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天津集体婚礼

天津集体婚礼

天津集体婚礼

天津集体婚礼范文第1篇

2012年,江津区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9.1亿元,同比增长33%;2013年上半年,全区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4.7亿元,同比增长35.9%。

“江津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之路。”江津区旅游局局长江永刚说,“我们以文化为魂、旅游为载体,初步构建起一条旅游产业发展链。”

旅游之殇

2005年10月1日,江津区中山古镇。

“这趟出游真不值。”来自重庆主城的游客李燕很是失望。

李燕为何不满呢?

2000年6月,中山镇组建了古镇开发保护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开始对古镇进行旅游开发。投入资金对古建筑维修,并修建旅游基础设施。

“没点文化味。”李燕道出不满的缘由。

对这点,中山镇文化站站长刘栋林深有感触。

“有游客问起古镇的历史文化或者一座建筑的来龙去脉时,镇上很少有人能回答。”刘栋林说。

这一现象在江津其他景点也普遍存在。江津十分重视旅游硬件的建设,对旅游文化内涵的挖掘却关注不够。

“对游客来说,初级阶段看山水,中级阶段看文物,高级阶段看文化。”重庆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罗兹柏说,“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目的地,只会使绝大多数游客‘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正是江津旅游不温不火、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文化不与旅游结合,就会‘魂不附体’;旅游不与文化结合,就会‘灵魂出窍’。”罗兹柏说,“要像挖掘地下资源一样挖掘江津文化资源,从而让文化资源沉睡的价值展现在游客面前。”

挖掘民俗

2005年12月13日,天还未亮,江津区塘河镇居民何贵银就起床了。

“起这么早?再睡会吧。”老伴说。

“早上6点,迎亲队伍准时出发。”何贵银回答。

这天,镇上翠竹山庄的主人谭福朝22岁的大儿子谭磊举行婚礼。新人选择按照当地濒临消失的“塘河婚俗”举行婚礼。

“塘河婚俗”婚礼场面隆重、气氛热烈,有说媒、做相、开庚、出阁、送亲迎娶、闹房、谢媒等13个程序,具有浓郁的巴渝人文气息。婚俗用品做工考究,出阁“哭嫁”的曲和词颇具艺术价值,婚礼的筵席汇集渝、川、黔菜肴风味,整个婚俗仪式凸显了多种文化的交融。

在这套仪式中,何贵银负责吹唢呐。

如今,随着新式婚礼的流行,很少有新人选择这套仪式——这让方圆十里的村民都跑来“看热闹”。

这一幕让江津区旅游局决策层眼前一亮。“何不将民俗文化嵌入旅游中?”江永刚说。

“成功的民俗表演能够凸显当地文化的精髓,能够拉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能够吸引村民的参与,解决就业问题。”罗兹柏说,“应该大力挖掘整理。”

于是,江津成立了专门工作小组,进村入户挖掘民俗文化。

何贵银被请出山参与挖掘“塘河婚俗”仪式,并组建了一支专业的婚俗表演队。

在中山古镇,失传多年的“千米长宴”“打盆绝技”“打钱竿”等传统民俗文化载体也通过搜集整理,得以重见天日。

在江津区白沙镇,“打铁水”的民俗也被挖掘出来。

借力影视

2006年,电视剧《红色记忆》剧组来到重庆取景。

“什么地方能找到老重庆的场景?”剧组一行人四处打听。

“江津白沙镇的朝天嘴码头。”有人说。

于是,剧组派人到现场查看,朝天嘴码头酷似老朝天门码头。剧组一眼相中。

《红色记忆》一剧让白沙古镇从“养在深闺人未知”逐步走入公众视线。

“何不趁势而为?”江永刚说。

“做什么?”有人不解地问。

“发展影视旅游。”江永刚做过一项调查,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在上映一年之内,可以为其拍摄地带来平均75%的经济效益增长。正是因为这样的带动作用,文化影视旅游产业在美国、英国等国家颇受推崇。

其实,江津拥有众多优势资源——白沙古镇有着23处抗战遗址,可以打造成抗战题材影视剧拍摄地;而在中山、塘河、石蟆等镇,有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可以拍摄古装题材和以老重庆为特征的影视剧;江津还有26个自然风景区,可以作为一般题材影视剧的拍摄地。于是,江津推出了“2+N”的方式打造影视旅游。“2”是以白沙和塘河两个古镇为主,“N”是指其他景点,将这些景点结合,提供更多的选择来吸引剧组取景以发展影视基地。除此之外,江津还针对游客需求,设计出从影视基地观光、影视文化演艺秀到影视拍摄体验活动等不同层次的影视旅游产品。

许多剧组闻讯而来。短短几年间,已有《卢作孚》和《雾都》等40部影视剧前来取景拍摄。

这一探索让江津的旅游进一步火爆起来。

演绎爱情

2008年11月,来自全国的旅游业专家齐聚江津,研讨江津旅游发展。

“江津旅游还差一个名片型旅游文化产品。”中国休闲旅游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贾云峰说。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婚姻观念改变,忠贞的爱情更为现代人所渴望追求。‘七夕节’于2006年被纳入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必能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江津拥有独一无二的‘爱情天梯’、传承千年的‘塘河婚俗’等资源,在这方面当有所作为……”贾云峰侃侃而谈。

江津决策层采纳了专家的建议,决定探索市场化办节之路,引导旅游企业参与。2008年8月1日,第一届“七夕东方爱情节”在江津四面山举行,以“爱的见证”为主题,邀请了99对金婚夫妇在四面山风景区举办婚礼。

天津集体婚礼范文第2篇

关键词:婚礼;葬礼;仪式

一、研究现状

笔者在中国知网期刊类输入“婚礼与葬礼”全文搜索,出现2004年23篇,2005年16篇,2006年25篇,2007年29篇,2008年43篇,2009年文献37篇,2010年46篇,2011年39篇,2012年49篇,2013年48篇近十年共355篇。笔者从中共选取12篇,来作为文献综述的支撑。

通过阅读近十年有关婚礼与葬礼的人类学文献不难发现,近十年对在人类学意义上的婚礼与葬礼仪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人类学和民俗学的视野来描述丧葬仪式的过程和功能

通常研究者会将婚葬仪式放在传统文化的语境或以现代性的角度来阐释它的文化内涵。尤其要关注那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如婚纱、吹喜乐等。

1.对仪式的功能的研究

婚礼仪式的主要社会功能多体现在双方的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的变化。“例如在经济学这种“晦暗的学科”看来,婚礼的主要功能在与向他人宣告丈夫对妻子的专属权。”[1]“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婚礼则重现了有关亲属关系的仪式,换言之,分配给双方家庭亲属的那些角色重新进入到民众的婚礼中”[2]。

婚礼具有凝聚功能,也真切地展示着社会变迁。“比如,姑姑、姨姨、舅舅的角色分配。结婚的宴会为亲属提供了相聚的机会,除了巩固原有亲属关系和承认新建立的亲属纽带以外,还可以调节社会关系。”[3]

在华北乡村社会,丧事不仅有助于加强宗族、姻亲共同体,而且也会加深乡亲共同体的凝聚和认同。葬礼不仅构建村庄公共生活,也暴露着农村里最日常的关系。

2.对仪式符号的研究

对婚葬符号的研究多体现在结婚誓词、婚宴、婚葬礼服、婚葬乐器等的研究上,研究者通过探究这些符号来发现其背后隐藏的文化意义。

如对结婚誓词的研究“婚姻是件严肃的事,发出结婚誓词就如同签订契约一般”。[4]

如象征符号的隐喻“婚礼仪式中的某些符号反映了人们的生育观念。在这次的婚礼仪式中,可以发现许多暗示着“生子”的象征符号,如婚礼“正日子”前一天,给新郎铺床的要选择儿女双全的人,是希望新娘也能沾到福气,多生孩子;新人的被子里塞着的花生、瓜子、大枣是借谐音寓意“早生贵子”;“正日子”前一天晚上陪新郎睡觉的要选择小男孩,给新人“压车”的仍是男孩等都表达了对新娘以后生男孩的希望。”[5]

如对寿衣棺材等的研究“中国的传统葬礼涉及的用具主要有寿衣,纸制物品,棺材。中国人死后必然要穿寿衣,戴帽穿鞋。衣服里为棉衣,面为锦缎,上面印有各种形状的字。因为中国受佛教道教思想的影响,认为人死后要去阴间,阴间自然阴冷潮湿。”[6]

3.对仪式与特定社会背景的结合下的发生的交融的研究

如将婚礼葬礼仪式与、文化崇拜等联系起来“传统山西人的婚礼程序为问名、纳彩、纳征、纳吉、请期、亲迎六礼,近代删繁就简,改为提亲、相亲、下贴、下聘、迎亲。教徒的婚姻程序与非教徒实无大的差别。在婚姻成立条件上,非教徒男女双方讲究门当户对,要看双方的属相是否匹配,男方的聘礼和女方的回礼各是多少,是否相当。教徒除考虑信仰因素外,也讲究门当户对,男方也要下聘礼,女方也要回礼,就是最穷的人娶保赤会的女孩,也要给教会钱由此看来,在本地文化、经济等条件的影响下,教徒的婚礼与非教徒的有许多共同之处。”

如将婚礼葬礼仪式与特定历史背景、文化冲突等联系起来“孙中山逝世之后,亲族方面由于方面的考虑,为其举行基督教葬礼实属无可厚非。然而,20世纪20年代反帝声浪日强一日,在此背景下,这一本来无可厚非的举措却多少有些与时代脉搏不大合拍。基督教传播与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殖民扩张本属两回事,但在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二者之间又常常纠缠不清”。[8]

(二)对婚葬仪式的变迁的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变化,我国婚礼呈现出了中西融合、倡导个性的特点。因此研究婚葬仪式的变迁也是必要的。多表现在两方面:

如对婚礼功能变迁的研究“由于城市化的影响,村民之间的互惠也由基于情感向基于经济利益的转变,加之一些村民开始在酒店举办婚礼,婚礼上的展演(尤其是“唠忙”)已经慢慢地在村民婚礼上消失。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村民通过婚礼上的展演和互惠是可以实现乡村社会的再生产”。[9]如对婚礼仪式变迁的总结“我们的婚俗观经历了个性启蒙、革命训练、价值回归的艰辛旅程,现在正朝着多元化、人性化方向迈进。总之,通过对百年来婚礼嬗变的梳理,旨在说明,婚礼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且随着社会的进展,婚礼也越来越个性化、越来越人性化。”。[10]

(三)对少数民族婚葬仪式的研究

研究者多以记述仪式的过程为叙事策略,以人类学中有关符号、结构、象征的阐释方法对仪式中的事象进行阐释,展现一幅异文化的文本和他们的生活价值、意义和世界图景。

如对朝鲜葬礼仪式的研究“在朝鲜族传统的葬礼中,年老者去世,称做/好丧0,送葬时唱丧舆歌。即,丧舆出发时,由一人站在丧舆上或丧舆前,手持铜铃或白色手帕领唱丧舆歌。歌词大意,表达了死者对人间的留恋及对子孙的嘱托笔者认为,改革开放后,在朝鲜族出生率低下、人口流动频繁的社会环境下,丧舆契这一民间丧葬组织,为减轻丧家心理及经济负担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朝鲜族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11]

二、结论

近十年的关于婚礼与葬礼的人类学文献多以描述为主,不管是通过描述婚礼葬礼过程或功能,还是描述特殊符号婚纱、婚宴等,或是描述少数民族与汉族民族仪式习俗的异同,都可以为我们研究人类的生命仪式提供借鉴的思路与方法。

另外,近十年的婚葬仪式研究多集中在对国内汉族婚葬仪式符号以及其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的描述性记叙上,而较少对仪式的评论。此外,对少数民资的婚葬仪式及其社会变迁也较少涉及,这是研究者未来应填补的空白。

参考文献

[1]彭韧.婚礼,葬礼与私奔[J].21世纪商业评论,2011(6).

[2]吉国秀.婚礼仪礼变迁与社会网络重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21.

[4]李建红.从电影《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的结婚誓词看西方婚俗文化[J].文学与艺术,2012(3).

[5]王丽娟.东北农村婚礼仪式的象征意义[J].今日南国,2009(4).

[6]潘文一.葬礼中的中西文化[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第八卷第3期2008(9).

[7]金光亿.现代背景下的宗教和礼仪[A].周星,王铭铭.社会人类学讲演集[C].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

[8]林辉锋.孙中山基督教葬礼问题再探―从宋庆龄与斯诺的一段纠葛谈起[J].广东社会科学,2013(3).

[9].移民、亲属与社会再生产―以一个东北汉人村落的婚礼实践为例[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8).

天津集体婚礼范文第3篇

怎么?他们举行过一次婚礼了,亲朋好友为何都不知情?这事为何又同一位九旬老人有关?宾客们先是面面相觑,随着新郎新娘的娓娓讲述,很多来宾的眼睛里逐渐溢出激动的泪水。继而,现场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男友去世:善良女孩的真诚一诺情深意重

陈佳瑞2006在天津大学读研期间,结识了一位天津静海区的桥梁工程师张楷,他们不久就共浴爱河。2007年元旦,张楷邀陈佳瑞去他家吃晚饭,他的父亲温和慈祥,当时已经88岁。张楷有两个哥哥,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父亲59岁时才有了他,并且10岁时母亲就不幸病逝,是父亲一手把他带大,因此他们父子之间有着很深的感情。

以后的每个周末,陈佳瑞都和张楷一起看望他的父亲,每次分手时,这个慈祥的老人都一再嘱咐陈佳瑞说:“孩子,你一个人生活在天津不容易,这里就是你的家,你什么时候来都可以。”

2007年的“五一”,陈佳瑞和张楷在天津订了婚,就在他们紧张地筹备婚礼时,张楷突然生病住院,并且查出是肝癌晚期,8月26日,张楷带着对生活无限的遗憾和留恋走了。在最后的时刻,他抱着陈佳瑞的头说:“我对不起你……以后,你还能去看我的父亲吗……”陈佳瑞含着泪,郑重地点了一下头。

张楷去世后,他的大哥张盛、二哥张品商定,不能让年迈父亲知道真相,为了将戏演得更为逼真,他们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了陈佳瑞,因为只有她最合适。陈佳瑞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她明白,自己面对的是一个艰巨的工作,如果老人知道了真相,他的晚年将再也没有幸福可言。

第二天。陈佳瑞擦去眼角的泪水,强装欢笑来到老人的家。

“张楷呢?他怎么两三个月没来看我了,他不知道我很想他吗?”陈佳瑞愣了一下,然后假装惊讶地说:“哦,他也没给你打电话吗?公司又派他去了非洲,那里很落后,好像打长途电话都不容易,更没有互联网。这段时间我也只接到过他一次电话。”老人家并没有感到任何异常,他一边喝着茶,一边自语道:“张楷就这样,他很粗心,你要原谅他。”陈佳瑞的心口仿佛突然被一把力刺痛。泪水险些冲出眼眶。

为了让他相信儿子的确在非洲,陈佳瑞特意跑遍天津所有的非洲礼品店,给老人买了许多非洲产的礼物,告诉他,都是张楷托人带过来的。看到这些礼品,老人家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

在这期间。陈佳瑞开始模仿张楷的笔迹,她打算每两周以张楷的名义给老人写一封信:为了使这个计划实施起来真实可信,陈佳瑞在网上了无数个小帖子,希望在遥远的非洲有人愿意帮助她转寄一些信件。终于,肯尼亚的一家慈善救助机构在网上与陈佳瑞联系了,他们答应了她的请求。从此,陈佳瑞就将一封封写好的信套在一个大信封里,定期寄给他们。他们贴上当地邮票,再寄回天津。

就这样,陈佳瑞顺利地将老人“蒙骗”了几个月。

“非洲”来电:孝顺“儿子”宽慰耄耋老人

2008年春节即将到来,陈佳瑞和张盛、张品又束手无策了,真不知如何告诉老人,他的小儿子将无法回来与他共度春节,因为中国人都把传统的春节看得很重,即使真的是“公务缠身”,也不会连个电话都不打来。

陈佳瑞和张盛、张品几乎每天都在电话里商量对策,结果都因经不起推敲而放弃。离除夕夜还有三天的一个晚上,陈佳瑞和张盛、张品聚集在一家餐馆里,继续想办法。突然,不远处隐约传来一个似曾相识的声音,陈佳瑞脱口而出大叫了一声:“张楷!”就在不远处的一张桌前,坐着一对青年男女,那个男人的声音和张楷的声音有几分相像。

陈佳瑞不顾一切地冲过去对那个男人说:“大哥,求你帮我个忙,在除夕夜的时候,请你费心给一位老人打个电话,可以吗?”那个男人叫董开华,28岁,在天津自营一家电脑软件公司。他被陈佳瑞的举动搞蒙了。不解地看着陈佳瑞。

陈佳瑞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讲给他听,张盛、张品也围过来帮陈佳瑞解释。那个男人听后毫不犹豫地说:“放心吧,这事情交给我!只是,我的声音和张楷真的很像吗?”“这个没关系,我们会给老人解释的。如果老人要在电话中起疑,你就告诉老人,你工作的地方气候很干燥,再加上工作任务很重,声音已经变得有些粗犷和沙哑……”最后,他们互留了联系方式。随后,陈佳瑞和董开华又见了两次面,陈佳瑞给他讲了她和张楷的爱情故事,也让他了解张楷与父亲和兄长之间的关系,还让他知道张楷讲话时的一些习惯性用语。

除夕夜的晚上,特意留在天津过春节的陈佳瑞和张盛、张品及他们的家人聚集在老人的周围,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美食,老人家若有所思地坐在沙发上,眼睛盯着窗外发呆,陈佳瑞心里明白,老人家是在思念着远在非洲的儿子张楷。

陈佳瑞对老人说:“张楷来信说了,除夕夜会给您打电话的。”午夜12点到来了,电话铃声急促地响了起来,陈佳瑞的心也跟着提到了嗓子眼。

老人的手有些微微发抖,他充满爱意地大叫了一声:“张楷!”他们在电话里聊了大约10多分钟。老人一再让“儿子”安心工作,不要为自己担心,工作无法脱身的话就别急着回来。忽然,老人在电话中问道:“你的声音怎么有些变了呢?”随着“张楷”的解释,陈佳瑞和张盛、张品又不断在旁边“帮腔”,老人很快释然了。陈佳瑞的一颗心放到了肚里,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这一切没有逃过老人的眼睛,他对着话筒说:“儿子,别光顾着和我说话,也该和你的未婚妻说点什么。”他不由分说把电话递到陈佳瑞的手里,陈佳瑞不得不假戏真做地对着听筒说道:“张楷,我非常想念你,早点回家哦,我爱你……”

春节后,陈佳瑞和张盛、张品一起约董开华吃了顿便饭,向他表示感谢。席间,陈佳瑞了解到董开华也是一所名牌大学的硕士毕业生,毕业后婉拒了在天津某市直机关任领导的舅舅将他安排在机关工作的好意,而是选择了自主创业,为此,和他谈了多年的女友还跟他吹了。虽然目前生意的规模还不大,但他对自己公司的前景十分自信。陈佳瑞不由对眼前这个自信和善良的小伙子有了几分好感,连连向他道谢,董开华轻松地对陈佳瑞说:“不必把这点小事放在心上,任何人都会像我这么做的。”从那以后,董开华每隔一段时间就给老人家打去问候的电话,告诉老人他在“非洲各地”的工作情况。

真情为媒:假扮恋人擦出爱情火花

2008年夏天,陈佳瑞终于完成了硕士学业,在与父母商量后决定回山东发展。临别前,陈佳瑞去老人的家中与他告别,谎称要去非洲陪伴张楷。老人听后高兴极了,说:“张楷终于盼到了这一天,你去后,他在那么远的地方就不会感到孤独了。”

听了老人的话,陈佳瑞的泪水哗一下流了出来,很快又装出快乐的样子说:“可我舍不得离开你。”老人慈祥地盯住陈佳瑞的眼睛说:“没关系,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回山东后,陈佳瑞在济南市一家国企找到一份工作,可是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总会想起张楷的父亲,陈佳瑞发现,无论时空如何变换,她心中的牵挂和伤痕都无法磨灭。为了这位慈祥的老人,陈佳瑞不断和董开华通电话,二人共同编织一些圆满的“谎话”继续“欺骗”老人。

渐渐地,陈佳瑞的内心深处对董开华滋生出了另一种情愫,她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这个热情仗义的小伙子,而董开华对漂亮、善良的陈佳瑞也逐渐有了“那种”感觉,于是,两人的联络电话越打越多,越打越热络,越打两颗年轻的心“靠”得越近……

2009年元旦,公司放了假,陈佳瑞正准备出去旅游,忽然接到张盛打来的电话,说老人正在住院,非常想念她。陈佳瑞马上改变了计划,立刻赶往天津,同时给董开华打了电话。

走到医院门口,陈佳瑞赶忙将张楷送给她的那枚订婚钻戒戴上。半年多的时间没见面,老人的精神状态比从前差了许多。张盛告诉陈佳瑞,老人因胃病伴随高血压,身体每况愈下,加上白内障,视力也急剧减退。

老人一见是陈佳瑞,原本浑浊的眼睛好像有了些光芒,嘴里含糊不清地说道:“孩子,你和张楷都好吗?他怎么没有和你一起回来?”陈佳瑞忍着泪说:“张楷因为工程走不开,如果他走了,整个工程就要停工。”老人听了陈佳瑞的话,脸上顿时露出了自豪。这时候,“张楷”也适时地打来了问候电话,老人的气色顿时好了许多,他对陈佳瑞说:“你们早点结婚吧。老天爷让我活到今天,就是要让我完成所有的心愿。”

就是这次天津之行,陈佳瑞和董开华的关系有了实质性的进展,陈佳瑞在天津的每一天,董开华都开着私家车陪着她,当他鼓足勇气对陈佳瑞说出“我爱你,你愿意嫁给我吗?”的时候,陈佳瑞立刻羞红了脸,并幸福地狠狠点了一下头……双方父母听说他们的相识和交往经过后,对他们的相爱也都十分赞成。

陈佳瑞回到山东后,又投入到紧张和繁忙的工作中,她和董开华约好每隔一两个月就给老人去一个电话,并且每次打电话两人都商量好所有细节,尽量使每一个阶段的电话内容都完全吻合,不让老人听出丝毫破绽。

特殊婚礼:“孝儿贤媳”又送老人最后一程

2009年5月初,张盛打电话告诉陈佳瑞,老人现在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很差,视力几乎消失,意识时而清醒时而混乱。2009年5月19日就是老人的90岁寿辰,家里人决定给他办一个贺宴。现在他们烦恼的是:这个时候,张楷如果再不出现,这个“骗局”就难以维持下去了。

陈佳瑞决定再去一趟天津,董开华也大力支持陈佳瑞的行动,他要求和陈佳瑞一同前往老人的家中。陈佳瑞和董开华先应约赶到张盛家,那天晚上,他们几个人坐在客厅里,心里都在想着如何“闯”过这一难关,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最后,陈佳瑞提出一个建议:向网友们求助,找一个张楷的替身。说不定能找到一个这样的人,就像当初发现董开华一样!于是,大家都表示赞成。

当天晚上,他们就在互联网上了招聘替身的消息,并把张楷的照片和基本特征一块发了上去,很快得到许多热心网友的支持。接下来的几天,他们通过视频看了几个,结果却让他们大失所望,不是长得不像,就是体格偏差太大,要么是声音不符。

帖子后的第4天,陈佳瑞他们正垂头丧气地坐在沙发上,忽然,张品拍了一下大腿说道:“既然爸爸的视力快不行了,我看没必要像选替身一样那么严格,只要声音有些相像就行,其他的都不是很重要!”一句话提醒了大家,大家决定还是请董开华再次出马,尽管董开华和张楷的相貌、身高都不是很相符,重要的是老人已经认可了他的声音,其他的问题在几乎接近失明的老人“眼中”,都不会是太大的问题。

这一次,董开华再次爽快地答应了。陈佳瑞向董开华说明了张楷的一些习惯动作,希望他能排练一下他将出演的“角色”。董开华仔细地听着陈佳瑞讲述着每一个细节,不停地点着头,听着听着,他的眼圈都有些发红了。

第二天,陈佳瑞来到老人的家,陈佳瑞伏在他的耳边大声说:“张楷实在太忙了,在您90岁生日那天一定回来,我们还将在那天举行婚礼!我们商量好了,为了省下钱买房子,我们只在家里举行个简单婚礼仪式,不大办了,婚宴只约请哥哥嫂嫂等我们的家人。”老人连连说这样办好!

5月19日那天,陈佳瑞和董开华穿着漂亮的新衣服来到老人的家。张楷的两个哥哥用轮椅将老人家推到院子中,陈佳瑞和董开华手挽着手拜过天地后,径直走到他的面前,异口同声地叫了声“爸爸”!老人的眼里闪烁着幸福的泪花,董开华伏下身紧紧地将他拥抱着。老人吃力地说出了一句话:“张楷,你终于回来了,你瘦多了……”话没说完,他已经是老泪纵横。

“婚礼”过后,陈佳瑞和董开华在老人的家中陪伴了他整整一周,他们每天都推着老人去附近的湖边或街心花园散步、聊天。尽管他几乎无法更多地用语言来表达,陈佳瑞和董开华的话他也经常听不清楚,但看得出,他似乎乐于倾听他们讲那些“天南地北的游记”,他的眼睛虽然浑浊,但却充满了无限的幸福。

一周后,陈佳瑞和“张楷”含泪与老人家告辞,陈佳瑞心里知道,这一次可能就是永远的诀别。老人十分的安详,没有分离的痛苦和伤感,脸上始终带着幸福的微笑。

天津集体婚礼范文第4篇

整体战略

抓住共赢、整合营销这一时代主线。通过“‘共赢天下’中兴道远《新餐饮》杂志年度答谢酒会”这一盛事,向受邀的京津知名餐饮企业家介绍、品尝、宣传、意大利APOLLONIO葡萄酒,实施现场订货方案;

通过视觉、味觉、触觉、理念等方面全方位展示意大利APOLLONIO葡萄酒的与众不同,借势《新餐饮》规模宏大的年度答谢酒会以及权威讲座、热点推荐等主题活动,形成强势营销、权威推荐的氛围,直击最贴近意大利APOLLONIO葡萄酒销售终端的知名餐饮企业,为意大利APOLLONIO葡萄酒打开最有效的销售通路。“共赢”概念在喜庆气氛中贯穿酒会始终!

活动安排:日期暂定为:2009年1月10日至15日选择1天

上午:

1、会前布置:由中昊天昀“意大利APOLLONIO葡萄酒”提供展台、酒品陈列、迎宾员、礼仪服务;邀请函可由“意大利APOLLONIO葡萄酒”独家冠名,专题片播放,会场POP;名片交流收集

效果:可全方位形成空间氛围,给来宾以直观超强印象。通过现场服务,使来宾切身感受“意大利APOLLONIO葡萄酒”的规模化、正规化。通过专题片的循环播放加深来宾印象,进一步保证效果。现场名片收集可有效获取重要客户资料。

2、酒会致词10:00:中兴道远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新餐饮》杂志酒会致词;

效果:强势铺垫:借年会之机,拟由餐饮泰斗夏连悦老师做2006全年餐饮回顾与2009年展望。夏连悦老师不但学问权威,现场把握力、感召力强,很容易形成权威磁场。与此同时,借权威之口强化“共赢概念”,为下午“共赢才能腰杆硬——餐饮企业如何与酒业供应商共同培育婚宴、庆典市场”做强势铺垫;

4、答谢酒会12:00:会议主持人宣布“意大利APOLLONIO葡萄酒”为本次酒会全程合作伙伴,唯一制定供应商;

效果:借权威磁场进入酒会环节,邀请所有与会企业家共品“意大利APOLLONIO葡萄酒”:

午餐时间,由“意大利APOLLONIO葡萄酒”专业人员讲解成品文化、剖析市场趋势,促成现场销售。做最为直观的现场展示,形成视觉冲击从而掀起酒会的第一个高潮。

下午

1、例行讲座13:30—14:50:共赢才能腰杆硬——餐饮企业如何与酒业供应商共同培育婚宴、庆典市场。成功案例以“意大利APOLLONIO葡萄酒”成功销售模式为重点;

效果:由权威讲师从“如何共同开发新营销模式”入手,引出“共赢才能腰杆硬——餐饮企业如何与酒业供应商共同培育婚宴、庆典市场”,并把“意大利APOLLONIO葡萄酒”作为经典成功案例引出。进一步加深来宾对“意大利APOLLONIO葡萄酒”的高度认可,巩固长久效果。

2、“意大利APOLLONIO葡萄酒”营销推广会15:00—16:30;

效果:“意大利APOLLONIO葡萄酒”从众多权威铺垫中隆重登场,重点推出“营销模式的重点和关键”,可充分利用此次酒会平台,达到活动的第二次高潮。

3、“意大利APOLLONIO葡萄酒”答谢京津知名餐饮企业家招待酒会。

整体效果:

通过全天答谢酒会,全面展示“意大利APOLLONIO葡萄酒”之独特产品文化魅力,并可以与京津地区众多知名餐饮企业家做广泛、深入地直接交流,直接拓展与之匹配的广阔商务平台,最终实现覆盖性的市场占有率和丰厚的经济回报。真正达到“双赢”的最终效果。

注:现场气氛调节建议:

1、可由主持人宣布现场落单情况,借以烘托高潮;

2、由“意大利APOLLONIO葡萄酒”提供现场高档礼品抽奖。

3、与会人员礼品发放,从形式上是否可以创新。

4、

以上环节待与贵方共同商榷

另:本次酒会详细盛况,将由《新餐饮》杂志做大幅专题报道,借以扩大业内深远影响。

酒会整体预算:

场地:

午餐:

讲师:

会务:

酒品:

礼品:

天津集体婚礼范文第5篇

故宫内廷从乾清门正中往北走不远,有皇帝的寝宫乾清宫,乾清宫后面有皇后的寝宫坤宁宫,它们是内廷中轴线后部的主要宫殿。在乾清、坤宁两宫之间,夹着一个方形交泰殿,取“天地交泰”之意。坤宁宫之东有个东暖阁,这就是清代皇帝大婚的洞房。

皇帝的婚礼称为“大婚”。从故宫的正大门到午门有3个大门洞,中间的大门洞只能皇帝一人出入,而另两个人可以由此门进入一次,一个是与皇帝大婚的皇后,另一个是受皇帝召见的新科状元。故宫恢复坤宁宫大婚洞房作为原状陈列,应该参照哪个皇帝的洞房原状呢?

满清入关后,登上宝座的共有10位皇帝,只有顺治、康熙、同治、光绪、宣统5帝为幼年即位未婚,其他皇是在成婚后即位的,幼年即位未婚的5位皇帝中,顺治帝是第一位在紫禁城举行两次大婚的,而且都住在位育宫(后改称保和殿),当时的后三宫尚未维修使用。末代皇帝宣统虽然在婚礼中住进了坤宁宫,但他已是退位的“逊帝”,已不配称“大婚”了。由此看来,只有康熙、同治、光绪3帝以坤宁宫的东暖阁为大婚洞房。

康熙四年(1665年)皇帝玄烨举行大婚,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主其事,根据在关外的习俗颁下懿旨,坤宁宫须按盛京皇宫(沈阳故宫)清宁宫的格局改建,即主体留为祭祀萨满教之所,而将洞房设东侧,以使洞房与祀神之地相隔,这样才不亵渎神灵。康熙帝大婚时的坤宁宫洞房,内部陈设如何,查找不到任何档案资料,要复原状是不可能的。

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的同治与光绪大婚红档,同治帝大婚在十一年(1872年)九月十七日,光绪帝大婚在十五年(1889年)正月二十七日。季节气候对于服装的选择和帘幔铺垫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皇宫内廷在这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光绪大婚红档》卷七记载,光绪十五年二月二十三日,即把坤宁宫东暖阁的大红缎绣龙凤双喜的幔子、帐子、被子、褥子、门帘、窗帘等统统撤出,由此可以推测出,大婚时洞房中的一应铺盖等都是采用龙凤双喜图案,而且故宫现在的藏品中还能找到与大婚洞房尺度一致的大红缎绣花龙凤双喜图案门帘、帐幔。大婚洞房中的喜床是帝后的寝卧之具,喜床四角放有如意,正中摆一桌案,用来摆放皇后所抱宝瓶,瓶内盛珍珠、宝石、金钱、银钱、金如意、银如意、金锞、银锞、金八宝、银八宝各二,取“十全十美,成双成对”之意。

婚后皇帝、皇后各回其寝宫居住。康熙帝回乾清宫,孝诚仁皇后在坤宁宫;同治帝大婚后回养心殿,孝哲毅皇后住储秀宫;光绪帝大婚后在养心殿后寝宫,孝哲景皇后在钟粹宫。大婚后的坤宁宫东暖阁已不具备洞房的功能,只是作为皇帝与皇后到坤宁宫进行萨满教祭祀时歇息处。尽管坤宁宫东暖阁作为大婚洞房只是极为有限的时间,但广大观众所要了解的,正是大婚洞房的坤宁宫,因而追寻那一段往事,复原大婚洞房的原有场景,可以让坤宁宫东暖阁不负大婚洞房的显名。

文渊阁与《四库全书》

明清两代建都北京的500多年间,紫禁城内都建有文渊阁,作为宫廷的藏书处所。明初文渊阁建在南京明故宫,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建有文渊阁藏书库,藏有宋元版旧籍,包括永乐十九年(1421年)自南京明故宫文渊阁运来的10船古笈。

清文渊阁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十月开始修建,乾隆四十一年建成。地点在文华殿后的圣济殿旧址,贮藏正在编辑而尚未成书的《四库全书》。文渊阁的式样是以浙江范氏天一阁的轮廓开间为蓝图,在宫廷化的基础上修建的一座庄重华贵的建筑。文渊阁参考天一阁的结构形式,在外观上也分上下两层,各6间;而内部结构则为3层,把上层地板之下的腰部地位利用起来,扩大了藏书空间。阁的面宽33米,进深14米,南面北向横楣上悬弘历于乾隆四十一年写的诗十六句:“每岁讲筵举,研精引席珍。文渊宜后峙,主敬恰中陈。四库庋藏待,层楼结构新。肇功始昨夏,断手逮今春。经史子集富,图书礼乐彬。宁惟资汲古,端以励修身。巍焕观诚美,经营愧亦频。纶扉相对处,颇觉叶名循。”

乾隆中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治武功达到极盛。乾隆帝大力提倡“稽古右文,崇儒兴学”,于乾隆六年(1741年)、乾隆十五年、乾隆三十七年三次下令征访图书。前两次无人响应,第三次有安徽学政朱筠响应号召,上奏折提出四条访书编书的建议。于是,乾隆帝立即下诏,命各省搜集历代及当朝人的著作,批准设置四库全书馆,准备用10年时间纂修一部规模宏大的《四库全书》。同时,又下令召集著名学者担任纂修官,计有360多人参与,其中如纪昀(纪晓岚)、朱筠、于敏中、戴震、王念孙等。《四库全书》的编纂从乾隆三十八年开始,到乾隆四十六年才基本完成。

《四库全书》按经、史、子、集划分各部。书籍装帧精致,仿春、夏、秋、冬四季格调,绢面颜色标志着书的类别,经部是绿色,史部是红色,子部是月白和浅白色,集部是灰和黑色。每册书的首页和末页都盖有乾隆帝的玺印。《四库全书》有两类,一类叫“著录”,收入书籍有3503种,79309卷;另一类叫“存目”,收入书籍有6793种,93551卷;共10296种,172860卷,两类书籍计四部44类,66子目。像《四库全书》这样通过分门别类、提要编目的方式,把上万种书籍编成统一整体,这在中国古代丛书中是绝无仅有的。

乾隆帝非常重视《四库全书》的收藏,下令在北方建四阁,即故宫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热河的文津阁、奉天皇宫的文溯阁,称为“内廷四阁”,又称“北四阁”。后来又下令在南方增设文宗阁、文汇阁、文澜阁,称为“江浙三阁”,又称“南三阁”。乾隆帝亲自为7座楼阁取名,每一座都带有一个文字,都跟水有关系。文的涵义中包括道德文章,水比喻江河之水,这些藏书阁的名字便隐喻了读书治学的门径和方法。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四库全书》告成,乾隆帝曾在文渊阁内筵宴编辑《四库全书》的高级官员,分为三等:头一等在阁内,次一等在阁外廊下,再一等在丹墀(chí)上,并于院中搭台演戏。在宴会上,诸皇子率领侍卫官员为与宴诸臣斟酒。酒毕,乾隆帝赏给总裁等9人及总纂各官77人“如意”“文绮”“杂佩”及纸墨笔砚等以资奖励。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焚毁圆明园,贮藏于园内文源阁的《四库全书》和《四库全书汇要》同毁于火。存于文宗阁、文汇阁的《四库全书》在清军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时被毁。原存于文渊阁的《四库全书》及存在藻堂的《四库全书汇要》,现在台湾收藏。大陆收藏的《四库全书》文津阁本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溯阁本现藏甘肃省图书馆;文澜阁本现藏浙江省图书馆,其中残缺部分是于1923年据文津阁本补抄的。《四库全书》成书200多年来,使许多有价值的古代书籍得以保存,并将继续流传后世,这是值得我们珍视和自豪的珍贵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