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口语交际能力;有效教学

从出生起,父母就开始教孩子如何发出声音说话,而不是教如何写字,由此可见,口语在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口语交际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技能之一,但有趣的是,学生从幼儿时期就开始学口语,到了读书的后期阶段,学校反而不注重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而是更注重写作能力或者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指的是人与人在特定的交际环境中,通过表述和倾听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口语交际是人们不可或缺的活动:与家人朋友交谈、课堂上回答问题、社会上与他人进行沟通等等。然而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普遍没有真正将口语交际教学落实到位,学生的口语能力普遍较低,在交际中经常因无话可谈而造成场面尴尬,或是不能正确、清楚地进行表达和回应。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人格健全和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培养学生未来立足社会的基本素养和技能。

一、实施课前演讲

有些学生在自己熟悉的人面前很是能说会道,遇到某些重要场合则变得思绪混乱、语无伦次。怯场怕生也是口语交际中经常存在的问题,而课前演讲则是训练学生胆量的好办法。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可以对课前演讲作出一些要求:

(1)题材不限、内容不限,主题明确,紧密围绕主题进行演讲,不能偏离主题太远。

(2)演讲时,声音要洪亮,口齿清楚,抬头挺胸,态度要大方,不能扭扭捏捏,要与听众有眼神的交流。

(3)在演讲过程中,不管演讲者说得好或坏,其他人不能发出声音或有动作影响演讲者,要做到安安静静认真地倾听。

(4)演讲完毕后,要求演讲者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听众也可对演讲者提出建议性的意见。

提出这些要求的目的是确保课前演讲有效进行,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而不是走走形式、跟跟风潮、做做样子。最后一条要求是为了防止学生将课前演讲变成课前背诵,有互动的演讲才能真正锻炼到学生的口语能力和反应能力。而让倾听的学生向演讲者提出问题,是为了防止演讲者精心准备演讲内容却得不到他人的重视和尊重,同时演讲的成功以及与听众的互动能帮助演讲者树立口语能力的信心。

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则课前演讲的内容和要求不能一成不变,在不同的阶段需要有不同的要求。在课前演讲实施的前期,可以不对演讲的题材和内容作限制。当过了一两个月后,学生们都基本具备了演讲的能力,就可以给出一个话题,随机叫一位学生上台进行即兴演讲。这样做就是让学生时刻做好演讲的准备,时刻具备随机演讲的能力。到后期学生演讲能力更成熟时,则要求学生对社会上最新最热的时事新闻进行分析性的演讲,展示如何分析和评论时事新闻的能力。

二、加强课本对话训练

口语交际是一项双向的互动交流活动,因此对话训练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不缺可以进行对话内容训练的好文章。在进行对话内容之前,学生要反复阅读文章,对文章里面的人物性格特点进行剖析,分析故事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感,同时要思考课文中的对话内容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说、面部的表情是怎么样的、肢体动作又是怎么样的。因为在真正的口语交际中,除了口头表达,面部表情、神情、肢体动作也是很重要的部分。

例如,在学习《渔夫的故事》一课时,文中渔夫不幸遭遇了魔鬼,经过了一次最严峻的人生考验,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生死攸关的困难,渔夫的心理产生了剧烈的变化。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对文中渔夫和魔鬼的角色进行深入研究,掌握在不同对话情况下两个角色的心理活动以及性格特点。比如,魔鬼说:“渔夫啊,准备死吧!你选择怎样的死法,我将立刻把你杀掉!”此刻的魔鬼凶残又得意,在进行对话时要将魔鬼的这种心理正确表现出来。再比如,“好倒霉啊,”渔夫叫道,“碰上我来解救你!是我救了你的命啊!”当渔夫说这句话时,他的心里还祈求魔鬼能有点良心,看在救他的份上能饶自己一命,担任渔夫角色对话的学生要表现出渔夫当时对魔鬼的那种乞求宽恕的神情。

三、组织课本剧表演

n本对话训练是让学生按照已有的文本进行口语的训练,而课本剧则可以让学生通过思考,删减或增加人物对话内容,形成剧本并进行表演。课本剧的表演,需要学生将自己置身于故事的情节中,展开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在特定的场景下应该如何去说话,思考如何进行交际才是合适的,十分利于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比如《皇帝的新装》, 在故事原文中,孩子只是说了一句话就揭露出皇帝没有穿衣服的事实。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孩子与皇帝的对话进行大胆想象,思考当孩子说出实情后,皇帝将会作何回答。皇帝这么爱面子一定会恼羞成怒,学生再设计演绎这时孩子又要如何说话应对才能进行自救。设计孩子与皇帝的对话,实际上就是完成一场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尝试如何正确使用口语进行交际,化解交际中出现的危机或尴尬场面。

四、创设有效情境教学

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交际的对象最主要的是老师、同学和家长。想要让学生真正学会交际,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教师要有效利用好身边的资源,创设特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掌握交际的能力。在进行口语交际课教学时,选择的话题或素材要密切与生活联系,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可以设计请假、打电话、买东西等生活交际情境,要学生注意说的场合、说话的用语和语气。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同样的生活交际情境,让不同的小组进行展示,看看大家进行交际时思考的角度、所用语言和语气有何不同,注意引导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评价,指出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另外,还可以创设采访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区别日常生活交际用语与进行采访交际时所使用的语言有何不同,又或者当导游和模拟新闻会等不同的情境。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可以让学生掌握不同场合下的口语交际技巧,从而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总而言之,口语能力是新时代中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忽略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说话是一门艺术,口语交际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为以后进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要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多渠道、多方面地去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惠娟.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初探[J].文理导航旬刊,2014(01):06.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文本解读;教学策略;激感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3-232-01

一、文本解读

《穷人》是“真情”主题单元中的首篇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主要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和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收养孤儿,本来就是一件感人的事,而作者把收养孤儿安排在一个孩子多、生活已经十分艰难的穷人桑娜家里,就更感人至深了。课文饱含作者的感情,使读者深切地感受到穷人的悲惨命运以及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对于这篇包含着浓厚感情的文章,抓住情感组织教学,引领学生自读自悟、体验情感,触及心灵,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是我设计和教学这篇课文的意图所在。

二、教学策略

1、找准切入点,激感

开课伊始,学生读课题,老师发问:提到穷人,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一些人,学生纷纷举手,“那些衣衫褴褛的人”,“那些流落街头,生活没有着落的人”,“那些没有收入却身患重病的人”——接着老师用缓慢低沉的语调提问:想到这些人的境遇,你的心里涌起了怎样的情感呢?学生们顿时个个神色凝重,“他们真可怜!”“我很同情他们”——由此,老师顺势导入: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笔下的穷人又有着怎样的生活遭遇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来了解一下。学生带着对穷人命运的同情与关心,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课文的学习,教师也由此找准了课文与学生情感的切入点,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抓重点语句,催生情感

课文中桑娜和西蒙两家生活的穷困和悲惨,虽没用一个“穷”字来描述,但从文中的环境描写和一些重点语句中能感受得十分真切。于是,在初步调动学生对穷人命运充满关心与同情的情况下,教师让学生读课文,找一找,划一划最能反映桑娜与西蒙两家生活境遇的句子。学生们找得认真,说得也真诚,从“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可是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深切体会到桑娜一家生活的艰难。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愈发增添了对穷人命运的关切与揪心。

3、品人物形象,体验情感

桑娜与西蒙两家贫困、悲惨,但在这样贫穷的情况下,桑娜与渔夫毅然做出了收养两个孤儿的惊人举动,桑娜与渔夫这种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是该课学习的重点。而这一品质是通过人物对话、心理等一系列形象描写表现出来。让学生认真研读,找出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对话的句子品读,尤其是桑娜抱孤儿回家后复杂的心理活动是重点也是难点。可组织学生交流:桑娜在等待丈夫的时候会想到哪些,为什么会想到这些?同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说一说:一个孩子的家庭与两个,多个孩子的家庭,父母肩上的担子一样吗?说说桑娜与渔夫现在的生活状况等等,通过这些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领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让他们感同深受的领悟出桑娜的不安,凸显了她热爱丈夫,同情孤儿,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

渔夫与桑娜的对话描写,也恰如其分地表达出了人物的真情实感。桑娜的紧张、不安,渔夫的爽直、乐于助人都从对话中表露出来。特别是渔夫的一句“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中的“熬”字真是令人心痛、催人泪下,渔夫与妻子一样具有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跃然纸上。通过反复品读这些描写,从语言中体会人物真情。

4、续故事发展,升华情感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让学生背诵课文片段时,可先开展组内竞赛,优胜者再参加班内的擂台赛,通过比赛,激发学生争上的决心,从而使全班同学都能快速完成背诵任务。课堂上还可开展同学与同学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抢答比赛,促使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在课堂中,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当“小老师,我有时故意把字读错写错或问题讲错,让“小老师”去发现去纠正,让学生尝试当“小老师”的滋味,激发其主人翁意识,发挥其主动性、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开展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作文比赛等多种比赛,激发学生思维过程中的亢奋感,使其注意力更集中,聪明才智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当我们感到教学有一点枯燥的时候,一个小游戏会把欢笑带来,当笑声充满教室,我们的心也跟着飞舞起来。当我们感到教学有几分沉闷的时候,一个小游戏让我们的脑袋重新思考,手脑并用,边玩乐边学习,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温馨和快乐。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实际,恰当运用游戏,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因游戏而充满生机与活力。

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有了内在的驱动力,再加上正确的读书方法和主动质疑的探索精神,就能达到 “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境界。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了,学生才会举一反三,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就会水到渠成。

二、让学生的“说”与“做”统一起来

上学期我组织学生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是《我的地盘我做主》,研究《我为班级添色彩》的活动。学生非常感兴趣,都想给班级设计一个新颖别致的面貌。怎么完成这一活动主题呢?有的学生说在墙壁上来个提醒牌,教育同学要爱护墙壁、桌椅,有的学生提出给墙壁粉刷绿色,好保护我们的眼睛,还可以在四周点缀一下更美观了……

在活动中,学生提出了这么多颇有创意的设想,但要真正落实到动手做的却很难。这个美化班级的建议会不会只停留在设想阶段呢?活动前我组织的一个调查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同学对参加劳动实践很感兴趣,但苦恼做起来费时费力费财,困难多多。继续开展还是放弃呢?我犹豫了,如果只有设想而没有实际的操作过程,综合实践活动岂不成了空对空的头脑实践活动?不行,得开展。为了让学生有创意的设想在现实中实现,我想关键在于将学生的“说”与“做”统一起来,让学生动手做,通过具体实践活动,让设想成为现实。

三、重视课堂练习

语文课堂练习不仅仅停留在书面上,还应包括听、说、读这几个方面,字、词、句、段、篇是练习的根本,每个年段都有侧重点。如何根据年段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学得扎实有效?

例如,同是让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学段不同,教学目标也就不同。低段学生只要求说出对课文的大致印象或对课文的感受即可。中段教学,则要根据《课标》对第二学段学生的阅读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针对中段学生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知识起点,在课堂教学中铺设台阶,降低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先找出文中的几个主要人物,说说主要人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关系弄清楚了,课文内容就一目了然了。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文章,可让学生先搞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然后把这些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了。另外,还可采用填空、课题展开等方式,为中段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铺设台阶,降低坡度,从而达到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如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渔夫和魔鬼》,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主要人物的关系和故事主要情节来概括,笔者曾这样教学概述此故事:首先,教给方法,练说故事梗概。师:《渔夫和魔鬼》这个故事很长,要把这么长的故事用几句话讲清楚,我们要抓住故事主要人物的关系,还要抓住故事发生的主要情节来说。谁能用几句话把它清清楚楚地说出来?

(全体学生练说。教师指导、鼓励、倾听)

其次,引导交流故事梗概。随机抽生练说。学生说长了,教师打断,引导怎样说简洁;学生说不清,教师用连接语引导;学生说漏了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把故事说完整。

教师边引全班同学概述故事边完成板书:我们都听明白了,故事主要讲了从前有个渔夫,他捞到一个胆瓶,没想到放出来的(却是一个魔鬼)。而魔鬼却(恩将仇报要杀了渔夫),我们更没想到最后(渔夫还是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强大的魔鬼)。(师板书,略)像这样的民间故事,我们抓住故事的主要人物和情节就能说好故事的主要内容。

有了中段学习的基础,到了高段,可放手让学生抓住重点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长文的主要内容概括成了高段教学的难点,可尝试列小标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如六年级上《最后一头战象》,课文篇幅较长,学生一时概括故事内容有困难。笔者先引导学生说说课文写了战象的哪些事情,根据学生的回答,列小标题为: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然后建议学生运用“首先……然后……其次……最后……”概述课文主要内容,这样,分步达成概括长文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王云峰等.实践取向小学教师教育教程语文教学基础.北京:教育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创设情境;故事化;生活化;游戏化;问题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的确,有效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他们去主动地思索、尝试。然而,并非所有在课堂中创设的情境都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热闹情境的背后却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数学课的"数学味"正变得越来越淡......那么我们该如何把握好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效"与"度"呢?我结合一些具体的课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1、故事化情境

一般来说学生比较爱听故事,将数学知识溶入趣味性的故事之中,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采用这种方式,学生的情感最投入,积极性也容易被调动起来。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

师:从前,在美丽的太湖边上有一个小渔村,村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渔夫。有一年,他们从4月1日起开始打鱼,并且每个人都给自己订了一条规矩。老渔夫说:"我连续打3天要休息一天。"年轻的渔夫说:我连续打5天要休息一天。"有一位路远的朋友向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他们,同时想享受一次新鲜美味的"太湖鱼宴"。可他不知道选哪个日子去才能同时碰到他俩,同学们,你们会帮他们选一选吗?(屏幕上打出两个渔夫的对话和一张四月份的日历)

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找到问题的答案,有趣的故事情境,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一下子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

2、生活化情境

数学知识起源于生活,只要我们留意日常生活,就不难发现,生活中处处蕴涵着数学,许多事例可供我们教学使用。

在教《厘米与米》这节课中,为了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完善知识的建构,我们呈现了这样的一个生活情境:校园里的百年古树到底有多高?围绕这个问题情境,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得到了许多方法:与大树合影,看看照片上的大树是自己的几倍,实际的大树就是自己的几倍;升气球;放风筝;接竹竿;利用影子进行测量;爬上树测量......然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讨论,选择可行的方案,进行实地测量,解决了情境所提供的问题。而这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正是知识建构的经历。

3、利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利用游戏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把探求新知和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的情感结合起来,启发吸引学生喜欢学、乐于学,使学生在愉悦中尽情地学习。游戏的设计与选择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通过耳听、眼看、手做、口说、脑想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可以使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有节奏地交替,使感性活动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从而降低思维难度。

例如:我在《认识角》一课中,设计了一个"比一比做钟面"的游戏。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让学生对角有所认识。然后,我让孩子用自己准备的平面图形,自己设计一个钟面,并画上一个喜欢的时间,在小组里比一比谁的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大。这样避免了让老师传授死板的模式,让学生充分的动起来,借助已有的经验,学生设计出了一个个生动的钟面,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就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通过讲一讲,让学生知道了角的大小在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牢牢把握住了二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点,这样既认识了角达到了教学目的,又活跃了气氛,调动了小朋友的学习积极性。把小朋友喜爱的游戏活动运用到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巧设问题创设情境

数学的教学更离不开问题情境,良好的问题情境是课堂教学的油、催化剂。

创设的情境,对学生来说,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知,因此,我们在创设的问题情境时,即要根据教学内容,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力求体现趣味性,充分展示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创设问题情境要让学生有兴趣,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如教学《圆的认识》,在课末用电脑动画显示:唐老鸭坐在一辆车轮是正方形的车子上颠簸,并设问:唐老鸭舒服吗?为什么?学生凭借生活经验提出车轮应做成圆形的。接着再用动画显示:唐老鸭坐在一辆车轮是圆形但车轴不在圆心上颠簸,设问:车轮已改成圆形的,为什么唐老鸭还不舒服?学生依据刚刚所学的知识很容易想到:要使汽车不上下颠簸,必须使车轴至车轮的距离处处相等,因此车轴必须装在圆心处。最后再用动画显示:唐老鸭坐在经过学生改进后的汽车上"嘎嘎"直叫,教师语言配合:唐老鸭在谢谢我们大家呢!这个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趣味性,让学生在笑声中巩固了所学知识,并体验到了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的成功感。

5、用猜想和验证来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猜想与验证中得到促进和发展。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是这样导课的:"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又提问了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同学们,一般的一个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可是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这时老师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时地引导他们进入新课。同时,教师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总之,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老师选择不同的表现手段和方式,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若能根据教与学的实际需求创设各种情境,并对其进行优化组合,就能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了。

参考文献

[1]张楠: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09年01期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一、因势利导法

“小学四年级前滚翻的5―4课时,前滚翻技术练习后,笔者设计了一个比赛,学生先做一个前滚翻后接加速跑20米绕过一个标志物跑回和第二名学生击掌,以接力方式看哪组学生最先完成,一时间,练习场地沸腾了,学生兴致很高,但笔者发现很多学生追求速度,前滚翻草草完成,动作变形,并且不少学生前滚翻接加速跑动作不连贯,甚至有摔倒的,笔者一时感到很茫然。”在案例中教师出现茫然很正常,在这种情形下,教师顺应学生的好奇心,满足他们求知欲,不要立即制止比赛进行,也不要去强调前滚翻的动作变形,不要顾及摔倒学生而停止比赛,而是让学生在比赛中去发现问题,然后教师因势利导对课堂中比赛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导和点拨,保证课堂教学高效进行。教师提供的游戏方法:各队站在起跑线后,采用站立式起跑,鸣出发信号后开始计时,各队排头的同学迅速做一个前滚翻后接加速跑20米绕过一个标志物跑回和第二名学生击掌,以此类推,最后一名同学超越终点结束计时,哪组耗时最短,哪组胜利。

二、趁热加工法

“水平四,初三年级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的4―3课时,学生练习一段时间后,积极性不高,笔者就采用个人比远的方法进行练习,以巩固提高学生对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技能的掌握,学生听后兴致勃勃,一开始还有序地进行着,但是练习一会儿后,笔者看到一些男生为了求远,投掷实心球用单手抛、侧抛等方法,学习的动作技术完全抛于脑后了。投掷练习采用长时间单调、机械重复的方法,学生肯定会感到枯燥、乏味、情绪低落,如果教师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趁热打铁,采用游戏和比赛的方法效果更好。 教师提供的参考游戏:如在场地上画一条起掷线,线前3、4、5、6、7、8米处分别画6条平行线,规定掷过3米线者得一分、4米2分,依次类推,让学生发挥全力向远处掷出,积分多者为胜。

三、共同探讨法

一位教师首次引用球类项目三门球进课堂,学生对球类新颖项目非常感兴趣,开始部分师生互动非常好,可是到了准备部分,教师选用“赶猪崽”游戏作为游戏环节,每组规定用两个三门球(一个为棍棒,一个为小猪)完成,教学中选择游戏与教材内容不符,学生尝试不到比赛的气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案例中教师肯定知道自己用了一个错误的游戏,这时不要惊慌,可以灵机一动对全班学生说:“现在我要考考同学们,你们为什么不喜欢这个游戏,但是老师还是选择,你们想老师这个游戏究竟错在哪里呢?”全班学生都说,没有在球场上进行激烈的比赛。”回答非常好!现在就跟老师一起去尝试,一起去探讨三门球带来的乐趣。教师提供参考游戏:把游戏者分成人数相等的甲乙两队,如以男队为例,上场队员女队员1名、男队员5名,共6名,女队员手持竹筐站在指定同心圆内(所谓公主圈),女队员不准踏出公主圈区域。游戏开始,裁判员手持三门球(所谓蔑鸡蛋)在中线组织甲乙两队跳球,当三门球抛向空中后,双方队员奋力争抢三门球后,迅速将球传递给前场同伴,并合理运用掩护、假动作和奔跑等方法将球投向本方公主圈区域,女队员果断用竹筐接住本队四面八方的投掷球,另一方则积极拦截、追赶、搂抱和抢断等方法阻止对方进攻。至于规则裁判员可参考篮球、橄榄球、手球等球类项目的规则进行全场操控,在规定时间内,公主圈内接住投掷球的多少来定输赢,以得分多的队为胜队。

四、改编创新法

相关期刊更多

福建职业与成人教育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福建省教育厅职成处

脱贫与致富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妇产与遗传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