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东施效颦的故事

东施效颦的故事

东施效颦的故事

东施效颦的故事范文第1篇

《上帝的宠儿――东施新传》改编自成语“东施效颦”的故事。成语中的丑女“东施”盲目学美。美女西施“皱眉”,东施不知此乃病态所致,也仿做“皱眉”状,以此授人笑柄。而在新故事“东施新传”中,“东施”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她不甘沉沦,通过申说,反省,一改旧有的形象,由自信而自强、自立,成为“上帝的宠儿”,“新时代女性的代表”。

“故事”如此“新编”,能否称为成功,请读文章:

上帝的宠儿

――东施新传

我,东施也,以丑名垂青史。但千百年来,我一直过得很郁闷,很不爽呀!

话说自从那年那日,我学习邻家美眉西施皱眉捧心、病歪歪的样子后,被时人嘲笑了一番,还原创了一条成语“东施效颦”送给我后,我就足不出户,整天以泪洗面。(但是,尽管我茶不思、饭不想的,倒也没见消瘦下去。)我就不明白,西施病成那样,臭男人们倒是我见犹怜,大发慈悲和男子汉的英雄情怀呢。我呢,只不过稍微学习、模仿了一下,为何引发众多的不满和讽刺呢?我知道,因为我生了一张丑陋的脸,郁闷之极!我不禁要责怪父母的粗心、责怪上帝的不公了,上帝在创造我的时候一定是走了神,不然我的五官为何这样粗糙和错位!

我一定要找上帝算账!强烈的思想占据了我的心,我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去找上帝评评理,找回我失去的一切!

等待了千百年,我终于乘坐“神舟十号”载人飞船飞向太空,飞到上帝的“安乐宫”去。上帝的家园可不是一般的美丽,难以用笔墨形容!我虽然妒忌羡慕,可也无心留恋,直奔“极乐殿”去。咦,那个坐在花园中闭目养神的老头儿是谁呀?啊,就是上帝!于是,我整整衣衫,走上前去,咳了一声,说:“上帝老爷,你倒也悠闲自在呀!怎么不去民间体察疾苦呢?我,东施,因为你的疏忽,长成这副模样,受尽了人们的白眼和嘲笑,你要为我做主呀!”说着,不禁悲从中来,眼泪沾湿了我的衣襟。上帝睁开了双眼,微笑着看着我,倾听着我的诉说。等到我一吐为快后,他才慢慢地开口说道:“我可怜的孩子呀,这么多年来,你都生活在众人的眼光里,你失去了自我,同时又编织自我束缚的牢笼,你从来没有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闪光点呀!”接着,上帝又缓缓说道:“万物生于世间,自有它的价值。你看,这花园中,小草没有鲜花美丽,可是要是没有了小草,鲜花的美丽就凸显不出来。你呢,不要模仿别人,不要羡慕别人,赶快走出这个自我小天地,找找你的特长和优点,帮助他人,为世人服务,你会收获到人们应有的喜爱和尊敬的!”说完,上帝挥挥衣袖,又闭目养神去了。

我听了上帝的一番话后,愣在了那儿……

从上帝那儿回来后,我反省了自己,审视了自己。我,拥有健壮的身体,有的是力气,于是干完了自家田里的活儿,还可以帮助邻居李奶奶家一把;我,拥有婉转的歌喉,唱歌的时候,既愉悦了自己,还给劳动的人们以快乐的享受,啊,我还走上了星光大道的舞台;我,拥有明亮的眼睛,我做的女红,绣出的花朵可以吸引蝴蝶飞舞,入围国际大奖……哈哈,我笑口常开,我走出了自我小天地,受到了各家媒体的采访,我不再是丑女的代名词,我是个性的化身,新时代女性的代表。

这天,我收到了来自天庭的贺卡:“你是我的宠儿――安琪儿之东施,祝贺你!”

“东施效颦”故事原是一则寓言,语出《庄子・天运》篇:“故西施病心而(pín,同“颦”,皱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其里……彼知美,而不知之所以美。”原文有“丑人”之称,并无“东施”之名。庄子,战国时代思想家,距今两千余年。历代沿衍,“丑人”取名,因与“西施”相邻,遂有“东施”之说。“东施新传”第一段自报家门:“我,东施也,以丑名垂青史。”承前启后,一个“丑”字链接新老两个故事。“但千百年来,我一直过得很郁闷,很不爽呀!”语势陡转,一股不平之气溢于言表,由此顺理成章,为下文新故事拉开了序幕。

“新传”以“东施”受屈算账申说受教反省如愿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颇有跌宕之势。“受教”和“反省”是故事的高潮,也是文章立意所在。“上帝”开导“东施”:“万物生于世间,自有它的价值。”“东施”受教后“反省”:人各有志,亦各有所能。一个人只要自强不息,且能惠及他人,就能“走上星光大道”,“入围国际大奖”,东施即新故事中的“东施”,已“不再是丑女的代名词”,而是“新时代女性的代表”。人物表现从以貌取人提升到以德立人。外貌美丑属于表面,品位高下才是根本。新老东施,虽为同名,追求各异,判若两人。新编故事成在立意,立意出新是故事新编成功的标志。

立意出新是相对原故事的立意而言的。新编故事立意求新,大致有两条可行的思路:一为反向立意,一为侧向立意。

反向立意较为常见,是指新编故事的主旨与原有故事的主旨意义相对,或正或反,或美或丑,一如智和愚,真和假,得和失,成和败,巧和拙,苦和甜,优和劣,悲和喜,褒和贬等等,不一而足。例如,本篇“东施新传”即是一例。东施“变身”,由遭人嘲笑的反面形象转而成为受人尊敬的正面形象,有其变化的内外因的条件。这里须注意,不是所有的反面形象都能“翻案”的,比如“狐假虎威”中的“狐狸”、“滥竽充数”中的“南郭”就不能翻案。这是因为他们作为一类人物的形象代表,其道德品质是丑陋的。现象可以百变,本质归于一宗。奸刁的“狡猾”绝不是聪明,曲意的“蒙混”也不是“机敏”。新编不能为恶人张目,为文要分清是非。显然,“东施”不属恶人之列,其“效颦”之举固然可笑,但爱美之心,本无可厚非,她只是学法不当,本质不坏,一经点拨,或可清醒。“东施新传”新编的成功启示我们,人物“转身”要有思想基础,性格变化也要符合内在发展逻辑。

另一思路为侧向立意。这是说原故事主旨表明的只是在一定条件下成立的道理。而转换视角,改变条件,同样故事还能揭示新的道理。例如,成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的是客体对主体的影响,外部条件会影响事物发展。从强调外因影响来说,这样说有警世的意义。而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也是有道理的,宋人周敦颐就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之句,从强调影响事物发展众多因素来说,内因比外因更重要,要求洁身自好,守身如玉同样给人以激励。“近墨者黑”和“近墨者不黑”,两说并存,相对而不相悖,各立其意,各得其理。

时展,社会进步,人的认识和理念也随之变化和提高。比如,此时此地,这样的理念、这样的认识是对的,有其积极意义,而到了彼时彼地,修正甚至改变这样的认识和理念,同样是对的,同样具有积极的意义。例如,“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卫填海”“人定胜天”“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为富不仁”“无商不奸”“与狼共舞”“作茧自缚”“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等,按照环境保护的理念、天人合一的理念、合作互助的理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念、珍爱生命的理念等,老故事都可能有新的解读,一部分的神话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推陈出新,为“故事新编”提供了丰富的题材资源。

新编故事由原有故事而来。而原故事一般都是耳熟能详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优秀作品。历史也好,神话也好,成语也好,有不少还直接来自传统经典名作,因此新编故事必须熟悉相关文化知识,了解相应历史背景,这样才有可能与原故事合理对接,并有合乎逻辑的推演,形成新的故事。本篇《上帝的宠儿――东施新传》作者熟谙原故事“东施效颦”的主旨和情节,遣词造句能做到符合人物心理,符合时代特点,别出新意,真实可信。比如,说东施“以丑名垂青史”,时隔千年,被人嘲笑等情节都暗合《庄子・天运》篇原意。写今日“东施”学习“邻家妹妹西施”,“乘坐‘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大胆“走上了星光大道”,“入围国际大奖”,收到“贺卡”等,用词时尚,事发当今,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以“东施”乘坐“神舟十号”为例,我国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时间为2008年9月25日,之后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并计划于2012年发射“神舟十号”。新编故事称乘坐“神舟十号”飞往天庭(向“上帝”申诉)是言之有据。寻访“上帝”,自是幻想,而“飞天”却是现实,增加了新编故事的知识含量。这表明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也是写作“故事新编”的基本条件。

《上帝的宠儿――东施新传》一文语言风趣而富有变化。多用短语,多用对话,易于讲述,显现“故事”说白的语言特点。比如“东施”拜见“上帝”一节:

啊,就是上帝!于是,我整整衣衫,走上前去,咳了一声,说:“上帝老爷,你倒也悠闲自在呀,怎么不去民间体察疾苦呢?我,东施,因为你的疏忽,长成这副模样……你要为我做主呀!”

东施效颦的故事范文第2篇

《东施效颦》的故事谁都知道,现在我为含冤几千年的东施翻案。据我看,东施效颦之所以被人讥笑,原因有三:

一.东施长得丑。可我倒想问问各位,长得丑怎么了?贝多芬、古龙等人都不漂亮,他们的成就你们可以否认吗?《情颠大圣》中的唐僧都说过:“长得丑怎么了?关键在于心灵!”这个道理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懂,难道你们还不如小孩么?

二.东施模仿着名美女西施??没有自知之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所以,东施模仿西施,何过之有?蔡依林唱的《看我七十二变》想必大家都听过吧?其中有一句:“人不爱美天诛地灭。”不说明星,说说百姓,有谁敢大喊:“我没用过‘洗面奶’、‘护肤霜’、‘沐浴露’!”若大家都没有爱美之心,那美容院老板还不活活饿死?电视上还有“大宝,天天见”?还会播“美就是更白更细更光洁”?还有什么“超级模仿秀秀出你的精彩赶秀让你红”么?模仿是坏事吗?“活到老学到老”嘛!模仿又有什么错啊?!

三.东施模仿得太着急??适得其反。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失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东施只是爱美心切,没有考虑周全而已。现在有人去模仿什么明星,去整容成什么瓜子脸儿,结果有些人失败了成了倒的瓜子脸儿。我们也可以宽容一点,学着SHE的《美丽新世界》的头两句:“应该学习银河,再宽容一点。

东施效颦的故事范文第3篇

沈为(1862~1945年),字友霍,号淇泉,晚号兼巢老人,亦署红豆馆主,浙江嘉兴人,系沈钧儒的十一叔。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进士,光绪二十年授翰林院编修。后任甘肃主考、陕西学政。善诗文,工书法,晚年寓居上海鬻字,名播江南。

《沈为书黄山谷诗话立轴》,纸本,纵132厘米,横32厘米。该书法是沈为于民国29年(1940年)所书,作者当时已经是79岁高龄。楷书。书法内容为北宋著名书法家黄庭坚的一则题跋《书子瞻写诗卷后》,文曰:“子瞻作何字及州字,岂所谓柳家新样元和脚者乎,然亦是西子捧心,邻女不可学也。山谷书东坡写诗卷后。”其中的“柳家新样元和脚”出自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酬柳柳州家鸡之赠》诗,“柳家新样”是指柳宗元(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书法的新样式;“元和脚”是指柳公权书法自成一家,流行于唐宪宗元和(806~820年)年间。“西子捧心”出自《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比喻机械照搬,盲目模仿,势必弄巧成拙。黄庭坚在题跋中对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的书法艺术高度赞誉,认为苏轼的书法自成一体,是他人不可仿效的。

该书法的款识为“七十九老人沈为”。款识下钤有两枚方形印鉴,白文印曰“沈为淇泉晚号兼巢”,朱文印曰“ 己丑举人庚寅贡士甲午翰林丁丑重游泮水” 。沈为于清光绪己丑年(1889年)考中举人,光绪庚寅年(1890年)考中贡士,光绪甲午年(1894年)授翰林院编修。清代科举制度中,入府、州、县学满60年称为重游泮水,作为曾充秀才而享高寿的庆典。泮水即学宫的别称。沈为重游泮水的那年为民国丁丑年,即民国26年。

《沈为书东坡题法帖立轴》,纸本,纵132厘米,横32厘米。该书法是沈为于民国30年6月所书,作者当时已经是80岁高龄。楷书。书法内容为苏轼为《潭州石刻法帖》题跋两则:“宰相安和,殷生无恙。宰相当是简文帝,殷生其即浩也耶? ”“杜庭之书,为世所贵重,乃竟未编入,何也?”

《潭州石刻法帖》为《淳化阁帖》的第一部翻刻本,又名《长沙帖》,是刘沆(995~1060年)在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出知潭州(今湖南长沙)时命钱易(字希白)摹刻于州廨。《淳化阁帖》是我国第一部著名的法帖,收录了中国先秦至隋唐1000多年的珍贵书法墨迹,包括帝王、名臣和著名书法家总共103人的420篇作品。

苏轼评论说:“希白作字,自有江左风味,故长沙帖比淳化待诏所摹为胜。”认为翻刻本比原来的《淳化阁帖》底本摹刻得更为精良。据南宋著名文学家洪迈《容斋随笔・四笔・东坡题潭帖》记载:“《潭州石刻法帖》十卷,盖钱希白所镌,最为善本。吾乡程钦之待诏,以元符三年帅桂林。东坡自儋耳移合浦,得观其藏帖,每册各题其末。”由此可见,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苏轼遇赦北归,从儋州途经廉州。七月七日,苏轼在廉州官舍借程邻(字钦之)所藏钱希白《潭州石刻法帖》,认真通览、研读,并在每册后面题跋。北宋书法家杜庭之的作品被世人所珍视,然而却没有被收入《潭州石刻法帖》。苏轼对此深表疑问。

该书法的款识为“辛巳六月八十老人沈为”。款识下钤有两枚方形印鉴,一枚白文印曰“沈为淇泉晚号兼巢”和一枚朱文印曰“典试陇右视学关中”。

东施效颦的故事范文第4篇

“求异思维”是对同一材料,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结构方式、不同的关联出发,分析出不同结论的思维方式。对中学生来说,“求异思维”在写作中的实际运用,主要表现为扩散性、独特性和逆向性等三种基本特征:

一、“扩散性”是促使中学生写作出现突破,超越常规思路,走向“创新”的一条捷径

“扩散性”是指“求异思维”的过程并非直线的、逻辑的,而是常常伴随着移植再现、对比联想、相似类比等一系列复杂的扩散思维活动过程。“扩散性”运用于写作中就是对同一问题、同一题目、同一材料和同一体裁的不同认识,既可以无拘无束地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和分析,又能够克服“雷同化”、“模式化”,从而达到“不异而异,同而不同”的写作目的。中学生写作的素材主要来源于他们自己的生活,这种生活表面上看是“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单向模式,其实并非如此,中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情感意志、兴趣爱好、表达能力等,因而他们对来源于生活的命题,或材料的取舍也会各有千秋。

在具体写作时,中学生可以利用“扩散性”,把不同的生活素材沟通起来,也可以把不同的生活感受结合起来,突破过去的习惯思路,按照新的要求去倾诉、去表达,从而达到比较好的写作效果。比如,可以借鉴作家肖复兴运用移植再现的方法。肖复兴常常把他母亲生前的照片和衣服放在他的工作室里,是想在他写作的时候,借以激起他的灵感,让作品里所描绘的母亲形象,以及所叙述的故事,更加贴近生活真实。又比如,朱自清《背影》中写父亲多年前在浦口东站送他乘火车北上念书的那段情景,全文只有一千多字,集中还原了父亲送行时的背影。作者联想到家庭困顿、屡遭变故,在外飘零的父亲苍老而颓丧。文章的精妙之处,就在于给读者留下了父亲为儿子买橘子,两次穿过铁路、攀爬月台慢镜头式的背影再现。借鉴作家的成功经验,巧妙地运用移植再现,中学生自己的作文,也会出现让人难忘的片段。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求异思维”的“扩散性”是促使作者触发灵感的捷径,通过扩散所获得的信息材料,无论是外在机遇,还是内在机遇,都包含着没有意识到的事物的某种本质联系。中学生在平时就要自觉地运用“求异思维”的“扩散性”激发规律,有效地利用各种反常的信息和反常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突破常规思路,开辟新的写作领域,从而达到艺术构思和艺术表达的效果。

二、“独创性”强化着中学生文章写作的不可重复性

如果说,“扩散性”是就求异思维的广度而言的,那么“独创性”一定是就求异思维的深度而言的。中学生写作过程中求异思维的独创性,是指中学生特殊的个体精神劳动而言。一个人的“想”决不能用另一个人“想”来代替。此外,求异思维的目的就是写出与众不同的感受与思想。这种感受与思想只有是新颖鲜活的、前无古人的,才称得起是成功的求异思维。千人千般思,万人万般情,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文化熏陶以及特殊感受,受其影响,其选择材料,探讨问题的思路也会千差万别。

三、 “逆向性”驾驭着中学生的写作灵感,使之跨越时空,“反常”或“出格”,从而给写作带来生机与希望

“逆向思维”也叫“反向思维”。中学生的写作所面对的许多材料都可以一分为二,如果能按照逆向思维的方法,把同样起作用、同样正确,但彼此又完全对立的概念、观点、思想统一起来,就能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实际上,大多数中学生在认识一个问题,或一个材料时,总是习惯地认识或肯定材料的此一面,而忽视彼一面,因此,在写作时如果能自觉地运用逆向思维,从“彼”一面去思考问题,往往就会有新颖独创的发现。所谓的从“彼”一面去思考,就是对一些司空见惯的观点,“反过来想一想”,人褒我贬,人扬我抑;或人贬我褒,人抑我扬;或人从正面入手,我从反面落笔;人就此处展开,我就彼处切入,这样就会独辟蹊径,标新立异。举凡名人名言、警句成语,其中都蕴涵着一定的哲理或警策性,流传日久,人们就习以为常,往往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即对某种观点产生一种“从来如此”的看法,而实际上,不少名言警句是就其一点或一个角度而言的。中学生在思考或行文时,完全可以“反过来想一想”,不妨反其道而写之。比如“东施效颦”这个故事,在我国民间已经流传日久,人们历来对东施有所非议,认为她不知道美在何处,盲目模仿,把糟粕当精华,这种认识固然不错。但调换一下角度,“东施效颦”也未尝不可。东施之所以效颦,是因为追求美,出发点是好的,现在社会正是需要这种力排众议,勇于追求的精神。当然,方法不当会影响效果。照此,“班门弄斧”的人也应该鼓励一下,人们总是嘲笑他们不自量力,卖弄拙技,狂妄自大。但换一个角度,“班门弄斧”也值得肯定。这种不迷信不崇拜、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只有具备这种精神,社会才会有创造,才能在不断开拓中前进。倘若一味拜倒在权威的脚下,屈原以后便再无诗人了。只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就予以肯定,以鼓励这种“反常”或“出格”,唯其如此,方有好文章出现。

中学生应该相信,逆向思维确实是一把钥匙,能为自觉写作者开启思辨的大门,通过这扇门,可以看到茫茫宇宙,皇皇万物,都包涵着亦此亦彼的矛盾对立面,而在特定情景中,你或着眼于“此”,或着眼于“彼”,都可以让你往来无碍,言之成理。想一想,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蚕有“无私”的一面,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也有“自私”的一面,所谓“作茧自缚”。可见,大量的现实生活为中学生的写作提供了逆向思维训练的契机,抓住这一点,就抓住了写作的根本。

东施效颦的故事范文第5篇

赚钱一定要脚踏实地的,这个道理相信大家都懂。可是,碰到一些小便宜,总还是有人会去贪小利却不肯脚踏实地地去赚钱。守株待兔这个故事,相信大家小时候也都阅读过。可还是经常会有人去贪小便宜,哎,在这里,我再给大家讲个故事吧,希望喜欢贪小利的人也能感悟吧……

新闻中,有人做生意,买了十万斤贝壳,但是最后,由于海水浸泡的原因,不少贝壳都被浸湿了,全被腐蚀了,都卖不出去了,那个人很绝望。但是,他突然觉得自己不能这样放弃,说不定还有一线希望,于是去把贝壳都检查了遍,最终,终于在一个贝壳来找到一颗珍珠,光彩夺目还十分的圆润,最后以百万美金的价格出售。正是因为这个新闻,于是,有很多都去东施效颦,不少人买了海蛎、贝壳等,就和守株待兔一样,只想依靠着贝壳里面的珍珠,发横财。但是,这又怎是脚踏实地呢?赚钱就要脚踏实地地去赚,单凭珍珠等难得一见的收获来赚钱,不去脚踏实地地赚钱。

做人做事一定要脚踏实地的,赚钱也是这样。

相关期刊更多

动动画世界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宋庆龄基金会

E动时尚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东北史地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