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从现在开始教学反思

从现在开始教学反思

从现在开始教学反思

从现在开始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一、转变教育观念,为反思打好理论基础

我园多次组织教师参加教育专家的讲座,组织教师深入学习《纲要》中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并请教育专家对实际的教育案例进行分析评议,对最简单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帮助教师重新理解幼儿,如“幼儿是如何学习的”、“对幼儿来说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是最有益的”等。鼓励教师不断学习学前教育理论书籍,学习幼儿心理学、教育学,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进行由浅入深的思考,为教师进一步的反思打好理论的基础。

二、改革备课形式,为反思积累丰富的原始记录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园调整了教师的备课形式,从以计划为主的备课转向了以反思为主的备课形式,更加强调教师的观察、倾听与记录。幼儿稚嫩的话语、笨拙的举动都是教师的第一手资料,教师不必整天为了备课而备课,而要把更多的时间用于观察孩子、研究孩子,开始重新思考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教师才不会无所适从,才不会由着个人的情感进行教育教学。

三、学会发现问题,是教师进行反思的最佳切入点

教师必需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具备对教育教学现状和教育理论的敏锐力,具备随机调整教育行为的能力,这样才能及时地发现问题、进行反思、解决问题、调整自我。培养教师发现问题的能力,我们主要分两步走:先给教师们一些示范性问题,如幼儿在洗手时,为什么总是不认真,让教师对照本班实际,思考是否确实存在这些问题,为什么我没发现?鼓励教师进行反思,逐步帮助她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让教师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大家一起研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两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教师开始积极的思考,并且努力成为反思的实践者。

四、开展对话式教研,为教师的反思提供平台

在教研活动开始前,我们要求教师首先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捕捉自己认为值得反思、值得研究的真实教育事件,并将其记录下来。这些“事件”可以是发生在幼儿身上的学习情况,也可以是教师自己的教学行为;可以是教师所面临的尚未有效解决的教育问题,也可以是教师对某个教育问题的解决过程的直接记录;可以是即时记录的“事件”,也可以是事后记载的“事件”;可以是一个单独的“事件”,也可以是一系列相似或相关的“事件”。记录时可借助于纸笔,也可以借助照片、录像或者儿童的作品等。教研活动中,教师先对“事件”进行解读和反思,然后向合作同伴“公开”,大家展开讨论,在讨论和交流中集结他人的智慧一起进行反思和研究。有时,我们利用摄像机拍下教师的日常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适宜的分析,将教师的实践作为一面批判的镜子,反射出自己行动的影像,引导教师自我反思和分析本次活动的体会与不足,进行自我否定批判性的评价,引起其他教师的关注和争议,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有时我们也在教研活动中让教师谈谈工作中的困惑,或者分享别人好的经验和方法,为教师在工作中创设平等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在我们的对话式教研活动中,提倡培养教师以及管理人员之间保持坦诚、质疑和释疑的态度,即不怕提问,不耻下问,营造一种无论什么时候都能畅所欲言的、听者无怨的同事关系。

五、创造机会,引导教师不断强化反思的过程

(一)注重利用各级各类研讨活动,为教师提供反思的机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教育科研、教学改革等领域的研讨活动异常活跃,这就给教师创造了有利于强化反思过程的各种机会。近几年来我们组织教师多次参加全国和省市各类重大课题研讨活动,借助省、市教科所组织各种研讨活动的机会,组织尽可能多的教师观摩、参与、交流论文等,从而强化了教师不断反思的过程。

(二)激励引导教师及时总结提炼反思的成果。这样的一些反思往往是教师思维火花的闪烁,只有引导教师及时加以捕捉,并加以深化,才可能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因此我们向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一定要勤于动笔、动脑(人脑和电脑),“强迫”自己多提出几个“为什么”,要及时形成书面材料(纸面的或者是电子的),通过交流促进提高。

从现在开始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当今社会正在飞速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需要大量的专家学者型的教师。这样的教师他们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具有反思精神。正因为他们特殊的个性才注就了他们的不平凡。纵观世界历史,凡是有成就和突出贡献的人都具有这洋的特点。袁隆平地球人都知道的一个中国人的名字,他被称为“杂交稻之父”,他通过改良水稻的品种,解决了中国十几亿的人的温饱问题,也为世界和平和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正因为他对世界的特殊贡献,联合国为他颁发了世界和平奖章。然而这荣誉的背后有谁知道伫立田埂,林立风中,一干就是多年?又有谁知道他成功背后成千上万次的失败?正是他千万次的反思自己的失败教训,不断总结经验才取得了今天的辉煌!所以毫无例外教师的成长也需要这种反思精神,特别近些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畸形和片面发展,致使人才的培养缺乏系统性和创造性,这种教育致使专家学者型的教师失去成长的条件。尽管不少老师胸怀梦想,可是由于自身知识的局限、认知的误差和反思精神的缺乏,使他们在来去间徘徊,最终事与愿违,抱憾终身失去最好的发展时期和阶段。

我自大学毕业就梦想做一位令人尊敬的好教师。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憧憬着我的未来并践行着一个音乐教师的光荣使命和职责。我快乐并幸福地坚持着至今已经20年了。在这个短暂而又漫长的过程中我为自己偶尔取得的小小进步而喜悦,也经常被碰到一些难解的教学问题而困扰。记得刚开始上班时我为了上好课每天都认真备课并坚持写详案,并告诫自己一定要面带微笑,精神饱满地走进教室。可是由于我只从自己和知识的系统角度考虑犯了普通音乐教学走向专业化的错误,尽管我很认真但从学生课上的表情来看他们似乎并不感兴趣。所以上课时学生们就爱讲话甚至起哄,于是我只好停下来给他们讲道理,可是几分钟后他们又开始讲话了。可以说一节被他们搅得支离破碎。课后有的学生就主动找我说书上的歌不好听,问我能不能在课上顺便教唱一些流行歌曲。记得当时我理直气壮地说流行音乐不好没加考虑的就拒绝了他们,后来他们只好失望地走掉了。后来尽管我满怀期待,但一点也没有什么改变。这种现象坚持了很长一段时间,它让我伤透了心,甚至到了绝望的边缘。后来在一些老教师的建议下,我开始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在上好书上内容之后把一些好听健康的歌曲尝试放给学生听并教他们唱,结果学生非常喜欢,从那以后课堂气氛也比以前融洽了。2002年我参加了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新课程音乐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在培训中我有幸聆听好几位全国著名专家学者的讲座。他们有的讲新课程的理念,有的讲教学方法和手段,有的讲教学设计、有的讲教学法等等。其中印象特别深刻还是全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徐州师范大学教授费承铿,记得当时他讲了很多理论,从课堂教学到课外实践无不包容。除此之外还讲了一些他到基层亲身实践新课程教学的过程和感受,最后他说:“要取得教育教学有大的进步,必须要自己深入其中,失败不要紧,可以通过写札记把每一次的实践记录下来,不断反思。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和新课程同进步共发展。

目前有关教师成长的教学有反思性教学、微格教学和案例教学三种类型。所谓反思性教学,指的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它主要源自于杜威的反思观念。根据杜威的看法,反思与例行相对,反思是以开放的心灵、负责任与专心诚意的态度,对任何信念与实践的先前基础与后果,作主动、持久与慎重的思考。如果教师学会反思性教学,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就能使自己很快地适应现代教学和社会发展。

反思性教学它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反思性教学,可以为教师设计反思性教学模型提供理论工具;第二,通过反思性教学可以较快实现教师教学的合理化;第三,它为教师成为学者型教师,提供了自身发展和自主发展了强有力的保障。有人要问我想学习反思性教学,可我不知道教学反思过程。下面我就教学反思的一般过程来谈谈自己的看法:首先教学反思的第一程序就是分析教育问题和情境——界定令人质疑的教育问题,了解何事、为何、以及如何。它的意思是告诉你在分析教育问题和情境时,一定要弄清楚是什么事情?为什么会这样?最后决定怎样来解决问题;第二,从各种观点审视问题——从历史、社会和政治等层面,来描述和分析其结构特征。这个过程告诉我们,人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我们必须从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昨天的历史可以为我们的今天提供借鉴的经验,我们必须用历史的、唯物辨证的眼光来看问题,教育的自然属性属于社会现象,要了解教育必须先研究社会,社会需要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同时教育还受上层建筑政治的影响,当然教育对政治也有反作用。教育属于社会现象,而社会现象错综复杂,因此要认清教育问题必须从多方面多层次地对教育进行分析和判断,只有这样才能揭示教育的本质问题,不被假象而迷惑;第三,进行手段与目的的分析——既收集相关信息以评估问题产生的可能原因、各种问题解决的方法及其意涵。这个过程告诉我们,所有问题都出在教育教学目的和教育教学行为方式上面,要找到问题的症结必须从这两个方面收集信息资料,然后设计解决方案;第四,评估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考虑各种解决方案的可能后果和启示。上一个过程从目的和手段方面采集了大量的信息资料,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研究出出现问题的多种可能和解决方法,在筛选优化的基础设定解决方案。

以上是我对教师成长和反思性教育的一点简单看法,它或许不够全面,也许不够深刻,但我始终相信它会对我们广大教师的成长有所帮助。我们广大教师要想提高自己教育和教学水平唯一的途径也只能是自己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和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只有通过反思我们才能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方式有所认识;只有通过反思我们才能记录下了我们成长的足迹;只有通过反思我们才能清楚地认识历史,以古鉴今;只有通过反思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并且找到自己今后努力和前进的方向。朋友学会了反思你就拥有了一把提高教育和教学的金钥匙,成功的路上又多了一个你,大家伙熟悉的身影!

从现在开始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UDS项目组组织“学校发展从我做起,从计划开始”的干部工作坊培训,给我们多年形成的根据上级部门计划来制定学校计划的习惯带来冲击;参与互动式的培训方式又极大地调动了学校干部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乘风借势,新学年,依托计划更进,促进管理团队提升,推进学校整体发展成为我们的工作思路。

■ 初步调研,引发思考

学期初,学校开展了新校长到学校及项目组进入学校的双向、初步的调研,在专家分析、指导下,清晰了学校办学的优势与不足,并初步了解了教师的工作状态和学生的整体情况。同时,也发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绝大多数教师感到工作负担重、压力大,对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缺少期待。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调整调研策略,集中对这一现象进行重点调研,透过现象挖掘本质。

■ 重点调研,反思改进

我们采用“培训式调研”的方式进行调研,并针对“教师工作累”这一问题,用“问题树”的方式进行分析。在头脑风暴穷尽问题产生的原因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我校班额大,教师教学任务重;生均面积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难,管理头绪多等因素,都是造成教师精神压力比较大的原因。由此也引发了我们对学校管理的深刻反思:作为干部,要充分理解教师,关心教师需求,努力为教师做好服务:要干有效的事,多沟通,精简事务性工作,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和压力。因此,我们提出了努力打造“尊重、服务、高效”的管理文化,不断改进管理行为,提高管理实效性的学校管理目标。

■ 改进行为,提高实效

新学期的计划持续更进。围绕管理目标,我们对干部管理行为转变提出”三变四多”。“三变”:变布置工作为培训;变检查工作为指导;变评价为引领。“四多”:多听、多看、多走、多思,及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提高工作效率。

管理持续跟进。每次行政会,我们都会针对干部调研和深入的情况进行讨论,反思管理行为,并提出改进意见;建立《干部管理手册》,不断提高管理的目的性、计划性和实效性,让尊重与赏识融入日常管理之中,促进管理文化形成。

“三变四多”管理行为的更进,让我们的干部学会了换位思考,更加关注教师的需求,尊重教师的价值和付出的劳动,并能带着问题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真听”、“真改”在我们的改变中,教师也开始关注学校的发展,还能积极提出建设性意见,尤其是工作的心态也开始产生着微妙的变化。

学期末,在总结执行计划的基础上,干部围绕新学期计划制定再次开展研讨,大家一致认为:计划应该紧紧扣住学校发展的主题,体现学校发展规划年度目标的落实;应该基于制约学校发展问题的解决;做到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措施到位。

从现在开始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主题游戏 游戏评价 幼儿反思

【中图分类号】G 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3-03

一、问题的提出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1]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帮助幼儿获得有利于一生发展的知识、技能,形成促进一生发展的习惯、能力和思维方式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追求,这里的思维方式包括"反思"。

教育家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2]其实,在各行各业的发展中都离不开反思,可是多数人缺乏反思习惯和反思技巧,只能在工作中凭着感觉去摸索,正如李娟老师说到"多数教师每次反思的内容都很随意,缺乏对焦点问题的集中分析。" [3]由于反思的随意性,我们有时会错过重要问题;有时也会无意中获得一些有价值的反思,但却很难举一反三;"只有极少一部分人的反思能达到'批判反思的水平(critical reflection)'"。[4]而只有"批判反思"才能从客观的角度提出问题,并寻根问底。试想如果反思能从幼儿开始,从小形成一种有意反思的习惯,在成人的帮助下不断总结反思的经验,形成与自身相适应的反思技巧,将来就不会出现那么多为反思而难的教师,不会出现那么多找不到出路的研究者。这将成为我们理想的追求。

而反思又是在评价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我选择了《教师运用游戏与评价发展幼儿反思能力的研究》这一论题,希望以中班主题游戏《我的服装我做主》为切入点,在探讨这一主题游戏的评价策略过程中,运用观察法、文献法和行动研究法,以实践作为研究的起点,从"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采用预诊--预设--实践--反思--修改计划--再实践的循环研究,探索促进幼儿形成反思习惯的评价的时机、形式、方法的恰当性。获得引导幼儿从被动的无意识的反思行为到主动的有初步意识的反思行为的基本方法,并能为其它的活动提供一些参考。

二、研究过程

(一)运用观察法观察幼儿游戏行为,收集幼儿在游戏中的反思情况(例一)

例一:

背景:教师观察到的秘密

秘密一:集体活动时,凡凡转过身和轩轩低着头指着衣服小声地说着什么,老师走过去,她们马上转过身来坐好。教师发现凡凡穿着一件新衣服,刚才她们指新衣服的地方有好多的装饰彩片。

老师猜想,可能凡凡正在向轩轩炫耀自己新衣服上的装饰彩片。

秘密二:盥洗室里,凡凡正在给其他来盥洗的小朋友发小彩片,当她抬头看见老师时,快速地将小彩片放到了老师面前:"老师,这个亮片片掉了,给你。"老师观察发现,凡凡穿新衣服这两天,经常会在老师不注意的地方分发衣服上的彩片,得到彩片的小朋友会把它放在自己的口袋里。

目的:通过对话,帮助幼儿了解将衣服上的彩片摘下来的后果,从而使他们能制止自己的不当行为。

实录:幼儿自由交流时间:教师来到凡凡面前蹲下说:"这件衣服有点特别,你一定很喜欢吧,喜欢它哪儿呢?"

凡凡:"我这儿有许多亮片片。你看还会发光呢!"

师:"还有谁也喜欢这件衣服。"

轩轩正看着我们,听到我的话后,笑了笑。

师:"你喜欢吗?"

轩轩:"喜欢。"

师:"喜欢哪里?"

轩轩:"我也喜欢这些亮片片,我也有带亮片片的衣服,今天没有穿来,我的衣服是粉色的,更漂亮。"

小宇"她还给我几个亮片片呢?"。边说边把手放在口袋里掏。

师: "我也挺喜欢这些亮片片,要是我,我也会揪下来送给自己喜欢的朋友。"

凡凡抬起头:"我也想。"

师:"那如果我把它揪光,衣服还好看吗?"

五个小朋友一起说:"不行!""不行!"

师问:"为什么呢?"

"那衣服就不好看了。"

师反问:"可是揪掉一点,就好看了吗?"

他们不说话了。

师问:"这些亮片片放在这里是自己好看的,还是为了让衣服好看的?"

凡凡:"当然是让衣服更漂亮。……那我以后不揪了,不然衣服就不好看了。"其他的幼儿也把亮片片还给了凡凡。

师:"衣服上的装饰确实很漂亮,想不想自己做呢?"

"想,我想在衣服上贴上卡通图片。""那我做奥特曼衣服。"……他们热烈地讨论起来。

黑格尔曾说过:"反思就是对思考着对象的思维的思考。"其实反思,就像例一中幼儿的思考方式一样,是对过去的行为和思维的再思考。人的行为都是有一定意图的,幼儿也是这样,例一中的凡凡将衣服上的亮片片摘下来分发,其意图是希望向别人炫耀自己服装的美,从凡凡他们的本意出发,是他们对美的追求。幼儿的生活中,在建构时不停地变换插塑,试着寻找合适的房顶;在观察小动物时用各种工具去试探;在与同伴交往时从简单粗暴到略有技巧,不断变化方法尝试等等,这些都有着与例一同质的思维方式――反思。只是我们在匆忙间忽略了它的存在。仔细地思量,其实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幼儿的反思随处可见。

(二)查阅文献,整理关于幼儿游戏、游戏评价和反思的心理学知识和提高幼儿反思能力的指导方法

对于游戏的研究在西方已经有较悠久的历史,也产生了一些不同的游戏理论,特别是现代的弗洛伊德、皮亚杰、维果茨基关于游戏的一些论点至今仍具指导意义。我国也十分重视游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除了近代提出了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的观点,新《纲要》再次提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单独将游戏评价环节列出来研究的较少。在邱学青著的《学前儿童游戏》一书中专门列出了"游戏的自我评价:游戏讲评"这一节。笔者查阅了2005--2008年 的学前教育期刊:《早期教育》、《学前教育》、《学前教育研究》找到了四篇关于游戏评价环节的文章,其中也隐含了关于引导幼儿反思自己行为的内容。[5]通过分析发现许多教师已经对于评价环节高度重视,知道了引导幼儿在评价环节开展自我评价进行反思的重要性,对如何在这一环节运用恰当的方法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做了一些探讨和研究,但研究缺乏系统性,而且对于评价环节中提高幼儿自我评价的价值发掘不够,没有重视评价中幼儿的主体性和反思性。关于在游戏评价环节发展幼儿反思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

(三)欲擒故纵,让幼儿在与自己的辩驳中内省

假设:如果能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发现"有意图的行动"带来的"意外后果",也许他们会主动地改变自己的行为,达到最佳的效果。

实践:为了让幼儿发现行为的意外后果,我试着按幼儿的思路继续下去,于是构想了《秀秀我最喜欢的服装》活动。

第一步:"纵",成为孩子们的同盟

反思是对过去的思维和实践的再思考。既然幼儿喜欢自己选择衣服,他们有自己的审美观点,那么我就为他们提供一个自己选择、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尽情的炫耀和讨论。

例二:

一天,我带了一件颜色鲜艳装饰着许多小花的毛衣,对孩子们说:"看,这是我最喜欢的衣服,漂亮吗?你们觉得我喜欢它哪里?""它的颜色好看。""这上面还有许多小花。"……孩子们随意地说着。我又说:"你们也有自己喜欢的衣服吧?明天拿来给大家看看、讲讲。"还没等说完,孩子们就开始大声议论开了,"我的衣服可漂亮了,上面有许多小珠珠。你没见过,妈妈不让我穿到幼儿园来。""我喜欢奥特曼的衣服,明天我带来给你看。" ……

第二天,每个孩子们都非常兴奋的带来自己喜欢的衣服,有的家长也帮着自己的孩子向老师介绍孩子的想法。虽然是深秋,但孩子们的衣服却没有季节的概念,有的带来了薄薄的纱裙;有的带来了小小的开衫;有的带来了复杂的韩服……。也没有场合的概念,有的孩子带来了妈妈的裙子;有的带来了爸爸的军装和军帽;有的带来了妈妈的长风衣。

他们刚进教室就开始试着穿起来,小惠想把小开衫套在自己的外套外面,她伸进去了一只袖子,但怎么也穿不上另一只;伟伟把爸爸的军装短袖套在外套上,带着军帽,在教室里走来走去。飞飞的连体服穿不上,他坐在那里看着别人;雯雯拿着自己的韩服到各个桌上去讲;小雨的奥特曼衣服吸引了七八个男孩子,……半小时过去了,他们的兴趣仍然很浓。教师请他们穿上自己的衣服进行服装表演,他们急忙冲到前面争着走台,做着各种与服装相称的动作,也有的孩子带来的衣服穿不上,他们就用手拿着展示。

第二步: "擒",引导幼儿在与自己的辩驳中内省

吉登斯认为:"反思性监控过程对应与话语意识。"[6]也就是说反思离不开对话,包括幼儿自己内部的对话和与教师、同伴的对话。因此我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困惑开展了对话式的评价。

评价:(等他们稍微安静下来。)

教师说:"我刚才看见小惠的衣服可漂亮了,可是她没穿上,谁来帮帮她?"

在帮小惠穿衣服的过程中,许多幼儿都发现了小开衫太小了,根本套不上。

幼儿1:"把外套脱下再穿吧。"

幼儿2:"不行,那样会生病的。"

幼儿3:"这根本不是现在穿的衣服。"

教师问:"那是什么时候穿的呢?"

幼儿:"天气暖和的时候。""夏天。"

教师说:"是啊,衣服虽然漂亮,但是如果不是这个季节穿的,能不能穿呀?还好看吗?"

幼儿4:"她的纱裙,也不是现在穿的。"

幼儿5:"那是结婚的时候穿的。"

幼儿6:"小孩哪能结婚呀,那是夏天穿的。"

幼儿7:"在表演的时候穿的。"

经过展示和讨论,孩子们自然地发现了,衣服再漂亮,季节不对,年龄不对,性别不对都不合适。当雯雯的韩服穿在身上时,鹏鹏马上说:"穿这衣服不好跑步。"于是他们又发现了有的衣服虽然也很合适,因为不方便穿脱或者不方便游戏,不适合上幼儿园穿。

"小惠无法穿上自己的漂亮衣服",这就是 "意外后果"。她肯定对于自己地选择有了一定的怀疑,产生了自己内部的对话,这时我及时在集体面前提出了问题,孩子们在不断地实践中思考和改进着,于是提出了零散的总结,通过集体辩驳,最终获得了新的观点。

幼儿对于服装的现实需要有了内省,开始能够介绍成人的意见,配合现实选择衣服。但是幼儿对服装的兴趣仍在,"游戏是幼儿进行社会实践的基本途径。"

第三步:从游戏到评价,让幼儿的反思看得见

两次的反思引导增加了我的信心,面对新的游戏思路,反思该走向哪里呢?我重新分析了幼儿以往的行为,发现幼儿对于服装的审美仅仅停留在颜色鲜艳和装饰物的多少上,事实上颜色的搭配和装饰物的装饰技巧才是评价服装美的关键,而中班的幼儿应该能理解简单的构图(如对称、连续纹样)和基本的色彩搭配常识。如果反思继续下去,应该引导幼儿在实践中对比和发现服装审美的关键,并主动探求简单的构图和初浅的配色规律。于是开展了第一次游戏《打扮我们的服装》

例三:

实录:在游戏中幼儿非常投入地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装饰服装半成品或制作服装饰品。多数幼儿都不假思索地在衣服上贴花、叶子、珠子,而串链子的幼儿拿到材料就串,没有任何规律。只有静静和小小在装饰时注意到了布局,静静在上衣的左右各拼贴上了一朵小红花,注意到了对称。而小小在裙子的底边重复地用了许多小圆点,表现出了对连续纹样的感知。服装表演时迪迪和媛媛争着要穿小小装饰的裙子,而萱萱第一次就选择了静静的上衣,其他的模特随便选了衣服,将许多装饰物往身上、头上贴、挂。最后,当幼儿观看服装表演和作品展示时,教师及时引导幼儿开始讨论。

评价:教师选了几件装饰的花纹多、颜色乱用的服装与简洁清晰的服装放在一起,问:"你们喜欢那件衣服?为什么?"约有1/3的幼儿选择简洁清晰的衣服,但都说不出理由,只说好看。其他的2/3幼儿则喜欢装饰多的服装,认为颜色好看,花多。于是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比较配件多而且不协调的与协调适当的模特,几乎所有的幼儿都喜欢协调适当的模特,有的幼儿指着不协调的模特说:"她有点吓人。""我都认不出来她了。""为什么吓人呢?"教师问。幼儿沉默了一分钟,"她身上的东西太多了……" 鹏鹏突然说出了这句话。"就是,乱七八糟的,"丽丽也说。"那我们看看你们都喜欢的模特,她身上的花就怎么样?"老师问。"不多,好看。" "我们再来看看这些设计的衣服,现在你们认为哪件好看呢?"这次有10名幼儿有了改变,而且他们能简单地说出原因。

教师总结:"虽然有装饰的衣服更漂亮,但如果装饰物太多或没有规律的乱放,就会让人觉得不舒服,看来装饰一件衣服不那么简单。下一次我们多收集些衣服的图片一起来分析一下,再玩游戏,你们设计的装饰肯定更好看。"

从实录中幼儿的表现看,他们的能力和事先的预想相吻合,他们对服装美的认识和表达只停留在外在装饰物上,对于它的布局和搭配没有注意。但这也可能是由于是第一次游戏,幼儿还沉浸在对材料和游戏形式的关注上,他们在游戏时并没有认真地思考和分析。而静静和小小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幼儿的审美发展还有余地,这为老师的评价和下一次游戏提供了依据。而在评价中教师运用对比的方法将不同特点的幼儿作品放在一起比较,是幼儿的原有意图的"意外后果"放大,再引导幼儿比较分析,起到了突出和挖掘幼儿思维的效果,让幼儿的反思在不自觉之间展现了出来。但是幼儿的反思仍然是零散的,缺乏目的和技巧,有时他们的直觉能够感受到什么,但却分析不出原因,比如他们喜欢简洁清晰的衣服,但说不出理由;有时他们在思考时能意识到点什么,比如突然说出的"她身上的东西太多了……" "乱七八糟的"。看来幼儿反思的发展,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解决的,需要教师精心地设计和引导。游戏还将继续发展下去。

三、结论与思考

经过三个月的研究,从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幼儿阶段,特别是中班以后有了明显的反思意识,他们可以进行简单的反思。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能逐渐去自我中心化开展反思。在教师把握方向的基础上逐渐尝试从无目的的凌乱的反思向有目的的主动有逻辑的反思发展,有的幼儿甚至尝试为下一步机会提出合理化建议。虽然受到取样和时间的影响,研究的推广性不太强,但其结果对于别的研究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也给了我们一些启示。

(一)幼儿的反思是特别的

幼儿的反思之所以被忽略,因为它虽然有基本的反思模式,但却存在这个年龄段独有的特点:

特点1:幼儿的反思结果多是成人的常识。从三则案例都能看出,像衣服上的彩片揪掉,衣服就不好看了;衣服再漂亮,季节不对、年龄不对、性别不对、场合不对都不合适。其实幼儿的这些反思结论,是成人不用多想就知道的,在成人这里根本不需要大费周折。而建构时哪一块合适,对于成人,一眼就看出来了,不需要尝试和批判。虽然这些对幼儿而言需要较长时间的思考和改进,却会因为成人的惯性思维而被忽略了。

特点2:幼儿的反思缺乏社会价值。"反思"之所以被大力的提倡,就是因为其有着较大的社会价值,它可以使我们的工作不断地改进,社会较快较好的发展。但在幼儿的生活里最大的事不是社会发展,而是基本的生活需要,如吃、穿,还有游戏,他们的反思仅仅是为了改进自己的需要和解决游戏中出现的"意外后果"。这些问题是否解决,对其他人没有影响,对幼儿自己的影响也不大。所以不会被引起重视。

特点3:幼儿的反思是内隐的、无意识的。反思最初的状态就是一种缄默知识,只是成人的自我意识较强,能有意识的将自己的缄默知识表达出来,从而使反思变成了群体性的集思广益。而幼儿的反思只是对继续游戏的需要而进行的有限的思考,这种思考缺乏自我意识,而且没有明确的目的。所以一般情况下,幼儿表达不出来,同样也很难被成人发现。

由幼儿反思的特点可以看出,他们的反思还处在萌芽阶段,缺乏对内心的自我认识和理性思考,要想实现我们的追求,我们必须做出恰当的引导,去放大幼儿的内心世界,让幼儿的反思看得见。

(二)幼儿的反思对他们的思维是挑战,也是机遇

反思是一种高级的逻辑思维。首先要求反思者对事件有着较为细致、客观的认识和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还要通过推理给问题找到恰当的解决方法然后实施。正如"例二"和"例三"中的集体反思一样,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各种手段,如直接观察、再现、展示等,才能基本了解事情的经过,对细节进行分析,逐渐理清思路。在这些环节中要考验幼儿的记忆力、观察力、分类和归纳能力、推理能力以及调动已有经验进行发散思维的能力,对幼儿的思维能力无疑是一种挑战。

但由于幼儿在反思中需要不断运用这些思维方法,所以在教师的恰当提问和引导中,幼儿的反思将会成为这些思维能力发展的最好土壤。当幼儿反思时,他们会努力使自己注意观察、积极回忆,使观察能力和记忆力得到了锻炼和强化。幼儿就会逐渐从主观、自我中心向客观地认识事物发展。例如"例一"中凡凡一组幼儿对摘服装上的装饰的回忆,从刚开始较只顾自己感受,逐渐能够客观的回忆摘装饰物的后果,开始顾及整体感受了。而当事实能够再现时,幼儿可以在一次次的提出问题和被反驳中正确的分类和归纳,找出真正的问题所在,从中学到分类和归纳的方法。"案例二"中幼儿从对小惠穿不上小开衫的分析,到最后将所有不合时宜的服装分类和总结得出了结论,"衣服再漂亮,季节不对,年龄不对,性别不对都不合适。"从而发现了自己选择服装的问题。就可以看出幼儿在反思过程中的提高。同时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会无意识的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从而帮助幼儿学习举一反三,提高发散思维的能力。虽然幼儿在反思中的思维差异很大,但在多次的讨论中他们都有不同的进步,这就达到了反思和评价的教育效果。

(三)幼儿的反思需要从游戏到评价不断循环

科学的反思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说通过实践(验)检验的完整过程。[7] 幼儿的实践就是游戏,所以我们应该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机会,使幼儿在游戏中发现问题。在案例二幼儿在游戏中发现原来他们想的和实践并不一样,所以他们才能够发自内心的感受,并主动改正。

而评价则为反思提供了平台,在群体的你一言我一语中,幼儿的缄默知识被挖掘,如"这根本不是现在穿的衣服。" "天气暖和的时候才能穿。" "穿这衣服不好跑步。" ……所以幼儿才能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想法,使思路接近逻辑。可见反思必须依附于实践而行,在实践后通过"话语"实现新的认识。然而幼儿更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正像案例三那样,新的材料使他们兴奋而限制思考,他们的反思零散而且缺乏逻辑,因此要想使幼儿在反思中获得提高,教师必须耐心等待、精心的引导,从游戏到评价不断循环、递进。

(四)幼儿的反思仅仅是开始

幼儿没有游戏以外的目的。幼儿之所以在游戏中反思是为了更好的游戏。如果一味的为了反思而活动,将会改变幼儿游戏的性质,从而使幼儿失去游戏的兴趣,对反思产生逆反。我们的追求是在幼儿的游戏中养成一种反思的习惯,逐渐产生反思的意识。因此我们在设计和引导时一定要注意控制反思的度,幼儿的反思仅仅是个开始。

当然,仅仅一个主题游戏并不能反映出分析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对幼儿的反思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分析和探索,更需要我们有一颗发现的眼睛和真正与儿童平等的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9)第2版

[2] 朱长风.加强教学反思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新西部[J].2007(10)

[3]李娟.园本教研活动中如何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教研导刊,2008(8)

[4]张晖.对幼儿游戏评价的反思.早期教育, 2003,(12):17

[5] 邱学青.第十章第三节游戏的自我评价:游戏讲评.学前儿童游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第2版:284-292

[6]王远.对吉登斯"反思性"概念的理解.湖南社会学网, 2008(12)

从现在开始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 减负增效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2-0140-02

新课程实施以来,数学课堂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我们应当客观地分析课堂现实,总结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减负增效问题已摆在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面前,更给我们提出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新理念、新模式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一 注重设置情境,引起学生思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能以什么方式开始,关系到学生会以什么样的姿态,什么样的情绪开始一节课的学习。数学课堂上要能为学生创设一个平等、和谐、自由、愉悦、而又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和悦的环境中畅所欲言,展示自我,学生创造灵感的火花才会自由绽放。例如: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节中,先以Flash课件展示“海上日出”的优美动画情境让学生在享受美的同时,指出动画中的太阳和海平面有哪些位置关系,让学生在讨论中开始一节课的学习。通过这些教学情境的设置更易引起学生的主动思考。

在情境设置时,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提出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现实情境与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性,进而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使学生从开始就带着一种好奇心和探究欲走进数学课堂,这有助于课堂教学任务出色地完成。

二 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能够充分利用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将数学课堂生活化、应用化、趣味化。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时,要能够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让学生主动探求,主动合作,主动获取知识,最终形成知识技能。要把“学生学什么”作为教的内容,引导学生去质疑、发现、探究、归纳、应用。这样在学生的参与过程中自然能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趣味性。例如,在“合并同类项2”教学时,要求学生通过竞赛活动任意写一个两位数,用这个两位数减去十位与个位上数字,再把所得的数各数位相加后乘以11减去66,问结果等于多少?每一位学生在纸上写的两位数虽然不相同,但结果却都一样,同学们面面相觑,感到惊奇,这是怎么回事呢?在此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浓厚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究知识主动性和兴趣。在实际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观察、探究、实践和交流等形式的基础上,将学习知识的外在形式转变为学习的内在刚性需求,即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就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所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三 注重课堂讨论,激发学生思维

讨论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更是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最有效的方法。只有多参与到问题探究讨论中,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与提高。但讨论的前提是要能够注重讨论思维情境的设置。

例如,下面的一道探索规律题:根据下图所示,按不同的方式摆放餐桌和椅子。

教师提问:1张桌子放多少把椅子?2张桌子放多少把椅子?4张桌子可放多少把椅子?n张桌子可放多少把椅子?

学生1:4n+2;

学生2:2×2n+2;

学生3:2n+2n+2;

学生4:(6-2)n+2

……

解题的结果是一样的,但思维方式是不同的。

问题是数学课堂学习动力系统中的主动力;问题对思维发展具有指向作用,因此问题是探索活动的指航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够自觉摒弃那种“导演加主演”式的教学定式,要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真正的引导者这一点上,通过自己的引导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形成思维发散链,养成探究数学问题的良好思维品质。

四 注重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质疑是一切创新的开始,更是另辟新路的基石。”数学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一节好课不是按照预期的设想“完美”收场,而是在课堂上有新、奇、异的闪光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当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提出质疑、反驳、举一反三时,既是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也是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体现,更是成功课堂教学的体现。为此,教师要对学生的质疑精神和课堂学习的发散性、生活性持肯定和鼓励态度;要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平等、热烈、认真、合作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进行交流与探讨中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思考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并且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去。

五 注重课堂教学反思,提升教学素养

反思不仅仅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教学反思包括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为此,必须对所从事的教学认真反思:反思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符合学生的个性和发展阶段的需要;反思所用的教材特点和在教材的处理上是否做到已深度解释教材,恰当地使用教材;反思教法使用的科学性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反思在学生的学法指导上是否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和时效性等。这样,才能在反思中真正地把数学教学的实效性落到实处;才能够在创新素质教育中,实现教育教学模式的新突破;才能释放出学生的课外时间,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实现素质教育下减负增效。

总之,在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下,教师要能够创设学习情境,关注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求知,更要让学生能够生智、创新、学有所用。只有通过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质性的变革,才能从根本上转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在新的平台上开创出新的教育增效模式。

参考文献

[1]唐忠明.数学教学大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4

[3]黄翔、李开慧.关于数学课程的情境化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06(9)

[4]李镇西.爱心与教育[M].广西:漓江出版社,2007

相关期刊更多

现代教育论丛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华南师范大学

现代科技译丛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哈尔滨工程大学

现代中国文学论丛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