和碧桃花,人们三五成群地来到岸边,有的悠闲地放飞五彩的风筝,有的沿着河水慢慢散步,偶尔捡起几块鹅卵石。王一涵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平和而烂漫的春天。

从一涵两三岁开始,妈妈每天都会放音乐给她听,比如莫扎特的小夜曲、贝多芬的交响曲,还有中国的民乐。年幼的她根本听不懂这些世界名曲,但是妈妈坚信这种耳濡目染的方式对她将来学习音乐一定会起到不小的作用。

四岁的一涵还是个小不点,妈妈给她看了很多交响乐的视频,让她听各种乐器的声音,由一涵自己来选择一种乐器学习,其中的大提琴优雅动人的旋律时时牵动着她小小的心灵。或许这是她人生的第一个选择,她不知道这个选择会不会成为自己一生的追求,但她知道从那天开始,大提琴无时无刻不把她和音乐紧紧连在一起,这一练就是八年!

八年来,每周周末无论风霜雨雪,妈妈都会背着一涵的大提琴,拉着她的小手,去老师家上课。一涵因此遇上了她的启蒙老师——张畅。张畅老师是甘肃省歌剧院交响乐团的团长,在张老师的细心培养下,一涵从一个对大提琴一无所知的小丫头成长为了一名优秀的乐手。

刚开始学拉大提琴时,拨弦让一涵稚嫩的小手疼痛难忍,有时她也会厌倦这枯燥的练习,但是张老师和妈妈的不断鼓励令她始终没有放弃大提琴。虽然一涵手上的泡一次次被磨破,泪水一次次滑过脸颊,她的手指却从未停止舞蹈。慢慢地,她可以拉一些小曲子了,妈妈就会让她在家给爷爷奶奶拉,爷爷奶奶听了,鼓着掌笑呵呵地说:“我们一涵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音乐家!”这给了一涵学提琴无比的信心。

有一次,一涵将一张以悉尼歌剧院为背景的大头贴贴在自己的谱架上,却无意中被张老师看见了。张老师拿下那张大头贴对一涵说:“等你将来真正到那里演奏时,我再把它还给你。”张老师的话一直深深地刻在一涵的心里,每当拉琴感到枯燥乏味时,她都会想起自己与张老师的这个约定。2012年,当她从甘肃省青少年提琴比赛的舞台上走下来时,她对妈妈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对不起张老师,我拉得太差了!”

音乐能够抚平人们疲惫的心,能令人找到归属感,也能悄无声息地在人与人之间搭起一座桥,一涵走上这座桥不仅遇见了自己音乐生涯的启蒙恩师,还幸运地遇见了自己的知音。

因为从小学琴的缘故,一涵很少有时间和伙伴们玩耍,所以她的朋友并不多。妈妈说:“学音乐的孩子没有朋友!”一涵曾为这句话伤心了很久,直到认识丰瑞。丰瑞和一涵一样,也从小跟张老师学习拉大提琴。丰瑞比她大几岁,所以是一涵的师姐。她们俩常常一起练琴、一起谈天说地,亲密得像亲姐妹。后来丰瑞考上了上海音乐学院,常年在上海学习生活。每次丰瑞放假回来一定会来看一涵,她把自己在上海的见闻和学习到的音乐知识、技巧讲给一涵听,也慢慢在一涵心中播下一粒种子,一粒希望在广阔的音乐世界里自由遨游的梦想之种。

音乐为疲惫的心找到港湾

进入初中以后,一涵明显感到学习压力越来越大,练琴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但是她告诉记者,当她沉浸在音乐中时,那颗疲惫的心好像找到了一个港湾。

一次偶然的机会,一涵被葫芦丝美妙的声音打动了,她告诉妈妈自己也想吹出如此动听的音乐。妈妈告诉记者,她尊重并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概是因为一涵有拉大提琴的音乐基础,在没有老师教的情况下,她自学吹葫芦丝学得很快,今年5月她就要考葫芦丝9级了。

说到学习吹葫芦丝,妈妈告诉了记者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刚开始的时候,一涵一直不愿意告诉老师和同学们自己会吹葫芦丝,她不想在同学们面前炫耀自己的特长。听说学校里要举办艺术节活动,妈妈主动给一涵的班主任打电话说女儿还会吹葫芦丝,希望一涵多锻炼锻炼。在妈妈和老师的鼓励下,一涵与她的葫芦丝终于和大家见面了。回忆起当时表演的情况,一涵不好意思地说:“当时面对全校的老师和学生,我非常紧张,生怕自己会出错。”然后她指着妈妈拍下的照片说:“你们瞧,当时我脸上一点表情都没有,幸好我越吹越投入,美妙的音乐声慢慢缓解了我的紧张……”

2011年5月,上五年级的一涵代表学校参加了兰州市城关区中小学生艺术节器乐大赛,并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虽然一涵说现在登台表演还是会紧张,但是每一次表演经历对于她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锻炼自己的机会。一涵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把自己的音乐带给大家。说完她取来葫芦丝为记者现场吹奏了一支自己最喜欢的曲子《竹林深处》,这首曲子也是她当时在学校艺术节上演奏的曲子。

除了拉大提琴和吹葫芦丝,一涵还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吹巴乌和弹钢琴。在一涵看来,当自己的身心感到疲惫和紧张时,弹一首自己喜欢的钢琴曲,投入地吹一会儿巴乌,耳边回荡着的音乐正是自己的心声。

除了音乐之外,陪伴一涵成长的还有大量的书籍。一涵喜欢看百科和哲学类的书,这也让刚上初中的她显得比同龄的孩子要成熟很多。妈妈说:“一个孩子的成功关键在于学习之外的八个小时在干什么。一涵在课余时间里除了学习音乐,还喜欢看书。”一涵认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与自己大量的阅读和思考以及在生活中的种种的阅历密不可分。

安静的一涵还喜欢写文章,她的作文经常在《兰州晨报》《兰州晚报》等报刊上发表。

点滴坚持,走向成功

记者:在学琴的这八年中,你产生过放弃的念头吗?

一涵:我抱怨过,也曾因为拉琴跟妈妈发过脾气,但是不管怎样,我还是坚持了下来,这才会有今天的收获。也许拉琴很苦、很累,但那让我品尝到了收获的喜悦,更让我懂得:点滴的坚持是走向成功的阶梯。

记者:西洋乐和中国传统音乐相比,你更喜欢哪一个呢?

一涵:其实民乐和西洋乐既有共通之处,又有差异。二者都是抒感,只不过外国人严谨,中国人随性。最近我就特别喜欢拉《梁祝》。

记者:你最喜欢的音乐家是谁?

一涵:圣桑!他的音乐往往带人置身于一种意境中,哀而不伤,能让人感触心灵。我最喜欢的曲子就是他的《天鹅》。

芦花荡课件范文第3篇

叶圣陶先生的“学生本位论”“生活本源论”“实践本体论”是教育哲学依据。先生的“三论”,一是强调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二是阐明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三是阐明了“实践出真知”的观点和重要性。叶圣陶指出:“语文学习得跟整个生活打成片。”他强调教师在传授学生语文知识、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要有机、适时地灌入生活的“源头活水”,让语文学习拥抱广阔的生活,在语文的生活实践中,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语文就是生活,生活造就语文。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

教室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地方。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随着春、夏、秋、冬季节的变化,把教室布置成不同的风格。如春天,在教室墙壁和窗玻璃上贴一些小草、鲜花、绿树、小鸟……的图片或实物,把教室布置得乌语花香,让学生在“春色满园”中学习;夏天,教室里贴一些桃子、梅子、西瓜,蝈蝈、知了、青蛙,葵花、茉莉、石榴、荷花……的图片,把教室布置成茂密的树林、热闹的水塘,让学生在“池边林中”学习;秋天,一面墙上贴有雪白的棉花、火红的高梁、饱满的大豆、金黄的稻谷等,像庄稼地;一面墙上贴有柿子、葡萄、梨、枣等,像果园:一面墙上贴有白菜、青椒、冬瓜、萝卜等各种蔬菜,像菜园……让学生在一幅幅丰收图中学习:冬天,贴一些冰花(窗花)、腊梅、翠竹、苍松,滑雪、溜冰、跳绳,各种春联……把教室布置得雪天飞舞,让学生在“银装素裹”的世界中学习。

在教苏教版二上第四单元(8—11课)时,辅导孩子们表演。如第8课《小鹰学飞》,老师演老鹰,学生演小鹰,“老鹰”一次次引导,“小鹰”兴奋、高兴、急促地喘着气以及对“老鹰”说的话——“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人人进入情境,把文本语言内化成了平时的生活语言。《青蛙看海》《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或师生表演,或生生表演,他们的动作、神情便能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而表现出来,感受到文本讲述的就是自己的生活。

二、给予时间,让学生走进生活

叶圣陶认为“处理生活的知识,当然应该从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上取得;处理生活的能力,当然应该从桩桩、一件件的事情上历练。”这句话指出语文训练就是生活本身。学生的语文能力其实就是生存的能力、生活的能力。因此学生的语文训练要着眼于生活世界——所用的语文训练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让学生可亲可近,从而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其中。

如在学习第3课《英英学古诗》时,给孩子时间,让孩子自选《古诗文诵读》里一首古诗读背,然后表演,跟邻座互演,跟老师互演,也可以回家和家人演,有的还可以写成日记。又如在教学第4课《乡下孩子》这首诗歌时,诗歌写的是乡下孩子的生活,我们城里孩子的生活跟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教学中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议论后再动手写一写,想些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多少就写多少,不会写的字还可以用拼音代替。喜欢表现是儿童的天性,这样设计充分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创造了让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展示的机会,学生兴趣盎然。一个由继母带大的孩子写道:

曾是阿姨枕头边

怕吓的“受害者”

曾是爸爸手心里

欢乐的“小囚犯”

吃一次肯德基

让我知道了美食

喂一喂家里的小狗

让我知道如何交朋友

荡一会儿秋千

让我身心轻松

看一本好书

让我增加了许多知识

城里孩子

生在高楼里

长在甜梦里

三、留足空间,让学生表现生活

幅意境幽远的山水画,会有“疏可走马”的空白空间;一首优美动人的乐曲,总有“戛然而止”的空白时间。我们的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这样?追求有效、高效的语文教学,关键是教师要“巧引妙导”,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能静下心来,搜索丰富的资料,进行深邃的思索、深入的探究……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孩子内在的创造潜力。为此,我的学生平时没有语文家庭作业,我总是鼓励孩子们自己“没事找事”做,如教学第19课《小动物过冬》后,我司学生,还有哪些动物是冬眠的,哪些动物是迁徙的,哪些动物是储存食物过冬的?能不能也说说,写一写?于是就有了这样的文章:

大雁、刺猬和蚂蚁是好朋友。它们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过得很快乐,

秋风刮起来了,天气渐渐凉了,一天,大雁、刺猬、蚂蚁聚到一起商量过冬的事,

大雁说:“冬天快要来了,这里的虫子、鱼虾越来越少了,南方暖和,还有鱼虾和虫子,我要到南方去过冬,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再飞回来。”

大雁接着问刺猬:“刺猬弟弟,你是怎么过冬的呢?”

刺猬说:“我准备吃得饱饱的,过两天就钻到泥土里,好好地睡一大觉,到来年春色满园的时候再出来,、”

大雁又问蚂蚁,蚂蚁说:“我从夏天就开始搬运粮食了,现在洞里已储藏了许多粮食,够吃上一个冬天的。”

它们商量好了,第二年春意盎然的时候还在这里相见、

这样的议论、交流、书写,比抄词语,默课文要有效、有用、有趣得多。只要给孩子提供一个畅所欲言、展现自我的互动空、司,学生思维的火花就会自由地绽放,学生的语文能力就会在生活中尽情地得到锻炼,学生的语文素养也由此得到提升。

四、展开想象,让学生融入生活

有人说:学生是想象的大师,每个学生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想象的空间孩子是最自由的,他们在这自由的空间中大胆探索、想象,有时甚至还会异想天开。这种潜能倘若能在基础教育阶段有效地挖掘,学生就能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广阔的知识天空。

如在教学《识字l》中的“金秋、烟波、水乡,芦苇、菱藕、荷塘,夕阳、归舟、渔歌,枫叶、灯火、月光”这些词语时,因为一年级刚升入二年级的孩子,还不能完全理解,我一方面提供图片给他们看,勾起他们的生活回忆,另一方面与家长沟通,请家长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到吴中区的东山、西山去看早晨或黄昏的太湖,秋游(秋季综合实践活动)时,带学生到太湖湿地,让他们亲身领略“烟波”浩渺的湖面,赏“夕阳”,看“归舟”,听“渔歌”,见“芦苇、菱藕、荷塘”……到期中复习时再读文,再交流,学生就能说出:金秋,我们乘着小舟到太湖游玩,先看到烟波浩渺的太湖一望无际,岸边芦苇开花了,雪白的苇絮随风飘散。接着,我们来到荷塘看到了菱角、莲藕。太阳落山了,我们看到了归舟,听到了渔歌。夜幕降临了,我们又看到了民居和农家乐的灯火,在太湖大桥上看到明亮的月光。还有的说:金秋十月,家乡一片迷人景象。荷塘里菱藕飘香,塘边的芦苇开花了,芦花迎风飘荡。夕阳西下,水面上烟波浩渺,一只只归舟在动听的渔歌声中向我们驶来……

芦花荡课件范文第4篇

可是,时针只要倒拨7个365天,刚刚从镇机关下派不久、年仅27岁的白龙荡村党总支书记李亚东,看到的是一群被废气熏倒的村民。他们有的被紧急送往医院,有的在醒来后加入了“找村委会算帐”的行列。

地处金坛城郊的白龙荡,这里塘多荒滩多,成了当时金坛城填埋垃圾的最佳去处。这里不仅遍布生活垃圾、工业废渣,还是化工厂“废气”的集散地。

“你们扪心自问,哪个人愿意天天生活在又臭又毒的空气中!”村民的指责,因污染而导致频繁的群体性上访事件,久久地敲打着白龙荡支委会、村委会一班人的神经。

最让李亚东不能忘怀的是5组村民高小梅几乎绝望的眼神。她迎着风,静静地伫立在堵路队伍中,一句话也不说,泪水已经不止一次被风干。当李亚东的目光再一次与她碰撞时,她的泪水再一次夺眶而出。这位已经丧失了劳动能力的老人,当年辞掉了代课教师,迁来白龙荡村。她,不图别的,只图当年白龙荡空气好、天蓝水清。因为,她的娘家原先就处在乡办化工厂的下风,一股怪怪的味道,憋得她在讲台上无法换气!如今,务农的她,和丈夫,和一批上世纪60年代迁居到白龙荡的1800多名姑娘小伙一起,都老了,都该安享晚年了,但却还要忍受污染的侵害。

高小梅绝望的眼神,让李亚东寝食不安。那是无法回避的目光!面对盲目发展、无序发展、掠夺式发展和不协调发展的后果,我们需要太多的自责、自省和自强!此时不纠偏,又待何时?此时不还债,又待何时?“危情宣言”。引出“老人生态别动队”

感谢高小梅绝望的眼神。它让村两委终于找到了发展的最大症结。“坚决地造一枚最出彩的生态图章给自己盖!”“坚定地趟出一条生态发展之路!”当李亚东把《白龙荡村生态发展规划》提交党总支、村委会讨论时,反响空前强烈。

可要迁走这些动辄年产值千万元的化工厂,无疑是“割肉”、送走财神爷,谈何容易!

此时,恰逢国庆长假期间,一家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事件,在紧急妥善处理此事的同时,村两委领导把所有化工企业的老板,召集到受害者的病床前,请他们“坚决地给白龙荡村盖一枚生态图章”,控污、转产、停业,甚至迁移。老板们心事上身了,因为,他们见到的是李亚东斩钉截铁的神态,还有,坚不可摧的目光。那神态是对村民生命极度尊重的“危情宣言”,那目光是生态自救、开启未来的“真情告示”!

之后,村两委把驻扎在白龙荡村的58家企业的老总,又召集到一起。会上,不让老总们说一句话,只听3名白龙荡最年长的老人说。老人们是带着情带着泪平静地叙述着的。他们已经失去了亮色的瞳仁,映出的是金沙八景之一的“白龙澄碧”,是一派朝显水碧暮饮山绿的美妙画卷。听着听着,有的老总低下了头。

更绝的是,村两委为每个有污染的化工企业,配备了三到五名“恢复生态联络员”,全是老人。老人们时不时登上老总的门,也不过说一句经过村两委教化的、程式化的话:“不恢复生态,我们白龙荡就天天面临出路恐慌啊!”

此时,适逢金坛市大力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加上“太湖蓝藻事件”后的环保整治推力,“老人生态别动队”的直接效果是。化工厂知趣地、自觉地转产了、升级了、关停了、搬迁到化工集中园区去了。

“堵”、“疏”并举,让劣势变成优势

在消除工业污染源的同时,白龙荡村两委一班人,从“大禹治水”的经验上获得了启示,以“堵”、“疏”并举为路径!

“堵”,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求得短期的发展和效益,坚决堵住一切污染项目。村里投入19万元安装了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堵住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渗透。

“疏”。通过引进生态农业项目,把既污染又荒废土地的垃圾池、废渣堆开发出来,景观河与水利枢纽配套,高水平地实现“三清一绿”、“五化三有”。

可是,“堵”、“疏”、“建”都需要钱啊,钱从哪里来?当村两委把招商选资来的“白龙山庄”休闲旅游项目;国内最大的泥鳅规模养殖项目;华东最大的赛鸽训养中心项目;投资1360万元的土地整治、水系改造和国家农田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六大项目,提交村民议事会讨论时,白龙荡人惊诧了。这些项目,不光真正解决了“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还借财来切断污染源、整理土地、举建生态发展工程,“一箭三雕”!这是“又好又快发展、打造乡村生态绿花园”的高招啊。

可是,等到请村民们让出承载这些项目的土地时,村民们却踌躇不前了。因为11公里长的圩堤围起的白龙荡村,除去5000多亩荒滩洼塘,耕地仅有2980亩,耕地稀缺。引进的项目是要成片开发的,难免要征用到废弃化工厂、垃圾池四周的耕地。数百名高小梅这样的老人,开始围着村两委干部,一句句说着经过加工了的、程式化的话:“没有土地,我们这些老人就天天面临出路恐慌啊!”说到激动处,10多个老人,还揪起村两委领导的衣领:“不解决我们老有所养的问题,不要想我们让出一块田!”“老有所养?!”李亚东一个激灵:“对呀,解决了乡亲们老有所养的后顾之忧,土地征用问题不就迎刃而解?!”

于是,三项相关政策出台了――

分别从村积累中拿出186万、230万,为失地农民解决养老问题,为没有子女的老人兴建老年公寓。

让农民被征用的土地获得比种植更高的收益。

整治废弃化工厂、垃圾池获得的土地增值资金和出让获益金,全部用于发展生态观光农业。

第一、第三条都好解决,第二条靠什么来保障呢?靠“土地股份合作社”!村两委摸过底,村民在土地上劳作一年,剔除生产成本,每亩最多受益不超过200元。白龙荡村果断地采取以土地作资本参股“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方式,吸收村民土地1880余亩,依托新开项目进行流转,村民在享受每亩最低500元年租金的同时,还能得到“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分红,每年增收百万元以上。听到这个消息,老人们又开始围着村两委干部,一句句说着经过重新加工了的、程式化的话:“赶快把我家土地流转出去吧,我们这些老人天天就盼消除出路恐慌这一天啊!”

不动摇不折腾,“生态图章”意味深长

短短两年,白龙荡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为农民流转土地千余亩。

节水灌输工程、康居工程、中心河整治工程、土地整治工程,4个投入在千万元以上的省级项目竣工了。向阳垂钓中心、赛鸽中心、禹阳泥鳅养殖基地、白龙山庄,总投入6000多万元的4个农业项目建起来了。散落在项目基地上的4个自然村的村民,也搬迁到了投入1750万元建成的白龙荡村农民公寓、老年公寓。

百亩以花卉苗木为主体的生态园,百亩以农作物展示为形象的植物园;百亩重新恢复的连片滩涂水域芦苇荡;百亩传统农具作业游乐园,3个垂钓中心,在白龙荡拔地而起。“塘沟菱藕交映、滩涂芦苇造景、龙船游于河中”的江南自然景观园区初显特色。

如今,作为江苏省生态村、省康居示范村、全国“美在农家”示范点和省新农村建设一面旗帜的白龙荡村,“香果伴乡民,绿波溢景园”,呈现一派“城郊绿花园”的风范。

芦花荡课件范文第5篇

我们的事业就是学习再学习,努力积累更多的知识,因为有了知识,社会就会有长足的进步,人类的未来幸福就在于此,当前的责任就是学习好知识,为以后做打算。。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目录第一单元

1、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2、芦花荡3、蜡烛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5、亲爱的爸爸妈妈

内容:人类历史上,血与火的战争屡屡爆发。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阅读战争题材的作品,可以了角历史,可以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可以看到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两个极端,可以看到人类意志力、智能、体能最大限度的表现,从而获得有有益的启示要求: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脏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境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体验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

第二单元

6、阿长与《山海经》7、背影8、台阶

9、老王10、信客

内容:这个单元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让我们从课文中感情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要求:熟读课文,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第三单元

11、中国石拱桥12、桥之美13、苏州园林

14、故宫博物院15、说“屏”

内容: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实物记录,体现了人民大众的智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本单元所选课文基本上都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阅读这些课文,可以使我们接触到多种知识,开阔眼界,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要求: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要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第四单元

16、大自然的语言17、奇妙的克隆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

19、生物入侵者20、落日的幻觉

内容:人们常说,要崇尚科学,破除迷信。这就是说,在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要讲究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这个单元的几篇课文,所说的事物事理有所不同,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是一致的。

要求:可以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学习正确的科学方法;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要学会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22、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23、核舟记24、大道之行也25、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

内容:本单元所选文言文,体裁不尽相同,有叙事的、有夹叙夹议的,有说明事物特征的,

文字简洁而意味深长,有些文章还寄托了作者的情怀。又选杜甫诗三首,都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篇。

要求: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第六单元

26、三峡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28、观潮29、湖心亭看雪

30、诗四首:《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

内容: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不景物,曾经引起古代文人的无限情思,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油然而生。阅读这类诗文,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归纳1.《芦花荡》选自《孙犁文集》。

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之一《荷花淀》,之二《芦花荡》。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

作者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分》《九三年》等。

3.《亲爱的爸爸妈妈》,作者聂华苓,华裔旅美女作家,作品有小说集《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散文集《三十年后》《梦谷集》等。

4.《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

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奠了分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无论是散文、诗歌、杂文、小说还是文艺理论都有很高的成就,成就较高的是杂文,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文集》等,后都收在《鲁迅全集》中?

5.《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

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诗文集《踪迹》,代表作品有《背影》《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6.《老王》选自《杨绛散文》。

作者杨绛,原名杨季康,作家,文学翻译家。翻译有《堂·吉诃德》《洗澡》?钱钟书,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作品《围城》

7.《信客》选自《秋雨散文》。

作者余秋雨,浙江余姚人,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后收在《秋雨散文》中,《信客》就出自《文化苦旅》。

8.《苏州园林》选自《百科知识》。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卓著的作者、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中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后都收在《叶圣陶集》里。

9.《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卓著诗人。代表作《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并序》、《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

10.《陋室铬》选自《全唐文》。

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哲学家。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著有《太较图说》《通书》等。

11.《核舟记》选自清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明朝散文家。

12.《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

相关期刊更多

华东公路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

泸天化科技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泸天化公司总经办

齐鲁石油化工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石化集团齐鲁石油化工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