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宝宝早期教育

宝宝早期教育

宝宝早期教育

宝宝早期教育范文第1篇

位于杭州西城广场中心的东方爱婴早教中心,它的编号是N0.133,这意味着它是东方爱婴在全国的第133家早教中心。有兴趣参加早较课程的家长可以拨打0571-89935929这个电话进行相关咨询,有专业的课程顾问会为您作详细的解答。刚一进大门,就看到墙上张贴的宝宝们可爱的照片,他们可都是东方爱婴的小学员啊。

最初见到郑品艳,我不能相信面前这位美丽又年轻的女子,便是这座早教中心的负责人。但经过一番深入的交谈之后,我再也无法想象,还有谁能比她更适合这份“玩”的事业。

在记者采访的一个多小时里,就有好几对家长领着孩子来报名或咨询。郑品艳说:“过完春节后,东方爱婴的课堂就一直很热闹,来了很多新的小学员。东方爱婴这一派欣欣向荣的气氛,不就说明了家长对宝宝早教的重视吗?”

记者:现在,很多家长非常重视对宝宝的早教工作,作为一名业内人士,你认为早教究竟有着怎样的含义和重要性呢?

郑品艳:说到教育,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觉得这是件很严肃的事情。其实,宝宝的天性就是玩,说教对0~3岁年龄段的宝宝来讲,一点用处也没有。所以说,早教不是“教”。而是要遵循宝宝的天性,让他们去“玩”。让宝宝在玩的过程当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早期教育真的非常重要,早期教育耽搁一个时期,就可能会使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迟到一大步。而且,在早教过程中,收获好处的不仅仅是孩子,父母们也大有收益。他们在这个“玩”的过程中,懂得了孩子,更深地了解了孩子,并且学会了如何与孩子做朋友,这难道不是一种很大的收获吗?一些家长总觉得带宝宝来上课太麻烦,但比较起来,这付出的一两个小时,实在太物有所值了。

记者:当初是怎么想到投早教事业的?为什么会选择加盟在东方爱婴呢?

郑品艳:最初接触早教,是因为我家宝贝。自从儿子6个月起,我就发现他外出的欲望不断升级了。从那时起,每次带宝贝出门散步他都显得特别兴奋。我记得他第一次最开心的长时间地笑是在他7个月左右,有一次我们带他到西湖边玩。于是我就希望能有个适合宝宝玩的场所,于是发现了早教。其实,早教中心,就是一个让宝宝“玩”的地方。

当初决定加盟东方爱婴,是因为我知道东方爱婴的课程精华来源于美国PAT国家中心(PAT是美国研究早期教育的国家权威机构,是非盈利性机构),但是又经过了中国的早期教育权威人士的本土化改编,非常具有本土性。这正符合了我对宝宝的教育需要推崇本土化的观念,所以我对东方爱婴的品牌非常认可,自然而然就选择了它。

记者:说到了本土化,你认为早教存在着地域性,对吧?

郑品艳:应该说早教这个行业是不分地域的,区别在于,哪种才是更适合自己宝宝的模式。在近里,中国的早教事业已经逐渐成熟,有了自己的特色,为宝宝创造了一个本土的教育环境。在这种环境下进行培养,宝宝才能更快得适应中国的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形式。当然,“取长补短”永远是最好的借鉴和进步。把西方的教育理念加入东方元素,这一番改造下来,就是一盘营养更全面、更丰富的早教大餐了。

记者:对于0~3岁的宝宝来说,早教应该从什么开始呢?他们佣有哪些潜能?需要怎样的开发教育?

郑品艳:早教是要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期,配合科学的课程内容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3岁前是宝宝一生中发展最快、最重要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宝宝大脑迅速发展,形成今后智力、情感、运动、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能力发展的基础。而且两三岁也是幼儿突破语言和学习的关口,一个人的学习能力50%都是在生命头4年里发展起来的。早教可以敏锐、专业地捕捉到宝宝在这个期间发展的各种特点,借助各种动作敏感期将宝宝的潜力发挥到最大。

记者:在东方爱婴上课一段时间后的宝宝,都会有哪些改变?

郑品艳:来东方爱婴上课的宝宝,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语言、大运动、精细动作、认知和社会行为五项能力都能得到明显地提升:专注力、秩序感、自我学习能力效果也较显著。在这里上过课的宝宝,进入幼儿园时很容易适应新环境,比起其他小朋友来说,表现更出色。

我们这儿有个叫天天的小朋友,刚来的时候,非常调皮,一刻都坐不住。上了一个学期的课后,他乖巧了很多,不但能融入其他小朋友的游戏之中,玩好的玩具还会自觉地放回原处。这是因为他的专注力和注意力都得到了增强。如果你细心对比,就会发现上过课和没上过课的孩子之间,有很大的差别。

记者:说了这么多关于早教的话题,那么,对于自己的宝宝,你是怎么样教育的呢?

郑品艳:我比较愿意让我的宝宝随性地快乐地成长,所以在对他的教育上,我并没有太刻意,只是比较注重培养他的专注力与记忆力,有了专注力才会有兴趣并相对长久地玩一件玩具,长大了自然而然地会专注地对待学习与工作。我都是带他来东方爱婴上课的,在这里,宝宝玩得高兴,我也不用为和宝宝玩什么这类问题而头疼了。一周一周地玩下来,我发现我家宝贝有了一种我从未想过要培养的能力一一秩序感,他很乐意玩好一件玩具放回原处再取另一件继续玩:垃圾他一定会扔进垃圾桶……当然程度不能以成人的要求来衡量,但他的确有了自立的初步意识,并且乐此不疲。

宝宝早期教育范文第2篇

对此,你是怎么想的?

特邀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副教授、国家“十五”重点课题“0~3岁婴幼儿早期关心与发展的研究”总课题组副组长 华爱华

上海教科院普教所副所长,国家“十五”重点课题“0~3岁婴幼儿早期关心与发展的研究”总课题组副组长胡 育

从“早期教育”到“早期关心与发展”

――教养概念发生了新变化

在中国,“早期教育”这个概念早已深入人心,甚至已成为家长“严重”关注的词语。而最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早期关心”取代“早期教育”,对这一概念引申出具体的涵义,即“早期关心与发展”(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Development)。

特别需要你注意的是早期“关心”而非“教育”。

对0~3岁婴幼儿的早期关心和发展是指关注宝宝的健康和营养,关注他们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活动能力,关注他们的心灵,从而促进他们健康和谐地发展。

专家认为,所谓“科学育儿”,首先应当是变自发的教养行为为自觉的教养行为,并对各种养育行为进行科学而理性的分析和思考。

树立科学的教养观念

科学教养涉及到宝宝生活照料的方方面面。宝宝月龄越小,父母“养”的任务越重要。而当爸爸妈妈采用某种养的方式养大宝宝身体的同时,对其心理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选择采取什么样的教养方式时,我们必须关注其对宝宝心理发展的影响。

大多数父母比较关注宝宝的教育,殊不知吃饭穿衣等养育行为,就是父母对宝宝的一种教育,也就是宝宝的一种学习,而且这样的学习更为自然有效。比如,吃饭可以帮助训练宝宝的手眼协调,学习口头表达等。“教”并非只有专门的智力开发这一种方式。对3岁前的宝宝,教养是融合在一起的,日常的生活照料、言行举止都是“教养”的过程,宝宝在感受和体验中,既满足了生长需求,也发展了认知和心理。

每个宝宝都有一个成熟的时间表,应尊重其自然发展的规律。书上所提供的只是平均指标,在其范围内都属正常。父母不是简单地照着书上做,而应关注“新行为”是否萌芽。

这是中国国家哲社“十五”重点课题《0~3岁婴幼儿早期关心与发展的研究》课题报告的观念,于2007年的6月在上海公布。

专家两句话

胡育:

科学教养是指根据0~3岁宝宝的需求,在其最近的发展机会和适宜的环境中给与刺激,教和养并重。

每个宝宝都不一样,不可拔苗助长。

华爱华:

起跑线上的领先并不意味着未来发展的领先,0~3岁宝宝有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性,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发育先后(如开口、走步)并不决定宝宝这方面发展的好坏。

“施教”的早晚并不决定发展的快慢,而违背成熟规律的早期训练和学习,得不偿失。0~3岁的教育应当渗透在养育的过程中。

东方父母和西方父母的教养行为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与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有关。

在西方父母眼中,宝宝是个独立的个体;而在东方父母眼中,宝宝是附属于父母的个体。西方人比较看重宝宝的自身需要,东方人要求宝宝听从大人的教育。

教养理念的不同,决定了教养方式的不同。这里,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就暂且称之为“中式教养方法”和“西式教养方法”。

蜡烛包,包还是不包

中式:包

西式:不包

对婴儿出生的第一个照料行为就是将他的身体包裹起来,俗称打“蜡烛包”。这一行为其实也是怀抱婴儿的一种方式。

包裹可以让新生儿的体温逐步适应母体内外的温差,让他们刚刚离开母体的身体有个依靠,体验舒适和安全。如果蜡烛包“捆绑”了宝宝的身体,使他活动受到限制,甚至四肢受到伤害,肺部呼吸受到影响,就等于让宝宝遭受受约束的痛苦,那么,“捆绑”式的蜡烛包是绝对应该制止的。

西方人会让新生儿裸地躺在同样的母亲怀里,让新生儿与母亲直接肌肤接触,这对宝宝非常重要。宝宝可以从母亲的怀里获得安全感,情感有了依恋,宝宝就有了归属感。这种肌肤的紧紧相贴,不仅让宝宝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也是他逐渐独立的过渡。

指导提示:

1、蜡烛包包扎不宜太紧。

2、制造机会让宝宝能经常与母亲肌肤接触。

睡姿,仰睡好还是俯卧好

中式:仰睡

西式:俯卧

照料宝宝睡眠也是很重要的抚育行为。由于初生婴儿还没有自主翻身的能力,其睡姿大多由父母决定。根据中国的传统习惯,父母一般会让宝宝仰睡,而西方更习惯于让宝宝俯卧。

睡姿的不同影响到宝宝动作和视觉的发展。有一项针对上海小儿的生长发育调查发现,上海小儿“视线跟踪”比西方小儿早些,但在大动作方面,一般看来西方小儿早些,尤以“伏卧举头”、“能翻身”、“自握能站立”等项目差别更为明显。

事实还证明,宝宝由于俯卧常常发生窒息的情况,而采取仰睡可以减少睡眠中窒息的机会。

因此,俯卧和仰睡都存在各自的利弊,应该让宝宝变换各种姿势,度过他健康而舒适的睡眠时光。

指导提示:

父母对睡眠中的宝宝应进行间歇查看,避免俯卧时枕头、被子等柔软的东西阻塞在宝宝的口鼻部,经常变换姿势,保护宝宝的头型。

母婴同睡与分床独睡

中式:母婴同睡

西式:分床独睡

西方人喜欢让宝宝自己独睡,认为这是培养宝宝独立的一种养育方式。这对刚刚脱离母体的新生儿的确挑战很大。中式的母婴同睡可以对这一分离的过程有一个自然过渡,让宝宝体验安全,这也是满足宝宝心理需求的一种健康的养育方式。

当然,宝宝应从母婴同睡渐渐进入分床独睡的阶段,即新生儿时采取母婴同睡,以后过渡到夜间母婴同睡,白天宝宝独睡,再过渡到宝宝完全独睡自己的小床。父母可以在宝宝醒来时,拥抱他(她)到小床上玩耍,以熟悉和适应自己的小床。

指导提示:

母婴同睡过渡到分床独睡,是建立母婴依恋和培养宝宝独立性的需要,但必须注意母婴同睡时的安全卫生。

“尿不湿”用还是不用

中式:较早训练大小便控制

西式:一直使用“尿不湿”,学会控制大小便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养育方式对宝宝排泄自控能力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专家曾将婴儿排泄自控能力与心理上的自主意识相联系,认为这是婴儿自我意识和意志力的初萌。宝宝排泄自控能力,一方面是受生理成熟的影响,或许不用专门训练,随着月龄、年龄的增长会自然形成;另一方面排泄自控能力形成的个体差异却也表现在是否受到专门的训练。

中式倡导训练,西式注重自然形成。

棉布做的尿布吸水性好,同时能刺激宝宝的触觉。当宝宝受到刺激后感到不舒服就会以特定方式表达出来,在成人的照料下,宝宝重新回到舒适的状态,这一互动过程本身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经验的累积。不舒服的刺激也会加速宝宝神经生理成熟并让他提前学会自控。

“尿不湿”的吸水功能强,能避免湿布对皮肤刺激可能引起的皮肤炎症,但同时也使宝宝失去了皮肤触觉的感受性和敏感性,虽然方便成人省去洗涤的麻烦,却无意间推迟宝宝对控制排泄能力的形成。

指导提示:

1.交替使用两种尿布可促进宝宝的心理发展。

2.当神经系统发育还未成熟时,过早训练排泄效果并不好。

安抚奶嘴和吮手指

中式:不提倡

西式:宝宝正常需求,应该满足

吮吸是婴儿满足生理需要的最初方式,进而会转化为心理上的满足。婴儿的口唇触觉有其特别敏感期,如果宝宝没有在其敏感期得到足够的满足,便会在今后的发展中寻求弥补,奶嘴和手指可以通过满足宝宝的吮吸需求,起到安抚情绪的作用。西方父母更强调这种观点。

传统的中国父母一般不给宝宝奶嘴,也不允许宝宝吮手指。这是出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无可非议。但是,宝宝在特定年龄阶段的某些需要并不是坏习惯,吸吮奶嘴和手指对2岁以内的宝宝而言,是一种正常的自我安慰。允许或是纠正吮吸行为,关键看宝宝的年龄和这个行为是否过分。

指导提示:

1.在宝宝的特定敏感期应满足宝宝的特定需求。

2.在排除生理性原因如缺少某种微量元素而导致过分吸吮手指的前提下,奶嘴和吮手指等行为可能是宝宝的自我安慰,不必强行制止。

吃饭,喂还是不喂

中式:喂

西式:不喂

喂饭,令不少中国父母特别头疼。西方的父母一般会让宝宝独立自由地用餐,搞得一团糟也没关系。

宝宝独立吃饭的方式,吃饭多少会直接影响父母的心理和行为。当父母想到脏乱不堪的桌面和地面,就不让宝宝自己吃了。除了怕麻烦,父母更多的是担心宝宝吃不好、吃不饱。出于这个原因,绝大多数的中国父母都选择了“喂饭”。包办代替将使宝宝养成吃饭拖拉、含食不咽等不良习惯,并影响宝宝今后入托、入园等集体中的进餐独立性。

宝宝独立进餐的习惯一般在2岁左右形成,而培养宝宝独立吃饭则应从更小年龄开始,可以先在父母帮助下进行,从手扶杯子喝水、手抓食物吃东西等简单的自理行为到自己吃饭。一般来说,当宝宝饿的时候,只要提供食物和相应的工具,他必然会自己吃,只不过刚开始学习独立吃饭时,必定会吃得满脸满桌一塌糊涂,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也是培养手眼协调能力和良好进餐习惯的过程。

如果父母包办的话,宝宝就习惯于不用自己操心和动手了。于是,本来自然的事情,反而变得不自然了,甚至成为令人头疼的事情。

指导提示:

1.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在宝宝不饿或不想吃时吃饭。

2.宝宝喜欢自己吃饭,父母就该给他学习的机会。

钙,补还是不补

中式:补

西式:不补

西方人多食用高热量、高蛋白的肉食,再加上户外运动比较多,缺钙情况较少发生。而东方人饮食中肉食不多,母亲身体缺钙怀孕也可能影响到宝宝。加上我们的家长对宝宝的过多保护,户外运动较少,太阳晒得少,更容易引起缺钙。

当然也不排除一部分家长对缺钙问题过于紧张的可能。因此,尽量以自然饮食为主,不要依赖营养素。

指导提示:

1.饮食要均衡全面,不偏食。宝宝的偏食往往遗传于父母的习惯。

2.补钙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宝宝早期教育范文第3篇

你,早教或者不早教,宝宝就在那里,飞快成长!

不可否认的是,0~3岁是宝宝的早教黄金时期。有关早教的种种问题,也是新手父母在这一时期最关注与纠结的话题。哈佛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的纳曾这样指出:人类有着完整的智能光谱,所以宝宝的智力是多元化而不是单一的。而父母则可以在0~3岁宝宝的早教黄金时期,全方位开发各种智能能够让宝宝的潜在才能发挥出来。对宝宝的早教是需要不断尝试,甚至是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才开始的,所以各位父母千万不要做懒爸爸、懒妈妈。毕竟,错过了,就不会重来。

真相! 早教不是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当宝宝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每一对父母都会为自己的宝宝贴上一个或几个愿望的标签。而“不让宝宝输在起跑线上”几乎是现在所有婴幼儿父母奉行的真理,似乎父母和宝宝早一些努力,就必能早一步领先。

旅美早教学者蔡真妮认为:如果人类的寿命只有6岁,到了6岁的时候,所有人一起比较知识水平的高低,那么或许早早的学会认字、会说英文、会加减乘除很有必要。但是,人类的平均寿命有将近80岁,如果非常要把人生比作一场竞赛的话,那么这场竞赛只能算做是马拉松,而不是百米赛跑,起跑线上的早一步、迟一步对于马拉松的结果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反而没有做好准备活动就猛烈投入到比赛中的做法,往往会造成比赛中途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有的时候甚至不得不中途退场。

每一个宝宝的出生都是一个奇迹,而每一个宝宝都有属于自己的生长周期。说话有早晚、走路有早晚、理解能力有早晚……所以,将早教的意义压在“不输在起跑线上”进行一场,本身就是错的!

这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70、80后父母们早已经明白学习是一生的需要。所以,培养孩子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远比掌握多少知识重要得多。想要宝宝有一个成功幸福的人生,父母对宝宝能力的培养更是至关重要。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不必纠结于宝宝在早教中学会了什么,而是要通过0~3岁宝贵的早教时光让孩子们拥有受益终身的能力!这一切,离不开父母们的用心!

如果你们想让自己的宝宝在人生这场漫长的马拉松比赛中轻松、自如而又幸福满满的奔向终点,那么请多多重视早教,良好的早教就像一张多元化的光谱,会让宝宝的一生都散发出迷人的光芒!

各国早教理念全链接

德国 从小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德国父母普遍认为:培养宝宝拥有抽象思维的能力,会为以后的更高层次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在德国孩子们的早教中,数字类游戏、下棋、走迷宫、搭积木、玩魔方等益智活动是德国早教课程主要内容,所以德国的严谨风格从小就得到培养。

美国 在体验中释放潜能

美国的早教观念可谓源远流长,“教育从第出生一天起”的观念在美国家长心目中根深蒂固。美国的早教最大特点在于“重视体验”多于“知识传授”,老师认为交给宝宝学习能力比教会他做几道算术题更重要。美国的家长崇尚让他们多动手、多体验,在各种益智、团队游戏中学会体验和探索的本领,更主动更交互的认识周围的事物,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和学习方法。由此带来的最大好处是,宝宝从小会养成主动学习、探究的习惯,成为真正的探知者以及知识的主人,而不是被动接受老师的灌输。

早教将来时:不让宝宝站在起跑线上

石小卿:大学教师 儿子端端:百天

刚做妈妈的李小静,最近每天都会在自己的围脖上晒自己心爱的宝宝照片。可是她还没有分享完自己初为人母的喜悦,却被各种关于宝宝教育的种种传说给“雷”倒了。在大学里常年做学生心理咨询的她,每天都要听许多学生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所以虽然初为人母,可是石小卿却早就有了自己的早教观念:不会让宝宝站在起跑线上。

Q 你认为什么是早教?

早教就是对宝宝潜能的一种开发吧。

Q 会对宝宝选择什么样的早教?

陪宝宝说话、给他听音乐,陪他玩儿吧。只要他开心,怎样都可以。

Q 会送宝宝进早教中心或者亲子班吗?

还没有想好。在一次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她说在早教中心,可以教宝宝爬得更好、走得更好。听到这样的介绍,我疑惑了:难道没有早教中心,我的宝宝就不会爬、不会走了么?

Q 你对早教有什么自己的想法?

很奇怪,我的妈妈朋友们对这个问题的意见及不一致,有的说一定要去早教中心,有的说妈妈陪伴很重要、有的说信奉放养,我认为宝宝早教许多时候是根据父母的意愿来决定的。现在我才做妈妈不到一个月,可能我的观点未必正确,但是根据我多年的工作经验,我还是觉得宝宝快乐最重要。

Q有 人说,早教就是不让宝宝输在起跑线上,你同意吗?

我根本不会让宝宝去站在起跑线上,也许由于我的工作原因,我看过太多高考成绩优异大学里就堕落的学生了。他们许多人都赢在了起跑线上,但是是父母帮他们赢的,一旦开始独立生活了,就输掉了。我不希望我的宝宝以后高分低能,我只希望他懂生活就好了。

揭秘早教 要送宝宝去早教机构吗?

这似乎是许多父母纠结的问题,陪宝宝去早教机构或者亲子班,只是早教的一种,是父母可以选择的早教内容之一。但是,需要提醒各位父母的是,在早教机构里可以让宝宝体验更先进的早教理念,会有经验丰富的早教教师可以帮助父母发挥宝宝的各种潜能:包括通过游戏等趣味方式锻炼宝宝的四肢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所以,父母们“早教中心没有任何意义”以及“去了早教机构父母就可以不用管宝宝”的观念都是错误的。目前几乎所有的早教中心都有免费试听课程,父母可以带着宝宝去体验以后再做决定。

早教进行时:妈妈要积极参与到早教之中

王晓燕:翻译 儿子土著:2岁半

王晓燕的工作是让人许多人羡慕的,可以借着工作的机会去周游世界,但是她却说:自从当了母亲之后,就再也找不回当年一个人背包走天下的那种潇洒和兴奋了!王晓燕的儿子土著今年2岁半,由于工作的原因,儿子一直由父母帮忙照看。但是在儿子土著的早教上,晓燕无论多累都积极参与,家中各种早教故事书也买了无数本。儿子唱歌、识字样样精通,而且性格也活泼可爱。她一直认为:宝宝最好的启蒙老师就是妈妈,妈妈不是完美的,但是一定要积极参与。

Q 你眼中的早教是什么?

早教是释放天性、开发智力的一种启蒙吧,当然我觉得良好的早教还能培养宝宝好的性格和习惯以及社交能力。

Q 你为宝宝选择了什么样的早教?

全家人看了许多关于早教的书籍,所以差不多是在摸索中为宝宝进行早教吧。

Q 早教有什么效果?

宝宝的生活非常有规律,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并且英文掌握得也很快。同时,对人待物比较有礼貌,反应也比较快。但是有时候我又比较纠结:这个到底是早教的结果,还是宝宝天性呢? Q 对于早教,有什么样的疑惑吗?如何解决的?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常常能接触到世界各地不同的教育方式。所以,我现在比较纠结的是:中西方教育如何很好的融合,究竟怎样对宝宝更好。不过,我还是觉得每个宝宝都是不同的个体,妈妈要仔细观察,所以我会在日常生活中更认真的观察和进行相应的处理。

揭秘早教 早教真的有用吗?

许多父母对于早教有这样的疑问:是宝宝的天性还是教育的功效?对于这一点早教专家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0-3岁是运动、语言等能力发展最快的敏感期,此时让宝宝在父母的鼓励和参与下,完成有针对性的潜能开发训练,对宝宝完整的人格个性形成将有重要的帮助。但是不可避免的是:早教的结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甚至要等到长大成人后才能看出个体的差异。所以,建议各位父母,一定要为自己的宝宝进行早教,要知道这是让宝宝终身受益的一件大事。

各国早教理念全链接

加拿大 动手比写字和算术更重要

在加拿大,宝宝稍大一点时可以送其到“play school”,不是去学习,而是参加那里的美术、劳作、音乐以及唱游等活动。与众不同的是,这样的早教学校不会设置写字和计数等课程。加拿大的早教专家普遍认为,1~3岁是动作能力均衡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时期,因此培养动手能力更为重要,若让宝宝过早认字、写字和计数,会耗费幼儿的体力和脑九延缓他们的动作发展。

日本 培养独立人格

在日本,父母在宝宝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在日常生活中从家长到早教学校都会注意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在日本,很多生活所琐事宝宝都要亲自去做,父母只是在一旁略加指导。虽然和西方的亲子互动式早教理念上有些差别,但日本的独立人格培养也非常值得推崇。

法国 艺术气质影响未来

法国父母认为艺术教育对宝宝的未来以及智力都非常重要,所以法国人从宝宝在襁褓之中时,就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宝宝,法国的早教更多的是艺术细胞的培养和激发,所以这也是法国一直再文化、艺术以及时尚领域成为翘首的主要原因。

早教完成时;陪伴宝宝一起长大

龙竞:儿童文学作家 女儿小满:5岁

龙竞和她的个人网站“蓝手札”在网络世界中颇有名气,可是近几年,让她网络人气大增的并不是她一如往昔的对生活的种种热爱,而是她时而温婉可人、时而古灵精怪的女儿――郑小满。有了女儿的龙竞,专门为女儿开了一个博客,记录女儿的生活中各种“大事件”。而龙竞在回顾对小满类似于放养式的早教时认为:与其纠结为女儿选择何种早教,不如陪同孩子一起尝试吧!

Q 你眼中的早教是什么?

我所理解的早教是学龄之前的教育。

Q 你为宝宝选择了什么样的早教?

与其说给予早教不如说是我们一直在观察她的成长。我比较关注孩子自身的兴趣所在。不同的年龄段中她会对不同的东西产生兴趣,并且不断地改变兴趣。那我所做的就是发现她的兴趣,并且顺着她的兴趣方向给予相对的配合和指导。而在她的兴趣改向之后,也会立刻跟随她进入下一个兴趣。类似“陪同尝试”吧。

Q 早教有什么效果?

因为我们所给的教育比较随性,导致闺女的兴趣比较芜杂,似乎总是兴致勃勃什么都想试一下的样子。经过多年来的观察(她已经5岁了),在多种多样的尝试中我们也渐渐发现一些特别的兴趣被沉析出来。比如绘画和有韵律的诗歌,她几乎可以完全不费力地长期保持兴趣,并进行自我学习。

Q 对宝宝的早教有什么期待吗?

我只希望她能够在学龄前这段短促的时间内多多感受身边的环境所带来的不同体验――无论是艺术还是自然,或者是看起来根本“没什么用”的知识,我相信用这些来丰富她的心灵,比天天上课更有用。

揭秘早教 放养好还是圈养好?

我们赞成给宝宝足够的自由发展空间,但是在父母在宝宝0-3岁的成长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要知道放养也需有度,“养”是要父母仔细观察宝宝,通过宝宝的日常行为活动而发现宝宝的潜在能力。正如“多元智能”理论所说:每一个宝宝都是天才,只不过表现在不同方面而已。但是,也要提醒各位父母的是,不要将自己过多的意图强加给宝宝,引导比指导更重要。

父母是宝宝早教的小太阳

语言――

让宝宝掌握最大的本领

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就是语言,所以从小培养宝宝的语言能力是每个父母都要做的。而且,拥有了良好的语言能九父母能和宝宝更好的沟通,更好的了解宝宝的内心,而且你知道吗?宝宝的其他潜能的开发,也需要宝宝的良好语言作为夯实基础。

早教随身贴

0~6月――每天都要和宝宝聊聊天

从宝宝出生第一天起,父母就要将语言交流融合于生活照料中,当宝宝开始伊呀学语时,父母要作出积极的反应,用语言说出宝宝的需要。

6个月~1岁――为宝宝提供有说话欲望的环境

摆放宝宝感兴趣的玩具、物品和材料,让宝宝边探索边学习说出它们的名称,要不断鼓励宝宝说出单词、电报式语词,并逐渐要求说出单词句、双词句直到完整语句。

1岁以后――生活处处都是早教的场所

可以带着宝宝走出家门去商店、动物园、公园,并将这个美丽的世界一一介绍给宝宝。同时鼓励宝宝与人交往,在他有表达愿望的时候鼓励他表达。不过要提醒的是,让宝宝看电视可不是学说话的好方法噢,父母们千万不可偷懒。

音乐――宝宝的安抚剂

音乐能够健全人格,舒解负面情绪,当生命遭受挫折,音乐更能抚慰身心,具有向上提升力量的作用。如果在宝宝最容易接受音乐训练的婴幼儿期,缺乏听力与心灵的训练,婴儿就会丧失天生的音乐能力。

早教随身贴

0~6月――听熟悉的音乐

胎教时听过的音乐一定要复习,注意观察宝宝出现的亲切表情。父母也要定时给宝宝唱歌,复习他听熟了的音乐,保持胎教养成的良好影响。如果不复习,那些听熟了的记忆可能会在6个月后丧失。

6个月~2岁――不同的情景听不同的音乐

给宝宝洗澡时播放欢快嬉笑的儿歌,同宝宝一起在嬉笑逗乐时播放欢快游戏的歌曲;带着宝宝在小车上逛公园时,播放歌颂春天的音乐;看到宝宝跳舞就播放舞曲,使宝宝有多种视听同时出现的感受,以丰富情景与音乐的联系,让宝宝的音乐情商得到开发。

2岁以后――每天都有固定的古典音乐时间

父母中要有10-15分钟的固定古典音乐时间,在完整的交响乐中,不同乐章的发展、递进,互动,乐器之间的相互辉映都表现出了音乐的理性。因此让宝宝听完整的交响乐无形之中就能把这种理性传导给他们。有助于他们的思维能力的提高。

早教过去时:我为我的早教成绩打A

余雷:旅行家 儿子猪娃:17岁

余雷和丈夫都是旅行以及摄影的痴迷 者。而他们的爱好也深深影响了他们的儿子――猪娃。猪娃今年读高二了,虽然年纪小小,却同父母外出徒步旅行过n次,拍过的照片也超过了10万多张,并且还成功举办过两次影展了:2007年和爸爸妈妈在平遥举办过“FMS(father+mother+son)摄影作品展”:佳能2010年个大影展。回想起对猪娃的早教,余雷说这是自己让孩子释放天性的结果,她并不因为猪娃读的是普通高中而为孩子的前途而感到担忧,因为她相信猪娃平和的性格以做事认真与坚持的态度可以获得快乐的生活。而余雷看着如今都比自己个子还高的儿子,觉得当年的早教如今可以打分了,而自己可以获得A!

Q 还记得初为人母的时候,对猪娃的未来有什么憧憬吗?

那时候对孩子的未来没有什么响当当的理想,只希望孩子是健康的,能够有一个快乐幸福的人生。

Q 在猪娃3岁之前,你对他进行的最多的早教是什么?

我和他的爸爸每天都会花很多时间陪他玩儿,每次看到孩子特别满足的笑容,我就觉得这就够了。

Q 回头想想,你觉得对于孩子来说,最好的早教是什么呢?

我觉得孩子的早教应该重在习惯养成,而不是现在年轻父母们很多注重的智力方面的开发。我觉得最早的早教是和他讲道理并坚持原则。孩子婴儿期我们就开始跟他讲道理,很多人都说小孩子听不懂,但我们认为他是懂的,而且也培养出,了习惯:不任性,凡事都是摆道理,谁有理听谁的。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不一定要按照道理去做事情,这时候就需要狠一狠心,坚持我们的原则。

Q 你觉得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父母最需要哪一种心态去对待?

我们的原则是顺其自然,适当引导。比如他从小对汉字和图形感兴趣,想参加书法兴趣小组。我们欣然同意,但对他唯一的要求是必须坚持一年。他还喜欢画画,一喜欢摄影,我们给他更多的是鼓励,并随时分享他的每一个作品,最后,他自己也体会到,自己积累了那么多好东西,很值得。培养孩子,不能仅仅靠兴趣,也不能完全靠严厉,需要让他有一个特别好的心态,就能坚持下去。

揭秘早教 常识教育真的好吗?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意识到赏识教育对宝宝成长的重要性了。所以,父母也开始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你真棒”“你真聪明”常常在父母口中脱口而出。但是,这样的夸奖并不是对宝宝的赏识,反而会让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养成骄傲、自满的习惯。建议父母在进行鼓励教育的时候要“就事论事”,如果走得好,就夸奖“宝宝走得真稳啊!”吃饭吃得快,就夸奖“宝宝吃得又快、又干净!”这样的表扬会让宝宝知道自己如何做才能得到父母的表扬,而“聪明”“棒”这样的笼统的赞誉并不利于宝宝的成长。

亲子阅读――

为宝宝插上隐形的翅膀

没有人能够否认,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所以让宝宝拥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可以受益终生。而在父母参与阅读的情况下,宝宝不仅仅能得到阅读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父母和宝宝在阅读中建立的情感交流,是宝宝成长中最需要的营养成分。任何人也代替不了父母所能给与宝宝的这种爱,而正是这种爱让宝宝在人生的最初,感受到了阅读带来的幸福,并让宝宝一生热爱阅读。

早教随身贴

6个月~1岁半――带领宝宝进入书的世界

从宝宝6个月开始,父母就可以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来陪宝宝读书啦,最好的时间是睡觉前,这样可以养成习惯。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已经开始有自己的喜好了,所以读书的内容就让宝宝来决定吧,父母千万不要强迫宝宝读大人给选的识字卡片或者图画书之类的,要知道,宝宝读书不是为了识字,而是为了让宝宝进入书的世界。

1岁半~3岁――-和宝宝多多互动

这个阶段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和理解力都有所提高,父母们可以带着宝宝去书店或者图书馆选择他们自己喜欢的书。父母可以陪着宝宝一边看书、一边讨论问题,譬如书中的人物换成宝宝,他会如何做?或者和宝宝一起想象出不同的故事结局。需要提醒父母的是,无论宝宝想象出什么样的结果,你都不要否认,而是需要引导他将故事想得更周全,从而锻炼宝宝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

3岁以后――放手宝宝进入泛读时代

父母们可以给宝宝提供各种书看,宝宝喜欢就看,不喜欢就不看,甚至囫囵吞枣的看也没有关系。这个时候孩子有自己的思维了,会有很多想法和困惑。所以父母还是要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和宝宝一起阅读:这样可以了解宝宝的思想以及他所遇到的问题,给宝宝一些建议,这可是建立密切亲子关系的最好契机,父母们一定不要错过噢!

美感培养――

让宝宝拥有更多软实力

对于美的向往,没有任何父母会阻止。美感培养是对宝宝的心灵关怀,能带给宝宝的不仅仅是暂时的享受,更是一种长期的精神拥有。但是美感有时是比较抽象的,很难“教”出来,所以父母们日常的言传身教就显得更外重要,当然,不要忘记充分享受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美感恩赐。

早教随身贴

0~1岁――宝宝美感的雏形

从出生的时候,父母就要为宝宝专门装扮儿童房,无论从色彩搭配还是整体布局,都要精心计划,要知道宝宝从出生后就是审美形成的雏形。当然,父母们千万不要每天都很邋遢,这对宝宝的美感形成也很重要。

1~2岁――亲密接触大自然

大自然赋予了宝宝美感的丰富源泉,因此父母要经常带宝宝走进自然,感受自然之美。蔚蓝无垠的天空,汹涌澎湃的大海、千姿百态的鱼虫鸟兽、万紫千红的花草树木、瑰丽的色彩、生动的形态、动听的音响、神奇的变化会使孩子感到其美无比、其乐无穷。

2岁半以后――送宝宝一盒彩笔

这个时候宝宝开始喜欢拿着笔画画了。可以送给宝宝一盒彩笔让他天马行空的创作了。父母们不要问宝宝画了什么,也不要强迫宝宝玩儿添色游戏。让他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描绘出他心中的一切美好事物即可。

揭开“早教理念”的神秘面纱

各位爱宝宝的父母们,关于早教的真相,你们了解了吗?下面与各位父母分享的是目前各类早教机构比较流行的早教理念,因为只有知己知彼,才能让宝宝早教更给力!

蒙特梭利早教论

给宝宝足够自由的成长空间

蒙特梭利有两个核心观点:一是意识到宝宝拥有极敏锐的感觉,对一切事物充满活力和激情,并能自觉地依照感觉去学习;二是主张给宝宝“有益的自由”,鼓励他利用环境中的教具自由钻研,即便犯错也让他自我修正,老师和家长只是观察者和协调者,而不是主导。蒙氏理论是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幼儿教育理论,对教育者(父母或者老师)的素质要求较高,需要他们能够敏锐观察到孩子的敏感倾向。建议在教学中结合感官系统训练,并辅以音乐教育。感官是幼儿认识世界的基础,是人的最本质能力,音乐教学则能充分调动宝宝的感官来接触音乐,让宝宝有机会在学习听、说语言和肌肉动作的同时,学习歌唱和身体 的律动。

体智能早教

体能与智能相互促进

单臂悬垂、倒挂金钟……让不足3岁的宝宝做出如此高难度动作,旁观者常常看得胆战心惊,但是宝宝却玩得很开心,这就是体智能早教的魅力。体智能早教的理念,就是通过“大运动”来刺激宝宝的感官,让宝宝的体能和智商同步提高。这种“大运动”可以提高宝宝的体能和运动能力,而运动能力强的宝宝比其他没有受过训练的宝宝更具探索和创新能力,因为在探索中宝宝的听觉、触觉、视觉、味觉、嗅觉和本体感觉也会得到更多锻炼,并在锻炼中刺激相应的脑神经,最终促进智力的发展。

体验式早教

在生活中获得成长

咖啡、番茄酱、蔬菜、面粉、泥巴……这些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都可以成为创意工具,海绵、喷壶、刷子甚至宝宝的手脚则成了画笔,画板可以是墙壁、地板和天花板,甚至是自己的衣服和皮肤……在纸游戏、颜料游戏、黏土游戏、胶水画游戏中,让孩子运用五感去看、去听、去闻、去尝、去摸,通过“探索-表达-思考”启发宝宝,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运用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和五感式体验,有利于培养宝宝对事物的观察力,并奠定思考和表达的基础;而游戏般的教学方式,动手和动脑相结合,则能让宝宝在快乐中学习,更乐于思考,更善于解决问题。

MBA早教

早教的思考与创新

采用视听教学及互动教学模式,问答、角色扮演、演讲录像、动手实验、团体活动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培养宝宝的创造性,激发他们进行高效的思考,发现并鼓励他们的新想法,同时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以从容面对社会的能力培养角度来说,眼下最流行的早教方式与MBA理念源出一辙,有助于提升宝宝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让宝宝自发地参与并享受学习过程。尤其让宝宝上台大声说话及录像的环节,可以帮助他建立自尊心、自信心,提高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词句建构的能力。

用婴语,探索婴儿世界

Ann

自从“婴语单词表”成为80后潮爸潮妈热捧的育儿经之后,关于“婴语”,就仿佛一夜之间变成马上可以让婴儿开口说话的传奇。的确,“婴语”很神奇,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婴语的学习,来更加了解我们的宝贝。但是,“婴语”只是开启婴儿世界的一把金钥匙,想要更好的探索婴儿世界,除了懂婴语,更需要亲爱的父母们有更多的时间陪伴与沟通!以下,我们收集了在“婴语”的全国活动中,父母最关注的问题,一一解答。

婴语是婴儿说的语言吗?

母子健康:婴语不是婴儿说的,而是“比划”出来的。

婴语并不是婴儿所说的语言,它是英文baby sign的缩写,在中国台湾以及香港地区被翻译成为婴儿手语。婴语混合了聋哑人使用的标准手语和婴儿天生就会使用的某些手势,而它的发明人则是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Acredolo和加州大学婴幼儿成长方面专家Goodwyn,他们发明婴语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让还没有学会说话的宝宝能和父母更早的交流,让父母可以更加了解宝宝的需要,使亲子关系更加紧密。所以婴语并不是靠“说”,而是要靠肢体、表情等婴儿行为来表现。

每个宝宝的婴语表达形式都是相同的吗?

母子健康:每个宝宝的表达形式会有细小的个体差别。

就像相同的单词,会说话的宝宝会有不同的发音一样,虽然宝宝婴语的整体大动作是相同的,但是许多宝宝都有专属于自己的“小动作”。所以,想要掌握婴语的父母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对宝宝更细心的观察,同时也要多与周围热衷婴语的父母进行沟通。要相信,只要父母们用心的体会与实践,每一位父母都能找到与自己宝宝顺畅沟通的“暗号”噢!

学婴语是为了让宝宝更聪明吗?

母子健康:学婴语是为了和宝宝更好的沟通,不是为了IQ!

美国权威机构的调查显示:会婴语的宝宝在8岁的时候会比不会婴语的宝宝智商高出12分。但是需要提醒父母的是:让宝宝学会婴语的目的不是让宝宝更聪明,而是让宝宝更好的与他人交流。在澳大利亚,也有儿科医生明确表示:宝宝学会用婴语表达自己的需求,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婴语只是一个过渡期,是宝宝口语发展不成熟时的辅助沟通方式,所以并不需要强迫宝宝学习,而父母则可以主动学习一些“婴语”来尝试读懂宝宝的需求。

教宝宝婴语,会不会浪费父母很多时间呢?

母子健康:教宝宝婴语不需要一次教太多。

在了解何为“婴语”时,许多父母对婴语的学习感到压力巨大。其实父母根本不必有这种担心,因为不是要父母一次学会所有的婴语单词表,而是从宝宝和你身边最熟悉的食物开始就可以,大约每次和宝宝一起学习3-5个婴语单词就够了。父母需要注意的是:在学习宝宝婴语的时候,一定要父母与宝宝看到的是同一个事物,并且父母要一边说这个事物的名称,一边做手势噢!

学婴语怎样才能轻松入门?

母子健康:从热门的关键词开始学婴语最省力。

在6个月以后,宝宝开始对周围的事物已经表现出了非常浓厚的兴趣。所以,入门婴语从热门关键词开始是最省力的。因为热门单词表内的婴语是众多育儿专家长期对婴儿观察总结出来的。其实,婴语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父母们只要掌握了热门关键词中的婴语单词,就能比较轻松观察出不会说话的宝宝基本的内心意愿、可以很快实现与宝宝顺畅交流的愿望噢!

每个宝宝天生都会婴语吗?

宝宝早期教育范文第4篇

Q1

什么是早期读写,它和识字,写字、阅读到底是什么关系?对宝宝的利与弊呢?宝宝多大可以开始早期读写?读写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还是在家里也可以进行?

无法回避读和写

不妨先看看你的生活环境。你在上班的路上有没有浏览路边的广告牌,在办公室里有没有看报纸;开车的时候你是否要看路标;今天有没有收到朋友给你的电子邮件……你的生活中处处都充满了文字,阅读和书写是不是你一天中离不了的内容?

那么宝宝是否也遇到同样的情况呢?当然了,他的生活中同样也一天不能回避文字,不能回避阅读和书写。所以,没必要把阅读和书写从宝宝的真实生活中剥离出去,相反,要为他创设丰富的读写环境。

Q2

为什么要为宝宝创设丰富的读写环境?在宝宝那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阅读和书写有必要吗?

阅读和书写为宝宝带来什么

当宝宝画了一幅画,非常想在画下面署上自己的名字;当他看到一本有趣的故事书,他非常想知道书页上的文字到底说什么;当看见自己的名字写在一件衣服上,宝宝清楚地知道,那就是他的衣服;当他想邀请好朋友来参加自己的生日聚会时,非常想亲自制作一份朋友能看得懂的邀请函……这一切的一切,说明宝宝开始需要读写了,也说明读写确实存在于他的生活中了。

阅读将为宝宝带来真正的愉快,小兵张嘎,孙悟空、丁丁,皮皮鲁……和文学作品里的主人公一起成长,直到长大成人,这些美好的回忆将伴随他一生。

虽然身处大陆,宝宝却知道深海的鲸鱼是如何生活的:虽然没有到过史前世纪,却可以看到恐龙的繁荣和灭绝。是阅读带给宝宝无限想象的广阔世界,阅读将很多知识、整个世界呈现在宝宝的眼前。

来自美国的研究表明,在学龄前就认识字母并且学会阅读的宝宝,以后的学业成绩往往非常优异。学会阅读使宝宝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一种学习知识的途径,并为成为一个学习者做好了准备。

早期接触读写使宝宝有机会积累丰富的语音经验,丰富的口语和书面语词汇,熟悉句子结构和文章结构,这对将来的口语交流和文章写作非常有好处。一个写作能力强的孩子一定是爱读书的孩子,而爱读书的孩子,往往是会读书的。

Q3

既然早期读写对宝宝有这么多好处,为什么很多专家反对超前识字呢?

对早期读写的误读

让几个月大的小宝宝看几十页的故事书,让1岁大的宝宝听一个小时的故事,让3岁的宝宝用闪卡识字,让4岁的宝宝默写生字……这样的超前识字当然要反对,因为这些所谓的“早期识字”都是不适合儿童发展的。正如世界阅读协会和美国早期教育协会的联合研究指出的 宝宝在很小的时候就具备了学习读写的可能性,入学以后才开始给予读写环境会影响宝宝读写能力的发展,当前对于读写教育的误解主要来自于不适当的读写教学模式。

最新研究表明,读写教育应从零岁开始,并且是“浸入式”的,即将宝宝置于一个丰富的读写环境中,在进行一般意义的读写之前,他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学习如何读写。

Q4

在丰富的早期读写环境和精心设计的早期读写活动中,宝宝将了解到:人们为什么阅读,阅读什么?如何阅读?

早期读写教育的内容

・为什么阅读  如果带着宝宝到超市走一趟,你会发现,文字,阅读和书写是多么的有用。

用文字来标记,才能知道商品的价格,才更容易找到要买的东西,

用文字来提供信息和获取信息,例如牛奶的保质期

用文字来提醒,例如你事先写下购物清单……

在观察成人使用文字的过程中,宝宝了解了读写的功能和意义,知道不是为了识字而识字,文字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具有真实意义的东西。

・阅读什么  宝宝会观察到你每天都在阅读很多东西,有很多字的报纸,有很少字的请柬,有很多图画字很小的地图。这些零散的关于阅读的经验往往被你忽视,却为宝宝日后的读写奠定了重要基础,因为这些经验才是真实生活的反映,是阅读和书写的真实意义所在。

・如何阅读  即使是小婴儿,也在观察了解成人是如何阅读的,例如他会知道读书是从左向右,从上向下的顺序,文字或图画可以表达一个故事,文字可以描述一幅图画,每个文字都有自己的读音,妈妈说的话可以用文字表达出来,文字还可以读出来……

宝宝早期教育范文第5篇

我在早教中心工作的几年间,遇到不少是为了图省心而给宝宝报早教班的家长,抱有这种想法的家长不能说完全错,毕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家长确实是花钱购买了早教服务,不过究竟是让自己更省心呢,还是更麻烦呢?我们和大家一起来算一算这笔帐!

铺垫:早教课到底是怎么上的?

在开始讨论之前,我先来介绍一下早教课到底是怎么上的,老师教些什么,需要家长和宝宝做些什么。首先,一般的早教中心,0~3岁的课程都是在地垫教室中进行的,地面上铺设地垫,既保暖又方便宝宝活动。上课时,一般有一位老师和10~12组宝宝加家长。老师坐在前面,家长抱着宝宝(大年龄宝宝可自己坐在地垫上),以半圆形的方式环坐在老师周围。根据宝宝的年龄段,上课的内容和操作方式、复杂程度会不同,但基本的模式是相同的。

6个月~12个月

大部分早教中心的课程设置的最低年龄段为6个月,很多爸爸妈妈好奇,这么小的宝宝怎么上课呢?6个月的宝宝大部分开始学坐了,这就意味着他们可以依偎在爸爸妈妈的怀里,和老师面对面,进行视线上的互动。当然,由于宝宝还不能久坐,会有很多让宝宝趴着、躺着、家长竖抱的活动穿插其中。

根据这个月龄段宝宝生长发育的规律,这个时期的课程一般都会以宝宝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大动作(爬)的发展为主。但无论做什么,基本上都是老师指导家长来进行,亲子间的互动是第一位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也是在学习一些新的、可以在家里做的互动方式。亲子间的感情在这些温馨、有爱的互动中增强。

1~2岁

这个时期的宝宝,开始学站、学走,对环境的探索兴趣非常浓厚,来到早教中心后,看到教室中各种各样的器械和玩具,就少不了要看一看、摸一摸。同时,由于宝宝的注意力时间短,稳定性也较差,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比较容易被其他的事情吸引,这就决定了这一时期的宝宝“游走”现象会比较多,不再像前面说的老老实实地环坐在老师周围。

一般的早教中心,会在1~2岁阶段设置一些大动作发展(走、跨、跳)类游戏,满足宝宝“游走”的需要,同时也会设计音乐游戏、玩具操作和语言发展游戏等。这些游戏一般都是有一定的玩法的,比如说障碍游戏需要宝宝“走过平衡板、跨过小积木、钻过小圆桶”等。这么大的宝宝认知水平有限,看完老师的示范后不能自己照着做,需要家长在一旁辅助宝宝理解规则、完成动作。同时,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也会逐渐地观察到宝宝发展中的优势和不足,在了解自己的宝宝之后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和鼓励。亲子间的互动对于宝宝高质量地完成课程仍然非常重要。

2~3岁

2岁以后的宝宝,自我意识增强了,他们可能更加喜欢自己去做一些事情。同时,由于宝宝语言能力的提升,他们已经可以理解老师的一部分话语,也可以简单表达了。所以,宝宝与老师的互动开始增加,宝宝自己可以跟随老师的动作、语言去思考、观察、互动了。看似进入2岁以后的宝宝,不再那么依赖爸爸妈妈了,但要注意的是,爸爸妈妈的在场,会给宝宝提供更强的安全感,简单的引导和鼓励也会让宝宝更加投入。

同时,这个时期的宝宝开始对同龄的小伙伴感兴趣了,虽然有可能仅仅是看看对方,或是传递一个玩具小熊,但这都是一次完整的社会交往行为。对于需要掌控全场的老师来说,他不一定能照顾到,但对于全程关注宝宝的家长而言却看在眼里,一个鼓励的眼神和回应就可能让他自信心大增,迈出社交第一步!

通过我的介绍,大家可以清楚看到0~3岁宝宝的早教课程,是完全不同于大年龄孩子的兴趣培训班,家长要做的也不是将宝宝带到早教中心就结束了,陪着宝宝完成课程、感受互动,延伸体验,才是全部。

您带宝宝上早教课时,会这么做吗?

让家里的保姆代劳;

让祖辈代劳;

上课的过程中接、打电话;

和旁边的家长聊天;

观察老师,看看这个老师是否专业,找出老师的错误;

无所事事,在教室后面看报纸或书;

在旁边一直用其他的物品逗引宝宝;

刷手机或平板电脑;

呼呼大睡。(虽然您可能不相信,但这是真的!)

解惑:花钱上早教,到底买“省心”还是买“麻烦”?

首先,这是消费与教育之间的权衡。作为服务消费,家长自然希望能省心省力,但是从教育的角度来说,特别是0~3岁宝宝的教育,又需要家长的亲力亲为,而不能只依靠早教中心。一般的早教中心,会给宝宝安排一周一次课程,每次时间为45分钟到1个小时之间,这个时间量显然不能与宝宝在家中的时间相比。无论一个早教中心的理念如何先进,如果没有在家庭中的延伸和巩固,效果都不会很明显。所以,如果家长花钱为宝宝上了早教班,那么你所付出的就不只是每周带宝宝去一次早教中心,而是要想办法将在早教中心中学到的游戏和方法带回家中,这并不是一件省心的事情。

其次,来上早教班,对大部分宝宝来说是第一次接触社会环境,由于宝宝年龄较小,语言和理解能力都在发展之中,所以在早教课堂上,相较于老师而言,家长对宝宝的互动和引导会占更大的比重。因而带着宝宝上早教的人会决定他形成怎样的习惯,与他人交往有着怎样的处事方式,如此重要的一件事情,爸爸妈妈又怎么可以假手于人呢?这可是言传身教的好机会。

常常有家长问,“我的宝宝在早教中心会学到什么”,这里要再次强调一下,对于3岁以前的宝宝来说,和认知上的收获比起来,习惯的养成更为重要,宝宝在早教中心如厕、喝水、洗手,和老师、其他的宝宝互动,这些都涉及礼貌举止、行为习惯。这个过程需要家长们的认真观察,谨言慎行,怎么可能会是一件省心的事情呢?

再者,家长作为宝宝最亲密的人,在上课的过程中不仅让宝宝感受到安全,愿意去探索,同时也可以给到宝宝引导,获得信心,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信赖―互动过程中,爸爸妈妈和宝宝之间也会越来越默契,亲子间的感情也会更强烈。而这样的效果也取决于家长们在上课过程中做出的努力,来不得省心。

不是将宝宝带到早教中心,宝宝就享受到了最好的早期教育,如果没有爸爸妈妈的全情投入、热情参与,虽然省了心,但也忽略了很多带给宝宝成长的方式。所以,这里要说的是,带宝宝来到早教中心,如果不经历这些“麻烦”,你和宝宝的收获都会大大的贬值。

早教中心给您造成的“麻烦”有哪些?

坚持带着宝宝出勤;

引导宝宝观察老师的示范,倾听老师的话;

为宝宝解释老师的话语;

引导宝宝理解并遵守游戏里的规则;

协助宝宝完成对他而言有点难度的活动;

引导宝宝跟其他小朋友互动,如简单的问好、握手、拥抱、说谢谢等。

回到家后,可有意无意地回顾老师上课的游戏、儿歌,延伸和巩固在早教班学到的内容。

早教中心让您“省心”的地方在哪里?

当然,在早教中心,你还是有可以省心的地方:

你可以有针对性地向早教老师咨询和宝宝的教育的相关问题;

你可以学到很多和宝宝的互动、游戏方式且在课堂中和家里验证它的效果;

你可以在早教中心设置好的情境中和宝宝互动,增强亲子感情,不用自己去准备;

你可以在早教中心为宝宝建立一个宝宝的“朋友圈”,同时你在和同龄宝宝家长的交流中也能缓解焦虑;

你可以从早教中心老师那里得到对宝宝表现的专业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