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八月十五作文

八月十五作文

八月十五作文

八月十五作文范文第1篇

我们逐笑颜开的来到桌前。哇!好丰盛啊!你瞧!桌上放着中秋节必不可少的月饼、芋艿、碧绿碧绿的毛豆、甜芦粟、鸭子、柚子、hamimelon、orange and ……我拿起一只黄澄澄的澳桔放在鼻子前,哇哦!好香啊!我“不怀好意”的摸了摸它,以飞快的速度剥下桔皮。哈哈哈……不一会儿,它就变成了我的肚中之物!!!

今天是个好日子,妈妈、爷爷、奶奶他们说“月亮”,我却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吃着那香喷喷的鸡腿,真是不亦乐乎!!!

“当——当”九点的钟声终于敲响了,爸爸迫不急待,立刻端起板凳往外跑,我们也紧随其后。我看了看表,已是九点零九分了,一刹那间,那月亮越来越圆,刚刚好似一条弯弯的小船,现在像一个大玉盘,奶奶说今年的月亮是九年以来最圆的了,虽然天气多云,我看不到晴空万里、星月争辉的景象而感到可惜,不过从云隙里投下的一点儿银光,好美哟!你瞧,一会儿乌云遮住半个月亮,一会儿遮住了整个月亮,它把皎洁、温柔的银辉洒落在大地上,使茫茫的夜色染上了朦胧的月色,像一幅深色的月夜的水墨画,真是诗意浓浓。

爷爷挺有兴致,出了上联:“但愿人长久”,奶奶轻松地对出下联:“千里共婵娟”,妈妈出上联:“天上圆月高挂”,我投机取巧,对了下联:“地上佳偶成双”,奶奶又出上联:“花好月圆每逢佳节倍思亲”,唉,我们绞尽脑汁,怎么也对不上……

八月十五作文范文第2篇

妈妈买了好多月饼。月饼大小不同,大的像碗口,小的如枣。月饼的花样可真多,有香橙的、豆沙的、草莓的……各种各样,摆放在一起,好看极了!

“爸爸,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

“因为月饼象征团团圆圆,中秋节吃月饼表示一家人团团圆圆。”接着,爸爸给我讲了有关月饼的传说。

我们一家人吃着月饼,看着月亮,那月亮,又大又圆,好像白玉盘。

八月十五作文范文第3篇

一九二九年春,我从天津回贵阳,叔祖林圃公以续修于氏家谱之事面嘱,词语恳切,训诲谆谆,使我无时能忘。既归,因从事教学工作,无暇及此,延至一九七六年退休,时间比较充裕,曾不止一次地想着手继续事宜,又因二四日机轰炸贵阳,家中原存族谱被毁,无所依据,不得已搁置起来,每意及此,心实难安,所幸一九九年秋开阳长田族中于世棋等也为重修族谱事来采访有关资料,因而得与世经弟联系,往返之余,得知他们所藏族谱完好,当即借来复印,装订成册,以便珍藏。

通过反复阅读,这本族谱仅叙述至十五世以上,十六世以下多未述及,现在本族中人多数不在贵阳,实难普遍查访。筹思再三,拟从十六世以下就可能有的资料和实际情况开始着手,不知道的暂不记述,并以复印族谱为蓝本,以作日后续修族谱的参考,是为序。

公元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十八日十七世孙世元谨记

事实汇记

四伯父本枢,字子极,一八七五年十月初八辰时生。自幼勤苦好学,手不释卷。少年时曾从师于罗质安先生,因而精通书画,擅长金石。留学日本,习政治经济。回国后在模范中学教书,一九三年七月二十五日卒于正新街本宅,葬于董其坝后山。伯母张香贻,一八七四年九月十一日寅时生,一九六年十二月三日卒于铁局巷本宅,享年八十四岁(此处误),葬于董其坝与伯父合冢。生女玉佩,适尚朴公,玉蘅适李保惠。亦伯母胡淑瑶,一九五年二月二日生。女玉华适吴鉴泉,生子栖筠出继玉佩,栖楚出继玉衡,二子筑新,三子念平,女丽适张幼龙。

父亲本敬,字子简,行六,一八八年十月初十日未时生。生活简朴,待人忠厚善良,对同辈宽厚谦和,对晚辈关怀备至。由于处世和平,深受祖父喜爱,故将繁重而琐碎的家务交予管理,以致耽误求学时期,不能从事深造。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三日卒于石阡县高寨,葬于石阡中学后山,时世元在石阡县中学教书。母亲熊太夫人,一八七九年四月初十日寅时生于车家巷本宅,一九三年八月二十六日卒于正新街本宅,葬于董其坝后山。生二子四女,长女世元,字善甫,一九五年四月十六日丑时生于正新街本宅,曾在达德中学、石阡中学、贵阳第二十中学教书。媳姚琨,一九九年九月十五日生于中山西路高家巷本宅,曾在复旦小学教书。一九八八年五月五日卒于科学路四十号文化局宿舍,葬于白花山。生一子四女。孙传德,一九四七年二月七日生,在省冶金化工研究所工作,孙媳梁志华,一九五三年五月四日生,在贵阳食品公司工作。重孙二,长重孙于津,一九七六年五月十日生,次重孙于超,一九七八年三月十五生。长孙女安娜适孙宝才,次孙女安丽适张先炎,三孙女曼丽适朱年庆,四孙女曼珊适汤永力。次子世明,字诚安,一九一八年六月二日生,云南大学毕业,曾在贵阳高中教书,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四日卒。媳丁修信,安顺人,生子安琪,女曼琳,率子女居安顺,长女日机轰炸贵阳时遇害,次女琪适徐蕴辉,三女榕适汪兴寿,四女云适吴守铭。

八叔本农,字子勤,一八八五年七月二日寅时生于正新街本宅,曾留学日本,习蚕桑,精通医理及堪舆,信仰佛教,擅长气功,虽未坐堂行医,但经常为亲友中病人治疗,凡就医者无不药到病除,著手成春。一九五二年三月一日卒于铁局巷本宅,享年六十七岁,葬于董其坝白虎坡。婶陈夫人,一八五月二十八日辰时生,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午时卒于思南县,享年八十八岁,葬于思南烈士墓旁。生二子四女,长子世沆,字深之,一九一一年五月十二日生于正新街本宅,上海音专毕业,历任贵州省各大专院校音乐教授。一九八四年六月二十九日卒于贵阳工学院宿舍,葬于贵阳烈士墓内。媳陈琬碧,一九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五生于龙泉街本宅,生二子二女,长孙志伟,一九四一年二月十五日生,现任省教育厅书刊总编。长孙媳单良珠,一九四七年三月二日生。重孙女于娟,一九七年十二月二日生。次孙传实,一九四四年四月二十三日生,长重孙女姗姗,一九七二年三月十一日生。次孙媳张健和,一九四三年五月六日生。长孙女祥符,一九四二年七月二日生,毕业于成都音乐学院,适侯伯文。次孙女梅梅(传声),一九四六年八月二十五日生,适王迟,贵州工学院教授。次子世齐,字勋之,一九一九年五月二十日生于正新街本宅,贵大农学院毕业,曾在思南中学教书,媳曾家惠,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四日生。生一子二女,孙于进,一九五五年九月六日生,媳在遵义四一二厂工作。长孙女于美,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七日生,在贵阳延安商店工作。次孙女于敏,一九六三年十一月七日生,在思南县招待所工作,适思南县府秘书旷忠仁。长女世楠,适陶俊明,次女景,适张巨伦。三女华适陈大经。四女鸿适查景生。

八月十五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魏伯阳;参同契;月体纳甲

abstract: it is significant to launch a discussion on the theory of yue-ti-na-jia (a theory utilizing different phases of the moon to correspond to different tri-grams) in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i ching learning, especially that of the han dynasty. basing on jing fang's na-jia theory, wei bo-yang, living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creatively set forth the yue-ti-na-jia theory, which will be expounded in this paper. meanwhile, its impact on the i ching learning of yu fan, a famous expert in i ching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will be further exposed.

key words: wei bo-yang; chan tong qi; yue-ti-na-jia

一、魏伯阳月体纳甲说的创立

传统易学意义上的纳甲说,始创于西汉著名易学家京房。至东汉魏伯阳著《周易参同契》,在运用《周易》原理探讨道家炼丹之术的过程中,将京房纳甲说与月象有规律的盈虚变化结合起来,从而创立了月体纳甲说。

《周易参同契》说:“三日出为爽,震庚受西方;八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绳;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蟾蜍与兔魄,日月气双明。蟾蜍视卦节,兔者吐生光。七八道已讫,屈折低下降。十六转受统,巽辛见平明;艮直于丙南,下弦二十三;坤乙三十日,东方丧其明。节尽相禅与,继体复生龙。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终。”依京氏纳甲说,乾纳甲壬,坤纳乙癸,震纳庚,巽纳辛,坎纳戊,离纳己,艮纳丙,兑纳丁。天干又具方位,甲乙为东,丙丁为南,庚辛为西,壬癸为北,戊己为中。而月亮在一月的时间内,月象在各个不同的方位,又呈现出圆缺盈虚的有规律变化。魏伯阳对此引起了重视,认为不同时间不同方位的月象,恰恰与京房纳甲所说的卦象特别相似,上文所引即是他对此的论述。他认为:初三,月亮微明,出现在西方庚位,震纳庚,而此时月亮正象震卦一阳生于下。月亮本身不发光,而是借太阳之光反射而发光。因此,每月朔日后三日,月方生明,此是指由前一月之晦暗而生明,亦即阴极而阳生。此即其所谓“三日出为爽,震受庚西方。”至初八日,月象上缺一半,其平如绳,出现在南方丁位。兑纳丁,此时月象如同兑卦之象,阳由震初进至二为兑,故月明之半。此即其所谓“八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绳。”至十五日,月满圆,出现在东方甲位。乾纳甲,乾三爻均为阳,此时月满圆极明之象,如同乾卦三爻阳极之象。此即其所谓“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七八”即指十五日,十五日月形象乾卦,阳道已尽极,阳极则生阴,此即其所谓“七八道已讫,屈折低下降。”至十六日,阳道开始消退,而受统制于阴,即阴进阳退,阴始用事。这体现在月象上,则为十六日月亮退现在西方辛位。巽纳辛,此时月象由十五满明出现亏虚,此象如同巽卦一阴初生于下。此即其所谓“十六转受统,巽辛见平明。”至二十三日月缺下半为下弦,而出现在南方丙位。艮纳丙,此时月象如同艮卦二阴生于一阳之下。此即其所谓“艮直于丙南,下弦二十三。”至三十日,月完全丧明于东方乙位。坤纳乙,此时月丧明之象,如同坤三爻均为阴,阴极之象。此即其所谓“坤乙三十日,东方丧其明。”

魏伯阳将一月三十日分为六节,每节五日,各以一卦主之。自朔旦至第五日为第一节,属震;六日至十日为第二节,属兑;十一日至十五日为第三节,属乾;十六日至二十日为第四节,属巽;二十一日至二十五日为第五节,属艮;二十六日至三十日为第六节,属坤。至三十日,六节既尽,则日月合朔之后,坤阴极(月丧明于乙)则阳生,即晦去朔来,阳受阴之禅,复变为初三之震,震一阳动于下,此即乾初九“潜龙”。月象盈亏之变化,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故称为“节尽相禅与,继体复生龙。”乾纳甲壬,坤纳乙癸,十干始于甲乙,终于壬癸。此即所谓“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终。”“蟾蜍”即月之精,“兔魄”即日之光。日明于昼,日出则月没,月出则日没,此即其所谓“蟾蜍与兔魄,日月气双明。”一月分为六节,分属六卦,又月本无光,受日之光而发光。此即其所谓“蟾蜍视卦节,兔者吐生光。”

《周易》中最为重要的两卦是乾坤,此无需多论。但自东汉京房提出乾坤为阴阳之根本,坎离为阴阳之性命之后,以至东汉末年,人们对坎离的重要性,似乎比前代尤为关注。这一点在《周易参同契》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应当说,人们对乾坤尤其是坎离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乃是魏氏创造性地提出月体纳甲说的关键理论依据之一。《参同契》说:“乾坤,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郭,运毂正轴。”又说:“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天地者,乾坤也。设位者,列阴阳配合之位也。《易》谓坎离,坎离者,乾坤二用。二用无爻位,周流行六虚,往来既不定,上下亦无常。”又说:“坎戊月精,离己日光,日月为《易》,则柔相当,土王四季,罗络始终,青赤白黑,各居一方,皆禀中宫戊己之功。”此是说,乾天坤地,坎月离日,乾坤定位于上下,而坎离则运行升降于其间。天为上,地为下,日出东,月出西,此即先天八卦方位中的乾南坤北离东坎西。朱熹《参同契考异》说:“其象如垣郭之形,其升降则中车轴之贯毂,以远轮,一下而一上也。”天地生日月,日月运行而形成四季,从而产生了万物。此说明了在乾坤定位之后,坎离则充分地体现了乾坤之用。就“易”字而言,坎为月,离为日,日月合之则为古之“易”字,故魏伯阳认为“坎离为易”。就纳甲而言,乾纳甲壬,坤纳乙癸,震纳庚,巽纳辛,艮纳丙,兑纳丁,此六卦均有定位。坎纳戊,离纳己,居于中宫。但中宫为土,土主四季,四方四行皆禀受坎离阴阳之气。从这种意义上讲,坎离无定位,这就如同乾坤用九用六无固定爻位一样。

应当说,魏氏月体纳甲说是易学中的纳甲说在炼丹及天文历法自然科学领域中的进一步发展和具体表现。魏伯阳援易入丹道,创立月体纳甲说的目的在于说明其丹道之术合乎《易》道,以及便于炼丹过程中对火候进退的把握。

二、月体纳甲说对虞氏易学的影响

两汉象数易学集大成者虞翻对道教及魏伯阳《周易参同契》极为倾心,他是为《周易参同契》最早作注者,其对魏氏月体纳甲说非常欣赏。月体纳甲说对虞翻易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其一,月体纳甲援入《周易》经文注解之中。魏伯阳将易学援入炼丹之中而创立了月体纳甲说,虞翻则是将魏氏月体纳甲运用到其对《周易》的注解当中。今将虞氏有关此类方面的易例述录如下:《讼》上九:“终朝三*4之。”注:“乾为甲。”此指乾纳甲;《蛊.彖》:“先甲三日。”注:“乾为甲。”此亦指乾纳甲;《震》六二:“七日得。”注:“震数七。”震纳庚,于数为七;《归妹.彖》:“归妹,人之终始也。”注:“阴终坤癸,则乾始震庚。”坤纳癸,震纳庚;《巽》九五:“先庚三日。”注:“震主庚……乾成于甲,震成于庚”;《既济》六二:“七日得。”注:“泰震为七。”《泰》中互体震纳庚,故为七;《系辞上传》:“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注:“五位为五行之位。甲乾、乙坤相得,合木,谓天地定位也。丙艮、丁兑相得,合火,山泽通气也。戊坎、己离相得,水火相逮也。庚震、辛巽相得合金,雷风相薄也。天壬、地癸相得,合水,言阴阳相薄,而战于乾。”甲乙为东方木,丙丁为南方火,戊己为中央土,庚辛为西方金,壬癸为北方水。此即所谓的纳甲说;《系辞下传》:“变动不居,周流六虚。”注:“日月周流,终则复始,故‘周流六虚’。谓甲子之旬,辰巳虚,坎戊为月,离己为日,入于中宫,其处空虚,故称‘六虚’”;《说卦》:“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注:“万物成始乾甲,成终坤癸。艮东北,是甲癸之间,故‘万物之所成终而成始’者也”;《坤.彖》:“东北丧朋,乃终有庆。”注:“阳丧灭坤,坤终复生,谓月三日震相出庚,故‘乃终有庆’……谓阳月三日,变而成震,出庚。至月八日成兑,见丁。庚西丁南,故‘西南得朋’……二十九日,消乙入坤,灭藏于癸,乙东癸北,故‘东北丧朋’”;《坤.文言》:“敬意立而德不孤。”注:“阳见兑丁,西南得朋乃与类行,故‘德不孤’”;《坤.彖》:“西南得朋,乃与类行”。注:“谓阳得其类,月朔至望,从震至乾,与时偕行,故‘乃与类行’”。初一至十五,历经初三震象出庚,至初八兑象见丁,至十五乾象成于东;《蹇》“不利东北”。注:“艮,东北之卦。月消于艮,丧乙灭癸,故‘不利东北其道穷也’(《彖》文),则东北丧朋也。”月自十六阳始消(即巽),历二十三日为艮,至三十日阳尽灭于坤北;《蹇.彖》:“蹇之时用大矣哉。”注:“谓坎月生西南而终东北。震象出庚,兑象见丁,乾象盈甲,巽象退辛,艮象消丙,坤象穷乙,丧灭于癸,终则复始,以生万物,故‘用大矣’”;《归妹.彖》:“归妹,天地之大义也。”注:“乾主壬,坤主癸,日月会北”;《丰.彖》:“月盈则食。”注:“月之行,生震见兑,盛于乾甲”;《系辞上传》:“四象生八卦。”注:“乾坤生春,艮兑生夏,震巽生秋,坎离生东者也。”乾坤甲乙为木于东方为春。艮兑纳丙丁为火南方为夏。震巽纳庚辛为金于西方为秋。魏氏月体纳甲说认为,北方壬癸又为乾坤所纳,但乾坤已主春,故虞氏以中宫坎离主东。其主要原因在于坎于后天八卦方位及四正卦说中,位于北方为水;《说卦》:“水火不相射。”注:“坎戊离己,月三十日,一会于壬”;《说卦》:“震,东方也。”注:“震初不见东,故不称东方卦也”。震象出于庚为西,非见于东,故不称其为东方之卦;《说卦》:“巽,东南也。”注:“巽阳隐初,又不见东南,亦不称东南卦,与震同义。”巽象消于辛为西,不见于东南;《说卦》:“兑,正秋也。”注:“兑象不见西,故不言西方之卦。”兑象见于丁为南,不见于西方;《说卦》:“乾,西北之卦也”。注:“月十五日晨象西北,故‘西北之卦’。”乾纳甲壬,十五日暮月盈于甲位东北。至晨则又象于壬,位西北,月象晨见于西北,故称为西北之卦;《说卦》:“乾为大赤。”注:“太阳为赤,月望出入时也。”月望即十五日,乾象盈于甲之时,日月相望;《说卦》:“坎为弓轮。”注:“坎为月,月在于庚,为弓。在甲,象轮。故‘弓轮’也。初三月微明于庚,月形象弓。十五日象盈于甲,月盈则圆,故象轮;《杂卦》:“未济,男之穷也。”注:“否五之二,六爻失正,而来夏阴。未济主月晦,乾道消灭,故‘男之穷也’。”《未济》来自《否》五之二。《否》下体坤于月体纳甲,为丧朋于三十日(即晦)。自十六日巽至三十日坤,乾道(阳)始消以至于尽灭。

八月十五作文范文第5篇

摘要在清代及民国初所修的陕西甘肃地方志中,记载了许多陕甘地区民间演剧的具体情况。这些史料对于了解陕甘民间戏剧对当地民俗活动的依托状况,研究陕甘地方剧种和中国古典戏剧的关系及文学水准,考察中国西北民间剧场演出的历史面貌等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此,笔者将它们辑录出来,并从两个方面加以考论,以求教于戏剧学及民间文学界的同仁。

关键词:陕西 甘肃 地方志 演剧史料

中图分类号: K29 文献标识码:A

一 陕甘方志所记民间演剧与岁时民俗关系

陕西甘肃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民风乡俗根深叶茂,异彩纷呈,清代及民国初年民间的演剧活动繁盛,在地方志记载中留存了丰富的史料。其中一个鲜明的特点是:演剧多依托于民间俗事活动,特别是岁时民俗。现在我们按岁时节俗与演剧事象出现的先后顺序,叙介如下:

正月,四种事象。一曰“迎春”。清雍正十三年一百卷本《陕西通志 临潼县志》“正月”条记:“‘立春’前一日职官迎春于东郊,乐人扮杂剧,女童唱春词,街民捧盒酒献官长,锣鼓彩旗,聚众杂沓。”;二曰“庆丰年”。雍正十三年一百卷本《陕西通志 城固县志》“正月”条:“‘立春’前一日,有司迎句芒神,里市各扮故事表曰‘庆丰年’。”清嘉庆十九年二十三卷本《汉南续修府志》“正月”条:“‘立春’前一日,有司迎句芒神与土牛于东郊;里市各扮故事,表曰‘庆丰年’。”;三曰“上元节”或“元宵节”。民国十二年八卷铅印本《兴平县志》“正月”条:“‘上元’。张灯,前后三宵,有鱼龙百戏,备极工巧。”民国二十二年二卷石印本《葭县志》“正月”条:“‘元宵’,张灯火,放花炮……是夜,乡民扮杂剧、唱春词,曰‘唱阳歌’。”;四曰“摆社福”。清雍正十三年一百卷本《陕西通志 富平县志》“正月”条:“二十三日,少年作百戏状,沿街而行,曰‘摆社福’,又曰‘过不当’,亦一日泽遗意也。”

二月,五种事象。其一“祈年”。光绪九年十二卷刻本《孝义厅志》“二月”条:“初二日,各乡市镇演戏,延火居道士庆祝土神会,谓之‘祈年’。”;其二“祈雨”。民国十七年四卷本《怀远县志》“二月”条:“朔日,谚云:‘庙开门,龙神起。’乡民俱集龙神庙,羊、戏乐以祭,用祈一年之时雨。”;其三“城隍诞辰”。清乾隆二十一年四卷本《平利县志》“二月”条:“二日,用红炭围庄墙外曰:‘卫庄’。十五日,相传‘城隍诞辰’,设祭演戏。”;其四“祭文昌”。民国间八卷本《静宁州志》“二月”条:“三日,祭文昌,各街献戏、放烟火。”;其五“敬土地神”。民国十四年八卷本《高台县志》“二月”条:“县署大门前演戏三日,以敬土地神。”

三月三项。一为“东岳诞辰”。民国二十四年铅印本《重修灵台县志》“三月”条:“惟旧例三月二十八,俗传为‘东岳大帝诞辰’,城乡居民多于此日共赴县城东岳庙祀神,焚香祈福,演剧赛会,及其热烈。”;二为“清明”。清道光十五年十卷本《三丹县志》“岁时(综合)”条:“清明,舁城隍于厉坛,演戏设乐,庶民共礼之。”民国十四年八卷本《高台县志》“三月”条:“清明日,厉坛演戏,观者甚众。”;三为“高杆”。民国十二年八卷本《兴平县志》“三月”条:“‘高杆’,春初,农事未亟。民间作高杆装古事,众人舁之,金鼓渊渊,举国若狂……盖傩之遗也。”

四月四项。一、“城隍会”。光绪九年十二卷本《孝义厅志》“四月”条:“初八日,乡民出钱演戏,作‘城隍会’。各家用红黄纸条书云:‘佛生四月八,毛虫今日嫁,嫁在千里外,永世不归家。’”道光九年四卷本《宁陕厅志》“四月”条:“八日,作‘城隍会’,乡民俱赴城隍庙庆祝。是月,唱青苗小戏,祀土神以禳虫蝗。”;二、“跳护神”。二十卷抄本《岷县志》“四月”条:“十四日,跳护神。结坛于山门之内,先一白衣鬼执鞭静坛,次一大头僧执纸扇满坛闲步,次扮龙、虎、狮、象,舞于坛所,诸护神乃出,名曰‘二伯马汉’、‘四伯马汉’。”;三、“扮社火”。清乾隆四十四年十六卷本《甘州府志》“四月”条:四月“八日,商贾扮社火作戏。”;四、“浴佛会”。民国四十八年不分卷本《新修张掖县志》“四月”条:四月“四日,‘浴佛会’。在大佛寺献戏三天。八日,‘佛生日’。城乡人士致祭演戏,以娱乐焉。”

五月一项,即“城隍神诞”。民国二十八年不分卷抄本《府谷县志》“民俗”条:“二十八日,‘城隍神诞’。是日,邑人献牲享赛,优伎扮戏,锣鼓喧阗。”

六月二项。一是“五龙聚会”。民国三十三年十卷本《米脂县志》“六月”条:“二十八日,五龙聚会于城十字街,四民进香,演戏献牲,并请齐天大圣像于龙神牌位右。”;二是“秋赛”。民国三十三年二十六卷本《洛川县志》“六月”条:“秋赛,多用伶人演剧(亦古者出事有成,报赛乐歌之意。《省通志稿》)各乡秋收后,皆具定日,赛会演剧,以酬神,商贾云集。”

七月一项,即“中元节”。宣统元年一百卷刻本《甘肃新通志》“七月”条:“‘中元节’,迎城隍神像至厉坛,献牲,不演戏。焚楮钱,以奉祖先。”

八月二项。其一,“祭阿文成公祠”。宣统元年一百卷刻本《甘肃新通志》“八月”条:“三日,祭阿文成公祠,自朔日至初八日陈百货、杂剧,四民云集。”;其二,“报赛”。光绪九年十二卷本《孝义厅志》“八月”条:“初一日,要晴不要阴,主次年麦收。初二日,士农工商聚饮社酒,演戏,延火居道士庆祝土神会,谓之‘报赛’。”

九月,无。十月二项。一、“城隍出巡”。宣统元年一百卷刻本《甘肃新通志》“十月”条:“舁城隍神像出城至厉坛,演戏献牲,多焚楮钱。家有客死他乡者,焚楮钱,祭奠于门外。”;二、“禳虎患”。民国二十一年八卷本《同官县志》“民俗”条:“朔日上坟,制纸衣焚墓上,俗名‘送寒衣’。又以此日占春粜贵贱:风从东来者春贱,逆此者贵。秋成报答土功,祭献山神。成村居民多唱影戏,以禳虎患,经月不绝。”

十一月,无。十二月一项,即“祭祖”。民国十四年八卷本《县志》“祭礼”条:“民家多未有家庙,享祭献荐与《家礼》所载尚不甚殊……冬至日,不设主位,各于门外焚纸,虽知礼之家,亦莫能易。惟县东乡村,于是日演戏致祭,或在家设主致奠。”

由上面的排列可见:民间俗事乃演剧活动之所托,或曰“缘领”与“基础”。民国三十三年二十七卷本《宜川县志》“民间文艺”条说得最清楚:“旧历正月至二月二日以前,多演戏及扮演秧歌为乐……平时除赛会演戏外,极乏经常之正当娱乐。”就是说,如若没有“赛会”,“演戏娱乐”则无从谈起。此其一;其二,依托于某种民俗事象的民间演剧在陕甘各州县进行的时间不一,各有各的月日。如“城隍会”演剧,二月有,四月有,五月有,十月也有;其三,伴随某些民俗事象的演艺活动,在时间长短上亦不等,有的是一天两天,有的则十天半月、甚或延续一个季度。如民国十二年八卷本《兴平县志》“三月 高杆”条记:“春初,农事未亟。民间作高杆装古事,众人舁之,金鼓渊渊,举国若狂,又有竹马儿戏、花灯竞巧,自‘上元’至‘上巳’,逢期为之,盖傩之遗也。”

二 对陕甘方志所载演剧史料的若干认识

首先,史料中透露了民间戏事与传统礼俗的关系。民国二十四年《重修镇原县志》“社火”条云:“‘立春前一日,太守迎春于城东,令官妓扮社火,春梦婆一、春姊一、春吏一、皂隶一、春官一。’今迎春之礼,久已废除;而镇原八镇,由正月初以至灯节后,农村扮社火,锣鼓喧阗,旗帜飘扬,各有固定之里居结合之团体,所以联情谊、逐时疫也。乡党所谓乡人傩,其即此类也乎。”民国三十三年二十六卷铅印本《洛川县志》“岁时民俗”条记:“初五以后,各乡村多于晚间扮演秧歌、社火、竹马、狮子等戏,至十五止,亦岁首娱乐之意也。”

其次,除岁时演剧外,民间佛事、丧事亦演剧。如清乾隆四十一年九卷刻本《临潼县志》“礼仪”条载:“俗喜延僧道作佛事,甚至搭架台,献杂剧……以悦人耳目”。这说明僧佛在借演戏扩大自身的感召力。

丧事演剧的记述相当多。清雍正十三年一百卷刻本《陕西通志》“礼仪”条记:兴平县人家遇“丧,缙绅家多行文公《家礼》,不作佛事;乡民杂用俳优,屡禁少止。”商州人“殡仪多用剧,尚花火。”韩城“富贵家更多侈张戏乐,走马上竿,亲执挂帐,猪羊油盘,食桌动辄数十,丧家破产,往往有之。”清乾隆十四年刻本《武威县志》“礼仪”条则云:“送丧多用彩楼、台高、社伙(火),或办秧歌小唱前导,虽云不俭其亲,然凶礼一如吉礼,非圣人与易宁戚之意,所当严行示禁,庶可返侈靡而从朴素也。”民国十四年四卷铅印本《白水县志》“礼仪”条记:“孝子饮啖无异平时,并张搭高棚,遍挂纸扎楼台、人物,加以音乐、戏剧”。

不过,志书对丧礼演剧往往有微词。如光绪十八年十二卷刻本《新续渭南县志》“礼仪民俗”条云:“丧葬作佛事,虽于礼不合,犹其小者,甚至戏台华丽,火树辉煌,忘哀取乐……而棺椁营墓草草了事。如此恶风,所当亟革也。”民国二十一年铅印本《华阴县续志》“礼仪民俗”条云:“至殡日列鼓吹,延僧道拥导,则戾于礼矣,甚且演设优伶,尤为恶习。”民国二十一年八卷本《同官县志》“礼仪”条云:“富贵之家,侈张戏乐,杂用俳优,亲朋相助,以娱吊客,此则背情逆理之甚,胡可训也。”从这些描述中看,撰志者对丧礼演剧之奢侈持批斥态度,他们倡导简朴之风。

第三,从陕甘志书所记演剧史料看,针对于农事的尤多。光绪九年十二卷刻本《孝义厅志》“岁时民俗”条云:“初二日,各乡市镇演戏,延火居道士庆祝土神会,谓之‘祈年’。”道光九年四卷本《宁陕厅志》“岁时”云:“八日,作‘城隍会’,乡民俱赴城隍庙庆祝。是月,唱青苗小戏,祀土神以禳虫蝗。”反映了祈求丰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民间愿景。

第四,从陕甘方志史料中,我们还可以察见一些民间剧种的信息。民国三十三年二十七卷《宜川县志》“民间文艺”条云:“戏剧,除外来之山西戏外,多演本地之谜胡(眉户)戏(唱时除有琴弦、锣鼓等乐器外并以敲铃为主)、家戏(系本村居民自行扮演,并不以此营业,故名‘家戏’)。”民国二十四年铅印本《重修镇原县志》“假面具”条云:“都邑百姓每至正月十五作角抵戏,人戴兽面,男为女服。”这些对于我们考索民间剧种发展迁播的历史状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五,陕甘方志记载演剧,注意到了观众的要素。清乾隆四十四年十六卷本《甘州府志》“正月”条云:“‘立春’前一日,迎春东郊,狮巫、社火,杂陈百戏,庶民纵观之。”道光十五年十卷本《三丹县志》“岁时”条云:“‘清明’,舁城隍于厉坛,演戏设乐,庶民共礼之。‘立春’前一日,迎春东郊,师巫、社火,杂陈百戏,庶民踪(纵)观之。”二十卷抄本《庄浪志略》“正月”条云:“‘立春’之先旦,迎土牛,扮戏彩以导芒神,士女竞观。”这里的“庶民纵观”、“庶民共礼”、“民云集”、“士女竞观”,都凸显了乡民及市井众庶对戏剧活动的喜爱。

第六,值得注意还有:陕甘方志交代了民间演剧的资金来源。清光绪十八年十卷刻本《凤县志》“正月”条云:“每岁‘上元灯节’,醵金结社,扮演百戏……扎束甚精。”清光绪三十一年八卷本《绥德州志》“礼仪”条云:“祭礼……至祀庙酬神,各寺庙遇会,有醵金焚献演戏者,每年出奉之费,亦不菲也。”可见,演剧所需资财,大多数来源于民众的集资。

总之,陕甘志书所记民间演剧史料,对于研究西北地区的民间风俗与戏剧活动的关系,帮助我们建构陕甘民间戏剧文学发展史体系,具有较高的认识意义,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参考文献:

[1] 丁世良等:《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 西北卷》,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

[2] 廖奔:《中国古代剧场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3] 王政:《中国戏剧美学史纲》,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版。

作者简介:

王政,男,1955―,安徽寿县人,本科,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工作单位: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