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优美文章片段

优美文章片段

优美文章片段

优美文章片段范文第1篇

一、 选书

初中9年级人教版的《孤独之旅》选自曹文轩纯美小说之一《草房子》。金色的麦地、古朴的房子、苦味的艾叶、寂静的池塘……这就是油麻地。那里生活着顽皮的桑桑、残疾的秃鹤、不幸的杜小康、执着的秦大奶奶、文静的纸月……他们给油麻地带来了不一样的6年,也给桑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小学经历。我相信这部作品对于刚上初中的孩子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最重要的是能从那一代孩子身上学到善良、独立的优美品质。

二、 促读

第一阶段课堂导读,学生课余精读。在每周固定的阅读课上,我精心准备了《草房子》内容导读。选取杜小康这一人物故事作为了解本书的一个窗户,并品读精彩片段。课后利用约一个月时间让孩子们用圈点勾画的批注方法对本书进行初步品读,我通过检查孩子们的书本了解孩子们阅读的进度。

第二阶段摘抄、品析好句子。按每周两章的进度要求孩子们再细读作品,并学会按照“修辞+效果”的格式对句子进行赏析。一方面积累了语言,另一方面锻炼了孩子们的品析能力。

第三阶段梳理、品评人物。要求在周末的随笔中对书中主人公的故事进行梳理,并对人物形象进行品评。这比笼统地写读后感更有针对性。

第四阶段准备读书汇报会,具体做法如下。

1.按章节给各小组分配好任务

《草房子》共有9章,每组负责汇报一章节的内容。我班有8个小组,每组6~7人,让其中一个小组负责1~2章节。每人精选5个以上的好句子,组长筛选10句。

2.定好评价奖励机制,激发学生内动力

我让组长跟我一起打分,其中包括课件、表演、参与人数以及对该组课堂纪律进行打分,课件满分5分,表演满分10分,课堂纪律满分5分。

3.注意活动细节,让过程有序精彩

在活动开始前几天了解各组准备情况,特别是须要表演的部分是否有排练。把握好活动的时间。比如《草房子》读书汇报课计划用时一个小时,那么我要提前调好课,这样才能让8个小组完美地展示。活动开始前把教室桌椅拉开,尽量让教室中间留下足够的空间可以表演。准备好相机,拍下孩子们精彩的瞬间。

三、展示

1. 主持人导入

同学们,一本书,往往可以成为我们成长过程中一段美好的记忆。时间能够冲淡我们对这本书的印象,但是冲不去我们曾经的感动与泪水。今天让我们走进曹文轩纯美小说《草房子》,去感受人间的真善美吧!

2. 各组汇报

第一小组:汇报第一章内容简介、优美句子、秃鹤人物分析;表演“戏弄秃鹤”;

第二小组:汇报第二章内容简介、优美句子、纸月人物分析;表演电影配音“上学路上桑桑救纸月”片段;

第三小组:汇报第三章、第七章简介,优美句子、白雀人物分析;朗读第六节;

第四小组:汇报第四章简介、优美句子、秦大奶奶人物分析;表演“秦大奶奶死守艾地”片段;

第五小组:汇报第八章简介、优美句子、桑桑人物分析;表演“杜小康父之死”片段。

3. 师总结

同学们,《草房子》让我们认识了桑桑、杜小康、纸月等淳朴、善良的小伙伴,体验了那个特殊的年代纯美的情感,给我们留下很多美的感受。这正如作者曹文轩说的: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一个再深刻的思想也可能变成常识,只有一个东西永不衰老,那就是美。希望同学继续品读更多的曹文轩纯美小说,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而美丽!

4.总结汇报

按老师与组长的打分定出名次,奖励前四名的小组。另外以写观后感的形式写下此次汇报课的感受,提出汇报课成功与不足之处。

四、反思

1. 学生反思

孩子们提出活动课后可以给他们看看《草房子》的电影,这样对人物、情节的把握会更加深刻。后来我觉得这个主意可行,就利用自习课给孩子们观看这部电影。这样把自己从文本中了解到的人物形象与电影中的形象进行比较,也了解了关于电影剧本对文本的处理艺术方面的知识。

2. 教师反思

选好书目,将影响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及思想深度的提高。创新汇报课形式。历次的读书汇报会的形式,几乎是我苦心琢磨出来的。这次活动课后我觉得汇报形式切忌死板,每次汇报课前跟各组长商量,可以在形式上进行创新,设置创新奖。

优美文章片段范文第2篇

        一、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内容

浩瀚如海的书籍,良莠不齐。读一本好书,犹如交上一个好朋友,反之,读一些不适合学生的书,学生的阅读不仅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反而会带来不良影响。为此,指导阅读很重要。

1.推荐好书目。指导学生读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读物。

2.课内指导阅读。如在学习小学语文十二册第四组几篇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课文时,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先读通、读懂,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感悟作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然后建议学生运用学习本组课文所掌握的方法阅读同类的文章或作品,提高阅读能力。

二、指导学生学会做阅读笔记

做阅读笔记是增长知识、丰富情感、提高分析理解能力的好办法。那么,怎样做阅读笔记呢?

1.摘抄。即用笔记本、日记本摘抄所读文章的精彩片段,或是名人名言、成语故事,或是描绘景物优美细致的句子等。摘抄后可以加上眉批旁注。

2.剪贴。语文学习中教师经常让学生搜集一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因此可以建议学生把觉得有用的文章进行剪贴(以报纸、杂志为主)并注明出处。在剪贴时可以适当归类,以防资料掺杂不清。

3.制作卡片。 

对篇幅长的文章首先要仔细阅读,分清文章的主次,然后抓住主要部分,归纳成几个要点制成卡片,帮助记忆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结构层次,储存信息,以便日后查找。

4.办手抄报。可以在对原文阅读领会的基础上,将原文中知识要点,例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布局谋篇、写作技巧等进行梳理,办成手抄报,便于反复阅读,培养阅读兴趣,也积累了写作素材。

5.谈感悟。在阅读后,可以联系实际,将自己阅读文章后的感悟或对文章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下来,提高对原文的理解能力。

三、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集中在学法的指导上。小学生的阅读,并不仅是为了理解读物的思想内容、吸取知识、体味情感、欣赏语言等,更重要的是学会阅读,掌握阅读方法。

1.初读。通过阅读了解全文大意,把生字、新词、重要句子等用符号标下来,利用工具书,结合上下文自学字词,这样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把握文章的内容,同时也对文章的语言、结构、写作目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2.精读。按自然段边读边想,弄清楚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进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读懂内容、理清思路、通晓全文。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深入思考,解惑释疑。同时对课文的重点段落和好词佳句仔细揣摩,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写作技巧,吸取文章的精华,进一步对全文加深理解。

3.悟读。学生的阅读往往只是停留在字面或文章的表面感受上。学生要理解体会出文章的思想内容,就要透过语言文字,进行深入思考。在阅读中,对于文章中某些语句,若有自己的见解,就随手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下批注,或就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谈感悟。

优美文章片段范文第3篇

传统的语文教学只能展现狭隘的生活背景,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变得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并配上文字和声音,图文并茂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集直观性、趣味性、拓展性、创新性于一身,可以创造出逼真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真切的感知;可以营造立体的语言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构筑广阔的生活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同时顺便归纳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记忆。这是多么好的辅助教学手段,于是老师们纷纷采用,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议论文、说明文等体裁,有的受到很好的效果。

但是笔者认为用多媒体教学也应该因“裁”施教,因“体”而异。近一两年来笔者听了好几位一级或特级教师教《荷塘月色》,用的都是多媒体,老师都是名校名师(全国重点示范中学或省重点示范中学的)但在教学过程中我看到了很多相同的地方。相同的古典音乐(《春江花月夜》或《二泉映月》),相同的荷塘,相同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私底下向老师请教,老师自己也注意到忙于“点”而忽略了与学生互动交流,与新课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是不符的。甚至有些教师追求新科技而作秀,把教学课件弄成成果展览或动画课,有的实际成流水课,一按鼠标“一切尽在设计中”。

在《荷塘月色》的观摩课中,有的老师认为名篇名作的文学美,只有凭借声音美、画面美才能展现出来。笔者观点恰与此相反,因为不同的课文,不同的画面蕴含不同的情感,带给学生的是多方面的审美感受,而在教学过程中的音乐画面你都给了定位。换言之,这篇课文处于教材的第一单元第一课,可见位置的重要性。此文的重难点是想象和联想,感受文章景色的朦胧美。把优美的语言描写用多媒体画面和盘托出,这就剥夺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的权利。另外此文的中心四、五、六三段的景色描写堪称是精彩片段,写的是荷塘上月色的朦胧,朦胧月色下的荷塘,脉脉的流水,零星点缀些白花、、、、、写景是多么的和谐优美。试问写景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抒什么情?应让学生从文章本身出发对这个问题表达不同的看法,在这里训练的是学生的求异思维。对于文科学生逻辑思维是求异,而理科学生则偏重于求同。用统一的音乐,既破坏了文章意境的和谐之美,又束缚了学生的理性思维,同时还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为教师把那种隐藏的美用声音图片展示出来,这就是用感官刺激代替了学生的想象。

这样的教学方式用在《荷塘月色》中,无疑是隔靴搔痒,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热情,收效却甚微。高中语文教学有其独特性要求拓展求异,新课标也明确指出重点在于对学生进行语言的感悟和思想的启迪的训练。培养语文素养,是无法用图片、声音、动画、视屏来代替的。相反大量的文字信息却可以帮助学生提取信息,而锻炼思维。

优美文章片段范文第4篇

现在,小学生的片段作文写作情况让人担忧。片段作文教学的此种尴尬境地值得引起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关注,同时,在教学中努力去试验和归纳,通过对写作材料的积累、写作的方式等不断完善现用的片段作文教学形式,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信心,为小学生写整篇的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小学 片段作文 优化

现在小学的片段作文教学大多数情况下的训练目标都不够明确,教师也是差不多地打个优秀或者良好,几乎都不对文章进行点评,所以学生根本不清楚自己的文章写得是好还是坏,长此以往,学生就逐渐形成了敷衍了事的写作习惯。个人觉得现在的小学片段作文教学一定要进行完善,发挥其原有的影响和作用。所以,在指导小学生的片段作文写作时教师可以进行下面这些尝试。

一、积累阅读材料,为片段作文的写作打下基础

只要谈到片段作文,许多教师就会抱怨学生不喜欢读书,更没有时间去读书,脑袋里没有太多的素材,这充分体现了现在的小学生素材积累不够丰富的状况。

然而,在进行片段作文的写作时,教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来积累写作材料呢?个人觉得关注“三个结合”可以科学地杜绝阅读积累流于形式。

1.“规定项目”和“自选项目”相结合。“规定项目”指的是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来阅读有关的书籍,摘抄有关的片段,规定交作业的日期,进行定期的检查。它一般是应片段作文写作的要求展开的积累行动,针对性比较强。“自选项目”指的是学生在阅读时根据自己的喜恶、感受等来摘抄有关的片段,可以和同学之间进行沟通,也可以要教师给出意见,其主观性比较强。也可以认为“规定项目”和“自选项目”是相得益彰、互利互惠的。

2.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要是只要求学生去摘抄却不对其所摘抄的内容进行点评,那么这些阅读积累还是会流于形式,对于学生来讲就只是一份抄写的任务。所以,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摘抄做出点评,同时,对优秀的摘抄要给予鼓励和表扬,要学生知道什么样的摘抄是合格的,什么样的摘抄是有效的;除此之外,对优秀的阅读素材在班上进行宣读,丰富学生积累写作材料的经验。知道什么样的是好的,知道为什么好,那么积累就会变得有规律了,素材的质量也就会有所提高了,同时,学生积累素材的积极性也会越来越高。

二、变换训练形式,激发农村学生的写作兴趣

片段作文字数较少、涉及面比较窄,表面上可以进行简单操作,但是,很能体现出一个小学教师具有的教学能力和智慧。

1.课堂生成法。参考学习是一种比较基础的学习方法,具有很强的目的性,而且效果比较明显,同时模仿还是小学生的本性。所以个人觉的“课堂生成法”重点是依托课堂所包含的优美片段形成片段作文的写作手法,参考是最重要的,训练的方向是从形似到神似。

课上时间是训练片段作文的主要时间,其重点教学目标是课本,但是课本中的文章是一座座丰富的宝藏,独具匠心的语言、新颖的行文布局与多姿多彩的内容等全部是学生学习参观的模板。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有目的地去指引学生进行参考、借鉴。

2.五词成段法。望文生义,指的就是提出来五个词语,经过设想,扩展到一个片段的写作方法。这个手法能够充分丰富学生的生活与阅读积累,让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对于学生来讲,这种方法不仅仅需要他们正确掌握给出的这五个词语,还要经过设想与想象拓展出一个正确优美的作文片段,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挑战性极大的任务,学生的积极性一定非常高。

五词成段法是不是有用,重点是怎样选取这五个词语,也就是说所选取的这五个词语的优劣直接影响了片段作文写作的成败。然而,要怎样选取这五个词语呢?比如“炎夏、河边、少不更事、活泼、笑声”这几个词语中,“炎夏”这个词是有时间限制的,“河边”这个词则是限制地点的,“少不更事”这个词重点是要大部分的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个词语,除此之外,“活泼”和“笑声”这两个词语一起限定主人公和故事的环境。当然,这是语文教师设定的对象,因为学生考虑的方向不一样,发生和设定不一样的状况也是可以接受的。

3.预设情境法。小学教师常常反应学生缺少生活经验、缺少情感体验,没有办法写出富有实际气息的文章。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学生并不是缺乏生活,只是缺乏细致的观察与领悟的能力。所以在片段作文的写作演练中,指引学生去体会生活、观察生活就变得特别关键。

预设情境法最关键的目的是指引学生怎样去观察生活,体会生活。在包含教师素材的文章中,全是如出一辙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的素材,“虚假”是学生作文的通病。对于此种状况,个人觉得应该正确地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三、结束语

片段作文的教学对处在基础性语言表达能力学习时期的小学生来讲,具有真真切切的可操作性价值。完善现在的片段作文教学,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要学生们有话可讲,有内容可写,进而达到要学生们从心底喜欢上写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丽亚.论片段作文教学的优化[J].语文教学通讯,2012(12)

【2】余候英.怎样进行作文片段教学[J].教学论坛,2011(08)

优美文章片段范文第5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期刊种类也在不断增长,各类期刊无论在内容主题和读者对象上,都存在重叠的情况,同类期刊间竞争激烈。同时,期刊作为传统纸质媒体,也受到来自互联网、电子读物等新兴媒体的冲击。为了确保期刊有稳定的读者群,不断扩大影响力,吸引新的读者,除了文字编辑需要下工夫采编优秀的文章外,美术编辑也必须不断提高编辑能力,在期刊的装帧和四封设计上大胆创新,吸引更多的目光。正所谓“文如其人”,美术编辑的每件作品都透射出作者的素养、学识和为人。仅有熟练的技巧是无法设计出格调高雅、内涵丰富的作品的。不同时代对于文化素养的要求也有不同,当今对于普通期刊美术编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l)基本的英语能力。美术编辑大多数来自艺术院校或美术专业,在校期间往往在课程上偏重于艺术修养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文化课程的学习。目前,美术编辑使用的图片处理软件和排版软件,大部分自国外引进,通常采用英文界面。因此,要熟练掌握和使用这些软件,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是必需的。此外,如果从事科技类期刊的美术编辑工作,对英文的要求会更高一些。例如,在给电子类的文章配图时,通常会选用芯片等图样,如果没有一定的英文辨识能力,可能会造成配图中芯片所标明的厂家与文章所提及的芯片厂家大相径庭,不仅影响了期刊的专业性,也可能会给专业读者造成误导。(2)适当了解人文历史知识。美术设计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并非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舍弃文化的传承,必然会导致作品失去生命力,因此作为艺术工作者的美术编辑也必须对中国甚至国外的人文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对于综合类或文学类期刊更是如此,例如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图案的选择与文章主题合理配合,能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博得读者的认可。此外,在给以某一历史阶段为背景的文章进行配图的时候,美术编辑也必须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在筛选图片或照片时,能辨识出该历史阶段的特点,以免出现张冠李戴、贻笑大方的情形。(3)有较强的文字理解力。在期刊美术设计中,一件优秀的作品不仅仅起到装饰和艺术之美的效果,更应与文章相融合,用形象的视觉效果,凸显文章的内涵,为读者提供更深层次的阅读体验,引发读者广阔的联想。为实现这一目的.不但需要美术编辑与文字编辑进行沟通和交流,更主要的还是美术编辑对于文章主旨的把握。这就要求美术编辑能充分解读文字信息,能够深刻领会作者的想法和观点,并能将抽象的理念与具体的图片或图案相联系,通过视觉感受将其传递给读者。

力学不倦是提高文化素养的根本途径

无论是美术编辑还是普通人提高文化素养没有捷径可走,唯有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才是根本的途径。就美术编辑而言,笔者认为有以下3个途径。(l)博采众长,开阔眼界。简而言之,就是在工作之余,始终要抱着学习的态度,从各方面汲取知识和营养。作为专业工作者,美术编辑在学习中要有明确的目的,同时要注意方式、方法。首先,应该从专业方向人手,在生活中多留意其他艺术形式。各种艺术门类虽然不同,但本质是相通的,作为平面艺术的期刊美术设计,可以借鉴来自其他艺术门类的特点和技巧。例如,绘画、书法、金石、摄影、雕塑、建筑、戏曲和影视等,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其次,学习不应局限于专业知识,更要针对所编辑期刊的内容和特点,学习与之相关的知识。尤其是科技类期刊的编辑,要学习一些相应的科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留意其他媒体对科技新闻和科技事件的报道,做到心中有数。综合类期刊编辑,则应多关注人文历史方面的知识,多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多了解古今中外的历史事件,这样不仅丰富了知识,也提高了文字理解力。正如古人所言“多见者博,多闻者智”,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无疑是提高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2)持之以恒,积微成著。正如杜甫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美术编辑需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加强收集、整理和积累与专业相关的资料和素材。人类的灵感来源,并非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对存储在大脑中的信息进行再加工和再利用的结果。在期刊美术设计中,经常碰到的问题是缺乏好的创意,或者有创意却苦于没有好的素材去表达。解决的途径,只有从平时的积累入手,寻找答案。就积累而言,笔者认为可以分为2类:一类是有形的积累,比如建立素材库,将日常工作中经常用的照片、图样等,按照主题或风格进行分类整理,在需要时,只需浏览相关的分类便能找到相对切题的素材;另一类是无形的积累,将日常所见所闻中的艺术表达方式及以往处理问题的经验记在心中,针对各种问题形成不同的解决方案,当碰到问题时就能很快地找到解决的途径。做生活的有心人,那么灵感自然会常伴左右。(3)培养个性,独树一帜。当今社会讲究个性化,简单模仿或“随大流”的作品,是无法让读者眼前一亮的。林语堂曾说过:“在艺术作品中,最富有意义的部分即是技巧以外的个性”,期刊美术设计也是一样,必须根据期刊的主旨形成独到的艺术风格。这就要求美术编辑在日常的学习和积累中,不懈地锤炼艺术技巧,并找到属于自己的特色。一方面,需要美术编辑熟练掌握基本的技巧,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能将心中无形的想法化成有形的作品;另一方面,要勇于不断尝试新的设计理念,探索新的发展方向,避免故步自封,同时能够将这些新的创意和理念系统化地整理和规范,日积月累后便能形成独特的创作个性。正所谓“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具有作者鲜明特色的作品才能永葆艺术的生命力。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