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虞美人听雨

虞美人听雨

虞美人听雨范文第1篇

先看词上片。辛弃疾回忆自己少年时代,风华正茂,“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水调歌头》),虽生长在山东沦陷区,亲见了金人的凶残,亲历了沦陷区人民的苦难。但祖父仕在金朝,心系宋室,不忘家国,常带着他登高望远,指画山河,让他“谛观形式”,寻找机会“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这于少年辛弃疾的心中种下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加之沦陷区人民抗金斗争精神的鼓舞,更有孔孟之乡所受到的儒家“修齐治平”思想的深刻影响,文武双全的他坚信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坚信中原是可以收复的,坚信金人是可以被赶出去的。因此,他不知“愁”为何物,“不识愁滋味”。但为了学着前代诗家抒一点愁情,他只好“上层楼”找“愁”。大概是找一些生命的闲愁和爱情的相思之愁吧。值得关注的是此处连用两次“爱上层楼”,从诗歌的章法上讲起到了“起”和“承”的效果。前一个“爱上层楼”是因为“少年不识愁滋味”,因为无愁,所以“爱上层楼”寻“愁”;后一个“爱上层楼”是因为“上”了“层楼”为了学一点所谓的名士风流而“为赋新词强说愁”。正是风华少年时的无病,故作愁容的造作和憨稚。

再看词的下片。这里笔锋一转,写出了自己“识尽愁滋味”之后的感情变化。多么浓重的“识尽愁滋味”,它几乎囊括了诗人大半生的岁月,21岁时聚集起义军抗金,率众投奔南宋王朝,带领50骑兵北上济南敌营,生擒义军叛将张安国并押送至建康,从此宦游江南,不顾官职低微,一再奏表进言,力主北伐。在湖南创建“飞虎军”,在福建改革理财办法,积极打造铠甲,招募新军;镇江知府任上,又积极备战,遣谍侦查,拟建立江上万人劲旅,真真一个“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满江红》)的热血男儿。

但是南宋朝廷内部主战、主和两种力量争权夺势,此消彼长,主和派忌讳谈兵,主战派不备而战,而辛弃疾作为仕金官员的后代,作为曾经的农民起义军将领的身份深深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所以,朝廷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而只是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被用来解决一些民政问题。政治夹缝中的辛弃疾不断遭受政敌的排挤和打压,在其23岁到68岁的40多年间,他多次被言官弹劾,三度罢职,闲居长达20年之久,如其在《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中自嘲的一般,“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正如清朝赵翼所云,“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满怀报国之志却又报国无门的辛弃疾,看到南宋当局“忍耻事仇”的投降政策下,国土沦丧,生灵涂炭的惨痛现实,满腔悲愤,无处发泄,只好寄托在词作上。这样,就产生了辛弃疾反映广阔社会内容表达深沉爱国情感的大量优秀词作。

如《清平乐》中简单而朴素的村居生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如《青玉案》中深情而执着的牵挂,“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如《鹧鸪天》中春入平原带来的盎然生机,“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也有如《鹧鸪天》中对现实生活的貌似超脱,“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如《瑞鹧鸪》中以道佛思想来对自己的安慰,“随缘道理应须会,过分功名莫强求”。

更多的辛词是悲壮,是豪壮,“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如《摸鱼儿》中对朝廷当权小人的警告,“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如《满庭芳》中对故作清高,如群蛙鼓噪般的主和派的讽刺,“袖手高山流水,听群蛙,鼓吹荒池”;如《水调歌头》中对耀武扬威的敌人的蔑视,“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如《水龙吟》中以动态的人物动作写出词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激愤,“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如《永遇乐》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胸怀,“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更有“男儿到死心如铁”(《贺新郎》)的坚贞赤诚;“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的战斗渴望。

而这首构思精巧,手法洗练,篇幅短小而耐人寻味的小令《丑奴儿》就是他被弹劾罢官,闲居带湖时所作。

与上片相同的是,下片也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与上片互为呼应,同时从诗歌的章法上讲明显由“起”而“承”进入“转”而“合”。矛盾往往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情感也常常相反相生。人常说“乐极生悲”“兴尽悲来”,同样的道理,极度的悲伤之后也常常是归于平淡,最大的悲哀,是没有什么话可以讲的,即愁到极点时的无话可说。因此,词人在“识尽愁滋味”后便“欲说还休”, 已经不想再说了。在饱受风雨、历经人世沧桑之后,尝够了愁的滋味,反而不再言愁了,他根本不想讲话了。但其实“休”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不能说。投降派把持朝政,朝廷昏庸黑暗,自己已多次上表请战,知难有作为,再多说也无益,反“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论盗贼札子》),既然不想说也不能说,只好转言天气,“天凉好个秋”。好个“天凉好个秋”!闲淡的表面下,掩盖着多么深沉博大的悲愤啊。读到这里,我们才似乎真正理解了上片“不识愁滋味”的真正涵义。

一百年后的宋元易代之际,诗人蒋捷写了一首与辛弃疾的《丑奴儿》内容风格相近的词作《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与辛弃疾的“少年”“而今”两个人生阶段的对照相似,蒋捷也将“少年”“壮年”“而今”三个不同的人生阶段通过“听雨”这一生活细节贯穿起来,将人生几十年的时间和空间整合,集中而洗练地再现出最深刻的人生体验,以小见大,以少总多,可见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少年歌楼听雨,红烛罗帐,浪漫放纵,陶醉于情爱,无须辨昏晓。这是为下铺垫。壮年客舟听雨,江阔云低,断雁西风,孑孑于行役,感悟于人生。而今僧庐听雨,感慨万千,一生之悲欢离合,尽在雨声里消磨。好诗总是涵画,三节词句如同三个画面,虽极为简单,却包含了丰富的意蕴。其中心理,看似超脱,其实是最深的痛苦,是饱经折磨身乏神疲后的一种无奈,一种“死灰吹不起”(苏轼《寒食帖》)的麻木。

与辛弃疾相似,蒋捷也身逢乱世,历经磨难,饱经沧桑。他是南宋咸淳十年的进士,尚未一展宏图,南宋王朝这座大厦便已轰然倒塌。性格孤傲的蒋捷一心盼望宋王朝重整山河,宋亡之后他隐居太湖竹山,倾慕竹的气节,自号竹山,元多次征召,终不出仕,抱节而终。他一生漂泊,逢改朝换代,尝尽人生况味。《听雨》便是诗人一生的写照:少年的浪漫富贵,中年的孤独飘零,老年的悲苦凄凉,对比中颤动着读者的心灵。与辛弃疾的《丑奴儿》可谓各出机杼异曲同工。两首词均手法洗练,以简驭繁,尺幅千里,明白晓畅,无一丝难理解的字面障碍,一似脱口而出,浑然天成,却又韵味无穷,婉转不尽,均可谓小令中的大手笔。

辛弃疾与蒋捷均处于汉民族生存与发展遭到极大危机的时代,一个是“南共北,正分裂”(辛弃疾《贺新郎》),在金的逼迫下南宋集团偏安一隅;一个是“二十年来,无家种竹”(蒋捷《少年游》)身逢朝代更替,宋室彻底被元取代。他们都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都有着细腻的诗人情怀,两首词所要表达的是人生情感和认识,均已超越了个人体验之藩篱,而至于人类普遍之共识,所以能使不同时代的“后之览者”共同发出会心会意的感叹。

如果只看到二词的相似之处,那么,还不足以理解词人情感的细微之处。比较起辛弃疾来,蒋捷是一个比较平和的诗人,在内心悲凉到极点后便归于近乎麻木,归于“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的淡然,归于老来终于对人生的大彻大悟。他的词主要是抒发个人的辛苦际遇,在吟花赏月中表示对朝代更替前往昔岁月的眷念。或者说,他是用一种冷漠,麻木,用一种“放浪于形骸之外”的颓唐来表示对黑暗现实的蔑视,“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少年游》)。因此,他的词格调低沉哀婉。

辛弃疾则不同,他的政治抱负和期望值很高,有着极强的“济苍生”“安社稷”的儒家用世思想,他耻于言弃,他是撞了南山也不回头的永不言败者,他还“欲说”。所以,他的词忧愤而不失豪壮之气,体现了爱国词人的特点。

参考资料:

[1]《蒋勋说宋词》蒋勋著。

[2]《辛弃疾词赏读》 王明辉 王铭丽 著。

[3]《辛弃疾词新释辑评》 叶嘉莹 主编。

虞美人听雨范文第2篇

天还没亮,她早早起了床,穿上那件新买的红连衣裙,用最快的速度梳妆完毕,还特意在两只羊角小辫上缠上了两朵小红花,然后坐到轮椅上,出神地望着窗外。

雨还在下,象一串串跳跃的珠子,在弹奏着一个个亮丽的音符。可她第一次感到这雨是那样烦人。她等啊等,一分钟,两分钟……半个小时过去了,还未见到熟悉的身影。窗外只有清洁工扫地的“唰唰”声,人们还在美梦之中。

自从她搬到新村以后,她的同学就组成了红领巾雏鹰小队,每个星期天都来她家,给她补习功课,打扫卫生,推着轮椅车带她出去欣赏城市的美景。她十二岁了,天天坐着轮椅车从山脚下走过,可还没上过虞山,虞山在她心里是那么神奇和美丽。她一直有个心愿,在她生日的那天去一次虞山,看看想象中的辛峰旭日、剑门奇石;听听意念中的秦波飞瀑、维摩钟声;眺望令人神往的尚湖岸柳、湖甸烟雨……今天是她的生日,红领巾雏鹰小队的小朋友们约好推着轮椅车带她去虞山看日出。可是,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同学们还没有到来。

“叮呤呤……”门铃突然响了,她惊喜地转动轮椅去开门,原来是邻居王阿婆。平时,她爸爸妈妈去上班,王阿婆就来照顾她。王阿婆手里端着一碗面,笑嘻嘻地对她说:“今天是你生日。来,吃碗长寿面吧!”

她抬头一看,面上放着一块她平时最爱吃的排骨,散发出一阵阵诱人的香味,可她吃不下,急切地等待着雏鹰小队的到来。妈妈说:“傻丫头,今天下雨,看不到日出的,还是别等了。”是啊,雨天怎么看得到日出?可她不信:“不,我要等,他们一定会来的!”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她坐在轮椅上等着,泪水伴着时钟的“叮当”声流了下来。

虞美人听雨范文第3篇

胭脂泪,柔情似水

她原只是一普通女子,只是文武双全、样貌出众。她叫妙戈。那一年,她与他偶然相遇。妙戈欣赏他的智谋,爱慕他的才气,她奋不顾身地想追随,想要跟着当时已小有名气的项羽一辈子。她虽为女子,却不愿只做个花瓶。每一次征战妙戈都跟随在项羽身旁,不论胜与败,她都伴着他,为他起舞,为他舞剑,为的只是在他需要安慰时陪着他。

一切的幸福在一个本该平静的夜晚,被摔得支离破碎。那一晚,她听见四面楚歌悠悠,她望着身边的他,看到了眼神中从未有过的惊慌,她知道,这一夜将注定不平静。她起身取了剑,轻轻地舞起来,脑海里满是曾经美好的回忆。她没想过自己可以如此幸福,也未想过当年的妙戈可以成为今日的虞姬。泪已模糊了视线,只听见项羽重重地叹息:“虞姬,虞姬,奈若何?”她听着,没有回答,只是低声地唱:“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唱罢,挥剑自刎。如花一般的生命凋落,她却依然笑着,她会记得他的好,一直记着。这一次,她没有陪在项羽身边,她先走了。不想成为他前途的阻碍,所以选择离开,任芳魂零落随风飘。

英雄泪,不言后悔

他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后人,他有抱负有理想,他想复兴楚国,想做天下的主人。才华横溢的项羽,从未想过自己会遇上她,一个柔情似水、文武双全的女子。他爱她、宠她、连上战场也同意她跟随。那个他唤做虞姬的奇女子深深地刻在他的心里,成了除江山外最重要的存在。

项羽一向自信,但他太自信了,才走到了四面楚歌的地步。他知道也许这会使他最后的归宿。他担忧地看着虞姬,不知如何是好。他想带她远走,却不能舍下八千江东子弟,正犹豫,却见虞姬在面前倒下,一地刺眼的红,比牡丹更艳。他哭了,抱着冰冷的她,走出营帐。安葬了虞姬,项羽不顾一切地冲入敌军,他什么都没有了,除了自己。

最终还是败了。乌江边,项羽选择了自刎。走到这一步,不悔不恨,不怨不痛了。现在,一切都烟消云散,项羽保住了最后的尊严,去另一个世界,找寻他深爱的她。

这一段情或许没有梁祝的轰轰烈烈,或许没有宝黛的起起伏伏,却是一段情至深、义至重的感情。或许没有结局才是最好的结局,倘若项羽成了天下的主人,虞姬还会是那个抱着一生幸福无怨无悔的虞姬吗?项羽能只爱她一人吗?他无法保证,她亦没有自信。倘若一切都不一样了,那么霸王别姬就只是戏里的剧情而已。

虞美人听雨范文第4篇

美在常熟

“要来就来常熟,山清燕高飞……”。每当听到这首歌,我那美丽的家乡—常熟就浮现在我的眼前。

你瞧!那全国闻名的虞山,海拔213米,它峰峦回环,景色秀丽,充满诗情画意,树木郁郁葱葱,。虞山上有“亮山工程”站在上面极目远眺,整个常熟尽收眼底,是登高望远的好地方,一到晚上,新世纪大道和通港大道上的灯光仿佛两条巨龙盘旋在常熟的中央,好象在激励常熟人民奋发向上、勇往直前。虞山有许多古墓,有:商末仲雍墓、春秋言子墓、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墓……这标志着常熟历史文化积淀的深厚与辉煌。虞山还有许多景点,有:剑门奇石、宝岩杨梅林、兴福寺、读书台等。只要你一到那儿,所有烦恼都会抛到九霄云外,使你目不暇接。

你瞧!那风景如画的尚湖又是常熟的一大景点,与十里虞山山水相映,在青山蓝天的映托下,更显得丰姿绰约,风光旖旎。尚湖风景区位于常熟古城西,虞山之南,是部级太湖风景旅游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建有荷香洲、桔香洲、桃花洲、枫林洲、鸣禽洲、渔乐洲、烟雨洲等7个景点。人们还在湖中有意留下7个洲岛,做到水中有岛,岛中有水。七岛之一的“钓鱼渚公园”,还有一片水上森林,林中终年栖息着大量飞鸟野禽,是爱鸟观鸟的好地方。如果你置身于此,一定会觉得好象到了玉皇大帝的天庭之中,使你飘飘欲仙。

我的家乡真是地美、水美、山水美,如果你要外出旅游,就清到我的家乡常熟来吧。

虞美人听雨范文第5篇

解释为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断雁指失群的孤雁。此句出自《虞美人听雨》,作者:蒋捷,全文如下: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首诗表达了黍离之悲和铜驼荆棘之感,以及作者悲欢离合的个人遭遇。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相关期刊更多

传媒与教育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美育学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浙江省教育厅

美与时代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