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范文第1篇

我就在做这件事。

最近我想告诉武汉一位聘用半年的业务员:

一、在一个高速发展、讲求效益的公司,月月完不成定额考核任务的业务员不是一位理想的业务员。

二、机会已经错失。

人的一生充满机会。机会总是光临那些准备充分的人。即便是准备充分的人们,为什么也会有错失机会或者主动放弃的时候呢?那是因为机会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来临,又会在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情况下消失。比如一次职业机会,有些人常常会忽略这种职业和他所进入的组织的固有特点。高收入总是与高风险、高效益联系在一起;而一个建立严格考核制度的组织,它的任务就是公正、全面地保证每个人按照组织的固有特点获得收入与发展。在自由的个人成为组织一员的磨合过程中,你必须问自己:这种职业机会是否符合自己的想象?能否适应?当效益(销售回款额)真正成为个人价值的唯一衡量指标时,当“促使你成为最好”的组织原则被要求成为个人原则予以强硬推行时,你能从容地为此付出代价吗?

这实际上是一个机会成本的问题。当你在这样的一个公司或组织里工作,你就必须要牺牲安逸、稳定、温情、搭便车、固定酬劳等等。而这些,你本可以通过从事别的职业或进入别的组织来获取。

最后,我还想告诉:一旦发现机会不适合于你,你应当主动放弃,免使自己继续损失,增大机会成本,同时也可以把这个机会留给适合于它的人来把握。

机会成本范文第2篇

关键词:沉没成本;机会成本;经济决策

一、引言

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是经济学中常见的概念,但是它们的应用范围并不仅仅限于经济学,在管理学中的应用也是十分的广泛。在传统的决策理论中沉没成本被认为是决策无关的,而机会成本是决策相关的。但是,传统的决策理论一直受到学者的质疑,比如赵亮(2003年)认为沉没成本并非决策无关成本,人们若要做出合理的决策需要同时考虑沉没成本与机会成本。汤吉军(2009年)认为新古典决策学是建立在交易成本为零和完全理性的假设之上的,但是现实中这两个条件几乎无法满足,而人们一般做出的决策是根据长久经验与记忆影响的,而沉没成本在这时就为人们的决策提供有效并可靠的信息,从而使人们更加容易的做出决策,因委托关系的存在,沉没成本可以发送人能力声誉方面的信号,因此人会对沉没成本做出理性反应。李建栋(2012年)认为沉没成本和沉没成本谬误是不精确的概念,忘记沉没成本不能够用来引导人们的决策,指导投资重要依据是关于未来的预期,而这种预期在很大程度上受所谓沉没成本的影响,所以肯定来说沉没成本与决策不相关的说法是不成立的。总之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得出了一个相对一致的结论:沉没成本是影响人们的决策过程的。

机会成本是决策中需要考虑的潜在成本,但是人们对机会成本的认识还有一些需要澄清的地方。比如,机会成本的定义、特点、分类、核算以及与其他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问题等都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只有把这些问题讨论清楚了,我们才能够对机会成本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够更好的指导我们的决策活动。

二、沉没成本的内涵及外延

1.沉没成本的定义

沉没成本是指业已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及费用,或因失误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资成本支出及费用。例如,设备一经购置而不管使用与否,企业都要发生折旧成本,因此企业在该设备上的投资就是一种沉没成本。一般说来,资产的流动性、通用性、兼容性越强,其形成沉没的部分就越少,购置的固定资产、专用性资产和支出的研究开发费用等都容易形成成本沉没,分工和专业化也往往与一定的沉没成本相对应。

2.沉没成本具有的特性

从沉没成本的定义中我们可以得出其以下特点:

第一,沉没成本与会计的成本概念具有质的不同。沉没成本产生于决策过程之中,离开需要进行决策的前提就不存在。比如,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对于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决策是没有影响的,但是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却属于会计中重要的成本费用项目,必须要进行准确的核算和分摊。

第二,沉没成本是过去决策的产物。沉没成本是已经发生的成本,其结果具有确定性和不可改变性,属于人们必须接受的成本。

第三,沉没成本是不可收回成本。可回收的成本不是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决策之前已经存在的客观事实,人们无法改变它的现状,也无法弥补其带来的损失。

3.沉没成本产生的原因

第一,资产专用性是沉没成本形成的根本性原因。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项资产在用于某种生产活动之后就难以再渗入另一项生产活动中去。威廉姆森提出资产专用性这一概念,他将专用性资产划分为场地专用性、物质资产专用性、人力资本专用性和特定资产专用性四类。沉没成本与资产专用性程度成正相关,资产专用性程度越高,沉没成本就越大。

第二,信息不对称是资产降价变卖时产生沉没成本的普遍现象。其次,在给定资产出售价格不会降低的情况下,交易成本存在也会导致沉没成本,特别是当交易成本降低资产再出售价格。因信息不对称出现柠檬问题,使专用性资产在交易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沉没成本。由于市场交易成本昂贵,需要企业或长期契约等非市场制度的存在,又因交易成本会进入企业中,也会导致因专用性投资被攫取准租金出现敲竹杠行为、以及委托成本等,使投资资本效率下降,造成资本投资损失而产生沉没成本。

第三,交易成本本身也会形成沉没成本。特别需要指出,交易成本本身往往具有沉没成本性质,这是因为,交易成本往往是时间和精力支出,往往具有非货币支出性质,很难转为他用而变成沉没成本。

第四,政府管制和契约承诺也可能形成沉没成本。最后,政府管制、契约承诺,以及税收政策与折旧制度等,都有可能产生沉没成本,其中,契约承诺产生的沉没成本,比如债务关系,都不可能忽略掉的,因债务价格刚性,所以必须偿还。

三、沉没成本与决策相关吗

在传统的古典决策理论中沉没成本是与决策不相关的,但是古典决策理论是建立在信息完全充分和理性人的假设之上的,而现实中的人是有限理性的,并且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这造成理论与现实的严重割裂。生活中人们常常犯经济学家所说的“沉没成本效应”谬误,就是说人们的决策常常是受沉没成本的影响的。比如在股票市场,股民往往习惯于持有已经亏损的股票,卖出盈利的股票。

不同的学者对沉没成本是否与决策相关进行了不同的研究,他们之间的结论相差很大。有的认为沉没成本与决策无关,比如研究传统古典决策学的学者。但是有些学者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否定了古典决策理论的理论基础,并指出“沉没成本效应”是有相关的理性因素在其中的,这为我们重新认识沉没成本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比如汤吉军(2014年)从风险态度不同、声誉和信息不对称、过去继承下来的遗产、有限理性或有限认知、未来不确定性以及前景理论等六个维度解释了沉没成本效应,并认为沉没成本效应的存在是具备理性内涵的。汤吉军同时指出:沉没成本效应的问题关键不是在于存在不存在,而是沉没成本效应企业的决策影响程度有多大的问题,这是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林鸣、王建秋(2012)从决策的种类和决策者是理性的维度进行分析得出沉没成本决策相关性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沉没成本无关性是建立在两个必要条件之上的,一是,决策者的利益及目标与企业的利益及目标完全一致,二是,决策者的决策是理性的。但在现实中由于委托关系的普遍存在导致很难实现这两者之间的利益完全一致,所以沉没成本决策无关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四、机会成本的内涵与外延

1.机会成本的定义

机会成本这一概念是由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克・冯・维塞尔(Friedrich Von Wieser)首先提出的。他认为,影响决策的成本是为某一目的使用生产要素时所放弃的最为重要的其他选择机会,机会成本是潜在利益的减少而非实际发生的支出。

萨缪尔森从资源稀缺性和多用性的角度定义机会成本,他认为机会成本指的是错过了最有价值的物品或劳务的价值,决策具有机会成本,因为在一个资源稀缺的世界中选择一样东西意味着需要放弃其他的一些东西。

斯蒂格利茨从价值衡量和比较的角度定义机会成本,他认为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就意味着它不能用于其他用途,因此,在我们考虑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时,我们应该考察可供选择的次优用途,即机会成本。

2.机会成本的特点

尽管学者们对机会成本的定义存在细微的差别,但是从不同的定义中我们可以发现机会成本具有以下几个公认的特点:一是产生机会成本的前提条件是资源的稀缺性和用途多样性,即资源是无限的或者资源的用途是唯一的,那么机会成本就失去了存在的土壤。二是机会成本不是实际发生的成本,而是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形成的,其计算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三是机会成本不是实际发生的,因此不需要补偿。四是机会成本只存在于理性的决策分析过程之中,离开决策讨论机会成本是没有意义的。

3.机会成本的分类

姚晋兰(2008年)根据经济资源的不同性质,将机会成本分为两类,即作为消费品的机会成本和作为投资品的机会成本,根据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人们的理性程度不同,即分为有限理性机会成本和完全理性机会成本。刘厚俊(2005年)在考虑外部性的影响之后把机会成本分为私人机会成本与社会机会成本。

4.机会成本的衡量问题

衡量机会成本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尽管学者们对机会成本的定义大同小异,但是机会成本的衡量问题却在学者之间引起了很大的争论。比如,机会成本是放弃其他选择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还是其他选择的平均收益,是放弃其他选择的最大总收益还是最大净收益?一般学者认为从定义上看是最大收益为机会成本,但是许金叶,郑帆(2014年)认为,因为资源备选方案理论上可以有无穷种,难以确定哪一种方案的收益为最高收益,而备选方案中的平均收益,具有相对的可操作性。所以,选择以其他项目的平均收益作为机会成本可能更加合理。针对机会成本到底是放弃其他选择的最大总收益还是最大净收益这一问题,管豪(2014年)认为,应该把机会成本界定为放弃的相同要素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高净收益,这样的话,如何理解和核算机会成本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机会成本与显性成本、隐性成本是从不同角度看待成本问题的,理解和核算机会成本时只需要记住是做出某项选择时放弃的其他选择所可能获得的净收益便足够了,并不需要列出一个机会成本与显性成本、隐性成本之间的关系式。笔者认为机会成本应该是放弃其他所有选择的平均净收益。

5.机会成本与显性成本、隐性成本的关系

针对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不同学者之间的观点差别十分明显。大部分国外的学者将机会成本定义为经济学上的总成本,也就是将机会成本等价于经济成本,其值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之和。至于国内学者一般也是持此看法,比如池峰(2011年)认为,将机会成本定义为隐含成本是对机会成本的理解误区,生产成本与机会成本并无异同,只是对经济成本的不同分类与解释,隐含成本只是构成机会成本的一个部分。在池峰看来,机会成本与生产成本具有内在一致性。但是管豪(2014年)认为,机会成本不是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之和,而仅仅是隐性成本的一种,把显性成本加入机会成本中很显然不符合机会成本的定义。笔者的观点和管豪比较接近,即机会成本不包括显性成本,只包含隐性成本。

五、沉没成本与机会成本的关系

由上述分析可知沉没成本与机会成本是一组对立统一的矛盾体。它们皆产生于理性决策的过程中,只是对决策来说影响不同而已。在古典决策理论中沉没成本是决策无关的,机会成本是决策相关的。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机会成本是受沉没成本影响的。比如矿产资源的勘探支出属于沉没成本的范畴,但是勘探支出的金额大小对勘探工作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而勘探工作的质量好坏会影响下一步的开采成本,即影响到未来发生的成本,此种情况下沉没成本对机会成本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沉没成本决策无关论是建立在信息完全对称、人是完全经济理性的“空中楼阁”之上的。但是在现实中,不仅仅机会成本影响人们的决策行为,沉没成本对决策影响力也是不容小觑的。总之,沉没成本与机会成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不能够割裂开来看问题。

六、结论

通过上述的详细论证,笔者认为,人们对沉没成本、机会成本的概念需要一个系统化的认识,相关概念基本的内涵与外延,在不同的学者之间应该取得共识,否则对于后来者的研究是十分不便。此外,不仅机会成本属于决策中要考虑的因素,沉没成本同样影响人们的决策过程。

参考文献:

[1]赵亮.沉没成本的决策相关性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第8期:45-46.

[2]展广军.沉没成本对投资决策的影响.山东煤炭科技,2005年10月25:73-74.

[3]林鸣,王建秋.沉没成本与沉没成本相关性的概念及成因的研究.国际会议学术交流,2012年3月26:1223-1227.

[4]汤吉军.沉没成本相关性的新制度金融学分析.当代经济科学,2009年3月15:29-35.

[5]汤吉军.成本会计中沉没成本效应分析[J]..财会学习,2014年第10期:13-17.

[6]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萧琛,译.经济学(第18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机会成本范文第3篇

原因一,不同的利益主体由于其原有资源能力集不同,与资源能力结合后的效率不同。

任何利益主体都具备一定的原有资源能力组合,当某个利益主体与一个新的资源能力组合时,实质上是把原有资源能力与新的资源能力组合在一起。不同资源能力组合,其效率不同。而不同利益主体的原有资源能力都不同,因此将导致机会成本不同。“百年老字号”谢馥春重新焕发青春证明了这一点。

谢馥春是中国第一家化妆品企业,至今已接近有200年历史,是真真正正的百年老字号,曾于1915年荣获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国际银质奖章和奖状,是当时国际化妆品著名品牌和中国化妆品第一品牌。但在现代经济浪潮下却步履蹒跚,一度遭遇歇业清算的艰难境况。

谢馥春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第一,在产品上,谢馥春存在品牌老化、技术落后、创新不够的问题,很难与国际现代化妆品大品牌对抗;第二,在渠道和定价上,也很尴尬,若降价面对低端市场则与品牌形象不符合、不伦不类,保持高价则渠道拉力不够、很难形成销售规模。换言之,百年老字号、曾经中国第一家化妆品企业等品牌资源,在谢馥春这里根本很难发挥出作用。

但同样的资源,如果结合到景区就不一样了。很多游客(特别是游览人文景观的游客)到景区游玩都希望买一些有文化气息的礼品回家赠送亲友,对那些有历史传承的百年老字号产品特别感兴趣。谢馥春的品牌无需赘述,其制作的香粉更是以形似鸭蛋而闻名于世,正适合这类市场。此外,很多景区也缺乏一些传统品牌的装点来提升品位,与谢馥春的合作意愿自然很强。

在这种背景下,谢馥春与苏州周庄、厦门鼓浪屿、黄山屯溪店等景点合作,开连锁专卖店。每一家都渲染谢馥春百年老字号的氛围,让人感觉好像回到了100多年前的扬州市集:店面装修古色古香,古典漆器的门匾上书“谢馥春”三个大字,店里面店员们穿着清宫服饰,柜台上整齐排放着各种香囊、香粉盒子,空气中弥漫着香粉的浓郁芬芳……这种氛围下,谢馥春各式古典化妆品定价从几十元到几百元很为游客们接受,其气质也和景点相得益彰,得到游客们的青睐。

在谢馥春的商业模式变革中,百年品牌,对谢馥春或者现代超市、卖场等渠道价值并不高。换言之,把这个资源与这些利益主体交易,其抉择收入并不高。但是,对景区特别是人文景区而言,百年老字号则意味着历史传承,意味着更高的人文品位,与景区的现有氛围正好匹配,抉择收入相对较高。换言之,谢馥春与景区合作,跟与现代卖场合作相比,其抉择收入更高,能卖出更高的价格和销售量;抉择成本更低,不需要付出商场进场费、佣金扣点等。

好的商业模式设计,需要实现:主要的利益主体,其抉择收入与抉择成本的差值比交易前更大。即,要实现主要利益主体的福利改进。

原因二,不同利益主体的约束不一样。

在利益主体A是个很困难的事情,可能在利益主体B那里就很简单。意识到这一点,可以为资源能力寻找到更合适的交易对象。

首先,不同利益主体的资金约束不同。

在某地家居市场,有各种销售家具、灯具、建材、饰品等的商户。这些商户一般都对家居市场缴纳固定的月租金。家居市场考虑到整个市场的现金流很充沛,于是与银行合作,为每个商户开设子账户,根据销售额按比例融资,为商户提供流动资金,降低了商户的资金占用门槛。后来,家居市场又为商户提供了统一的财务、物流等配套的基础设施服务,更进一步拉近跟商户的关系,并掌握了商户的经营信息。最后,家居市场把固定月租金变成根据营业额抽取佣金,完成了盈利模式的转化。单个商户的月现金流并不大,如果找银行融资,也很难得到优惠的条件,但是所有商户加起来,整个家居市场的月现金流就比较可观了,以此来和银行合作顺理成章。显然,同样是现金流资源作为融资,单个商户和整个家居市场的资金约束条件是不同的。

其次,不同利益主体的风险约束不同。

同样一个投资,在利益主体A中只占有很小的一个比例,即使全赔了也影响不大,而在利益主体B却可能是接近其全部财富,如果失败就可能倾家荡产。在这里,A、B的风险承受力是不同的。在旧社会,很多农民宁愿作为长工领取固定的工资也不愿意租用土地原因正在于此。如果租用土地,租金可能是其全家财产的极大比例,如果遇到灾年无法缴纳租金,全家都要蒙受巨大的风险。长工则有固定的收入,尽管可能不高,但风险较低。相对而言,地主拥有大片的土地和财产,有能力承担风险,所以付给农民固定的工资,即使有些地块歉收,或者遇上灾年,也完全可以安然无恙。在对土地的投资上,显然地主的风险承受力更强,也更有能力做出投资决策。

同样一个投资,在对风险的管理能力上,不同利益主体约束不同。近年来,阿里巴巴的小额信贷做得风生水起,目前已经成为阿里巴巴未来三驾马车(平台、金融、数据)之一。马云已经豪言:“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马云的话如此有底气,盖因与银行相比,阿里巴巴在贷款风险的管理能力上,更胜一筹。阿里巴巴的很多客户是中小企业,在为客户提供电子商务集成方案的同时,阿里巴巴也深度了解客户经营状况的内部信息,能按照客户历史经营信息,更好地建立信用体系。加上阿里物流体系和支付体系,客户在整个交易过程中的信息都受阿里巴巴的严格管理,可以有效控制风险。这些优势都是传统银行所不具备的。据传,发展至2012年中,阿里小贷每日利息收入就已经超过100万元。目前,阿里小贷已成为贷款市场上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我们在这里讨论的资源能力和利益主体,不单可以指单独的资源能力、利益主体,也可以指打包在一起的资源能力和利益主体。

同样是家电连锁终端,有些厂商把销售、配送、上门安装和售后服务等资源能力打包配置给店长,有些厂商则只是把销售配置给店长,而将配送、上门安装、售后服务打包配置给总部。这是对资源能力的打包配置给一个利益主体的不同做法。

而在企业IPO或者并购重组时,企业的服务团队一般由投行、律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员组成,他们之间经常相互联系、彼此合作,打包一起为有需求的企业服务。这是对利益主体的打包,为其配置一类资源能力(IPO、并购重组服务)。

原因三,不同利益主体,面临的交易机会集合也不同。

这几年,Facebook、360、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都推出了平台开放策略,欢迎有好应用的软件开发商加入到他们的平台圈,共同成长,共同繁荣,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互联网巨头和互联网创业公司所面临的机会集合是不同的。一个好的应用软件,如果从头开始进行营销,成本巨大,能够让用户了解你、相信你需要很长的时间周期。但只要接上腾讯、苹果App Store,就可以接触到至少几亿的用户,应用软件被用户选择购买使用的几率无疑会成几何级数增长。目前,越来越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的成功故事,都深深体现了其站在互联网巨头肩膀的特征。植物大战僵尸、你画我猜等应用软件,正是通过在苹果App Store上的巨大成功,才开启了企业的成功之路。

机会成本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机会成本 投资决策 筹资决策

本文首先简绍了机会成本的概念,同时对比了其他决策成本例如会计成本、沉没成本的区别。可以深刻认识机会成本。然后详细简绍了机会成本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在筹资决策中通过融资租赁来阐述机会成本的作用,在投资决策里通过例子是否停止亏损决策来说明当企业面临亏损时,在决定是否停产需要考虑机会成本。在营运资本里考虑现金折扣的机会成本。最后机会成本的意义和重要性进行阐述。

一、机会成本的概述

机会成本是会计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由于选择产生的,在制定国家经济计划中,在新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中,在新产品开发中,乃至工人选择工作中,都存在机会成本问题,在企业经营决策中,需要通过比较不同备选方案经济效益的大小进行最选化选择,而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时,必须从多个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方案,而放弃另外的一个方案。被放弃的次优方案所可能获得的潜在利益就是选中的最优方案的机会成本。

二、机会成本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一)在企业筹资决策中的运用

1.融资租赁的机会成本。在企业进行债务筹资中,融资租赁筹资是企业一种最特殊也最常见的筹资方式,融资租赁筹资主要是指当一个企业缺乏足够的资金周转,去购买设备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时,由租赁公司按照承租企业的要求去融资购买设备。然后双方约定在合同期规定的一定时间内提供给承租企业的信用服务。融资的对象通常是资本,具有借贷性质。企业通过融资租赁可以不必要先去筹集资金购买设备再进行生产,这样不仅耽误生产时间也损害经济效益。融资租赁的缺点也有很多例如承租企业如果本身财务比较困难那么支付的租金也可能会是一项沉重的负担。而且支付的租金一般也是很高的。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虑的话承租企业不能享有设备的残值也是丧失的潜在利益。

2.资本成本中的机会成本。资本成本是企业筹资决策中的重要概念,是指企业筹资和使用资金付出的代价,通常包括筹资费用和用资费用。一个企业要想筹资资金必须考虑资本成本。资本所付出的代价,主要指发行债券和发行股票的费用,或向除了银行之外的其他金融机构借款所取得的手续费用等。资本成本本身就是一种机会成本因为无论是发行股票筹集资金还是发行债券筹集资金都存在机会成本。

(二)在投资决策中的机会成本

是否停止亏损决策的机会成本。在企业运行的各种投资中无论是金融投资和产业投资。机会成本在投资分析决策中的重要意义都是无法忽视的,它是企业获利的保障就例如亏损产品是否停产的决策,我们就需要考虑到其中的机会成本问题。

(三)机会成本在营运资本管理中的运用

现金管理中的机会成本。对于一个企业所拥有的现金资产内在作用的有效发挥直接的影响了生产经营活动是否正常进行和健康发展,生产经营取决于它所拥有的现金资产的数量。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是用来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然而这样的资金垄断的形式往往导致大量的闲置资金的浪费。大量的现金占用会使其他的投资机会减少,甚至造成一定的损失。企业的现金持有量与机会成本是成正比关系的。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对现金科学的成本分析。现金管理中的机会成本是指企业因占有一定数额的现金所付出的代价,例如你将现金借给了朋友而不是存入银行,那么丧失的存入银行的利息费用就是丧失的机会成本。或者是企业在购买商品是否采取现金折扣而带来的机会成本。

三、机会成本使用前提和意义

机会成本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无论是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还是运营都要考虑机会成本的作用,因此我们在重视机会成本的同时还要了解它的使用前提,更好的了解机会成本的意义。

(一)机会成本的使用前提

当一个企业参与一个投资项目做出抉择时往往会面临多种备选方案,由于资源稀缺性,企业只能选其中的一个,被放弃方案中可能获得最大利益就构成了所选方案的机会成本。使用机会成本须满足一定前提条件:一是资源稀缺性;二是资源多用性;三是资源的充分利用;四是资源可以自由流动性。

(二)企业使用机会成本的意义

决策就是一种选择。在市场经济多元化的情况下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兴衰成败和企业决策者所做出的决策息息相关。机会成本在企业决策中是不可避免发生的一个要素。科学决策的含义并不是要去忽略机会成本,而是把与决策的相关成本尽可能地降低到最小,来换得更大的收益。

企业决策中我们想要选择投资收益最高的方案,就需要比较各个方案可能的收益。这就需要考虑到机会成本,因为机会成本既包括真实的成本又包含潜在的成本,它能反映投资者真正的获利情况。

如果你认为机会成本是可有可无的,那么你就错了。作为决策成本的组成部分,机会成本是建立在严格和准确的成本计量基础上的相关成本,用来最终判断所做的决策是不是最优方案。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企业要想做大做强,需要更加有效的利用资源。而机会成本已成为企业决策者必要的理念,只有充分关注机会成本,才能保证企业优化决策,利润最大化。并且才能让企业持久发展。

四、结语

机会成本已经渗透到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当中,企业利用机会成本做决策,必须要理解机会成本的内涵和为什么要考虑机会成本。机会成本作为一种假设与其他决策成本的区别是什么?我们知道成本有两个条件:一是有可以选择的方案;二是企业决策者要进行抉择。机会成本产生的前提是资源的稀缺性,因此在几个方案的条件下来比较各个方案所带来的经济利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投资风险,这就使得企业在做出决策时要考虑选择决策的收益情况。

总之,企业进行财务决策的目标是想实现企业目标利润的最大化,因此不管是进行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还是现金营运管理我们都要考虑机会成本。

参考文献

[1]荆新,王化成.财务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李国泉,陈瑛.浅谈机会成本的运用[J].才智,2009.

[3]姜旭.决策中的机会成本[J].北方经贸,2007年05期.

[4]芦育霄.机会成本及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绥化学院学报,2010.

机会成本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社会工作机构 行政成本 有效控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强势发展,随着政府财政收入的日益提升,关于我国行政成本的讨论也正成升温趋势,越来越多的讨论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高居不下的行政成本正在严重影响着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效率和收益,作为肩负维护社会稳定、关注弱势群体生态的社会工作机构,行政成本的控制和降低是其实现社会使命的必由之路。

    一、社会工作机构行政成本控制现状分析

    (一)重要概念解释1.社会工作机构根据2009民政部发《关于促进民间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的通知》中的界定,社会工作机构是指以社会工作者为主体,坚持“助人自助”宗旨,遵循社会工作专业伦理规范,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开展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等服务工作的非企业单位。

    目前,中国大陆地区社会工作机构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随着社会工作的不断专业化和职业化,社会工作机构也日益在社会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和作用。社会工作机构有民办和公办之分,本研究中不特别加以区分,控制并降低行政成本是所有社会工作机构所必须采取的手段。

    2.行政成本本文选取行政管理学中对于行政成本的解释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行政部门为了加强对自身内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各方面事务的管理而支付的一切费用与消耗的总和。具体可分为费用成本、时间成本、人力成本、财力成本和其他成本。

    每一个社会工作机构,无论规模大或小,都作为一个单独的行政体独立的行使其行政职能和行政计划,因此,每一个社会工作机构在其运行过程中,都必须严格制定标准,有效控制行政成本支出。

    (二)社会工作机构行政成本支出现状根据中国民政部下属民间慈善公益组织管理中心在2010年10月的一份报告中显示,在对中国目前已注册的99家社会工作机构进行抽样调查后,结果显示75%左右的社会工作机构“完全不披露或仅仅少量披露财政信息”。另据统计,目前有68.7%的社会工作机构没有专门的网站和财政情况透露渠道,拥有网站的机构中,有28.3%的机构不再更新数据,由此不完全估计,目前中国所有的社会工作机构中,约有65%左右没有明确的财政统计数据。

    财政统计数据的难以获得,直接造成了对于行政成本的难以估计,在进过多番查找后,始终没有找到关于目前社会工作机构行政成本的统计数据。在对于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所进行的探访和整理中发现,目前民政部对于各社会工作机构进行的“年检制度”中,要求民办非企业社会工作机构的年度财政报表中,显示行政支出占总支出比例,并规定如行政支出所占比例高于整体支出的20%,则该机构不能通过年检。由此,我们现在可见的大多数民办非企业社会工作机构中,大多数机构的行政成本支出占总支出比例在20%上下,然而,这一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却随着财政数据的“不透明性”,而被大大的打上了一个问号。

    《2010年全国慈善组织信息披露现状报告》中称,89.7%的民众对于社会慈善机构的捐款“不放心”,这必将极大的导致社会资源的异向流转,对于中国社会工作机构的长期发展,将造成巨大的破坏作用,因此,建立健全审核机制,革除不必要的行政开支,切实控制并降低行政成本,做到信息公开化透明化,是我国社会工作机构所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

    二、社会工作机构在行政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机构设置方面受科层化体制影响中国社会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政策的影响,现在仍存在于我国各级行政体机构设置中。科层制行政机构设置的方式,带来的结果是机构臃肿、职能重叠、政出多门、人浮于事,这种现象也一定程度上存在于我国的社会工作机构中,庞大的工作人员工薪、福利、保险等支出,使得社会工作机构原本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雪上加霜。

    (二)行政成本控制意识淡漠由于目前中国的社会工作机构大多属于民办非盈利机构,其不以盈利为目的的运行模式,导致其在运行过程中,极少考虑到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问题。这也侧面牵涉到社会工作机构绩效评估的问题,即产出产品价值难以评估。由此造成的对于投入的控制意识的淡漠,是对于行政成本控制不灵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人员流动性大,工作规范化程度低在目前的绝大多数社会工作机构中,很难找到明确的职位描述和工作分析,这是职权不明、工作缺乏规范性的典型表现。与此同时,由于社会工作组织薪酬待遇等一系列存在的问题,使得社会工作机构人员流动性大,每一次工作人员的流失都代表着“人在政在,人走政息”,每一个新雇员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熟悉业务,这不但造成了之前资本投入的荒废,更加重了社会工作机构的运营成本。

    (四)受形式主义影响,行政成本浪费现象严重目前中国的社会工作机构运行过程中的另一大特点是形式主义作风严重,为了扩大宣传效果,不惜以重金打造规模宏大的“面子工程”,在宣传方面大量投入成本,横幅、彩喷、宣传图册、纪念礼品等等一次性宣传媒体,极大的加剧了社会工作机构的行政成本投入,从而压榨了原本应直接投入于服务对象的资金,这种浪费,极大的增加了社会工作机构的财政负担。

    三、对于控制社会工作机构行政成本的建议

    (一)广泛树立行政成本意识,大力推进效率观念落实行政成本意识的淡漠,直接影响着社会工作机构效率和工作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机构内部通过集体学习、培训等方式进行的对于行政成本意识的树立,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尽机构最大的努力,以在机构内部树立效率为先的意识,将一切成本投入与产出相关联,特别是将行政成本控制的概念深入培植,作为职业素质中的重要内容,将“讲实效、重质量”的思想内容作为培训工作人员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建立行政成本责任制度,定期进行行政支出自查必须指出的是,仅仅依靠培训、学习、观念灌输这样的“软手段”对行政成本进行控制是远远不够的,更加重要的是在社会工作机构建立详细的行政成本责任制度,以规章的形式切实规范工作人员的行政成本开支。与此同时,务必定期要求工作人员对自己业务过程中的行政支出进行自查,提交自查报告,以实现对于行政成本的自我监督与机构控管相结合,以实现控制行政成本的目的。

    (三)规范行政开支审批过程,严格遵守机构财务预算在控制行政成本的过程中,“节流”是重要的工作手段之一,社会工作机构运行过程中,务必详细制定预算,从预算中严格控制行政支出的数额和范围,以便在运行过程中严格控制。财务报销制度务必做到规范化,做到专人、专章、专管,通过自上而下的财务审批过程,严格规范行政费用支出,从而杜绝过度使用行政费用的现象发生。

    (四)精简机构部门职能设置,切实规范工作人员职权对于目前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来说,小而精简的社会工作机构可能更加适合于对服务对象的帮助和改善。机构庞大的社会工作机构往往是造成人浮于事的重要诱因,这又从一个侧面增大了行政开支的幅度。因此,精兵简政对于当下中国大陆的社会工作机构具有重要意义和巨大价值。

    此外,为杜绝因工作人员流动而造成的行政费用增加,社会工作机构应制定详细的人力资源计划,包括撰写详细的招聘计划、部门职能设置、职位描述、工作分析,以规避新雇员进入机构后需要长时间的适应期和学习期和由此引发的行政开支。

    (五)积极推行财务公开政策,接受广大群众监督检查除了社会工作机构内部必须进行的自我监管之外,各机构还应不遗余力的加强对于财务收支状况的公开和透明化,英国的每一个社会慈善机构任何时间都准备接受每一个国民对其财务的检查,在这方面,我们必须看到差距的存在。因此通过网站、开放日等形式向整个社会而不单单是民政部门开展财务公开,不仅可以极大的提高群众对于社会工作机构的信任和认可度,更能防微杜渐,从根本上遏制行政支出高居不下的情况。

相关期刊更多

计算机文汇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安徽科技情报协会;中国计算机函授学院

工业审计与会计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机械工业审计学会

现代审计与会计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省审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